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部三定

司法部三定

發布時間: 2022-06-24 14:22:40

❶ 急問:安委會屬於什麼部門

屬於政府直屬機構。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切實加強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

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做到安全生產責任「五落實」:

一是落實「黨政同責」,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

二是落實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要在各自分管領域各負其責;

三是落實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健全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充實專業力量;

四是落實日常監督檢查和指導督促職責,加強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做好有關事故預防控制,發生重特大事故立即派員到現場指導參與搶險救援、事故調查等工作;

五是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獎懲、「一票否決」等制度,建立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督促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其他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安全生產相關工作職責,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目標考核機制,強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職責落實,大力推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1)司法部三定擴展閱讀: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部門「三定」規定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規定,現將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明確如下:

一、發展改革委

(一)安排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基礎設施、執法能力、支撐條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和隱患治理所需中央預算內投資,並對投資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推動完善相關產業政策,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組織實施大集團、大公司戰略。

(三)按照職責分工,參與對不符合有關礦山工業發展規劃和總體規劃、不符合產業政策、布局不合理等礦井關閉及關閉是否到位情況進行監督和指導。

能源局

(一)負責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含核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行業管理,組織制定能源行業標准。

(二)負責組織開展煤層氣開發、煤礦瓦斯利用、淘汰煤炭落後產能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炭企業兼並重組。

(三)負責匯總提出能源的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投資安排建議,按規定許可權核准、審核國家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能源投資項目,將安全設施「三同時」納入建設項目管理程序。

(四)負責核電管理,組織核電廠的核事故應急管理工作。

(五)承擔煤礦瓦斯防治部際協調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二、教育部

(一)負責教育系統的安全監督管理,宏觀指導各類學校(含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工作,指導各類學校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落實防範安全事故的措施。

(二)將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內容,指導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普及安全知識。

(三)加強安全與工程科學學科建設,發展安全生產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快培養煤礦和安全生產專業人才。

(四)指導各類學校加強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安全管理。

(五)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接送學生車輛的監督管理。

(六)負責組織直屬院校、單位和教育設施的安全監督管理。

(七)負責組織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校舍安全工程監督檢查工作,承擔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八)負責教育系統安全管理統計分析,依法組織或參與有關事故的調查處理。

三、科技部

(一)將安全生產科技進步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國家科技計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安全生產重大科技攻關、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組織指導工作,推動安全生產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

(三)加大對安全生產重大科研項目的投入,引導企業增加安全生產研發資金投入,促使企業逐步成為安全生產科技投入和技術保障的主體。

四、工業和信息化部

(一)指導工業、通信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在工業、通信業發展規劃、政策法規、標准規范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統籌考慮安全生產,指導重點行業排查治理隱患,加強產業結構升級和布局調整,嚴格行業准入管理,淘汰落後工藝和產能。

(二)會同有關部門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工業、通信業重大安全技術改造項目、安全領域重大信息化項目,促進先進、成熟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推廣應用,促進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三)負責民爆器材的行業及生產、流通安全的監督管理,組織實施民爆器材安全生產,負責民爆器材生產、銷售准入管理。

(四)負責通信業和民爆器材行業安全生產統計分析,參與相關行業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五、公安部

(一)負責對全國消防工作實施安全監督管理,組織、指導、監督地方消防監督、火災預防、火災撲救工作和公安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二)負責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指導、協調、監督地方公安機關預防和處理道路事故,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三)負責民用爆炸物品和煙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指導、協調、監督地方公安機關對民用爆炸物品購買、運輸、爆破作業及煙花爆竹運輸、燃放環節實施安全監管。

(四)指導、監督地方公安機關依法對劇毒化學品購買、運輸環節實行監管。

(五)指導、監督地方公安機關對焰火晚會、燈會等大型群眾性活動實施安全管理。

(六)承擔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全國油氣田及輸油管道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

(七)負責指導、監督地方公安機關調查處理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火災事故,開展統計分析;指導地方公安機關查處涉及安全生產的刑事案件。

六、監察部

(一)參加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行政監察對象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

(二)參加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查處事故涉及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違法違紀行為。

