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解釋83條

司法解釋83條

發布時間: 2022-06-20 18:07:38

① 最高法院對一致行動人的司法解釋

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2008年修訂)第83條的規定,
一致行動人是指通過協議、合作、關聯方關系等合法途徑擴大其對一個上市公司股份的控制比例,或者鞏固其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在行使上市公司表決權時採取相同意思表示的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② 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司法解釋

為加強葯品經營許可工作的監督管理,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日前制定並發布了《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這個辦法將於200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據《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主管全國葯品經營許可的監督管理工作;省、區、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葯品批發企業《葯品經營許可證》發證、換證、變更和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設區的市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機構或省、區、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直接設置的縣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本轄區內葯品零售企業《葯品經營許可證》發證、換證、變更和日常監督管理等工作。

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防止葯品經營企業低水平重復,保證葯品經營質量,改變葯品經營企業「多、小、散、亂」的狀況,促進葯品經營企業結構調整和集約化、規范化水平的提高,

《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在提高葯品經營企業准入條件的同時,對葯品批發企業法人設置非法人分支機構以及開辦診斷葯品、中葯材、中葯飲片專營的,作出了具體規定。

《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還進一步明確了開辦葯品批發、零售企業的申請、受理、審查、發證程序,對申報材料的內容及以上各環節的工作時限和形式審查、現場驗收所依據的標准等作出了具體規定。

為接受社會監督,防止企業在申請《葯品經營許可證》時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數據,《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專門規定了葯品批發、零售企業領證前的公示制度。

解讀一:葯品零售企業必須具備24小時營業能力

老百姓得病吃葯從來不分白天黑夜。根據剛剛發布的《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開辦葯品零售企業,必須具備能夠滿足當地消費者所需葯品的能力,並保證24小時供應。

《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對葯品零售企業的人員配備作出了具體規定,企業必須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經營處方葯、甲類非處方葯的葯品零售企業,必須配有執業葯師或者其他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質量負責人應有一年以上(含一年)葯品經營質量管理工作經驗。

針對現實中出現的在普通商場和超市內設立零售葯店的情況,《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借鑒國外做法作出規定,在超市等商業企業內設立零售葯店的必須具有獨立區域。

解讀二:開辦葯品批發企業必須具有獨立的計算機系統

根據剛剛發布的《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開辦葯品批發企業,必須具有獨立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能覆蓋企業內葯品的購進、儲存、銷售以及經營和質量控制的全過程,能全面記錄企業經營管理及實施《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方面的信息。

《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提高了葯品批發企業的准入條件,除上述要求外,還必須具有保證所經營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具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一定數量的執業葯師,質量管理負責人要有大學以上學歷且為執業葯師;

具有能夠保證葯品儲存質量要求的、與其經營品種和規模相適應的常溫庫、陰涼庫、冷庫,倉庫中要有適合葯品儲存的專用貨架和實現葯品入庫、傳送、分檢、上架、出庫的現代物流裝置和設備;具有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對葯品營業場所和輔助、辦公用房以及倉庫管理、倉庫內葯品質量安全保障和進出庫、在庫儲存與養護方面的條件。

(2)司法解釋83條擴展閱讀:

第四條按照《葯品管理法》第14條規定,開辦葯品批發企業,應符合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批發企業合理布局的要求,並符合以下設置標准:

(一)具有保證所經營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

(二)企業、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企業負責人、質量管理負責人無《葯品管理法》第76條、第83條規定的情形;

(三)具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一定數量的執業葯師。質量管理負責人具有大學以上學歷,且必須是執業葯師;

(四)具有能夠保證葯品儲存質量要求的、與其經營品種和規模相適應的常溫庫、陰涼庫、冷庫。倉庫中具有適合葯品儲存的專用貨架和實現葯品入庫、傳送、分檢、上架、出庫現代物流系統的裝置和設備;

(五)具有獨立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能覆蓋企業內葯品的購進、儲存、銷售以及經營和質量控制的全過程;能全面記錄企業經營管理及實施《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方面的信息;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對葯品經營各環節的要求,並具有可以實現接受當地(食品)葯品監管部(機構)監管的條件;

(六)具有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對葯品營業場所及輔助、辦公用房以及倉庫管理、倉庫內葯品質量安全保障和進出庫、在庫儲存與養護方面的條件。

國家對經營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預防性生物製品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葯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③ 最高人民法院告訴您:抵銷的正確姿勢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告訴您:抵銷的正確姿勢有哪些?

