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法理
刑法要與案例相結合,才能增強對具體罪名的理解,同時要針對容易相混淆的專罪名加以區分,如屬綁架罪與敲詐勒索罪等。單純刑法的條文比較容易理解,重點掌握刑法的總則部分與司法解釋。
民法相對好理解,但是在解題時,法律的規定與我們所謂的人之常情並不一定相符,因此,學習民法要熟悉法律條文,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同樣,還是重點掌握民法的司法解釋。
自從司法考試改革,法理在司法考試的第四卷所佔的比重是越來越大。如果單純的學校學習,憑個人的能力去掌握吧,如果從司法考試的角度去學習,則要分析歷年的命題趨勢。不好意思,法理對我來說也是薄弱的環節,不敢妄言。
『貳』 民法的淵源的法理
法理是指法抄的原理。作為民法淵襲源的法理,是由立法精神演繹而形成的處理民事關系的原理,作為民法淵源的法理的作用在於彌補民法法律規定之不足。《瑞士民法典》第一條第二款規定,如本法無相應規定時,法官應該依據慣例;如無慣例時,法官應依據實踐確定的學理和慣例。我國民國時期的民法典第一條規定,民法,法律所謂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我國民法沒有規定法理是民法的淵源,但是法理對解釋民法和裁決民事案件實際上起的重要作用。
『叄』 民法總則死者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您好:
民法總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50條內容,包括對個人信息、胎兒利益、監護制度等都進行了細化和規定,使法律條款更完善。其中還有一條特殊的款項,那就是對死者權益進行保護。那麼,民法總則死者權利是怎樣規定的呢?跟隨小編來看看吧。
《民法總則》是在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由原來的9章增至如今的11章,由原來的156條增至206條。其中一百八十五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1、對英雄烈士死者人格利益進行保護是正確的決定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民法總則草案》中,有的代表提出,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利用歪曲事實,誹謗抹黑等方式惡意詆毀侮辱英烈的名譽、榮譽等,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影響很惡劣,應對此予以規范。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英雄和烈士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標桿,加強對英烈姓名、名譽、榮譽等的法律保護,對於促進社會尊崇英烈,揚善抑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據此,建議增加本條。
這里的英雄烈士應該都是已故的死者,而不是生存的自然人。對英雄烈士死亡後的人格利益予以保護,這並沒有超出對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范圍,無論這種侵害死者人格利益的行為是否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都是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都是對私益的保護,而不是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即使本條文特別強調對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進行的保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揚善抑惡,但是仍然還是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適用的是同樣的民法法理。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一規定並不能認為是錯誤的規定,而是正確的規定。
2、對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護並不否定對其他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
《民法總則》第185條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做出這樣一個特殊保護的規定,並不是說對其他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就不予以保護。相反,按照《民法總則》第4條的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因此對一般的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保護,與對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保護,基本原則應該是一樣的,都是予以平等保護。
民法總則死者權利的規定作為新增的條款,與胎兒利益保護條款性質一樣,都體現了我國更加重視對民事權益的保護。盡管對於英雄烈士的權益保護中還存在異議,但確如文中所言,英雄烈士作為我國民族氣節的象徵,代表了國家榮譽和思想,不容辱沒,對其人格進行保護並沒有錯,只是希望我國公民認清英雄死者代表的含義,不能隨意侮辱和毀壞。
『肆』 民法適用中的情理與法理的辨證關系
情理以道德倫理為基本內涵,而道德倫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礎,特別是在民事法律中,這種體現更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說,情理往往代表著法的價值取向,比如,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它是道德倫理的直接法律化的產物;
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則;又如公序良俗原則(即我國《民法通則》第七條規定的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則更是直接體現著社會的基本倫理道德。