(三)組織對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落實對事故責任人員的責任追究決定和意見。

(四)承擔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溝通協調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

七、司法部

(一)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納入公民普法的重要內容,會同有關部門廣泛宣傳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指導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為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安全生產法律服務。

(二)指導監獄、勞動教養企業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條件,消除事故隱患。

(三)負責司法系統安全生產統計分析。

八、財政部

(一)根據安全生產工作需要,落實政府安全生產投入,支持政府安全生產體系建設。

(二)研究完善安全生產經濟政策,配合有關部門對安全生產經濟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一)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安全生產知識納入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培訓學習計劃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對安全生產領域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

❷ 山東省執法服裝啥時間配發

第一條 為加強山東省綜合行政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管理, 推進規範文明執法,依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有關規定以及《財政部 司法部關於印發〈綜合行政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行〔2020〕299 號)精神, 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全省各級生態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農業、文化市場、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綜合行政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省級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負責本領域制式服裝和標志管理的指導協調工作。

各級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負責本單位制式服裝和標志管理工作。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財政部門負責本地區綜合行

政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各地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配發范圍、標准和國家規定的技術規范,在預算定額標准以內配發制式服裝和標志。不得擴大著裝范圍,不得改變制式服裝和標志式樣,不得提高配發標准。

各地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督促綜合行政執法人員規范穿著制式服裝、佩戴標志,嚴肅儀容儀表及執法風紀。

第五條 配發制式服裝和標志所需經費,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預算管理規定納入本級預算管理,列入綜合行政執法部門的部門預算。

第六條 制式服裝和標志的采購,由省級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按照政府采購有關規定組織實施。其中制式服裝采購應當預留制式服裝采購預算總額的40%,專門面向監獄企業采購。國家部委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章 配發范圍

第七條 各級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主要履行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檢查等行政執法職能的內設或所屬執法機構中,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執法證件且直接面向執法對象開展執法工作 的在編在職人員配發制式服裝和標志,其他人員不予配發。

第八條 各級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負責確定本單位配發人員名冊,包括配發內設或所屬執法機構名稱、人員姓名、職務、行政執法證號等,報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核,並商同級財政部門同意後,逐級報上一級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審核。

第九條 各級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在確定本單位配發人員名冊時,應當結合部門執法工作實際,按照「三定」規定和配發范圍,從嚴審核確定可以配發的內設或所屬執法機構和具體配發的行政執法人員信息,確保配發人員直接面向執法對象履行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檢查等行政執法職能。嚴格區分一線執法人員與行政辦公、人事財務等內勤人員,切實保障一線執法人員著裝。

省級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要強化工作指導,全面評估審核本領域本系統綜合行政執法配發范圍,匯總配發人員信息並報省司法廳、省財政廳備案。

第十條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按照行政執法人員管理有關規定,嚴格審核行政執法人員身份,確保配發人員均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執法證件,符合配發范圍。

第十一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部門審核確認的配發人員名冊、配發種類和標准,按照預算管理有關規定,保障配發制式服裝和標志所需經費。

第十二條 已配發制式服裝和標志的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在履行行政執法職能時應當穿著制式服裝、佩戴標志。

