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個人合夥

民法通則個人合夥

發布時間: 2020-12-24 04:55:47

民法問題個人合夥和合夥企業有什麼區別

一、個人合夥

根據《民法通則》第三十條,個人合夥是指自然人之間的合夥,即兩個以上的自然人之間根據合夥協議,各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

二、合夥企業

根據《合夥企業法》第二條,合夥企業是指依照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 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合夥企業無法人資格,屬於其他組織的范疇。

三、二者主要存在如下區別:

1、個人合夥可以訂立口頭的合夥協議;合夥企業必須書面的合夥協議;

2、起字型大小的自然人組成的個人合夥與自然人組成的合夥企業實質內容區別不大,只是工商登記不同,前者領取的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而合夥企業領取的是合夥企業營業執照;

3、合夥企業可以設立分支機構,分支機構可以使用該合夥企業的字型大小,個體工商戶不可以設立分支機構;

4、個人合夥由全體合夥人承擔連帶責任,而合夥企業存在有限合夥人;

5、訴訟主體資格:個人合夥的訴訟主體資格:(1)民通意見中規定: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在民事訴訟中,應當以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為訴訟當事人。(2)民訴意見中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應當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合夥企業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6、個人合夥的合夥人沒有先訴抗辯權;合夥企業承擔的是補充性連帶、有先訴抗辯權;意思是指由於訴訟主體的資格的不同,在對外清償債務時,只能先要求以合夥企業的財產進行清償。

7、個人合夥因為領取的是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主要其每月要交納工商管理費,實行定期定額方式納稅和查賬徵收方式;合夥企業每月向稅務局報稅,不需交納工商管理費。兩者都是交納個人所得稅。

8、個人合夥不能依法進行破產,而合夥企業可以依據《企業破產法》進入破產程序。

9、個人合夥以非貨幣資產出資的,沒有規定是否需要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合夥企業法則規定:「以非貨幣資產出資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的,應當依法辦理。」

10、合夥協議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清算財產分配的規定不一樣。

⑵ 民法通則意見中的個人合夥與合夥企業法中的個人合夥有何...

民法通則意見中的個人合夥與合夥企業法中的個人合夥有何...
、合夥經營
理論上來說,合夥經營是創業的好起點,但這對某些創業者來說,並不是經營一家企業的最好方式。 合夥經營中最麻煩的事,這種關系和結婚很像,如果你了解相關數據就會知道,近一半的婚姻關系最終會解體。要維系和諧的婚姻關系需要處理好很多錯綜復雜的合作問題:利己主義、金錢、壓力、每月基本費用和每天的開支。管好該管的人,搞清楚成功維系合夥經營都需要做些什麼。

1.共享資本而不是費用:當你與人分享自己的資本——金錢、資源、信息或資產等——時,就是在自動將你的創業能力分給對方。在理想的條件下,你的合夥人應該既正派又誠實,決不會試圖將你分享的財富據為己有後轉身走人。不過,現實世界並不完美。所以你必須小心。更好的辦法是制定一份資本共享協議,在一份「聯合」協議下分攤費用開支。如果事情的發展不對頭,大家也可以很方便的分開。

2.你與對方合夥的原因是因為雇不起這樣一個人:這種出發點本身就是個錯誤,隨時可能會摧毀你的合夥關系。情況多半是這樣的:張三有想法,李四有技術,但張三雇不起像李四這樣的人,於是他們決定分擔稅務、費用及利潤。結果是,張三和李四成了水火不容的對頭,處處對著干,而且張三發現根據合夥協議自己竟然要為李四的債務負責(財務上的或其他方面)。如果你有好點子而別人有所需的技術,只需要去僱傭對方來為你工作就好了,或者簽一份獨立承包協議。沒必要將任何屬於自己的東西拱手相讓。

3.沒有正式簽訂書面合夥協議:由於合夥關系自身的特點,所有合夥細節和責任都應有明確的規定並落實在書面上,然後獲得所有參與方的一致同意。最好是能由一位各方都認可的專業律師來起草一份書面法律協議。要找一位精通商業合夥關系的律師,然後保留好這位律師的聯系方式,以便隨時聯絡。當事情偏離軌道時,你大概又會需要他的幫助。

4.忽略了有限合夥關系:合夥協議最終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協議中的每一方都認為其他人應該承擔責任,大家的認識很難達成一致。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是有限合夥關系,有限合夥人對普通合夥人的行為或債務不負任何責任。同樣,需要有一位對此領域非常熟悉的專業律師來起草相關合夥協議。

5.沒有準備後路:很多大人物都會為婚姻准備一份婚前協議。在商業領域里,婚前協議就相當於退出協議。在任何合作協議中,明確定義退出合夥關系的條款可以幫助你和合夥人從合作關系中抽身,或提供收購對方股權的選擇。這種條款可以非常簡潔明了—— 也絕不會阻礙企業的成功經營。

6.期望合夥關系破裂後依然是朋友:同樣,以婚姻關系為例,你認識多少離異後真的還能做朋友的夫妻?我猜不會太多。所以千萬別帶著「就算合作不成也還是朋友」的天真念頭跟朋友合夥做生意。朋友之間攜手創業聽起來也不錯,但記住,在商業世界中,永遠是「生意第一、友情第二」。你還需要記住,當買賣不成的時候,往往朋友也沒法做下去。

