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博弈論

刑法博弈論

發布時間: 2022-06-21 11:54:47

❶ 什麼是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版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權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
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在我們國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❷ 長安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說到蹭課這個話題,在大一剛入學時答主還是有過那個想法的,不過還是被高數打消了想法。但是不得不說很多老師的課真的值得一蹭,因為教師的課堂表現往往是這門課程的具象化的體現。

首先我想介紹王愛勤老師,現為長安大學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時還有一個極為厲害的身份那就是,答主的理論力學老師(破音)。咳咳,理論力學是土木工程或許土木類學生的第一門力學基礎課,標准勸退科目之一。

但!是!答主基本沒有感覺到這座大山的壓力,原因當然是王愛勤老師啦。答主所用的理論力學教材編者之一就是王愛勤老師,所以講課時老師對於課本的熟悉程度自然不必多說,知識點的講解生動形象,引申拓展的題目老師也是信手捏來。

雖然老師經常放狠話說她的手很嚴,很多人都掛在她的手裡。但我們也知道,這都是老師要求我們好好學習並且答題規范。所以想要輕松跨過第一道勸退坎的同學一定要去聽一下王愛勤老師的課哦。

最後,無論考研蹭課與否,這都只是一種學習的手段,而不是考研學習的目的。不能把自己去聽了一節或幾節課,當寬慰自己的借口,那樣只是溫水煮青蛙,最終自己依然會淹死在考研浪潮里,濺不起一絲水花。

❸ 強盜搶劫了兩個村莊,一個村莊很理性,遭到搶劫後先計算追捕強盜的成本和收益

你的問題是什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 搶劫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

❹ 經濟性壟斷不違法,為什麼要抑制企業合並

企業合並是現代經濟生活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現象,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作為一種重要的企業產權的資產性交易形式,它是企業從資產經營向資本經營轉化的有效擴張手段,也體現了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企業合並可以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可能形成規模經濟,降低企業的生產銷售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那麼法律為何還要對其進行規制呢?筆者將從現實、經濟、法律三個角度進行論證。

企業合並活動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的時期。而今,自由化和全球化已主導國際經濟,合並和並購頻頻發生[1]。固然,企業合並能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獲得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利用目標公司的生產、銷售、研發、技術、地理等各優勢,取長補短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其帶來的另一個後果便是形成壟斷,抬高產品的價格,築起高度歧視的平台,不但損害消費者利益,同時也嚴重限制了市場競爭。損及中小企業的發展,這是反壟斷法對企業合並進行規制的現實原因。

企業合並和反壟斷規制也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首先,企業合並不僅節約了個別企業的成本,提高其經濟效益,而且也節約了整個社會的生產成本,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然而規模優勢除了可為整體經濟帶來成本優勢方面的「經濟」之外,有時還存在著與整體經濟不協調的優勢,即優越的市場地位或財力而在競爭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或者被稱為「財政地位上的優勢」[2]。當企業濫用其支配地位時,就可能給整體經濟帶來不利,這就是反壟斷法對企業合並進行控制的經濟哲學基礎。其次,從企業合並與競爭的關系看,眾所周知,競爭對市場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可以調節生產和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技術的發展,保護消費者利益等。但合並若運用不當,則會產生反競爭效果:如過度的合並將引起經濟的集中,從而導致企業間協議或合謀來操縱產品價格、市場銷量,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還可能導致獨占,形成其他競爭者進入市場的障礙,從而限制競爭,最終與追求整體社會經濟效益的總體目標相悖。最後,從博弈論(game theory)的角度分析。因為企業作為市場運行主體,在市場經濟中具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自主意識,其決策往往具有局限性、個體性和短期性的特點,與之相對,政府作為市場運行的監管主體,是社會理性的當然代表,其決策具有全局性、整體性和長遠性。政府所代表的社會利益和企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矛盾,決定了兩者將視對方為自己的博弈對象,從而反壟斷法的制定過程表現為政府與企業的博弈過程[3],在企業合並方面政府也必然要充當社會代言人的角色,對其進行反壟斷立法上的規制。

對企業合並進行規制還有著深刻的法律原因,我國目前已制定了《公司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有關的行政法規,但有關企業合並的法律規制尚存在諸多缺陷。