❸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會議表決

2013年3月1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表決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草案。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聽取了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作的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審議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贊成2875票,反對56票,棄權26票。決定批准這個方案。
會議要求,國務院要周密部署、精心組織,保證方案順利實施。實施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需要修改法律的,國務院要及時依法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國辦發〔2013〕22號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統一思想,精心組織,認真抓好改革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事關重大,任務艱巨,需要統一部署、突出重點、分批實施、逐步推進,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用3至5年時間完成《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加快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經國務院同意,現就實施《方案》任務分工和有關要求通知如下:一、2013年完成的任務(共29項)(一)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2013年3月14日已完成企業注冊登記)(二)制定印發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鐵路局「三定」規定和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葯品監管體制的指導意見。(中央編辦、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分別負責,徵求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意見。2013年3月底前完成)(三)制定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海洋局、國家能源局「三定」規定。(中央編辦負責,徵求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意見。2013年4月底前完成)(四)整合房屋登記、林地登記、草原登記、土地登記的職責等。(中央編辦負責。2013年4月底前完成)(五)嚴格控制新設行政審批項目,防止邊減邊增,今後一般不新設許可,因特殊需要確需新設的,必須嚴格遵守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加強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審查論證。(法制辦會同中央編辦負責。2013年4月底前提出並執行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具體措施)(六)制定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定」規定。(中央編辦負責,徵求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意見。2013年5月底前完成)(七)制定印發機構改革中涉及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部門的職責調整通知。(中央編辦負責。2013年6月底前完成)(八)減少和下放一批投資審批事項。列明取消審批的投資項目(含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原則取消的國家規劃內需要審批的項目)、下放地方審批的投資項目(含下放地方的國家規劃內需要審批的項目),列明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保留審批的涉及其他地區、需要全國統籌安排或需要總量控制的項目以及需要實行國家安全審查的外資項目。加強對投資活動的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發揮法律法規和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的約束和引導作用。對確需審批、核准、備案的項目,要簡化程序、限時辦結。(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以及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6月底前發布新修訂的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目錄,修改出台投資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管理辦法)(九)下放一批國家採用補助、貼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項目。(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6月底前完成)(十)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取消和下放一批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事項,取消一批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等非許可審批事項,取消一批資質資格許可事項,相應加強監督管理。(十一)除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有明確規定的外,取消達標、評比、評估和相關檢查活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民政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6月底前完成)(十二)減少、合並一批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下放一批適合地方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相應加強財政、審計監督。(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6月底前完成)(十三)整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等。(中央編辦負責。2013年6月底前完成)(十四)提出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等放寬工商登記條件、實行「寬進嚴管」的方案,提出修改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的建議。(工商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6月底前完成)(十五)取消一批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降低收費標准。(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分別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9月底前完成)(十六)減少一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中央編辦負責。2013年9月底前完成)(十七)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提出擬取消的前置審批項目和改為後置審批的項目以及加強監督管理的措施,提出修改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的建議。(中央編辦、工商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9月底前完成)(十八)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強化行業自律,使行業協會商會真正成為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主體。(發展改革委、民政部會同國資委等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9月底前提出脫鉤方案,確定一批行業協會商會進行試點,同時試點一業多會)(十九)提出一批實施《方案》涉及的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修訂建議。(法制辦負責。根據《方案》實施情況同步提出建議,2013年9月底前完成)(二十)國務院各部門加強自身改革,大力推進本系統改革。(各部門分別負責。2013年9月底前按照《方案》精神和職能轉變要求,提出加強自身改革和推進本系統改革的具體措施)(二十一)規范非許可審批項目的設定和實施。(中央編辦負責。2013年12月底前出台具體辦法並組織實施)(二十三)對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實行民政部門直接登記制度,依法加強登記審查和監督管理。健全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推動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民政部會同法制辦負責。2013年12月底前完成《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行政法規修訂工作,民政部門按新制度加強監督管理,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二十四)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強化宏觀調控措施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維護法制統一、政令暢通。(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監察部、商務部、銀監會等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12月底前提出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意見)(二十五)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維護全國市場的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競爭有序。(商務部、稅務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有關部門負責。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完善政策措施。2013年12月底前商務部牽頭解決一批突出問題)(二十六)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發展改革委、民政部會同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12月底前在職責范圍內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具體措施)(二十七)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群眾健身、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財政部、發展改革委會同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農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12月底前提出具體政策)(二十八)推進國務院組織機構、職能配置、運行方式法治化。(中央編辦會同法制辦負責。2013年12月底前推進部門組織條例有關試點工作)(二十九)加強技術標准體系建設。(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3年12月底前提出改革完善強制性標准管理的方案,並組織修訂一批急需的強制性標准)二、2014年完成的任務(共28項)(一)下放一批國家採用補助、貼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項目,相應加強監督檢查。出台並實施扶持地方項目及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二)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取消和下放一批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事項,取消一批非許可審批事項,取消一批資質資格許可事項。