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司法
『壹』 什麼是鄉村治理體系該如何建立體系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下發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旨在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
完善村級權力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小微權力監督制度,制定權力責任清單,探索形成農民群眾、村務監督委員會和上級部門等多方監督體系,規范鄉村小微權力運行。建立農村黨務、政務、村務、財務「陽光公開」監管平台,強化農村財務會計核算監督和審計監督,推進村民民主理財、民主監督。
創新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創新方式和載體,豐富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渠道,激發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適應農村人口流動和經濟結構變化,為本地村民、外來居民、企業和社會組織等不同群體參與議事提供平台,探索建立村民小組議事協商機制。拓寬村民議事協商范圍,推進村民議事從經濟事項向化解矛盾糾紛、開展移風易俗、維護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
創新現代鄉村治理手段。完善傳統鄉村治理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建立「互聯網+」治理模式,提高信息服務網路覆蓋面,推進鄉村信息統一採集、資源互聯共享,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效率和效果。
試點工作安排
試點工作由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牽頭,會同組織、宣傳、民政、司法等部門共同推進,具體工作由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
試點時間和范圍。試點周期3年,於2021年12月底前完成。試點工作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
試點單位條件。試點縣(市、區)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試點工作;二是具有與承擔試點任務相適應的工作力量,相關部門有較強的改革創新意識和工作積極性;三是能形成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四是初步具備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基礎。
試點單位選擇。在綜合考慮各省(區、市)所轄縣(市、區)數量和鄉村治理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確定了試點縣(市、區)數量建議表(見附件)。各省(區、市)參考建議數量,推薦不超過5個縣(市、區)為試點單位。試點單位的選擇要統籌考慮地域分布、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歷史文化傳統、民族宗教等因素,探索形成多種模式的鄉村治理典型經驗。
試點方案制定。各省(區、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指導試點單位擬定具體的試點方案,試點方案應包括試點背景、試點思路、試點內容、方法步驟、預期效果、保障措施等。試點內容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本地區鄉村治理的重點問題、關鍵環節確定,一般應在8方面試點內容中選擇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進行試點,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增加其他試點內容。
試點單位報批。各省(區、市)對試點方案審核把關後,將試點單位名單和試點方案於2019年8月10日前報送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將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擇優選擇100個左右的縣(市、區)作為首批試點單位並批復。
相關鏈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業農村部 中央組織部 中央宣傳部 民政部 司法部關於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
『貳』 鄉鎮鄉村司法所是干什麼的
職責:
1、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2、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組織開展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和社會適應性幫扶;
3、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4、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5、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6、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7、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8、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機關最基層的組織機構,是市(區、縣)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和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各項業務工作。
(2)鄉村治理司法擴展閱讀:
司法所長職責
(一)團結和帶領全所人員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堅決執行上級的指示和決議。
(二)自覺接受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當地黨委、政府的雙重領導,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對司法所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加強與有關單位的溝通協調,領導全所人員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積極拓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促進基層社區依法治理,當好基層黨委政府的法律顧問。參與對轄區人民內部矛盾糾紛、群體性事件的調處工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四)負責全所人員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作風紀律建設,抓好業務學習,不斷提高全所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樹立司法所的良好形象。
(五)負責制定司法所各項工作計劃,精心抓好落實。
(六)負責制定和完善司法所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司法所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使所內的各項工作達到規范化、制度化。
(七)負責本所的行政管理工作,及時做好各項業務的審核、審批及上報工作。遵守財務制度,嚴格經費管理。
(八)廉潔自律,秉公辦事,自覺接受上級和群眾的監督。
『叄』 如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出了《關於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通知》,要求更加充分地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我們正審理一起案件,村民從原來種小麥改為在大棚里種蔬菜,5家人商量,把原來南北向承包的5塊土地自行改為東西向承包,便於陽光照射進大棚。這樣做,多年來都相安無事。但去年,由於修建高鐵途經此地,高鐵佔道剛好是最靠西邊的那塊南北向土地。原來承包這塊地的村民提出,補償款應該全部歸他,但其餘4家堅決不同意,訴到法院。」在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辛店法庭庭長孫友軍向記者介紹,不少糾紛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不規范有關。
面對紛繁復雜的土地糾紛,法律法規不可能詳盡規定怎麼辦,必須靠司法機關充分發揮司法智慧。「在農村,很多問題不是簡單的法律問題,而是天理、國法、人情怎麼相統一的問題。我們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讓矛盾糾紛朝著最有利於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方向去解決。」臨淄法院立案庭法官相征說。針對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不規范的問題,臨淄法院還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建議進行排查整改。
在審理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不少法官發現,村委會能否依法發揮自治功能,直接關繫到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我們經常遇到村委會換屆後,新官不理舊賬,不承認上一屆簽發的土地承包合同,引發矛盾糾紛。」萊西法院研究室主任李紹斐說,新一屆村委會給出的理由是上一屆在發包時,沒有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不管違約的動機是什麼,「沒有經過民主議定」確實是影響合同效力很重要的因素。
