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題庫
㈠ 商法學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票據上的自然人簽章()
A、只能採取簽名的方式
B、只能採取蓋章的方式
C、可以採取簽名或者蓋章,或者簽名加蓋章的方式
D、只能採取簽名加蓋章的方式
2、根據我國《公司法》,我國的公司的種類有()。b
A、無限責任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
B、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
C、合資公司與獨資公司
D、兩合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
3、付款人在進行付款時無()b
A、形式審查義務
B、實質審查義務
C、附帶審查義務
D、票據外有關事項的審查義務
4、我國《票據法》對支票付款人的資格有嚴格限制,只能是()c。
A、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
B、國有企業
C、股份制企業
D、集團企業
(1)商法題庫擴展閱讀:
考試內容:
第一,全面。本書按照商法體系,全面介紹商主體、商行為和商事糾紛解決等各部門法的主要內容,便於讀者對我國商法體系有個全面的了解。
第二,新穎。本書緊跟我國立法步伐,不僅介紹各商事部門法律,還介紹破產法、合同法、擔保法、票據法等最新司法解釋的內容。本書還全面反映商法領域最近出現的新理念、新理論和新方法。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商法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與社會經濟活動的關系十分密切。本書在各章節穿插精彩、簡短並且有針對性的案例,並進行深入的剖析,使讀者不僅掌握商法知識,而且能夠運用商法理論解決實際經濟問題。
㈡ 求文檔: 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商法》論述題題庫
《商法》輔導題(論述部分)
(一)試述現代商法的提高經濟效率原則。
參考答案:
當事人只有在意志自由的情況下,才可能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明智的決策和積極的努力,去謀求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法律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這樣的法律制度必須具備三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產權的保護,二是信用的維護,三是交易的便捷。
1. 產權的保護。
按照當代經濟分析法學創始人科斯教授的見解,產權的界定是市場交易的基本前提。科斯認為,經濟系統中使用的資源幾乎都是稀缺的。市場的作用,就是通過價格機制,將資源分配給能夠最有效地使用資源(即運用資源取得最大效益)的人。資源的市場流動過程就是一個財產權轉讓的過程。因此,實現這一過程,就必須界定產權和保護產權。
界定產權的意義在於確定交易者之間的利益邊界,同時通過適當的權利載體,實現相互間的利益交換和利益分配。
保護產權的意義在於使已經界定的權利具有法律上的權威性。它使交易者產生這樣一種合理預期:在將來發生權利爭議或權利侵害時可以得到法律的保護。這樣,交易者就不必因為擔心將來可能發生的種種不利而放棄交易,或者為了避免這些不利而預支額外的成本。
2. 信用的維護
信用維護的意義在於節約信息的成本。現代的商事交易通常都是以未來的財產利益為對象的。正如美國著名法學家龐德所說:「在現代社會中,財富多半是由允諾構成的。」這種情況在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中表現尤為突出。人們在從事以未來利益為對象的交易時,不能不考慮這種收益取得的可能性。實踐中,要確切把握這種可能性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或然性。對此,可選擇的替代工具就是信用。
法律對信用的維護作用主要表現為,利用人們趨利避害的本能,通過賦予違約者以不利後果並保護守約者獲取應得利益,來抑止違約和鼓勵守約,並通過這種行為導向使社會的信用意識得到加強。可以說,在商業社會中,信用的維護多半是依賴於人們對法律後果的預知,而不是對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
3. 交易的便捷
交易便捷的意義在於節約時間成本。節約時間意味著減少費用和加快流轉。為此,現代商法主張盡可能地免除一切不必要的手續、限制和干預,使交易者以充分的自由空間。現代商事立法大量採用任意性規范和彈性規則,體現了這樣一種思想:法律給予交易者必要的提示和指導,而具體交易條件和交易形式由他們自己決定。
(二)試述現代商法為實現交易便捷,採取的主要措施。
參考答案:
(1)商事交易的技術手段。實現交易便捷有時要藉助一定的技術支持,包括法律上的技術支持。例如,權利證券化和流通化(如股票、債券、匯票、支票),可以達到簡化手續,方便轉讓的目的。
(2)默示行為在商法上的法律效力。民法關於合同成立的規定一般不認為沉默能構成承諾的意思表示。但是,在商法上,為了實現交易便捷,往往賦予沉默以積極的法律效果,即規定在一定情況下達到一定期限的沉默構成同意。例如,《德國商法典》第362條規定,合同訂立過程中,如果受要約人是商人,而其業務涉及對他人事務的管理,那麼在其不打算接受要約時,必須作出明確表示,否則,其沉默將被視為同意。
