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美國司法制度

美國司法制度

發布時間: 2020-12-16 17:17:00

1. 美國的司法制度有哪些特點

《美國司法制度(第2版)》從論述美國司法制度的歷史淵源、基礎

理念人手,介紹美國司法體專系的基本制度、屬運作狀況、改革動態和發展趨勢。司法制度的形成,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和國家性質與結構,受到經濟基礎、政治體制、社會需求、利益平衡、傳統習慣、文化等社會因素以及特定的歷史條件的制約。與英國相比,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美國人民在接受英國普通法傳統的同時,賦予古老的法律以驚人的生命力,並以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建立了符合本國國情的司法制度。自獨立戰爭以來的二百多年時間里,美國法律經歷了獨特的發展過程,已經成為與英國法並駕齊驅的又一代表性的法律體系。

2. 美國法律制度是什麼

1)美國法律的發展
美國法來源於英國法,又根據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作了較多的改變。美國建國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聯邦憲法,但聯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體系。美國法律制度的發展大約經過了四個時期:殖民地時期的美國法;獨立戰爭後的美國法;南北戰爭後的美國法;現代美國法。
2)美國法律的性質
它是英美法系的代表,擁有英美法系以英國為中心、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以判例法為主;變革相對緩慢,具有保守性法律發展中法官作用突出;體系龐雜缺乏系統;注重程序的訴訟主義等共同的特點,同時也擁有自身的特點。
3)美國法律的特點
美國建國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聯邦憲法,但聯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體系。聯邦除在國防、外交、財經政策、國際貿易和州際商業等方面外,無統一的立法權;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權基本上屬於各州。盡管官方和非官方機構提出過不少供各州立法參考的模範法典草案,但各州採納程度不一。路易斯安那州原為法國屬地,保留了法國法傳統;西南部各州的親屬法則具有法國法和西班牙法的色彩。
4)我個人理解的美國法律的優點
首先是強調程序正義,這保證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不至於被濫用;
其次是判例制度和成文法結合,具有廣泛適用性,不容易被鑽了條文的漏洞,也不容易導致權力尋租;
其三是強調人文關懷和教育性,讓普通人,尤其是弱勢群體有真正被視作「人」而不是被圈養的畜牲。人道主義源於本來是殘酷為本質的「專政」工具法律,確實讓人有點敬仰;
其四是公民陪審團制度,保證了法律不會成為某個統治階層的專有工具,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社會正義的可能性。

純屬就事論事,並不意味著本人對現行制度的不滿,謝謝!

3. 美國司法制度的介紹

美國司法制度受到經濟基礎、政治體制、社會需求、利益平衡、傳統習慣、文化內等社會因素以及特定的歷史容條件的制約。。美國是英、美法系國家。獨立前,原13個殖民地基本沿襲英國的法律傳統,又根據各自需要自立法令,自成司法體系。獨立後,1787年美國憲法對司法權作了原則性規定,1789年美國國會頒布的《司法條例》規定了聯邦法院的組織、管轄權和訴訟程序,逐步形成了現有的司法制度。美國司法制度的主要特點有:貫徹三權分立的原則,實行司法獨立;法院組織分為聯邦和地方兩大系統;聯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權,等等。

