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商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7-05 04:24:44

『壹』 電大中國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中國法制史形成性考核作業題

作業一

一、名詞解釋

1.刑名從商:指後世歷朝歷代的刑名皆沿襲商朝的,這說明商朝的刑罰種類繁多,而且殘酷,主要是針對廣大的奴隸和平民的。

2.九刑 :有兩種說,一是指西周成文刑書,共分九篇;一是指西周里九種刑罰,即墨、劓、刖、宮、大辟、贖、鞭、流、撲。

3.質劑 :西周時期的買賣契約,內容相同,長短不一,雙方各執一份。

4.田裡不鬻:西周時期,周天子對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隸有最高所有權,周天子有權把土地和奴隸封賞給諸侯和臣屬。諸侯和臣屬對土地只有佔有、使用權而無處分權,不許買賣。

5.六禮:指西周時期婚姻締結的六道程序: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二、問答題

1.簡述戰國時期立法指導思想

a.刑無等級,即「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除國君之外,不論是誰,只要違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論罪處罰。這樣開始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壁壘。b.法布於從,即「法者,編著之圖籍,設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制定了成文法,就要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知法又有法可依。從而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c.重刑主義,即「行刑,重其輕者」。在定罪量刑的時候,加重對輕罪的刑罰,這樣就可以使民眾不敢輕易犯罪輕罪,重罪就更不用說了。這三個方面的立法指導思想,是春秋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在這種立法思想的指導下,春秋時期我國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同時,各國紛紛變法,以確認新興地方階級的權利,取消沒落奴隸貴族的特權,使得封建的法制有了一個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並促進了新興封建經濟的發展。

2.簡述《法經》的內容和歷史意義

《法經》是我國第一部比較系統比較完善的封建成文法典,它的內容包括盜、賊、囚、捕、雜、具六篇。盜法是針對危害財產安全的犯罪行為的法律;賊法是規定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為的法律;囚法和捕法主要是規定抓捕、審判、囚禁犯罪人的法律;雜法是規定其他危害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六禁;具法是規定刑罰的加減方面的法律。

歷史意義:a.《法經》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則和體系。六篇的內容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包括總則性的規定和分則性的規定,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一些基本原則以及法典的體系,此後秦朝和漢朝等封建王朝的法律無不受其影響。所以《法經》是封建律典的藍本。b.《法經》對當時封建經濟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思考題

1.請分析奴隸制時期立法指導思想的演變

夏商時代的神權法思想,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罰」和「親親、尊尊」立法指導思想,到春秋時期的「刑無等級、法布於從、重刑主義」思想。

2.結合法治建設,談談如何理解春秋公布成文法的歷史意義

法治是一種依法治國的方略,法治建設要求有明確、公開的法律,公布成文法使得法律具有明確性和公開性,法律能夠成為普遍的社會調規范。公布法律是一種初級形態的法治建設。春秋時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動,打破了奴隸製法秘密法的狀態,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的局面,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也為封建法制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也是戰國法家形成「法治」思想的基礎。

作業二

一、問答題

1.簡述《宋刑統》和「編敕」

(1)《宋刑統》。全稱是《宋建隆詳定刑統》,是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該法典於963年撰成。編撰體例沿用《大周刑統》。它形成了律令合編的法典結構。

(2)編敕。敕,原為皇帝詔令一種,宋代的敕成為皇帝對特定人或事所做的隨時決定,成為斷案依據。編敕是將一個個單行的敕令整理成冊,上升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種立法過程。其特點是:仁宗前,敕律並行;神宗時,敕的地位提高,達到了破律、代律的地位。

南宋在敕令、格、式並行和編敕基礎上,將敕令格式以「事」分類加以編纂,形成《條法事類》,形成新的法典編纂體例。南宋時還有編例,即對皇帝與中央司法機關發布的單行條例或審判的典型判例加以匯編,以補充律敕。敕、例廣泛應用是導致宋代法制混亂的重要原因,並影響至明、清。