(3)商法上的證明形式自由。商事合同的證明形式比較自由。商法並不以雙方簽署書面合同為唯一有效的證明形式;允許通過證據或者依據相關事實的推斷證明合同的存在。法國曾在1980年的一項法律中規定,對於商人,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商事合同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締結。無論合同的價值大小,一般只要有證人證明即可。藉助雙方當事人的來往信函、帳冊、副本等等,以及一切足資推斷的情況,都是可行的。但是,對於某些特定行為,法律要求採用書面形式,例如公司董事會決議、運輸合同。證明形式自由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
(4)商法上的短期時效。對於商事行為所生的債權,實行短期時效制度,可以達到促使當事人迅速行使權利,了結債務的目的。在法國,商事合同的債權,消滅時效為10年,而民法上的消滅時效為30年。在我國,一般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2年,而《票據法》規定的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為6個月。我國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從通知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之日起3個月內不向保險人提供各種有關文件和資料的,視為放棄索賠權。
(5)商事仲裁。商人們常常願意將他們的商事糾紛提交仲裁。對於商人們來說,仲裁有如下好處:第一,迅速了結糾紛,這意味著可以減少訴訟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損失;第二,請專家進行仲裁,這將使那些主要圍繞專門性、技術性問題的糾紛能夠得到更公正的裁判;第三,為當事人保密,由於商事仲裁是不公開進行而且其案情不允許公布,這有利於防止當事人的信譽受到糾紛的影響。
(三)試述破產法上的債權人自治原則。
參考答案:
破產法上的債權人自治原則:
1、說明債權人自治的概念。債權人自治,是指全體債權人通過債權人會議,對破產程序進行中涉及債權人利益的各重大事項做出決定,並監督破產財產管理和分配的一系列權利,以及保障這些權利實現的有關程序制度。實行債權人自治,是破產法的一項重要原則。
2、說明債權自治的意義。債權人自治原則是確定債權人會議地位的基本依據。根據這一原則,有關債權人權利行使和權利處分的一切事項,均應由債權人會議獨立地做出決議。債權人在債權人會議上應享有充分的自由表達和自主表決的權利。債權人會議做出的關於債權確認、與債務人和解、破產財產變價和分配等重大事項的決議,是程序進行的重要根據。債權人會議還應享有監督破產財產管理和處分的權利。
(四)試述追索權兩方當事人。
參考答案:
追索權涉及兩方當事人,追索權人和被追索人。
1.追索權人
匯票上可行使追索權的人有兩種,一為持票人,持票人為最初追索權人,當所持匯票不獲承兌或不獲付款,或有其他法定原因無從請求付款,或承兌時,持票人即可行使追索權。但持票人為發票人時,對其前手無追索權;持票人為背書人時,對其後手無追索權。我國《票據法》第69條規定:「持票人為出票人的,對其前手無追索權。持票人為背書人的,對其後手無追索權。」
二是因清償而取得票據的人。票據債務人(被追索人)清償了其後手(包括原追索權人)的追索金額後,便取得了持票人的地位,可以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權,即再追索權。再追索權人包括:背書人、保證人和參加付款人。我國《票據法》第68條第三款就有被追索人清償債務後,與持票人享有同一權利的規定。
2.被追索人
即償還義務人,包括:(1)發票人。發票人負有擔保承兌和付款的責任,在匯票不獲承兌或不獲付款時,應負償還票據金額的義務。但發票人發票時,在匯票上作了免除擔保承兌記載的,持票人不得在到期日之前對其行使追索權。(2)背書人。背書人也同樣負有擔保承兌和付款之責,自然具有償還義務。同樣,如果背書人背書時,作了免除擔保承兌記載的,持票人不得對其行使期前追索權,如作了免除擔保付款記載的,則其就不能為被追索人。(3)保證人。保證人與被保證人負同一責任,因而在追索過程中,也是被追索人。
㈢ 司考題 商法
你好,
公司法規定董事會和監事會以及法定代表人都是公司內全力機關容,這三者都有權以公司的名義提起訴訟,而股東一般沒有直接以公司名義起訴的權利。而公司法要求方法用盡原則,即能夠有權起訴的機關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怠於履行,並且嚴重到股東的自身利益時,股東可以自己以公司名義起訴。
有問題可以繼續聯系我。
㈣ 商法題目,求高手解決
1.7個發起人中有4個住所地在境外的發起人不符合法律規定。因為《公司法》要求,發起人應當有5人以上,其中須有過半數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本題設立中的公司7個發起人中只有3個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沒有超過半數。
2.公司的注冊資本是8000萬元,其中7個發起人認購2500萬元不符合法律規定。因為在募集設立的情況下,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35%,而本案中發起人認購2500萬元,沒有達到35%,的比例要求。
