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二

商法二

發布時間: 2020-12-24 19:08:33

① 請問,有誰知道什麼叫一商法,二商法,和三商去。它是怎樣一個運作模式。是否和傳銷有關。

一商法二商法三商法的區別在於出現的形式不一樣

一商法是以員版工個人出現的,二商權法是以公司或者員工出現的,三商法公司和員工合作的模式出現的。
一商法指的是傳統的貨物銷售方法。它以櫃台的形式出現,物品擺放在櫃台里,等待四面八方的顧客前來購買。
二商法中,銷售主體以公司的形式出現,從全國各地招來大量的員工為其銷售貨物,公司與員工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三商法中公司與員工是合作關系。是一商法的進步二商法的升華。

② 一商法二商法三商法怎麼點

一商法:櫃台→→→10+10+10+10+10=50
以櫃台的形式,貨物擺設在櫃台里等著顧客購買
二商法:企業僱傭版/被僱傭員工5%-----30%
以企業的權形式,僱傭關系
三商法:企業 合作 業務員 15%----60%
以企業的形式的合作關系

③ 國際商法

1、代理的概念(代為處理)
代理(Agency)是指代理人(Agent)按照本人( Principal,又稱被代理人)的授權(authorization),代表本人同第三人訂立合同或作其他的法律行為,由此而產生的權利與義務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
2、合夥的概念
合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為經營共同事業,共同出資、共享利潤、共擔風險而組成的企業。
3、有限合夥的概念
有限合夥是指由至少一名普通合夥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夥人組成的企業,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負無限責任,有限合夥人只負有限責任,即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合夥承擔有限責任。
4、公司治理的概念
目前對公司治理尚未有統一的定義,但各國普遍認為,公司治理機制實際上是一種制度性的安排。它是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處理因兩權分離而產生的委託代理關系所適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宗旨是使公司的管理人員能夠為公司股東的整體利益服務。
5、外國公司的概念
外國公司一般是指根據其他國家的公司法的規定而設立的公司。
6、要約(offer)
要約是具有足夠的確定性並包含一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的意圖的訂立合同的建議。
7、產品責任的概念
由產品缺陷導致消費者、使用者或第三人人身、財產損害時,該產品的生產者或銷售者所應承擔的責任。
8、匯票的概念
匯票是由出票人簽名出具的要求受票人於見票時或於規定的日期或於將來可以確定的時間內向特定人或憑特定人的指示或向持票人支付一定數額金錢的無條件的書面支付命令。
9、匯票的背書
匯票的背書指執票人在匯票背面簽名,並把它交給對方的行為。
10、匯票的提示
執票人向付款人出示匯票,請求其承兌或付款的行為。
11、匯票的承兌
承兌是指匯票的付款人接受出票人的付款委託,同意承擔支付匯票金額的義務,而將此項意思表示以書面文字記載於匯票之上的行為。
12、匯票的追索權
當匯票遭到拒付時,為了保護執票人的利益,各國法律都認為執票人有權向前手背書人以及匯票的出票人請求償還匯票上的金額,這項權利在票據法上稱為追索權。
13、匯票的偽造簽名
匯票上的偽造簽名是指假冒他人名義或未經授權而用他人的名義在匯票上簽名的行為。包括假冒出票人、背書人、承兌人的名義在匯票上簽名,也包括盜用他人的印章在匯票上蓋章。
14、本票的概念
本票又稱期票,是出票人約定於見票時或於一定日期,向受款人或其指定人支付一定金額的無條件的書面承諾。
15、支票的概念
支票是以銀行為付款人的即期支付一定金額的支付證券。《英國票據法》把支票看作是以銀行為付款人的即期匯票。
16、橫線支票
由出票人、背書人或執票人在支票正面劃有兩道平行線,或在平行線內載明銀行名稱的支票。橫線支票的特點是收款人只能是銀行。
普通橫線支票:付給銀行
記名橫線支票:付給指定的銀行
17、仲裁的概念
仲裁是指各方當事人通過仲裁協議的方式,自願將其之間的爭議交給仲裁協議所確定的第三人予以裁決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
18、仲裁協議的概念
仲裁協議是指合同當事人通過在合同中訂明仲裁條款,簽訂獨立仲裁協議或採用其他方式達成的就有關爭議提交仲裁的書面協議,表明當事人承認仲裁裁決的拘束力,將自覺履行其義務。
19、母公司的概念
通過掌握其他公司的股票(份)從而能實際控制其他公司營業活動的公司
20、子公司的概念
處於被控制或者依附地位,但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簡答和論述:
一、國際商法的概念和淵源
1、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交易和商事組織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強調的是各國商人(企業)之間從事商業活動,尤其是貿易和投資活動方面的法律總稱。主要內容包括:商行為法、商組織法、宏觀調控法,商事權利救濟法:
2、國際商法的淵源是指國際商法產生的依據及其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國際條約、國際商事慣例和各國國內商事立法
① 國際(商務)條約:國家間所締結的而以國際法為准之的國際書面協定。
如《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海牙規則》、《華沙公約》等。 國際商務條約只對締約國有約束力,其他國家可選擇適用。
② 國際慣例:國際經濟法主體重復類似行為而上升為對其具有拘束力的規范。如:《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商業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③ 各國國內立法
附:(僅做了解)
1、 幾組概念:
國際——跨越國界、跨國之間的商事活動
商事——各種以營利為目的的商品交換以及與此相關的其他活動
調整主體——商人和商事組織
2、 慣例與習慣的比較:
國際慣例沒有強制的普遍約束力,但是一旦被當事人加以採用,對當事人就具有法律拘束力。習慣只是一種行為,和國際慣例具有本質的區別。
二、西方兩大法系的特點
大陸法系 英美法系
1)法典法:系統化、歸類化、邏輯性 1)判例法
2) 分布以法德兩國為主 2)分布以英美兩個國家為主
3)把全部法律分為公法和私法 3)全部法律分為普通法和衡平法
4)實體法 4)程序法
5)又稱民法法系 5)又稱普通法系
除此之外,兩大法系在法律變革速度、法官的作用方面都是有所不同。
附:1、公法:與國家狀況有關的法律——憲法、行政法
私法:與個人利益有關的法律——民法、商法
2、普通法和衡平法的比較:
英國法律具有典型的二元性,即普通法和衡平法的並存,衡平法是為了補充和匡正當時的普通法而出現的。
①救濟方法:普通法系只能採取金錢賠償和返還財產 ,衡平法發展了實際履行和禁令。