4. 請簡述一下美國的司法制度

美國司法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何家弘

美國司法制度(一) ——美國司法制度的歷史淵源
與世界上許多文明古國相比,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自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獨立至今,美國才走過200多年的歷程。即使追溯到「五月花號」船在普利茅斯登陸的1620年或者英格蘭移民在詹姆斯敦建立第一個殖民區的1607年,美國的歷史也不過400年。
隨著殖民區生活的安定和人口的增長,人們逐漸認識到,維護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離不開司法機構。詹姆斯敦的移民在1619年按照英國的模式建立了北美第一個法院,審理各種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爾後,其他殖民地也紛紛效仿。這些法院名義上是由英國國王下令設立的,但實際上是由當地居民組建的。法官由殖民地的行政長官兼任或者由當地居民推選。
在早期的刑事審判中,北美殖民地法院普遍採用控告式訴訟制度,即由原告提起訴訟,被告進行辯護,法官審查雙方的證據並做出判決。起訴者可以是受害人或其親友,也可以是警務官和司法行政官等地方官員,但這些官員也是以私人名義把被告人送上法庭的。這種制度與當時英國的「私訴」制度大同小異。
但是沒過多久,殖民地的刑事起訴制度就開始背離英國的「私人起訴主義」,逐漸轉向公訴制度。在這一演變過程中,起訴權首先從被害人擴大到一般民眾,即與案件無關的公民也可以行使起訴權,一些殖民區還開始在重大犯罪案件的起訴前召集當地居民代表對案件進行審查;後來又出現了專門負責刑事起訴的大陪審團和檢察官。
1635年,馬薩諸塞建立了北美殖民地上第一個大陪審團,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居民或官員濫用起訴權力。1641年,弗吉尼亞也建立了大陪審團。大陪審團的基本職能是對犯罪指控進行調查並決定是否將案件提交審判。1643年,弗吉尼亞殖民地任命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檢察長。作為英國國王在該殖民地的代表,檢察長的主要職責是在法院審判中提供法律咨詢並維護國王的利益。隨後,其他殖民地也相繼設立了檢察長,其中有些檢察長已具有明確的刑事起訴職能。例如,馬里蘭在1666年設立檢察長,其職責就是向大陪審團提交刑事起訴書並以總督顧問的身份出席刑事案件的審判。
雖然英國也有檢察長,但是殖民地檢察制度的發展很快就超越了英國的模式,因為那裡有更為豐富多樣的法律文化傳統的影響。例如,17世紀中期紐約地區(當時叫「新荷蘭」)的居民結構非常復雜,包括荷蘭人、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丹麥人等。由於荷蘭人最先在那裡定居而且已經統治了數十年,所以該地區的法律制度以荷蘭傳統為基礎。年,該地區建立了一個以荷蘭法院為模式的殖民地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3名法官和1名司法官組成。該司法官的主要職責就是在刑事案件的審判中提起公訴,因此他實際上是北美地區最早的地方檢察官之一。1664年,英國獲得了對紐約殖民地的管轄權之後,其行政長官理查德•尼科爾斯開始修改當地的法律制度。然而,他並沒有全盤否定荷蘭的法律制度,而是逐步修改,使英國的普通法與荷蘭的法律傳統融合在一起。雖然原來設在法院中的司法官被取消了,但是其公訴職能卻由英國傳統的司法行政官繼承下來。
在北美殖民地的縣一級政府中設立檢察官,標志著地方檢察制度的形成。在這一方面,康涅狄格殖民地是先驅者。1662年,康涅狄格率先設立縣檢察官,負責刑事案件的起訴。1704年,康涅狄格又成為北美第一個明確建立公訴制度的殖民地。其法律規定,無論受害人及其親屬是否提出指控,各縣的檢察官都有權代表地方政府和人民對所有刑事案件提出起訴。
這種「康涅狄格模式」很快就被其他殖民地效仿。
由於殖民地的檢察長是英國政府的代表,而縣檢察官是地方任命的官員,所以二者之間不可避免地經常產生職權上的沖突。例如,賓夕法尼亞的費城縣於1686年任命了當地的檢察官,負責刑事案件的起訴。不久後,賓夕法尼亞總督任命的檢察長又給該殖民地的每個縣任命了—名代理檢察長,也負責各縣的刑事起訴工作。縣檢察官和代理檢察長經常在行使公訴權的問題上發生沖突。然而,地方分權和地方自治代表了北美殖民地的發展趨勢,因此在地方與「中央」的公訴權力之爭中,地方逐漸占據上風。一方面,各縣檢察官相繼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一些代理檢察長也以不同方式脫離殖民地檢察長的控制,轉化為地方官員。
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之初,聯邦總統需要一位法律顧問來幫助他處理各種法律事務。1789年,國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一項法案,授權總統任命一名聯邦檢察長。其職權包括:在聯邦最高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中提起公訴;參與聯邦政府可能為一方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應聯邦總統或各部首長的要求提供有關法律問題的咨詢意見等。
聯邦地區檢察官的設立是由1789年的「司法條例」(the Judiciary Act)規定的。地區檢察官統一由總統任命。他們負責起訴那些應該由聯邦法院管轄的違法犯罪案件,而且他們在自己的司法管轄區內享有幾乎毫無限制的獨立的公訴權。聯邦檢察長雖然被視為聯邦政府的首席法律官員和首席公訴官員,但他與各地區聯邦檢察官之間並沒有隸屬關系。他無權干涉地區檢察官的事務。
實際上,聯邦檢察長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一個非專職的政府法律顧問。他可以從事自己的私人法律業務,而且直到1853年他才被要求把辦公地點設在聯邦政府內。
至此,最能代表美國司法制度特點的檢察體制已具雛形。
美國司法制度(二)——美國的審判機關
美國共有52個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包括聯邦法院系統、首都哥倫比亞特區法院系統和50個州法院系統。雖然聯邦最高法院是全美國的最高法院,其決定對美國各級各類法院均有約束力,但是聯邦法院系統並不高於州法院系統,二者之間沒有管轄或隸屬關系。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國的法院系統為「雙軌制」,一邊是聯邦法院,一邊是州法院,二者平行,直到聯邦最高法院。
