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183條

民法總則183條

發布時間: 2022-07-28 02:03:41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法條是怎樣規定的

在民法總則中有關見義勇為的法條:

一、《民法總則》第183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二、《民法總則》第184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民法總則183條擴展閱讀:

見義勇為的法律特徵主要有:

1、見義勇為的主體是非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自然人。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主體,在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義務時,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

2、見義勇為所保護的客體,是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公民為保護本人生命、財產安全而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行為,不能認定為見義勇為。

3、見義勇為的主觀方面在於積極主動、不顧個人安危。

4、見義勇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遭受正在進行的侵害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與危害行為或者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行為。

民法總則中見義勇為的規定:

1、因見義勇為受損害,由加害人負責,沒有加害人的,誰得好處誰補償,這與緊急避險的有關條款中的法律原則一致。這是針對當前我國見義勇為引發糾紛的案例實際,在法律上對見義勇為者賦予一種請求權。

2、條文特別強調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這是對以往相關法律規定的一種突破。「可以」並不是強制性的義務,是任性的規定,是道德上的鼓勵。很多見義勇為者所受的是人身傷害,得了好處的人對見義勇為者酌情進行補償,體現出法律提倡對見義勇為者進行獎勵的道德導向。

3、「可以」還可以理解為,不管見義勇為者受損害的責任是否已被侵權人承擔,只要受益人自願給見義勇為者補償了,就不能反悔再要回去。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民法總則,為見義勇為者「護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② 市民在抓犯罪分子過程中受傷。可不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討要醫葯費

市民在抓犯罪分子過程中受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討要醫葯費,包括治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支付,可以向法院起訴。

③ 為什麼婚喪嫁娶、衣食住行、買進賣出……民法總則哪些條款與你相關

從出生到成年,從結婚生子到步入老年,直至離世,我們的一生都與各種民事活動發生關系,我們的基本權益也需要得到保障。

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這部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廣泛確認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各項權益,實現對人「從搖籃到墳墓」各個階段的保護。

民法總則貌似「高大上」,其實抽象的法律條文背後涉及的是千姿百態的社會生活,與你我息息相關。民法總則是保障每個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權利法」,是每個人生活的指南。

可能遇到的問題——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但父親突然離世,寶寶能否繼承父親遺產?

民法總則說了——

權利從媽媽肚子里開始擁有

司法實踐中,繼承案件中「遺腹子」享有何種合法權益往往成為爭議的焦點,目前也已有這方面的判例。

民法總則第16條提出,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民事權利能力是一個人能否享受民事權利的前提。此次民法總則創設了「胎兒利益特別保護制度」,肯定了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有效保護了胎兒在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方面的權益。也就是說,自然人還在媽媽肚子里時,就已經擁有民事權利了。

可能遇到的問題——

「熊孩子」偷拿父母手機打賞網路主播,孩子的行為算不算數?

民法總則說了——

8周歲時有權獨立「打醬油」

孩子長到多大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民法總則第19條提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也就是說,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們的所有民事權益都由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予以保護。而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獲得不附義務的贈與,也可以從事買作業本、交學費、借書等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此次民法總則將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由10周歲下調到8周歲,是考慮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兒童的認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可能遇到的問題——

父母長期毆打、虐待甚至嚴重摧殘孩子,外人能不能插手?

民法總則說了——

父母不盡責或被「撤職」

在對未成年人的監護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監護人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2015年2月,我國首例民政部門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案在江蘇徐州宣判。11歲的小玲遭受父親邵某長期虐待,而母親王某拒絕履行撫養義務。好心人張媽媽暫時收留了小玲,但由於相關法律的「盲點」,張媽媽不能成為她的新監護人。法院判決撤銷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法定監護權,並指定當地民政局為監護人。

對此法律作了規定,有關組織和個人都可以監督監護人的監護行為,發現這樣的行為就可以撤銷他們的監護人資格。國家民政部門作為國家監護的監督機構,負有更為重要的職責,並且在未成年人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可以自己當監護人,保護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可能遇到的問題——

剛看了房就接到售房電話;剛生了孩子就有人推銷保險……個人信息怎麼能不再「裸奔」?