相應加強監督管理。(中央編辦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監察部、法制辦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三)取消國務院部門對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水平評價的事項,改由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具體認定。相應加強監督管理。(中央編辦會同監察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法制辦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四)減少、合並一批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下放一批適合地方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相應加強財政、審計監督。出台並實施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五)基本完成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的工作,發布新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目錄及收費標准並組織實施。(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分別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六)減少一批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中央編辦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七)整合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加強監督管理。(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由中央編辦對方案統籌協調、提出意見)(八)推動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商總局、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九)加強政務誠信制度建設。(十)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十一)建立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十二)出台並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法制辦、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動產登記條例)(十三)出台並實施信息網路實名登記制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公安部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十四)出台並實施新的現金管理制度。(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銀監會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完成)(十五)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和體制。(財政部會同國資委、中央編辦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提出完善的意見)(十六)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提高制度質量。(法制辦負責。2014年6月底前提出落實方案並組織實施)(十七)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建立決策後評估和糾錯制度。(法制辦、國務院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6月底前提出落實方案並組織實施)(十八)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確保法律、行政法規有效執行。(法制辦、監察部分別負責。2014年6月底前提出落實方案並組織實施)(十九)深化政務公開。(國務院辦公廳、法制辦、監察部分別負責。2014年6月底前提出落實方案並組織實施)(二十)提出一批實施《方案》涉及的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修訂建議。(法制辦負責。根據《方案》實施情況同步提出建議。2014年6月底前完成)(二十一)出台並實施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制度。(財政部負責。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二十二)整合一批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中央編辦會同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二十三)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探索一業多會,引入競爭機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會同國資委等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12月底前總結脫鉤工作、一業多會試點經驗,研究提出逐步推開的意見)(二十四)通過修訂或制定國務院部門「三定」規定。(中央編辦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二十五)建立起維護全國市場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競爭有序的長效機制。(商務部、稅務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負責。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二十六)修訂《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組織開展機構編製法制化的研究工作。(中央編辦會同財政部、法制辦負責。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二十七)建立健全推薦性標准體系。(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二十八)完善金融賬戶實名登記制度。(人民銀行、稅務總局會同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負責。2014年12月底前完成)三、2015年完成的任務(共11項)(一)發布新修訂的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目錄,並基本完成投資體制改革。(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二)基本完成取消和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事項、取消非許可審批事項、取消資質資格許可事項工作,相應加強監督管理。(中央編辦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監察部、法制辦等有關部門負責)(三)減少一批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中央編辦負責)(四)基本完成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工作。(中央編辦會同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五)推進商務誠信建設。(發展改革委、稅務總局會同商務部、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提出具體辦法,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組織實施)(六)基本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出台實行一業多會的具體辦法。(發展改革委、民政部會同國資委等有關部門負責)(七)出台並實施政務誠信制度。(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八)出台並實施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九)出台並實施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十)基本建成強制性與推薦性標准協調配套、符合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需要的技術標准體系。(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十一)基本完成實施《方案》涉及的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修訂工作。(法制辦負責)四、2017年完成的任務(共4項)(一)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台,實現資源共享。(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商總局、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二)基本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民政部、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三)基本形成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民政部、中央編辦分別負責)(四)基本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國務院機構職能體系。(中央編辦負責)五、工作要求(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方案》經全國人大通過,具有法律約束力,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方案》落實工作,深刻認識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重大意義,准確把握各項改革要求,將落實《方案》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主要領導親自負責,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加強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以更大力度,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加快推進職能轉變,確保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明確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門要立即建立落實《方案》的工作機制,按照任務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倒排時間表,分解任務,責任到人,確保按要求完成任務。涉及多個部門的,牽頭部門要負總責,其他部門要密切配合、積極支持。落實任務分工需要增加參與部門的,請牽頭部門提出並商有關部門確定。(三)突出重點,逐項抓好落實。要按時完成新組建部門的「三定」工作。「三定」規定要堅持精簡統一效能原則,落實職能轉變要求,綜合設置內設機構,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各部門都要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該取消的必須取消,該下放的必須下放,該整合的必須整合,真正做到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同時該加強的要切實加強,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嚴格依法監管,提高政府管理科學化水平。(四)加強督查,務求取得實效。國務院辦公廳負責對《方案》落實工作的統籌協調、跟蹤了解、督促檢查、匯總情況,提出工作意見建議。國務院辦公廳將對各部門落實分工情況組織專項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改革措施逐一落實到位,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取信於民,樹立新一屆國務院良好形象。
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3月26日

