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民法典
Ⅰ 歐洲民法的基礎是哪部法典及頒布國家
不知道您的問題具體是什麼,因為歐洲的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民法典。
法國的民法典源於大革命時期,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的三大任務之一就是改革民事立法和刑事立法。但是由於民法起草委員會三次提出的草案都過於寬泛和復雜,最後不了了之。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上台執政,次年便開始了民法典的工作,歷時5年才正式簽字宣布實施。之後兩次改名「拿破崙法典」可見這部法典的重要意義,現在正是的名稱是「民法典(code civil)」
拿破崙的輝煌與民法典相伴相隨,德國的民法典與拿破崙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雖然德國1871年才實現統一,但是制定民法典的工作從拿破崙敗亡之後就開始了,1814年德國洋溢著反法戰爭激發的愛國熱情,蒂堡發表《論統一德意志民法典的必要性》一文,呼籲制定統一的民法典,此為德國制定統一民法典的伊始。與此同時,薩維尼發表反對文章《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反對立法操之過急。二者的論戰成為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民法典制定大論戰。最後薩維尼的觀點得到了接受。1871年普魯士統一全德意志。《德國民法典》的制定具備了政治條件。1873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進行修改,根據其規定,帝國有權制定民法典。1887年,1895,1896年分別形成三個草案,後經議會通過,德皇批准,1896年8月24日該法公布,1900年1月1日正式實施。
來源:法國民法典承襲《法學階梯》的編制,將法分為人、物、訴訟三個部分。德國民法典則是在羅馬法和教會法的基礎上形成,最終成為在全德國境內使用的普通法
Ⅱ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實行的是大陸法系,而該國其他地區均實行英美法系,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加拿大主要屬於英美法系國家。但是魁北克省是一個例外,這是一個法國殖民地,法語人口佔多數的地方,有自己的民法典,具有大陸法系的明顯特徵。
Ⅲ 民法典的頒布有何歷史意義拿破崙的《民法
《拿破崙法典》(Napoleonic Code) 又稱《法國民法典》或《民法典》(Civil Code)。大革命前的法國,沒有統一的民法,南部地區實行的是成文法,北部地區奉行的是習慣法。拿破崙法典,廣義指拿破崙統治時期制定的五個法典,以羅馬法為主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狹義僅指其中的民法典。法學著作中常使用狹義概念,即1804年之《法國民法典》。
《拿破崙法典》的內容除總則外,共3編2281條。第一編是人法,是關於個人和親屬法的規定,實際上是關於民事權利主體的規定;第2編是物法,規定了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第3編是關於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這一編規定了繼承、贈與、遺囑和夫妻財產制,還規定了債法。這部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隨著法國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化,法典也進行了一百多次修改。
法典的影響該法典在不少資產階級國家裡有頗大的影響。
(1)在1804年原屬法國因而自該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屬於它的效力范圍的一些國家中適用,比利時和盧森堡仍然把它作為自己的法典。該法典在法國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現行的民法典,部分以該法典為基礎,部分以《巴黎習慣法》為基礎。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採用了該法典,不過作了若干修改和補充。
(2)有些國家以該法典為藍本制定本國的民法典。例如,1838年的《丹麥民法典》是依據該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臘民法典》也是以該法典為範本的 。最後,還有很多國家的民法典在編纂時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該法典的影響,如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
(3)《拿破崙法典》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紀念《民法典》頒行200周年(法國2004年郵票)
這部誕生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而且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則也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拿破崙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Ⅳ 人格權編有哪些重要意義
民法典應當怎樣規定人格權,是一個學術問題和民法立法技術問題。人格權法究竟規定在民法典總則編,還是規定在分則中,確實有立法傳統的問題。民法典單獨規定人格權編的立法模式,既不是德國法潘德克吞體系的傳統,也不是法國法系的三編制模式。人格權在民法典分則中獨立成編,沿用的是我國民法通則的立法傳統,具有中國特色。
