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越南民法典

越南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7-27 05:28:52

⑴ 為什麼有了民法通則還要制定民法典

記者:為什麼有了民法通則還要制定民法典?民法典和民法通則有什麼不同?

梁慧星:《民法通則》既不是民法典,也不同於民法典的總則編。它僅有156個條文,不能起到民事基本法的作用。由於民法通則和各民事單行法是先後陸續制定的,相互之間缺乏協調和照應,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許多案件,無論是在民法通則或者單行法上都找不到相對應的裁判規則,於是最高法院不得不制定許多批復和解釋,甚至借解釋的名義創設法律規則。通過法院創設規則裁判案件,不利於法律的統一。

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是從發展市場交易開始的,當時的一個口號叫「搞活流通」,調整市場交易關系的法律較早受到重視,導致現行民法立法體系中,調整市場交易關系的法律法規(例如合同法、海商法、證券法、保險法),相對而言要完善一些,而調整財產歸屬關系的物權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明顯薄弱和滯後。至今缺乏關於物權的基本規則、基本制度,例如區分動產和不動產的准則、不動產物權和動產物權發生、變更與消滅的基本規則、物權保護的原則和制度、關於土地使用權的基本規則、關於高層建築區分所有權的基本規則,以及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時效制度等。

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學界一再討論的所謂企業產權界限不清、國有資產流失等嚴重社會問題,均與未及時制定完善的民法典,致社會生活中缺乏規范財產歸屬關系的基本規則有關。

現行民事法律法規,多數是改革開放初期制定的,由於受舊的經濟體制和舊的民法理論的影響,導致若干不適當的法律規則的存在。例如,現行法律法規及實務混淆物權變動與基礎關系的生效,如房屋買賣未辦產權過戶手續,認定買賣合同無效,設定抵押權未辦抵押登記,認定抵押合同無效,嚴重不利於保護交易秩序和當事人合法權益。

記者:請問民法典的制定原因是什麼?

梁慧星: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有必要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和適當限度的管理。但民事法律制度,關繫到公民和企業的民事權利義務的享有和負擔,關繫到市場規則的統一,應當由民法典加以規定,而不應由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規定。

由於沒有民法典,許多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給行政部門干預民事生活留下很大的空間,造成行政部門通過制定規章、地方政府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限制公民和企業的權利、加重公民和企業負擔及對市場交易設置各種限制和障礙等不正常現象。

法律的發展,是由習慣法到成文法再到法典法。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過三次民法典編纂熱潮。第一次是發生在6世紀的羅馬法編纂,產生了羅馬法大全;第二次是發生在19世紀的歐洲民法典編纂熱潮,產生了以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的民法典;第三次民法典編纂熱潮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產生了1992年的新荷蘭民法典、1994年的俄羅斯民法典、1994年的蒙古民法典、1996年的越南民法典、1996年的哈薩克民法典、1996年的吉爾吉斯斯坦民法典、1998年的土庫曼民法典等。現在世界上有110多個國家有民法典。還有若干國家正在制定民法典。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歐洲議會的決議,正在起草一部歐洲民法典。即使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判例法國家,也有若干個州制定了自己的民法典,如加利福利亞民法典和魁北克民法典。可見,制定民法典是現代法治的一個共同經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應當通過制定民法典來實現。

黨的十五大報告確定要在2010年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按照構想,這個法律體系應當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最上層是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其次是民法、刑法、民訴、刑訴等各基本法;再其次是各特別法;下面則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中,憲法和民法、刑法、民訴、刑訴等基本法應當制定成文法典。迄今,憲法、刑法、刑訴法、民訴法均已制定了成文法典並在八屆全國人大期間進行了修訂,惟獨民法未制定法典,只有一個民法通則和各單行法。

雖說民法通則及各民事單行法,在保障公民和企業的民事權利、規范市場交易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大的作用,但民法通則畢竟不能起到民法典的作用,許多重要的、基本的民法制度欠缺,這種情況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要求。中國要建設法治國家,當然要制定自己的民法典。制定一部既符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又符合法律發展潮流的,與國際社會相溝通的、完善的、現代化的民法典,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重大立法任務。