②訴訟程序:普通法系設陪審團、口頭答辯;衡平法相對比較靈活。
法院組織系統:普通法——王座法庭;衡平法——樞秘大臣法庭
④法律術語不同:
三、代理權的產生
1、大陸法系——依代理權產生的原因不同分為:
法定代理:非由本人的意思表示產生
意定代理:由本人的意思表示產生
2、英美法系——依代理權產生的原因不同分五種:
(1)明示授權的代理
(2)默示授權的代理(沒有明確表示,但有行動表示)
(3)不可否認的代理(言辭或行動使第三人相信其代理權)
(4)客觀必須的代理
(5)追認的代理(本身非代理,但是本人事後追認為代理)
本人與代理人之間關系,一般是合同關系,屬於本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內部關系。
四、無權代理
1、概念:指欠缺代理權的人所作的代理行為。包括以下四種情況:
(1) 不具備默視授權條件的代理
(2)授權行為無效的代理
(3)越出授權范圍行事的代理
(4)代理權消滅後的代理
無權代理可以進一步分為狹義的表見代理和無權代理。
2、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
(1)、代理人是無權代理,但是須有某種外觀事實表明其有代理權。
(2)、第三人是善意的且沒有過失。
(3)、無權代理行為的發生與本人有一定的關系。
3、表見代理的處理結果為:
本人應該對該代理行為負責,即該代理行為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直接有本人來承擔,但是由於該無權代理給本人所造成的損失,本人可以向無權代理人追償。
4、對於狹義無權代理的處理:
狹義的無權代理下的代理行為 ,非經本人的追認,對本人是沒有約束力的。本人對此不負責任。如果第三方是善意的(不知情的),則無權代理人要對第三人負責,否則法律上不予保護。在該情況下,本人享有追認權,第三方享有撤銷合同的權利。
五、代理關系的終止
1、代理關系的終止的兩種情況
(1)、根據當事人的行為終止代理關系。如:代理合同的期滿、雙方的同意、代理目標的實現
(2)、根據法律終止代理關系。如:本人、代理人的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
2、代理關系終止的效果:若代理人繼續從事代理活動,即屬於無權代理。代理關系結束時,本人必須通知第三人,否則本人仍需對第三人負責。
六、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本人)的義務
1、代理人的義務
(1)、勤勉的履行其代理職責
(2)、對本人應誠實、守信(不得自己代理、雙邊代理、密謀私利)
(3)、不得泄漏保密情報和資料
(4)、須向本人申報賬目
(5)、不得把代理權轉給他人
2、被代理人(本人)的義務
(1)、支付傭金
(2)、償還代理人因履行代理義務而產生的費用
(3)、讓代理人核對其賬冊
七、本人及代理人同第三人之間的關系
1、大陸法系
(1)、直接代理——商業代理人:以本人的名義簽訂合同,其效力直接及於本人。
(2)、間接代理——行紀人:以代理人自己的名義簽訂合同,日後通過另一個合同將權利和義務轉移給本人。
2、英美法系
(1)代理人在簽約時指出本人的姓名。(代理人訂立合同後,即退居合同之外,既不能從合同中取得權利,也不對合同產生義務)
(2)代理人在簽約時表示有代理關系存在,但沒有指出本人的姓名。(仍是本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應由本人對合同負責,代理人對合同不承擔責任)
(3)代理人在簽約時根本不披露有代理關系的存在。(本人可以直接介入,第三人具有選擇權)
八、商事組織基本形式
1、個人企業; 2、合夥企業; 3、公司企業
九、合夥的特徵
1、合夥建立在合夥協議的基礎之上;(合夥協議決定合夥企業出資、利潤分配、風險承擔、管理方式)
2、合夥強調「人的組合」;(合夥人的死亡、破產、退出都影響合夥企業的存續)
3、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負無限連帶責任;
4、合夥人有權平等地享有合夥的收益並享有參與管理合夥事務的平等權利;
5、合夥企業一般不具有法人資格
十、合夥企業內部各合夥人之間的關系
1、合夥人的權利
(1) 分享利潤 ; (2)參與經營管理 ;
(3)監督和檢查賬目 ; (4)獲得補償 ;
2、合夥人的義務
(1)繳納出資:金錢、實務、技術和已經完成的勞務等
(2)忠實:競業禁止和交易禁止
(3)謹慎和注意
(4)不得隨意轉讓出資
十一、合夥企業對第三人的關系
1、每個合夥人在執行合夥企業的通常業務中所作出的行為,對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人都具有拘束力;
2、合夥人之間如對任何一個合夥人的權力有所限制,不得用以對抗不知情的第三人;
3、合夥人在從事通常的合夥業務的過程中所作的侵權行為,應由合夥企業承擔責任;但合夥企業有權要求有關合夥人賠償企業由此遭受的損失;
4、 新加入的合夥人對其加入之前的債務不負責任,退出的合夥人對其作為合夥人期間企業所負的債務仍須負責任;對於其退出後企業的新債務是否負責任,要根據情況而定,對於善意的第三人應該負責任,否則不負責任;
十二、公司的特徵
(1)公司是法人,具有獨立性。體現在:
①公司股東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
②公司具有獨立的財產所有權
③獨立的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
(2)公司是社團法人,具有集合性。
(3)公司是企業,具有營利性。
(4)公司是依照專門法律設立的,具有法定性:公司實行統一(法定)的集中管理制
(5)公司具有永久存在性
十三、揭開公司面紗原則(否認法人人格制度)
英美法國家為了追求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利益,常常會拒絕一個合法成立的公司的獨立法人地位,直接探究公司與其股東的真實關系。
1、適用條件:
(1)公司設立合法,已取得法人資格
(2)股東濫用控制權,進行了不當的行為。
(3)股東控制權的濫用,客觀上損害了債權人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2、幾種具體的情形:
A、涉及公司資金問題——出資不實或不足
B、涉及公司未履行必要的正式手續
C、涉及股東與公司的關系不清晰——尤指母子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清晰
運用的較少,只有法院才有權力行使,法官有較大的裁量權,在裁決時,往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要素和事實
十四、公司法的概念
1、概念:規定各種公司的設立、組織、經營和解散以及對內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調整對象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司企業。公司法是公司企業的最基本的規范總則。它規定公司內部及對外的法律關系。
(1)、公司內部關系——股東、董事、高級職員、一般雇員之間的關系;以及公司各行政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
(2)、公司外部關系——公司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公司與第三方之間的關系;母公司與子公司