❹ 誰給點「創新與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的思考」 關於著方面的論文 感謝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理論建設是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法律援助工作得到迅速發展,在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這與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提供的支持作用是分不開的。

司法部高度重視組織開展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工作。2006年12月,司法部《關於法律援助事業「十一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工作,不斷探索出適合國情社情民情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和模式,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預見性、科學性和前瞻性。2008年12月,司法部在落實國務院批準的司法部「三定」方案決策中明確將組織開展法律援助理論研究作為司法部監督管理全國法律援助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

近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系統堅持通過理論創新實現實踐創新,立足國情,借鑒國外境外先進經驗,緊緊圍繞法律援助制度建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較高質量和價值的科研成果。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先後完成了國外法律援助制度比較研究、法律援助立法、法律援助管理、法律援助籌資方式、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農民工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管理、我國三級法律援助機構設置和兩級經費保障機制問題、社會組織參與法律援助、法律援助體制改革等多個部級和涉外項目課題的研究工作,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法律援助理論研討會,組織撰寫和編譯出版了一系列法律援助專著和譯著,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這些理論研究成果,為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創立和完善提供了理論支持,為我國法律援助理論體系的構建和法律援助政策制定提供了參考,為各地法律援助工作者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提供了幫助,對於推動中外法律援助的交流與合作、豐富世界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論寶庫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個體系完備、內容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理論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法律援助工作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日益完善,機構日益健全,隊伍不斷壯大,經費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覆蓋面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為法律援助事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在總體上解決了規模發展的問題之後,為了使法律援助工作體制機制和工作方法更好地適應服務困難群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大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能力和水平,已經成為推動法律援助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內在和必然要求。因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發展中,既要繼續解決發展的問題,也要把解決建設的問題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註重法律援助工作體系的建設。按照法律援助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主要包括經費保障體系、機構隊伍體系、規章制度體系、組織實施體系、案件質量管理體系和理論體系等方面的工作建設。推進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加強這些方面的工作建設,努力形成理念先進、制度科學、運行規范、保障有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顯然,在推進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中,法律援助理論研究體系建設地位重要、作用明顯。做好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理論體系,為推動法律援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對於推進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更好地發揮法律援助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中的職能作用,更好地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包括法律援助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對策研究和比較研究,涉及法律援助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各個方面的內容。法律援助理論研究的成果直接為建立、發展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服務,為法律援助決策、政策制定和立法以及執行提供理論參考,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性,屬於應用法學理論研究范疇。它既是司法行政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一定要從推進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的高度,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進法律援助理論工作獲得新發展。

