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刑法
⑴ 澳門走私刑法
《澳門刑法典》(第58/95/M號法令):澳門第一部由本地立法機關制定的具有中葡兩種文本的刑法內典。由澳門總督核准行使容第11/95/M號法律第一條所賦予的立法許可及根據《澳門組織 章程》第13條第3款的規定,經1995年11月8日第58/95/M號法令公布,刊登於1995年11月14日《政府公報》上,1996年1月1日開始 生效。分兩卷,共350條。第一卷總則,包括7編。第一編「刑法的一般原則」,規定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適用等問題。第二編「事實」,規定 處罰的前提、犯罪的形式和阻卻不法性的罪過的事由。第三編「事實的法律後果」,包括一般規定,主刑、附加刑、量刑、刑罰的延長、保安處分、患有精神失常的 可歸責者的收容、與犯罪有關的物或權利的喪失。第四編「告訴與自訴」。第五編「刑事責任的消滅」,規定了追訴時效、刑罰及保安處分的時效和其他消滅原因。 第六編「犯罪所引致之損失及損害的賠償」。第七編「輕微違反」。第二卷分則,共5編,分別規定了侵犯人身罪、侵犯財產罪、危害和平及違反人道罪、妨害社會 生活罪和妨害本地區罪。
⑵ 澳門刑法的淵源是什麼
刑法是關於犯罪及其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其淵源有以下幾種: 第一是刑法典。刑法典是國家以刑法名稱頒布的、系統規定犯罪及其刑事責任的法律。我國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1997年 經過修訂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可謂刑法典。當人們院「刑法第xx條」或「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等時,其中的「刑法」都是指刑法典。 第二是單行刑法。單行刑法是國家以決定、規定、補充規定、條例等名稱頒布的、規定某一類犯罪及其刑事責任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項的法律。1981年6月至1995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23個單行刑法,如《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關於懲治走私罪的補充規定》、《關於禁毒的決定》等。這些單行刑法要麼是針對舊刑法典的漏洞作了增加規定,要麼是針對舊刑法典的不完善作了補充規定,要麼是針對舊刑法典的缺陷作了修改規定。但隨著新刑法典的頒布與施行,其中《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等15個單行刑法被廢止;《關於禁毒的決定》等8個單行刑法有關刑事責任的規定失去效力,有關行政處罰與行政措施的規定則繼續有效。這是因為上述23個單行刑法的內容基本上都已納入新刑法典。新刑法典頒布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8年12月29日頒布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是現行有效的單行刑法。 第三是附屬刑法,即附帶規定於民法、經濟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規范。與國外的附屬刑法不同,我國以往的附屬刑法都沒有直接規定犯罪的構成要件與法定刑。舊刑法典公布後,出現了130餘個附屬刑法條文,對完善刑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隨著新刑法典的頒布與施行,這些附屬刑法規范基本上都失去了效力。新刑法典頒布後,行政法、經濟法等法律中的一些條款,只是形式上概括性地重申了刑法的相關內容(往往表述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而沒有對刑法做出解釋、補充、修改等實質性規定。這些規定很難稱得上附屬刑法。 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的特點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則制定的變通或補充規定,也可謂刑法的淵源。但這種規定只在特定地域適用,沒有普遍效力。
⑶ 澳門刑法典第197條第一款
被採納後將獲得
⑷ 澳門刑法關於吸毒販毒的規定
《刑法典》的規定,補充適用於本法律所規定的犯罪。
請下載附件
⑸ 在香港、澳門能否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7條之規定:02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答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
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可以不予追究。
020202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
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據此,由於香港,澳門均適用其自身特有的法律系統,故應視其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而適用第七條的屬人管轄的特殊規定。
⑹ 澳門打架斗毆的處罰規定
看情況,如果打架時沒持有武器,對方也沒什麼嚴重傷害,在澳門俗稱"拳頭交"在警察或雙方調解下,可罰款而不留案底,(在雙方都有動手情況下可互惠於《刑法典》第137條第3款的免除刑罰機制)。
如對方受傷住院可按傷害程度而判刑。
可參照澳門《刑法典》第137條第1款所規定及處罰的普通傷害身體完整性罪。
第138條b)項規定和處罰的嚴重傷害身體完整性罪。
在持有武器情況下,不論歸責也屬刑事罪行。
(6)澳門刑法擴展閱讀:
(一)聚眾斗毆罪的
因此,無論是在何種場所進行聚眾斗毆犯罪活動,均應視為侵犯了公共秩序。