公司的主要分類: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母公司。以下分別介紹這幾種公司。
十五、有限責任公司(Closely held Corporation)
1、概念:有限責任公司是指股東人數較少,不發行股票,股份不得隨意轉讓,股東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的公司。
2、基本法律特徵:
(1)、公司禁止有限責任公司向公眾招募股本
(2)、股份證書一般允許轉讓,但有較嚴格的限制
(3)、股東人數有法定限制(≤50人)
(4)、公司行政管理機構比較簡單
(5)、具有明顯的人合性質
(6)、公司的財務報告不公開
各國實踐中,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採用了有限公司的形式。在我國,外商投資公司基本上都採用有限公司形式。
十六、股份有限公司(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
1、概念:全部資本劃分成等額的股份,其股份以股票形式公開發行和自由轉讓的一種公司企業形式。
2、基本法律特徵:
(1)、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
(2)、股份以股票形式公開發行並可以流通
(3)、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4)、公司的賬目必須公開
(5)、股份有限公司的規模較大
3、股份有限公司的優點:利於集資、分散風險、公眾性強、股份變現容易、管理科學
4、股份有限公司的缺點:設立程序復雜、易於少數股東對公司的操縱、控制和壟斷的形成、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流動性很大,不易控制掌握,股東對於公司缺乏責任感。
十七、設立公司的兩種方式
1、發起設立——是指由公司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本而設立的公司。
2、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擬發行股本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的公司。
十八、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法律特徵
子公司 分公司
(1)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1)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2)獨立的公司名稱和公司章程 (2)沒有獨立的公司名稱和公司章程
(3)獨立的行政管理機構 (3)全部資產屬於母公司
(4)獨立核算,是自負盈虧經濟實體 (4)以總公司的名義進行業務活動
(5)獨立進行各類業務活動
十九、公司的管理: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的地位和作用
1、股東大會——公司最高權力機構,但不是代表機構和執行機關,對內不執行業務,對外不代表公司。(英美國家)
(1)股東的權力 A、利潤分享權:股息分配、剩餘資產分配、股份(票)轉讓;
B、表決權; C、表述權; D、知情權;
(2)股東大會的幾種表決方式
A、直接投票:每股對公司的每項決議有一個投票權
B、累積投票:每一股擁有與將要當選的董事總人數相等投票權,並可以集中投到某一個候選人的名下。
C、分類投票:持有不同類別股票的股東分別投票
D、偶爾投票:針對某一個偶爾事件的投票表決
E、不按比例的投票:某一類別的股票具有比其他類別的股票更多或更少的表決權。
2、董事會——公司最重要的決策和領導機構,是公司對外進行業務活動的全權代表。
(1)董事會的權力
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關,但是董事會在行使職權時必須以一個集體來行使,而且通過董事會會議進行表決來具體實行的,單個的董事不能單獨進行活。董事會作為公司的代理人:業務活動不得超出公司的業務活動范圍、不得超出公司授予他的許可權、當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決議有沖突時,以股東大會為准。
(2)董事的責任:董事承擔公司代理人和公司受託人雙重角色。
3、經理層(高級職員)——由董事會聘任,權力來自於董事會的授權。公司高級職員通常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司庫和秘書;他們的職權分為:明示許可權、默視許可權、不可否認的許可權。
二十、公司的合並
1、新設合並——新設合並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公司合並成一個新公司的商業交易,新設合並又稱為聯合。(A+B=C)
2、吸收合並——吸收合並又叫兼並,是指一個或幾個公司並入另一個存續公司的商業交易。因此吸收合並又稱為存續合並。(A+B=A(B))
3、收購——指由收購公司通過其高級管理人員發出收購要約,購買某個目標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股票(份),以便控制該公司的法律行為。
附:收購的類型
1、友善式收購:對目標公司有利的,至少不損害其經營管理的一類合並。雙方董事會相互協商,確定收購方案。
2、敵對式收購:受到被收購公司董事會反對的兼並,收購公司直接向目標公司的股東發出收購股票要約,公開收購目標公司股票。
二十一、公司的國籍的判斷(會判斷)
1、依公司注冊登記所在地來確定國籍
2、以能控制該公司的股份持有者的國籍來作為確定該公司國籍的依據
3、以公司主要營業所的所在地來確定國籍
二十二、合同的本質
1、英美法系——合同的本質是交易,是關於交易的協議。
2、大陸法系——合同的本質是「合意」(或稱協議),即合同各方的意思的一致。
二十三、英美法上的對價
1、概念:對價是諾言對諾言人產生約束力的與諾言互為交易對象的東西。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
(1)在法律上,對價的作用在於使諾言對諾言人產生約束力;
(2)對價與諾言互為交易對象,諾言人為得到對價而許諾,受諾為了得到諾言提供對價;
(3)所有作為諾言的交易對象的東西均可成為對價。
2、對價的作用
在法律上,對價的作用在於,它使諾言對諾言人產生約束力。更確切的說,它使諾言發生強制執行的效力。
對價使未履行的諾言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但是無對價的諾言如果已經兌現,諾言人不得反悔,即不能以諾言無效要求受諾人返還利益。
3、「充分的」或「完好的」對價的構成
1)對價必須是合法的
2)對價須發生在諾言作出同時或者之後;
3)對價與諾言互為誘因;
4)對價須是某種有價值的東西,但不一定與諾言在價值上相稱;
5)空洞的諾言不能構成對價;
6)法律規定的義務不能構成對價;
7)既存的義務不能作為對價
二十四、法國法上的原因
1、概念:原因是法律行為人所追求的近前的,直接的目的。原因不同於動機。跟動機相比,原因具有直接性、客觀性、一般性的特點。
2、傳統理論對原因的分類:
(1)信用原因--雙務合同原因(最常見的原因)
(2)贈與原因
(3)清償原因
3、原因的運用
(1)、無原因的合同:標的不存在或標的價值過低。
(2)、基於錯誤原因的合同:指當事人錯誤地相信其義務的存在,但實際上不存在的情況。
(3)、原因不法的合同
二十五、合同的訂立
(一)要約(offer)
要約是具有足夠的確定性並包含一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的意圖的訂立合同的建議。
1、要約的撤回和撤銷
(1)、撤回:要約發出之後,尚未到達受要約人之前,要約人可以用更為快捷的方式把撤回要約的通知在要約到達之前或與要約同時送達受要約人處,以阻止要約生效。
(2)、撤銷:要約在被要約人接受之前向受要約人發出要約失效的通知,使其不再受要約的約束。
2、要約的撤銷的規定:
在下列情況下,要約不得撤銷。
(1)要約寫明了承諾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明要約是不可撤銷的;
(2)受要約人有理由信賴該要約是不可撤銷的,而且已基於對該要約的信賴行事。
3、要約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
要約一般對受要約人沒有約束力,受要約人接到要約只是在法律上獲得了承諾的權利,並不承擔必須答復的義務。
4、要約的消失
(1)要約因期限已過而終止;
(2)要約因撤銷終止;
(3)要約因被受要約人拒絕而終止;
(4)要約因當事人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而終止。
如果沒有發生上述事項,要約於合理的期間過後失效。
附: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別(會判斷)
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其目的在於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其內容往往是不明確、不具體的,其相對人是不特定的,所以,要約邀請不具有要約的約束力,發出要約邀請的人不受其約束。
(二)、承諾(acceptance)
1、承諾的定義
承諾是接受要約的意思表示。更確切地說,承諾是受要約人按要約限定的方式(即遵循鏡像原則——完全不改變要約的內容)對要約人作出的接受要約中包含的合同條件的意思表示。
2、承諾生效的時間(合同成立的時間)
(1)英美法系——投郵主義
(2)大陸法系和中國——收郵主義
二十六、影響合同效力的因素:
1、締約能力
2、合同形式上的瑕疵
3、合同的合法性:合同違法或違反社會公共利益
4、非真實意思的表示:錯誤、欺詐、脅迫
5、顯失公平
二十七、合同解釋的原則
1、主觀主義原則(意思說)
指探究當事人的意思為目標的合同解釋。雙方當事人的意思無法查明時,認為交易未達成一致。
2、客觀主義原則(表示說)
指對諾言、協議的含義確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推定,加入法官的意思。
主觀意思主義與客觀意思主義的關系: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二十八、合同受挫(分英、美、德、法四國討論)
1、 英國——合同受挫
在英國,由於意外情事之發生,使合同的履行變得不可能、不現實或者沒有履行意義,當事人免除合同義務的基本制度是合同受挫。以下情形之一就是合同受挫(合同受挫的例證):
(1)合同標的物的滅失;
(2)當事人期望的事件未發生使訂立合同的目的落空;
(3)個人服務構成合同的標的時,提供服務的人的死亡或意外地生病造成履約的不可能;
(4)合同訂立後法律的變化使合同的履行違法;
(5)使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能的其他情況;
2、美國——目的受挫
美國的合同受挫的四個條件:
(1)主要目的「實質性地受挫」;
(2)該事件的不會發生是訂立合同的基本假定;
(3)該過錯不是請求免責的一方的過錯所致;
(4)該方沒有承擔法律強加之外的義務;
除此之外,美國還發展了履行不能(合同的履行變得不現實)的制度。
兩種理論的區別:
合同受挫:合同的目的實質性地落空,免責
履行不能:可以採取替代品,合同的履行變得不現實
3、法國——不可抗力
大陸法在原則上承認:當債務的不履行是由於不應歸咎於債務人的「外部原因」時,債務人對之不承擔責任 。
外部原因包含三種情況:
(1)不可抗力(三個構成要件:不可預見性、不可抵禦性、外在性)
(2)第三人的行為;
(3)債權人自身的行為;
4、德國——合同受挫
(1)、履約的「嗣後不能」
在因嗣後不能免除履約責任方面,德國強調過錯概念,債務人應對故意或過失負責。並且採取「推定過錯」的制度。
(2)、交易基礎的瑕疵——兩種情況:交易基礎的事後喪失、自始欠缺。(交易基礎:合同賴以存在的基礎條件)
二十九、預期違約(英美法系特有,大陸法系不存在)
如果合同一方在合同規定的履約期到來之前毀棄了合同,另一方可以立即解除合同,並要求得到賠償,而不必等到履約期已到,前者事實了違反了合同再解除合同和要求賠償。
三十、實際履行和損害賠償之間的關系
(1)實際履行:令違約方實踐其諾言
(2)損害賠償:讓違約方對受損害方進行金錢上的補償,以此作為對實際履行的替代。
實際履行與損害賠償是一對相關的概念。