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立法創新與重要社會價值
人格權編是整部民法典的最大亮點,不僅使民法典能夠鮮明地體現尊重人格尊嚴和保護人格權的人文主義立場,而且緊跟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求,實現了黨中央提出的「保護人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要求。
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在世界人格權法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其主要表現在八個方面:
第一,是對人格權法立法體例的創新。在民法典分則專設人格權編,與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魁北克民法典、烏克蘭民法典規定人格權法的做法都不相同,具有鮮明的創新性。
第二,是對人格權權利性質的創新。民法典沒有採納將人格權作為特殊的民事權利規定在民法典總則編中,而是將其作為基本民事權利類型,與其他民事權利類型一道規定,構成民法典規定的基本民事權利體系。
第三,是對人格權權利體系的創新。民法典人格權編創造了抽象人格權和具體人格權的體系結構,獨具特色。
第四,是對具體人格權權利類型的創新。民法典人格權編規定了幾乎應當規定的那些具體人格權,對聲音權這樣的人格權都作了明確規定。
第五,是對人格權權利內容的創新。例如,民法典人格權編關於生命權的規定,規定了生命尊嚴的內容,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六,是對人格權行使規則的創新。民法典人格權編不僅規定了人格權的消極行使方式,而且也規定了諸如肖像許可使用合同之類的公開權積極行使方式。
第七,是對人格權保護方式的創新。民法典人格權編第一次將人格權請求權作為人格權保護方法作出了規定,使人格權保護請求權從理論成為現實,使人格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一道,發揮全面保護好人格權的功能。
第八,是對人格權具體保護方法的創新。民法典人格權編規定了對侵害人格權違法行為適用禁令等新規則,以及違約造成他方人格利益嚴重損害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等獨具特色的權利救濟規則,具有重要價值。
Ⅳ 為什麼路易斯安那州和魁北克省是大陸法系的法律制度
在美國,屬於大陸法系的路易斯安那州與屬於普通法系的其它各州及聯邦之間的法制協調,是不同法系的法制協調的典型。路易斯安那地區曾在西班牙和法國的統治之下,所以其法制屬於大陸法系的法國法系。加入聯邦後,路易斯安那的原有法制被保留下來。根據美國聯邦憲法第9條修正案的規定,憲法未授予聯邦的權力保留給各州和人民。所以,路易斯安那州有權自己決定所實施的法制,他們根據拿破崙法典的模式,編纂了州民法典,從而使主要民事法律保持法國傳統。由於聯邦制的許可權劃分,美國聯邦系統只能在聯邦憲法的授權范圍內法制協調,而法制協調的權力主要是由各州行使的。路易斯安那州為了使自己在加入聯邦後能夠盡可能地與各州協調,首先於1805年自行立法,決定在刑事法制方面適用普通法,這就避免了影響遠大於民事法制沖突的刑事法制沖突。盡管路易斯安那州至今仍保持著大陸法系的民事法律傳統,但其與普通法系的取長補短卻日益深入。 追問: 謝謝!那魁北克也是出於殖民原因造成的么? 回答: 是的,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16世紀起,法英殖民者先後入侵,1848年英屬北美殖民地成立了自治政府。魁北克人一直對國家統一持有自己的看法,曾分別於1980年和1995年兩次針對魁北克省獨立議題進行全民公決。根據投票結果,大多數人都贊成魁北克繼續隸屬加拿大。 馬大強 的感言: 謝謝你專業的回答!!
Ⅵ 為什麼有了民法通則還要制定民法典
記者:為什麼有了民法通則還要制定民法典?民法典和民法通則有什麼不同?
梁慧星:《民法通則》既不是民法典,也不同於民法典的總則編。它僅有156個條文,不能起到民事基本法的作用。由於民法通則和各民事單行法是先後陸續制定的,相互之間缺乏協調和照應,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許多案件,無論是在民法通則或者單行法上都找不到相對應的裁判規則,於是最高法院不得不制定許多批復和解釋,甚至借解釋的名義創設法律規則。通過法院創設規則裁判案件,不利於法律的統一。
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是從發展市場交易開始的,當時的一個口號叫「搞活流通」,調整市場交易關系的法律較早受到重視,導致現行民法立法體系中,調整市場交易關系的法律法規(例如合同法、海商法、證券法、保險法),相對而言要完善一些,而調整財產歸屬關系的物權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明顯薄弱和滯後。至今缺乏關於物權的基本規則、基本制度,例如區分動產和不動產的准則、不動產物權和動產物權發生、變更與消滅的基本規則、物權保護的原則和制度、關於土地使用權的基本規則、關於高層建築區分所有權的基本規則,以及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時效制度等。
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學界一再討論的所謂企業產權界限不清、國有資產流失等嚴重社會問題,均與未及時制定完善的民法典,致社會生活中缺乏規范財產歸屬關系的基本規則有關。
現行民事法律法規,多數是改革開放初期制定的,由於受舊的經濟體制和舊的民法理論的影響,導致若干不適當的法律規則的存在。例如,現行法律法規及實務混淆物權變動與基礎關系的生效,如房屋買賣未辦產權過戶手續,認定買賣合同無效,設定抵押權未辦抵押登記,認定抵押合同無效,嚴重不利於保護交易秩序和當事人合法權益。
記者:請問民法典的制定原因是什麼?