1.立法雜亂、零散,沒有完整的調整企業合並的法律體系,且多以行政立法形式出現,有關規定主要散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條例》,1993年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1989年國家體改委、國家計委等發布的《關於企業兼並的暫行辦法》,1992年國家國資局、財政部和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試行辦法》(有關企業兼並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的規定),1994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登記管理條例》(有關企業兼並與產權交易中工商登記的規定),1996年財政部發布的《企業兼並有關財務問題的暫行規定》。而作為中國目前唯一一部規制市場競爭行為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卻對企業合並問題隻字未提,在缺少基本法的情況下,各個部門的立法的統一性就很成問題,而且,這些法規的解釋也缺少相應的標准。

2.從立法內容上看,我國目前現存的法律法規中對企業合並的有關規定往往集中在企業合並行為本身的具體操作上,如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都規定了企業合並時企業的各項申報義務、合並形式、合並條件、合並方式等,大多數是表層的行為操作規范,沒有從量上作出細化規定,故不是真正意義上從企業合並對市場競爭中的影響角度去規制企業合並問題。在我國市場經濟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況下,這種立法模式的缺陷逐漸凸現出來。首先,其違背了市場經濟統一規則的要求,不同的部門立法和對各個問題的分別立法會對某一共同的社會關系形成不同的判斷標准;其次,它違背了法律整合性的要求;再者,它使各部門的許可權模糊以及法律權威性降低,這種立法局面急需一部統一的反壟斷法對企業合並進行全方位的規制。

3.2002年2月26日的《中國反壟斷法草案的徵求意見稿》中對企業合並規定也存在著諸多缺陷,其中第26條規定「年銷售額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間的合並應向國務院反壟斷法主管機關,進行申報」。然而草案沒有對這個標准作出規定,而是將這個標準的制定工作留給了反壟斷法主管機關,從而給法的執行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難題[4]。而且反壟斷法中關於控制企業合並的規定不應該成為小企業接受兼並的法律障礙,所以應當明確一定規模下的企業合並無須向主管機關申報。再者,第28條規定「反壟斷法主管機關應在收到申請後的90天內作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決定」,這個審查期限過長且過於機械,建議參照德國立法模式視情況而定分為兩個階段為好。

就中國國情而言,特別是從目前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企業規模來看,要對企業合並作出與發達國家類似的規制並不妥當。有不少人認為反壟斷是市場經濟充分發育後的任務,而中國目前經濟力量過分集中的問題基本上不存在,中國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與世界知名企業相比就更小了,企業橫向聯合和企業集團剛剛發展,如果現在把限制企業合並規定在反壟斷法范圍中,勢必會影響到國家當前的產業政策,因此中國應當鼓勵企業合並而不是反壟斷。他們還從國際層面考慮,以經濟全球化和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由,認為反壟斷法不應控制企業合並。

筆者認為以上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中國經過20多年來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有了制定和執行反壟斷法的基礎和條件,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價格壟斷已被打破,所有制結構已實現多元化,企業擁有越來越多的經營自主權和決策權。而且反壟斷法基本上適用合理原則,其並非規制所有企業合並,而只是限制和禁止那些能夠產生或加強市場支配地位的大企業的聯合和合並。所以制定反壟斷法對企業合並行為進行規制與支持小企業的聯合,擴大我國企業的平均規模和實現規模經濟的經濟政策並不矛盾。況且就目前我國企業現狀而言,說其規模過小和市場集中度過低也不完全是事實,在某些特定市場領域內,一些企業所佔份額還是相當大的,如青島啤酒集團約佔全國啤酒市場的8%。面對跨國公司入駐中國的步伐加快,中國沒有必要為了與之抗衡而通過政府組建的方式來建立所謂的「國家隊」,更沒有必要給予財政補貼[4],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在國內市場進行過練兵的企業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取勝。相反,隨著外國企業和產品入侵我國市場,為了規范他們的行為,使我國國內企業在更公平、公正、透明的競爭條件下生存,我們應該盡快制定反壟斷法對企業合並行為進行規制,這也是從另一方面保護國內企業的有效方法。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所以競爭目標政策的確立是反壟斷立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凡是限制競爭的行為都是反壟斷立法所要規制的對象,如市場優勢地位的濫用,聯合操縱市場行為,企業合並等等。筆者認為首先要在反壟斷總則中規定企業合並應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從內容上看,關於合並的實體法條款應包括規制范圍、規制標准、法律責任、豁免原則和域外效力問題等。

