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擔保的司法解釋

擔保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6-21 12:55:15

㈠ 擔保法44條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債務人破產時保證期間尚未屆滿的,而在債權人申報債權參加破產程序期間保證期間屆滿的,為保護債權並考慮到司法實踐中債權人在債務人破產期間對保證人行使權利不便,債權人在債務人破產程序終結後向保證人行使權利期間,可以適用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四十四條 保證期間,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的,債權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也可以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債權人申報債權後在破產程序中末受清償的部分.保證人仍應當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應當在破產程序終結後六個月內提出。

㈡ 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

一方面,通過對包括原擔保法司法解釋等在內的與擔保有關的個司法解釋的梳理,對和民法典不一致的規定予以清理,將其中與民法典規定相一致的部分予以吸收,並在對條款內容進一步改造完善的前提下,納入本解釋中,保持了法律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更加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們充分考慮民法典對於擔保制度進行的修改和增加的規定,為防止民法典實施以後該部分規定在司法實踐中認識不一致、裁判尺度不統一,避免先亂後治,力爭防患於未然,本解釋對於該部分內容進一步明確法律適用的具體規則,保持了法律適用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如民法典修改了擔保法關於保證方式推定的規則,在當事人對於保證責任的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時,推定為一般保證。實踐中,可能會存在將推定規則與解釋規則混為一談的現象,即認為只要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連帶責任保證,就應認定為一般保證。我們認為,推定規則只有在難以確定保證人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才能適用。

(2)擔保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及時開展司法解釋全面清理工作,把高質量完成司法解釋全面清理工作作為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方面,確保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依法保障人民群眾權益。

這次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現行有效的591個司法解釋和相關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其中和民法典規定一致的364件,未作修改、繼續適用;需要對於名稱和部分條款進行修改的共計111件,決定廢止的共計116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規劃、分批制定、急用先行、重點推進」的原則,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期共計7個司法解釋,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

㈢ 民法典擔保制度的司法解釋是什麼什麼情形下適用

一. 《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

為配套《民法典》的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新發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釋。但這一批新司解,大部分都只是翻新或者微調,唯獨《新擔保司法解釋》,跟《舊擔保法司解》相比,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大幅度刪改,條文數量減少近半。

2.增加許多新規則,保留的條文也從內核與外延上發生了重大變化。

最高人民法院於2021年12月31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制度解釋》),自2021年1月1日施行。《擔保制度解釋》全文涵蓋一般規定、保證合同、擔保物權、非典型擔保、附則等五個章節,共有七十一個條款。此次《擔保制度解釋》條文修改篇幅大,本文提煉第一章節部分要點進行解讀,以供讀者了解該新規。

《擔保制度解釋》第一章節為一般規定,共第二十四條。通讀該章節發現,《擔保制度解釋》著力平衡擔保關系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並對公司對外擔保、保證方式認定等諸多問題作出指引。

一、注重平衡擔保關系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擔保制度解釋》第三條規定:「當事人對擔保責任的承擔約定專門的違約責任,或者約定的擔保責任范圍超出債務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擔保人主張僅在債務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擔保人承擔的責任超出債務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擔保人向債務人追償,債務人主張僅在其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擔保人請求債權人返還超出部分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據此,擔保人擔保債務以債務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為限,即便當事人對擔保責任約定違約條款,

《擔保法》第二條【適用范圍及擔保方式】在借貸、買賣、貨物運輸、加工承攬等經濟活動中,債權人需要以擔保方式保障其債權實現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設定擔保。

本法規定的擔保方式為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生效之際,為切實規范擔保交易秩序、統一擔保法律規則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於2020年12月25日第1824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法釋〔2020〕28號)(以下簡稱為《新擔保司法解釋》),並於2020年12月31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擔保制度對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作用越加凸顯。最高院在清理以往與擔保有關9件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圍繞民法典關於擔保的最新規定,新制定了關於適用民法典擔保制度的司法解釋。《新擔保司法解釋》全文涵蓋一般規定、保證合同、擔保物權、非典型擔保、附則等五個章節,共有七十一個條款。以下提煉出《新擔保司法解釋》中的四個亮點,並逐一進行解讀。