⑵ 中國人和越南人結婚需要什麼手續

法律分析:中國人和越南人結婚需要下面手續。一,外國人向中國婚姻登記機關提交本人護照等,經過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方為有效。二,該外國人必須到我國政府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三,該外國人和與之結婚的中國人必須雙方親自到我國一方當事人所在地的有關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⑶ 買個越南媳婦女方自願違法嗎

買越南新娘不合法。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條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強行與其發生性關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非法剝奪、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傷害、侮辱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並有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又出賣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⑷ 中國民法典編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重新啟動民法典編纂對於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1、 形成完備的民商事法律規范體系的要求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其中,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以及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在民事及商事領域就需要制定民法典,從而使民事活動、商事活動由一整套系統的、完備的、具有邏輯體系的法律來進行規范。

2、 完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要求

四中全會決定還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而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是民法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依法治國需完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同樣意味著要加快民法典的制定。

3、 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推進嚴格司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

而民法是規范民事主體行為的規則,民事主體無論在經濟活動中如訂立和履行合同,還是家庭生活中如結婚、離婚,均應遵循。如發生民事糾紛,訴請法院裁判時,法院應以民法作為裁判基準 。因此,通過制定民法典,統一裁判規則,從而使民事案件審理有統一的裁判基準,進而實現「讓人民群眾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4、對全民進行法律教育的要求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發揮法治在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中的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民法典規定民事生活、商事活動的行為規則,並為法院裁判案件提供法律依據。通過將現行的民法通則及各民事單行法進行科學、系統編纂形成民法典後,必將成為對全民進行民商事法律教育的教科書,也會是增強全民法治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的有效規范和指引。

二、 重新啟動民法典編纂的可行性

1、 市場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

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社會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已確立,市場經濟領域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雖然中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充分證明了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活力和生命力。

2、 公民的法律素養在不斷提高

經過「六五」普法,公民的法律素養在不斷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及義務意識在不斷增強,公民懂法、守法、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行為。

3、 法學理論研究已很深厚

民法典第三次編纂從1979年開始至今已30多年,在這30多年時間里,中國民法學界以梁慧星教授、江平教授、王利民教授等為代表的民法學家們進行了持之以恆、深入、細致的研究,發表了大量的學術文章及著作。對幾種代表性的編纂思路和方案,以及民法典編纂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論證,法律研究深厚,成果卓著。

4、法學教育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30多年的法學教育,培養了大量的法學人才,人才儲備充分。

5、司法審判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中國在民商事方面30多年的司法審判,積累了大量的審判經驗,也培養了大批具有豐富經驗的民商事法官。同時,法官對於民商事法律規則的不足及各單行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

6、其他國家的經驗可資借鑒

目前已編纂了民法典的國家及民法典有: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荷蘭民法典、俄羅斯民法典、蒙古民法典、越南民法典、哈薩克民法典、吉爾吉斯斯坦民法典、土庫曼民法典等。據中南政法學院民法典研究所的統計,現在世界上有113個國家有民法典。其中,歐洲32國,南北美洲24國,非洲34國,亞洲23國。此外,還有若干國家正在制定民法典。 中國在制定民法典方面,有大量可資借鑒的經驗。

7、 民法典編纂已具備良好的基礎

在梁慧星、鄭成思、王利明、巫昌楨、唐德華、費宗禕起草的專家建議稿基礎上,經過討論形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已於2002年12月提交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第一次審議,並在新聞媒體予以了公布。在此基礎上,結合2002年之後中國民事、商事領域發展的實際,重新啟動民法典的編纂已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⑸ 近代民法的立法指導思想包括哪些跪求!!!