做好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堅持正確方向,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始終做到黨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律在心中、正義在心中,確保法律援助理論研究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真正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真正體現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的實際需要。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理論從實踐中來,又用於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經歷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不斷深化對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使我們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的理論更加完備,使我們在新形勢下推進法律援助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做好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必須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法律援助工作擔負著服務困難群眾、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職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法律援助工作改革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法律援助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和服務意識,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理論研究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把服務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作為理論研究工作的目標方向,把為實現黨和國家重大工作任務提供智力支持作為理論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務,使我們的理論研究工作始終從大局出發,做到高起點、大視野,最終形成有實際價值的研究成果。要切實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深入研究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理論、制度框架和主要功能,研究法律援助的歷史淵源和本質特徵,研究國外境外法律援助制度的制度設計、運行機制和發展趨勢,研究借鑒國外境外法律援助制度中有益的做法,使法律援助制度更加適應我國國情,更加體現時代特徵,更加符合我國民主法治建設實際,更加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要切實加強法律援助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服務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從服務科學發展和推動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圍繞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提高服務科學發展水平,深入研究法律援助工作如何進一步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理念,如何不斷改進和創新服務方式手段、提升服務效果,深入研究法律援助的政府責任、法律援助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法律援助業務用房和辦案設施建設標准、經費保障機制、基層法律援助資源整合、法律援助隊伍建設等影響和制約法律援助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形成具有理論創新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論支持。要切實加強法律援助工作促進民生問題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緊緊圍繞法律援助工作服務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第五次全國法律援助工作會議精神、推動落實「三個納入」要求,緊緊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認真總結法律援助工作在促進民生問題解決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法律援助工作促進民生問題解決的重點領域、途徑方法和工作機制,深入研究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案件質量管理和評估措施,進一步增強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前瞻性,促進法律援助工作為解決民生問題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要切實加強法律援助工作應用對策研究。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善於從法律援助工作實踐中提煉課題,用理論研究成果推進實際工作,不斷提高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研究辦理刑事、民事與行政訴訟法律援助案件、辦理非訴訟法律援助案件、開展法律援助專線咨詢工作的特點與規律,深入總結各地在實踐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法律援助工作發揮職能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徑,不斷推出有質量、有特色、有水平的研究成果,為法律援助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持,促進法律援助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做好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必須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機制。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是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必須高度重視,深入推進。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要從繁榮理論研究和推動法律援助工作改革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把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組織,加強領導。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的領導同志,要帶頭開展理論研究,經常過問研究工作,幫助解決理論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工作機制。在組織動員法律援助系統從事實際工作的同志做好理論研究的同時,要採取切實措施,充分調動廣大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引導和吸收一些法學專家和學者都來參與法律援助理論研究,不斷壯大法律援助理論研究力量,活躍法律援助理論研究氣氛。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要根據自身工作實際,自覺組織開展理論研究,完善工作機制,促進法律援助理論研究深入發展。要高度重視理論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既要緊密結合法律援助業務工作進行理性思考和理論研究,把理論研究作為業務工作的理論支撐,更要善於利用理論研究成果推動實際工作,通過實際工作檢驗理論研

❺ 司法部是什麼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於1949年10月30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 歷史發展

  •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該法第十條規定政務院設司法部,規定司法部是國家司法行政機關,主持全國的司法行政事宜。

  • 1949年10月3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

  • 1949年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試行組織條例》。

  • 至1950年,全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改革舊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律師公證制度,創辦政法大學,培養法學、法律專門人才,培訓司法幹部,開展法制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1952年7月16日,在中央司法部成立了由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組成的中央司法改革辦公室。

  • 1953年4月,第二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後,中央司法部的機構作了調整,內設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專門法院管理司、幹部管理教育司、法律宣傳司和專門委員室。

  • 1954年8月13日,隨著各大行政區及大區司法部的撤消,司法部發出《關於各省與中央直轄市審判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分立問題的意見》,要求河北、山西等18省和京、津、滬三市立即建立司法廳(局),其它各省逐步建立司法廳,主持司法行政工作。

  • 1954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同時在全國各大行政區成立了行政區司法部,大行政區撤銷後,又陸續建立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地區、市一級設有專管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

  • 1955年11月2日,司法部第261次部務會議決定改進工作方法和調整機構,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運輸法院管理司、人事司、教育司、公證律師司、法令編纂司及財務處、人民接待室。

  • 1957年8月9日,國務院第56次全體會議決定撤銷全國的鐵路運輸法院和水上運輸法院,據此,司法部也相應地撤銷了運輸法院管理司。

  • 1958年6月13日至8月20日,在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上,司法部領導成員遭到錯誤批判。

  • 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撤銷,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種狀況延續了20年。

  • 1979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決定,加強全國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

  • 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機構的通知》。中國的司法行政工作揭開了健康發展的新篇章。

  • 1980年4月14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法制局,負責法規整理和匯編工作。

  • 1981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外事局,統一擔負全國司法外事工作。

  • 1982年,司法部職能進行調整,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劃歸法院自行管理;法律法規匯編劃歸國務院辦公廳法制局承擔。

  • 1983年,監獄、勞教工作由公安部劃歸司法部管理。

  • 1984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審計室。

  • 1984年8月,成立直屬於司法部的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前身為原中央政法幹部學校,1983年5月並入中國政法大學,1984年8月又獨立建校。

