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則
A. 刑法總則中,涉及到出罪入罪的都有什麼
所謂「出罪」是指把有罪判為無罪或重罪判為輕罪,所謂「入罪」是指把無罪判為有罪或輕罪判為重罪。
出罪:
第七十八條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
一;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年。
第七十九條對於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
第八十條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
入罪: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
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
第七十條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第七十一條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B. 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的意思
刑法總則是講述關於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一般原理、原則等規范體系的法學版專門性學科.
刑法總則權與分則的關系:總的說是抽象與具體、一般與個別、普通與特殊的關系。總則統率分則,指導分則;分則是總則原理、原則的具體體現,分則不得與總則相抵觸。刑法總則是刑法分則擴張事由。為分則提供一些普遍性的規定。刑法總則是關於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一般原理原則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認定犯罪,碗定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刑罰分則是關於具體犯罪和具體法定刑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明確了對各類、各種具體犯罪定罪量刑的標准。總則指導分則,分則是總則所確定的原理原則的具體體現,二者相輔相成。只有把總則和分則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地認定犯罪,確定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
C. 刑法總則與分則的關系
刑法總則與抄分則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襲,是結合起來的。
編:
我國刑法將總則和分則列為兩編,把各種刑法規范科學而系統地納入總則和分則之中,並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刑法總則是關於刑法的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以及關於犯罪和刑罰一般原理的規范體系,這些法律規范是定罪量刑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刑法分則是關於具體犯罪及其法定刑的規范體系,這些法律規范是定罪量刑的具體規則。
(3)刑法總則擴展閱讀:
刑法不僅按照編分為刑法總則與分則,還有附則,附則不另立一編,但性質上與總則、分則並列。
刑法分則包括: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瀆職罪;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D. 刑法總則和分則分別指的是什麼
總則,介紹的是基礎概念,基本原理,讓人了解刑法為什麼會是這樣,對分則起統帥作用。
分則,介紹的是具體的罪名與罰則,讓人了解什麼樣的行為是犯罪,是總則的具體化。
E. 刑法總則內容是什麼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
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
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
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
、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
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
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
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
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
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
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
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
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
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
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
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
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
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
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
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
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
輕處罰。
第十一條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
,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
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
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
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
,繼續有效。
F. 刑法總則 第四章第八節是什麼內容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八節 時 效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回
(一)法定最高刑為答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條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條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G. 刑法總則中規定的量刑情節有那些
總則中抄涉及的量刑情節主要包括:
(1)應當免除處罰的情節: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
(2)可以免除處罰的情節:犯罪較輕且自首的。
(3)應當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防衛過當(酌情);避險過當(酌情);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4)應當減輕處罰的情節:造成損害的中止犯。
(5)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6)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在國外犯罪,已在外國受過刑罰處罰的。