民法總則說了——

法律給個人信息安裝「防火牆」

民法總則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旅遊開房、辦理銀行卡、考試報名信息採集等行為,都有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泄露。根據民法總則規定,「個人信息保護」作為民事權利寫入了法律,並且,那些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組織和個人也被明確了特別保護義務,強調了個人信息的取得必須依法。民法總則為個人信息加了一堵最強版「防火牆」,全程監督和根治個人信息泄露惡疾。


民法總則第188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延長訴訟時效,就相當於延長了「找人」「找證據」的時間,有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訴訟時效,民法總則第191條規定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即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後可「秋後算賬」,這是對未成年人的特別保護。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48條和第183條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悟到道德與法制的哪些道理

道德和法治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國家必須講道德,如果你不講道德的話,那就要必須有法治來進行懲處,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

⑤ 民法總則通過好人將會好報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中,以「贊成2782票,反對30票,棄權21票」通過了《民法總則》,將於今年的10月1日起實施。通過的《民法總則》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好人條款:
做好事救人終於有保障了,日前,河南駐馬店一女子因過馬路被撞無人施救遭遇「二次碾壓」死亡,此事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將眾人的冷漠指向10年前的「彭宇案」。10年過去,「彭宇案」還時不時被提起,個中原因,一方面,這與彭宇已被一些媒體人為設定為「好人蒙冤」的標簽有關。人們往往願意想當然地相信,好人不得好報,善行可能遭遇勒索。
當他人處於危險時,而觸手可及就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時,奢談「救不救」「扶不扶」,未免太過冷血。誠然,在一個陌生人社會,任何人的行為都可能面臨一個計算「成本」的問題,這也是實情。理性也好、客觀也好,並不意味著當我們面對生死存亡仍無動於衷,這種擔心與冷漠無數次刺穿人們的道德底線,而現有法律因無能為力而被嘲諷,法律作為道德的最低保障,當道德被一再突破時,法律應該承擔起了修補社會裂痕的重任,民法總則的出台,給做好人好事的人有力的支持。
《民法總則》第183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好人免責」條款,具有極大的進步性,意味著好人自願在緊急情況下為他人提供救助,如果受助人遭遇損害,那麼好人將免責。當好人在施救的時候,可能自己遭受損害,也可能導致受助人受到損害。如果在好人自己遭受損害的情況下,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第23條、《民法總則》第183條的規定,請求實際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或者從受助人那裡獲得適當補償;如果在好人導致受助人損害的情況下,依據《民法總則》第184條好人也將免責。可見,《民法總則》第183條和第184條珠聯璧合,共同發揮為好人施救行為保駕護航的法律效果,有利於鼓勵見義勇為的良好社會風氣,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⑥ 民法總則183條體現了什麼法律知識

《民法總則》第183條:來因保護他人民事權源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官釋法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玉平、張榮波等見義勇為先進模範的事跡傳遞著社會的正能量,引領著時代美好的道德風尚。但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社會負能量也不斷地困擾著人們,一定程度上令許多人在應見義勇為的時候猶豫不前。為了肯定弘揚見義勇為這一傳統美德,鼓勵人們在危難之前相互幫扶,《民法總則》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受益人對見義勇為者的法定補償責任和見義勇為者造成受益人損害時免除責任。《民法總則》實施以後,我們在遇到他人危難之時,一定要鼓起勇氣、見義勇為,因為我們不僅有著道德的支持,更有著法律的保障。

