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八條
⑴ 刑法保護管轄原則
刑法第8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根據這一規定,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國刑法有權管轄,但是,這種管轄權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是這種犯罪按照我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必須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應受刑罰處罰。當然,要實際行使這方面的管轄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為犯罪人是外國人,犯罪地點又是在國外,如果該犯罪人不能依法引渡,或者沒有在我國領域內被抓獲,我國就無法對其進行刑事追究。但是,如果刑法對此不加以規定,就等於放棄自己的管轄權。因此,作出這樣的規定,是為了在法律上表明我國的立場,這對於保護我國國家利益,保護我國駐外工作人員、考察訪問人員、留學生、僑民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
⑵ 刑法第八條為什麼不是屬地主義
刑法第八條是規定犯罪地在外國的情況,所以不是屬地原則。
第六條【屬地原則】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八條【保護原則】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⑶ 刑法第八條是保護主義嗎
刑法第八條就是保護主義主要就是保護合法的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不受非法的侵害
⑷ 請給我講解一下刑法第8條和第9條
《刑法》第八條 【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條文注釋
本條所稱外國人,是指具有外國國籍和無國籍的人。
根據本條規定,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觸犯我國《刑法》,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才能適用我國《刑法》:一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的。這是從犯罪的性質和范圍上,限定是否適用我國《刑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犯罪,主要是指《刑法》規定的危害我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各種犯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犯罪,主要是指我國《刑法》規定侵犯我國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一些犯罪。二是按《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最低法定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指《刑法》規定的一種罪的最低起刑點必須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當然最低起刑如果是五年以上、七年以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包括在三年以上的范圍之內。三是根據犯罪地的法律,也認為是犯罪,應當給予刑事處罰的,才能適用我國《刑法》。如果犯罪地法律規定不予處罰的,盡管符合前兩個條件,也不能適用我國《刑法》。上述三個限制條件缺一不可。
《刑法》第九條【普遍管轄權】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解釋】本條是關於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公約所規定的犯罪,在所承擔的公約義務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適用我國刑法的規定。
本條是關於我國刑法普遍管轄原則的規定。普遍管轄原則,亦稱世界主義原則,是指對於某些危及全人類安全的國際犯罪,不論犯罪人是何國籍,在何地犯罪,也不論侵犯了何國利益,世界各國對其均具有管轄權,這是為適應同國際犯罪作斗爭需要而制定的。198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行使管轄權的決定》中規定:「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對外交往日益頻繁,近年來我國締結和參加了許多有犯罪行為規定的國際公約,且今後還會參加一些國際公約。中國作為國際社會有責任的一員,為信守承諾,履行我國承擔的國際義務,打擊國際犯罪,特別將普遍管轄原則規定到我國刑法中,當然這也是順應國際刑事立法的需要。
本條所說的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公約所規定的罪行,是指己經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有犯罪規定的國際公約,如《關於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約》、《關於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的公約》、《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公約》、《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葯品和精神葯物公約》等,這些國際公約中分別規定了一些國際犯罪,如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船隻罪、海盜罪、販毒罪等等。凡參加了這些國際公約的國家,就承擔了對這些國際犯罪進行斗爭的義務。犯了上述罪行的人,到任何一個締約國,根據公約的規定,該締約國如果不將罪犯引渡給他國,該國就要行使刑事管轄權,依照該國的法律對犯罪人進行追究。
根據本條規定,我國對這類犯罪行使管轄權的對象,主要是指在我國領域外犯了國際公約所規定的罪,而進入我國領域內的外國人。我國行使刑事管轄權的條件:第一,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公約中所規定的犯罪,對沒有締結或參加的國際公約中規定的犯罪,不能行使刑事管轄權;第二,必須是在我國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如果我國對公約中的某些規定聲明保留,我國對此就不承擔義務,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公約中,凡是沒有聲明保留的規定,都屬於我國所承擔的義務范圍之內。本條所說的刑事管轄權,是指我國司法機關依法行使的偵查、起訴、審判權。
⑸ 刑法第八條雙重標准怎麼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條:【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於刑事管轄中保護管轄原則的規定。我國《刑法》從保護國家和公民利益出發,在一定程度上採取了保護管轄原則,之所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刑法》對於外國人在域外犯罪行使管轄權受到一些限制:
1、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的。這是從犯罪的性質和范圍上,限定是否適用我國《刑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犯罪,主要是指《刑法》規定的危害我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各種犯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犯罪,主要是指我國《刑法》規定侵犯我國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一些犯罪。
2、按《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最低法定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指《刑法》規定的一種罪的最低起刑點必須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當然最低起刑如果是五年以上、七年以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包括在三年以上的范圍之內。
3、根據犯罪地的法律,也認為是犯罪,應當給予刑事處罰的,才能適用我國《刑法》。如果犯罪地法律規定不予處罰的,盡管符合前兩個條件,也不能適用我國《刑法》。
(5)刑法第八條擴展閱讀:
1、保護性管轄又稱保護原則、安全原則,是指國家對於嚴重侵害本國國家或公民利益的行為及行為人進行的管轄,不論行為人的國籍,也不論行為發生在何地。
2、其適用的范圍一般是世界各國法律中公認的犯罪行為,對這類管轄權一般在各國法律中都加以規定。從國際實踐看,行使這類管轄權的條件如下:
(1)該外國人所犯罪行的後果危及本國或其公民的重大利益;
(2)根據犯罪地法律也應受到刑事處罰的罪行;
(3)法定之罪或按規定應處一定刑期以上的罪行。
⑹ 刑法修正案八第八條
2011年2月25日通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源刑法修正案(八)》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⑺ 刑法第八條,而按照本法規定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使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條原文: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意思是說,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或者中國公民犯罪的,該罪行按照中國刑法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的,適用本法。 三年以上,是指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以什麼罪名來起訴,而該罪名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⑻ 刑法第八九條規定
《刑法》第八十九條規定: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⑼ 看守所里刑法八條是
一、必須服從管理教育,不準抗拒、阻礙管教人員和武裝民警依法執行職務回.
二、必答須保持看守所秩序良好,不準喧嘩吵鬧、不準大家斗毆、不準在監室內搞娛樂活動.
三、必須老實交代問題,不準隱瞞犯罪事實、不準串通案情、不準互相策劃、對抗審訊、審判.
四、必須認真學習,接受改造,不準拉幫結伙、不準散布反動污穢言論、不準搶吃他人食品、不準強占他人財物.
五、必須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準傳習作案忮倆,不準教唆他人犯罪,不準欺壓凌辱毆打他人.
六、必須愛護公共財物,不準損壞看守所設施,不準撕毀公用衣被,不準毀壞公用書報雜志.
七、必須講究衛生,保持監室整潔,不準亂放衣物、不準亂寫亂話.
八、必須相互監督,發現有違反監規和企圖逃跑、行凶、自殺等破壞活動,應及時報告,不準袒護、包庇.
違反以上規定者,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制裁、責令反省、加戴械具或採取其他強制措施,構成犯罪者,將並案依法從嚴懲處,有立功表現者,將酌情依法從寬處理.
⑽ 中國刑法第八條第十六條規定怎麼
刑法第八條 【保護管轄權】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
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刑法第十六條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
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