在人民法院執行程序中抵銷的正確姿勢有哪些?本期,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的新書《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最新司法解釋統一理解與適用》中給出了答案。

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債務,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對於抵銷,我國現行法律中的明確規定主要見之於合同法,該法第99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第100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第83條規定:「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執行程序中同樣也會面臨抵銷的問題,如果被執行人提出對申請執行人享有到期債權並請求與申請執行人申請執行的債權互相抵銷,人民法院能否審查呢?有兩種觀點:否定的觀點認為,債務抵銷問題比較復雜,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對申請執行人所欠被執行人的債務決定抵銷,不可避免會涉及請求抵銷的債務是否成立等實體判斷,有以執代審之嫌。而且,允許抵銷給當事人互相串通、製造虛假債務以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創造了機會。肯定的觀點認為,抵銷是債消滅的一種法定形式,是債務人的法定權利,在執行程序中禁止抵銷沒有法律依據。至於虛假抵銷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問題,在訴訟中也會存在同樣的問題,對此,法律上有相應救濟渠道,例如,可以提起損害賠償之訴等,不能因噎廢食。同時,對於執行程序中允許抵銷可能帶來的所謂「未審先判」問題,可以通過限制允許抵銷的債權范圍防止該種情況的發生。

基於此,《異議復議規定》第19條對執行程序中的抵銷問題作出了這樣的條款設計: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被執行人請求抵銷,請求抵銷的債務符合下列情形的,除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債務性質不得抵銷的以外,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已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或者經申請執行人認可;(二)與被執行人所負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

一、 抵銷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依照《異議復議規定》第19條,執行程序中主張抵銷必須具備以下要件:

1.雙方互負債務、互享債權。抵銷系以在對等額內使雙方債權消滅為目的,故以雙方債權的存在為必要。存在的兩個債權債務須為合法有效,無法律上的瑕疵。任何一個債權債務不能有效存在,則當然不能抵銷。

2.向執行法院提出抵銷的請求。合同法上的抵銷為形成權,自抵銷通知到達債權時即生效,與此不同,《異議復議規定》第19條規范的情形是人民法院依職權決定抵銷,要經過人民法院審查,所以抵銷的請求要向執行法院提出。在德國、日本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等大陸法區域,債務人主張抵銷是通過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的方式進行,而我國沒有此類訴訟,是參照執行行為異議程序主張,所以,也只能是執行法院審查。

3.請求抵銷的債務已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或者經申請執行人認可,這兩類債務不存在實體審查的問題。具體而言,對於請求債權已有執行依據的情形,當然應當允許抵銷。這里的執行依據范圍很廣,可以是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也可以是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也可以是公證機關賦予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在此情形下,請求抵銷的債權和申請執行的債權合法性都得到了生效法律文書的確認,即均已屆清償期,允許雙方當事人以各自債權進行抵銷,符合實體法規定抵銷制度的立法宗旨,對任何一方當事人也不存在實體上或程序上的不公平。債務人主張抵銷時,應當向執行法院提供對其自動債權予以確認的生效法律文書,由執行法院予以審查。

對於未取得執行依據的情形,應經申請執行人認可。如果申請執行人不認可,不應允許被執行人主張抵銷,除非申請執行人明確表示認可。對於被執行人主張的未決債權來說,只是其根據實體法的規定自認為可以進行抵銷,其中有很多爭議可能處於未決狀態,如果執行法院允許抵銷,則對申請執行人顯非公平。但是,如果申請執行人對被執行人主張的抵銷債權沒有異議,則應當允許兩項債權進行抵銷。因為,對於申請執行人明確認可的債權,允許在執行中抵銷,有利於避免後續糾紛的產生甚至是新的訴訟的提起,從而既有利於訴訟公平,也有利於訴訟效益。

4.債務的種類、品質相同。法定抵銷要求雙方互負債務的標的物種類相同、品質相同。只有債務的種類、品質相同,才具有抵銷的基礎,如果一方債務與另一方債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之物,事實上根本無法抵銷。例如,甲申請乙履行排除妨礙之義務,乙提出其對甲尚有金錢債權若干,因甲、乙之債權歸屬不同種類,無法進行抵銷,人民法院不應准許。正因要求標的物的種類、品質相同,故抵銷通常在金錢債務或種類物債務中適用較多。當然,如果雙方當事人在和解中進行抵銷,標的物的種類、品質即使不相同,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也可抵銷。

5.債權已屆清償期。債權人通常僅在清償期屆至時,才可以現實地請求債務人清償債務。若未屆清償期也允許抵銷,就等於在清償期前強制債務人清償債務,以此迫使債務人犧牲期限利益,顯屬不合理。所以,法律規定請求抵銷的債權已屆清償期才允許抵銷。可作為例外的是,在破產程序中,破產債權人享有的債權,無論是否已屆清償期,無論是否附有期限或條件,均可抵銷。

不能抵銷的債務有哪些?