2.唐律的主要內容

狹義的唐律是指《唐律疏議》,唐的主要內容,集中反映在《唐律疏議》上,《唐律疏議》共十二篇,500條,其篇目依次為: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篇目的排列有內在的規律,體現了立法者對各項內容及其關系的認識。
《唐律疏議》中,名例律例於全律之首,相當於現代刑法中的總則,是統率其他各篇的大綱、貫徹全律始終的核心,在十篇中居於首要地位。它集中規定了唐律的立法宗旨和五刑、十惡、八議等各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刑罰制度及適用於各分則的刑法原則等,是唐律基本精神、原則和特點的集中體現。其後九篇為分則,規定了各種具體的犯罪及其相應的刑罰。最後兩篇規定有關追捕逃犯和審判、執行方面的內容,在現代法律中多屬於程序法的范圍。
十二篇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篇名例律57條"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體例",規定了唐朝的刑法和刑罰原則,相當於現代刑法的總則部分,集中體現了唐律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則。具體包括:五刑、十惡、八議、請章、減章、贖章、官當、劃分公罪與私罪、犯罪自首的要件、對老幼廢疾者犯罪的減免等等。
第二篇 衛禁律33條是有關警衛宮殿和關津要塞的規定。
第三篇 職制律59條是關於懲治官吏違法失職的法律。唐
第四篇 戶婚律46條"戶口、婚姻"。唐朝的土地分配、賦稅徵收及徭役攤派,均以戶籍為依據。
第五篇 廄庫律28條是有關公私牧畜飼養、管理和官府倉庫管理方面的規定。
第六篇 擅興律24條,擅為擅發兵,興為興造。擅興律是對違法興造工程、差遣丁夫等行為進行處罰的規定。
第七篇 賊盜律54條是關於懲治侵犯封建政權和人身、財產等方面犯罪的法律規定。
第八篇 斗訟律60條,是關於毆斗傷人和控告申訴方面的法律。
第九篇 詐偽篇27條,偽即偽造,詐即詐騙,是關於懲治偽造和詐騙的法律。
第十篇 雜律62條雜律所包含的內容,涉及面較寬。主要包括涉及市場管理、債權債務、犯奸失火的以及其他一些輕微危害杜會秩序和經濟關系的行為規范。
第十一篇 捕亡律18條是有關捕捉逃亡罪犯和其他逃亡者的規定。
第十二篇 斷獄律34條是關於司法審判和獄政方面的法律。包括審判原則、法官責任、拷訊囚犯、刑罰執行以及監獄管理等方面的確定。

3.中國封建司法機關的發展演變

提示:這道題要求把中國法制史上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把司法機關的發展演變做一個說明。
秦朝:中央司法機關是廷尉,長官名稱也是廷尉,是九卿之一。 是最高司法審判機關它的主要任務是:a負責皇帝詔令審理的案件,b審理地方送來的疑難案例以及重大案例的復審。這部分內容在教材的第110頁。
漢朝:a.中央有廷尉,在東漢時曾改名為大理寺;職責:詔獄、上報的疑難案件。屬官:廷尉正、左右監、左右平等;丞相有誅罰大權,尚書也在漢武帝之後有司法審判權。御史台是監察機關,職責是監察百官,參與重大案件的審判。b.地方:郡縣兩級,郡守、縣令下也設有專職的司法官吏,如賊曹、辭曹等。鄉有有秩、嗇夫、游繳等,調解處理輕微刑民案件。這部分內容可參考教材第157到158頁。
魏晉南北朝:中央仍為廷尉或大理寺,只有北周稱為秋官大司寇。東漢以後中央三省制逐漸形成,尚書台成為是高行政機關,尚書台下屬都設有掌管司法行政和兼理刑獄的機構,如三公曹、二千石曹。地方上,形成了州、郡、縣三級,由縣令、郡太守、州刺史掌握地方司法審判。這部分內容參見教材第180頁。
隋唐:大理寺是最高的審判機關,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機關,御史台是最高監察機關。注意說明這三大機關的各自的職責。地方上,形成州縣兩級,州設有司戶參軍事和司法參軍事。參見教材第227頁。
宋元:元朝,元初中央審判機關是大宗正府,後還權於刑部和地方政府。此外,內史府、樞密院、奧賽、宣政院等部門也有一定的司法審判權。地方上,有路、府、縣的達魯花赤掌握地方司法。還有監察機關,具體說明中央的御史台,地方的行御史台以及提刑按察使(肅政廉訪司)。注意元朝司法機關的特點,這些在教材第 249頁都有。
明清: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注意大理寺和刑部之間職責的變化。地方上,縣、州、府、省四級,有關審級的規定,會審制度也應該稍加說明。這些在教材的第276頁。
清末:司法機關,刑部改為法部,專門負責司法行政;大理寺改大理院,是最高審判機關;設總檢察廳。四級三審制。清末是司法機關近代化的時期,封建時代的司法機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應該說明的。參見教材第323頁。