⑦ 民法典183條184條的解讀

民法典183條184條的解讀,184條: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規則,被稱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勵善意救助傷病的高尚行為 。183條:見義勇為受害人的特別請求權,是指行為人為了保護他人的民事權益,在為保護他人民事權益的見義勇為行為中自身受到損害,所享有的賠償和補償自己損失的請求權。
法律分析
見義勇為行為實施主體是自然人。所謂自然人是指與法人相對的社會公民個體的統稱。由於見義勇為行為是緊急情況下實施者根據主觀判斷後所採取的行為和行動,因此無論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權利者抑或剝奪政治權利者,都無關緊要。因此,只有將見義勇為的實施者定義為自然人,才能夠符合其法律特性。見義勇為者必須實施了危難救助行為。所謂的危難救助行為是指當國家、集體、社會、公民個人財產及公民個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脅之時,行為人實施了旨在降低損失或威脅的行為,進而產生了相應後果的一切行為。這種行為一般都是在危險的情況下出現,並且伴有較強的風險性。行為人並不具備法律約定的義務。所謂法律約定的義務是指行為人與救助對象之間存在法律規定的救助責任。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與救助對象的法律約定,那麼這種行為就不能夠算作見義勇為。換句話說,只有行為人的行為超越了法律約定的職責或不具備法律約定的救助義務以外,才能夠成為見義勇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⑧ 見義勇為認定標準是什麼見義勇為可以傷害他人嗎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見義勇為的認定標准。見義勇為是指個人不顧自身安危通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等方式保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的一種行為。

見義勇為也不能夠傷害她人的呀。

見義勇為不是一個法律術語,法律上對見義勇為並沒有嚴謹的定義。可以參照「正當防衛」的標准來判斷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

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⑨ 根據新的民法總則十八歲自然人規定有哪些

一、18周歲時。《民法總則》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二、18周歲後:
1、他(她)結婚(男:22周歲,女:20周歲)、生子,由此產生新的親屬關系。他(她)與家人一起奮斗,追求幸福的生活。
2、期間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煩惱,比如婚姻中出現財產和子女撫養糾紛,朋友借錢三年不還,個人照片被濫用,樓上住戶的空調往家裡滴水……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都可以在民法總則中找到原則依據。
3、如果他(她)選擇創業,個體工商戶也是民事主體,這在民法總則中得到延續鞏固。
4、如果他(她)生活在農村,是某個村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也能安心從事經營生產。現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被民法總則賦予法人資格。以前面臨的合同訂立、財產處置等難題,解決起來有了法律依據。他(她)可以受集體委託,到銀行以集體的名義開設賬戶,為集體的生產經營提供更大方便,大家的生產增收將有更多法律保障。
5、21世紀是互聯網時代。他(她)可以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網路虛擬財產也會受到保護。
《民法總則》第115條規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6、互聯網時代,他(她)的個人信息也受到了法律的保護!
《民法總則》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7、見義勇為歷來為中國文化所倡導,民法總則對此也予以鼓勵。
《民法總則》第183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⑩ 見義勇為的標準是什麼為何男生救落水同伴不算見義勇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3條規定,見義勇為是指個人不顧自身安危通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等方式保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的一種行為。此外,在法律中還有一個詞叫“特定義務”,也就是說如果屬於以下情況則不屬於見義勇為:一是法律規定的,如父母對孩子的施救義務;二是先行行為導致別人處於險境;三是職業准則要求的。男生救落水同伴,第一它不屬於法律規定的范圍,第二男生也並沒有故意讓同伴去涉險,第三這也不屬於執業准則要求,所以男生就落水同伴屬於見義勇為。

“救同伴身亡不算見義勇為”曾一度成為國考面試熱點,事情是發生在一個端午假期,成都的五個家庭一同去郊外遊玩,不幸的是,在遊玩過程中,有兩名同伴不小心落水,而另外兩名同伴則趕去救人,但是四個人中只有一人生還。

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怎麼看呢?

熱點內容
規章不須經國務院批准 發布:2024-11-17 11:21:17 瀏覽:765
江寧法律援助中心55 發布:2024-11-17 11:03:23 瀏覽:287
民法於飛老師 發布:2024-11-17 10:58:58 瀏覽:944
制定規章制度的討論記錄 發布:2024-11-17 10:43:56 瀏覽:998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
鄧州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7 09:02:40 瀏覽:713
條例准則案例試題 發布:2024-11-17 08:49:27 瀏覽:256
有關經濟法小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7 08:48:38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