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萊西法院經過認真調研,向相關鄉鎮黨委政府發出司法建議,建議他們在農村基層組織換屆選舉中加強指導,提高村委會依法自治的能力。
「山東法院加強與鄉鎮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充分發揮鄉村幹部、人民調解員的力量,進一步加強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將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張甲天說,延伸服務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
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靠近鄉村、貼近群眾的優勢
在農村,與農民打交道最多的司法機關是人民法庭。今年山東高院工作報告顯示,5年來,基層法院及人民法庭辦案537.5萬件,佔全省法院結案總數的87.3%。為加強人民法庭建設,5年來,山東法院建設或修繕人民法庭488處。
「《意見》提出,強化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第一線的功能作用,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三個面向』和便於群眾訴訟、便於人民法院獨立、公正、高效行使審判權的『兩便』原則,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靠近鄉村、貼近群眾的優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張甲天介紹。
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法院院長李忠林介紹,歷城法院建立了便民訴訟網路,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拓寬訴訟服務渠道,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辦成事,使司法服務更便捷、更親民。為留住綠水青山,歷城法院實行涉環境資源案件歸口審理模式,維護環境資源法律制度的權威,保障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生態保護。
「在農村,巡迴法庭發揮了『審理一件、教育一片』的作用。每年,我們都要組織巡迴審判,法官帶上國徽、電腦、列印機,開著車到村裡審理案件,周圍群眾都圍攏過來,一些鄰里糾紛、贍養案件、繼承案件,很有教育意義,庭審是最佳的法治公開課。」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院長殷延輝說。
采訪中,萊西法院民一庭庭長孫連英告訴記者,有一年全市兩會時,一位村支書找到法院院長,請院長安排法官到村裡來現場審理贍養案件,原因是該村村民不養老人的風氣有抬頭趨勢。萊西法院法官立即選取合適的案件,在該村設立巡迴審判庭,現場審判。「隨著審理的深入,我們發現,問題並不簡單,子女不養老人,有的是不懂法,有的是心裡有氣,覺得老人有許多做得不對的地方。法官耐心釋法說理,講明法、理、情,不僅當事人流下熱淚,圍觀群眾也深受教育。」孫連英說。
為了發揮人民陪審員來自基層、了解基層、具有豐富基層生產生活經驗的優勢,《意見》提出,加強對農村人民陪審員的培訓和管理,廣泛吸收基層群眾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法庭的人民陪審員積極參與民事糾紛調解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已成為推進司法民主的重要力量。」張傑說。
最高法決定的要實施。
消息來自人民網。
『肆』 昌吉回族自治州鄉村治理促進條例(試行)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推進鄉村治理法治化,保障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對鄉村的依法治理及保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鄉村治理以村民為主體,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促進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履行職責,實現鄉村和諧穩定、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第四條鄉村治理實行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強化鄉鎮和村民委員會責任、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和進取能力的體制機制。第五條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村治理的具體工作。
縣(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水利、民政、文化和旅遊、民族宗教、教育、司法行政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履行鄉村治理行政執法職責。
村民委員會在村黨組織領導下,通過村民會議制定村規民約,實現村民自治。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制止、檢舉和控告鄉村治理中違法、違規行為的權利。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監督舉報制度。
對鄉村治理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和諧穩定第七條鄉村治理應當加強平安鄉村建設,開展平安鄉鎮、平安村、平安單位、平安家庭等創建工作,以平安創建助推鄉村和諧穩定。第八條鄉村治理應當加強對易燃易爆危爆物品、管制器具以及劇毒、易制爆、易制毒危險化學品的產、購、銷、儲、運、用、銷毀等全環節管控,實行定點經營、實名登記、流向監管。第九條鄉村房屋出租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主管部門的規定實行實名登記備案管理制度。
房屋出租人不得將房屋出租給無合法有效身份證件的人員。第十條房屋出租人、僱主、用工單位接納流動人口的,應當向村民委員會或警務室報告,由警務室完成信息採集、比對、核查等工作,並向其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履行流動人口管理職責的部門通報情況。
流動人口離開的,警務室應當完成信息注銷、上傳登記、核對等工作,並向其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履行流動人口管理職責的部門通報情況。第十一條禁止對不含肉類、乳類及動物油脂成分的食品冠以清真字樣;禁止將清真概念擴大到食品領域之外的其他領域;禁止借不清真之名宣揚宗教極端思想,排斥、干預他人世俗生活。第十二條禁止穿戴或者強迫他人穿戴蒙面罩袍。
禁止製作、買賣、收藏、穿戴、佩戴、使用宣揚宗教極端思想的服飾、徽章、器物、紀念品和標識、標志等。
禁止以非正常蓄須、起名渲染宗教狂熱。第十三條禁止非法新建、重建、改建、擴建、維修寺觀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及設施。
宗教活動場所及設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者存在不能保證依法正常開展宗教活動等情形的,應當停止使用。第十四條履行鄉村治理工作職責的人員應當教育、引導村民遠離非法宗教活動。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推行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培訓,增強村民熟練掌握和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第十六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導並監督村民委員會將有關規范民間借貸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有效調解民間借貸糾紛。
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規范統一的《民間借貸合同》範本。《民間借貸合同》範本應當明確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和借貸利率等內容。禁止在交付借款時提前扣除利息。借貸利率不得超過國家有關規定。
鄉鎮司法所應當為民間借貸合同提供借貸登記、合同見證、法律咨詢等服務。第三章鄉風文明第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應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引導、鼓勵村民參與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戶等創建活動。
村民委員會應當將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村規民約,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村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第十八條村民應當尊重、熱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第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尊老扶幼、助殘助學、扶弱濟困、賑災救災、醫療援助等公益活動,保障公益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伍』 推進鄉村治理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1、加強農村街坊路清掃
建立完善專業清掃保潔隊伍,落實村莊清潔保潔費用標准,按標准配備車輛、垃圾桶等設施,實現全部村莊專業清掃。
2、推進農村垃圾有效處理
