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司法鑒定
1. 司法鑒定種類
根據司法部《司法鑒定執業分類規定(試行)》(司發通〔2000〕159號)司法鑒定分為13種:
1、法醫病理鑒定
第四條法醫病理鑒定:運用法醫病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屍體外表檢查、屍體解剖檢驗、組織切片觀察、毒物分析和書證審查等,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或推斷。其主要內容包括:死亡原因鑒定、死亡方式鑒定、死亡時間推斷、致傷(死)物認定、生前傷與死後傷鑒別、死後個體識別等。
2、法醫臨床鑒定
第五條法醫臨床鑒定:運用法醫臨床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和評定。其主要,內容包括:人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醫療糾紛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
3、法醫精神病鑒定
第六條法醫精神病鑒定:運用司法精神病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精神狀態、法定能力(如刑事責任能力、受審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監護能力、被害人自我防衛能力、作證能力等)、精神損傷程度、智能障礙等問題進行鑒定。
4、法醫物證鑒定
第七條法醫物證鑒定:運用免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的理論和方法,利用遺傳學標記系統的多態性對生物學檢材的種類、種屬及個體來源進行鑒定。其主要內容包括:個體識別、親子鑒定、性別鑒定、種族和種屬認定等。
5、法醫毒物鑒定
第八條法醫毒物鑒定:運用法醫毒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結合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對體內外未知毒(葯)物、毒品及代謝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並通過對毒物毒性、中毒機理、代謝功能的分析,結合中毒表現、屍檢所見,綜合作出毒(葯)物中毒的鑒定。
6、會計司法鑒定
第九條司法會計鑒定:運用司法會計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檢查、計算、驗證和鑒證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等財務狀況進行鑒定。
7、文書司法鑒定
第十條文書司法鑒定:運用文件檢驗學的原理和技術,對文書的筆跡、印章、印文、文書的製作及工具、文書形成時間等問題進行鑒定。
8、痕跡司法鑒定
第十一條痕跡司法鑒定:運用痕跡學的原理和技術,對有關人體、物體形成痕跡的同一性及分離痕跡與原整體相關性等問題進行鑒定。運用槍械學、彈葯學、彈道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槍彈及射擊後殘留物、殘留物形成的痕跡、自製槍支和彈葯及殺傷力進行鑒定。
9、微量物證鑒定
第十二條微量物證鑒定:運用物理學、化學和儀器分析等方法,通過對有關物質材料的成份及其結構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對檢材的種類、檢材和嫌疑樣本的同類性和同一性進行鑒定。
10、計算機司法鑒定
第十三條計算機司法鑒定:運用計算機理論和技術,對通過非法手段使計算機系統內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或系統正常運行造成的危害行為及其程度等進行鑒定。
11、建築工程司法鑒定
第十四條建築工程司法鑒定:運用建築學理論和技術,對與建築工程相關的問題進行鑒定。其主要內容包括:建築工程質量評定、工程質量事故鑒定、工程造價糾紛鑒定等。
12、聲像資料司法鑒定
第十五條聲像資料司法鑒定:運用物理學和計算機學的原理和技術,對錄音帶、錄像帶、磁碟、光碟、圖片等載體上記錄的聲音、圖像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況過程進行鑒定;並對記錄的聲音、圖像中的語言、人體、物體作出種類或同一認定。
13、知識產權司法鑒定
第十六條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根據技術專家對本領域公知技術及相關專業技術的了解,並運用必要的檢測、化驗、分析手段,對被侵權的技術和相關技術的特徵是否相同或者等同進行認定;對技術轉讓合同標的是否成熟、實用,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標准進行認定;對技術開發合同履行失敗是否屬於風險責任進行認定;對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以及其他各種技術合同履行結果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或者有關法定標准進行認定;對技術秘密是否構成法定技術條件進行認定;對其他知道產權訴訟中的技術爭議進行鑒定。