(一)企業合並的反壟斷法界定及控制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企業合並採用多元理解,具體包括:(1)即一個企業通過購買、承擔債務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另一個企業全部或相當部分的財產;(2)取得股份,即一個企業取得另一個企業股份達到一定百分比或掌握另一企業一定份額的表決權,通過控股的方式來對被合股企業施加支配性影響,法律應當對取得的股份在量上作適當的規定;(3)訂立合同,即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訂立的有關承包、租賃及委託經營等協議的方式來達到影響、控制另一個企業的目的;(4)高層兼任,即企業的管理或監督機構一半以上同時有對方企業的領導班子任職,從而使兩企業產生協調性的關系;(5)其他形式,例如通過購買債權、訂立供貸合同、確定管理和投資計劃等行為以及建立合營企業等可能使一企業受制於另一企業的行為。可見,反壟斷法中的企業合並在外延上要大於公司法中的吸收和新設合並,其包括一個企業直接或間接地對他企業發生支配性影響的所有聯合方式。

同時,反壟斷法基於合並對競爭秩序的危害性大小不同將合並分為:橫向(水平)合並、縱向(垂直)合並、混合合並等三種。從各國反壟斷立法的發展趨勢來看,橫向合並由於排除相關企業之間的競爭,提高市場的集中度,成為各國反壟斷法的主要規制對象,而對縱向和混合合並,則採取了較為寬容的態度。如:美國反托拉斯法局認為「這種類型的合並雖然具有潛在的消除競爭、設置進入市場的障礙、提高企業共謀可能性等危險,但在另一方面它們可能產生更大的效益,因此原則上應積極地評價非橫向合並,執行機關原則上不禁止這類合並。」[5]鑒於中國現狀,後兩種合並目前也較為少見,所以也應順應反壟斷法發展潮流——從全面干預到有選擇干預,將規制重點放在企業橫向合並上。

(二)企業合並規則的實質性標准

政府對企業合並進行規制必須依據一定的標准和原則,這個標準的確定取決於國內的經濟狀況和國際競爭環境以及一國所採取的競爭政策。因此對企業合並規制的標准總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但總的來說,對企業合並進行規制經歷了從結構控制轉向行為分析,從絕對標准轉向相關因素,從有效控制轉向有利競爭的過程[6]。目前反壟斷法對企業合並進行規制時主要有兩大認定原則:一為本身違法原則,二為合理性原則。

本身違法原則是出於法律規則確定性的要求,反壟斷法對行為違法性的確定,大量是依據該原則的,這在成文法國家表現得尤為明顯。但本身違法原則也存在著不足,象美國等不成文國家的法院從未對本身違法的范圍作出界定,本身違法的解釋受制於法院的不同解釋[7],即使對規則所包括的行為詳細地進行定義,但當事方和法院仍會不同意有關行為的性質和後果。況且,本身違法的基礎是假設,假設與事實之間的吻合不一定完善,再加上司法實踐中,一味地採用該原則,只關注企業合並時的一些硬性技術指標,往往使有些事實上對競爭不構成威脅的企業合並受到禁止,這種機械的法律適用原則隨著結構主義的衰落也愈加表現出其缺陷。

在「美孚標准石油案」中,美最高法院提出了合理性原則,即在案件的所有情況下決定限制性行為是否對競爭有不合理的限制。法院認為:合理原則是一種衡量方法,用來確定案件中的行為是否屬於法律禁止的行為[7],它意味著限制競爭的行為並不必然地受到法律的譴責,只能在分析限制競爭是不合理的情況下對其予以規制。合理原則體現了反壟斷法的精神,成為各國反壟斷法的基石[5]。因而也成為認定企業合並是否構成壟斷的首要原則,但其也非十全十美,由於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彈性,使適用法律具有不確定性,而且法院或反壟斷主管機構要考慮許多相關因素,使每一個依合理規則的案件都會成為大案[8],冗長的時間和復雜的判斷均使法院不堪重負,所以法院在最終運用合理原則判案時只能達到「或許合理的判斷」。

綜上可以看出,兩大認定原則各有千秋,若單獨適用都會產生負面作用,所以我國反壟斷立法應將兩者結合起來,以合理原則為主,本身違法原則為輔,相互補充,共同適用。

(三)法律制裁

一般來說,國外反壟斷法對限制競爭的企業兼並,一般採取三項措施:(1)對限制競爭的企業兼並,反壟斷執法機構不予批准。(2)對正在進行限制競爭的企業兼並,禁止其兼並,對已完成的限制競爭的企業兼並,則由反壟斷執法機構發出以排除措施為主要內容的禁令。排除主要措施有①命令其處分股份的全部或一部分;②命令其轉讓營業的一部分;③命令其限期分設企業;④其它排除措施。(3)如果企業兼並的當事人仍不執行上述禁令,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採取以下處罰措施。處罰措施主要有①以一次或多次連續罰款督促其實施禁令;②禁止控股公司行使其在子公司的控制權;③解散已兼並的企業;④停止營業或勒令歇業;⑤由反壟斷執法機構宣布兼並無效,或者提起控股公司成立無效或兼並無效的訴訟。美國《謝爾曼法》還規定,任何因違反反托拉斯法所禁止的事項而遭受財產損失的人,可以請求三倍損害賠償。