聚眾斗毆犯罪往往同時會造成公民的人身權利和公私財產權利受到侵害的結果。但是,其所侵犯的主要不是特定的個人或者特定的公私財物,而是用聚眾斗毆行為向整個社會挑戰,從而形成對整個社會秩序的嚴重威脅。因此,公然藐視法紀和社會公德,破壞公共秩序,就是聚眾斗毆罪的本質特徵。
聚眾斗毆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糾集眾人結伙毆斗的行為。聚眾斗毆主要是指出於私仇、爭霸或者其他不正當目的而成伙結幫地毆斗。"聚眾",一般是指人數眾多,至少不得少於3人;斗毆,主要是指的採用暴力相互搏鬥,但使用暴力的方式各有所別。
聚眾斗毆多表現為流氓團伙之間互相毆斗,少則幾人、十幾人,多則幾十人,上百人,他們往往是約定時間、地點,拿刀動棒,大打出手,而且往往造成傷亡和社會秩序的混亂,是一種嚴重影響社會公共秩序的惡劣犯罪行為。
斗毆起因或為爭奪勢力范圍,或為哥們出氣進行報復,或為爭奪女人發生矛盾等等,總之是要顯示自己一夥人的"威風"、"煞氣",壓倒對方,而置公共秩序於不顧。
⑺ 澳門刑法對大陸人在澳門犯詐騙罪的相應處罰細節
會以當地政府與基本法相關
⑻ 葡萄牙刑法典對澳門刑法典影響
1.澳門刑法典是對1886年《葡萄牙刑法典》的揚棄。
1995年12月31日之前,澳門地區長期適用1886年的《葡萄牙刑法典》。1982年葡萄牙頒布了新的刑法典,
卻沒有延伸到澳門地區適用。因而,出現了這樣一種獨特的現象:葡萄牙本土適用的是1982年《葡萄牙刑法典
》,而澳門地區繼續適用1886年《葡萄牙刑法典》。
從歷史上看,1886年葡萄牙刑法典比1852年葡萄牙刑法典要進步得多。諸如在量刑上更注重犯罪事實,封
建色彩漸稀,資本主義成分更重。但是,1886年刑法典頒布時,葡萄牙還處於君主制社會,因而反映的是當時
社會的狀況。在其生效的1百多年時間中,曾經多次修改, 特別是1954年和1972年作了重大修改,然而無論內
容和體系仍然存在許多不合時宜、落後於時代的問題。例如,第381~388條的決斗罪、第401 ~404條的通姦罪
、第107條的未成年人的年齡界限、量刑時要求考慮行為人的個性因素,對偷渡、走私等行為及其處罰未做出明
確的規定等。(註:米健等著:《澳門法律》第三章刑事法律部分,澳門基金會出版1994年1月第1版。)這樣
一部連葡萄牙本土都廢棄的刑法典,是無法適應遠在亞洲的現代澳門情況的。
由此可見,澳門刑法典是為了適應即將邁進21世紀的澳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現實的迫切需要而孕育誕生
的。其產生的唯一途徑是棄舊圖新:徹底否定1886年刑法典,重新制定一部新刑法典。
2.《澳門刑法典》是澳門第一部刑法典和第一部基本法律。
1974年「4.25」葡萄牙革命後建立的政權組織――葡國革命委員會推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認澳門屬葡國管
制下的中國領土,規定澳門享有行政、經濟、財政及立法自治權。1976年由葡萄牙國會通過的《葡萄牙共和國
憲法》以其第5條,對此作了法律上的確認。1976 年由葡萄牙國會頒布、1979年和1990年修改,被稱為澳門小
憲法的《澳門組織章程》,不僅以其第2條作出了明確的法律上的確認,而且1990年4月17日經葡國議會修訂的
《澳門組織章程》又進一步擴大了澳門總督和澳門立法會的立法權力;第72條還特別規定,葡國主權機關通過
的法律只有明確規定適用於澳門並在澳門政府公報公布的,才能在澳門施行。這樣,澳門政府具有了實際的和
相當大的立法權。此外,葡國國會於1991年6 月通過的《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也為澳門地區自身的立法廓
清了道路。與此同時,葡國為了推進澳門的立法和司法自治,從1974年4月起, 漸漸地減少了為澳門制定法律
或者將葡國的國內法延伸到澳門,葡國制訂的刑事法律一般不再適用於澳門。這樣,《澳門刑法典》在澳門的
制定就具有了合法性和可能性。
澳門政府擁有立法權後,委託葡萄牙法律專家著手起草的《澳門刑法典(草案)》於1991年上半年問世.
⑼ 問:在澳門觸犯刑法但已經回大陸!在大陸會追究刑事責任嗎
會追究刑事責任。
澳門屬於中國領土,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條【屬地管轄權】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屬人管轄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9)澳門刑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九條【普遍管轄權】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也就是說,對於中國人在國外犯罪回國後是否追究刑事責任,還要看他所犯的罪行及其嚴重性。如果按照現行刑法的規定,其所犯罪行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當然這里只是規定可以不予追究,非必然結果,若造成的影響惡劣,不排除追究刑事責任的可能。還有,如要中國公民在國外犯罪,被當地判處刑罰且已執行。
其回國後是否還要追究責任,其結果也是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只是如果在國外已經被執行刑罰後,可以相應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外交代表刑事管轄豁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⑽ 內地人在港澳犯罪適用哪個刑法
大陸刑法並不在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實行,根據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其原有法律基本不變,並保持獨立的立法權。港澳刑法與大陸刑法的關系是特殊法與普通法的關系。當行為人在香港或澳門犯罪時,行為人不僅違反香港刑法或澳門刑法,而且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但根據特殊法優於普通法原則,香港司法機關或澳門司法機關應對行為人適用自己的刑法,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