二、小論文

1.試述中國封建法律對貴族特權的規定

提示:這道題倒不用對有關貴族特權的規定的發展演變作出說明,但也要求總結出各個朝代的有關貴族特權的規定。這里重點要說明漢朝的先請、魏晉南北朝所形成和發展出來的八議(其實早在周朝就已有,只是到了這個時期才制度化了)、官當、雜抵、例減、贖等方面的規定。隋唐的議、減、贖、當制度。
首先,說明以上各種制度的含義。其次要說明它們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一些前後相沿的制度,比如晉朝的雜抵,其實是此後北魏和陳律里規定的官當的初形。贖刑的規定可以追溯到夏商(商朝的《呂刑》把贖刑制度化了)。最後還要說明它們的意義(當然主要就是要保護貴族官僚的特權)。
這些方面可以參見教材第132頁、第157頁(漢律里的官員有罪先請原則)、第168頁(八議)、第170頁(雜抵)、第175頁(官當)、第187頁(隋律里的議、減、贖、當)、第204頁(唐律里的議、請、減、贖、官當、免官)、第268頁(清朝的有關規定)。此外,還可以說明秦朝在官吏的選任上的任子制度(第92頁)和漢朝的沿用(第129頁)。這也是對貴族官員的特權規定。

還可以參考網站上有關的論述。

作業三

課堂發言

1.試比較《欽定憲法大綱》和《十九信條》

提示:A.從制定的背景和宗旨上來比較:前者在1908年制訂和頒布,當時革命處於萌發時期,民權思想也不興盛,所以它的宗旨是「君主專權,人民無權」;而後者是在辛亥革命之後,全國革命形勢緊張,各地紛紛發電要求變革憲政,民權思想也十分興盛,故它的宗旨是貶君權,伸民權。B.從內容和體例上來比較:前者基本上來自於1898年日本帝國憲法,包括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為君上大權,附錄為臣民權利義務。後者在內容各體例上有所變化,一是採用英國式的虛君共和制,二是形式上限制了皇權,三是由資政院經過法定程序制定,屬於臨時憲法。C.從意義和性質上來比較,兩者基本上維持了「大清帝國萬世不易」「皇帝神聖不可侵犯」的基本精神。前者作為第一部近代意義的憲法性文件,客觀上對當時人們的思想起了比較大的沖擊作用,打破了傳統中華法系的法律體系,結構也比較完整。後者則是為了緩和革命,屬於臨時憲法。

2.清末修訂法律館主持制定的法律有哪些,主要內容是什麼

提示:A.《大清現行刑律》,作為過渡性的刑法典,P309。主要內容:改律名、取消六部名稱的篇名,重回唐宋律的體例。改革刑罰制度、取消過時法條,增加新罪名。B.《大清新刑律》,主要內容:分總則、分則,仿資產階級刑體例;罪刑法定原則;刪去 「八議」、十惡之類的內容;P311。C.《大清商律草案》P305。《交易行律草案》、《破產律》。D.民律中的總則、債權、物權三編。具體內容教材 P319。E.刑事訴訟律草案、民事訴訟律草案,具體內容見教材P322。

3.清末司法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提示:主要是說明A.領事裁判權:凡是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的國家,其在中國的僑民不受中國法律和司法機關的管轄。他們如成為民、刑事訴訟的被告時,中國法庭無權審理,只能由各該國的領事按其本國的法律裁判。和B.會審公廨:在租界內設立的中外法官共同審案的法院。名義上是中國的司法機關,實際上完全被外國領事所把持。是帝國主義進一步干涉中國司法權的半殖民地化的司法制度。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取得領事裁判權,始於1843年7月簽定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領事裁判權的確立是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標志,領事裁判權是指外國在中國的僑民成為民刑被告時,如其本國與中國訂有不平等條約,則中國法庭無權裁判,只能由其本國領事按其本國法律裁判。領事裁判權在中國持續了一百年,直到1943年才正式廢除。1864年清政府與英、美、法三國駐上海的領事協議在租界內設立法院,從此公審會廨在上海組成,以後又擴大到廈門等地。會審公廨管理各國租界內各等案件。凡牽涉有約國洋人必須到案的洋華訴訟,無約國洋人與華人的互相訴訟及被外國人僱傭和延請的中國人的訴訟,外國領事均有權參加會審。會審公廨名義上是中國的司法機關,但實際上完全被外國領事所把持。這兩個制度對清末司法權的侵犯,清廷也從國內立法上對之確認,同時,司法權也保留了封建的傳統,說明了司法權的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領事裁判權的確立是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標志。它和會審公廨是此時期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主要表現。

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提示:《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具有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共7章56條。包括:《總綱》、《人民》、《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國務員》、《法院》、《附則》。它以孫中山民權主義為理論基礎,吸收西方資產階級國家「三國分立」、「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平等自由」等憲法原則而制定,集體中體現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精神。主要內容包括:

1、確認中華民國是民主共和國

2、仿效歐美建立「三權分立」政治制度

3、具體規定了人民權利義務和保有財產及營業的自由

5.國民黨政府的司法機構:參見教材P387。

6.六法全書

參見教材P375。

7.《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參見教材P397。

8.試述《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參見教材P427。

作業四

一、名詞解釋

1.刖刑 :商朝的一種肉刑,具體見教材P28。2.非所宜言罪:秦朝的一個罪名,P101。 3.劓殄:商朝的一種死刑方法,P28。 4.官當:《北魏律》和南陳律里規定的貴族官僚的特權,見P175。