明晰動產擔保規則以配合統一登記制度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過去由於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不完善,動產擔保安全系數較低,很多債權人通常不願接受動產擔保,動產擔保無法有效發揮保障債權實現的作用。《新擔保司法解釋》的實施有力促進這一現狀的改變,對動產擔保效力、權利順位及司法救濟問題作出具體規定。

《新擔保司法解釋》第五十四條規定,「動產抵押合同訂立後未辦理抵押登記,動產抵押權的效力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受讓人佔有抵押財產後,抵押權人向受讓人請求行使抵押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抵押權人能夠舉證證明受讓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的除外;(二)抵押人將抵押財產出租給他人並移轉佔有,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的,租賃關系不受影響,但是抵押權人能夠舉證證明承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的除外;(三)抵押人的其他債權人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或者執行抵押財產,人民法院已經作出財產保全裁定或者採取執行措施,抵押權人主張對抵押財產優先受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四)抵押人破產,抵押權人主張對抵押財產優先受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據此,動產抵押的規則可以總結為:動產抵押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未辦理抵押登記的,將產生以下法律效果:

第一,不得對抗抵押動產的善意受讓人。即在受讓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並且受讓、佔有抵押財產時,抵押權人不得向受讓人主張行使抵押權;

第二,不能對抗抵押動產的善意承租人。即在承租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並且佔有抵押財產時,其租賃關系不受抵押權的影響而得以存續;對於人民法院已經作出財產保全裁定或者採取執行措施的抵押動產,抵押權人不享有優先受償權。

反之,若動產抵押合同訂立後辦理了抵押登記,則抵押權人可依據該登記的抵押權對抗抵押動產的受讓人、承租人,並可就該抵押動產優先受償。

這意味著,動產抵押一旦進行了登記,其擔保效用將大大增強,安全系數隨之提高。這有利於解除債權人的後顧之憂,提高動產資源的利用效率,為中小微企業以動產融資疏通道路。

另外,關於動產擔保登記機構和程序,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的決定》(國發〔2020〕18號),從2021年1月1日起,對動產和權利擔保在全國實行統一登記。「原由市場監管總局承擔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登記和人民銀行承擔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以及存款單質押、融資租賃、保理等登記,改由人民銀行統一承擔,提供基於互聯網的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此前已作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的,不需要重新登記,有關部門要妥善做好存量信息數據移交等銜接工作。對新登記的,由當事人通過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自主辦理,並對登記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負責;登記機構不對登記內容進行實質審查。」

實行統一登記制度,有助於金融機構全面掌握企業動產和相關權利信息,提升給企業擔保融資的意願。

新增非典型擔保,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保證、抵押和質押是三種傳統的擔保方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三種擔保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多樣化的社會需要。民法典新增了所有權保留、融資租賃、保理等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此次公布的《新擔保司法解釋》也配套了相應規則,為司法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明確了解決方案。舉例如下:

第六十三條確立了以法律、行政法規尚未規定可以擔保的財產權利設立擔保的合同並不一定歸於無效的原則,同時規定對於此種財產權利擔保需要依法進行登記才具有物權效力

第六十一條明確了公路、橋梁、公園等收費權質押的物權效力及實現方式。即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收益權、提供服務或者勞務產生的債權以及其他將有的應收賬款出質,當事人為應收賬款設立特定賬戶,發生法定或者約定的質權實現事由時,質權人可就該特定賬戶內的款項優先受償;特定賬戶內的款項不足以清償債務或者未設立特定賬戶,質權人可請求折價或者拍賣、變賣項目收益權等將有的應收賬款,並以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第六十八條明確了財產讓與形式進行擔保的優先受償效力,具體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第一,若債務人或者第三人與債權人約定將財產形式上轉移至債權人名下,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有權對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價款償還債務的,該約定有效,在當事人完成財產權利變動的公示後,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可就該財產優先受償;

第二,若債務人或者第三人與債權人約定將財產形式上轉移至債權人名下,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該約定無效,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不得請求對該財產享有所有權。但不影響當事人有關提供擔保的意思表示的效力,即當事人已完成財產權利變動的公示,債權人可請求對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第三,若債務人與債權人約定將財產轉移至債權人名下,在一定期間後再由債務人或者其指定的第三人以交易本金加上溢價款回購,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回購義務,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該約定無效。但當事人完成財產權利變動的公示,債權人可請求對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明確公司對外擔保相關法律規定