(7)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從犯。
(8)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預備犯(比照既遂犯)。
(9)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已滿14周歲不滿8周歲的犯罪。
(10)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未遂犯(比照既遂犯);被教唆的人沒有反被教唆的罪時的教唆犯;自首的;有立功表現的。
(11)應當從重的情節: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累犯。
H. 刑法總則總共多少個字
只論79年頒布的刑法總則原文,不論各種修正案和解釋、不計算標點符內號與目錄(計入標題),容刑法總則分兩編十三章,一共13258字。
這是我在人大官網上復制刑法原文然後用WPS先進行標點符號剔除再用字數統計弄出來的。
(注,第一次回答的時候我漏了引號沒有剔除,然後又檢查了一邊,最終結果是13258)
I. 刑法總則 論文選題
一、刑法總論
1. 試論刑法的調整對象
2. 刑法立法解釋探討
3. 刑法司法解釋研究
4. 刑法基本原則若干問題研究
5.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蘊含
6. 論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化
7. 刑法適用平等原則探究
8. 論罪刑相適應原則的理論基礎
9. 論罪刑相適應原則與刑罰個別化
10. 試論犯罪的本質
11. 犯罪概念的反思與重構
12. 論犯罪的基本特徵
13. 試論刑法空間效力的幾個問題
14. 試論我國大陸與港澳台刑事管轄權的沖突與其解決
15. 關於刑法中的行為研究
16. 論不作為犯罪的行為性
17. 論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
18. 論不作為犯罪中的幾個問題
19. 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為研究
20. 試析刑法中的危害結果
21.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22. 試論犯罪客體的概念和特徵
23. 關於犯罪對象的若干問題研究
24. 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關系研究
25. 關於相對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犯罪適用問題研究
26. 試論刑事責任能力
27. 論醉酒犯罪與刑事責任
28. 關於單位犯罪的概念研究
29. 試論單位犯罪的主體
30. 論單位犯罪中的幾個問題
31. 試論故意犯罪
32. 故意犯罪的認識內容研究
33. 試論故意犯罪中的意志因素
34. 論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劃分標准
35. 論過失犯罪
36. 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比較研究
37. 間接故意與過於自信的過失之比較
38. 論違法性認識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
39.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研究
40. 試論刑法中的認識錯誤
41. 試論法律上的認識錯誤
42. 試論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43. 試論嚴格責任在我國刑法中的適用
44. 對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反思與重構
45. 關於犯罪構成的若干問題研究
46. 論正當防衛中的幾個問題
47. 試論防衛過當的界限及其罪過形式
48. 特殊防衛問題研究
49. 論緊急避險中的若干問題
50. 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比較研究
51. 試論犯罪預備
52. 論犯罪未遂中的幾個問題
53. 論犯罪的著手
54. 犯罪中止研究
55. 論犯罪既遂的判斷標准
56. 論共同犯罪中的幾個問題
57. 共同正犯研究
58. 間接正犯研究
59. 片面共犯研究
60. 試論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態
61. 單位共同犯罪探究
62. 論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63. 試論首要分子
64. 幫助犯研究
65. 脅從犯研究
66. 教唆犯研究
67. 試論一罪與數罪的劃分標准
68. 想像競合犯研究
69. 試論法條競合
70. 慣犯問題研究
71. 關於結合犯的若干問題研究
72. 牽連犯研究
73. 吸收犯研究
74. 試論數罪並罰
75. 論緩刑適用中的幾個問題
76. 緩刑制度比較研究
77. 論我國刑罰體系的修改和完善
78. 論刑事責任
79. 試論刑事責任的根據
80. 試論刑罰權及其根據
81. 刑罰的功能研究
82. 刑罰的目的研究
83. 論死刑存廢的基本立場
84. 試論死刑的演變及其走向
85. 論我國刑法對死刑的限制
86. 論死刑廢止的條件
87. 論資格刑的修改與完善
88. 關於管制刑存廢之我見
89. 試論罰金刑
90. 試論沒收財產
91. 量刑情節研究
92. 論自首中的幾個問題
93. 論單位自首
94. 自首制度比較研究
95. 論累犯中的幾個問題
96. 論單位累犯
97. 試論我國刑法中的減刑制度
98. 論我國刑法中的假釋制度
99. 假釋制度比較研究
100. 試論我國刑法中的追訴時效 1.論罪刑相當原則
2.罪行法定原則及其實現
3.正當防衛制度思考
4.死刑存廢論
5. 累犯制度
6. 論刑事被害救濟
7. 法條競合芻議
8. 我國刑法空間效力的幾個問題
9. 論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的關系
10. 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的比較分析
11. 論教唆犯的性質
12. 論共同犯罪的中止
13.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中的「意志以外的原因」分析
14. 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防範
15. 女性犯罪趨勢探析
16. 青少年犯罪趨勢探析
17.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問題
18.論刑法上的犯罪概念
19.論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20.論法人犯罪
21.論犯罪客體
22.論犯罪故意或者過失
23.論定罪的原則與方法
24.論刑罰的目的
J. 刑法總論和刑法總則是指什麼啊兩個不一樣嗎
刑法總論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研究出的一些關於刑法的特點以及精神,屬於理論方面的范疇,你在教科書目錄里看到的都是總論分論;舉例如
上編 刑法總論
第一章 刑法概說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圍
第四章 犯罪的概念與構成
第五章 犯罪的客體要件
第六章 犯罪的客觀方面要件
第七章 犯罪的主體要件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觀方面要件
第九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第十章 共同犯罪
第十一章 一罪和數罪
第十二章 阻去犯罪性的事由
第十三章 刑事責任
第十四章 刑罰概說
第十五章 刑罰的體系和種類
第十六章 刑法的裁量
第十七章 刑罰裁量制度
第十八章 刑罰的執行
第十九章 刑罰的消滅
刑法總則是刑法的第一個部分,是介紹了刑法制定的目的、使用范圍等等情況 ,總則是法條規范方面的,法條才有總則和分則的分別 。舉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第二章 犯 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