二、簡答題

1.簡述《法經》在中國法制發展史上的主要意義:P74。

2.簡述唐朝的法律形式:P195。

3.簡述太平天國處決死刑的主要方法:P341。

4.元律如何嚴禁臣下結黨和內外官交接的:應該是明律規定的內容,這里元律是錯的。P260。

5.國民黨的特種刑事法庭:P388。

三、論述題

1.八議

提示:論述題應該先說明八議的概念,八議的起源和發展(從周禮到三國時魏入律),具體內容以及它的意義和性質。

2.十惡:同上題也應該說明十惡的概念,起源和發展(北齊律中重罪十條,經隋唐發展而成為十惡),具體內容以及意義和性質。

3.試述《中國土地法大綱》:它的制定、主要內容和意義都應該說明。P427。

『貳』 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1-4參考答案《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參考答案 2009-04-10 10:44:14 閱讀6856 評論1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國際私法作業1

一、不定向選擇題

1D 2C 3A 4C 5C 6D 7C 8A 9B 10A 11ACD 12C 13ACD 14ABD 15CD 16ABCD 17ABD 18ABC 19BCD 20BD

二、簡答題

1、 略

2、 可從學說產生的年代、學說的創始人、學說的內容、學說的意義幾個方面來答。

3、 略

三、論述題

四、見書p30頁。

五、課堂討論報告

反致制度的產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利弊之爭及其他理論之爭一直不斷。雖然反致制度尚存在許多明顯的缺點,但從反致的歷史發展及客觀現實來看,在國際私法領域還是需要反致制度的,重要的是更好的發展該制度使其符合國際私法的目的與宗旨。反致是國際私法上特有的制度,它包含三種類型,即直接反致、間接反致和轉致。考察反致的本質一般涉及四個方面的量度:歷史案例、政治環境、經濟條件和現實狀況等,而其本質在這四個量度的綜合作用下就表現為通過擴大本國法的適用范圍來達到維護本國人的利益和本國的國家利益。

我國未來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應該在借鑒西方經驗的基礎上設置這一制度,並且從反致的本質角度上講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在相關立法中有限制的接受反致制度,從而可以是涉外案件的判決結果更加的合理,符合法律的一般原則

理由是:1.採用反致有損內國國家主權。2.採用反致有悖於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3.堅持沖突規范與實體規范二者不可分割,將使涉外民事案件無法解決。4.採用反致就是否定本國沖突規范。5.採用反致使案件無論在哪一國家審理都會得到相同的判決結果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6.採用反致會給法院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國際私法作業2

一、不定向選擇題

1C 2D 3A 4D 6ABD 7D 8A 9B 10A 11B 12D 13D 90D 14D 15A 16B 17CD 18ABD 19ABC 20BCDE

二、簡答題



三、案例分析題

1) 有管轄權。本案合同糾紛,雖然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已搶先在挪威王國法院申請扣押應付給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貸款,但由於雙方在合同中並未約定管轄法律,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就合同糾紛在合同履行地所在地的中國法院起訴,該地的中國法院有管轄權。

2) 本案應適用中國法律。本案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法律適用條款,因此,根據《民法通則》145條規定,本案應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由於合同簽訂地在中國,起運港在中國,而且按照CIF價格條件,是由作為賣方的甲公司自付運費、保險費,並承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風險,故本案中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是中國,應適用中國法律。

六、課堂討論 見書p205頁

「合同要素分析法」是指法官通過對合同各種因素進行「量」與「質」的綜合分析,從而確定準據法。

「量」的分析。法官將與合同有關的全部連結因素列舉出來,然後將連接因素在數量上最集中的那個國家或地區確定為最強聯系地。如當事人的住所、居所、國籍、公司成立地和營業地、合同締結地、合同談判地、合同標的物所在地。這些均是法官在進行量化分析時需要列舉的。但這種「量」的分析絕不等於簡單的數字計算,只要列舉出來,找到聯系最多的國家就行了,而是深層次的綜合分析。並且要與「質」的分析相結合,才能最終確定某一合同的最強聯系地。

「質」的分析,法官在選擇法律時,應當根據各種聯結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來確定在特定問題上與案件有最強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加以適用。即不只是計算各有關國家所擁有的連結點的多少,而是必須對連結點的質量及重要性進行分析。質的分析方法比較抽象,其難點在於如何確定各種聯系的相對重要程度。