在以往實踐中,公司法雖然規定公司對外擔保需要公司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但對公司違反這一規定,擔保是否有效,並未明確規定,導致實踐中爭議很大。同時關於企業之間的相互擔保,以往的司法案例傾向認為相互擔保往往是互惠互利的,因此即便沒有進行決議也應當認定擔保有效。而此次《新擔保司法解釋》採用了新的裁判思路。

《新擔保司法解釋》第七條規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違反公司法關於公司對外擔保決議程序的規定,超越許可權代表公司與相對人訂立擔保合同,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法典第六十一條和第五百零四條等規定處理:(一)相對人善意的,擔保合同對公司發生效力;相對人請求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二)相對人非善意的,擔保合同對公司不發生效力;……

第一款所稱善意,是指相對人在訂立擔保合同時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許可權。相對人有證據證明已對公司決議進行了合理審查,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善意,但是公司有證據證明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決議系偽造、變造的除外。」

據此,公司對外擔保的規則總結如下:

第一,公司對外擔保包括企業相互擔保應當履行有關決議程序,否則構成越權擔保,可能影響擔保合同的效力;

第二,公司法定代表人未經公司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以公司名義對外提供擔保,構成越權代表。越權代表簽訂的擔保合同對公司的效力取決於相對人是否善意。相對人善意的,擔保合同對公司有效,公司需承擔擔保責任;相對人不構成善意的,公司不用承擔擔保責任;

第三,相對人善意的判斷標准在於相對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權簽訂擔保合同。具體表現為相對人在簽訂擔保合同時,是否盡到了公司決議的合理審查義務。若相對人審查了公司有關擔保的決議,從而簽訂擔保合同,構成善意,若未審查,則構成惡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就<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回答記者提問》,《新擔保司法解釋》之所以規定相對人簽訂擔保合同時合理審查公司決議的義務,目的在於「防止法定代表人違規提供相互擔保,避免因相互擔保引發債務危機連鎖反應,防範金融風險。」

對於上市公司對外擔保,此次《新擔保司法解釋》增加了相對人審查上市公司披露的有關擔保決議的義務。第九條的前兩款規定,「相對人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關於擔保事項已經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通過的信息,與上市公司訂立擔保合同,相對人主張擔保合同對上市公司發生效力,並由上市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相對人未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關於擔保事項已經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通過的信息,與上市公司訂立擔保合同,上市公司主張擔保合同對其不發生效力,且不承擔擔保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據此,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除了要經過董事會決議或股東大會決議之外,還應當公開披露有關擔保的決議事項。如果相對人並未根據披露的擔保決議與上市公司簽訂擔保合同,則相對人要求上市公司承擔擔保責任存在不被法院支持的風險。若相對人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擔保決議簽訂擔保合同,則該擔保合同對上市公司有效,上市公司需要承擔擔保責任。

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實踐中頻繁發生的上市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權簽訂擔保合同,促使上市公司資產被掏空,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問題。

為學校、幼兒園和醫療機構等特殊主體指明融資擔保的路徑

對於學校、幼兒園和醫療機構等特殊民事主體是否可以提供擔保的問題,《新擔保司法解釋》總體上依據營利與非營利的性質進行了界定。

《新擔保司法解釋》第六條規定,「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性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在購入或者以融資租賃方式承租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時,出賣人、出租人為擔保價款或者租金實現而在該公益設施上保留所有權;

(二)以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以外的不動產、動產或者財產權利設立擔保物權。

登記為營利法人的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提供擔保,當事人以其不具有擔保資格為由主張擔保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據此,關於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特殊主體設立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取決於營利與非營利的性質。若為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性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則一般情況下擔保合同無效,除非符合第六條規定的兩種例外情形,即因購買或承租公益設施而設定所有權保留的擔保合同有效、以公益設施以外的財產或財產權利設立的擔保合同有效;若登記為營利法人的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則其具有擔保資格,訂立的擔保合同一般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法釋〔2020〕28號)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還有很多,學習和把握新擔保司法解釋的條文精髓,將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民法典擔保適用范圍包括: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保證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㈣ 保證擔保的適用法律