梁慧星: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有必要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和適當限度的管理。但民事法律制度,關繫到公民和企業的民事權利義務的享有和負擔,關繫到市場規則的統一,應當由民法典加以規定,而不應由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規定。
由於沒有民法典,許多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給行政部門干預民事生活留下很大的空間,造成行政部門通過制定規章、地方政府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限制公民和企業的權利、加重公民和企業負擔及對市場交易設置各種限制和障礙等不正常現象。
法律的發展,是由習慣法到成文法再到法典法。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過三次民法典編纂熱潮。第一次是發生在6世紀的羅馬法編纂,產生了羅馬法大全;第二次是發生在19世紀的歐洲民法典編纂熱潮,產生了以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的民法典;第三次民法典編纂熱潮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產生了1992年的新荷蘭民法典、1994年的俄羅斯民法典、1994年的蒙古民法典、1996年的越南民法典、1996年的哈薩克民法典、1996年的吉爾吉斯斯坦民法典、1998年的土庫曼民法典等。現在世界上有110多個國家有民法典。還有若干國家正在制定民法典。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歐洲議會的決議,正在起草一部歐洲民法典。即使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判例法國家,也有若干個州制定了自己的民法典,如加利福利亞民法典和魁北克民法典。可見,制定民法典是現代法治的一個共同經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應當通過制定民法典來實現。
黨的十五大報告確定要在2010年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按照構想,這個法律體系應當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最上層是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其次是民法、刑法、民訴、刑訴等各基本法;再其次是各特別法;下面則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中,憲法和民法、刑法、民訴、刑訴等基本法應當制定成文法典。迄今,憲法、刑法、刑訴法、民訴法均已制定了成文法典並在八屆全國人大期間進行了修訂,惟獨民法未制定法典,只有一個民法通則和各單行法。
雖說民法通則及各民事單行法,在保障公民和企業的民事權利、規范市場交易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大的作用,但民法通則畢竟不能起到民法典的作用,許多重要的、基本的民法制度欠缺,這種情況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要求。中國要建設法治國家,當然要制定自己的民法典。制定一部既符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又符合法律發展潮流的,與國際社會相溝通的、完善的、現代化的民法典,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重大立法任務。
Ⅶ 民法典分幾個分編
民法典體系是按照一定邏輯科學排列的制度和規則體系,它是成文法的典型形態。法典化就是體系化,大陸法之所以稱為民法法系,就是因為它以民法典為基本標志。民法典又特別重視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形式體系(即民法典的各編以及各編的制度、規則體系)和實質體系(即民法典的價值體系)。我國民法典各分編到底由幾編構成,自民法典編纂工作開展以來,理論界和學術界既有共識也有不同意見。看待這個問題,既要從理論體系的角度,也要有歷史和世界的眼光。
從世界范圍來看,大陸法國家基本上形成了如下兩種民法典體系:一是德國民法典的五編制體系,這一體系來自於羅馬法,主要是由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各編組成;二是法國民法典的三編制體系,法國民法典最初由人法、財產法以及財產取得方法三部分組成,簡稱為三編制的體系。這兩大體系對大陸法系各國民法典的影響很大,但近幾十年來,法國率先突破了自己的三編制體系,適應金融擔保的需要,單設了擔保一編。近幾十年制定的民法典,如荷蘭民法典、魁北克民法典等,都採取了與德、法民法典有所不同的體例安排。總的來說,民法典體系雖然反映了民法的發展規律,但也要根據本國的法律傳統、現實需求而發展變化,因而不存在一成不變的體系。比如,荷蘭民法典就根據其海運發展的現實需要而單設運輸一編。而魁北克民法典出於保障債權的需要而單獨設立了「優先權和抵押權」一編。