大陸法系國家的「特徵履行」說

「特徵性履行」說是大陸法系國家用來判定最密切聯系地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它要求法院根據合同的特殊性質,以何方的履行最能體現合同的特性來決定合同的法律適用。它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相結合,使合同准據法的確定具有了確定性和可預見性。特徵性履行在立法和實踐中需要解決兩個關鍵性的問題,一是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即依據什麼標准如何判定哪一方的履行為特徵性履行。二是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場所。即在確定了特徵性履行方之後,又要在地理或空間上尋找一個連結點,以最終確定合同應適用的法律。

在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上,法學理論與實踐一直存在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是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既然在雙務合同中,一方當事人要支付貨幣來履行義務(如價款、傭金),即所謂金錢履行,而另一方則為非金錢履行(如交貨、提供勞務)。在一般情況下,為金錢履行的那一方的履行義務較為簡單,也是所有合同的共性。而為非金錢履行的履行義務較為復雜,不同類型的合同也各不相同;這種復雜性正是我們對合同的種類和特徵加以區別的依據。以買賣合同為例,買方的義務是支付貨款,領受貨物,賣方的義務是交貨。這里,賣方的交貨義務就體現了這個合同的特徵,從而決定該合同是買賣合同而不是勞務合同或保險合同。所以賣方的履行就構成了合同的「特徵履行」。綜上,將合同中非支付金錢的一方所進行的履行確定為特徵性履行正是這一主張的內容。採用這一標准在大多數情況下確能合理地找到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且簡單明了,易於掌握與操作。但在無貨幣介入的合同關系中,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第二種觀點認為,客觀上並不存在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確定合同的特徵性履行,並不是專指明合同本身固有的不可改變的性質,而是要通過考察合同的功能,尤其是合同企圖實現的具體的社會目的,考察合同各方面相互間的關系,從而將最能體現社會功能的一方當事人的義務確認為特徵性履行。這種觀點採取的是一種彈性分析的方法,即認為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應該具體合同具體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即要考慮各方當事人的具體利益,更要考慮合同所起的社會作用。這種方式沒有標准,很難把握,因而在各國的立法與實踐中,多數採用第一種做法確定特徵履行方。

國際私法作業3

一、不定向選擇題

1ABCD 2BCD 3B 4BD 5BC 6B 7AB 8C 9B 10A 11A 12A 13B 14A 15A 16D 17C 18B 19B 20A

二、簡述題

1、 涉外婚姻的實質要件見書p281頁、我國關於涉外結婚法律適用的規定見書p287頁、我國關於涉外離婚法律適用的規定見書p294頁

2、 略

3、 略

三、論述題 1、見書p324頁 2、見書p341頁

四、案例分析題

1、 1)中國根據民政部發布的《中國共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第六條規定,中國公民與外國人在華要求離婚的,不論是雙方自願離婚,還是一方要求離婚,一律按訴訟程序辦理,不使用行政程序辦理,即此種離婚不能按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的程序獲得離婚的法律效果。

2) 公民對不在中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離婚之訴,屬於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該訴訟由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因此,對於本案,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有管轄權。根據《民法通則》第147條的規定,中國公民和外國人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本案應適用中國婚姻法審判。

2、 我國駐外使館辦理中國公民間的有關事項,應當適用我國法律。該分居協議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故不能承認和協助執行,該分居協議系按照巴西法律允許的方式達成的,故只能按照巴西法律規定的程序向巴西有關方面申請承認,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是按照巴西法律達成的,巴西不準離婚的法律與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相抵觸,承認和執行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有悖我國的公共秩序,所以我國不能承認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的效力。一國法院及一國駐外使館承認與執行的只能是一國法院的判決或仲裁機構的裁決,而不能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

國際私法作業4

一、略

二、《國際私法》[德]馬丁·沃爾夫

本書是德國民法和國際私法學家沃爾夫的重要著作。中文譯本有李浩培、湯宗舜合譯的《國際私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 8月版。沃爾夫在1933年還寫了簡明國際私法教科書。

全書主要內容為:緒論、英格蘭法院的管轄權、關於法律沖突的一般規則、人法和親屬法、債、財產法、繼承。

沃爾夫認為,國際私法的職能是:「在同時都是有效的幾個法律體系中,決定哪個法律體系應該適用於一些特定的事實。」根據作者的解釋,這一定義包含4個要點:1、國際私法的規則適用於一些特定的事實,適用於未經法律接觸過的,未經認定為產生某種法律關系的一些事實。 2、法院可以選擇的各個法律體系,限於同時都是有效的那些法律體系。 3、可以選擇的幾個法律體系,大半是在各個地區中施行的那些法律體系。 4、一些事實的法律上的效果並非總是由一個法律體系決定的,有的需要適用幾個法律體系。