情理作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種現實的既有狀態,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情理構成法律運作的實際環境與情況,因而在法律適用中情理必然成為必須考慮的現實因素,它甚至直接影響到對事實的認定和處理。
也正因為如此,法律的適用特別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為基礎,要將情理與法律的價值統一起來,從而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而如果不考慮情理,就會導致認定事實的不便或導致案件的處理雖然合法而不合實際生活的要求,難以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具體論述:
比如前些年曾出現過的因一個裝修工人在所裝修的房屋內自殺,從而導致房主要求裝修公司將該房購買,而由其另外購置新房的案例,如果僅從法律上看,該房裝修工人在房內自殺,並未對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損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應駁回,但是通過電視台采訪公眾,公眾卻一致認為房屋損失相當明顯,房主請求合理。
(4)民法法理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1954年至2001年近半個世紀里4次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致力於制定一部屬於自己的民法典。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4次嘗試編纂民法典的努力均未能取得預期結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任務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隨即啟動第五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並作出了先制定民法總則、再系統整合民事法律的「兩步走」的民法典編纂工作部署。經過兩年多的論證、徵求意見、修改,民法總則按預定進程順利制定出來,民法典編纂工作由此邁出關鍵性一步。
我國要實現幾代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之夢」,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鑒於之前民法典編纂工作一再受挫的教訓,一些人擔憂這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也難以順利完成。這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之所以能夠按預期目標順利推進,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外部環境來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這為民法典的編纂奠定了經濟體制基礎。民法典被稱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呼喚民法總則的制定。
從民法學自身來說,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民法理論研究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在批判借鑒外國法學理論、制度、概念的基礎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中國民法學體系。
此外,從司法實踐來看,法官已具備比較好的法學素養,形成了較為正確的適用法律的思維。同時,人們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更加希望自己的權利能夠得到法律保護,這是制定民法典的群眾基礎。
民法總則的制定彰顯了黨和國家編纂民法典的堅定決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對我國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懷疑。民法總則的順利通過,也推動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真正駛入快車道。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內,我們還要完成民法典分則各編的整合修訂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這需要相關部門、民法學界乃至整個社會群策群力、再接再厲,為編纂一部結構合理、體系完備、規范科學的中國民法典繼續努力。
參考資料:網路——法理
參考資料:網路——情理
參考資料:人民網——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
『伍』 如何理解民法適用中的情理與法理的辨證關系
首先,情理是大眾的普遍感情,法理是法學家理性思考的結晶。情理產生於大眾,是大眾情感的集中體現,因此,情理體現的是大眾的心理,是人民的智慧;法理不是大眾的情感,而是法學家經過冷靜、理性的思考而創造出來的符合法律邏輯的理論結晶,它不是一般的理論,而是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學說。
其次,情理是群眾論事論理、論是論非的標准,法理是創造法律規則的邏輯基礎。在發生糾紛的時候,在處理人民之間的關系的時候,大眾「心中有桿秤」,憑借情理而進行是非評斷,違反情理,他們就會認為不當,符合情理,他們就會認為理所當然;而法理出自於法學家,出自於對情理的創造性歸納總結,基於法理創造法律規則,使之符合法律邏輯
最後,情理是法理的基礎,法理是情理的升華。說到底,法理還是基於情理而產生,情理通過法理而升華。法理離不開情理,情理也不能脫離法理。情理和法理既相對立,又相統一,既有所區別,又相依相伴,緊密相隨。這就是法理和情理的關系。
『陸』 求推薦民法相關法理的書
樓主你好
