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競業禁止
1. 股東違反了《公司法》第61條競業禁止能開除嗎
依據《公司法》第111條的規定,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侵犯股東合法權益的,股東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該違法行為和侵害行為的訴訟。該條實際上是規定了所謂的"股東直接訴訟"
2. 競業禁止是什麼,公司法和勞動法的競業禁止有
競業禁止是本公司的特定人員在職或離職後,按照約定或法律規定受到一定的回擇業限制,禁止答從事與本公司具有競爭關系的業務。
競業禁止可分為法定禁止和約定禁止。法定禁止在我國即指公司法對董事和經理的競業禁止行為的限制性規定。
《公司法》第61 條規定:董事、經理不得自營或為他人經營與其所在公司同類的營業或者從事損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動。
《勞動法》第2 2 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有關保守企業秘密的事項。因此,普通勞動者並不必然受到競業禁止規定的限制,即雙方遵守的是約定規則。
3. 高級管理人員的競業禁止義務
競業禁止義務以及違反競業禁止義務之法律責任的免除。
競業禁止這一制度所規范的法律關系,性質上為平等民事主體間的私法性關系,依據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即「由平等的當事人通過協商決定相互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公司應享有處分其權利的自由;公司作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場主體,完全有能力評判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之競業行為對公司的影響,並自行作出如何應對的決定。原《公司法》並未明示限制或者禁止當事人處分基於競業禁止規范而產生的權利義務,也無經特定程序許可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為競業活動或免除其違反競業禁止義務之責任的規定,2005年修改後的《公司法》第149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換而言之,在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的前提下,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競業禁止義務,可以得到免除。由此可見,公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事先通過一定的程序,予以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事競業活動的許可,從而免除其競業禁止義務,如通過股東會決議或股東大會決議免除董事及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競業禁止義務。
盡管公司法第149條規定的競業禁止義務為法定義務,但這並不意味著因違反此義務而產生的法律責任絕對地不可免除。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律責任的本質在於以對受到侵害的權利的補救來否定侵權行為,對於私法領域的違法行為,在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雙方當事人可以就法律責任問題進行協商,那麼,在法律無禁止性規定的前提下,對於這一獲得補償的權利,公司自然也有權放棄,公司可以在事後通過一定的程序免除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事競業活動的民事責任。
4. 什麼,公司法和勞動法的競業禁止有何區別
您好!競業禁止是本公司的特定人員在職或離職後,按照約定或法律規定受到一定的擇業限制,禁止從事與本公司具有競爭關系的業務。
公司法和勞動法的競業禁止的主要區別如下:
1 . 理論基礎不同。前者是基於誠信和忠實義務而構建的,旨在維護公司與董事、經理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而後者主要是基於契約自由原則,是否訂立競業禁止,禁止的內容及期限,都是當事人合意的結果。
2 . 有無補償不同。在我國,前者一般沒有補償。後者則必須有補償,否則該約定不生效,勞動法對此予以了肯定。因此,補償費的認定對後者十分重要。這里有兩種情況:(1) 名義上有較高的補償,勞動者實際沒有得到補償。( 2 ) 補償不充分。如果法院斷定勞動者領到的補償額過少,應當認定競業協議或條款無效。這一點區別於前者。
3. 適用主體不同。前者僅適用於作為商事主體的公司與董事、經理,這里的 「經理」僅指總經理,不包括副總經理和部門經理。後者不要求主體的商事性,且擴大到單位的一般人員,通常是涉及企業秘密的特定人員,如從事程序研發的設計人員等。
4 . 後果不同。違反前者的義務後,行為人承擔的是損害賠償的侵權責任或承受歸入權,對於兩種責任的適用順序,由作為受害方的公司進行選擇。違反後者的,一般通過違約金、賠償金來補償公司損失,追究行為人的侵權還是違約責任,單位亦有選擇權。
5 . 此外, 兩者對人員離任後的競業禁止要求不同。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5. 競業禁止是什麼,公司法和勞動法的競業禁止有何區別
應該叫競業限制。競業限制是針對勞動者的,與公司法無關。
不正當競爭是針對公司間的。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6. 合夥企業法中的競業禁止
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競業禁止是指合夥人不得從事與合夥企業相競爭回的業務答、不得與合夥企業本身進行交易以及不得損害合夥企業的利益。
《合夥企業法》第三十二條合夥人不得自營或者同他人合作經營與本合夥企業相競爭的業務。
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或者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外,合夥人不得同本合夥企業進行交易。
合夥人不得從事損害本合夥企業利益的活動。
7. 公司法關於競業禁止義務的法條原文
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8. 公司法中股份有限公司部分的規定,是否適用於有限責任公司比如董監高的競業禁止規定等。
可以使用。
一、情況分析:
無論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企業,都屬於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而競業協議屬於勞動法的范疇。
二、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第二十三條 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范圍和期限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