2. 法醫類司法鑒定是指什麼
法醫復類司法鑒定和司法鑒定是什麼制關系?司法鑒定包括法醫類司法鑒定。
司法鑒定包括:
一、法醫類鑒定
1.法醫病理鑒定
2.法醫臨床鑒定
3.法醫精神病鑒定
4.法醫物證鑒定
5.法醫毒物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1.文書鑒定
2.痕跡鑒定
3.微量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工傷認定、傷殘鑒定
五、計算機司法鑒定
六、環境監測司法鑒定
七、工程造價司法鑒定
八、產品質量司法鑒定
九、司法會計鑒定
十、知識產權司法鑒定
十一、稅務司法鑒定
十二、農業司法鑒定
十三、資產評估司法鑒定
十四、建築工程司法鑒定
十五、槍彈痕跡司法鑒定
十六、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3. 司法鑒定中心的法醫是警察嗎什麼警種
1.法醫在公檢法工作的、刑警都屬於公務員哈,武警屬於軍人,特警不一定是公務員。
2.公檢法中的法醫不一定都是法醫專業畢業的,目前公檢法里的大部分都是臨床或者醫學相關專業的,這個與法醫學開展的相對較遲,跟不上需要有關,隨著法醫學的學生大量畢業,估計以後公檢法里的法醫都傾向於法醫專業的。
3.公安局包括的多了刑偵、治安、經偵、網監、交警、巡警、城管、禁毒、派出所···反正很多。
4.法醫不一定都在公安局上班,檢察院和法院有時也招,不過相對公安局要少很多。
5.進入公安局首先是名警察,屬於公務人員,升職屬於對公務人員工作能力的肯定,法院法醫是警察嗎要是有才能你也能當公安部部長。法醫的主要任務是:①勘察各種兇殺命案現場,檢驗謀殺或有謀殺嫌疑的屍體,判明死亡原因、時間和性質,推斷和認定致死致傷的凶器,分析犯罪手段和過程。②對民事、刑事案件中涉及法律事件的活體(人身)進行損傷、勞動能力、性別、性機能、精神狀態等鑒定。③檢驗和鑒定同犯罪有關的法醫物證。④對醫療糾紛案件進行鑒定,分清責任性質,同時便於醫療部門提高醫療質量。⑤協同有關部門查清重大中毒事故和意外災害事故發生的原因和性質
在中國,擔任法醫鑒定人一般是公安、司法機關的專職法醫,也可以是受司法機關委託、聘請的高等院校法醫學教師或具有法醫學知識的醫師。
4. 法醫鑒定和司法鑒定有什麼不同
一、確定的時間不同
傷情鑒定在傷情發生後即應進行,如果錯過時間等傷勢好轉就無法進行鑒定,而傷殘評定則應在治療終結後,病人身體狀況比較穩定以後進行,傷者體內有固定物的需取出固定物。
提出鑒定的時間和機關不同
傷情鑒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提出,傷殘評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或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而發生,如果當事人要提起民事訴訟,向法院提出申請鑒定比較妥當。
二、目的不同
傷殘評定主要在於評判治療終結後的傷殘程度,即對受害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的影響程度,傷殘鑒定的等級直接影響到鑒定的結果。而傷情鑒定在於確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鑒於其目的不同,因此,反映在損傷程度和傷殘程度的評定上是有一定區別的,也就是說,可以被鑒定為重傷的不一定構成傷殘。因為有些損傷本身可能很嚴重,但經過治療後可能痊癒而不影響功能。
三、標准依據不同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傷殘評定的依據的標準是《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屬於強制性國家標准;而傷情鑒定,目前依據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聯合制定的《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和《人體重傷鑒定標准》。這是文件依據的不同。而上述標准制定時所參照的醫學或生理依據也不同。
四、使用目的不同
傷殘評定結論多用來確定民事賠償或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而傷情鑒定則多用來確定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五、等級劃分不同
傷殘評定根據對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影響的程度劃分為I級(1級)至X級(10級),傷情鑒定則根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劃分為輕微傷、輕傷和重傷。
5. 司法鑒定的范圍包括哪些