本次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我國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採用了六編制的體例,從總體上說,這個體系是以民事權利為中心而構建起來的,即由物權、合同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中的權利(親屬權)、繼承權以及對權利進行保護的法律即侵權責任編所構成。這表明我們的民法本質上是一部權利法,民法典分編通過全面保障民事權利,全面體現和貫徹了法治的價值。另外,這一體系構建也是我國多年來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的總結,我國民法通則在民事權利的列舉中,重點規定了物權、債權、人格權等權利,因此,民法典分編實際上是民法通則以來我國民事立法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Ⅷ 拿破崙民法典有什麼歷史地位
地位如下:
《拿破崙法典》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部誕生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而且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則也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拿破崙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法典的影響該法典在不少資產階級國家裡有頗大的影響。首先,在1804年原屬法國因而自該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屬於它的效力范圍的一些國家中適用,比利時和盧森堡現在仍然把它作為自己的法典。該法典在法國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現行的民法典,部分以該法典為基礎,部分以《巴黎習慣法》為基礎。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採用了該法典,不過作了若干修改和補充。其次,有些國家以該法典為藍本制定本國的民法典。例如,1838年的《丹麥民法典》是依據該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臘民法典》也是以該法典為範本的 。最後,還有很多國家的民法典在編纂時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該法典的影響,如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Ⅸ 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行使中的幾個法律問題
我國《物權法》第101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民法通則》第78條第3款規定:「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這兩條規定確立了我國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但上述法律規定過於簡單,對優先購買權行使的前提條件、方法及法律效果等問題均未加以明確,這不僅給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帶來了困難,也給轉讓人轉讓其共有財產份額帶來不少麻煩,由此引發了不少糾紛。
一、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行使的基本前提:「轉讓」共有財產份額
《物權法》第101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產生的前提是其他按份共有人轉讓其財產份額。該條規定中的「轉讓」是核心詞,只有在符合該條規定的「轉讓」條件下,按份共有人才享有優先購買權,因此,正確理解該詞在本條規定中的涵義成為適用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的前提和關鍵。實踐中,對該條規定中「轉讓」的理解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小問題:一是該條規定中的「轉讓」是否包括無償轉讓?二是該條規定中的「轉讓」是否包括按份共有人之間的轉讓?三是該條規定中的「轉讓」是否包括因破產、實現擔保物權或執行法院判決而被迫轉讓共有財產份額的情形?下面分別加以闡述。
(一)《物權法》第101條中的「轉讓」是否包括無償轉讓
實踐中,有人認為,從《物權法》第101條的文義以及《物權法》總則中的有關條文用語(如第6條、第二章等)看,此處的「轉讓」顯然應當包括有償轉讓和無償轉讓,如果不這樣理解,《物權法》的邏輯一致性就會出現嚴重問題。筆者不贊同這種觀點,而是認為此處的「轉讓」僅包括有償轉讓,而排除了無償轉讓的情形。對於有償轉讓時按份共有人有權行使優先購買權並無爭議[1],而對於此處排除無償轉讓的情形,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雖然從理論和文義上講,轉讓包括無償轉讓和有償轉讓,但在《物權法》中,「轉讓」一詞在不同條文中的含義並不完全相同。例如,《物權法》第6條、第9條、第23條所稱的「轉讓」包括有償轉讓與無償轉讓,而第143條所稱的「轉讓」則僅指有償轉讓,因此,對第101條所稱的「轉讓」應當結合立法目的和制度內涵綜合加以解釋,並且如果對其進行限縮解釋也並不會給《物權法》本身的邏輯一致性帶來任何障礙。