同時國外反壟斷立法對企業兼並規制的法律措施也表明,對限制競爭的企業兼並實施排除和處罰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措施。前者著眼於競爭狀態的恢復,後者著眼於對違法行為的制裁。處罰措施不應先於排除措施採用,也不得與排除措施同時採用,而只有在排除措施未能奏效時採用。

鑒於此,我國反壟斷立法應採用以下制裁方式:①發布禁令,為反壟斷主管機構對違法行為最重要制裁手段;②行政罰款,對於一些嚴重違反反壟斷法或因違反反壟斷主管機構發布的禁令而對社會秩序造成損害的不法行為;③行政措施,包括行政排除措施和處罰措施兩種;④行政損害賠償,對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行為相關者提起行政訴訟、損害賠償;⑤民事損害賠償,因非法企業合並行為而受到侵害的第三者有權提出損害賠償;⑥刑事責任,具體可以在刑法中加以規定。

(四)企業合並的壟斷豁免

反壟斷機構在審查某合並是否應該禁止時應綜合考慮其利弊,以作出恰當的評判。一些技術性指標(諸如市場份額和市場集中度等)不能全面衡量出一項企業合並行為的適法性,所以要考慮一些其他相關因素,從而也為企業合並獲得壟斷豁免提供了依據。我國反壟斷立法可參照以下立法,如果企業合並滿足其中之一,則可以獲得合並批准。第一、改善市場競爭條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A、占市場支配地位的大企業取代其他市場上的小企業;B、在獨占或少數寡頭壟斷的市場上,一個新進入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者可以被視為推動競爭的新生力量,從而改善市場的競爭狀況;C、占市場支配地位的一個大企業取代同市場上一個市場份額非常小的競爭者;D、占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兼並瀕臨破產的企業。第二、潛在的市場進入。如果市場沒有或只有很低的進入障礙,市場外的企業很容易進入市場,那麼合並後的企業即使佔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甚至取得了市場支配地位,它也不可能通過聯合或單獨的手段隨意抬高產品的價格,則企業合並可以允許。第三、整體經濟和社會公共利益。雖然企業合並是企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場行為,但不能否認其在自己獲利的同時,對社會整體經濟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合並可導致價格降低,產品質量提高,消費者利益增加,而這也就是反壟斷法的目的。所以,在此種情況下,企業合並也應受到反壟斷法的豁免。

(五)條款的域外效力

國內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最早產生於美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其他國家的反壟斷法紛紛效仿美國的做法,如德國、保加利亞、俄羅斯等[9]。我國已經加入了世貿組織,市場將對外國逐漸開放,鑒於國際性競爭行為將對我國市場和消費者產生不利的影響,我國反壟斷法也應借鑒外國的經驗,規定反壟斷法的域外效力,特別是在規制企業合並方面(因為目前跨國合並對一國的經濟影響尤為明顯)。但這種域外適用的效果主義原則極易被冠以霸權主義、干涉他國內政之嫌,而且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一切應以經濟建設為重,盡量減少於他國產生矛盾的可能性。鑒於此,我國在反壟斷法中應慎用域外適用條款,只有那些明顯限制了我國市場競爭的合並行為,我國才會運用該條款,而且要制定出一系列構成壟斷行為的要件,使之透明化,使受到管轄的企業心服口服,同時還可以輔之「對等原則」,使管轄更符合國際通行規則。

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有競爭就有濫用競爭權的行為。反壟斷法是發展市場經濟,規制限制性競爭行為的重要手段。隨著反壟斷法的不斷發展,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各國對企業合並的規制日益重視,呈現出整體寬容,局部嚴厲的態勢,反壟斷法的國際控制也不斷強化。我國在制定反壟斷法的企業合並條款時應當堅持市場經濟原則和參照其他國家的合理規定,並及時反映國際上的統一新做法。

熱點內容
法學類6 發布:2025-01-18 20:49:49 瀏覽:464
是法規的 發布:2025-01-18 20:32:31 瀏覽:795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發布:2025-01-18 18:31:50 瀏覽:787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