1、關於立法動向。有一個《XXX法立法背景與觀點全集》系內列叢書,這是法工容委編的,資料很全。
2、如果還性深入,民法總論你可以看看李永軍的、龍衛球的《民法總論》。物權法總論可以看看孫憲忠的《中國物權法總論》或者梁慧星王利明各自都寫過的《物權法研究》。合同法看李永軍的《合同法》。這些都是相對有比較強的理論深度的。
3、如果你是為了司法考試,那你聽聽北大新青年的民法講座就行了,土豆有,我這幾天在看,梳理脈絡很適合。我最近在聽。名氣是宣傳出來的,實力是講出來的。
『柒』 民法的基本特徵
法律分析:民法基本原則特徵有六點,具體如下: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體法律地位平等;民事主體權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2、意思自治原則,民法在規范人們的民事行為方面自願原則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民事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和形式由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4、誠實信用原則,不為欺詐行為,恪守信用尊重交易習慣;不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條款;正當競爭,反對壟斷;尊重社會利益,不得濫用權利。
5、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不得違反社會一般道德准則和國家的一般利益。
6、綠色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的行為准則。「綠色原則」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規定、追究環境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的法理基礎和立法根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捌』 民法理論,民法學理能否作為我國民法的淵源
民法的學理淵源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法
2、判例
3、國際條約
4、習慣
5、法理
我國的民法淵源包括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
『玖』 民法中,禁止權利濫用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有何關系
民法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因此人與人交往接觸之中就會有所矛盾和沖突,如何解決或化解這樣的沖突就需要約定不同的價值范疇和判斷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民法法理就是追求人的自身自由、追求自己權利的,但這個權利追求過程中不得干涉或破壞他人的權利,否則,將將會受到限制或制約。這就是禁止權利濫用原則——「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誠實信用原則,在人們交往過程中,誠實講信用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准則。也是人們能夠共同生活的基石
公序良俗這是人們在交往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對事物、生活的普遍評價和道德准則。
這三個原則都在說明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中的基本原則和判斷准則。
『拾』 刑法民法、法理學法制史、憲法應該先學哪個
建議學習順序:
1、刑法;
2、民法;
3、法綜(法理學、憲法、法制史)。
主要基於以下四點原因。
1 、從考察方式來說,民刑更需要理解適用,不僅僅是背誦
最近覺曉法碩教研團隊根據法碩歷年知識點整理真題的考察方式,以及各個知識點的考察方向。
然後再次驗證了,在法碩專業課的知識點考試裡面,刑法與民法更多的偏向於理解適用,即使是選擇題也有大多為案例式考察,不僅僅需要大家把細節性記住,還需要把知識點在融會貫通後理解適用並輸出。
而法綜更多的偏向於背誦,不管是選擇題還是主觀題都偏向背誦,題目大多都是那種概念記憶並選出答案。而我們整體的學習階段,第一輪學習目的就是為了基礎理解運用,第二輪提升背誦,然後再沖刺記憶。
所以我們應當先在第一輪優先解決理解的問題,為後面背誦階段打基礎,而刑法民法一定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優先突破。
對於全部需要背誦的內容,背誦太早也不好。而對於整體學習規劃來說,並不需要我們所有科目都學習幾遍,比如曉夥伴們可以在學習時,刑民難理解的章節可以學2遍,法綜來不及的話就直接邊學邊背,這種方法也是可取的,但是刑民最好是最先開始!
2 、從二者對比來說,刑民更貼近於生活,非法本學生入門容易
刑法和民法相對於法理,憲法,法制史來說,更加貼近生活,例如說到買賣合同、盜竊罪、故意殺人罪這些名詞時,不管是法本還是非法學的曉夥伴,入門和興趣以及法學理論的素養就更容易養成。由此看來,先學習刑民會更易於接受和堅持下去。
並且當曉夥伴們學習了刑法民法之後,再去學習法綜的科目就會更加容易理解,畢竟有刑法和民法的法學素養在。
3、從題目難度來說,刑民的題目難度更大,且有修改,需先學習
對於一般的曉夥伴而言,可能在學習刑法民法的時候,前期難度會大一些(是因為沒有背誦,導致法綜題不會做,這不是難度問題)。
並且刑法和民法都在之前的內容上有新的修改,曉夥伴們更加應該先把新改的、新增的一切先學習了解一遍,有一個基礎的印象,會更加有利於後面的整體學習。
4、從不同學生情況來說,如果二戰或與法考同步備考,依然先學刑民
大家都知道法碩專業課科目是完全包含於法考的,而法考的科目會更多一些,並且是一個通過率的考試,可以放棄一些科目。
法考的順序肯定也是先學習刑法,民法,然後才會是小法,背誦的小法類一般都會放在最後幾個月,前面全是理解運用的科目,而法制史那些甚至會被放棄。
由此而言,如果法考與法碩同步備考,也是要先學刑法與民法,不過可以學習法考的課程,和法碩相輔相成。而二戰的曉夥伴更應如此,畢竟刑法和民法科目才改,如果要這么早開始學習,建議先把修改內容先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