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真實案例
⑴ 公司法案例分析
公司法典型案例分析 原告:王維和。
被告:雲南東陸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陸公司)。
被告:雲南省技術進步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技術開發公司)。
原告王維和的訴訟請求是:
1、解除原告與兩被告三方簽訂的共同投資《協議書》;
2、責令被告停止對原告公司財產所有權的侵權行為;
3、兩被告返還原告的2294萬余元資產和賠償損失;
4、確認兩被告非法炮製的有關侵佔原告財產所有權的法律文書和實施的行為為無效的法律文書和行為;
5、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以下為一審法院確認的事實:玉溪市維和制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和公司)於1996年7月19日登記成立,王維和為法定代表人,股東為王維和及玉溪市蓮池實業總公司(以下簡稱蓮池公司),注冊資金為2000萬元,王維和出資佔55%,蓮池公司出資佔45%。
1997年7月25日,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與維和公司簽訂了一份《協議書》,約定共同投資成立雲南維和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7500萬元,東陸公司投資3000萬元,技術開發公司投資2400萬元,維和公司投資2100萬元。同日,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與王維和另簽訂了一份《協議書》,約定三方重新投資原維和公司,注冊資金為7500萬元,東陸公司投資3000萬元,技術開發公司投資2400萬元,王維和投資2100萬元。
1997年8月20日,東陸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在春持8月19日維和公司《章程修改條款》,依7月25日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與王維和簽訂的「三方重新投資原維和公司」的《協議書》,以維和公司董事長的名義向玉溪市工商局申請維和公司有關事項的變更。1997年9月9日,玉溪紅塔審計中心玉溪市審計事務所出具了維和公司注冊資本金為7500萬元的《資本金核驗證明書》。1997年9月26日,玉溪市工商局根據變更申請及9月25日的維和公司《董事會決議(1997)1號》、維和公司第二次股東會議記錄,對維和公司部分事項進行了變更登記,法定代表人變更為鄭在春,注冊資金為7500萬元,股東變更為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及王維和,其中東陸公司出資3000萬元,技術開發公司出資2400萬元,王維和出資2100萬元。1997年12月21日,兩被告召開會議,作出維和公司《董事會暨股東會決議》,稱原維和公司股本金為零,不再享有股東權益。
在被告據以進行維和公司工商變更登記的一系列法律文書中,1997年8月19日《雲南維和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會議紀要》、維和公司《章程修改條款》這兩份材料上的「王維和」簽名是參會人員蒲新民所寫,沒有證據證明蒲新民已徵得王維和的同意。1997年9月25日的維和公司《董事會決議(1997)1號》、維和公司第二次股東會議記錄這兩份材料,經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及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法醫技術鑒定中心鑒定,前兩頁(內容部分)與尾頁(無正文,簽名部分)非一次性形成。另,1997年12月21日維和公司《董事會暨股東會決議》沒有王維和的簽名,兩被告在庭審中認可該決議不產生法律效力。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在維和公司的經營運作中,既有民事行為,也有行政行為。在本案中,法院僅就民事行為的法律效力進行審查,有關工商管理機關進行變更登記的行政行為不在本案審查范圍。該院認為,1997年7月25日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與維和公司簽訂的《協議書》及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與王維和簽訂的《協議書》,分別違反了《公司法》第75條和第39條,因而無效。1997年8月19日《雲南維和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會議紀要》及維和公司《章程修改條款》的內容不能視為王維和真實意思表示,因而無效。1997年9月25日的維和公司《董事會決議(1997)1號》、維和公司第二次股東會議記錄這兩份材料,一方面不足以確認為王維和之意思表示,另一方面其內容不符合法律規定(《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9條、第31條),因而無效。該院還認為,根據《公司法》第4條,公司股東作為出資者按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原告王維和作為公司的股東,在本案中無權以財產所有權爭議主張權利,其請求兩被告返還資產和賠償損失的主張不予支持。
