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葯刑法
Ⅰ 銷售假葯刑法如何處理
按照「銷售假葯來罪」論處,自根據犯罪情節的輕重和造成後果的嚴重程度決定刑罰標准。
《刑法》規定:
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Ⅱ 新刑法對銷售假葯罪量刑標準是什麼樣的
對於涉嫌銷售假葯罪的,要根據具體情節和造成的後果確定量刑標准。處罰標准分三個檔次:三年以下;三年以上;十年以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2)假葯刑法擴展閱讀:
生產銷售假葯罪的特徵
1、侵犯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國家對葯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權利。
葯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用法和用量的物質。
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關於對葯品管理的法律和法規,建立了一套保證葯品質量、增進葯品療效、保障用葯安全的完整管理制度。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構成對國家關於葯品管理制度的侵犯,並同時危害到公眾的身體健康。
2、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葯品管理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假葯。生產假葯的行為表現為一切製造、加工、採集、收集假葯的活動,銷售假葯的行為是指一切有償提供假葯的行為。
生產、銷售假葯是兩種行為,可以分別實施,也可以既生產假葯又銷售假葯,同時存在兩種行為。按照法律關於本罪的客觀行為規定,只要具備其中一種行為的即符合該罪的客觀要求。如果行為人同時具有上述兩種行為,仍視為一個生產、銷售假葯罪,不實行數罪並罰。
3、犯罪主體為個人和單位,表現為假葯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生產者即葯品的製造、加工、採集、收集者,銷售者即葯品的有償提供者。
4、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一般是出於營利的目的。當然,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出於營利目的並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行為人的主觀故意表現在生產領域內有意製造假葯,即認識到假葯足以危害人體健康而對此持希望或放任的態度;在銷售領域內必須具有明知是假葯而售賣的心理狀態,對不知道是假葯而銷售的不構成銷售假葯罪。
Ⅲ 賣假葯多少金額可以判刑
生產、銷售假葯罪是根據葯品的有毒物質和對的健康人造成的傷害量刑的
依據《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3)假葯刑法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經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鑒定,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一)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二)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三)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四)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
Ⅳ 哪六種情形屬刑法意義上的「假葯」
根據葯品管理法中的相關規定,成分不符合國家葯品標准和冒充葯品的即是假葯。就此看來,版海外進口葯如權果符合國家標准且沒有冒充葯品的就不是假葯。
由此看來,即便其成分可能屬於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真葯」,但是屬於上述六種情形的,同樣按照假葯論處。也就是說,已經取得我國葯品批准文號或者取得進口許可證的海外進口葯,根據刑法規定,是不被認定為假葯的。但是在沒有取得國家審批手續的情況下,應按照假葯處理。
Ⅳ 我國刑法關於假葯的含義是
假葯(Bogus Drug):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版所含成份與國家權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Ⅵ 幫人製造假葯及銷售假葯 怎麼判刑
我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法定刑處罰。
(6)假葯刑法擴展閱讀:
中國刑法中現有68個死刑罪名,2011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中國的死刑罪名將減至55個。保留死刑、嚴格適用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刑事政策;但修改法律明確減少死刑罪名,這是1979年新中國刑法頒布以來的第一次,凸顯了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人權的保障。
這是中國嚴格限制死刑在立法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保留死刑、嚴格適用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刑事政策,但修改法律明確減少死刑罪名,這是1979年新中國刑法頒布以來的第一次,凸顯了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人權的保障。
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體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盜竊罪,傳授犯罪方法罪,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
減少13個死刑罪名,佔中國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這次取消的死刑罪名,都是較少適用或基本未適用過的,是經過慎重選擇的,傳授犯罪方法罪就是一個在司法實踐中沒有適用過的例子。中國逐步減少死刑是一個穩健做法。
Ⅶ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後 生產銷售假葯罪可以轉化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已於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回對《刑法》第141條規定的「生答產、銷售假葯罪」作出重大修正。
《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正前後條文對比
1、修正前:
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修正後: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