擔保公司的法律法規可以參考
1、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為促進資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債權的實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定本法。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1995年6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號公布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2、擔保法司法解釋:
為了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人民法院審理擔保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33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4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0年9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3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二○○○年十二月八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擔保法全文司法解釋

受字數限制只能提供《擔保法》的部分原文。《擔保法》第一條,為促進資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債權的實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定本法。第二條,在借貸、買賣、貨物運輸、加工承攬等經濟活動中,債權人需要以擔保方式保障其債權實現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設定擔保。本法規定的擔保方式為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第三條,擔保活動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四條,第三人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時,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反擔保。反擔保適用本法擔保的規定。第五條,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㈥ 擔保制度司法解釋是怎樣的

第一部分 一般規定

1

強化擔保的從屬性

(1)效力上的從屬性(第2條)

根據原《擔保法》第五條規定,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該條同時允許當事人作出例外約定。《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強化擔保合同的從屬性,明確當事人有關擔保獨立性的約定無效,唯金融機構開立的獨立保函除外。

此處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根據《九民紀要》第54條的觀點,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之外的當事人開立的獨立保函,以及當事人關於擔保獨立性的約定,雖因違反擔保效力上的從屬性而應當認定為無效,但根據「無效法律行為的轉換」原理,在否定其獨立擔保效力的同時,應當將其認定為從屬性擔保。第二,《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第十九條明確,擔保合同無效,承擔了賠償責任的擔保人按照反擔保合同的約定,在其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內請求反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即反擔保合同的效力不受擔保合同無效的影響。

(2)范圍上的從屬性(第3條)

擔保人承擔的擔保責任范圍不應當超出主債務范圍,是擔保合同從屬性的體現。《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當事人約定的擔保責任的范圍超出主債務范圍(包括對擔保責任的承擔約定專門的違約責任)的,擔保人可以主張僅在主債務范圍內承擔責任;擔保人實際承擔的責任超出主債務范圍,擔保人可以請求債權人返還超出部分(不當得利返還)。

(3)成立上的從屬性(第4條)

擔保物權的成立以主債權的存在為前提,是擔保物權從屬性的體現。擔保物權委託「代持」的情形下,名義擔保物權人與實際債權人分離,導致被「代持」的擔保物權外觀上缺乏債權基礎。《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明確此類商業模式應當受到必要保護,即擔保人知道擔保物權委託「代持」事實的情形下,債權人或其受託人(即名義擔保物權人)均有權主張就擔保物優先受償。

2

完善擔保人主體資格相關規則(第5條、第6條)

(1)擴大主體資格限制的適用范圍,從保證擴大到一切的擔保。

(2)新增村民委員會提供擔保無效的例外情形,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討論決定程序對外提供擔保。

(3)將教育、醫療、養老機構區分為非營利法人和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提供的擔保原則上無效,營利法人提供的擔保有效。

根據《民法典》第76條規定,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的區分標准在於,是否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

非營利性教育、醫療、養老機構提供擔保無效的例外情形:

(a)以所有權保留或融資租賃方式購買公益設施,出賣人或出租人為擔保價款或租金實現而保留所有權;

(b)以公益設施之外的其他財產設立擔保物權。

3

細化公司對外提供擔保規則

(1)明確相對人的審查義務

公司未經決議程序對外提供擔保的情形下,擔保合同對公司發生效力以相對人「善意」為前提。而判斷相對人是否「善意」的標准,在於其是否履行必要的審查義務:

(a)一般情形下,相對人應當審查公司決議;(第7條)

(b)擔保人為公司分支機構時,相對人應當審查公司決議;(第11條)

(c)擔保人為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已公開披露的控股子公司時,相對人應當審查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第9條)

(2)明確無須審查決議/公告的具體情形

特定情形下,即使相對人未審查公司決議/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亦不影響擔保合同的效力:

(a)非上市公司為其全資子公司開展經營活動提供擔保;(第8條)

(b)非上市公司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同意提供擔保;(第8條)