④ 什麼是三商法,它跟二商法,一商法有那些區別三商法解決了那些商業上的問題呢

三商法實際上是直銷的模式,所謂的三商法也就是分析「以人為店鋪,無店鋪經營的多層次直銷」,它是一種人員銷售。根據分析,這是一種低效率的銷售方式,盡管它有面對面的個性化銷售及良好的售前售後服務,但是,它有一個基本的缺點,就是它的銷售主要依靠人員銷售,因為人的成本是最高的,沒有高利潤(或達到一定利潤額)的產品及良好的相關支持,人的效率相對就比較低。 有很多公司打著三商法的名義做行業,其實現在正處於魚龍混雜的環境。如果要想看好公司,必須看清他是否合法。即使在開放直銷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有很多公司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賣貨渠道。在98年傳銷風潮過後,三商法可謂已經成為行業洪水猛獸。有人說合法,有人說非法,其實在此方面,國家還沒有立法,就無所謂合法非法,因為牽扯到國內直銷公司和國外直銷公司的明爭暗鬥,僅僅安利公司每年拿走200億來看。國家不會坐視局面惡化。是否合法,只取決於國家的法制。一商法以櫃台的形式出現,物品死氣沉沉地擺放在櫃台里,等待四面八方的顧客前來購買,賣一份產品得一份利潤,商業學家給了它一組很形象的數字表明:10+10+10+10+10=50,這種賣貨方式出現在我國的六七十年代,是一種供銷社的形式,它的供小於求;由於社會不斷發展,一商法很快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於是出現了當今世界上最常見的賣貨方式——二商法。 二商法與一商法不同之處在於二商法以公司的形式出現,從全國各地找來大量的員工,公司與員工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由於他們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他們有著矛盾的產生,他們的效益僅達5%——30%,同樣商業學家給了它一組很形象的數字表明:10×1+10×2+10×3+10×4+10×5=150,它出現在我國的80~90年代,是一種背包賣貨、走街串巷的形式,它的供大於求;由於中國加入了WTO,二商法也很快被淘汰,於是便出現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賣貨方式——三商法(好)。 三商法與二商法相同之處都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現,從全國找來大量的員工,不過三商法的員工要改為經銷商,與二商法不同之處在於員工與公司是合作的關系。三商法的合作非常重要,即合得來就合,合不來就不合,由於他們是合作的關系,他們沒有矛盾的產生,他們的效益可達15%—60%,商業學家同樣給了它一組很形象的數字表明:10的一次方加10的二次方加10的三次方加10的四次方加10的五次方,結果就等於111110

