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法合同
⑴ 國際商法關於合同的案例分析
1、AB公司之間的合同有效。
2、C公司承擔的是連帶保證責任。——因為,C公司專在購銷合同上屬寫明「在A公司到期不能支付60萬美元貨款的情況下,由C公司承擔付款義務。」即只有當A公司不能承擔付款責任時,才由C公司出來承擔付款責任,也就是連帶責任。
3、C公司無權利拒絕付款。——因為C公司承諾為A公司擔保,那麼當需要C公司兌現承諾時,C公司不能拒絕付款。
4、如果我是B公司的領導,會選擇第二種方式,即「C公司為A公司的貨款承擔保證責任」。——因為第二種方式屬於直接保證擔保。
⑵ 國際商法案例之合同法
這個合同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是基於法定原因回,當事人有權訴答請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撤銷的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的種類有:①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②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③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
對於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當人有權訴請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本案中,甲的情況應當屬於重大誤解。 因此,法院應當根據甲的請求來判定變更或者撤銷。
⑶ 國際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求解答
因為賣方來裝運日期晚於合同規定日自期,由於賣方過錯導致合同違約,非違約方也就是買方有權通知賣方解除合同,並可以申請違約方給予違約損害賠償。根據CISG和英國法,買方可以解除合同,並不能宣布合同無效,因為合同並沒有造成無效的事由,合同是有效的,只是有違約行為。
若本案的標的物是專為感恩節供應的火雞,則該標的物具有時效性,必須趕在感恩節之前送達。如果賣方延遲交貨,則合同的目的不能達成,構成根本違約。買方可以解除合同並請求賣方進行違約損害賠償。
⑷ 國際商法:國際商事合同法案例分析
1、依照《中來華人民共自和國合同法》,合同成立。百貨商場在遵照玻璃公司的要約中的要求在承諾期內發回承諾,雖然添加了包裝方面的條件,但不屬於實質性條件,不屬於實質性變更,合同成立。
2、依照「德國法」判決?本人不了解德國法的具體規定,無法作答。
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百貨商場的訴求應當得到法院支持,因玻璃公司在百貨商場未回復承諾且承諾期未過的情況下,私自與工藝品公司訂立合同,侵犯了百貨公司的權利,該合同應屬無效。故法院應判決玻璃公司與工藝品公司的合同無效,玻璃公司承擔違約責任,應按合同內容繼續履行,給付貨物,並給付5萬元違約金,且如果百貨公司能夠舉證其在此期間因玻璃公司違約而造成的實際損失,則玻璃公司還要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
⑸ 國際商法合同生效條件有哪些
認定國際商法合同的生效條件包括: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合同生效必須具備的形式要件。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⑹ 合同法在國際商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這是國際商法的基礎,但前提是適用性問題。
《國際商法學(第2版)》全面專、系統、科學地闡屬述了國際商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將外國民商法基本理論、判例法司法實踐與我國商事法律和對外貿易實踐相結合,反映了國際商法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展動向。本教材立足於國際商事行為所需要的相關法律知識,比較系統地論述國際商事行為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主要內容為:概括闡述國際商法的概念、特徵、淵源、產生及歷史發展等基本原理;闡述國際商事主體及商事行為的基本原則和制度,並概括介紹國際商事仲裁這一國際商事糾紛的主要救濟制度;具體介紹合同法、國際貨物買賣法及其相關的貨物運輸與保險法、票據法的基本理論、制度和實務,產品責任法,代理法,國際商事主體法,國際知識產權貿易法和國際商事仲裁的基本理論和制度。
⑺ 國際商法從兩大法系法律制度中歸納影響合同成立的因素有哪些
摘要 兩大法系對國際商法的影響是巨大的.
⑻ 國際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1. A公司要約中附有「要約的有效期截止為月30日」這一期限,因此是不可撤銷要約;
2.要約有貨品名稱、價格和數量,為有效要約,收到承諾時,合同即告成立。
3.賣方違約的救濟措施
1.中止履行合同
《公約》第71條第(1)款規定,如果訂立合同後,另一方當事人履行義務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 或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為表明他將不履行大部分義務,一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義務。
2.要求提供擔保
《公約》第71條第(3)款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論是在貨物發運前還是發運後,都必須立即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如經另一方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充分保證,則他必須繼續履行義務。」
3.行使停運權
《公約》第71條第(2)款規定,「如果賣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顯化以前已將貨物裝運,它可以阻止將貨物交給買方,即使買方持有其有權獲得貨物的單據」。根據上述規定,停運權作為一種救濟方式僅為賣方享有。但是,賣方不得在行使停運權的同時採取與這一救濟措施相抵觸的其他救濟方法,如宣告合同無效等。同時,公約規定了賣方在行使停運權之後的及時通知義務。
4.宣告合同無效 (解除合同)
《公約》第72條第(1)款規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顯看出一方當事人將根本違反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所謂根本違反合同,依《公約》第25條的規定是指「一方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蒙受損害,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一方並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於相同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生這種後果」。
⑼ 根據《國際商法》哪些情況下可以撤銷合同
合同法第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我國的合同法其實就是抄自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你說的國際商法其實就是我們所學的國際經濟法,我國合同法中的合同可撤銷情形就是國際經濟法中該公約的相關規定。
⑽ 國際商法合同法問題
委託律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