(c)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為其股東提供擔保;(第10條)

(d)金融機構開立保函/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在其經營范圍內開立保函/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經有權從事擔保業務的上級機構授權開立保函;(第8條、第11條)

(e)擔保公司提供擔保/擔保公司的分支機構經擔保公司授權對外提供擔保。(第8條、第11條)

需要注意的是,《九民紀要》中將「公司與主債務人之間存在相互擔保等商業合作關系」列為無須審查公司機關決議的情形,《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刪去該例外情形。

4

統一共同擔保的內部追償規則

(1)擔保人的相互追償(第13條)

《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明確,兩個以上第三人為同一債務提供擔保的情形下,擔保人原則上不享有相互追償權,僅特定情形下賦予擔保人相互追償的權利:

(a)擔保人之間約定相互追償;

(b)擔保人之間約定承擔連帶共同擔保;

(c)各擔保人在同一份合同書上簽字、蓋章或按指印。

擔保人之間對分擔份額有約定則從其約定;無約定則按比例分擔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

(2)擔保人的代位權利及限制

根據《民法典》第524條規定,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後,發生債權轉讓的效力,由此第三人一並取得債權人享有的主、從權利。該條是否適用於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情形,實踐中較易引發爭議。對此,《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明確了以下三點:

(a)擔保人受讓債權的行為,性質上應當認定為承擔擔保責任的行為。(第14條)

(b)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後,不能代位取得債權人對其他擔保人享有的權利,無權向其他擔保人主張擔保責任。但如果符合擔保人之間相互追償的條件,可以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第14條)

(c)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後,可以代位取得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的擔保物權。債務人提供的物保和第三人提供的擔保並存時,債權人應當先行就債務人提供的物保實現債權。如果債權人直接就第三人提供的擔保實現了債權,則擔保人可以代位取得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的擔保物權。(第18條)

5

明確借新還舊情形下的擔保效力(第16條)

(1)舊貸的擔保人不承擔擔保責任。借新還舊的情形下,舊貸因債務清償而消滅,為舊貸提供的擔保也隨之消滅,故債權人請求舊貸的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不應當支持。

(2)新貸的擔保人僅在知道或應當知道借新還舊事實時承擔擔保責任。借新還舊的情形下,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的風險較一般債務更高,故應當確保新貸擔保人對借新還舊事實的知情權。具體而言:

(a)新貸與舊貸的擔保人相同的,可以推定新貸的擔保人知道借新還舊事實;

(b)新貸與舊貸的擔保人不同,或舊貸無擔保新貸有擔保的,債權人應當舉證證明新貸的擔保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借新還舊事實。

(3)舊貸的物保登記流用為新貸之物保時,債權優先受償的順位以舊貸物保登記為准。借新還舊的情形下,舊貸的擔保人繼續為新貸提供物保,且該擔保物權登記一直存續的,該擔保物權維持原有的優先順位,即債權人按照舊貸的擔保順位受償。

6

修改擔保無效情形下的責任承擔(第17條)

(1)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的情形下,《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的規定較原《擔保法解釋》有一定修改:

(a)債權人與擔保人均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的賠償責任不應當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未作修改)

(b)擔保人有過錯而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就債務人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賠償責任;(連帶賠償責任改為補充賠償責任)

(c)債權人有過錯而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予以明確)

(2)主合同無效導致擔保合同無效的情形下,《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較原《擔保法解釋》沒有實質性修改:

(a)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b)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的賠償責任不應當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

(3)反擔保合同不僅因擔保合同無效而無效。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按照反擔保合同的約定請求反擔保人在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內承擔擔保責任。(刪去原《擔保法解釋》中反擔保人存在過錯的要求)

7

修改管轄權認定規則(第21條)

擔保合同與主合同就管轄權作出的約定不一致的情形下,《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較原《擔保法解釋》有實質性修改:

(1)債權人一並起訴債務人和擔保人時,依據主合同確定管轄法院;

(2)債權人單獨起訴擔保人時,依據擔保合同確定管轄法院;

(3)主合同/擔保合同中約定仲裁條款時,法院對該合同項下糾紛無管轄權。

8

明確擔保責任與破產程序的銜接問題(第22至24條)

