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案例題解
A. 三道刑法案例分析題 求答案 急
你好,
問題一,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此題考察是否屬於正當防衛,顯然不屬於。
問題二,搶劫罪未遂,已經著手實施犯罪,因為客觀原因沒有得逞,此題考的就是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區分。
問題三,網上有答案,沒仔細看。
.(一)王飛、劉奔、趙楠共同違法行為的認定
1.三人故意傷害服務員小李的行為:(4分)由於三人當時都不足16周歲,14—16周歲的人僅需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負刑事責任,而小李的傷經鑒定為輕傷,因此三人都不構成犯罪。
2.三人入戶盜竊的行為
三人有共同入戶盜竊的行為,但個人罪責不同。
(1)劉奔不構成犯罪:由於劉奔在外望風,且聽見打架的聲音就逃走了,因此只有盜竊行為。由於沒有盜到財物,因此劉奔不構成犯罪。
(2)王飛構成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罪,不構成搶劫罪。 根據最高院關於未成年人的司法解釋,雖然王飛入戶盜竊且為抗拒抓捕,將安某打成重傷,但由於其不滿16周歲,因此不能由入戶盜竊轉化為入戶搶劫。他僅需承擔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即可。
(3)趙楠構成入戶搶劫,但不屬於搶劫致人重傷。趙楠本來在外望風,在聽見屋內打架後,進入屋內,並和小安打起來,其也就由入戶盜竊轉化為入戶搶劫,屬於承繼的共犯。但由於王飛刺傷安某時,趙楠在屋外,且當時只有盜竊的故意,因此趙楠無須為王飛致人重傷的行為負責。
(二)趙楠、劉奔強奸幼女的行為:由於二人當時均已滿14周歲,因此應為此行為負責,均構成強奸罪。由於屬於姦淫幼女,且屬於輪奸,因此應按強奸罪從重處罰。
(三)王飛的自首行為和立功行為:王飛僅因神色慌張被巡警盤查,就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實,因此構成自首。他還交待了趙楠、劉奔的重大犯罪行為,因此構成重大立功。由於王楠的故意傷害行為有自首和重大立功,因此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四)三人均未滿18周歲,因此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且不得判處死刑
B. 刑法學案例分析題
第一題:
答:1、李某不屬於累犯,累犯是指因犯罪而不定期一定刑罰處罰,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於法定期限內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並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5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陳某為前罪後罪雖然都是故意犯罪,縣陳某不在五年內故意犯罪,但是一般累犯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前罪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後罪應當被判處有期徒行以上刑罰,陳某的前罪判處的是有期徒刑一年緩期,既前罪判處的低於有期徒刑,故陳某不構成累犯。
2、李某因第二次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二年有期徒行:
(1)李某因犯盜罪(1000
以上)數額較大,應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
(2)李某在拘押期間自動交待其在1997年曾實施過盜竊,根據《型法》第六十七條之規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某人和正在服型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記,所以,李某在拘押期間的交待自己的盜竊行為,且數額不大,犯罪較大,可以免除處罰。
(3)綜上所述,李某犯故意傷害罪判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考慮到陳某拘押期間有自首的情節,且犯罪較輕,應當免除處罰,決定判處李某有期徒刑2年。
第二題:
答:1、法院
的判決不正確,根據《刑法》第55條和第57條的規定,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故應當處死刑,剝奪權利終身而不是剝奪政治權利10年。
2、(1)判決有錯誤。李某是在盜竊後逃跑的過程中被乘警李某發現進而對李某故意,傷害致使李死亡,這要同盜竊過程中被他人發現而對其實施故意傷害相區別,一種是犯罪後逃跑,時被發現,一種是犯罪過程被發現。
(2)從安案例上分析,法院在認定事實上錯誤認定為盜竊過程中被他人發現,而實施故意傷害他人的行為,故判決錯誤。
(3)李某的罪行應讓數量並罰,A、李某犯盜罪,數額較大,應當判處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B、李某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應判處死刑,剝奪政治要利終身。
C. 刑法案例分析題
1.王某構成挪用公款罪。《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 犯挪用公款罪的,處五年內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容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2.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王某系某國有商業銀行行長,屬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買房,歸個人使用,10萬元已是數額較大,且超過三個月未還。
挪用公款5萬元以上,超過3個月未還,雖在案發前已全部歸還,只要屬於依法應予追訴的,仍應按挪用公款追究刑事責任。
D. 刑法案例題求助
一、
1、王五和孫七構成故意傷害罪共犯,王五屬教唆犯。
2、構成共犯。共同犯罪的,一人既遂,全部既遂。
3、張三、王五是主犯,趙六是脅從犯。趙六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二、
1、要撤銷假釋。因為在考驗期內犯罪。
2、構成累犯。從重處罰。盜竊屬自首,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3、先對盜竊罪量刑,然後按「先減後並」對他的6年未服刑期和盜竊刑期量刑,再對搶劫罪量刑,前後兩個刑期再按「限制加重」原則量刑。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
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E. 刑法案例題 求解
1、張某具有做好廢棄物處理的義務,存在過錯;
2、由於張某的過錯,導致中毒事故的發生,即二名孩子的死亡與張某的行為之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3、張某應當按照《刑法》第233條的規定承擔刑事責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附:《農葯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六條 使用農葯應當遵守農葯防毒規程,正確配葯、施葯,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安全防護工作,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農葯過程中發生重大事故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於危險物品肇事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F. 刑法案例題解答