在談到國際私法是國家的法律還是超國家的法律時,沃爾夫指出:國際私法現在是國家的法律,這是沒有疑問的。即使許多法律沖突規則是一切國家或者至少是一些國家所共有的,現在也不再被認為是超國家的,而是各該國法律體系中的一部分。至於最終的目標—全世界沖突規則的統一距離還很遙運,而且在獨立國家存在的時期以內可能是永遠不能達到的。

要包括: 1、人的住所、國籍、居所、所在地、他的原籍,以及在人際法中,他所屬的人的類別;2、法人的所在地;3、物的所在地;4、船的國旗;5、行為地;6、預期行為發生效力的地方;7、契約當事人關於他們的契約適用什麼法律的協議; 8、訴訟地或者其他官方行為地。以住所和國籍作為接觸點各有利弊。依作者的觀點,住所原則比國籍原則更具有某些優點。但住所原則也有它的缺點。

法院在適用外國法時應將其作為「事實」還是作為「法律」來看待,沃爾夫認為,正確而簡單的答案是: 1、法院對於它受理的事實所適用的是「法律」,而不僅僅是事實; 2、法院所適用的法律是外國法,而且始終是外國法。

沃爾夫的《國際私法》一書,資料豐富,論述詳細,同時引用大量案例,闡述了沖突法的學說及英格蘭沖突法的一些特點,對了解英格蘭以及法、德、美等國家的國際私法有較大參考價值。

《國際私法基礎》[中]姚壯、任繼聖

本書是著名國際私法學家姚壯和任繼聖合著的一本國際私法論著。全書包括4部分,共14章。第一部分總論部分,包括國際私法概論、沖突規范、外國人的民法地位。第二部分國際民法部分。包括具有涉外因素的所有權、債、知識產權、家庭、繼承。第三部分國際商法部分。包括具有涉外因素的買賣、運輸、結算、保險。第四部分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序部分。包括國際民事訴訟基本問題、國際商事和海事仲裁。

作者認為,國際私法的對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關系,簡稱涉外民法關系或國際私法關系。國際私法調整涉外民法關系使用的規范主要包括 4種:沖突規范、規定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規范、直接規定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實體規范、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序規范。沖突規范是國際私法規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出某種涉外民法關系應適用何國法律處理的規范。沖突規范在國際私法中的存在是很早的,並且是大量的,但作者同時也指出,「盡管沖突規范在國際私法中早就大量存在,在調整涉外民法關系時曾起過主要作用,今後還會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它只是國際私法規范的組成之一,它在國際私法中的作用與地位,已隨著國際私法的向前發展而在某些領域內逐漸減弱。」 作者提出,國際私法的淵源具有多樣性和兩重性,既有國內立法,

也有國際立法,具體說包括國際條約、國內立法和國際慣例。《國際私法基礎》一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第一部比較系統地論述國際私法的著作,該書結合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案例和我國實踐中發生的案例進行論述,對了解國際私法的理論與實際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叄』 商法學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票據上的自然人簽章()

A、只能採取簽名的方式

B、只能採取蓋章的方式

C、可以採取簽名或者蓋章,或者簽名加蓋章的方式

D、只能採取簽名加蓋章的方式

2、根據我國《公司法》,我國的公司的種類有()。b

A、無限責任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

B、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

C、合資公司與獨資公司

D、兩合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

3、付款人在進行付款時無()b

A、形式審查義務

B、實質審查義務

C、附帶審查義務

D、票據外有關事項的審查義務

4、我國《票據法》對支票付款人的資格有嚴格限制,只能是()c。

A、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

B、國有企業

C、股份制企業

D、集團企業



(3)商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擴展閱讀:

考試內容:

第一,全面。本書按照商法體系,全面介紹商主體、商行為和商事糾紛解決等各部門法的主要內容,便於讀者對我國商法體系有個全面的了解。

第二,新穎。本書緊跟我國立法步伐,不僅介紹各商事部門法律,還介紹破產法、合同法、擔保法、票據法等最新司法解釋的內容。本書還全面反映商法領域最近出現的新理念、新理論和新方法。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商法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與社會經濟活動的關系十分密切。本書在各章節穿插精彩、簡短並且有針對性的案例,並進行深入的剖析,使讀者不僅掌握商法知識,而且能夠運用商法理論解決實際經濟問題。

『肆』 國家開放大學形成性測評系統16春季商法答案

國家開放大學形成性測評系統16春季商法,這個課程,我們團隊能助你過關。

『伍』 求兩道商法總論案例分析的答案

第一,民事和商事活動在主體方面存在一定區別。民事法律主要是調整公民之間關系的規范,因此所有公民都可能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但商法則不然,它是調整作為商人的那一部分公民之間或那一部分公民與公司以及公司之間的規范,因此,並非所有公民都可成為商法關系的主體。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有可能面臨的是性質不同的當事人。