其二,根據《物權法》第101條的規定,判斷按份共有人能否取得該轉讓份額的關鍵條件是其是否接受共有人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簡稱第三人)受讓該份額的「同等條件」,這里的「同等條件」主要是指數量、價格、支付方式等。實踐中,按份共有人將其享有的共有財產份額贈與第三人,因繼承、遺贈等原因致使共有財產份額的權利主體發生變化,是較為常見的無償轉讓情形。在這些無償轉讓的情形下,根本不存在交易價格、支付方式,是否存在擔保等條件更無從談起,因此,無法對其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同等條件」加以客觀判斷。也就是說,無償轉讓與優先購買權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沖突關系,轉讓的無償特點和價格的缺乏使優先購買權的適用成為不可能。[2]因此,基於《物權法》第101條的立法目的和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制度內涵,應當對該條所稱的「轉讓」進行限縮解釋,將無償轉讓排除在該條所稱的轉讓之外。
其三,從有關立法例看,大陸法系國家立法多將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僅適用於有償轉讓的情形,如《法國民法典》第815-14條、《魁北克民法典》第1022條所規定的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只適用於共有人有償轉讓共有財產份額的情形,而《德國民法典》第463條、第1097條、《巴西新民法典》第1322條所規定的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僅適用於共有財產份額出賣的情形。[3]可見,排除無償轉讓適用優先購買權是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的通例,是從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制度內涵出發所應當作出的必然解釋。
Ⅹ 民法總則的若干問題有哪些
一、設置民法總則的理由
中國民法典設置第一編民法總則,是民法學者的共識,且立法機關已經啟動民法總則立法。
二、民法總則的結構
按照多數立法例,民法總則編,以「人」、「物」、「行為」為中心,形成「人-物-行為」三位一體的結構。
三、第一章「一般規定」
(一)概說
民法典總則編是否設置「一般規定」,有不同立法例。如德國民法典總則編,第一條就規定「人」的權利能力,並沒有「一般規定」。但屬於德國法系的其他民法典,如俄羅斯民法典和蒙古民法典的總則編,均設有「一般規定」。在總則編設置「一般規定」,不僅能夠使民法典體系完整、邏輯謹嚴,其重大意義更在於,為民法典體系乃至現代法治奠定根基。設置「一般規定」,也是中國民事立法的慣例。
遵循中國民事立法的慣例,根據民法理論並參考國外立法例,設立第一章「一般規定」,下設三節:第一節立法目的與調整范圍;第二節基本原則;第三節民法的適用。
(二)民法調整范圍
條文:「本法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團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范圍甚寬,包括物權關系、債權關系、知識產權關系、遺產繼承關系,法人、非法人團體不能參加家庭生活,也就不能成為遺產繼承關系的主體。本條規定民法的調整對象,包括自然人之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團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三)民事權利的保護原則
條文:「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非基於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並根據合法程序,不得予以限制。」
本條規定有兩個方面:一是確立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的基本原則,二是確立對民事權利予以限制的條件。依據本條規定,法律保護民事權利為基本原則,於具備法定條件時對民事權利予以限制,是這一基本原則的例外。須特別說明的是,對於人身權利,民法典不能規定任何限制。所謂於具備法定條件時對民事權利予以限制,僅指民事權利中的財產權利。
(四)法律適用的原則
條文:「民事關系,本法和其他法律都有規定的,應當優先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本法和其他法律都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既沒有法律規定也沒有習慣的,可以適用公認的法理。
前款所稱習慣,以不違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為限。」
四、第二章「自然人」
(一)概說
與民法通則不同的是,本章沒有規定作為民事主體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和個人合夥。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均非准確法律概念。所謂個體工商戶,為從事工商業經營活動的自然人在工商登記時的類別,其有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二人以上的家庭成員;農村承包經營戶是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一種稱謂。個體工商戶如為一人經營,應為從事經營活動的自然人個人(在商法學上稱為「商自然人」),如為二人以上共同經營,則其性質應為合夥。農村承包經營戶與之類似。其參加經營活動所涉及的有關規則,或者適用民法關於自然人(商自然人)的規定,或者適用有關合夥的規定,或者適用有關非法人團體的規定。
(二)胎兒利益的保護
條文:「凡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事項,准用本法有關監護的規定。
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視為自始不存在。」