聯邦法院和州法院管轄的案件種類不同。在刑事領域內,聯邦法院審理那些違反聯邦法律的犯罪案件;在民事領域內,聯邦法院審理以合眾國為一方當事人、涉及「聯邦性質問題」、以及發生在不同州的公民之間而且有管轄權爭議的案件。州法院的管轄權比較廣泛。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凡是法律沒有明確授予聯邦法院的司法管轄權,都屬於州法院。在實踐中,絕大多數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都是由各州法院審理的。在諸如加利福尼亞等大州,州法院一年審理的案件總數可以高達百萬;而所有聯邦法院一年審理的案件總數不過其四分之一。
聯邦和大多數州的法院系統都採用「三級模式」,只有內布拉斯加等幾個州採用兩級模式。所謂「三級模式」,就是說法院建立在三個級別或層次上,包括基層的審判法院、中層的上訴法院和頂層的最高法院。當然,各州所使用的法院名稱並不盡同。例如,在紐約州,基層審判法院叫「最高法院」;中層上訴法院叫「最高法院上訴庭」;實際上的最高法院則叫"上訴法院"。
「三級模式」並不等於「三審終審制」。實際上,聯邦和大多數州採用的是「兩審終審制」,即訴訟當事人一審敗訴後只有權提起一次上訴。從理論上講,當事人在一審之後可能還有兩次甚至三次上訴審的機會。但是,請求上訴法院再審是當事人的權利,請求最高法院再審就不是當事人的權利,而是最高法院的權力了。「權利」與「權力」,雖僅一字之差,但意義相去甚遠。在前一種情況下,法院必須受理當事人的上訴;在後一種情況下,法院沒有受理的義務,只有當法院認為必要時才受理。當事人若想獲得後一種上訴審,必須得到法院的「上訴許可令」(Leave to Appeal)或者「調卷令」(Writ of Certiorari)。
當然,也有一些州的法律明確規定了「三審終審制」,或者規定在某些種類的案件中採用「三審終審制」。例如,在紐約州,絕大多數案件的當事人都有兩次上訴的權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法律規定凡是被告人被判死刑的案件都適用「三審終審制」。另外,某些在州法院系統敗訴的當事人還可以得到聯邦最高法院的「四審」。當然,究竟什麼案件可以得到這種特別的關照,法律上一般不做明確規定,決定權掌握在聯邦最高法院那9名大法官的手中。
無論是聯邦法院還是州法院,無論是普通法院還是特別法院,都可以根據基本職能不同而分為兩種:一種是審判法院(Trial Courts),一種是上訴法院(Appellate Courts)。一般來說,美國的審判法院和上訴法院之間的職責分工是明確和嚴格的。審判法院只負責一審;上訴法院只負責上訴審。但是聯邦最高法院和某些州的最高法院例外,它們既審理上訴審案件,也審理少數一審案件。
美國的審判法院一般都採用法官「獨審制」,即只有一名法官主持審判並做出判決。上訴審法院則採用「合議制」,即由幾名法官共同審理案件並做出判決。合議庭的組成人數各不相同。一般來說,中級上訴法院的合議庭由3名法官組成;最高法院的合議庭則由5名、7名或9名法官組成。此外,根據案件的種類和當事人的意願,審判法院的審判可以有兩種形式:法官審(Bench Trial)和陪審團審(Jury Trial)。
在此值得專門介紹的是合眾國最高法院(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即聯邦最高法院。它是美國惟一由聯邦憲法直接設立的法院。該法院位於首都華盛頓。其職能包括審理聯邦上訴法院的上訴案件,審理各州最高法院的上訴案件(如果涉及聯邦法律問題的話),以及審理憲法規定其可以直接審理的一審案件。一審案件的數量很少,不足其審理案件總數的十分之一。一審案件往往涉及兩個或多個州之間的糾紛,而且多與地界有關,如因河流改道而引起的土地歸屬權糾紛;也有些案件屬於兩個或多個州對某億萬富翁的財產征稅權糾紛。
最高法院受理上訴案件的途徑有二:其一是上訴權;其二是調卷令。當事人有權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的案件非常少。按照法律規定,只有當聯邦地區法院的判決是由3名法官組成的特別合議庭做出的時候,當事人才有權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如前所述,審判法院一般都採用獨審制,但是在兩種情況下可以組成合議庭。一種情況是重新劃分立法區;一種情況是國會希望快速解決某個憲法爭議問題。在1990年的「合眾國訴伊奇曼」一案中,為了迅速解答國會禁止非法焚燒美國國旗的法律是否違憲的問題,聯邦地區法院就採用了合議庭審判。這種合議庭由兩名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和一名聯邦上訴法院法官組成。
調卷令是最高法院受理上訴案件的主要途徑。要獲得最高法院的調卷令,訴訟當事人首先要提出申請,然後由大法官們投票決定是否受理。最高法院每年收到的調卷令申請在6000件左右,但是其受理的案件一般不超過200件。最高法院認為其主要職責不是糾正下級法院的錯誤判決,而是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維護聯邦法制。因此,其發布調卷令的案件中往往涉及不同法院對聯邦法律的不同解釋,例如,兩個聯邦上訴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有沖突;聯邦上訴法院和州最高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有沖突;或者聯邦上訴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與聯邦最高法院以前的判決有不一致之處等。
自成立以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最少時為5人,最多時為10人,目前由9名大法官組成,其中一人為首席大法官。最高法院審理案件時由9名大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包括首席大法官在內的9名大法官的主要職責就是審判,他們並不承擔中國法院院長們所熟悉的行政管理職能。
美國司法制度(三)——美國的檢察機關
美國的檢察體制具有「三級雙軌、相互獨立」的特點。所謂「三級」,是指美國的檢察機關建立在聯邦、州和市鎮這三個政府「級別」上。所謂「雙軌」,是指美國的檢察職能分別由聯邦檢察系統和地方檢察系統行使,二者平行,互不幹擾。美國的檢察機關無論「級別」高低和規模大小,都是相互獨立的。
美國的聯邦檢察系統由聯邦司法部中具有檢察職能的部門和聯邦地區檢察官辦事處組成,其職能主要是調查、起訴違反聯邦法律的行為,並在聯邦做為當事人的民事案件中代表聯邦政府參與訴訟。聯邦檢察系統的首腦是聯邦檢察長,同時也是聯邦的司法部長。雖然他是聯邦政府的首席檢察官,但他只在極少數案件中代表聯邦政府參與訴訟,而且僅限於聯邦最高法院和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其主要職責是制定聯邦政府的檢察政策並領導司法部的工作。實際上,司法部中的大多數部門都與檢察工作無關,只有幾個處具有檢察職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刑事處。美國共有95個聯邦司法管轄區,每區設一個聯邦檢察官辦事處,由一名聯邦檢察官和若干名助理檢察官組成。他們是聯邦檢察工作的主要力量。在一般案件中,他們自行決定偵查和起訴,但要遵守聯邦檢察長制定的方針政策。在某些特別案件中,如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和重大的政府官員腐敗案件,他們往往會尋求司法部刑事處的支持和幫助,而且要得到聯邦檢察長或主管刑事處工作的助理檢察長的批准才提起公訴。
