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華民國刑法

中華民國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7-17 20:44:00

① 1918年3月27日,大理院判處洪述祖死刑是適用的中華民國刑法

1918年3月27日,中華民國大理院判處洪述祖死刑,4月5日對洪述祖執行絞刑。此時適用的不是《中華民國刑法》,而是《暫行新刑律》及其補充條例。1928年才公布了第一部《中華民國刑法》。此前,1912年4月北洋政府頒行《暫行新刑律》,是在大清新刑律的基礎上刪改成的。1914年袁世凱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

② 台灣刑法有死刑嗎

台灣刑法有死刑的。依據台灣刑法第33條,死刑是主刑的一種。

③ 我國刑法的演進過程

刑法是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客觀地說,中國刑法的緣起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中國的第一朝代——夏朝。當時的夏王朝根據社會治理的需要制定了《禹刑》,這也是中國最早的刑法典。此後,中國歷經十餘個朝代,制定了數十部成文刑法典。比較著名的法典有《呂刑》、《法經》、《唐律》、《宋刑統》、《大明律》、《大清律例》。其中,《唐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是中華法系的代表作,標志著中華法系走向成熟。

中國近現代刑法的變遷始於1911年。自1911年至今,先後頒布了《大清新刑律》、《暫行新刑律》、《中華民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6部刑法典和大量單行刑法、附屬刑法規范。中國現代刑法的演進始於新中國的成立,並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即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79年刑法典通過的形成階段,1979年刑法典的實施至1997年新刑法典通過的發展階段,以及1997年新刑法典實施至今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階段。三、中國現行刑法的時代特色

④ 民國時期的法律

中華民國時期法規 辛亥革命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歷屆政府頒布的法規,包括南京臨時政府法規,北洋政府法規和國民黨政府法規3個部分。
臨時政府法規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封建王朝以後,以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史稱南京臨時政府。在它存在的短短3個月內,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許多鞏固民主共和制度、保障人權、發展資本主義和改革封建惡習的法律、法令。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中華民國時期法規
關於政府組織法
1911年12月 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於1912年1月2日即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次日加以修正,共 4章21條。它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認了資產階級共和體制的誕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滅亡。它確定南京臨時政府為總統制共和政府,政府機關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臨時大總統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臨時大總統下分設各部,部長對臨時大總統負責。參議院為行使立法權的機關。參議院成立以前,暫由各省都督府代表會代行其職權。臨時中央審判所為行使司法權的機關。南京臨時政府還於 1月30月頒布了《中央行政各部及其許可權》,起草了《各部官制通則》和各部局的官制,編定了各類官吏考試制度。在這些法令中,規定了中央行政機構的設置、各部的職權范圍及官員任免辦法。臨時政府在3月10日又公布了《南京府官制》,作為改革地方政權機關的模式。

關於改革司法制度
南京臨時政府於1912年3月2日頒布《大總統令內務、司法兩部通飭所屬禁止刑訊文》,3月 11日頒布《大總統令內務、司法部通飭所屬禁止體罰文》,規定行政、司法官署審理案件一概不準刑訊逼供,不法刑具悉令焚毀,其罪當處笞、杖、枷號者,一律改為罰金、拘留。違反命令者褫奪公權並治罪。臨時政府還擬定了《臨時中央裁判所官制令草案》、《律師法草案》,主張建立律師制度,實行陪審和公開審判制度。

關於保障人權
南京臨時政府於1912年 3月17日頒布《大總統通令開放蛋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文》,宣布廢除清朝法律中對所謂"賤民"的歧視和限制,規定水上居民(蛋戶)、"惰民"、丐戶、義民(奴)、優娼、隸卒等均享有選舉、參政、居住、言論、出版、集會、信教等公民權利和自由。3月 2日和3月19日又相繼頒布《大總統令外交部妥籌禁絕販賣豬仔及保護華僑辦法文》、《大總統令內務部禁止買賣人口文》,明令禁止販賣華工,買賣人口,保護華僑,廢除奴婢賣身契約、主奴名分以及人身奴役等。臨時政府還明令取消清王朝官府中"大人"、"老爺"的稱呼,廢除跪拜禮,勸禁纏足,曉示剪辮以及禁煙、禁毒。此外還頒布了《維持地方治安臨時軍紀十二條》,強調"擁護人權為第一要義",嚴懲侵犯人民生命財產權利的行為。

振興實業
臨時政府制定了商業注冊章程、《商業銀行暫行則例》等保護工商業的法令,鼓勵興辦實業,獎勵農墾,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為此,還以大總統和內務部名義發布了保護人民財產的命令。凡在民國勢力范圍內,人民所有一切私產,均應歸人民享有,無確實反對民國證據的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產,應歸該私人享有。工商企業在受到不法侵害時,有權向中央平政院陳述或向都督府控告,一經調查確實,"立予盡法懲治"。