  • 1984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恢復計劃財務司。

  • 1987年6月,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成立司法協助局,統一領導和管理中國與其它國家的司法協助工作。

  • 1988年10月25日,國家編委批準的司法部「三定」方案確定,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教育司、勞動改造工作管理局、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宣傳司、律師司、公證司、基層工作司、外事司、司法協助司、法規司、人事司、計劃財務司、行政司等14個司局及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和老幹部局。

  • 1994年4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是國務院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部門。

  • 1998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 2001年11月21日,司法部增設司法考試司。

  • 主要職責

  •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4號),司法部主要承擔以下職能:

  • (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 (二)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 (三)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 (四)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 (五)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 (六)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 (七)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 (八)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 (九)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 (十)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的草擬、談判,履行司法協助條約中指定的中央機關有關職責;

  • (十一)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聯合國預防犯罪組織和刑事司法領域的交流活動,承辦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務;

  • (十二)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計劃財務工作;

  • (十三)指導、監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 (十四)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 組織機構

  • 職能機構

  • 司法部有職能機構16個:辦公廳、政治部、監獄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社區矯正管理局、法制宣傳司、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法律援助工作司、基層工作指導司、國家司法考試司、司法鑒定管理局、法制司、司法協助外事司、計財裝備司、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 直屬單位

  • 司法部有直屬單位22個:司法部信息中心、司法研究所(研究室)、機關服務中心、燕城監獄、法律援助中心、直屬煤礦管理局、預防犯罪研究所、法制日報社、法律出版社、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公證協會、中國監獄工作協會、中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協會、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司法行政學院、國家司法考試中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司法協助交流中心、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中國法律服務(澳門)公司、司法部港澳台法律培訓交流中心。

  • 派駐機構

  • 司法部有派駐機構1個:駐部紀檢組監察局。

  • 地方廳局

  • 司法部有下屬地方廳局30個:北京市司法局、天津市司法局、上海市司法局、重慶市司法局、黑龍江省司法廳、吉林省司法廳、遼寧省司法廳、河北省司法廳、山西省司法廳、陝西省司法廳、甘肅省司法廳、青海省司法廳、山東省司法廳、河南省司法廳、湖北省司法廳、湖南省司法廳、江蘇省司法廳、江西省司法廳、浙江省司法廳、福建省司法廳、安徽省司法廳、廣東省司法廳、貴州省司法廳、雲南省司法廳、海南省司法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法局、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寧夏回族自治區司法廳、西藏自治區司法廳。

❻ 司法局是司法機關嗎

法律分析:司法局是司法行政機關,司法局一般職能由區縣級司法局實現,各級司法局隸屬於上級司法行政機構,各區縣司法局由設有區縣的市級司法局垂直管轄,受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各級司法局負責本轄區內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普法宣傳、律師辯護、公證仲裁等業務辦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國家編委批準的司法部「三定」方案確定,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教育司、勞動改造工作管理局、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宣傳司、律師司、公證司、基層工作司、外事司、司法協助司、法規司、人事司、計劃財務司、行政司等14個司局及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和老幹部局。

❼ 獄警的建國後監獄系統的領導歷史

1949年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準的《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試行組織條例》第二條規定,司法部主管犯人改造監押機關之設置、廢止、合並及指導、監督事項,即主管監獄、看守所、勞動改造隊工作。
1950年11月30日,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0年11月3日關於加強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關於監所管理,目前一般宜歸公安部門負責,兼受司法部門指導,由省以上人民政府依各地具體情況適當決定之」。司法部、公安部聯合發出「司指字第283號」《關於監獄、看守所和勞動改造隊移轉歸公安部門領導的指示》。監獄、看守所、勞動改造隊劃出司法部,歸公安部領導。
1983年9月26日,根據「(83)國函字第204號」《國務院關於將公安部勞改局、勞教局及其編制劃歸司法部的通知》決定:將公安部的勞改局、勞教局及其編制一百一十人劃歸司法部,全國勞改、勞教工作歸司法部領導。
1988年10月25日,國家編委批準的司法部「三定」方案確定:司法部管理全國的獄政工作和對罪犯的改造工作,領導和管理全國的勞動教養工作。
1994年4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確定:司法部負責監督和指導全國監獄執行刑罰、改造罪犯的工作,管理部直屬監獄;監督和指導全國的勞動教養工作。
1994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監獄法》第十條規定: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監獄工作。
1998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指導監督執行刑罰、改造罪犯的工作,指導管理監獄工作;指導監督勞動教養工作。