美國的地方檢察系統以州檢察機關為主,由州檢察長和州檢察官領導的機構組成。州檢察長名義上是一州的首席檢察官,但他們多不承擔公訴職能,也很少干涉各檢察官辦事處的具體事務。在大多數州中,州檢察長與州檢察官之間都保持著一種顧問指導性關系。州檢察官的司法管轄區一般以縣為單位。他們是各州刑事案件的主要公訴人,通常也被視為所在縣區的執法行政長官。一般來說,各地警察機關在刑事案件的調查中都會接受檢察官的指導乃至指揮。
市鎮檢察機關是獨立於州檢察系統的地方檢察機關,但並非美國的所有市鎮都有自己的檢察機關。在有些州,市鎮沒有檢察官員,全部檢察工作都屬於州檢察官的職權。在那些有自己檢察機關的市鎮,檢察官員無權起訴違反聯邦或州法律的行為,只能調查和起訴那些違反市鎮法令的行為。這些違法行為稱被為「微罪」,多與賭博、酗酒、交通、公共衛生等有關。不過,市鎮法令中有關「微罪」的規定與州法律中有關「輕罪」的規定相重復的情況屢見不鮮。
多樣性是美國檢察機關的基本特徵。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檢察機關的職權范圍不同,或者說其負責的案件種類不同,所以其職能部門的設置有所不同。例如,聯邦檢察機關和州檢察機關負責調查和起訴的分別是違反聯邦法律的犯罪和違反州法律的犯罪,因此其設置職能部門時必然要以其負責的案件種類為依據。其二,檢察機關的規模大小不同,或者說其工作人員的數量多少不同。例如,伊利諾斯州庫克縣(含芝加哥市)檢察官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多達900人;而內布拉斯加州斑納縣檢察官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僅1人。芝加哥市檢察官手下有230名「助檢」;而與之相鄰的埃文斯頓市檢察官手下只有3名「助檢,而且該檢察官本人還同時兼任另外兩個城市的檢察官。其三,檢察機關的專業分工不同,或者說其人員的專門化程度不同。毫無疑問,小型檢察機關內很難有正式的專門化分工,因此這種分工主要在大中型檢察機關中。專門化分工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以縱向分工或程序分工為主;一種是以橫向分工或案件分工為主。縱向分工猶如工廠里生產「流水線」上的分工。檢察人員根據工作程序上的階段劃分,分別負責收案、預審聽證、大陪審團調查、法庭審判、上訴等階段的檢察工作。橫向分工是根據案件種類進行的分工。而這種分工可有不同層次:首先,一般檢察官辦事處負責的刑事案件可分為重罪和輕罪兩大類;其次,重罪和輕罪都可以分為侵犯人身罪和侵犯財產罪;再次,侵犯人身罪和侵犯財產罪又可以具體劃分為殺人罪、強奸罪、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等,而且每一種犯罪仍可以進一步劃分。目前,美國的大中型檢察機關多採用縱向分工與橫向分工相結合的模式,但具體情況又有所不同。檢察機關的多樣性有利於充分發揮各種檢察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積極性,可以使不同檢察機關的內部結構更好地適應機關的任務性質和工作量,防止出現人浮於事和工作分配不均的現象。但是,檢察機關的多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整個檢察系統的協調發展。在這種體制下,人們很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整個系統的運作標准,也很難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水平。由於檢察機關在社會的執法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所以美國檢察系統的這種不平衡發展也對社會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近年來,美國一些學者在不斷呼籲改變檢察系統的不統一現狀,一些地區也做出了改革的努力。然而,分散制仍然是美國地方檢察系統的基本特徵。
美國司法制度(四)——美國的警察機關
美國的50多萬名警察分屬近兩萬個相互獨立的警察機關,平均每個警察機關的警員不足30人。然而,一些大的警察機關人員上萬,所以,實際上美國有很多警察機關的人員不足10人,其中最小者只有警察局長1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然而,這些警察機關無論大小,都是相互獨立的,在轄區內享有獨立執法權。美國的警察機關分別隸屬於聯邦、州、縣、市鎮四級政府。
美國聯邦負有警察職能的機關多稱為執法機關。主要的執法機關分別隸屬於司法、財政、內政和國防四個部。其中,司法部下屬的有6個,即聯邦調查局、毒品管理局、移民歸化署、監獄管理局、聯邦法院管理局和聯邦法警局;財政部下屬的有5個,即煙酒火器管理局、國內稅收署、聯邦保密署、聯邦海關署和總督察署;內政部下屬的有5個,即印弟安人事務局執法處、國家公園管理局森林警務處、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公園警察局和總督察署;國防部下屬的有8個,即總督察署、國防調查署、陸軍部犯罪調查局、陸軍部情報及保安局、陸軍部軍事警察總隊、海軍部調查局、空軍部保安警察處和特別調查處。此外還有聯邦郵政總局的郵政稽查署等等。
美國各州法律制度的傳統和現狀並不相同,因此其警察機關的體制也不一樣。從名稱上來看,有的叫州警察局,有的叫州公路巡警隊,有的叫州執法局,有的叫州公安局。這種名稱上的不統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分散型警察體制的特點。
美國的州警察機關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巡警模式,或稱巡警型警察機關。這種州警察機關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州交通法規、調查和預防交通事故、糾正和處罰交通違章行為、保障公路安全。加利福尼亞州的公路巡警隊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第二種是執法模式,或稱執法型警察機關。這種州警察機關負有完全的執法職責,包括犯罪偵查、維護治安、實施法令、公路巡邏等。伊利諾斯州警察局是這種模式的代表。第三種是兩元模式,或稱巡警-執法模式。這種州警察機關分為兩個獨立的實體,一個負責公路巡邏,一個負責一般執法工作。例如,佛羅里達州的公路巡警隊負責州公路的巡邏和發生在州公路上的輕微刑事案件的偵查;而佛羅里達州執法局則負責一般性執法工作,包括發生在州公路上的嚴重刑事案件的偵查。
除上述三種類型的州警察機關外,美國各州還有一些較小的州警察機關和負責某個領域的專門執法機關。前者如州立公園警察局和州立大學警察局;後者如州毒品管理局。從理論上說,州執法機關有權在全州范圍內執行警務。但是在實踐中,州警察機關一般都避免介入市鎮警察局的管轄范圍,而把執法力量集中於沒有建立自治警察局的地區和州屬公路上。當然,由於州警察機關往往具有經驗豐富的偵查人員和先進的儀器設備,所以它們經常向州內較小的警察機關提供疑難案件偵查、法庭科學鑒定、信息情報檢索和各種專業培訓等方面的服務。