(1)擔保債務自債務人破產案件由法院受理之日起停止計息。

(2)債權人在債務人破產程序中申報債權不影響其同時請求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

(3)擔保人清償債權人的全部債權後,代位取得該債權人在債務人破產程序中的權利。

(4)擔保人清償債權人的部分債權時,就該債權人獲得清償總額中超出債權的部分,擔保人有權在承擔擔保責任的范圍內請求返還。

(5)和解協議或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後,已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無權向債務人追償。

(6)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債務人破產,既未申報債權也未通知擔保人,致使擔保人不能預先行使追償權的,擔保人就其在破產程序中可能受償的范圍內免除擔保責任,擔保人因自身過錯未行使追償權的除外。

第二部分 保證合同

1

明確一般保證與連帶責任保證之識別(第25條)

根據《民法典》第686條規定,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時,推定為一般保證。實務中,應當避免將推定規則與解釋規則混為一談。如果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了「保證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未償還債務時即承擔保證責任」「無條件承擔保證責任」等類似內容,應當認定為連帶責任保證。

2

細化一般保證人先訴抗辯權相關規定

(1)債權人未就主合同糾紛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僅起訴一般保證人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第26條)

(2)債權人取得對債務人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後,在保證期間內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其效果等同於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向債務人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第27條)

(3)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後又撤回起訴或仲裁申請的,不認定為債權人已在保證期間內向一般保證人行使權利。(第31條)

(4)訴訟保全中,債權人須先就債務人的財產申請保全,在保全債務人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才允許對一般保證人的財產進行保全。(第26條)

3

修改一般保證中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第28條)

根據《民法典》第687條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有權拒絕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據此,《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修改一般保證中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與執行程序掛鉤:

(1)法院作出終結本次執行程序裁定/終結執行裁定的,自裁定書送達債權人之日起計算;

(2)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一年內未作出前項裁定的,自收到申請執行書滿一年之日起計算,保證人有證據證明債務人仍有財產可供執行的除外;

(3)債權人舉證證明存在《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第二款但書規定情形的,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情形之日起計算。

4

明確共同保證中債權人行使權利的相對效力(第29條)

就共同保證中債權人行使權利的效力,《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的規定較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有一定修改:

(1)兩個以上保證人為同一債務提供保證的情形下,保證期間相互獨立,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向某一保證人行使權利的效力不及於其他保證人。

(2)保證人享有相互追償權的情形下,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內行使權利導致某一保證人的保證責任消滅,其他保證人可以在其不能追償的范圍內免除責任。

5

修改保證期間相關規則

(1)明確法院應當依職權審查保證責任是否因保證期限屆滿而消滅的基本事實。(第34條)

(2)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第32條,原《擔保法解釋》規定為二年)

(3)當事人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情況下,最高額保證中保證期間的起算時間為:

(a)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限均已屆滿的,自債權確定之日起算;

(b)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限尚未屆滿的,自最後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第30條,較原《擔保法解釋》有一定修改)

(4)保證合同無效的情形下,仍可適用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內行使權利,保證人可以主張不承擔賠償責任。(第33條)

6

明確保證與債務加入之識別(第36條)

當事人出具「差額補足」「流動性支持」等書面增信承諾的,應當結合文件的具體內容進行判斷,具有「保證」等提供擔保的意思表示的,按保證處理;具有「共同承擔債務」等債務加入的意思表示的,按債務加入處理。意思表示不明確時,推定為保證。

第三部分 擔保物權

1

明確抵押權適用善意取得相關規則(第37條)

當事人以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抵押,經審查構成無權處分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善意取得制度)的規定處理。

2

明確以特定財產設立抵押對抵押合同效力的影響

(1)以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設立抵押的,不影響抵押合同的效力;抵押財產的查封、扣押、監管解除後,抵押權人可以請求行使抵押權。(第37條)

(2)以違法建築設立抵押的,抵押合同無效;但是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辦理合法手續的除外。(第49條)

(3)以建設用地使用權設立抵押的,土地上存在違法建築不影響抵押合同的效力。(第49條)

(4)以劃撥建設用地或其上建築物設立抵押的,不影響抵押合同的效力,同時明確抵押權實現時所得的價款應當優先用於補繳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第50條)