1、法醫鑒定,即對與案件有關的屍體、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內物、毛發等進行鑒內別和判斷的活動;2、法醫精容神病鑒定,即對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能力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3、刑事技術鑒定,即對指紋、腳印、筆跡、彈痕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4、會計鑒定,即對賬目、表冊、單據、發票、支票等書面材料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5、技術問題鑒定,即對涉及工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科學技術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等。
6. 司法鑒定所與公安局法醫檢驗所的區別是什麼
一、獨立性與公正性受到挑戰
司法鑒定是科學的實證活動,從事司法鑒定的機構和人員應當保持中立的社會角色。而在刑事偵查階段,由公安機關內部的法醫鑒定中心進行鑒定,容易導致司法鑒定的暗箱操作,造成司法不公。在司法鑒定中當事人只有申請鑒定人迴避的權利,而沒有對司法鑒定機構申請迴避的權利。而公安內部司法鑒定中心同公安部門同屬一個系統,有一定的隸屬關系,有可能會互相包庇,難免導致群眾對該鑒定機構的信任度下降,影響了法醫鑒定的獨立性與公正性。
二、程序的公正,才能保證實體的公正
在刑事鑒定中,程序不規范,不透明,沒有有效的考核制度,更沒有有效的管理與監督機制,使法醫鑒定程序的公正性受到質疑。而且在鑒定程序方面沒有統一的規范,鑒定人的隨意性較大,有可能使鑒定結論與事實有所出入。
三、檢察院與上級公安機關的監督權難以得到實現
雖然檢察院有行駛偵查監督的權利,上級公安機關對下級公安機關有監督檢查的權利。而法律法規並沒有對有重大且有明顯瑕疵的鑒定結論賦予當事人明確的、法定的選擇鑒定機構的權利,也沒有對公安機關應在何期限內給予答復作出具體的規定,勢必造成公安機關無期限的拖延,造成被害人家屬的無奈與痛苦!
鑒於以上問題的出現,保障當事人的司法鑒定程序的啟動權與選擇權,維護司法的公正,完善此問題的立法已勢在必行!
7. 司法鑒定和法醫鑒定有什麼區別
一、啟動程序不同
首先,應當說鑒定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它是鑒定組織應糾紛雙方或糾紛處理部門的要求,對糾紛中的一些專門性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理性的判斷,最後得出結論性意見的行為。因此,任何鑒定都存在鑒定啟動的問題,即誰有權委託鑒定組織進行鑒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學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或醫患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兩種啟動方式。前者屬於行政鑒定,解決的是行政處理醫療糾紛中的專門性問題,即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的問題和賠償調解問題。後者屬於自行委託的鑒定,其作用在於給雙方當事人一個「判定的標准」。
司法鑒定是獨立於自行委託鑒定和行政鑒定之外的一種鑒定。目前根據我國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司法鑒定的啟動一般是由雙方當事人申請或法律服務機構申請,委託社會上依法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司法機關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也可以指令或直接委託專門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因此,從比較醫療鑒定與司法鑒定的啟動程序可以看出,二者的啟動程序是不同的。由於司法處理是目前法制國家認同的所有糾紛最終救濟途徑,司法處理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加之司法鑒定在啟動之前,雙方的醫療糾紛已經起訴至法院,法官對於案件的全部情況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對於案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專業技術問題以及法律問題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顯然法官委託鑒定可能有更強的針對性,提供的材料更加客觀、真實、全面。因此,從鑒定程序的啟動上看,司法鑒定優於醫療鑒定。
二、鑒定人員的組成不同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省、市兩級醫學會分別組建轄區范圍內的醫學專家庫,由雙方當事人從專家庫中抽簽選擇醫學專家參加醫學鑒定,鑒定人員是都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醫學專家。
而司法鑒定是由司法鑒定機構組織兩名以上具備司法鑒定人資格的法醫學專家主持鑒定,同時可特邀或聘請臨床醫學專家參加鑒定。