美國共有大約3000個縣級執法機關。這些執法機關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縣司法局模式;一種是縣警察局模式。前者是美國傳統的縣級執法機關模式,縣司法行政官是縣的執法長官,負責本縣的警務。目前美國的絕大多數縣都採用這種模式。後者是一種較新的縣級執法機關模式,縣警察局長是縣的執法長官,負責本縣的警務。目前美國僅在一些縣市合一的地方採用這種模式,如佛羅里達州的傑克遜韋爾縣。這種縣警察局的體制與一般市鎮警察局的體制相同。
根據執法權力的大小,縣司法局模式又可分為兩種:其一,縣司法行政官的職權僅限於管理監獄和維持法庭秩序,即僅有獄警和法警的職能;其二,縣司法行政官的職權包括犯罪偵查、維護治安和交通管理,即負有全部執法職能。在第二種情況下,縣司法行政官手下多建有專門的警察局,有些地方的司法行政官就兼任警察局長。
市鎮警察是美國警察的最主要力量,其人數約佔美國警察總數的四分之三。美國的城市一般都建有自己獨立的警察機關,或稱「自治警察機關」。不過,這些市鎮警察機關的規模相差甚遠。例如,庫克縣境內有121個市鎮警察局,共有警員1.6萬多人。其中,芝加哥市警察局有警員近1.3萬人;此外還有5個警察局的人數在百人以上;而絕大多數警察局的人數只有幾十人或幾個人。
近年來,一些美國學者呼籲加強執法機關之間的合作和提高執法活動的統一性,甚至建議合並警察機關。他們指出,「零散型」警察體制不利於犯罪偵查工作。一方面,那些「微型」警察機關根本無力開展有效的偵查破案工作;另一方面,這種警力「割據」狀態也是犯罪偵查工作的障礙。特別是在對付跨地區犯罪的問題上,偵查工作缺乏統一指揮,有時甚至還存在警察機關之間的「消極競爭」。他們提出用「都市警察」、「城鎮警察」和「鄉村警察」這三個有機聯系的系統來代替現行地方警察體制的設想。然而,這種合並警察機關的建議受到許多美國人的反對,特別是地方政府和地方警察局的反對。他們認為,合並警察機關的做法違反了美國傳統的「自治警察」和「當地居民有權選擇警務方式」的原則;不利於根據各地的特點開展警務工作,而且會損害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的利益。總之,分散制是美國社會的傳統,是美國現行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徵,因此要改變它是十分困難的。
美國司法制度(五)——受人尊敬的美國法官
美國共有大約700名聯邦法官,2.7萬多名州法官。聯邦法官由總統任命,但須得到聯邦參議院的批准。另外,總統在提出聯邦法官候選人名單時一般都會徵求美國律師協會的意見,盡管這並不是法律規定的必經程序。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和地區法院的聯邦法官是終身制,專門法院的聯邦法官是任期制。州法官一般都由當地居民直接選舉產生。這種作法很符合19世紀以前美國那種以小城鎮為主的社會生活方式。但是隨著城市的擴大和人口流動的增加,公眾對選舉法官漸漸失去了興趣,而且對法官候選人往往所知甚少。於是,法官普選失去了實際意義,選舉結果很容易被政黨領袖控制。各州的法官都是任期制而不是終身制。州審判法院法官的任期為4年、6年或8年;州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法官的任期為6年、8年或10年。
終身制並不等於一定要服務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法官可以因健康狀況而退休,也可以因其他理由而辭職,但這些都必須是法官自己主動提出的。聯邦法官被免職的惟一途徑是彈劾。美國憲法規定,彈劾包括法官在內的聯邦政府官員的理由是其犯有「叛國罪、受賄罪、或其他嚴重犯罪和輕罪」。彈劾聯邦法官,首先要由聯邦眾議院投票通過彈劾指控,然後由聯邦參議院進行審判。審判由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由全體參議員聽證並投票表決。如參議院判定有罪,該法官即被罷免;如參議院判定無罪,則該法官繼續任職。彈劾是一種非常嚴厲的處分措施,所以很少使用。自美國建國以來,一共只有9名聯邦法官受到彈劾,而且其中只有4人最後被參議院判定有罪。各州地方法官的彈劾方法和程序與彈劾聯邦法官基本一樣。
19世紀以前,美國的法官一般都不是律師協會的成員,甚至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律培訓。那時主持法院審判活動的人多為不懂法律的「外行法官」。今天,美國法官的情況已大為改變。除少數審理輕微犯罪案件的基層法院外,其他法院的法官都必須具備律師資格。實際上,美國法官一般都有多年的律師實踐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的法官屬於「律師法官」。
由於美國的法學院屬於「本科後」教育,學生畢業後還要從事一定年限的律師實務,包括檢察官和公共辯護律師等政府工作,最後才能坐到法官席上,所以美國法官的年齡一般都在40歲以上。偏愛成年法官是美國的傳統,也體現了美國人的司法理念。做一名合格的法官,不僅需要系統的法律知識,而且需要豐富的訴訟經驗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另外,豐富的人生經驗和閱歷也是公正恰當地行使司法權力的重要保障,成熟的人才能做出「成熟」的判決,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往往難當此重任。
美國法官屬於「政治色彩較濃」的人物。從他們的個人生涯來看,他們或者有經過競選擔任行政長官或立法機關成員的資歷,或者有擔任政黨領袖或組織者等積極參與和組織競選活動的經歷。特別是那些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的法官,他們「從政」的時間往往要長於其從事法律工作的時間。誠然,他們一旦當上了法官,就不能再參與政黨的政治活動了,這是司法獨立原則的基本要求。但是,他們在被任命或當選之前的政治態度,顯然還會影響其主持司法工作的理念。於是,在法院的社會功能等基本問題上,有些法官可能是「自由派」的,強調法院在維護社會正義和保護人權問題上的積極作用;另一些法官可能是「保守派」的,堅持法院不應過多地介入或干涉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活動。
雖然法官不能在審判活動中公開宣稱自己支持共和黨或者民主黨,但是法官的政治傾向是公開的,至少是半公開的,因為法官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上的觀點總會以一定形式在其判決意見中表現出來,而法官的判決意見是公開的。正因為如此,許多有經驗的律師在訴訟之前都會認真閱讀本案法官以前的判決意見,以便了解其政治傾向,分析其可能對本案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制定訴訟策略。
美國法官具有很高