一審判決為:1997年7月25日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與維和公司簽訂的《協議書》及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與王維和簽訂的《協議書》,1997年8月19日《雲南維和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會議紀要》及維和公司《章程修改條款》,1997年9月25日的維和公司《董事會決議(1997)1號》及維和公司第二次股東會議記錄,1997年12月21日維和公司《董事會暨股東會決議》,均無效。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訴訟費由王維和承擔30%,東陸公司、技術開發公司共同承擔70%。
⑵ 一道公司法的案例~求律師意見
背景講的很清楚,但問題問得不清楚,主要是王先生的目標是什麼?我假定當時王先生80%的股權被強制轉讓了(變更了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現在王先生一想奪回股權,二想追回這幾年的公司收益。這兩個問題是相關的。
現分析如下:
股東可以同時在公司擔任管理職務,也可以不擔任,法律沒有強制要求。本案中其他股東以王先生辭去管理職位為由強制將王先生的股權轉讓掉,是違法的,應當認定該章程修正案無效。
如果取得王先生股權的人是惡意的(即知道王先生本人沒有同意),則王先生可以要求法院判決章程修正案無效,股權返還,同時要求返還過去幾年自該等股權而分配的收益。
如果當初取得王先生股權的人當初是善意的(即不知王先生本人不同意),而且公司已出具出資證明書,並變更了工商登記,那麼參照動產善意取得的原理,王先生不能奪回股權,只能要求當時做出無效章程修正案的股東賠償損失。
⑶ 公司法案例(一)
國家司法考試第4卷內容,鑒定完畢。
⑷ 公司法案例分析題
(1)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本案的股份公司在設立過程中有如下違法之處:
①發起人只有4人,不夠法定5人的最低限額;
②未經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授權部門同意,僅有領導同意是不行的;
③公司登記成立前不得向股東交付股票,而非本案只要認購就交付股票,不管公司成立與否;
④股票只能按票面金額或超過票面金額發行,而不得低於票面金額發行,本案中的優惠是錯誤的;
⑤創立大會不足法定代表股份總數的認股人。法定為超過1/2才可舉行創立大會;
⑥ 兩名發起人私自抽回股本。公司法規定,除未按期募足股份,發起人未按期召開創立大會或創立大會決議不設立公司外,發起人、認股人繳納股款後不得抽回其股本;
⑦ 最後,注冊資本末達法定最低限額。法定股份公司注冊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 1000萬元。
(2)應當承擔該債務。因為公司設立失敗,應由發起人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承擔連帶責任。
[解題思路]
本題重心在於第(1)問,而第(1)問又是一個找錯的命題。關於其解題思路,前面已多有分析,此處不再贅述。
[法理詳解]
(1)答案部分已經有較詳細的闡述,此處不再展開論述。考生可自己參考《公司法》第74~83、92、131、136條等規定。
(2)基於上述違法之處,故公司登記機關不予登記,導致公司不得成立。對於公司在設立過程中產生的各項費用和債務,在公司不能成立時,松司法》第97條規定由發起人負連帶償還責任,且對於返還股本的利息也負連帶償還責任。因此,本案中4名被告應對原告提出的 15萬元債務承擔連帶償還責任。此外,若在公司設立過程中,因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公司成立後,還應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⑸ 請教一個公司法案例分析
1、光明百貨商店是合夥企業,合夥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而東方有線責任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以其破產財產為限,承擔對債權人的責任。
2、爭論焦點是正大公司的債權是否應得到全額清償,即是否有權就全額債權向債務人追索。
3、由於光明百貨商店是普通合夥企業,合夥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本案中,合夥人甲、乙、丙都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正大公司可向其中任何一個合夥人提出清償要求。如果其中一個合夥人清償了企業債務,有權就應由其他合夥人承擔的債務向其餘合夥人進行追索。
東方有限責任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的全部資產對外承擔責任。本案中,東方有限責任公司已宣告破產,應在用其破產財產清償清算組費用、償還職工工資保險、繳納各項稅金後,在各申報破產債權的債權人之間按債權金額同比例進行清償。對於正大公司申報債權後,未能獲得清償的部分,只能作為壞賬進行核銷,無法再進行追索。
⑹ 公司法案例分析(急求答案)
張李趙三人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所欠債務只能是以公司的財產去償還,至於股東個人的財產沒有法律義務去償還公司的債務。甲的要求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⑺ 關於《公司法》的案例分析
第一題:公司減資需特別決議為之即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有限責任公司最低回注冊資本答為3萬;未在決議後10天內通知債權人,並在3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在債務清償或擔保後才可以登記。
第二題:1.個人認為應當,因為股東會作為公司的權力機構行使其權力,這種行為因視為是公司的行為,如果因此損害到股東的利益,公司作為法人,可以成為被告。
2.應該支持,公司減資根據新公司法規定,因為出資總額三分之二以上股東通過。而此處64%不足66.6%,因此此處決議無效。
需要承擔責任.
