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眾斗毆罪司法解釋
1. 聚眾斗毆罪的相關司法解釋有哪些98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對聚眾斗毆犯罪行為人被要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是否應該支持的答復
法研〔2004〕179號
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聚眾斗毆的參加者,無論是否首要分子,均明知自己的行為有可能產生傷害他人以及自己被他人的行為傷害的後果,其仍然參加聚眾斗毆的,應當自行承擔相應的刑事和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對於參加聚眾斗毆,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的,行為性質發生變化,應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聚眾斗毆中受重傷或者死亡的人,既是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的受害人,又是聚眾斗毆犯罪的行為人。對於參加聚眾斗毆受重傷或者死亡的人或其家屬提出的民事賠償請求,依法應予支持,並適用混合過錯責任原則。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
蘇高法[2009]56號
關於辦理聚眾斗毆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各市、縣(市、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分)局:
為依法懲治聚眾斗毆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司法實踐,現對辦理聚眾斗毆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聚眾斗毆罪的認定
(一)聚眾斗毆罪是指拉幫結伙,人數一般達三人以上,有聚眾斗毆故意的互相毆斗的行為。要嚴格掌握聚眾斗毆行為的定罪標准,防止把一些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以犯罪論處。
(二)聚眾斗毆通常表現為報復他人、爭霸一方或其他不正當動機而成幫結伙地斗毆,往往造成嚴重後果。要與客觀方面表現為肆意挑釁、無事生非的尋釁滋事罪區別開來。對於因民事糾紛引發的互相鬥毆甚至結伙械鬥,規模不大,危害不嚴重的,不宜以聚眾斗毆罪處理,構成其他罪的以其他罪處理。
(三)「聚眾」是指為實施斗毆而聚集三人以上的行為。聚眾方式既包括有預謀的糾集行為,也包括臨時的糾集行為。「三人以上」既包括首要分子、積極參加者,也包括其他一般參加者。
(四)雙方均有互毆的故意,斗毆時一方達三人以上,一方不到三人的,對達三人以上的一方可以認定為聚眾斗毆,對不到三人的一方,如果有聚眾行為的,也可以聚眾斗毆罪論處,如果沒有聚眾行為的,不以聚眾斗毆罪論處,構成其他罪的,以其他罪論處。
(五)一方有互毆的故意,並糾集三人以上,實施了針對對方多人或其中不特定一人的毆斗行為,而對方沒有互毆故意的,對有互毆故意的一方也可以認定為聚眾斗毆。但要注意區分聚眾斗毆與共同傷害和共同殺人的界限,對於一方有明顯的傷害或殺人故意的,直接以故意傷害或故
意殺人處理。
(六)一方有互毆的故意,糾集三人以上對另一方進行毆斗,另一方開始沒有互毆的故意,但在事態發展過程中產生斗毆故意並糾集多人以上進行互毆的,對雙方均可以認定為聚眾斗毆。但要注意區分聚眾斗毆與正當防衛的界限。
二、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的認定
(一)聚眾斗毆案件審理中要注意查明首要分子。聚眾斗毆的首要分子是指聚眾斗毆的組織者、策劃者、指揮者。對於被糾集者又糾集他人的二次糾集行為人是否認定為首要分子,視情節而定。
(二)聚眾斗毆的積極參加者是指首要分子以外在聚眾斗毆中發揮主要作用或者在斗毆中直接致傷、致死他人者。
(三)在幕後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不論其是否直接參加斗毆,一般應認定為首要分子;在聚眾及准備斗毆中行為積極並起重要作用的,不論其是否直接參加斗毆,一般應認定為積極參加者。
三、聚眾斗毆罪的加重情節
(一)關於「多次聚眾斗毆的」認定
1、多次聚眾斗毆是指實施聚眾斗毆三次以上。
2、如果行為人在一次斗毆中短暫中斷後,針對同一對象又繼續斗毆的,應認定為一次。
(二)關於「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認定「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是指雙方參加斗毆的人數達十人以上,並且斗毆場所涉及多處,或者斗毆持續時間較長,或者斗毆手段兇殘,或者在當地造成惡劣影響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情形。
(三)關於「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認定 「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是指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導致社會正常生活、工作、學習、教育、科研等秩序遭到破壞,公共秩序嚴重混
亂等情形。
(四)關於「持械聚眾斗毆的」認定
1、「械」是指各種槍支、治安管制器具、棍棒等足以致人傷亡的工具。對於持磚塊、酒瓶類一般工具進行斗毆的,要結合所持一般工具在斗毆中的使用情況及造成的後果等情節,認定是否為「械」。
2、「持械」是指參加聚眾斗毆的人員直接使用器械鬥毆,或者在斗毆中攜帶並且顯示但實際未使用的情形。
3、持械既包括事先准備器械並在斗毆中使用,也包括在實施斗毆過程中臨時就地取材獲得器械並使用。對於奪取對方所持器械並使用的,以持械聚眾斗毆論處。
4、參與預謀持械聚眾斗毆,或者明知本方人員為斗毆而攜帶器械,即使本人未攜帶和使用器械,構成共同犯罪的,也均以持械聚眾斗毆論處。對於預謀持械聚眾斗毆但沒有將器械帶到斗毆現場或對本方人員為斗毆而攜帶器械進行積極阻止的,可不以持械聚眾斗毆論處。
5、聚眾斗毆中,一方持械而另一方未持械的,對持械一方以持械聚眾斗毆論處,對未持械一方不認定為持械聚眾斗毆。