5. 美國司法制度用英語怎麼描述

United States judicial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perception, revelation.
First, fully respecting the autonom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reconciliation.
From investigation of circumsta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tate Court system, case no more than 5% enter the proceedings. Plea bargaining in criminal cases and civil cases of reconciliation, avoid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entering the strictest judicial proceres, dispute and therefore was able to receive and mediation, judicial and social resources are substantial savings of resources, social balance is maintained.
(1) mainly resolved by plea in criminal cases. Case after entering the Court, the plaintiff (complaint Prosecutor), the accused (criminal defendant) is always between the two sides will "negotiate", striving to reach a "win-win" agreements: the defendant to plead guilty in exchange for access to lighter sentence, the prosecution is to give someone a light sentence criminal defendants have pleaded guilty in exchange for the efficiency of case handling, and himself out of the case for more guilty. Judge this "agreement" in principle, be approved. In this way, a large number of criminal cases which do not have to enter the complex and onerous and strict, rigorous and serious judicial process.
(2) civil cases primarily through pretrial settlement. After the prosecution of the case to the Court, often original, defendants and lawyers to communicate between the two sides, negotiations, compromise, settle, so that the parties get over it from the dispute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both sides to reach a settlement, judge General accredit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 the accused parties and lawyers on the value's awareness and to promot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will, positive efforts, 95% per cent of the cases do not have to enter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ceedings.
Witness, is a United States judicial syste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mission-critical systems. Bo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Law School Professor teach in all our explanations, or are we to Alamy County Superior Court, California, the California first District Court of appeal, the Supreme Court to observe the trial, advice for solving the answer, no exception to that: once in the trial of the case, meant that the witness is inevitable. Otherwise, the original, the accused parties if you are missing witnesses, also means that such cases have very little access to the proceedings.
United States Justice adhere to a philosophy is: oral evidence is hearsay, cannot be used as a decision basis. And the only witnesses under oath, accept both lawyers "questioning", the jury and judges to determine the authenticity of certain facts of the case. Policeman serving in the criminal case is the most common things. Trial in civil cases as well. Litigation over claims made by the parties, shows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had to have witnesses testify. Even technical appraisal to identify people as witnes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nesses testified, is a mandatory obligation of the citizen. If a person refuses to testify, Berkeley Law School Professor and the investigation judge of the Court to give us the answer is: judges can be directly ordered the arrest of custody, or with "contempt".
Third, upholding the jury system, show the public and judicial public faith
United States judicial jury system is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the inheritance, and always be adhered to. United States law professors and judges also believed that the jury system is cumbersome, and low efficiency of many abuses, but there is no better alternative of the judicial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 citizen has the right to choose jury trial cases, unless he gave up the right.
At the Federal and State courts of first instance, absence of plea bargaining in criminal cases, civil cases cannot settle the nature of the case into court trials. After entering the Court, defendants in criminal cases, civil cases of the party above all was selected by a jury or by judge trial of their cases. If the parties choose the jury, the Court started the jury selection process. By the 12-member jury in criminal cases, civil cases juries made up of 6 or 12 persons. The jury decides the defendant's guilt or innocence in criminal cases, judge guilty defendant's sentencing; in a civil case, the jury not only to judge right and wrong, but also on the real right to rule, such as cases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is decided by the jury.