⑤ 二商法和三商法是什麼 具體一點的 急用 謝謝

以下是傳銷課程講義。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這是第一趟課,每個人剛去的時候要聽同樣的內容達5天之久。這就是他們宣稱 博大精深的每個字和標點符號有特殊意義的 課程。我現在公開了。 首先給大家講這樣一來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廣州,有這樣一來一家快餐店,由於老闆的經營不善,導致生意日漸瀟條,有一天老闆正在店裡發愁的時候,從門外進來一位老者對老闆說:"我有一個很好的賺錢的方式要告訴你,包你一個月凈賺十萬,不過你要在這十萬的基礎由付我一萬作為報酬."這位老闆想了想覺得很劃算,於是,就採納了這位老者的意見,改換門庭,裝修門面.果然在一個月緊張忙碌之下賺取了這十萬之多,這位老闆理應付給這位老者一萬元作為報酬.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位老者是誰?我不妨告訴大家,他就是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大王------麥當勞. 據社會學家統計,全球有一萬多家這樣的快餐連鎖店,如果每位老闆付給這位老者一萬元,那麼就是一億,一年就有十二億,如果這位老者自己開店的話,一個月十萬,一年不外乎一百二十萬,大家不難從這兩組數據中看出這十二億是一百二十萬的多少倍,這位老者無非是把一個好的賺錢方式告訴了這些老闆,如果你有好的賺錢方式,你也會告訴你的親朋好友. 今天,大家來到這里,我也不會讓大家白來,我也有一個好的賺錢方式要告訴大家,它首先不限制你的年齡大小、學歷高低、在家有無良好的社會背景,只要你在家做人成功,你就可以得到,得到就可以改變你及整個家族的命運。 大家要想經商,就必須了解商業的發展,商業學家給它劃分為三個階段,下面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三商法: 一商法:櫃台→→→10+10+10+10+10=50 它是以櫃台的形式出現,貨物死氣沉沉地擺放在櫃台里等著四面八方的顧客前來購買,賣出一份貨物產生一份效益,賣出十萬份貨物產生十萬份效益.商業學家給它一組很形象的數字比喻:五個十相加等於50.由於歷史的車輪不斷不斷向前發展,這種守株待兔的賣貨方式已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於是就出現了二商法. 二商法:公司僱傭/被僱傭員工5%-----30% 10*1+10*2+10*3+10*4+10*5=150 二商法與一商法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現,給它賣貨的是一名叫員工的,它們之間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公司的倒閉直接面臨著員工的下崗及待業,公司會根據這名員工能力的大小給出5%---30%作為報酬,換句話說,如果這名員工有能力就可以賺取這30%,如果沒有能力的話連這5%都賺取不到.商業學家同樣給它一組很形象的數字比喻:10*1+10*2+10*3+10*4+10*5=150. 由於這是典型的背包上門的賣貨方式,不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同,於是很快就出現了三商法. 三商法: 公司 合作 業務員 15%----60% 1 2 3 4 5 10 + 10 +10 +10 +10 =111110 三商法與二商法相同之同樣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現.而給它賣貨的不是叫員工的而是叫業務員的.它們之間是合作的關系,所為合作就是合得來就做,合不來就不做.公司會根據這名業務員的級別不同給出15%----60%的報酬,得到的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商業學家也同樣給出一組形象的數字比喻: 1三商法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概念,很多非法傳銷者都以這個三商法為理論依據,所謂的三商法毫無新意,只不過換了另外的包裝推銷金字塔計劃。而這個金字塔計劃盡管在包裝者的精心設計下成為三商法,可看看他們所謂的公式,就知道他們根本不是銷售,而是立足於拉人頭進行斂財,根據傳銷的概念:「是指以人為店鋪,無店鋪經營,依靠人際網路這種多層次直銷模式進行銷售的商業模式。」但是他事實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所謂模式.所謂的三商法鼓吹的五級三階制在今天的中國是《禁止傳銷條例》嚴禁的。即使在開放直銷的國家和地區,它也是異端邪說,無法成為行業的共識。對廣大民眾來說,最簡單的判斷可以借用民間的連鎖信的路子

⑥ 一商法二商法三商法有什麼區別

一商抄法二商法三商襲法的區別在於出現的形式不一樣

一商法是以員工個人出現的,二商法是以公司或者員工出現的,三商法公司和員工合作的模式出現的。

一商法指的是傳統的貨物銷售方法。它以櫃台的形式出現,物品擺放在櫃台里,等待四面八方的顧客前來購買。

二商法中,銷售主體以公司的形式出現,從全國各地招來大量的員工為其銷售貨物,公司與員工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三商法中公司與員工是合作關系。是一商法的進步二商法的升華。

⑦ 請問,有誰知道什麼叫一商法,二商法,和三商去。它是怎樣一個運作模式。是否和傳銷有關。

一商法來二商法三商法的區別源在於出現的形式不一樣
一商法是以員工個人出現的,二商法是以公司或者員工出現的,三商法公司和員工合作的模式出現的。
一商法指的是傳統的貨物銷售方法。它以櫃台的形式出現,物品擺放在櫃台里,等待四面八方的顧客前來購買。
二商法中,銷售主體以公司的形式出現,從全國各地招來大量的員工為其銷售貨物,公司與員工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三商法中公司與員工是合作關系。是一商法的進步二商法的升華。

⑧ 一商法二商法三商法的區別。

一商法二商法三商法的區別在於出現的形式不一樣
一商法是以員工個人出現的,版二商法是以公司權或者員工出現的,三商法公司和員工合作的模式出現的。

一商法指的是傳統的貨物銷售方法。它以櫃台的形式出現,物品擺放在櫃台里,等待四面八方的顧客前來購買。

二商法中,銷售主體以公司的形式出現,從全國各地招來大量的員工為其銷售貨物,公司與員工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三商法中公司與員工是合作關系。是一商法的進步二商法的升華。