6、楊叫喊抓流氓,雖然聲音不大,但仍然是反抗的表現,所以可以認定喬的行為違反楊的意志,構成強奸,後喬見楊反抗但其反抗的強度不足以制止其犯罪行為,在此情況下喬主動放棄,跪地求饒,犯罪行為中止,因此,喬的行為構成強奸罪(中止)。
7、方法不能的未遂;先有盜竊行為,後為抗拒抓捕,對保安員採取暴力,盜竊轉化為搶劫,為轉化型的搶劫罪;故意殺人罪的犯罪預備;以轉化的搶劫罪(未遂)和故意殺人罪(預備)並罰。
G. 刑法學案例分析
第一題:
(1)李某不屬於累犯.根據我國刑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2)應將李某盜竊他人財物判處一個刑期,然後根據我國刑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
第二題:
(1)法院判決不正確.王某犯有搶劫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
(2)應以搶劫罪判處王某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H. 案例分析題(刑法總論)
易法通解答:
1. 本案中,王某的行為應該屬於故意傷害罪。雖然最後江某專的傷是輕傷,但是王某在屬行為實施過程中,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根據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 刑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王某實施故意傷害行為時仍在5年的期限內,屬於累犯。
I. 刑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1.趙某致錢某死亡的事實,在刑法理論上稱為什麼?刑法理論對這種情況有哪幾種處理意見?你認為應當如何處理?為什麼?
【參考答案】趙某致錢某死亡的事實,在刑法理論上稱為事前的故意。
對此刑法理論上存在多種處理意見,大致為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具體分為:第一種觀點認為,趙某的第一個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第二個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認為成立想像競合,有人認為成立數罪。第二種觀點認為,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對於死亡持間接故意,則整體上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相信死亡結果已經發生,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第三種觀點認為,將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一個故意,只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第四種觀點認為,將前後兩個行為視為一個整體,視為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處理,只要滿足相當的因果關系,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
我認為應當採取第四種觀點,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因為第一個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且所發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圖實現的結果相一致,因此應以故意殺人罪既遂論處。
【解析】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有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錯誤認識。其中事前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即事前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實施了一種犯罪行為,誤以為已經發生了預期的結果,為達到另一目的,行為人又實施了另一行為,而事實上行為人預期的結果是由後一行為所造成的。本題中,趙某以為錢某已死亡,便將錢某「屍體」縛重扔入河中,實際上錢某系溺水而亡。因此趙某屬於事前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
對於事前的故意,刑法理論上存在多種處理意見:第一種觀點認為,趙某的第一個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第二個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認為成立想像競合,有人認為成立數罪。第二種觀點認為,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對於死亡持間接故意,則整體上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相信死亡結果已經發生,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第三種觀點認為,將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一個故意,只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第四種觀點認為,將前後兩個行為視為一個整體,視為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處理,只要滿足相當的因果關系,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
通常認為在此種情況下,第一個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且所發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圖實現的結果相一致,因此應以故意殺人罪既遂論處。
2.趙某的行為是否成立自首?為什麼?
【參考答案】趙某成立自首。
【解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一)項規定,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注意這是針對後來不再投案自首而言。在本案中,雖然可以根據司法解釋否認趙某的前一次投案成立自首,但不能否認後一次自動投案與如實交待成立自首。
J. 刑法案例分析
被告人孫某與其妻蔡某夫妻關系一直不和。2007年2月16日,孫某與蔡某因感情問題發生爭吵後,經村內干容部勸解,孫某堅決要求離婚,隨即兩人去街道辦事處辦理離婚手續,因孩子的撫養權問題未協商好而離婚未果。當天下午16時許,二人回家路過一魚塘時,蔡某要求孫某一起歇息,孫未予理睬,二人發生撕扯,被途經此地的當地村民陳某勸開。當孫某朝回家的方向行走了幾十米時,蔡某跳入魚塘中,陳某見狀大聲呼喊孫某救人,孫某回答:「是她自己跳的水,我又沒有推她,我自己也不會游泳,不關我事。」又繼續往回家的方向走去。因陳某不會游泳,等陳某喊來其他村民將蔡某救起時,蔡某已死亡。
問題:孫某的不救助行為是否構成不作為形式的犯罪?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