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作用

民法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2-07-25 09:44:01

⑴ 中國民法典的作用

民法典的作用是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⑵ 民法有什麼作用

核心內容:民事權利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滿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等。下面由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介紹相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支配權是指權利人可以自己直接支配其權利客體

2、並有權排除他人妨礙其支配的權利。

3、請求權是指權利人有權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4、形成權是指權利人依自己單方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

5、抗辯權是指對抗他人行使權利的權利。

6、絕對權是指效力及於一切人的權利,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人,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一切人。

7、相對權是指其效力僅及於特定人的權利,相對權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均是特定的人。

8、主權利是指在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以獨立存在的權利;

9、從權利是指在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10、既得權是指其成立要件已全部實現的權利。

11、期待權是指其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實現,將來有可能會實現,也有可能不會實現的權利。

12、原權利是指在合法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存在的權利。

13、救濟權是指在原權利受到侵害時,或有受到侵害危險時而發生的權利。

⑶ 民法的功能

1、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定的總和。
2、民法的功能體現在《民法通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⑷ 民法在社會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具體點了

1、保護公民權利,矛盾得到解決,人民生活的更舒心、更順心;
2、有效的矛盾解決機制,減少法律外的矛盾、摩擦,讓社會更和諧;
3、引導人們的行為方式,促進人們以更合法、更理性、更有道德的方式去言行,為城市更美好的市民素質方面,起到提高作用;
4、保護私人的合法財產權,為個人建設城市美好生活提供物質保障。
生活中的民法
——從公交車上司乘鬥嘴說開去
鍾 建 林