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處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條件的地區要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方式,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
3、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推進廁所革命,按照村民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人口規模較大村莊配套建設公共廁所。
4、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據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採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5、提升村容村貌
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大力提升農村建築風貌,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活動,建設綠色生態村莊;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
6、加強村莊規劃管理
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村莊整治安排、生產生活空間合理分離,優化村莊功能布局,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推行政府組織領導、村委會發揮主體作用、技術單位指導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建設查處機制。
7、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明確地方黨委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准、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推行環境治理依效付費制度,健全服務績效評價考核機制。
『陸』 村莊治理主要幾方面
法律分析:1、農村「四治」:農村「四治」指的是「治垃圾、治污水、治廁所、治村容村貌」。2、農村「三清一改」:農村「三清」主要是指:(1)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莊農戶房前屋後、村組道、河岸和沿村公路各類垃圾,解決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污染問題。(2)清理村內塘溝。對房前屋後河塘溝渠、排水溝水域實施清淤疏浚,開展黑臭水治理,恢復農村水生態。(3)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清理隨意丟棄的病死畜禽屍體、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廢舊農膜等,規范村莊畜禽散養行為,減少養殖糞污影響村莊環境。農村「一改」主要是指: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加強農村衛生健康教育工作,引導群眾自覺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生產習慣,從源頭減少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的問題。3、農村「門前三包」:農村「門前三包」的范圍是農戶住宅四周、院(室)內、門前至人行道,兩側牆根至排水溝的區域。「門前三包」責任主要是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
法律依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等關於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批復》
一、確定北京市海淀區等115個縣(市、區)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名單見附件),試點期為批復之日至2021年12月底。原則同意各地上報的上述115個縣(市、區)試點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試點工作由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會同組織、宣傳、民政、司法等部門共同推進,具體工作由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各級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安排,密切配合,明確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切實加強組織保障,對於試點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立足職能加強指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做好對本地區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加強跟蹤指導與監督檢查,把握試點工作進度,保證試點工作質量,研究解決存在問題,推進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柒』 如何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識與法治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1、通過正確的教育指來導,自使他們的概念建立憲法和法律的最高權威,培養法治秩序和自由的概念統一,引導他們建立規則意識,權利和義務相一致,與實踐的行為准則,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2、加快普及素質教育。通過大規模的國家素質教育的普及,社會的所有成員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這樣社會的成員有一個強壯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獲得知識和技能,有很強的能力獲得和運用法律知識。
3、提高普法水平。普法工作應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提升公民的現代法律意識為目標,以現代法律的基本概念為主要內容,重點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訴訟意識和法治意識。
4、完善法制。完善法制,需要加強立法,提高立法水平,使法律更加嚴謹、具體、可操作性強,從而更有效地規范和制約現代社會生活的運行。
5、建設良好的法制環境。當今社會法律意識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知識普及的結果,而不是深層社會現實和文化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社會效應和公共性的作用,這也是提高法律意識的必要手段。
『捌』 鄉村治理的主要內容
鄉村治理的主要內容是自治,德治,法治。
具體內容如下:
1、鄉村自治就是要弘揚楓橋經驗,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
2、鄉村法治就是要有底線思維,解決基層突出重點問題;
3、鄉村德治就是加強村民德育建設,弘揚中華文化傳統。
鄉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能夠有效調動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建立人人參與共享,公建,公治的鄉村治理新局面,激活鄉村治理與發展的活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治理應以自治為基礎,法治做保障,德治為先導,加強智能化建設,優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三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第八條 國家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略,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採取措施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完善糧食加工、流通、儲備體系,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國家完善糧食加工、儲存、運輸標准,提高糧食加工出品率和利用率,推動節糧減損。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鄉村振興促進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支持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方面參與鄉村振興促進相關活動。
對在鄉村振興促進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玖』 如何推動鄉村治理的法治化
日前有媒體評論來稱自,農業生產方式變革,農村社會結構分化,鄉村精英人才外流,傳統宗法觀念影響……鄉村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末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時要加快立法,推動鄉村治理法治化。
分析人士表示,「村霸」背後很多都有宗族惡勢力,要消除宗法社會的負面影響,讓宗族惡勢力難成氣候,大學生村官與當地沒有宗族糾纏,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知識水平較高,有利於強化農村基層組織隊伍。
希望鄉村可以早日實現法制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