⑨ 什麼是國際商法

1、代理的概念(代為處理)
代理(Agency)是指代理人(Agent)按照本人( Principal,又稱被代理人)的授權(authorization),代表本人同第三人訂立合同或作其他的法律行為,由此而產生的權利與義務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
2、合夥的概念
合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為經營共同事業,共同出資、共享利潤、共擔風險而組成的企業。
3、有限合夥的概念
有限合夥是指由至少一名普通合夥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夥人組成的企業,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負無限責任,有限合夥人只負有限責任,即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合夥承擔有限責任。
4、公司治理的概念
目前對公司治理尚未有統一的定義,但各國普遍認為,公司治理機制實際上是一種制度性的安排。它是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處理因兩權分離而產生的委託代理關系所適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宗旨是使公司的管理人員能夠為公司股東的整體利益服務。
5、外國公司的概念
外國公司一般是指根據其他國家的公司法的規定而設立的公司。
6、要約(offer)
要約是具有足夠的確定性並包含一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的意圖的訂立合同的建議。
7、產品責任的概念
由產品缺陷導致消費者、使用者或第三人人身、財產損害時,該產品的生產者或銷售者所應承擔的責任。
8、匯票的概念
匯票是由出票人簽名出具的要求受票人於見票時或於規定的日期或於將來可以確定的時間內向特定人或憑特定人的指示或向持票人支付一定數額金錢的無條件的書面支付命令。
9、匯票的背書
匯票的背書指執票人在匯票背面簽名,並把它交給對方的行為。
10、匯票的提示
執票人向付款人出示匯票,請求其承兌或付款的行為。
11、匯票的承兌
承兌是指匯票的付款人接受出票人的付款委託,同意承擔支付匯票金額的義務,而將此項意思表示以書面文字記載於匯票之上的行為。
12、匯票的追索權
當匯票遭到拒付時,為了保護執票人的利益,各國法律都認為執票人有權向前手背書人以及匯票的出票人請求償還匯票上的金額,這項權利在票據法上稱為追索權。
13、匯票的偽造簽名
匯票上的偽造簽名是指假冒他人名義或未經授權而用他人的名義在匯票上簽名的行為。包括假冒出票人、背書人、承兌人的名義在匯票上簽名,也包括盜用他人的印章在匯票上蓋章。
14、本票的概念
本票又稱期票,是出票人約定於見票時或於一定日期,向受款人或其指定人支付一定金額的無條件的書面承諾。
15、支票的概念
支票是以銀行為付款人的即期支付一定金額的支付證券。《英國票據法》把支票看作是以銀行為付款人的即期匯票。
16、橫線支票
由出票人、背書人或執票人在支票正面劃有兩道平行線,或在平行線內載明銀行名稱的支票。橫線支票的特點是收款人只能是銀行。
普通橫線支票:付給銀行
記名橫線支票:付給指定的銀行
17、仲裁的概念
仲裁是指各方當事人通過仲裁協議的方式,自願將其之間的爭議交給仲裁協議所確定的第三人予以裁決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
18、仲裁協議的概念
仲裁協議是指合同當事人通過在合同中訂明仲裁條款,簽訂獨立仲裁協議或採用其他方式達成的就有關爭議提交仲裁的書面協議,表明當事人承認仲裁裁決的拘束力,將自覺履行其義務。
19、母公司的概念
通過掌握其他公司的股票(份)從而能實際控制其他公司營業活動的公司
20、子公司的概念
處於被控制或者依附地位,但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簡答和論述:
一、國際商法的概念和淵源
1、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交易和商事組織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強調的是各國商人(企業)之間從事商業活動,尤其是貿易和投資活動方面的法律總稱。主要內容包括:商行為法、商組織法、宏觀調控法,商事權利救濟法:
2、國際商法的淵源是指國際商法產生的依據及其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國際條約、國際商事慣例和各國國內商事立法。
① 國際(商務)條約:國家間所締結的而以國際法為准之的國際書面協定。
如《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海牙規則》、《華沙公約》等。 國際商務條約只對締約國有約束力,其他國家可選擇適用。
② 國際慣例:國際經濟法主體重復類似行為而上升為對其具有拘束力的規范。如:《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商業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③ 各國國內立法
附:(僅做了解)
1、 幾組概念:
國際——跨越國界、跨國之間的商事活動
商事——各種以營利為目的的商品交換以及與此相關的其他活動
調整主體——商人和商事組織
2、 慣例與習慣的比較:
國際慣例沒有強制的普遍約束力,但是一旦被當事人加以採用,對當事人就具有法律拘束力。習慣只是一種行為,和國際慣例具有本質的區別。
二、西方兩大法系的特點
大陸法系 英美法系
1)法典法:系統化、歸類化、邏輯性 1)判例法
2) 分布以法德兩國為主 2)分布以英美兩個國家為主
3)把全部法律分為公法和私法 3)全部法律分為普通法和衡平法
4)實體法 4)程序法
5)又稱民法法系 5)又稱普通法系
除此之外,兩大法系在法律變革速度、法官的作用方面都是有所不同。
附:1、公法:與國家狀況有關的法律——憲法、行政法等
私法:與個人利益有關的法律——民法、商法
2、普通法和衡平法的比較:
英國法律具有典型的二元性,即普通法和衡平法的並存,衡平法是為了補充和匡正當時的普通法而出現的。
①救濟方法:普通法系只能採取金錢賠償和返還財產 ,衡平法發展了實際履行和禁令。
②訴訟程序:普通法系設陪審團、口頭答辯;衡平法相對比較靈活。
③法院組織系統:普通法——王座法庭;衡平法——樞秘大臣法庭
④法律術語不同:
三、代理權的產生
1、大陸法系——依代理權產生的原因不同分為:
法定代理:非由本人的意思表示產生
意定代理:由本人的意思表示產生
2、英美法系——依代理權產生的原因不同分五種:
(1)明示授權的代理
(2)默示授權的代理(沒有明確表示,但有行動表示)
(3)不可否認的代理(言辭或行動使第三人相信其代理權)
(4)客觀必須的代理
(5)追認的代理(本身非代理,但是本人事後追認為代理)