合夥關系:任何企業都需要一個老闆,包括合夥經營的企業。如果你決定採用合夥方式,應選擇「6-4開」或「7-3開」的比例。這樣你和你的企業才有統籌全局的責任人。還要有對自己有利的、明確的收購或退出策略——自己受益,同時也能減少未來經營中的麻煩。

最後,我們來看看前文中提到的Baskin-Robbins公司是如何解決合夥問題的。希望這能為你

二、合夥經營的禁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單槍匹馬闖市場可謂是難上加難,由於人力、資金等原因,很多人不得不選擇合夥的方式以求發展。為了防止合夥糾紛,要注意下面五忌:
一忌無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3條規定:「合夥協議應當依法由合夥人協商一致,以書面形式訂立。」第8條第2項規定「設立合夥企業......

⑶ 民法通則為什麼沒有關於企業合夥的規定,只有個人合夥的規定

《民法通則》出台的時候,還沒有合夥企業的法律規定。因此《民法通則》的規定很粗。

⑷ 個人與個人簽訂的合夥協議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個人與個人簽訂的合夥協議的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五節 個人合夥版

第三十條 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權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

第三十一條 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二條 合夥人投入的財產,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

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

第三十三條 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依法經核准登記,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三十四條 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⑸ 為什麼《民法總則》取消了《民法通則》中的個人合夥和聯營

您好!這應該是因為個人合夥和聯營,本身就是合同關系。我國合同法已經非常成熟,有合同法調整就行了,無需民法總則再行規定。
《民法通則》中,和城市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一起並列的,還有一個組織,就是個人合夥。在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之後,又單列一節「聯營」。
新頒行的《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就三個類型: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民法總則》中,和自然人並列的,只有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但取消了「個人合夥」。
《民法總則》「非法人組織」之後 ,取消了《民法通則》原有的「聯營」一節。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⑹ 民法通則對《個人合夥》有哪些規定

個人合夥,來是指兩自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民事主體。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依法經核准登記,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我國合夥分為:個人合夥、法人合夥和合夥企業。 其中,只有合夥企業具有企業資格。他與個人合夥最大的不同在於,合夥企業的成立需要有書面協議。這是合夥企業成立的基本條件。
個人合夥的合夥人為自然人。這一點區別於法人合夥,前者適用《民法通則》 ,後者適用《合夥企業法》 。

⑺ 個人合夥協議如何解除

1、個人合夥協議復可以自行約定製出現某情形的時候擁有解除的權利。則合同約定情形出現,協議雙方可以依照合同予以解除。
2、合同法規定的解除條件具備,可以要求解除。
3、合夥各方就解除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可以解除該合夥協議。

《合同法》
第九十三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
除合同。
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
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⑻ 民法總則關於個人合夥的規定

一、個人合夥的概念和特徵
1、概念
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含義:
(1)指兩個以上的自然人為了某種共同的目的的相互約定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一種協議。
(2)指兩個以上的自然人基於合夥協議為共同目的而組成的組織體。
合夥除了自然人以外,還有法人之間的合夥,對於法人合夥,民法通則稱之為「法人聯營」。
2、特徵
(1)個人合夥是兩個以上的自然人基於出資而形成的經營體
A、合夥具有團體性,而區別於單一自然人;
B、合夥以互為出資、共同經營為目的,也有別於家庭,後者以夫妻和親屬關系為紐帶,而且也不以經營為目的;
C、合夥不具備法人資格,從而又有別於法人。
D、合夥雖然有成員、有組織,在這一點上類似社團法人,但是它僅僅是「准團體」,其組織程度相當低,尚不足以在成員之外或者之上,升華出獨立的法律人格。因而個人合夥在性質上仍然屬於自然人范疇。
(2)個人合夥依合夥合同形成
個人合夥基於合夥人的意思表示產生,這與農村承包經營戶不同,承包經營戶往往由父母子女組成,他們的共同經營是由親屬關系形成的
(3)共同勞動、共同經營
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合夥人須共同勞動、共同經營,但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46條已作擴大解釋,出資不勞動、不經營者,也可作為合夥人。
(4)合夥人對於合夥債務負無限和連帶責任
這里的合夥債務,指合夥資產所不足清償的債務。對於該債務,合夥人須負個人責任,亦即不以出資為限的責任,故稱無限責任。全體合夥人對於債權人,又須共同地連帶負責,故稱連帶責任。但各合夥人之間,仍按份額或者平等地分配該責任。
(5)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
在民事活動中,可以以商號名義出現。而在民事訴訟中,商號也有當事人地位,以負責人作為代表人。
3、個人合夥與合夥企業的區別
(1)是否必須簽訂書面協議
(2)是否必須經過登記
(3)是否必須有名稱
(4)財產歸屬——企業合夥:投入和積累都共有;個人合夥:積累共有
(5)目的事業——企業合夥:盈利為目的;個人合夥:無要求合法即可

熱點內容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