3.所有的出資必須是貨幣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除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4.發起人決定成立專門小組,自己發行股份、自己收款是不符合法律規定。因為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時,必須委託證券公司承銷和委託銀行收款。
5.認股人在繳納股款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要求發起人返還股款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在公司不能設立時,認股人可以要求發起人返還所繳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
6.創立大會可根據需要,結合市場情況由發起人決定召開的時間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因為《公司法》規定,發行股份的股款繳足後,發起人應當在30日內主持召開公司創立大會。創立大會的時間並不是完全由發起人決定的,發起人要根據法律規定在股款募足後的30日內決定創立大會的召開時間。
7.如果公司不能設立,發起人和繳足股款的認股人會共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當公司不能設立,應由發起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認股人並不對此承擔責任。
[考點]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解析] 答案中已有詳細解釋,這里只列出相關法條:
《公司法》第75條: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五人以上為發起人,其中須有過半數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於五人,但應當採取募集設立方式。
第77條: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必須經過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80條:發起人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對作為出資的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者土地使用權,必須進行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並摺合為股份。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土地使用權的評估作價,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發起人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 20%。
第83條:以募集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五,其餘股份應當向社會公開募集。
第84條: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時,必須向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遞交募股申請,並報送下列主要文件:
(1) 批准設立公司的文件;
(2) 公司章程;
(3) 經營估算書;
(4) 發起人姓名或者名稱,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出資種類及驗資證明;
(5) 招股說明書;
(6) 代收股款銀行的名稱及地址;
(7) 承銷機構名稱及有關的協議。
未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發起人不得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
第89條: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應當由依法設立的證券經營機構承銷,簽訂承銷協議。
第90條: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應當同銀行簽訂代收股款協議。
代收股款的銀行應當按照協議代收和保存股款,向繳納股款的認股人出具收款單據,並負有向有關部門出具收款證明的義務。
第91條:發行股份的股款繳足後,必須經法定的驗資機構驗資並出具證明。發起人應當在三十日內主持召開公司創立大會。創立大會由認股人組成。
發行的股份超過招股說明書規定的截止期限尚未募足的,或者發行股份的股款繳足後,發起人在三十日內未召開創立大會的,認股人可以按照所繳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要求發起人返還。
第97條: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1) 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2) 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3) 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