本人與代理人之間關系,一般是合同關系,屬於本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內部關系。
四、無權代理
1、概念:指欠缺代理權的人所作的代理行為。包括以下四種情況:
(1) 不具備默視授權條件的代理
(2)授權行為無效的代理
(3)越出授權范圍行事的代理
(4)代理權消滅後的代理
無權代理可以進一步分為狹義的表見代理和無權代理。
2、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
(1)、代理人是無權代理,但是須有某種外觀事實表明其有代理權。
(2)、第三人是善意的且沒有過失。
(3)、無權代理行為的發生與本人有一定的關系。
3、表見代理的處理結果為:
本人應該對該代理行為負責,即該代理行為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直接有本人來承擔,但是由於該無權代理給本人所造成的損失,本人可以向無權代理人追償。
4、對於狹義無權代理的處理:
狹義的無權代理下的代理行為 ,非經本人的追認,對本人是沒有約束力的。本人對此不負責任。如果第三方是善意的(不知情的),則無權代理人要對第三人負責,否則法律上不予保護。在該情況下,本人享有追認權,第三方享有撤銷合同的權利。
五、代理關系的終止
1、代理關系的終止的兩種情況
(1)、根據當事人的行為終止代理關系。如:代理合同的期滿、雙方的同意、代理目標的實現
(2)、根據法律終止代理關系。如:本人、代理人的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
2、代理關系終止的效果:若代理人繼續從事代理活動,即屬於無權代理。代理關系結束時,本人必須通知第三人,否則本人仍需對第三人負責。
六、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本人)的義務
1、代理人的義務
(1)、勤勉的履行其代理職責
(2)、對本人應誠實、守信(不得自己代理、雙邊代理、密謀私利)
(3)、不得泄漏保密情報和資料
(4)、須向本人申報賬目
(5)、不得把代理權轉給他人
2、被代理人(本人)的義務
(1)、支付傭金
(2)、償還代理人因履行代理義務而產生的費用
(3)、讓代理人核對其賬冊
七、本人及代理人同第三人之間的關系
1、大陸法系
(1)、直接代理——商業代理人:以本人的名義簽訂合同,其效力直接及於本人。
(2)、間接代理——行紀人:以代理人自己的名義簽訂合同,日後通過另一個合同將權利和義務轉移給本人。
2、英美法系
(1)代理人在簽約時指出本人的姓名。(代理人訂立合同後,即退居合同之外,既不能從合同中取得權利,也不對合同產生義務)
(2)代理人在簽約時表示有代理關系存在,但沒有指出本人的姓名。(仍是本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應由本人對合同負責,代理人對合同不承擔責任)
(3)代理人在簽約時根本不披露有代理關系的存在。(本人可以直接介入,第三人具有選擇權)
八、商事組織基本形式
1、個人企業; 2、合夥企業; 3、公司企業
九、合夥的特徵
1、合夥建立在合夥協議的基礎之上;(合夥協議決定合夥企業出資、利潤分配、風險承擔、管理方式)
2、合夥強調「人的組合」;(合夥人的死亡、破產、退出都影響合夥企業的存續)
3、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負無限連帶責任;
4、合夥人有權平等地享有合夥的收益並享有參與管理合夥事務的平等權利;
5、合夥企業一般不具有法人資格
十、合夥企業內部各合夥人之間的關系
1、合夥人的權利
(1) 分享利潤 ; (2)參與經營管理 ;
(3)監督和檢查賬目 ; (4)獲得補償 ;
2、合夥人的義務
(1)繳納出資:金錢、實務、技術和已經完成的勞務等
(2)忠實:競業禁止和交易禁止
(3)謹慎和注意
(4)不得隨意轉讓出資
十一、合夥企業對第三人的關系
1、每個合夥人在執行合夥企業的通常業務中所作出的行為,對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人都具有拘束力;
2、合夥人之間如對任何一個合夥人的權力有所限制,不得用以對抗不知情的第三人;
3、合夥人在從事通常的合夥業務的過程中所作的侵權行為,應由合夥企業承擔責任;但合夥企業有權要求有關合夥人賠償企業由此遭受的損失;
4、 新加入的合夥人對其加入之前的債務不負責任,退出的合夥人對其作為合夥人期間企業所負的債務仍須負責任;對於其退出後企業的新債務是否負責任,要根據情況而定,對於善意的第三人應該負責任,否則不負責任;
十二、公司的特徵
(1)公司是法人,具有獨立性。體現在:
①公司股東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
②公司具有獨立的財產所有權
③獨立的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
(2)公司是社團法人,具有集合性。
(3)公司是企業,具有營利性。
(4)公司是依照專門法律設立的,具有法定性:公司實行統一(法定)的集中管理制
(5)公司具有永久存在性
十三、揭開公司面紗原則(否認法人人格制度)
英美法國家為了追求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利益,常常會拒絕一個合法成立的公司的獨立法人地位,直接探究公司與其股東的真實關系。
1、適用條件:
(1)公司設立合法,已取得法人資格
(2)股東濫用控制權,進行了不當的行為。
(3)股東控制權的濫用,客觀上損害了債權人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2、幾種具體的情形:
A、涉及公司資金問題——出資不實或不足
B、涉及公司未履行必要的正式手續
C、涉及股東與公司的關系不清晰——尤指母子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清晰
運用的較少,只有法院才有權力行使,法官有較大的裁量權,在裁決時,往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要素和事實
十四、公司法的概念
1、概念:規定各種公司的設立、組織、經營和解散以及對內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調整對象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司企業。公司法是公司企業的最基本的規范總則。它規定公司內部及對外的法律關系。
(1)、公司內部關系——股東、董事、高級職員、一般雇員之間的關系;以及公司各行政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
(2)、公司外部關系——公司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公司與第三方之間的關系;母公司與子公司

