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量刑

刑法的量刑

發布時間: 2022-07-07 22:57:26

刑法量刑標准

法律分析:刑法定罪量刑標准:一、根據基本犯罪構成事實在相應的法定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二、根據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數額、犯罪次數、犯罪後果等犯罪事實,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三、根據量刑情節調節基準刑,並綜合考慮全案情況,依法確定宣告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㈡ 刑法中的量刑情節都有哪些

刑法中量刑情節,是指由刑事法律規定或認可的定罪事實以外的,體現犯罪行為社會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大小,據以決定對犯罪人是否處刑以及處刑輕重所應當或可以考慮的各種事實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法定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情節1、在國外犯罪已在國外受過刑法處罰的(第10條);2、有重立功表現的(第68條);3、正當防衛行為超過必要限度的(第20條第2款);4、緊急避險行為超過必要限度的(第21條第2款);5、中止犯(第24條第2款);6、脅從犯(第28條);7、犯罪後自首又有重立功表現的(第68條第2款)。(二)法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情節1、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第17條第3款);2、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第18條第3款);3、未遂犯(第23條第2款);4、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之罪的教唆犯(第29條第2款);5、有立功表現的(第68條第1款)。(三)法定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情節1、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第19條);2、預備犯(第22條第2款);3、從犯(第27條第2款);4、自首(第67條第1款)。(四)法定免除處罰情節自首且犯罪較輕的(第67條第1款)。(五)法定從重處罰情節1、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第29條第1款);2、累犯(第65條第1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一條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第六十二條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第六十三條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㈢ 刑法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1、犯故意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3、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㈣ 刑事犯罪根據怎麼量刑

刑事案件這樣量刑:1、對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判處。2、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3、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六十一條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第六十二條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第六十三條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㈤ 我國刑法規定的量刑原則

一、量刑是什麼意思

量刑,即刑罰裁量,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依法裁量決定刑罰的一種審判活動。量刑作為一種刑事司法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決定是否對犯罪人判處刑罰。量刑的基礎是行為人的行為構成犯罪。所以,量刑首先要解決是否有必要對犯罪人判處刑罰的問題。

2、決定對犯罪人判處何種刑罰和多重的刑罰。

3、決定對犯罪人所判處的刑罰是否立即執行。

4、將數個宣告刑合並為執行刑。

量刑與定罪是人民法院刑事審判活動中兩個緊密相聯的重要部分,定罪是量刑的必要前提,量刑是定罪的必然歸宿。沒有定罪,量刑無從談起;定罪不準,量刑必然不當。前者運用的是犯罪構成理論,後者適用的是量刑原則。准確定罪,適當量刑,是正確適用刑法的必然要求。

二、我國刑法的量刑原則有哪些

量刑的一般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刑的范圍內或基礎上,決定對犯罪分子是否適用刑罰或者處罰輕重的指導思想和准則。

我國刑法第61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根據這一規定,量刑的一般原則可以概括為:以犯罪事實為根據,以刑事法律為准繩。

(一)量刑必須以犯罪事實為根據

犯罪事實是量刑的客觀根據,沒有犯罪事實就無法確定犯罪,量刑就失去了前提。犯罪事實有廣義與陝義之分,這里講的犯罪事實是廣義的犯罪事實。廣義的犯罪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與犯罪有關的各種事實情況的總和。它既包括犯罪構成的基本事實,也包括犯罪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因此,作為量刑根據的犯罪事實包括以下四項內容:

1、(狹義的)犯罪事實。它是指犯罪構成要件的各項基本事實情況。查清犯罪事實就是要查明何人在何種心態支配之下,針對何種對象實施了危害行為,並造成了何種危害結果,侵犯了何種合法權益。

2、犯罪的性質。它是指犯罪行為的法律性質,即某一危害社會的行為經由法律規定並通過審判機關確認的犯罪屬性,表現為行為人的行為構成什麼罪,應定什麼罪名。

3、犯罪情節。刑法上的犯罪情節有兩種:

一種是定罪情節,即影響犯罪性質的情節,它是構成犯罪的必備要素。

另一種是量刑情節,是指犯罪構成基本事實以外的其他影響和說明犯罪社會危害性程度的各種事實情況。

4、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它是指犯罪行為對社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損害結果的程度。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徵。社會危害性程度大小是區分罪與非罪、罪輕與罪重以及由此而定的對犯罪分子是否適用刑罰、如何適用刑罰的重要根據。

(二)量刑必須以刑法為准繩

量刑必須以刑法為准繩,是指人民法院在認定犯罪事實的基礎上,必須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對犯罪分子是否判刑、判什麼刑、判刑輕重以及如何執行刑罰作出判處。

依法量刑,是社會主義法制原則的必然要求,也是罪刑法定這一基本的刑法原則在量刑中的體現。量刑以刑法為准繩,主要是遵守以下規定:

1、刑法總則中關於刑罰原則、制度、方法及其適用條件的一般規定。如對預備犯、中止犯、未成年犯人、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從犯、教唆犯、脅從犯的處罰原則;有關自首、立功、累犯、緩刑、數罪並罰等制度;有關從重、從輕、減輕以及免除刑罰處罰的規定。

2、刑法分則中有關各種具體犯罪的法定刑及其量刑幅度的具體規定。

3、特別刑法的補充修改決定。

㈥ 量刑的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一)量刑必須以犯罪事實為根據,(二)量刑必須以《刑法》為准繩,量刑必須以《刑法》為准繩,是指人民法院在認定犯罪事實的基礎上,必須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對犯罪分子是否判刑、判什麼刑、判刑輕重以及如何執行刑罰作出判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㈦ 刑法規定的量刑情節有哪些

量刑情節一般分為法定量刑情節和酌定量刑情節。法定量刑情節主要包括累犯、主犯、自首、立功、犯罪中止、防衛過當等。而酌定情節,是指人民法院從審判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在刑罰裁量過程中靈活掌握、酌情適用的情節。
【法律依據】
《刑法》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㈧ 刑事犯罪量刑標准

刑事犯罪中,被告人的量刑應當綜合其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確定。首先應根據其所構成的罪名,明確法定的量刑范圍,然後根據前述具體考量因素確定其最後量刑。如果存在從重處罰、從輕處罰的情節,應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從重或從輕判處刑罰;存在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第六十三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㈨ 刑法的量刑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量刑的一般原則是在對犯罪分子量刑時,應根據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予以確定,並按照《刑法》的具體規定進行判處。其本質上遵循的是罪刑法定原則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法律依據】
《刑法》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