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56條
A. 民事訴訟法第5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1)民法56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
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司法上的權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國家對該問題不甚重視,較少明確解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B. 什麼叫要式法律行為和不要式法律行為
要式法律行為和非要式法律行為是由依法律成立的形式和程序作的劃分。
1、要式法律行為是指必須具備特定的法定形式和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如轉移房屋所有權,除了當事人要簽訂書面合同以外,還必須到政府有關部門辦理房屋產權過戶登記。
2、不要式法律行為則指不要求採用特定的形式和一定的程序,而是由當事人自由選擇任何形式都能成立的法律行為。如一般的買賣、公民之間的借貸等。當事人在意思表示方式的選擇上,不受法律的特別限制。例如,一般的買賣行為,既可採用書面形式,也可採用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
區別:
1、要式法律行為指法律規定應當採用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是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例如,根據《合同法》第270條的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因此,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的行為,屬於要式法律行為。
2、不要式法律行為指法律沒有規定特定形式,採用書面、口頭或其他任何形式均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合同法》第197條規定:"借款合同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這個條款規定了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屬於不要式法律行為,有沒有書面形式的合同均可。而非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則屬於要式法律行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2)民法56條擴展閱讀
一、分類
1、根據要式法律行為的主體不同,可分為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和要式行政法律行為。
(1)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指設立、變更或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履行某種特定形式才能成立和生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比如結婚,必須男女雙方進行婚姻登記的行為。
(2)要式行政法律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某種方式而實施,才能發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罰必須製作處罰決定書,勞動爭議仲裁必須製作仲裁書等。
因行政行為對公民的權利影響很大,為防止濫用行政權利,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就必須注重一定的形式和方式。
2、根據要式法律行為是否由行為人自由決定為標准,可分為約定要式法律行為、法定要式法律行為以及約定和法定相結合而成的雙重要式法律行為。
(1)約定要式法律行為是指行為人設立、變更、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約定必須經過某種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如訂立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合同必須經過公證機關公證後才能成立。它要求約定的要式必須是合法的和能夠實現的方式。
約定要式法律行為都應當是發生在民事活動中,而行政法律行為當中採用約定要式的很少,根據行政法律行為的特點和調整對象來講,只要是要式的都應當是法定的,如果採用約定的要式行政行為不利於對公民權益的保護。
(2)法定要式法律行為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行政執法機關用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法律文件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章、制度等形式而確定的某種法律行為必須經過某種特定的方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這就要求行為人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方式後,行為才能成立。
行政要式法律行為都應當是法定的要式行政法律行為,而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既可以是約定的也可以是法定的。
二、對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的處理原則
1、維護國家法律的原則。
行為人沒履行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的,並且具體民事法律行為沒有實施的,雙方當事人對所設立、變更或廢止民事法律關系達成的協議或合同而發生糾紛的,應當認定其民事法律關系沒有成立。
2、實事求是的原則。
(1)未履行法定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前的民事法律行為,雙方當事人對其約定的民事法律關系已經實際履行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其民事行為合法,應當支持,責令履行法定要式行為,並對其沒有及時履行法定要式行為的責任者進行處罰(應當由行政立法部門對此做出處罰性規定)。
(2)如果其民事行為違法,又沒有履行法定要式形式的,其行為按法律對違法行為的處理原則和規定處理。
(3)若行為人履行了行政機關認可性的法定要式行為的,但其民事行為內容違法的,影響到民事法律關系整體內容生效的(如買賣汽車進行犯罪活動的),對其履行的法定要式行為應由履行認可性的行政機關予以撤銷.
(4)如果是屬部分內容違法,並不影響到整體民事法律關系生效的(如規定的違約金或利息超出國家法律規定等),對違法部分予以撤銷。
3、尊重合同的原則。
(1)行為人設立、變更、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所簽訂的合同或協議,按法律規定必須履行某種特定的方式才能成立的,這種法定的方式就是合同或協議成立的前提條件。
(2)對沒有履行的,就不能認定其成立,如必須經過公證才能成立的經濟合同,對沒有進行公證的合同,就不能認定其成立和有效,若雙方實際履行了,發生糾紛後不受法律保護,按無效合同處理。
(3)但對於先由雙方當事人簽訂成立生效的合同或協議,生效或履行後再必須履行某種法定的形式對其認可或履行行政登記制度的民事行為,應當採取遵重合同的原則,並區別不同情況處理。
(4)對於雙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的意思表示真實的,且符合法律規定,只是缺少履行法定行政管理的要式手續的,應認定合同的有效,令其補辦手續。
(5)或對不履行合同一方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給予賠償(支付違約金、賠償金等),不能只因沒有履行行政管理手續這種要式行為而否認其前一部分的合法性,或對其前一部分合法行為不予保護,從而使遵守合同一方蒙受損失又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違約方得不到制裁。
C. 民事訴訟法56條怎麼理解
民事訴訟法56條: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的請求權,因而起訴參加到已開始的訴訟中來的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具備以下3個條件:
(一)他人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如他人之間對民事權益、經濟權益有爭議沒有形成訴訟的,屬於訴訟外的爭議,訴訟外的爭議如果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有權作為原告提起訴訟,但不是要求參加訴訟。
因為訴訟尚未開始,談不到參加訴訟的問題,只有在他人之間的民事權益、經濟權益的爭議已經形成訴訟,而訴訟程序又在進行中,第三人才能參加訴訟。
(二)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全部或部分享有獨立的實體權利。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全部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種是有部分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至於第三人對於原訴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是否真正具有全部或者部分的獨立請求權,則需在審理終結後才能確定。
(3)民法56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章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
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D. 民法通則第56條是什麼
第五十六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
E. 口頭合同生效要具備什麼條件
口頭合同生效要具備什麼條件
1、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
2、口頭協議也是合同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雙方都認可的口頭協議,在法律上認定為有效,但如果一方違約,主張一方的舉證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口頭協議也具有法律效力。
3、訂立合同的形式可以是書面的方式,也可以是口頭合同。
4、口頭合同比起書面合同簡便易行,只要法律沒有規定一定要訂立書面合同,而口頭合同只要是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也同樣是有效的。
5、法律規定必須採用書面協議的:建設工程合同、技術開發合同、房屋銷售合同等,如果這類合同採取口頭約定的形式,那麼可視無效,不受法律保護。
F.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有獨立內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容請求權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G. 合同的生效要件是什麼
合同的生效要件,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發生完全的法律效力所應當具備的法律條件。合同的生效要件是判斷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標准。我國《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是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許多特殊合同也可能有一些特殊的生效要件,如技術引進合同需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才能生效,房地產轉讓合同需要經過房產部門過戶登記才生效等。然而《民法通則》的規定基本上概括了一般合同的生效要件。具體講: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如根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35條規定:「企業法人設立的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分支機構,由該企業法人申請登記,經登記主管機關批准,領取《營業執照》,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
.意思表示真實。所謂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為應當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
.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例如行為人不得買賣內容反動、淫穢、下流的錄音帶和唱片等。內容違法,當然應導致合同無效。
.合同必須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我國《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即如本條第2款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H.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是什麼
第二款是:「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版但案件處權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