6. 美國的陪審團司法制度

美國的陪審團是在公民里隨即抽選12位公民組成的,權力相當於我們這里的法官。在英美法系的審判程序里,法官的權力沒有大陸法系大,最終裁決結果要靠陪審團內部投票決定。

以上是我的理解和簡單的陳述,下面是載自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衛平老師的詳細解析:

在美國,刑事案件的審理和部分民事案件(主要是民事侵權案件)都有可能使用陪審團。而在英國及英聯邦國家,民事案件基本不再使用陪審團。眾所周知,陪審團的基本作用是認定案件事實。在有陪審團的訴訟中,法官不認定事實,法官的基本作用是控制訴訟程序,根據陪審團認定的事實適用法律。

對於需要陪審團審理的案件,第一步就是挑選陪審員,組成陪審團。陪審員的產生往往十分復雜,陪審員的挑選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陪審員的挑選是在審理法官的主持下進行的。法官的助手從當地的選民登記手冊中隨機抽出候選人名單。法官根據案件的情況確定最初陪審員候選人數,有時候選人數可多達二三百人。

陪審員的挑選是公開進行的。挑選時,法官和雙方的律師都應在法庭現場。法官在開始篩選候選人時,要向候選人簡單介紹案情。經法官同意,其他人可以在法庭內旁聽。陪審的候選人通過抽簽確定在法庭中的座位編號。陪審的候選人的編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挑選陪審員時是按照編號順序進行的。確定編號,候選人按照編號坐定後,就要按照法官助手的指示,在法官助手的幫助下填寫調查表。具體案件不同,調查表所要調查的問題也有所不同。在關於環境訴訟的案件中,調查表上就可能有「你對環境保護與工業發展如何看」、「你是否受到環境污染的侵害」等;在關於煙草訴訟的案件中,調查表上也許會有「你吸煙嗎」、「你的好友中有無患與吸煙有關的疾病」等;在有關艾滋病的訴訟中,調查表上可能就有「你對同性戀如何看」這樣的問題。調查表還會涉及候選人與本案律師的關系問題,例如是否認識其中哪位律師,是否委託其中哪位律師等等。候選人與證人的關系也是所要調查的重要問題。調查表將列出以後訴訟中將出庭的證人名單。法官和雙方律師將根據這些調查內容對候選人進行篩選。法官也可以直接詢問候選人,例如詢問候選人是否有什麼因素會影響他(她)作出公正的裁決等等。

法官會將不符合法定條件的人從陪審員候選人中剔除。例如:非美國公民、有犯罪前科、沒有選舉權等等。列入候選的人也可向法官提出不適合擔任本案陪審員的理由,請求不擔任陪審員,例如身患疾病等等。對這些理由都要求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經法官同意可以退出。由於擔任陪審員是公民一項應盡的義務,所以法官不同意時,候選人不得擅自退出。根據調查,多數美國人是不願意擔任陪審員的,耽誤時間、影響工作、生活是主要原因。盡管作為陪審員也有補貼,但數額很少,一般在8至15美元左右。

法官將不符合條件的候選人剔除後,接下來的程序就是由雙方的律師對候選人進行篩選。一方律師可以對按編號提出的候選人根據自己的需要予以否決或保留。一般的案件,一方律師行使否決權的次數不能超過四五次,但對於特殊的案件,也可能6次、7次,多的可達10次,否決權行使的多少由法官決定。陪審團的組成往往就決定了案件的勝敗。在著名的羅德尼金訴洛杉磯警察一案中,初審時就由於組成了有利於被告的陪審團,而導致控訴方敗訴。但篩選的原則很簡單,即將不利於自己當事人一方的候選人剔除。對提出來的候選人,雙方律師都要對該候選人的情況進行認真的分析。雙方律師可以對候選人提出問題,根據候選人回答的內容來判斷是否行使否決權。律師設計什麼樣的問題,是一門技術性相當強的學問。但律師不得直接提出「候選人如何看待本案」這樣的問題。法官對律師提出的問題要把關,問題不妥時,可以加以否決。如果雙方的否決權都使用完,仍沒有達到陪審團的數量要求——12名陪審員時,就只能按編號由法官確定。陪審團確定之後,為了防止意外,還需要有幾名候補的陪審員。一旦陪審員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行使陪審權時,就可以由候補陪審員代替。陪審員將佩戴特製的陪審員徽章。各州的陪審員徽章各有不同,大多是圓形的,只是顏色有差異,有的州是黃色的,有的州是紅白二色的。

在正式開庭審理之前,法官將注意事項詳細地以書面形式告知陪審員。告知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例如:不得與任何人討論參加陪審的案件(包括其他陪審員)、未經批准不得擅自離開法庭、未經同意不得使用電話、其他人與陪審員非法接觸的要及時報告法官、不能閱讀關於本案的報紙等等。一般情況下,陪審員也不能單獨與法官會面交談。如果要與法官會談,也必須有雙方當事人的律師在場。法官要求陪審員注意的事項有時多達幾十項。每個陪審員在閱讀完這些文件後簽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自己已經了解了這些注意事項。陪審團有一個協調和組織者,此人也可稱為陪審團的「團長」。陪審團的團長由全體陪審員選舉產生。