公司的主要分類: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母公司。以下分別介紹這幾種公司。
十五、有限責任公司(Closely held Corporation)
1、概念:有限責任公司是指股東人數較少,不發行股票,股份不得隨意轉讓,股東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的公司。
2、基本法律特徵:
(1)、公司禁止有限責任公司向公眾招募股本
(2)、股份證書一般允許轉讓,但有較嚴格的限制
(3)、股東人數有法定限制(≤50人)
(4)、公司行政管理機構比較簡單
(5)、具有明顯的人合性質
(6)、公司的財務報告不公開
各國實踐中,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採用了有限公司的形式。在我國,外商投資公司基本上都採用有限公司形式。
十六、股份有限公司(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
1、概念:全部資本劃分成等額的股份,其股份以股票形式公開發行和自由轉讓的一種公司企業形式。
2、基本法律特徵:
(1)、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
(2)、股份以股票形式公開發行並可以流通
(3)、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4)、公司的賬目必須公開
(5)、股份有限公司的規模較大
3、股份有限公司的優點:利於集資、分散風險、公眾性強、股份變現容易、管理科學
4、股份有限公司的缺點:設立程序復雜、易於少數股東對公司的操縱、控制和壟斷的形成、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流動性很大,不易控制掌握,股東對於公司缺乏責任感。
十七、設立公司的兩種方式
1、發起設立——是指由公司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本而設立的公司。
2、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擬發行股本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的公司。
十八、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法律特徵
子公司 分公司
(1)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1)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2)獨立的公司名稱和公司章程 (2)沒有獨立的公司名稱和公司章程
(3)獨立的行政管理機構 (3)全部資產屬於母公司
(4)獨立核算,是自負盈虧經濟實體 (4)以總公司的名義進行業務活動
(5)獨立進行各類業務活動
十九、公司的管理: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的地位和作用
1、股東大會——公司最高權力機構,但不是代表機構和執行機關,對內不執行業務,對外不代表公司。(英美國家)
(1)股東的權力 A、利潤分享權:股息分配、剩餘資產分配、股份(票)轉讓;
B、表決權; C、表述權; D、知情權;
(2)股東大會的幾種表決方式
A、直接投票:每股對公司的每項決議有一個投票權
B、累積投票:每一股擁有與將要當選的董事總人數相等投票權,並可以集中投到某一個候選人的名下。
C、分類投票:持有不同類別股票的股東分別投票
D、偶爾投票:針對某一個偶爾事件的投票表決
E、不按比例的投票:某一類別的股票具有比其他類別的股票更多或更少的表決權。
2、董事會——公司最重要的決策和領導機構,是公司對外進行業務活動的全權代表。
(1)董事會的權力
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關,但是董事會在行使職權時必須以一個集體來行使,而且通過董事會會議進行表決來具體實行的,單個的董事不能單獨進行活。董事會作為公司的代理人:業務活動不得超出公司的業務活動范圍、不得超出公司授予他的許可權、當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決議有沖突時,以股東大會為准。
(2)董事的責任:董事承擔公司代理人和公司受託人雙重角色。
3、經理層(高級職員)——由董事會聘任,權力來自於董事會的授權。公司高級職員通常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司庫和秘書;他們的職權分為:明示許可權、默視許可權、不可否認的許可權。
二十、公司的合並
1、新設合並——新設合並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公司合並成一個新公司的商業交易,新設合並又稱為聯合。(A+B=C)
2、吸收合並——吸收合並又叫兼並,是指一個或幾個公司並入另一個存續公司的商業交易。因此吸收合並又稱為存續合並。(A+B=A(B))
3、收購——指由收購公司通過其高級管理人員發出收購要約,購買某個目標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股票(份),以便控制該公司的法律行為。
附:收購的類型
1、友善式收購:對目標公司有利的,至少不損害其經營管理的一類合並。雙方董事會相互協商,確定收購方案。
2、敵對式收購:受到被收購公司董事會反對的兼並,收購公司直接向目標公司的股東發出收購股票要約,公開收購目標公司股票。
二十一、公司的國籍的判斷(會判斷)
1、依公司注冊登記所在地來確定國籍
2、以能控制該公司的股份持有者的國籍來作為確定該公司國籍的依據
3、以公司主要營業所的所在地來確定國籍
二十二、合同的本質
1、英美法系——合同的本質是交易,是關於交易的協議。
2、大陸法系——合同的本質是「合意」(或稱協議),即合同各方的意思的一致。
二十三、英美法上的對價
1、概念:對價是諾言對諾言人產生約束力的與諾言互為交易對象的東西。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
(1)在法律上,對價的作用在於使諾言對諾言人產生約束力;
(2)對價與諾言互為交易對象,諾言人為得到對價而許諾,受諾為了得到諾言提供對價;
(3)所有作為諾言的交易對象的東西均可成為對價。
2、對價的作用
在法律上,對價的作用在於,它使諾言對諾言人產生約束力。更確切的說,它使諾言發生強制執行的效力。
對價使未履行的諾言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但是無對價的諾言如果已經兌現,諾言人不得反悔,即不能以諾言無效要求受諾人返還利益。
3、「充分的」或「完好的」對價的構成
1)對價必須是合法的
2)對價須發生在諾言作出同時或者之後;
3)對價與諾言互為誘因;
4)對價須是某種有價值的東西,但不一定與諾言在價值上相稱;
5)空洞的諾言不能構成對價;
6)法律規定的義務不能構成對價;
7)既存的義務不能作為對價
二十四、法國法上的原因
1、概念:原因是法律行為人所追求的近前的,直接的目的。原因不同於動機。跟動機相比,原因具有直接性、客觀性、一般性的特點。
2、傳統理論對原因的分類:
(1)信用原因--雙務合同原因(最常見的原因)
(2)贈與原因
(3)清償原因
3、原因的運用
(1)、無原因的合同:標的不存在或標的價值過低。
(2)、基於錯誤原因的合同:指當事人錯誤地相信其義務的存在,但實際上不存在的情況。
(3)、原因不法的合同
二十五、合同的訂立
(一)要約(offer)
要約是具有足夠的確定性並包含一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的意圖的訂立合同的建議。
1、要約的撤回和撤銷
(1)、撤回:要約發出之後,尚未到達受要約人之前,要約人可以用更為快捷的方式把撤回要約的通知在要約到達之前或與要約同時送達受要約人處,以阻止要約生效。
(2)、撤銷:要約在被要約人接受之前向受要約人發出要約失效的通知,使其不再受要約的約束。
2、要約的撤銷的規定:
在下列情況下,要約不得撤銷。
(1)要約寫明了承諾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明要約是不可撤銷的;
(2)受要約人有理由信賴該要約是不可撤銷的,而且已基於對該要約的信賴行事。
3、要約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
要約一般對受要約人沒有約束力,受要約人接到要約只是在法律上獲得了承諾的權利,並不承擔必須答復的義務。
4、要約的消失
(1)要約因期限已過而終止;
(2)要約因撤銷終止;
(3)要約因被受要約人拒絕而終止;
(4)要約因當事人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而終止。
如果沒有發生上述事項,要約於合理的期間過後失效。
附: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別(會判斷)
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其目的在於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其內容往往是不明確、不具體的,其相對人是不特定的,所以,要約邀請不具有要約的約束力,發出要約邀請的人不受其約束。
(二)、承諾(acceptance)
1、承諾的定義
承諾是接受要約的意思表示。更確切地說,承諾是受要約人按要約限定的方式(即遵循鏡像原則——完全不改變要約的內容)對要約人作出的接受要約中包含的合同條件的意思表示。
2、承諾生效的時間(合同成立的時間)
(1)英美法系——投郵主義
(2)大陸法系和中國——收郵主義
二十六、影響合同效力的因素:
1、締約能力
2、合同形式上的瑕疵
3、合同的合法性:合同違法或違反社會公共利益
4、非真實意思的表示:錯誤、欺詐、脅迫
5、顯失公平
二十七、合同解釋的原則
1、主觀主義原則(意思說)
指探究當事人的意思為目標的合同解釋。雙方當事人的意思無法查明時,認為交易未達成一致。
2、客觀主義原則(表示說)
指對諾言、協議的含義確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推定,加入法官的意思。
主觀意思主義與客觀意思主義的關系: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二十八、合同受挫(分英、美、德、法四國討論)
1、 英國——合同受挫
在英國,由於意外情事之發生,使合同的履行變得不可能、不現實或者沒有履行意義,當事人免除合同義務的基本制度是合同受挫。以下情形之一就是合同受挫(合同受挫的例證):
(1)合同標的物的滅失;
(2)當事人期望的事件未發生使訂立合同的目的落空;
(3)個人服務構成合同的標的時,提供服務的人的死亡或意外地生病造成履約的不可能;
(4)合同訂立後法律的變化使合同的履行違法;
(5)使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能的其他情況;
2、美國——目的受挫
美國的合同受挫的四個條件:
(1)主要目的「實質性地受挫」;
(2)該事件的不會發生是訂立合同的基本假定;
(3)該過錯不是請求免責的一方的過錯所致;
(4)該方沒有承擔法律強加之外的義務;
除此之外,美國還發展了履行不能(合同的履行變得不現實)的制度。
兩種理論的區別:
合同受挫:合同的目的實質性地落空,免責
履行不能:可以採取替代品,合同的履行變得不現實
3、法國——不可抗力
大陸法在原則上承認:當債務的不履行是由於不應歸咎於債務人的「外部原因」時,債務人對之不承擔責任 。
外部原因包含三種情況:
(1)不可抗力(三個構成要件:不可預見性、不可抵禦性、外在性)
(2)第三人的行為;
(3)債權人自身的行為;
4、德國——合同受挫
(1)、履約的「嗣後不能」
在因嗣後不能免除履約責任方面,德國強調過錯概念,債務人應對故意或過失負責。並且採取「推定過錯」的制度。
(2)、交易基礎的瑕疵——兩種情況:交易基礎的事後喪失、自始欠缺。(交易基礎:合同賴以存在的基礎條件)
二十九、預期違約(英美法系特有,大陸法系不存在)
如果合同一方在合同規定的履約期到來之前毀棄了合同,另一方可以立即解除合同,並要求得到賠償,而不必等到履約期已到,前者事實了違反了合同再解除合同和要求賠償。
三十、實際履行和損害賠償之間的關系
(1)實際履行:令違約方實踐其諾言
(2)損害賠償:讓違約方對受損害方進行金錢上的補償,以此作為對實際履行的替代。
實際履行與損害賠償是一對相關的概念。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古樹保護 發布:2025-02-08 02:59:19 瀏覽:984
經濟法稅收試題答案 發布:2025-02-08 02:26:36 瀏覽:237
民法典的法治 發布:2025-02-08 02:17:37 瀏覽:688
廣東省生育保險條例2016 發布:2025-02-08 02:13:09 瀏覽:848
2016婚姻法第三者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8 02:05:07 瀏覽:524
江蘇省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5-02-08 01:50:53 瀏覽:255
合同法債權規定 發布:2025-02-08 01:47:23 瀏覽:453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