3

明確抵押權及於物的效力范圍

(1)抵押權之於從物(第40條)

(a)從物產生於抵押權依法設立之前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從物,同時允許當事人作出例外約定;

(b)從物產生於抵押權依法設立之後的,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從物,但實現抵押權時可以一並處分主物和從物。

(2)抵押權之於添附物(第41條)

(a)添附物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補償金;

(b)添附物為抵押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添附物,但不及於增加的價值部分;

(c)添附物為抵押人與第三人共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人對共有物享有的份額。

(3)抵押權之於代位物(第42條)

(a)抵押權依法設立後,抵押財產毀損、滅失或被徵收等,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該抵押物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補償金;

(b)給付義務人已經給付的情形下,抵押權人不能要求給付義務人向其給付;

(c)給付義務人尚未給付的情形下,抵押權人可以要求給付義務人向其給付;

(d)給付義務人接到抵押權人的通知後仍向抵押人給付的,不免除其向抵押權人給付的義務。

(4)抵押權之於增建物(第51條)

當事人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抵押登記後續建部分、新增部分以及規劃中尚未建造部分。

4

明確抵押物限制轉讓約定的效力(第43條)

根據《民法典》第406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同時允許當事人作出例外約定。《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當事人約定禁止或限制轉讓抵押財產情形下轉讓合同效力與物權變動效力:

(1)當事人已將該約定登記的,轉讓合同有效,但抵押財產的轉讓不發生物權變動效力,除非因受讓人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導致抵押權消滅;

(2)當事人未將該約定登記的,轉讓合同有效,且抵押財產的轉讓發生物權變動效力,除非抵押權人有證據證明受讓人知道抵押人與抵押權人之間的禁止或限制轉讓約定。

5

明確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對擔保物權的影響(第44條)

《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將擔保物權區分為以登記為公示方式的擔保物權和以交付為公示方式的擔保物權,前者因主債務訴訟時效屆滿而不受保護,後者則不受影響。具體而言:

(1)以登記為公示方式的擔保物權(抵押權、以登記為公示方式的權利質權),主債務訴訟時效屆滿後,法院不予保護。且根據《九民紀要》觀點,抵押人(出質人)可以請求塗銷擔保物權登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擔保物權人僅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前起訴債務人,而未在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內對債務人申請強制執行的,該擔保物權亦不受保護。

(2)以交付為公示方式的擔保物權(留置權、動產質權、以交付權利憑證為公示方式的權利質權),不受主債務訴訟時效屆滿的影響。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債務人無權主張返還留置(質押)財產,僅可以請求拍賣、變賣留置(質押)財產並以所得價款清償債務。

6

明確不能辦理抵押登記情形下抵押人的責任(第46條)

(1)抵押財產因不可歸責於抵押人自身的原因(滅失或被徵收等)導致不能辦理登記的,債權人可以請求抵押人在其所獲保險金、賠償金或補償金等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2)抵押財產因可歸責於抵押人自身的原因(轉讓等)導致不能辦理登記的,債權人可以請求抵押人在約定的擔保范圍內承擔責任,但不得超過抵押權能夠設立時抵押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范圍。

7

明確因登記機構過錯致使不能辦理抵押登記時,登記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48條)

8

明確抵押權預告登記的效力(第52條)

預告登記的效力不同於本登記,當事人就抵押財產辦理抵押權預告登記的情形下,預告登記權利人並不必然就抵押財產享有優先受償權。《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明確:

(1)未涉及破產程序的情形下,抵押權具備辦理抵押登記條件的,抵押權自預告登記之日起設立。具體而言,須符合以下條件:

(a)抵押權預告登記未失效;

(b)已辦理建築物所有權首次登記;

(c)預告登記的財產與辦理建築物所有權首次登記時的財產一致。

(2)抵押人已進入破產程序的情形下,預告登記權利人主張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的,在受理破產申請時抵押財產的價值范圍內予以支持,但是在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債務人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設立抵押預告登記的除外。

9

細化動產抵押權未經登記情形下的效力(第54條)

根據《民法典》第403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進一步作了細化規定:動產抵押權成立但未登記的情形下,