四、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轉化定罪
(一)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在適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和第二百三十二條時,要結合案件具體情況,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對照故意傷害和故意殺人兩個罪名的具體犯罪構成來認定,不能簡單地以結果定罪。
(二)聚眾斗毆中,行為人對殺人和傷害後果均有預見,並持放任態度的,則可以結果定罪。
(三)構成聚眾斗毆罪的轉化犯,致人重傷、死亡的危害結果是發生在聚眾斗毆過程中,如果聚眾斗毆行為已經結束,行為人又產生殺人、傷害故意並實施行為致他人重傷或死亡的,應以聚眾斗毆罪與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數罪並罰。
五、聚眾斗毆首要分子、積極參加者刑事責任的確定
(一)聚眾斗毆的首要分子,應對其組織、策劃、指揮的全部犯罪承擔責任;對於積極參加者,應按照其參與實施的犯罪進行處罰。
(二)聚眾斗毆中,對於積極參加者作用差別明顯,能夠分清積極參加者的主、次作用的,應當對積極參加者確定主、從犯及應當承擔相應的罪責。
(三)對於首要分子在組織、指揮聚眾斗毆犯罪過程中雖然要求其他積極參加者不能造成他人傷亡,但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阻止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產生的,對首要分子仍應轉化定罪。
(四)聚眾斗毆中,其他積極參加者致人重傷、死亡,首要分子在組織、指揮犯罪過程中重傷、殺人故意不明顯,但有概括故意的,其也要對其他積極參加者致人重傷、死亡的後果承擔責任,對首要分子應當轉化定罪。
(五)聚眾斗毆中,參加者不是首要分子糾集,而系參加者自願、主動參與斗毆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如首要分子明知又未阻止的,首要分子應當對此積極參加者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承擔罪責。
(六)聚眾斗毆中,部分積極參加者致人重傷、死亡,其他積極參加者對被害人有共同加害行為的,應當認定為共同犯罪中相互配合、支持的行為,對共同加害的其他積極參加者也一並轉化定罪,但應根據各共同加害人致人重傷、死亡後果作用及原因力大小等情節,區別適用刑罰。
(七)聚眾斗毆中致人重傷、死亡,不能查清直接加害人,但能夠查清共同加害人的,對共同加害人均轉化定罪。
(八)聚眾斗毆中致人重傷、死亡,既不能查清直接加害人,又不能查清共同加害人的,對首要分子應轉化定罪,對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斗毆罪從重處罰。
(九)在一次聚眾斗毆中,部分積極參加者轉化定罪,部分積極參加者沒有轉化定罪,而對首要分子進行轉化定罪的,對首要分子不實行數罪並罰。
(十)在一次聚眾斗毆中,同一行為人同時既致人重傷又致人死亡的,對行為人的轉化定罪,採取重行為吸收輕行為的原則,不實行數罪並罰。
六、聚眾斗毆案件中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問題
(一)聚眾斗毆沒有造成重傷或死亡後果的,聚眾斗毆的參加者,均明知自己的行為有可能產生傷害他人以及自己被他人的行為傷害的後果,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刑事和民事責任。
(二)參加聚眾斗毆受重傷或者死亡的,受重傷不構成犯罪的行為人及死亡行為人的近親屬可以向聚眾斗毆的對方被告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死亡行為人明顯構成犯罪的除外。
(三)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或死亡的,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適用混合過錯責任原則確定賠償數額。犯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的被告人承擔全部或主要賠償責任;依法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的犯聚眾斗毆罪的被告人和其他共同致害人承擔次要賠償責任。同一罪名共同犯罪的被告人之間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意見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2009年2月23日
2. 打架斗毆法律怎麼規定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本條規定,只要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輕傷的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故意傷害案件中,如果案發前因為被害人有明顯過錯,被告人一怒之下失手將被害人致傷,情節明顯較輕,且案發後被告人又能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一般應從輕處罰或免除處罰。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犯罪行為所引起的附帶民事賠償,是屬於刑事法律調整的范疇,應具有懲罰性。
刑法第36條作了明確規定:「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分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即使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才能予以免予刑事處罰。刑法第37條規定:「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械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2)聚眾斗毆罪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要看打架斗毆犯什麼罪,則要看具體行為性質:
1、如果僅僅是故意傷害性質,屬於「侵犯人身權利」犯罪,如果致人輕傷以上的,涉嫌「故意傷害罪」;
2、如果是隨意毆打他人的性質,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犯罪,如果致人輕微傷以上、或者持械隨意毆打他人的,涉嫌「尋釁滋事罪」;
3、如果是雙方聚眾斗毆的,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犯罪,雙方一般五人以上的,涉嫌「聚眾斗毆罪」。
3. 聚眾斗毆司法解釋
聚眾斗毆,是指聚集多人攻擊對方身體或者相互攻擊對方身體的行為。
聚眾斗毆的參加者,無論是否首要分子,均明知自己的行為有可能產生傷害他人以及自己被他人的行為傷害的後果,其仍然參加聚眾斗毆的,應當自行承擔相應的刑事和民事責任。
參加聚眾斗毆受重傷或者死亡的,受重傷不構成犯罪的行為人及死亡行為人的近親屬可以向聚眾斗毆的對方被告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死亡行為人明顯構成犯罪的除外。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或死亡的,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適用混合過錯責任原則確定賠償數額。犯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的被告人承擔全部或主要賠償責任;依法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的犯聚眾斗毆罪的被告人和其他共同致害人承擔次要賠償責任。同一罪名共同犯罪的被告人之間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二條 【聚眾斗毆罪】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4. 聚眾斗毆司法解釋細則
法律分析: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人員,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人員,可以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多次聚眾斗毆的;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持械聚眾斗毆的。聚眾斗毆的相關司法解釋說明:聚眾斗毆罪是指拉幫結伙,人數一般達三人以上,有聚眾斗毆故意的互相毆斗的行為。要嚴格掌握聚眾斗毆行為的定罪標准,防止把一些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以犯罪論處。「聚眾」是指為實施斗毆而聚集三人以上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二條 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眾斗毆的;(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聚眾斗毆罪司法解釋 一、聚眾斗毆罪的認定 (一)聚眾斗毆罪是指拉幫結伙,人數一般達三人以上,有聚眾斗毆故意的互相毆斗的行為。要嚴格掌握聚眾斗毆行為的定罪標准,防止把一些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以犯罪論處。(二)聚眾斗毆通常表現為報復他人、爭霸一方或其他不正當動機而成幫結伙地斗毆,往往造成嚴重後果。要與客觀方面表現為肆意挑釁、無事生非的尋釁滋事罪區別開來。對於因民事糾紛引發的互相鬥毆甚至結伙械鬥,規模不大,危害不嚴重的,不宜以聚眾斗毆罪處理,構成其他罪的以其他罪處理。(三)「聚眾」是指為實施斗毆而聚集三人以上的行為。聚眾方式既包括有預謀的糾集行為,也包括臨時的糾集行為。三人以上既包括首要分子、積極參加者,也包括其他一般參加者。 雙方均有互毆的故意,斗毆時一方達三人以上,一方不到三人的,對達三人以上的一方可以認定為聚眾斗毆,對不到三人的一方,如果有聚眾行為的,也可以聚眾斗毆罪論處,如果沒有聚眾行為的,不以聚眾斗毆罪論處,構成其他罪的,以其他罪論處。
5. 結伙斗毆司法解釋全文
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聚眾斗毆的參加者,無論是否首要分子版,均明知自己權的行為有可能產生傷害他人以及自己被他人的行為傷害的後果,其仍然參加聚眾斗毆的,應當自行承擔相應的刑事和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對於參加聚眾斗毆,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的,行為性質發生變化,應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聚眾斗毆中受重傷或者死亡的人,既是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的受害人,又是聚眾斗毆犯罪的行為人。對於參加聚眾斗毆受重傷或者死亡的人或其家屬提出的民事賠償請求,依法應予支持,並適用混合過錯責任原則。
6. 聚眾斗毆罪立案標准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組織三人以上打架斗毆的,構成聚眾斗毆罪。對於組織、策劃、指揮或者積極參加聚眾斗毆的,應當予以立案追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 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三十六條 組織、策劃、指揮或者積極參加聚眾斗毆的,應予立案追訴。
7. 刑法對聚眾斗毆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根據《刑法》的規定,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有多次聚眾斗毆的、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等情形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
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