❽ 鑒定機構它的上一級主管部門是哪

摘要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決定的規定,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❾ 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哪些

依據《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於印發《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分工》的通知》安委〔2015〕5號
以下單位均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
(一)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教育部。

(三)科技部。

(四)工業和信息化部。

(五)公安部。

,(六)監察部。

(七)司法部。

(八)財政部。

(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十)國土資源部。

(十一)環境保護部。

(十二)住房城鄉建設部。

(十三)交通運輸部。

(十四)水利部。

(十五)農業部。

(十六)商務部。

(十七)文化部。

(十八)國家衛生計生委。

(十九)國務院國資委。

(二十)工商總局。

(二十一)質檢總局。

(二十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二十三)體育總局。

(二十四)國家林業局。

(二十五)國家旅遊局。

(二十六)國務院法制辦。

(二十七)中國氣象局。

(二十八)國家能源局。

(二十九)國家國防科工局。

(三十)國家海洋局。

(三十一)國家鐵路局。

(三十二)中國民航局。

(三十三)國家郵政局。

(三十四)全國總工會。

(三十五)安全監管總局。

(三十六)國家煤礦安監局。

(三十七)中國鐵路總公司。
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總參謀部應急辦、武警總部依照有關規定履行相關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及其管理的國家局,按照國務院批準的部門「三定」規定和《安全生產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范性文件賦予的職責,負責本行業領域或本部門、本系統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❿ 兵團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關於專項整治三定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中央政法委員會印發《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定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簡稱「三個規定」)。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政法部門嚴肅紀律嚴格執法的通知》

第一條 「不準執法犯法、貪贓枉法。

嚴禁以權謀私,借工作或職務之便吃、拿、卡、要,敲詐勒索,索賄受賄。不準接受當事人、發案單位和訴訟代理人的吃請和各種禮物、禮金。嚴禁使用發案單位的人、財、物辦案。不準到下屬單位或企事業單位報銷應由個人支付的各種費用。不準挪用公款炒股、炒地、炒房,牟取暴利。不準參與、包庇走私、販私、護私活動。不準支持、縱容、包庇賣淫、嫖娼、吸毒、賭博,傳看淫穢錄相、書刊和制售偽劣商品。

第二條 不準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

凡是國家法律法規,黨中央、國務院文件以及中央政法各部門沒有明文規定或已明令廢止的收費和罰款,一律取消,群眾可以拒付並檢舉控告。地方政府和財政部門不得給政法部門下達罰款的指標。政法部門不得以集資、贊助、支援等任何名義向企業和群眾攤派,也不得違法隨意增加罰款數額。依法罰款、沒收財物和收取訴訟費等,要制發法律文書和正式票據。罰沒款一律上繳國庫,由財政部門保證政法部門所需的行政和辦案經費。

第三條 不準利用職權搞創。

政法各部門不得把行使法定職責變為有償服務,也不得開展與職責權力相關的有償服務活動。政法幹警不得超越法定職權范圍或者利用手中的權力搞創收。地方政府和財政部門也不得給政法部門規定創收的任務。

第四條 不準違反規定經商辦「三產」。

政法各部門(不含勞改勞教單位)所辦的勞動服務公司和其他經濟實體,必須依照中央和國務院的規定與原單位徹底脫鉤。在職幹警不得在這些經濟實體中兼任任何職務。根據偵察等特殊工作需要,經批准在經濟實體中兼職的,不準在兼職單位領取各種報酬。不準購買企業發行的證券。

第五條 不準搞第二職業。

政法幹警要盡職盡責、集中精力做好本職工作,不得從事第二職業(包括在職期間不得擔任兼職律師)和有償中介活動。不準利用職權採取各種方式為配偶、子女和親友經商辦企業謀取好處,提供方便條件。

熱點內容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