新《公司法》在總則和分則中分別列有擔保的條款,而且這些條款的規范是強制性規范,其義務性要求十分明確,必須履行,不允許以任何方式加以變更或違反,所以這些條款已不僅對公司內部決策機關行為的約束,而是直接決定公司對外擔保的效力,即合法通過的股東會(大會)決議或董事會決議成為公司為股東或其他個人債務擔保的生效要件。如果擔保合同違背這些規定,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擔保合同將被認定無效。
另外,新《公司法》對擔保的限制范圍由原來的「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擴大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他人(法人和其他個人)」,又使公司為其他非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公司的擔保設定了限制條件。即司空見慣的公司之間的互保,也必須經過權力機構的決議而生效。
因此,審核公司擔保的主體資格及股東會(大會)決議或董事會決議成為銀行的審查新重點。今後銀行辦理公司為股東或他人債務擔保貸款時,應該對擔保人或借款人提供的擔保人的公司章程或股東會(大會)決議或董事會決議盡到謹慎的形式審查義務,特別是對影響擔保效力的關鍵內容如擔保的授權、擔保的最高限額、公司的股東、上市公司的資產總額、實際控制人、表決權、表決程序等應重點審查。當然,銀行對公司章程和股東會(大會)決議或董事會決議的審查義務只是形式審查,而對章程或決議的形式、完整性、真偽性、准確性概不負責。因為銀行對擔保人或借款人提供的材料的真實性很難辨別,特別是,對於實際控制人(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的審查只能是停留在擔保人或借款人的單方的披露基礎上,對其真實性的核實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對擔保人或借款人來說,其應該保證提供的章程、決議及以上簽章的真實性,並應真實披露實際控制人的真實情況,否則,債務人、擔保人應當對債權人的損失承擔過錯賠償責任。
⑼ 公司法案例
回答如下1、甲、乙兩公司可以作為股東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有自然人股東和企業法人股東、事業法人股東等,公司法對股東的身份沒有限制。
2、丙公司的出資安排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因為丙公司的注冊資金是100萬,《公司法》第二十七條【出資形式】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所以甲公司的專利技術出資只能最多70萬,乙公司必須最少貨幣出資30萬元,以專利所有權入股需完成以下出資手續方可認定出資無瑕疵,首先須對專利的價值進行評估,專利所有權的評估作價雖無統一的標准,但在實踐中可根據技術含量、壽命周期以及周期處於壽命的階段由專業的評估人士來評估。然後專利權人依據設立公司的合同和章程到專利局辦理專利權轉移於被投資的公司的登記和公告手續,工商登記機關憑專利權轉移的手續確定以專利技術入股的股東的完成股東出資的義務。才符合公司法規定。另外以專利技術出資的一方在簽訂出資協議時,應明確公司成立以後,自己的在治理公司方面的權利與義務,並明確獲取丙公司利潤的方式。
3、丙公司不設董事會,由總經理作為法定代表人合法,公司法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這符合公司法的規定。這個由公司股東會決定後體現在章程上。
4、第三十四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如果全體股東都同意的話,甲、乙公司平均分配利潤也是可以的
5、丙公司關於增加資本等重大事項的決議須由股東會一致決議的約定不符合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法規定,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所以,問題(3)在丙公司召開股東會會議時,出資雙方平等行使表決權。這條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法第103條規定;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
6、丙公司的股東出資方式、出資結構是否合法?請說明理由。理由同第2
提的問題太多,就回答到這里
⑽ 關於公司法的一個案例分析
《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內他欺容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因此,公司的股東會可以向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撤銷虛假的增資登記,這樣就可以恢復到以前的登記狀況了。對董事長的行為,如果造成股東的損失,可以要求其賠償,還可以召開股東會免去其董事長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