不能抵銷之債務包括三類:一是法律規定上不得抵銷者。二是依債的性質不能抵銷者。指依給付的性質,如果允許抵銷,就不能達到合同目的。例如,張三申請執行其子給付撫養費一案中,其子提出張三尚欠其欠款若干,請求抵銷。因撫養費請求權具有人身專屬性質,不能與一般的金錢債權相抵銷。再如,以不作為債務抵銷不作為債務,就達不到合同目的,故不允許抵銷。三是依約定不得抵銷者。如果當事人之間有禁止抵銷的約定時,債務不得抵銷,從意思自治原則的要求著眼,也是當然結論。

在司法實踐中有一個問題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那就是,喪失強制執行效力的自然債權能否抵銷?這個問題在理論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我們認為,答案應當是肯定的。因為,自然債權喪失強制執行效力,僅僅意味著債權人不能再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護其債權。但是,債權人對債務人實體上的請求權依然存在。他可以通過自力的方式實現債權,例如,張三欠李四一萬元,已經過生效判決確定,但由於李四疏忽沒有及時申請強制執行,但李四採取另外一種實現權利的方式,他天天找張三討債,把李四惹煩了,還款了事。這種方式可不可以呢?完全可以!因為權利人實現權利的方式,除了請求國家保護之外,完全可以通過自力的方式實現權利。當然,這種自力方式必須是和平的、公然的方式,並且不能侵犯別人的合法權利,不能違反公序良俗。債權人以抵銷方式實現債權就屬於法律允許自力救濟的當然范圍。

④ 水污染防治法83條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對造成一般或者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二十計算罰款;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三十計算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釋義》 第八十三條 企業事業單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責令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不按要求採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備治理能力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可以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關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

⑤ 關於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內容:
1、保障訴權
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規范撤訴行為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關於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且不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民訴法司法解釋》還依法保護和規范當事人一審、二審、再審各個階段申請撤訴行為,增加規定反訴構成的要件,明確規定因重復起訴不予受理的判斷標准,對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作出細化規定。」杜萬華說。
2、法庭紀律
未經許可現場傳播審判信息,法院可強制刪除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網路的快速發展,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和利用郵件、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方式報道庭審活動現象;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沖擊、哄鬧法庭,在法庭上公然毆打對方當事人,辱罵法官的現象,引發輿論關注。
對此,《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的,未經准許以移動通信等方式現場傳播審判活動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傳播審判活動的器材,並責令其刪除有關內容;拒不刪除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制刪除。
審判公開是實現審判公正的重要保障。《民訴法司法解釋》嚴格執行開庭審理規定,對二審、再審程序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形予以限制,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製作,規定了申請查閱裁判文書的范圍和方式。
「作為與《民訴法司法解釋》配套的成果,我們正在制定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全面梳理、規范民事訴訟涉及的法律文書,制定可操作性規則,以此切實提高裁判文書製作水平和質量。」最高法貫徹實施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佑海說。
3、電子證據
明確簡訊、微博、網聊記錄等可作證據
證據制度是現代民事訴訟制度的基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的要求,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對此,《民訴法司法解釋》增加舉證證明責任分配原則的規定,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對逾期舉證及其後果作出了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增加關於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的規定,指引和規范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活動;增加關於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原則的規定,要求法官公開對證據審查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也可以作為民事案件的證據。
4、誠信原則
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的納入「黑名單」
「近年來,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偽證、虛假調解、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規避執行等現象時有發生,必須予以嚴厲制裁。」杜萬華說,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在總則部分增加了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在分則部分增加了禁止虛假訴訟、規避執行的規定,並修改提高了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上限,加大了制裁力度。
為促進訴訟誠信,《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拒不簽署保證書,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對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除對被執行人予以處罰外,還可以根據情節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被執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信息向其所在單位、徵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通報。
5、公益訴訟
提起公益訴訟需有公益受損初步證據
2012年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但僅有一個條文規定。該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為規范公益訴訟有序進行,《民訴法司法解釋》按照立法原意,結合有關審判實踐,細化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的受理條件。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有關機關和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除了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還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為明確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法院,《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6、小額訴訟
明確物業、電信服務合同等小額訴訟一審終審
什麼是小額訴訟程序?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根據此規定,我國確立了小額訴訟程序,而本次出台的司法解釋進行了細化。
《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明確,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糾紛,銀行卡糾紛,物業、電信等服務合同糾紛等九類金錢給付的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人身關系、財產確權糾紛,涉外民事糾紛,知識產權糾紛,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糾紛以及其他不宜適用一審終審的糾紛,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⑥ 二零一八年選法司法解釋

