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辨析題
㈠ 民法辨析題 善有善報
此"善"應該是民法里的善意,民法中有關善意第三人的規定,體現的就是善有善報,即在物權法、合同法等法律中,只要是善意,一般均不需要返還物品,有利於善意第三人。
㈡ 民法的辨析題怎麼扣分
只要六點都答出來了 沒具體分析 每個要點提扣1-2分
看評卷人員的心情 和尺度 得分應該在 8--11分之間!!
希望您滿意!
㈢ 辨析題:1,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同時產生,同時終止
顯然是錯的,這里我們應當先來區別一下什麼是民事權利能力,什麼是民事行為回能力,區分完答畢後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民法總則》第13條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這規定了民事權利能力的起始時間,即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也就是說,無論一個人是好是壞,無論是老是幼,無論一個人精神正常與否,只要他活在這個世上,就享有民事權利能力。
再來看民事行為能力,《民法總則》第18條-22條規定了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是與年齡,精神狀況有直接關聯的,主要是看自然人能否完全或部分的了解自己所作出的民事行為。依據此規則,將民事行為能力劃分成三部分,即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例如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即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而精神健康的成年人即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可部分辨認)的成年人即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對比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完全不是同種概念,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也不是同時產生和終止的,即便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也享有民事權利能力。
㈣ 民法辨析題 一人做事一人當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的就個人承擔。
㈤ 民法學的辨析題
no!不對。不動產所有權屬於物權!依照物權法規定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不已交付為要件!是登記對抗主義-又名登記生效主義-即自辦理房產過戶手續之後方發生所有權轉移並可對抗未登記第三人。此案例買賣合同已生效但是所有權未轉移。
㈥ 2道有關民法的辨析題(關鍵是請說明原由)
一,錯。《繼來承法》第自十七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公正遺囑只能由本人經公正機關辦理。
二,錯。《婚姻法》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㈦ 請教大家一個民法辨析題,謝謝啦
樓上答案不錯。糾正一個小錯誤,合同法規定,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版情況下所為的民權事行為不是無效的,而是可變更可撤銷。而且,既然是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就不能稱之為民事法律行為了,我國民法將民事法律行為限定為合法行為。
㈧ 請用民法相關知識解下面的辨析題
以上說法錯誤。
根據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抵押物滅失後,擔保物權專人可就因此屬產生的損害賠償金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此時相當於該抵押權已經轉移到了損害賠償金上,抵押權人的債權由該賠償金進行擔保,並非普通債權。對損害賠償金主張的也是擔保物權,而非債權。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四條 擔保期間,擔保財產毀損、滅失或者被徵收等,擔保物權人可以就獲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優先受償。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