北洋政府法規
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於1912年4月在北京建立了北洋政府,直至1928年6月才為北伐軍的節節勝利所迫宣告結束北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主要有《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中華民國約法》《中華民國憲法》、《暫行新刑律》、《刑事訴訟條例》、《民事訴訟條例》、《民律草案》和《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等。

《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1913年10月31日由國會組織的憲法起草委員會三讀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即"天壇憲草",共11章,113條。這部憲法草案採取資產階級憲法形式,實行責任內閣制,規定了對總統任期的限制和國會對總統的牽制權。這部憲草大大妨礙了袁世凱的專制獨裁統治,因此,袁世凱於1914年1月14日悍然下令解散了國會,"天壇憲草"隨之成為一張廢紙。

《中華民國約法》
由袁世凱一手操縱的"約法會議"所制定,並於1914年5月1日公布,又稱"新約法",以示區別於前臨時約法。該約法分10章,68條。它以確認袁世凱專制獨裁製度為基本特徵,取消了國會制,設參政院作為總統的咨詢機構。這個約法是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反動,為袁世凱推行專制獨裁提供了法律根據。

《中華民國憲法》
1923年10月10日直系軍閥曹錕賄賂國會議員當選總統後制定公布的憲法。它以"天壇憲草"為基礎,是北洋政府正式公布的第一個憲法,共13章,141條,內容十分龐雜。這部憲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民主偽裝下實行軍閥獨裁。它羅列了一系列有關人民的權利和自由的規定。但又賦予大總統凌駕於國會之上的權力,有權停止眾議院或參議院的會議等等。此外還賦予地方軍閥極大的許可權,藉以換取對曹錕政府的支持。這部憲法隨著1924年10月直系軍閥的倒台而作廢。

《暫行新刑律》
北洋政府對《大清新刑律》(見清代法規)稍加刪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規,於1912年4月30日頒行,內容與《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以"重典"威懾人民,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此外,北洋政府還在1915年和1918年先後擬定了兩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頒行。

《刑事訴訟條例》
1921年11月14日公布,1922年7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它是在清末《刑事訴訟律草案》(見清代法規)的基礎上制定的,是中國正式公布施行的第一部刑事訴訟法典。該條例分總則、第一審、上訴、抗告、非常上訴、再審、訴訟費用、執行,共8編,514條。

《民事訴訟條例》
《民事訴訟條例》也是在清末《民事訴訟律草案》(見清代法規)的基礎上制定的,於1922年7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它是中國正式頒布施行的第一部民事訴訟法典。該條例計6編:總則、第一審程序、上訴審程序、抗告程序、再審程序,以及特別訴訟程序,共755條。

《民律草案》和《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
北洋政府曾於1915年起草了民律親屬編草案,至1926年完成民律各編的起草,但一直未作為正式的民法典公布。所謂《現行律民事有效部分》,即《大清現行刑律》(見清代法規)中關於民事的規定。1912年 3月10日袁世凱宣告"暫行援用"前清施行之法律,也包括《大清現行刑律》民事部分。同年4月3日,參議院在《議決暫時適用前清之法律咨請政府查照辦理文》中也指出:"嗣後,凡有關民事案件,仍應照前清《現行律》中規定辦理。"所謂民事部分,即指《大清現行刑律》中的"服制"、"戶役"、"田宅"、"婚姻"、"錢債"等大部分或一部分,以及戶部則例的"戶口"、"民人繼嗣","田賦"中的"開墾""坍漲撥補""牧場征租"、"寺院莊田"、"撤佃條款"、"灘地征租"等有關條款,直到1929年國民黨政府公布新民法才予以廢止。

⑤ 刑法修正案十對老年人犯罪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專》中的規定,對屬於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慮其犯罪的動機、目的、情節、後果以及悔罪表現等,並結合其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從寬處罰;已滿75歲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⑥ 在中華民國時盜墓判刑嗎要判刑的話判多久

《中華民國刑法》

第 一八 章 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

第 246 條
對於壇廟、寺觀、教堂、墳墓或公眾紀念處所,公然侮辱者,處六月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妨害喪、葬、祭禮、說教、禮拜者,亦同。

第 247 條
損壞、遺棄、污辱或盜取屍體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損壞、遺棄或盜取遺骨、遺發、殮物或火葬之遺灰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第 248 條
發掘墳墓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第 249 條
發掘墳墓而損壞、遺棄、污辱或盜取屍體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
發掘墳墓而損壞、遺棄、或盜取遺骨、遺發、殮物或火葬之遺灰者,處一
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 250 條
對於直系血親尊親屬犯第二百四十七條至第二百四十九條之罪者,加重其
刑至二分之一。

