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二十六刑法

二十六刑法

發布時間: 2020-12-24 16:31:03

刑法第26條第四款有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內容是主犯和犯罪集團的定義及對主犯如何處罰。

第二十六條 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解釋:本條是關於主犯和犯罪集團的定義及對主犯如何處罰的規定。
本條分為四款。第一款是關於什麼是主犯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主犯包括兩種人:一種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即組織犯罪集團,領導、策劃、指揮犯罪集團成員進行犯罪活動的組織、領導者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數個人。另一種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所謂「起主要作用的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出謀劃策或者對發生危害結果起重要作用的。
第二款是關於犯罪集團定義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犯罪集團應當具備三個條件:1.必須由三人以上組成;2.為了共同進行犯罪活動;3.有較為固定的組織形式。所謂「固定」包括參與犯罪的人員的基本固定和犯罪組織形式的基本固定。
第三款是關於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處罰原則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即首要分子要對他所組織、領導的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全部罪行承擔刑事責任。所謂「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中,起組織、領導、策劃、指揮作用的主犯。
第四款是關於對一般主犯處罰原則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對除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該主犯在共同犯罪活動中所參與的或者由他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由於一般主犯是在首要分子的組織、領導下,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首要分子來說要小些,因此,本條規定了輕於首要分子的處罰原則,以體現我國刑法罪刑相適應的原則。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第二十五條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一)詐騙不足4000元的,為罰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為管制刑;5000元的,為拘役三個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1萬元的,為有期徒刑六個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擬處拘役刑的,升格為有期徒刑;擬處管制、罰金刑的,升格為拘役刑。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詐騙4萬元的,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詐騙20萬元的,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2)二十六刑法擴展閱讀:

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

一、在刑法第三十七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七條之一:「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

「被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違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的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其從事相關職業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將刑法第五十條第一款修改為:「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

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三、將刑法第五十三條修改為:「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

「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四、在刑法第六十九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後,管制仍須執行。」

五、將刑法第一百二十條修改為:「組織、領導恐怖活動組織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可以並處罰金。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 第四款的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內容是主犯和犯罪集團的定義及對主犯如何處罰。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1)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2)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3)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4)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3)二十六刑法擴展閱讀

刑法處罰如何量刑: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3、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4、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❹ 刑法第二十六條內容是什麼

中國刑法第二十六條 【主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專罪中起主要作屬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百六十六條詳細解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百六十六跳是對詐騙罪的刑罰。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第二條詐騙公私財物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標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5)二十六刑法擴展閱讀:

《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詐騙公私財物雖已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較大」的標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為人認罪、悔罪的,可以根據刑法第三十七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一)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

(二)一審宣判前全部退贓、退賠的;

(三)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諒解的;

(五)其他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第四條詐騙近親屬的財物,近親屬諒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具體處理也應酌情從寬。

第五條詐騙未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為詐騙目標的,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定罪處罰。

利用發送簡訊、撥打電話、互聯網等電信技術手段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發送詐騙信息五千條以上的;

(二)撥打詐騙電話五百人次以上的;(三)詐騙手段惡劣、危害嚴重的。

實施前款規定行為,數量達到前款第(一)、(二)項規定標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詐騙手段特別惡劣、危害特別嚴重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❻ 中國中國刑法第25條第一款,第26條的第一款和第四款內容。

《刑法》第25條第一款:【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第版26條的第一權款:【主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第26條第四款: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刑法》
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第二十六條【主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❼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的內容是什麼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強迫交易罪】以暴力、威脅手段,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回的,處三年答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強買強賣商品的;
(二)強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務的;
(三)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投標、拍賣的;
(四)強迫他人轉讓或者收購公司、企業的股份、債券或者其他資產的;
(五)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特定的經營活動的。【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六條】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是什麼

第一款是關於什麼是主犯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主犯包括兩種人:一種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即組織犯罪集團,領導、策劃、指揮犯罪集團成員進行犯罪活動的組織、領導者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數個人。另一種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所謂「起主要作用的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出謀劃策或者對發生危害結果起重要作用的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5.26.27

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條文注釋
共同犯罪中的「共同故意犯罪」是指:第一,幾個犯罪人必須有共同故意。就是說,幾個犯罪人對自己實施的危害行為都持故意的心理狀態,並且他們都認識到自己和其他行為人在共同進行某一犯罪活動。第二,幾個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這是指犯罪人各自的犯罪行為都是在他們的共同故意支配下,圍繞共同的犯罪對象,實現共同的犯罪目的而實施的;他們所實施的犯罪行為都同危害結果具有因果關系。
第二款是對共同犯罪概念的補充,對於認定共同犯罪有重要意義。二人以上由過失造成同一危害結果的,不以共同犯罪定罪處刑,這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說明了什麼是共同犯罪。對於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行為人各自的罪責分別處罰,不能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二十六條 【主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條文注釋
主犯包括兩種人:一種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即組織犯罪集團,領導、策劃、指揮犯罪集團成員進行犯罪活動的領導者。犯罪集團應具備的「固定」條件包括參與犯罪的人員的基本固定和犯罪組織形式的基本固定。另一種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所謂「起主要作用的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出謀劃策或者對發生危害結果起重要作用的人。
這一分類對確定兩種主犯應負刑事責任的大小是有重要意義的。「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中,起組織、領導、策劃、指揮作用的主犯。一般主犯是在首要分子的組織、領導下,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首要分子來說要小些,因此,本條第三、四款分別規定了二者不同的處罰原則,以體現我國《刑法》罪刑相適應的原則。

第二十七條 【從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條文注釋
從犯有兩種情況: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和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起次要作用的」是指在整個共同犯罪活動中,處於從屬於主犯的地位,對主犯的犯罪意圖表示贊成、附和、服從,聽從主犯的領導、指揮,不參與有關犯罪的決策和謀劃;「起輔助作用的」從犯特點是不直接參與具體犯罪行為的實施,在共同犯罪活動中,為完成共同犯罪只起了提供物質或者精神幫助的作用。如提供作案工具、為實行犯采點望風、指示犯罪地點和犯罪對象、消除犯罪障礙等。認定從犯時,應當注意劃清從犯與包庇犯的界限。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在共同犯罪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犯罪,起了次要或者輔助作用,與主犯有共同故意;而後者是在犯罪分子實施犯罪後給予犯罪分子窩藏、窩贓等幫助的,事先與犯罪分子沒有共同故意。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2020第三者財產 發布:2025-02-07 22:12:58 瀏覽:268
深圳消防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07 21:57:19 瀏覽:334
大學依法治國論文 發布:2025-02-07 21:43:59 瀏覽:114
法院補償器 發布:2025-02-07 21:30:25 瀏覽:238
人大立法環保調研 發布:2025-02-07 21:13:41 瀏覽:382
欽州人民法院領導 發布:2025-02-07 21:08:57 瀏覽:227
私募基金公司出具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02-07 20:52:10 瀏覽:642
司法拍賣成交率 發布:2025-02-07 20:26:14 瀏覽:254
梧州十大傑出律師 發布:2025-02-07 20:19:36 瀏覽:680
所得稅立法 發布:2025-02-07 20:04:38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