第二,商事和民事活動在客體方面也存在一定區別。商法所調整的對象顯然與民法不同。具體說,前者調整的對象主要是象買賣這樣的貿易活動,權利義務標的一般是商品;而後者則是所有涉及人身關系、財產關系、權利或其他利益的行為或活動。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所處里的糾紛是性質不同的事務。

第三,商法與民法所調整的范圍有所區別。商法的調整范圍復雜多樣,通常包括公司、票據、保險、破產等特別的商事領域,而各個領域都有其很強的特殊性和技術性,調整的手法和方式很不一樣;民法則基本是圍繞著人身關系和一般的非人身財產關系來進行調整。因此,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要適用性質不同的法律,適應不同領域的特殊性與技術性。

第四,民法來自於根深蒂固的、源遠流長的一般社會生產和生活;而商法則出自於變化多端、隨時發生或更新的商業活動習慣。所以,相對於民法而言,商法是不穩定的、多變的。與此相反, 民法則必然在某種程度上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否則就會導致法律安全受到消極影響。而這就意味著,民一庭的法官與民二庭的法官在適用法律時的解釋方法不同,要適用不同的裁判標准

『陸』 國際商法的題目——求高人答案

個人淺見:1 答案:雖然是不可撤銷信用證,但裝運期和信用證的不符,版所以銀行是不可能付款給你權的。首先,我方是否能出具「賣方所訂船隻因故未能按期抵港裝運」是由不可抗拒的力量造成。其次,我方可以要求對方出具由第三方(可以我方和對方協調確定)出具的貨物損壞等證明,都則對方沒有權利進行就地銷毀等行為。再次,通過和對方進行協調,協調不成選擇仲裁或訴諸法院。

『柒』 求文檔: 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商法》論述題題庫

《商法》輔導題(論述部分)
(一)試述現代商法的提高經濟效率原則。
參考答案:
當事人只有在意志自由的情況下,才可能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明智的決策和積極的努力,去謀求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法律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這樣的法律制度必須具備三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產權的保護,二是信用的維護,三是交易的便捷。
1. 產權的保護。
按照當代經濟分析法學創始人科斯教授的見解,產權的界定是市場交易的基本前提。科斯認為,經濟系統中使用的資源幾乎都是稀缺的。市場的作用,就是通過價格機制,將資源分配給能夠最有效地使用資源(即運用資源取得最大效益)的人。資源的市場流動過程就是一個財產權轉讓的過程。因此,實現這一過程,就必須界定產權和保護產權。
界定產權的意義在於確定交易者之間的利益邊界,同時通過適當的權利載體,實現相互間的利益交換和利益分配。
保護產權的意義在於使已經界定的權利具有法律上的權威性。它使交易者產生這樣一種合理預期:在將來發生權利爭議或權利侵害時可以得到法律的保護。這樣,交易者就不必因為擔心將來可能發生的種種不利而放棄交易,或者為了避免這些不利而預支額外的成本。
2. 信用的維護
信用維護的意義在於節約信息的成本。現代的商事交易通常都是以未來的財產利益為對象的。正如美國著名法學家龐德所說:「在現代社會中,財富多半是由允諾構成的。」這種情況在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中表現尤為突出。人們在從事以未來利益為對象的交易時,不能不考慮這種收益取得的可能性。實踐中,要確切把握這種可能性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或然性。對此,可選擇的替代工具就是信用。
法律對信用的維護作用主要表現為,利用人們趨利避害的本能,通過賦予違約者以不利後果並保護守約者獲取應得利益,來抑止違約和鼓勵守約,並通過這種行為導向使社會的信用意識得到加強。可以說,在商業社會中,信用的維護多半是依賴於人們對法律後果的預知,而不是對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
3. 交易的便捷
交易便捷的意義在於節約時間成本。節約時間意味著減少費用和加快流轉。為此,現代商法主張盡可能地免除一切不必要的手續、限制和干預,使交易者以充分的自由空間。現代商事立法大量採用任意性規范和彈性規則,體現了這樣一種思想:法律給予交易者必要的提示和指導,而具體交易條件和交易形式由他們自己決定。