根據《立法法》的相關規定,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則:

優法優於劣法。《立法法》第79條規定,法律比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更有效。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第八十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同級和下級地方政府

政府規定。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域內制定的規章的效力。

(2)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同一機關制定的專門法規、規章的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

(3)新法優於舊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同一機關制定的專門法規、規章的新規定與舊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規定。

(4)一般不溯及既往。第《立法法》號法律第84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專門法規和規章不得追溯到過去,但為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益而作出的特別規定除外。

法律規則是指國家制定或批準的關於命令、允許和禁止人們的行為或活動的一種規范。法律規則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規范法律規范可分為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

法律規則的三個要素:假設、處理和制裁

假設條件是法律規則中關於適用規則的條件和情形的部分,包括適用條件和主體行為條件;行為模式是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具體行為的部分,包括可以(授權)模式、應該(義務)模式和不應該模式;法律的後果是,法律規則規定人們在滿足或不滿足行為模式的要求時,應承擔相應的後果,包括積極後果和消極後果。

⑦ 勞動保險法86條83條司法解釋

沒有勞動保險法,只有社會保險法。你可以搜索社會保險法83條、社會保險法86條的釋義,即會有答案。

⑧ 當事人授權的委託代理人如果不是律師,需不需要送達出庭通知書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第83條的規定: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達人送達,也可以向其訴訟代理人送達。受送達人指定訴訟代理人為代收人的,向訴訟代理人送達時,適用留置送達。

也就是說,法院只要送達給當事人或委託代理人一方即可,不需要向同時向當事人與委託代理人送達法律文書。

#################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201543.htm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54915

83、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達人送達,也可以向其訴訟代理人送達。受送達人指定訴訟代理人為代收人的,向訴訟代理人送達時,適用留置送達。

⑨ 民法總則關於相鄰關系的規定

我國《民法總則中》沒有相鄰關系的規定,我國《民法通則》有對於相鄰關系的規定。

《民法通則》對於相鄰關系的相關規定:

第83條「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第100條「一方必須在相鄰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應當予以准許;因此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01條「對於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響他人生產、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礙或者恢復原狀的,應當予以支持。但有條件另開通道的,也可以另開通道。」

第102條「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有過錯的一方造成他方損害的,應當責令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第103條「相鄰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溝、水池、地窯等或者種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築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應當分別情況,責令其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9)司法解釋83條擴展閱讀:

不動產相鄰關系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相鄰關系發生在兩個以上的不動產相鄰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之間。相鄰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使法人;可以是財產所有人,如集體組織、房屋所有人,也可以是非所有人,如承包經營人、承租人。

第二。相鄰關系的客體一般不是不動產和動產本身,而是由行使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所引起的和鄰人有關的經濟利益或者其他利益,如雜訊影響鄰人休息,對於不動產和動產本身的歸屬並不發生爭議。有的相鄰關系的客體是物,例如,相鄰竹木歸屬關系。

第三,相鄰關系的發生常與不動產的自然條件有關,即兩個以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財產應當是相鄰的。如上例承包經營人乙不通過承包經營人甲承包的土地不能到達自己承包的土地。如果甲、乙之間的土地一個在河北,一個在西藏,自然就不可能發生這種通行關系。

所謂「相鄰」,不以不動產的直接相鄰為限。例如甲、乙兩村處於同一條河流的上下游,兩村雖然不直接相鄰,但亦可能因用水、流水、截水與排水關系,而又相鄰關系適用的餘地。

相鄰關系的規則一般應由法律明文規定。但是,由於不動產利用關系的復雜性,法律不可能對所有的相鄰關系都作出明確的規定,因此,《物權法》第85條規定: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熱點內容
魏龍律師 發布:2025-01-19 03:32:57 瀏覽:893
嘉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3:29:07 瀏覽:845
刑事訴訟法解釋117 發布:2025-01-19 03:28:03 瀏覽:406
招標投標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9 03:21:01 瀏覽:916
司法局上號 發布:2025-01-19 03:19:55 瀏覽:79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朔及力 發布:2025-01-19 03:02:21 瀏覽:542
法治文化研究院 發布:2025-01-19 02:54:05 瀏覽:110
口頭協議有視頻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9 02:40:15 瀏覽:107
保安勞動法無法保證 發布:2025-01-19 02:05:21 瀏覽:315
民法典與與生態環境 發布:2025-01-19 01:21:19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