當前民事立法過程中涉及的指導思想 現在我國民事立法涉及到的指導思想的混亂表現在以下五 個方面:
1、英美法體系與大陸法體系的沖突問題。我國屬大陸法 體系,近似於德國,但有我們的特點。一些單行法如證券、金融、 信託、期貨等采英美法特別是美國模式。這樣,存在一個兩大法 系適當融合的問題。比如合同法,合同法屬英美法模式,但在 《合同法》草案中卻規定了只有大陸法系中才有的分則(有名合 同)。再如信託法,英美法上存在雙重所有權制度,在大陸法系 不承認雙重所有權,因此制定《信託法》必須解決這一問題。現 採用把受益人的權利定義為撤銷權而不是追索權,很好地解決 了這個問題。還有《經紀人法》也存在英美法中的經紀人相當於 大陸法中的什麼人的問題,大陸法中存在代理、居間、行紀,現在 沒有在理論上解決好就急於立法,必然造成混亂。
2,管理本位還是權利本位的問題。民事立法調整平等主 —體之間的關系,主要部分應是權利——意思自治,當然也存在一 些行政管理成份。《合同法》(草案)將工商行政機關對合同的管 理去掉,適應了世界潮流,將兩者結合的比較好。我們制定《土 地法》而不是《土地管理法》就在於強調調整平等關系、保護土地 權利人利益為主。《城鎮房地產交易管理法》則偏重於管理。現 在存在一種各部委爭相立法,使平等交易關系變成縱向關系控 制下的橫向關系是很危險的。比如內貿部《工業產品生產資料 管理條例》。當然,我們不能一概否定行政管理,比如體改委正 在草擬的《國家訂貨管理條例》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3.強制性規范與任意性規范的問題。《民法通則》存在任 意性規范,如所有權的轉移自交付時起算,但當事人有約定的除 外。但在民事立法中不見得完全是任意性。現在遇到的一個問 題是「法律沒有禁止的是否是合法的」。我認為,主體立法應區 別與行為(合同等)立法,在主體立法中,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就 不能設立,比如《公司法》沒有規定法人獨資公司、無限責任公司 等就不能設立;在行為立法中,一般法律沒有規定的,只有當事 人意思表示一致就可以成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合同法領 域,並不見得越細越好,太細,當事人沒有意思自治的空間,完全 變成了國家意思。合同應該既體現個人意思,又體現國家意思。
4.民法和商法的關系問題。權且不談在理論上的爭執,在 法律文體和實踐中已出現了民商法的概念。法律出版社有關文 選,已有了商法的劃分。應當承認民法和商法存在一定的差別, 關鍵在立法中怎樣體現。現在不必爭論民商合一還是民商分 立,或者是否要制定一部商法通則,而是解決諸如商品、商譽、商 業秘密、賬簿、商事代理、連鎖店等一些基本問題怎麼樣規定。 要不要搞一個總則性的商法規則,還是都搞單行立法。如果不 思考這個問題,在實踐中就會出現立法空隙。《民法通則》規范 的主要不是經營性主體,作為經營性主體怎麼辦?需要通過進 一步的立法來彌補和完善。
5.主體法與行為法的關系問題。單行立法可分為主體立 法和行為立法(並不絕對)。立法中存在一個問題,有的作為主 體立法,有的作為行為立法,但有的既有行為又有主體,怎麼樣 處理。如合夥,《民法通則》最初相將合夥作為主體單列一章,但 理論准備不足,後來個人合夥並入公民一章中,法人合夥(聯營) 放入法人一章中。現在制訂的《合夥企業法》也存在主體與行為 的沖突問題。《經紀人法》、《證券法》、《期貨法》、《信託法》也存 在這個問題。
參考內容

⑹ 什麼是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立法體例

主觀主義就是沒有任何事實的憑空設想,天馬行空的「空想」,
客觀主義是根據事實或者事物去推理,離不開事實,有理有據的,和主觀主義相對。
但是注意一點,兩者不是相互絕對的對立的,可以說人類社會發展至今都是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相互作用才發展前進的,主觀的東西可以在以後用客觀事實證明出來,世界著名的科學理論以及發明創造,都是天才們主觀上的事物,經後人逐漸證明修改出來的,偉大的地球引力、相對論,到現在的量子力學,光學等都在先主觀後客觀,可以說主觀才是真正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發展的精神力量,客觀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

⑺ 越南結婚證中國認可嗎

法律分析:在越南辦理的結婚證需要本人至中越大使館去進行認證,經由中越大使館認可之後,雙方在中國辦理結婚登記,方可持有中國結婚證,一般越南結婚證是不被認可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⑻ 越南是大陸法系

越南法律屬於大陸法系,與我國法律最為相似。

越南現行憲法是在1992年4月15日越南作屆國會第十一次會議上通過的,是越南的第四部憲法,憲法規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是一個獨立、主權、統一和包括陸地、各海島、領海和領空在內的領土完整的國家;在經濟上,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政府是國會的行政機關,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審判制度的基本原則包括: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2、依法獨立審判原則。3、公開審判原則。4、集體審判原則。5、二級審判原則。6、保護被告人辯護權原則。