(二)試述現代商法為實現交易便捷,採取的主要措施。
參考答案:
(1)商事交易的技術手段。實現交易便捷有時要藉助一定的技術支持,包括法律上的技術支持。例如,權利證券化和流通化(如股票、債券、匯票、支票),可以達到簡化手續,方便轉讓的目的。
(2)默示行為在商法上的法律效力。民法關於合同成立的規定一般不認為沉默能構成承諾的意思表示。但是,在商法上,為了實現交易便捷,往往賦予沉默以積極的法律效果,即規定在一定情況下達到一定期限的沉默構成同意。例如,《德國商法典》第362條規定,合同訂立過程中,如果受要約人是商人,而其業務涉及對他人事務的管理,那麼在其不打算接受要約時,必須作出明確表示,否則,其沉默將被視為同意。
(3)商法上的證明形式自由。商事合同的證明形式比較自由。商法並不以雙方簽署書面合同為唯一有效的證明形式;允許通過證據或者依據相關事實的推斷證明合同的存在。法國曾在1980年的一項法律中規定,對於商人,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商事合同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締結。無論合同的價值大小,一般只要有證人證明即可。藉助雙方當事人的來往信函、帳冊、副本等等,以及一切足資推斷的情況,都是可行的。但是,對於某些特定行為,法律要求採用書面形式,例如公司董事會決議、運輸合同。證明形式自由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
(4)商法上的短期時效。對於商事行為所生的債權,實行短期時效制度,可以達到促使當事人迅速行使權利,了結債務的目的。在法國,商事合同的債權,消滅時效為10年,而民法上的消滅時效為30年。在我國,一般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2年,而《票據法》規定的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為6個月。我國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從通知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之日起3個月內不向保險人提供各種有關文件和資料的,視為放棄索賠權。
(5)商事仲裁。商人們常常願意將他們的商事糾紛提交仲裁。對於商人們來說,仲裁有如下好處:第一,迅速了結糾紛,這意味著可以減少訴訟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損失;第二,請專家進行仲裁,這將使那些主要圍繞專門性、技術性問題的糾紛能夠得到更公正的裁判;第三,為當事人保密,由於商事仲裁是不公開進行而且其案情不允許公布,這有利於防止當事人的信譽受到糾紛的影響。

(三)試述破產法上的債權人自治原則。
參考答案:
破產法上的債權人自治原則:
1、說明債權人自治的概念。債權人自治,是指全體債權人通過債權人會議,對破產程序進行中涉及債權人利益的各重大事項做出決定,並監督破產財產管理和分配的一系列權利,以及保障這些權利實現的有關程序制度。實行債權人自治,是破產法的一項重要原則。
2、說明債權自治的意義。債權人自治原則是確定債權人會議地位的基本依據。根據這一原則,有關債權人權利行使和權利處分的一切事項,均應由債權人會議獨立地做出決議。債權人在債權人會議上應享有充分的自由表達和自主表決的權利。債權人會議做出的關於債權確認、與債務人和解、破產財產變價和分配等重大事項的決議,是程序進行的重要根據。債權人會議還應享有監督破產財產管理和處分的權利。

(四)試述追索權兩方當事人。
參考答案:
追索權涉及兩方當事人,追索權人和被追索人。
1.追索權人
匯票上可行使追索權的人有兩種,一為持票人,持票人為最初追索權人,當所持匯票不獲承兌或不獲付款,或有其他法定原因無從請求付款,或承兌時,持票人即可行使追索權。但持票人為發票人時,對其前手無追索權;持票人為背書人時,對其後手無追索權。我國《票據法》第69條規定:「持票人為出票人的,對其前手無追索權。持票人為背書人的,對其後手無追索權。」
二是因清償而取得票據的人。票據債務人(被追索人)清償了其後手(包括原追索權人)的追索金額後,便取得了持票人的地位,可以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權,即再追索權。再追索權人包括:背書人、保證人和參加付款人。我國《票據法》第68條第三款就有被追索人清償債務後,與持票人享有同一權利的規定。
2.被追索人
即償還義務人,包括:(1)發票人。發票人負有擔保承兌和付款的責任,在匯票不獲承兌或不獲付款時,應負償還票據金額的義務。但發票人發票時,在匯票上作了免除擔保承兌記載的,持票人不得在到期日之前對其行使追索權。(2)背書人。背書人也同樣負有擔保承兌和付款之責,自然具有償還義務。同樣,如果背書人背書時,作了免除擔保承兌記載的,持票人不得對其行使期前追索權,如作了免除擔保付款記載的,則其就不能為被追索人。(3)保證人。保證人與被保證人負同一責任,因而在追索過程中,也是被追索人。

『捌』 商法第6次任務0040的答案

保險欺詐行為指當事人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致使對方做出錯誤判斷的行為;

『玖』 國際商法在線等答案

【案例1】
不合理。
因為平安險的承保范圍中不包括的因自然災害導致的單獨海損。而本案中1000包大米的損失原因在於貨輪行使過程中觸礁後,貨物因此造成的部分損失,屬於意外事故造成的單獨海損,是平安險的承保范圍。
【案例2】
不合理。
因為水漬險的承保范圍不包括的是因外來事故造成的損失。而在本案中貨物的損失是由於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是水漬險的承保范圍,應當賠償。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