某日,筆者乘坐一輛公交車從城市最東邊去城市最西邊辦事,中間要跨過一條穿城而過的大河。該公交車所屬的公交線路可算是全市最長的公交線路之一,公交車票價都採取了跨段計費的方式,自動投幣,過河的兩塊,不過河的一塊。
最近由於看世界盃熬夜的緣故,筆者從始發站上車不久後即昏然入睡。搖搖晃晃不知過了多久,筆者被一頓噪雜聲驚醒過來,發現公交車已經過河,而且離終點站只有幾站距離了。又發現公交車司機正朝我這邊看著,大聲說了一句什麼的,好像是要求投幣補票。我清楚地記得我上車時是投了兩塊一元硬幣的,為何還要我投幣?正疑惑間,筆者右前方位置的一位中年男子發話了,火爆爆的:「我只是睡著了嘛,我本來是不要過河的,現在你把我拖著過了河,還要我補一塊錢票,哪有這樣的道理?你只是要錢噻,我不會差你這一塊錢的!」原來公交車司機是在叫他補票呢。估計這位也是一個因凌晨看世界盃熬夜了,所以在公交車上打盹睡覺的主兒了。都是這世界盃惹的禍!
公交車繼續往前開者。司機則繼續強調車都快進終點站了,要求該男子趕緊把一塊錢票款補上。該男子則總是喋喋不休地反復陳述上面說過的話,就是不見他起身投幣一塊錢。司乘之間口舌之爭可謂你來我往,熱鬧非凡。公交車上其他乘客則一言不發,坐山觀虎鬥,但主要的眼光都還是集中在乘客男子身上。乘客男子不知是被周圍眼光盯得不自在了,需要排遣自身心理壓力呢,還是為了證明其並不缺那麼一塊錢,居然拿出一包黃色芙蓉王香煙(註:市場價24元一包),點燃一根抽了起來。此後司機不再說話了,那名男子也未起身投幣,依然不管不顧地在公交車里抽著他的芙蓉王。車內就這樣保持著沉默。不久,公交車駛進終點站,全車乘客都爭著下車,車廂內又變得熱鬧起來,大家都不再關注司乘之間剛才的爭吵。那名男子最後是否投幣一塊錢,大家也都不得而知,也都懶得去知道了。
下得車來,目睹此事的筆者不得不浮想聯翩。司機和乘客,究竟是誰受委屈了?今後公交車上能否不再發生類似的司乘鬥嘴?
司乘之間為了是否應該投幣而發生爭吵鬥嘴,雖然數額一般只有一塊兩塊的,但在公交車上是經常發生的事。爭吵中的雙方,一般都會有某種委屈感。如果吵來吵去最後沒一個公平的結果,那麼雙方的委屈感都可能會加強。以至於本來歡暢的心情可能會因此糟糕透頂,想要辦個什麼事都會變得沒有質量和效率。那麼本次事件中,司機和乘客,究竟是誰受委屈了?
從司機的角度來看:由於線路過長,跨段收費,過河的兩塊,不過河的一塊,這是公交車公司規定的,沒得商量。我是公交車公司的司機,是在上班。我要求乘客按公司的規定投幣,是在執行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務,我難道還有錯?乘客說他不差那麼一塊錢,這話我願意相信。但站在公司的角度,如果所有的乘客都差這么一塊錢,那麼公司還要不要運轉?公交車還要不要開?公交車公司看重這一塊錢,又何錯之有?如果公交車公司對司機的工薪發放與所收票款掛鉤,那麼司機按照公司規定對乘客多收一塊錢票款,自己就可能多得幾毛或幾分的提成,但這可是勞動報酬,也是血汗錢啊!幾個公交車司機家裡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也都要養家糊口,難道就不該收這應收的一塊錢票款?如果司機涉嫌違規亂收費,那你乘客向公司或政府主管部門投訴就是!真的,作為公交車司機,面對如此事件,無法不委屈!
從乘客的角度來看:應該相信,99.99%的乘客都是不會故意逃票的,且不說公交車票款都只不過那麼一塊兩塊的!任何人都不要隨意懷疑、否定他人的理性和良知!本事件中乘客的委屈在於,我純粹只是睡覺睡過了頭才坐車坐過了站,絕不是為了省下一塊錢而有意逃票。這下倒好,我還要坐車返回河東去,且不說要另買兩塊錢過河的公交車票,更重要的是誤了時間誤了辦事。你公交車司機不但不安慰體諒,反而要我補交一塊錢。你叫我在全車乘客面前如何做人?我不是不願交這一塊錢,也不是口袋裡沒有這一塊錢,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你叫我補票,我就非要跟你硬到底不可,看誰犟過誰!乘客的委屈,很多情況下確屬情有可原。
但比較起來,筆者覺得公交車司機所受的委屈更大,更值得同情。因為司機的委屈於法有據,而乘客的委屈充其量只能算是情有可原!
考察公交車司乘之間可能的法律關系,最基本的當屬《合同法》中規定的客運合同關系無疑。根據《合同法》有關客運合同的規定,客運合同是乘客向承運人支付票款,承運人將乘客安全運送至約定地點的雙務合同。乘客的義務是支付票款,承運人的義務是將乘客安全運送至約定的目的地。一般情況下,票款的數額與運輸距離、交通工具的檔次、承運人的服務質量等因素密切相關。具體到本事件中,乘客乘車過了河,車程比不過河要遠,自然就要支付兩塊錢的票款。司機正是基於這個客運合同關系屬性主張自己所屬公交車公司的合同權利,進而要求乘客補交票款的。對於這一點,相信一般人都能理解。
問題就在於本事件中乘客並不需要過河,只是因為睡覺坐過了站,不得已才多坐了一段車程,並不是乘客有意要多坐車但又想少交票款。那麼該乘客是否就無需補交這一塊錢票款了呢?這涉及到雙方客運合同關系的權利和義務內容如何確定,是否成立和生效等諸多法律問題。首先,乘客上車投幣一塊錢,言明要到河東某站,不要過河,司機准許乘客上車,雙方就坐車不過河、投幣一塊錢成立了客運合同關系。但此後的合同履行中,乘客因睡覺的原因坐車過河而不知覺。出於一般的社會生活經驗,司機不可能有精力和時間去觀察和發現哪位乘客是否睡覺了,是否會坐過站而及時給予提醒。司機應該全神貫注於全車乘客能否安全准點地到達目的地。某一乘客因自己睡覺的原因坐過了站,客觀上司機必然提供了超額的客運服務,這就引起了雙方合同權利義務內容的變化,司乘雙方即已形成一個新的客運合同。根據新的客運合同,乘客就應當全面履行支付票款的義務,亦即應補交超程部分的票款。乘客如主張新的客運合同並不是自己本意而為,新的合同因無雙方的合意而未成立和生效,那麼根據「單方真意保留不影響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合同法原理,這樣的主張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最後,筆者無意懷疑該乘客有意逃票,也無意指責該乘客不懂《合同法》的規定,只是希望我們這個社會,希望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確立依法維權的意識,都要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不要意氣用事,不要總認為自己一貫正確。我們國家的法律尤其是民法,不僅是糾紛發生後用於保護權利的裁判救濟之法,而且是日常生活中規范權利行使和義務履行,盡量預防和避免民事糾紛的指引預防之法。兩相比較而言,後者的價值和意義更要大許多。日常生活中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少一份埋怨和指責,我們這個社會就會少一樁糾紛,多一份和諧!
社會法治!
願天下大同!