1995年10月28日,通過了《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民法典》,1989年9月25日通過《越南經濟合同法》,1991年1月2日通過了《公司法》等,至今已趨於不斷完善。

1986年實行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刑法》具有以下原則:1、罪刑法定原則。2、同犯罪分子作斗爭和預防犯罪的責任歸屬原則。刑法的空間效力范圍,以屬地原則為主,以屬人原則為補充;在時間效力上採用舊兼從輕原則。

⑼ 《民法典》第十九條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本條是由民法通則第十二條修改而來,還吸收了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相關規定內容。其中將民法通則「十周歲以上」修改為「八周歲以上」,「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吸收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內容。同時,民法典則在第三編合同編中刪除了原合同法第四十七的內容,避免重復。

一、本條目的和含義
本條確立了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制度。限制行為能力,又稱為不完全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部分獨立地或者說一定性質的民事法律上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法律設定民事行為能力制度主要是為了規定自然人不能完全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應如何參與民事交易,以保護未成年人及辨認能力存在缺陷的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被劃分為兩類,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本條規定了未成年人享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最低年齡界限或者說年齡時間節點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他們不能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如何參與民事交易,及未成年人可以例外地獨立實施哪些民事法律行為。

本條所解決的問題是,未成年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在哪些情形下是有效的,在哪些情形下只有經過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認才能產生法律約束力。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規定從十周歲以上降到八周歲以上
年齡是衡量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的標准,自然人達到一定年齡後才能獨立處理自己的事務,且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但是,如何設定未成年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標准呢?德國、我國台灣地區立法規定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下限為七歲;俄羅斯、越南等國為六歲。都低於我國對於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為十周歲的規定。而我國規定這個十周歲的年齡下限是基於改革開放初期的我國的經濟、文化的現狀,是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狀況的。

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發育的進程加快了。特別是學前教育的大量普及以及多媒體的發展,兒童接觸世界、理解事務的能力大大提高。現在的未成年人的心智與《民法通則》立法之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兒童與青少年的成熟年齡普通提前,認識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此情況下,民法典的這次調整,是對未成年人一定程度自主決定自由的尊重,符合現代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發展特點,有利於未成人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的尊重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三、民法典是如何限制的?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一個介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無民事行為能力之間的類型,具有緩沖全有與全無的極端性的規范功能。相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意味著未成年人不是完全不能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是可以有限地獨立實施某些民事法律行為,即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有限度的,是受法律限制的。

民法典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限定在兩種條件下:一是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二是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限定條件不是對民事法律行為范圍的限制,而是對民事法律行為性質的限制或限定,也就是說這種限制,並不是限定未成年人在多大范圍內享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是限制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哪種性質或者類型的民事法律行為。

(1)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那些純粹獲得法律上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而不是純粹事實上獲得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純獲利益的行為,是指能夠獲得利益但不負法律上的負擔。如無負擔的贈與、無須賦稅的得利等,如果是有負擔的贈與、即使負擔相對於獲贈相當微小,也不屬於純獲法律上的利益。

純獲利益關鍵在於「純」字,所以只要設定有任何義務,不論是財產義務還是人身義務,也不論其義務大小或義務的內容是作為或不作為,均不算是純獲利益。贈與關系中,贈與人對未成年人的贈與雖不讓未成年人有任何負擔,卻讓未年人的監護人直接或間接承擔,那未成年人的純獲利益就演變成交易了。也不屬於純獲法律上的利益。

(2)「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屬於一種概括、靈活的規定。一律否認未成年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行為效力實無必要,也會給生活帶來不便。在我國實際生活中,未成年的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從事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須的民事活動,即所謂有「打醬油」行為,就不能否定其效力與合法性,否則就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反而是對行為自由的不當限制。特別是隨著網上購物的興起,年齡很小的兒童也能熟練操作購買、支付等行為,而交易的相對方無法知曉,更不能一概否定上述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因此,賦予未成年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既有利於保障未成年人的行為自由,也有利於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

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3.「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進行的民事活動是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相適應,可以從行為與本人生活相關聯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為,並預見相應的行為後果,以及行為標的數額等方面認定。」這一規定仍有參考價值。

(3)除了上述兩類民事法律行為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通過途徑參與其他民事法律行為:一是由法定代理人代理;二是自己實施之後經過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所謂同意,主要指在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前,表示允許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與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所謂追認,是指在民事法律行為實施之後,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他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表示認可。當然,事後追認也是一種同意。