⑦ 中國大陸刑法典從清代到現在有哪些

1、清代《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於1908年完成,但由於守舊派的反對,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公布。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該律並未施行。它採用資產階級的刑法體例、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在刑法體例方面,分總則、分則兩篇。

在刑罰制度方面分主刑、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從刑包括褫奪公權和沒收。 在刑法原則方面,採用了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此外,還根據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新情況,規定了有關妨礙國交、妨礙選舉、妨礙通訊、交通以及妨害衛生等方面的犯罪。

2、北洋政府《暫行新刑律》

《暫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對《大清新刑律》稍加刪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規,於1912年4月30日頒行,內容與《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

1912年3月,袁世凱發布命令:「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抵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此處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據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隨即擬定《刪修新刑律與國體抵觸各章條等並刪除暫行章程文》,並附列刪除各章條目,經呈袁世凱批准,並通令各司法衙門遵行,是為《暫行新刑律》。

後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以「重典」威懾人民,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此外,北洋政府還在1915年和1918年先後擬定了兩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頒行。

3、國民政府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

該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共48章,387條。1935年1月1日又公布了經過修改的刑法,即所謂新刑法。其中總則編12章99條,分則編35章258條。

列舉了諸如竊盜、殺人等罪名,並針對各罪內容特別規定。學說上一般把刑法分則按照侵害法益的不同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數部分;在個人法益方面又常再細分為生命、身體法益、自由法益和財產法益等。

原則上本法總則部分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即刑法以外之特別刑法),在分則的部分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4、國民政府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

新刑法標榜「從輕主義」,對一般輕罪的處罰比舊刑法規定的有所減輕,但對於所謂觸犯反動統治秩序的行為則從嚴、從重處罰。

同時吸取了德、意、日帝國主義國家刑事立法政策中所謂「社會防衛主義」和「主觀人格主義」精神,宣稱犯罪原因在於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因素,主張應以主觀的犯罪動機,而不是以客觀的犯罪事實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

對所謂「內亂罪」以及「外患罪」、「殺人罪」、「強盜罪」等「危險極大」者,皆規定了懲罰「預備犯」、「未遂犯」和「陰謀犯」的條款。

特別增加了「保安處分」專章,對於所謂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嫌疑」「犯罪危險」的人,可以借口預防「犯罪」或「再犯罪」,實行「社會防衛」手段,令其入感化教育處所。

5、新中國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

在 1950 年,我國就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了刑法典的起草准備工作。刑法大綱草案是對新中國各項法律的高度概括,是日後刑法修訂的基礎

6、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⑧ 10.南京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刑法》分__________、分則兩編。

南京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刑法》分____總則______、分則兩編。

⑨ 中國所有法律名稱

中國現行法律:

憲法、行政法經濟法、民商法、社會法、訴訟法和刑法,包含財政金融法、國防外交法、國家機構法、行政法、合同法、環境保護法、婚姻家庭法、經濟法、經濟行政管理法、科教文衛法、勞動保護法、民法、民事訴訟法、民政內務法、涉外經濟法、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知識產權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有的還規定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以及統治階級認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

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9)中華民國刑法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時期的法律有民法、中華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勞動基準法。行政程序法、公司法、所得稅法、民事訴訟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個人數據保護法。

中華民國憲法、土地法、政府采購法、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准則、行政訴訟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等。

行政法(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法律大全

⑩ 1927年時有什麼刑法

中國1927年到1928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一、1927年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月7日,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 3月2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 4月14日,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 4月27日,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 4月28日,李大釗在北平英勇就義。 5月21日,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 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 8月1日,周恩來等發動南昌起義。 8月7日,我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 9月9日,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 11月13日,黃麻起義爆發。 12月11日,張太雷等發動廣州起義。 二、1928年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月,方誌敏等發動弋陽、橫峰起義。 4月28日,朱德帶領的南昌起義軍隊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 4月底,劉志丹等發動渭華起義。 5月3日,日軍悍然發動「濟南慘案」,外交官蔡公時以下五千中國民眾被殺。 5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立,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 6月3日,張作霖下令奉軍退出關外。 6月4日,日本關東軍製造「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炸成重傷後身亡。 6月18日,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蘇聯莫斯科召開。 7月7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告廢除中外不平等條約。 7月22日,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 10月5日,毛澤東發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12月29日,張學良在東北易幟。

熱點內容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多少處 發布:2024-11-17 16:26:29 瀏覽:667
魔法學院頁游 發布:2024-11-17 16:11:07 瀏覽:371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 發布:2024-11-17 16:10:10 瀏覽:156
學道德模範做有德之人手抄報 發布:2024-11-17 15:27:12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