醫學鑒定和司法鑒定都有臨床醫學專家的參與,所不同的是,參加鑒定的醫學專家數量的多少和在鑒定中的主次地位。因此,醫學鑒定、司法鑒定各有利弊。但是,鑒定畢竟是一項法律服務的特殊工作,有特殊的鑒定思維和鑒定方法。這其中還涉及法律問題、證據審查和甄別以及事實認定等問題。因此,單純的臨床醫學專家開展鑒定很難讓鑒定做得完美。
在國外有些發達國家雖然沒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製度,但是他們有類似的一些做法,比如專家聽證仲裁製度等。一般主持聽證的都是醫學專家,同時邀請醫療律師到場作法律指導。從這個角度看,從事司法鑒定的法醫能夠將醫學知識與法律結合的更融洽。
三、鑒定的組織者不同
鑒定是一種依照法律規定,有組織、有秩序進行的社會行為。強調鑒定的法律程序性,不得違反公平、公正和科學的原則,任何影響公正的因素都可能影響鑒定的效力。因此,鑒定的組織者也是鑒定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的規定,醫學鑒定由醫學會負責組織。一方面醫學會組建本轄區的專家庫;另一方面,由醫學會設立醫學鑒定辦公室承擔鑒定事務。醫學會在整個醫學鑒定過程中扮演了組織者的角色。
司法鑒定的組織者是司法鑒定機構,其在鑒定中的功能與作用,與醫學會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是司法鑒定機構與醫學會二者,在與醫療機構的關繫上卻有明顯的不同。
醫學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團體,但他由於在衛生行政機關掛靠,由政府出資設立,並由當地衛生行政官員管理,實質上它與衛生行政機關及醫療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些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就是醫學會的會員(單位)。而司法鑒定機構隸屬於不同的司法機關,是在司法行政機關登記注冊並受其監督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其與醫療機構的組織關系相對鬆散,受到醫療機構的影響相對較少。因此,在醫療事故處理的過程中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青睞。
四、鑒定的內容和鑒定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
在涉及民事賠償的醫療糾紛訴訟案件中,如果當事人沒有特別強調違約問題,目前一般是將醫療損害事件作為侵權糾紛來處理。因此,法官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醫療損害事件是否符合侵權責任構成的四個要件:
1、損害行為,通俗講,就是醫院在治療、搶救的過程中存在的醫療過錯行為。這里需要提醒廣大患者及其家屬,這里所講的過錯行為是現實存在、並且可以用相關證據證明的「過錯行為」。
2、損害結果,就是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功能障礙、器官缺損、身體殘疾、患者死亡的結果;如果患者及其家屬手頭上有「診斷證明」、相關檢查「報告」。可以客觀的證明受到的損害後果的,就可以作為損害後果的證據。
3、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這是醫療糾紛中的核心和難點,由於患者到醫院進行治療時本身就是存在其他疾病的,怎樣區別損害後果是由於原發疾病造成的,還是醫院的醫療損害造成的,需要通過鑒定來區別,再劃分責任大小。在法律的責任劃分上講求「直接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患者的傷害後果就是由於醫院的醫療過錯行為造成的,在能夠確定這樣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醫療行為本身是否具有過錯。該條應當說是屬於「結論性」的了。在判定上需要醫療專業技術的支持。
而其後3、 4兩個要件,由於醫療行為的特殊性和專業性,法官難以判斷真偽,即使醫療機構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舉證,法官也難以從醫療機構提供的證據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法官更多地需要專業鑒定機構來解決這些問題。司法鑒定正是滿足了法官的這一要求,在鑒定中著重解決醫療行為是否具有過錯,過錯的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但是,醫療事故鑒定卻難以解決問題。雖然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事故鑒定辦法》的規定,醫學會專家組做出的鑒定應當包括上述特定內容。但是,由於傳統思維和衛生行政處理的特定要求的原因,目前醫學會做出的鑒定結論仍然只注重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如果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事故的級別等等。這就使得醫學鑒定不能滿足司法審判的需要,導致法官不得不重新啟動司法鑒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