⑸ 什麼是民法民法,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民法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一)、民法是保障市場體制正常運行的有效法律形式。
民法的主體制度使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能夠作為獨立平等的主體進入市場;法律行為制度賦予當事人以廣泛的行為自由和活動空間;物權制度控制著主體對各種物品的權利限度,同時也保護著主體對特定物品的正當權利。民法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有助於協調商品交換者的利益沖突,引導他們開展正當競爭。民法不僅有效地穩定市場秩序,而且能夠推動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為市場交換的高速運行提供方便。債權制度的確立,實現了讓渡商品和實現商品價值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離,使商品交換在信用制度的擔保下,跨越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有力地推動了商品交換的進行。民法的代理制度,有助於避免事必躬親;居間制度使得人們及時獲得相關信息;行紀制度使憑借專業組織為自己謀利成為可能。時效制度則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力,從而加快商品流通。簡言之,民法為現代化市場提供一般規則與市場主體的基本行為規范,使他們可以遵循這些規則進行活動,並使市場秩序獲得保障。民法可以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市場活動的行為規范,是市場參與者在這些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各顯神通,開拓進取,創造最佳業績,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民法可以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
人權是人按其本質屬性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民法實質上是權利法。它首先給人的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以規定和保護,為其他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護提供基礎。
(三)、民法可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民法體現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它調節著各種利益,保護人們合法地謀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許侵害社會和他人的弱肉強食,謀取非法利益。
(四)、民法可以促進民主政治。
民法是私法,要求劃分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劃分政治生活和市民生活。在市民社會和市民生活中,實行私法自治原則,要求國家公權力不得隨意介入、干涉,這有利於抑制公權力的不當擴張與膨脹。權力機關不法或不當侵害民事權利,也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必將有利於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⑹ 民法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法是一個很重要的部門法。但是對於民法在國家的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版用,民法權的調整對象和適用范圍,民法與某些法學家所主張的經濟法的關系等等問題,目前法學界的看法很不一致,需要根據法學理論,特別是關於法的體系的一般原理去進行分析研究,以求逐步取得比較統一的認識。
民事法律行為行為,又稱法律行為,是法律事實的一種,是指民事主體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依法產生民事法律效力的行為。民法通則第五十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可見其在民法中的地位及功能:
1、橋梁作用。民事法律關系通過主體為一定的法律行為來實現。
2、保障作用。沒有法律行為民法的調整無從談起。
3、可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物,還有可能是行為,權利、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等。
4、作為違法行為的相對行為。民事法律事實分為法律事件和行為,行為又分為法律行為和違法行為。