(1)抵押權不得對抗已受讓並佔有抵押財產的受讓人/已承租並佔有抵押財產的承租人,除非有證據證明受讓人/承租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已經訂立抵押合同;

(2)其他債權人申請保全/執行抵押財產以及抵押人破產時,抵押權人不享有優先受償權。

10

細化「出賣人正常經營活動」的判斷標准(第56條)

根據《民法典》第404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進一步作了細化規定:

(1)明確出賣人正常經營活動,是指出賣人的經營活動屬於其營業執照明確記載的經營范圍,且出賣人持續銷售同類商品。

(2)列舉不能認定為出賣人正常經營活動的情形:

(a)購買商品的數量明顯超過一般買受人;

(b)購買出賣人的生產設備;

(c)訂立買賣合同的目的在於擔保出賣人或第三人履行債務;

(d)買受人與出賣人存在直接或間接的控制關系;

(e)買受人應當查詢抵押登記而未查詢的其他情形。

11

細化動產留置相關規則(第62條)

根據《民法典》第448條規定,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進一步作了細化規定:

(1)明確債權人基於同一法律關系可以留置其合法佔有的第三人的動產;

(2)明確企業之間非基於同一法律關系留置動產,僅限於企業持續經營中發生的債權,且僅能留置債務人的財產。

第四部分 非典型擔保

1

明確非典型擔保的效力(第63條)

對於非典型擔保,肯定其合同效力;對於未能完成物權公示的非典型擔保,不認可其物權效力。

2

明確讓與擔保的效力(第68條、第69條)

(1)債務人或第三人為擔保債務清償而將擔保財產的所有權轉移至債權人名下的,構成讓與擔保。

(2)讓與擔保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構成清算型讓與擔保。對於清算型讓與擔保,肯定其合同效力;對於已經完成物權公示的讓與擔保,同時肯定其物權效力。

(3)讓與擔保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該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構成事前歸屬型讓與擔保。對於事前歸屬型讓與擔保,因違反禁止流質流押條款的部分無效,應當轉換為清算型讓與擔保,並根據清算型讓與擔保的規則認定其合同效力和物權效力。

(4)股權讓與擔保情形下,股權受讓人實質上是擔保物權人,故不承擔出資補足的義務。

3

明確所有權保留買賣、融資租賃參照適用動產抵押有關規定

(1)出賣人、出租人的所有權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財產的買受人。(第56條)

(2)出賣人、出租人可以依據《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六條規定主張價款優先權。(第57條)

(3)出賣人、出租人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67條)

㈦ 民法典擔保法司法解釋

擔保法解釋第三十一條是第三十一條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代主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後,在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限度內,原主債權人對於主債務人的債權,以及該債權的附屬權利如擔保物權,就基於法律的規定,當然地轉移於保證人了,而無需主債權人的轉讓行為。但債權的轉移是在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限度內,即保證人就主債務只承擔一部分的保證責任,也就是說只清償了一部分的債權時,則只在實際承擔保證責任的數額內,代為行使債權人的權利。這里所說的債權轉移,不僅包括原主債權,如履行請求權的轉移,還包括原主債權的附屬的權利,如違約金、損害賠償金、抵押權等擔保物權等的轉移。

㈧ 最高院擔保法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反擔保人可以是債務人,也可以是債務人之外的其他人。反擔保方式可以是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質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者質押。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以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財產或者不可轉讓的財產設定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以法律、法規限制流通的財產設定擔保的,在實現債權時,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該財產進行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七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有權拒絕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債務人下落不明,且無財產可供執行;

(二)人民法院已經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

(三)債權人有證據證明債務人的財產不足以履行全部債務或者喪失履行債務能力;

(四)保證人書面表示放棄本款規定的權利。

㈨ 關於擔保法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


【法律分析】
擔保合同必須合法方才有效。根據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下列擔保合同無效:

(1)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法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

(2)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即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一)挪用公司資金(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熱點內容
法學類6 發布:2025-01-18 20:49:49 瀏覽:464
是法規的 發布:2025-01-18 20:32:31 瀏覽:795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發布:2025-01-18 18:31:50 瀏覽:787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