⑽ 如何正確行使緊急避險的權利

緊急避險是採用損害一種合法權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種合法權益,因此,必須符合法定條件,才能排除其社會危害性,真正成為對社會有利的行為。這些條件是:
(1)避險意圖。避險意圖是緊急避險構成的主觀條件,指行為人實行緊急避險的目的在於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因此,行為人實行緊急避險,必須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為了保護非法利益,不允許實行緊急避險。例如,脫逃犯為了逃避公安人員的追捕而侵入他人的住宅,不能認為是緊急避險,仍應負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刑事責任。採取這種立法體例的還有越南,《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民法典》第618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害的,加害人不向受害人賠償損害。超過緊急避險要求的限度造成他人損害的,加害人必須向受害人賠償損害。引起危險情況發生從而導致損害的人,必須向受害人賠償損害。」越南也沒有明確緊急避險是為了誰的利益而實施。
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民法典明確規定了緊急避險的內容,即將緊急避險界定為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除了《德國民法典》有明確規定外,《俄羅斯民法典》第1067條規定:「緊急避險所致損害,是指為了排除對本人或者他人構成威脅的危險而造成的損害,如果該危險在當時情況下不可能以其他方法排除,緊急避險所致損害應由致害人賠償。法院可以考慮致害情況,責成因損害人的行為而受有利益的第三人負賠償責任,或者全部或部分免除第三人或者致害人的賠償責任。」
(2)避險起因。避險起因是指只有存在著對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的危險,才能實行緊急避險。不存在一定的危險,也就無所謂避險可言。一般來說,造成危險的原因是以下這些:首先是人的行為,而且必須是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前面已經說過,對於合法行為,不能實行緊急避險。其次是自然界的力量,例如火災、洪水、狂風、大浪、山崩、地震等等。三是來自動物的侵襲,例如牛馬踐踏、猛獸追撲等。在以上原因對國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權利造成危險的情況下,可以實行緊急避險。
如果實際並不存在著危險,由於對事實的認識錯誤,行為人善意地誤認為存在這種危險,因而實行了所謂緊急避險,在刑法理論上稱為假想避險。假想避險的責任,適用對事實認識錯誤的解決原則。
(3)避險客體。緊急避險是採取損害一種合法權益的方法保全另一種合法權益。因此,緊急避險所損害的客體是第三者的合法權益。明確這一點,對於區分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具有重大的意義。在行為人的不法侵害造成對國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權利的危險的情況下,如果通過損害不法侵害人的利益的方法來保護合法權益,那就是正當防衛。如果通過損害第三者的合法權益的方法來保護合法權益,那就是緊急避險。損害的對象不同,是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重要區別之一。
(4)避險時間。緊急避險的時間條件,是指正在發生的危險必須是迫在眉睫,對國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權利已直接構成了威脅。對於尚未到來或已經過去的危險,都不能實行緊急避險。否則就是避險不適時。例如,海上大風已過,已經不存在對航行的威脅,船長這時還命令把貨物扔下海去,這就是避險不適時。船長對由此而造成的重大損害,應負刑事責任。
(5)避險可行性。緊急避險的可行性條件,是指只有在不得已即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險時,才允許實行緊急避險。這也是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的重要區別之一。因為緊急避險是通過損害一個合法權益而保全另一合法權益,所以對於緊急避險的可行性不能不加以嚴格限制,只有當緊急避險成為唯一可以免遭危險的方法時,才允許實行。

熱點內容
唐海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0:13:56 瀏覽:554
婚姻法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6 22:56:23 瀏覽:558
離婚律師歌曲有哪些 發布:2025-01-16 22:48:41 瀏覽:118
民法第64條 發布:2025-01-16 22:43:28 瀏覽:412
公司司法審計 發布:2025-01-16 22:41:20 瀏覽:327
黨風廉政建設規章制度的落實 發布:2025-01-16 22:40:31 瀏覽:280
為什麼要健全有關師德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22:35:40 瀏覽:55
行政法信賴利益案例 發布:2025-01-16 22:30:29 瀏覽:785
提供虛假信息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22:16:40 瀏覽:597
鞏義律師吧 發布:2025-01-16 21:59:18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