⑺ 論民法的性質和作用。

民法乃一國法律體系中之基本法,與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共同構成一國之部門法體系,為最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民法的性質表現在四個方面: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民法是私法;民法是實體法;民法體現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其中,市民社會的法是民法性質的集中體現。
(一)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
民法者,實乃市民法之簡稱也,而
市民法者,當為市民社會之法也。何謂市民社會?社會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存在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則依兩種方式發生,一種是直接面對其他社會成員而發生,包括家庭成員,另一種是通過國家這一中介而發生。由此形成兩種社會關系,前一種社會關系因直接發生於社會成員之間,故其有關內容取決於社會成員個人的意志,而後一種社會關系通過了國家的中介,國家必將其意志體現在其中。體現社會成員個人意志的社會關系當以個人或私人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而體現國家意志的社會關系當以國家或公共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由此,人所參與的全部社會關系不外乎此兩種類型,而社會也就因此可以不僅從理論上而且從實證上劃分為兩種,一種為純粹由個人作為主體參與的社會,即所謂市民社會,而另一種為有國家參與的社會,即所謂政治社會或政治國家。任何人都總是扮演兩種角色、具有雙重身份,他一方面作為市民社會的人參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另一方面又作為政治社會的人參與政治國家的關系。規范市民社會關系的法律就發展成為市民法,它以保護市民社會中人的權利即私權為己任;而規范政治社會關系的法律就是公法,它以保障國家權力的行使為目的。所以說,民法(市民法)是關於市民社會的法。
盡管人總是既要參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又要參與政治國家的關系,然而市民社會是其生存之本,市民社會中的經濟與人身關系是每一個人都生而必須進入的,所以,市民社會的生活對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市民社會中權利的享有與保障對於一個民主國家來說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指出的是,政治國家中的權力從根本上說不是為國家而存在的,而是為市民即為民眾而存在的,國家行使公共權力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和保障市民社會的權利,市民權利與政治權力的關系是本與末的關系,萬不可顛倒。同時,在法治體系尚非盡善盡美的情況下,政治權力的膨脹與擴張必然會導致對私權的擠壓與限縮,使政治權力成為凌駕於市民權利之上的強暴工具,所以,必須在對政治權力與市民權利進行正確定位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和完善市民社會,這是實現經濟民主進而實現政治民主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二)民法是私法
「民法是私法」這一判斷在今天已是學界之共識,然而這一共識的取得在我國卻經歷了艱難的過程,十餘年前這還是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即使當時頗具影響的學者與民法教科書都認為「民法即私法的觀點已難以成立」)。當然,在認識上有一個發展過程,這是完全正常的。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盡管向無統一的標准,有利益說、效力說、主體說、統治關系說、意思說等,但自羅馬法以來人們都承認將法作這樣的劃分,查士丁尼在《法學總論》中即指出:「法律學習分為兩部分,即公法和私法。公法設計羅馬帝國的政體,私法則設計個人利益。」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公法就是關於政治權力的結構、行使、效力等的法,而私法就是關於市民權利的取得、行使、效力、保護等的法。一般認為,私法即指民法或民商法,公法則包括憲法、刑法、行政法、各種訴訟法等。究其實,私法乃關於私權利與私人利益之法,正如日本學者美濃部達吉指出的:「私法是關於個人相互間的關系的法,所以觀察個人相互間享有某種特定權利和負有之司法是否適合法律的秩序,就是私法規定的立法著眼點。私法所保護之法律的秩序,主要是該關系當事人之個人利益。 但是,上述現象只表明公、私法的相互滲透與交叉,而決不意味著相互取代,法律社會化也好,私法公法化也罷,都只說明公、私法之間的界限不再象以前那樣清晰了,但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仍然是可行的、基本的法律分類,公法就是公法,私法就是私法,不能過分強調二者之間的滲透與交叉而否定二者的本質區別。關於這一點,美濃部達吉有精彩之論述:「公法和私法在其相接觸的區域極為近似,欲截然區分為二,殊非易事,但是,這和在自然科學的領域中,動物和植物於其相近的領域境界內,彼此的區別也
不常明了一樣,不能成為否定兩者的區別的理由。」民法的私法屬性是民法性質的主要體現,並由此決定了民法私法自治、權利本位的理念與功能。
(三)民法是實體法
實體法與程序法也是法律的基本分類方法之一。其劃分標准在於法律的內容是規定法律主體在社會關系中的本體性權利義務還是規定法律主體在以司法機關為主導的訴訟關系中的程序性權利義務,如屬前者則為實體法,如屬後者則為程序法。是故,實體法乃決定了法律主體在發生常態交往時的具體權利義務,程序法則決定了法律主體在發生異態交往時即糾紛狀態時的訴訟權利義務。民法之內容在於規定私法主體在市民社會交往中具體的財產與人身方面的權利義務,所以民法屬於實體法。

民法這一實體法對應的程序法是民事訴訟法(包括仲裁法)。學者多將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看作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或主法與助法的關系,自不無道理,然須注意,程序法自有其價值與生命,而程序公平與程序正義本身即為法律公平與正義之應有之義,切不可以主助關系而犧牲程序價值以求實體價值。
(四)民法體現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
按照經典經濟學家的分析,可以綜合出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即:社會分工;身份獨立;交換自由。而民法既是直接在這種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礎上產生的,又反過來最直接地促進了這種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所以說民法體現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
社會分工是商品生產的首要條件,正如經典經濟學家所指出:「分工和私有制是兩個同義語,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一個是就活動而言,另一個是就活動的產品而言」)。民法的所有權制度就是私有制的法律反映,所有權是市民社會主體獨立人格的物質前提和保障。而由所有權演變而成的他物權制度又進一步豐富了所有權的實現途徑,促進了社會分工。
交換是私有制存在的土壤,沒有交換就沒有商品經濟,而交換的前提是進行交換的人均具有平等的身份和獨立的人格,能自由自主地讓渡自己的產品和其他財產,處分自己的權利。民法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制度就是確立市民社會主體的這種適應商品經濟需要的平等人格。自然人制度如此,近代民法創立的合夥制度如此,現代民法創立的法人制度也如此。
交換不僅須有身份平等的主體,而且須有貫徹這種平等身份的形式或媒體,使人們能將自己的自由意志充分體現在交換的形式與內容中,從而使產品和社會財產的流轉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人們的利益追求,使人們的經濟活動最大可能地接近價值規律的要求。這便是民法的契約自由制度。由此觀之,民法的確是體現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是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原文鏈接【網頁鏈接】

熱點內容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
服務員工上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7 01:36:38 瀏覽:73
違規處置醫療垃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01:30:48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