在某些重大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審理中,法官可以根據情況將陪審團與外界隔離開來,以避免陪審員受到外界的干擾。將陪審團隔離的情形是很少發生的。被隔離的陪審員通常住在指定的酒店,有警衛看守,未經法官許可,陪審員不得擅自離開住處。在隔離期間,陪審員不能看報、看電視等,以防受外界影響。著名的辛普森案件的審理,其陪審團就是與外界隔離的。國外開庭審理案件一般都是連續審判,從開庭起一直到作出裁決,除法定休息以外,不得中斷。

在開庭審理中,法官會不斷地給陪審團發出各種指示。例如:指出哪些證據屬於違法證據,不具有證據效力,指示陪審團在認定事實不能採用該證據,如果陪審團採納了該證據,則該陪審團作出的裁決就是無效的。

為了使陪審團能公正地作出裁決,任何賄賂陪審員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陪審員也必須遵守相應的法律規定,嚴重者將受到刑事制裁。

美國的法庭審理實行交叉詢問制,即法官和陪審團都不能直接詢問案件的證人,只能由雙方當事人的律師詢問。律師對自己一方提出的證人的詢問叫做主詢問,對對方的證人的詢問稱之為反詢問。陪審團是通過雙方律師對證人的詢問來了解案件事實的,法官則控制著雙方律師的交叉詢問。法官與律師討論案件中的程序事項時,陪審員也不能參與,因為陪審團不能裁決程序事項。

當雙方的證人都出庭作證後,法官就可以要求陪審團對案件進行討論並作出裁決。陪審員根據原告的請求初步形成一項裁決意見,然後交陪審員們投票表決。一般的民事和刑事案件要求裁決的投票結果達到9票以上。指控謀殺成立的案件則要求一致通過,全票同意。投票時,要求12名陪審員都要投票。當然歷史上也曾有過訴訟中1名陪審員缺席,11名陪審員投票仍然有效的情形。一般的案件如果不能就原告的請求是否成立達到9票以上時,就需要陪審團重新審議,直至形成多數裁決意見。陪審團是如何認定事實以及如何形成裁決的過程都是絕對保密的,即使在案件判決生效後,陪審員將案件的討論過程透露出去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民事賠償案件的審理中,陪審團同樣只能在原告所要求的數額范圍內作出裁決,不能超出原告請求的數額。這一點與大陸法系中的辯論原則的精神相同。在開庭前,法官將告知當事人及雙方律師和陪審團將在下次開庭時宣布裁決結果。開庭時,法官將詢問陪審團團長是否形成裁決意見。如果形成裁決意見,團長將宣布裁決及投票結果。在陪審團團長宣讀裁決結果後,法官還將一一詢問各位陪審員的意見,是同意,還是反對。如果這時有陪審員反對,使反對票超過4票時,裁決就將無效,陪審團就要重新審議。
陪審制度是美國法治和美國訴訟制度的組成部分,反映了美國訴訟制度的特性。陪審制度的國民參與性是美國訴訟制度最具誘惑之處,充分體現了美國法治的民主化。陪審制的存在也就成了其他具有美國特色的制度存在的基礎和前提,如交叉詢問制度、律師制度,甚至影響了美國的法學教育體制和方法。陪審制的魅力傾倒了許多大陸法國家,加之美國文化的強勢,使一些大陸法國家試圖移植引進,但最終都沒有成功。在我國,同樣有不少人鍾情陪審制度,為它的絢麗光彩所折腰。但我們應當注意到,陪審制度是美國特殊歷史的產物,有著特殊的一般社會文化和法文化的背景,尤其是陪審制度是一種成本很高的制度。像我們這樣的國家是很難享受的,僅挑選陪審員就要耗去幾天的時間。在獨特的法意識的背景之下,陪審團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就是上帝,絕不能夠質疑陪審團對事實認定的公正性,陪審團的裁決是不容置疑的。基於我國的法意識背景,在這一點上恐怕是很難為社會所接受的。實際上,因陪審員的知識背景、生活背景、認識方法、種族意識等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陪審團就會產生不同的裁決結果。陪審制度更體現了一種規則的游戲性。陪審制的存廢改的問題也一直是美國人所議論的問題。我們切不可為陪審制羞花之貌而障眼。正如美國人所言,至少陪審制的問題與它的好處一樣多。盡管俄羅斯新憲法規定了在刑事訴訟中實行陪審制,並將於2003年在俄聯邦范圍內實施,但在試行中已經面臨著諸多問題。況且,俄羅斯引進陪審制也有其特殊的政治歷史背景。

7. 美國司法制度與中國的區別

中國抄和美國的司法體制有很大區別。
1.中國是大陸法體系,是條文法;美國是普通法體系(也叫海洋法體系),是案例法。
2.中國施行法官判決制度(大陸法體系一般這樣),而美國是陪審團審判制度(海洋法也通常是這樣)。
3.美國實施司法獨立原則,而中國的法院向人大負責。

8. 美國司法制度的核心理念

在美國,nb不nb,司法看不出來,得看律師,當年裡根被槍擊,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專都是死屬罪,只有美國,犯人的爹是當時美國最土土豪,請了美國最nb律師團。結果一打下官司來。沒事。
所以,你看,沒有哪個國家的司法制度是完美的,因為社會還沒有進化到那一步。
只是咱國的是法官們憑感覺;美國的是律師有根有據說服你(有點像周星馳的電影)。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