人的權利能力始於出生,則出生前之胎兒,尚未成為法律上的人,自不享有權利能力,不得為民事權利之主體。但若嚴格貫徹此一原則,勢將對行將出生之胎兒保護不周,不無違反人情之虞。因此,從羅馬法以來,關於胎兒利益之保護,成為民法一大問題。
(三)關於人格權
立法例關於人格權的規定大致有五種模式:一是在債權編的侵權行為法部分設置人格權保護的規定,如1896年德國民法典、1896年日本民法典;二是在總則編或人法編的自然人一章規定人格權,不在侵權行為法中設保護人格權的特別規定,如1992年荷蘭民法典、1994年修正後的法國民法典、1994年魁北克民法典;三是在總則編或人法編的自然人一章規定人格權,同時在債權編的侵權行為法部分規定侵害人格權的侵權責任,如瑞士民法典、葡萄牙民法典、加利福尼亞民法典、匈牙利民法典、立陶宛民法典、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我國澳門地區民法典、1959年的德國民法典修正草案;四是在總則編的權利客體一章規定各種人身非財產利益,同時在債權編的侵權行為法部分規定侵害人格權的侵權責任,如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白俄羅斯民法典;五是單獨設人格權編,僅有2003年烏克蘭民法典。
(四)對遺體、遺骨的保護
條文:「自然人死亡後,其遺體由本人的親屬負責火化、埋葬,但不得進行使用、收益或者其他處分。
禁止對遺體、遺骨進行損害或者侮辱。」
實際生活中,非法侵害自然人遺體、遺骨的案件時有發生。民法在保護自然人身體權及其他人格權的同時,有必要對自然人死亡後的遺體、遺骨的保護作出規定。依照民法學說,自然人死亡後的遺體、遺骨,屬於一種特殊的物,唯供作埋葬、祭祀之特定目的。除根據死者生前願望將遺體捐獻醫療機構,供作醫學研究目的之用外,禁止對遺體、遺骨之轉讓和拋棄。同時禁止對遺體、遺骨的損害和侮辱。對自然人的遺體、遺骨進行侵害或者侮辱,加害人應當對死者近親屬承擔侵權責任。
(五)對死者姓名、肖像和名譽的保護
條文:「禁止以侮辱、誹謗、貶損、醜化等方式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和名譽。」
(六)民事行為能力由「三分法」改為「二分法」
(七)成年障礙者的民事行為能力
條文:「成年障礙者實施法律行為,應當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但購買日常用品或者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行為除外。」
(八)失蹤宣告和死亡宣告
宣告死亡制度與宣告失蹤制度,程序設計頗類似,但目的不同。宣告失蹤制度的目的,僅在於解決失蹤人的財產管理問題,並不能夠解決因失蹤引起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不確定狀態。宣告死亡制度,是按照法定程序,由法院宣告失蹤人為「已死亡」,並以此為根據,發生與自然死亡同樣的法律後果,因此消除因自然人失蹤而引起的民事法律關系的不確定狀態。以現行民法通則關於宣告失蹤制度和宣告死亡制度為基礎,結合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及裁判經驗予以完善。例如,關於死亡宣告制度,明文規定死亡宣告申請人無順序限制,並增加關於人民檢察院提出死亡宣告申請的規定。
(九)宣告死亡的法律效果
條文:「宣告死亡發生與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效果。」
關於死亡宣告的效力,約有四種學說:其一,死亡宣告的效力,僅及於財產關系。依此說,則身份關系不受死亡宣告的影響。此為德國普通法時代之通說,泰國民法原采此說。其二,死亡宣告的效力,不僅及於財產關系,並及於身份關系。依此說,財產關系、婚姻關系一並消滅。法國民法典、魁北克民法典采此說。其三,死亡宣告的效力,原則上及於一切關系,但婚姻關系須配偶已為再婚,始為解除,如德國民法典。其四,死亡宣告的效力,原則上及於一切關系,但如被宣告死亡的人歸來或生存,則其配偶之再婚無效,如義大利民法典。
(十)死亡宣告及其撤銷對婚姻關系的效果
條文:「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銷,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但其配偶不願恢復的除外;其配偶再婚後又離婚或再婚後配偶又死亡的,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
五、第三章「法人、非法人團體」
(一)概說
法人是除自然人之外最重要的民事主體。本章在現行民法通則和公司法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參考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分設六節: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法人的設立;第三節法人的機關;第四節法人的變更;第五節法人的解散與清算;第六節非法人團體。
(二)法人的分類
傳統民法理論將法人分為公法人與私法人。區別在法人設立的法律根據不同,其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在於公法人之設立須經特別程序、國家對公法人的財產及其活動有特別措施、特別制度,這些特別措施、特別制度,由行政法加以規定。鑒於在民事活動中,無論公法人抑或私法人,其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均同等適用民法有關法人制度的基本規則。就民法立法角度言,明示公法人與私法人之區分,實際意義不大。因此,本章遵循民法通則的做法,不區分公法人與私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