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爭鳴
1. 楊會的學術論文
1、《論合同法定形式的欠缺》,《蘇東學刊》2004年第2期(獨著)
2、《善意取得制度理論基礎之再探究》,《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3期(獨著)
3、《論動產租賃物的轉租》,《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獨著)
4、《論租賃權的善意取得》,《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1期(獨著)
5、《論動產抵押物的轉讓——兼析動產物權公示方式之調整》,《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合著,第二作者)
6、《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之反思》,易繼明主編:《私法》2005年第2卷(獨著)
7、《論不動產相鄰權的定位》,《長白學刊》2007年第3期(獨著)
8、《論遺失物的善意取得——評<物權法>第107條》,《政法論叢》2007年第5期(獨著)
9、《論娛樂明星隱私權的限制——從「艷照門」事件說開去》,《西部法學評論》2008年第2期(獨著)
10、《論遺失物的所有權歸屬》,《黑龍江省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獨著)
11、《論佔有脫離物的善意取得》,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42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獨著)
12、《論附隨義務的界定》,《黑龍江省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合著,第一作者)
13、《淺論家庭暴力》,《山西省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獨著)
14、《芻議<侵權責任法>中共同危險行為的定位》,楊遂全主編:《民商法爭鳴》第2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獨著)
15、《淺析票據外觀性的一般理論》,《人民司法》2010年第7期(獨著)
16、《高樓墜物致害責任研究》,李少平主編:《天津法官論叢》第一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合著,第一作者)
17、《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河北法學》2011年第1期(獨著)
18、《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的程序構造》,《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3期(獨著)
19、《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的實體構造》,梁津明主編:《天津濱海法學》第2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年版(獨著)
20、《論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司法保護——基於實體與程序的雙重視角》,《天津法學》2012年第1期(合著,第一作者)
21、《論共同危險行為人的過錯》,《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獨著)
22、《淺論共同危險行為責任的行為要件》,《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2年第12期(獨著)
23、《利益平衡視野下的責任轉質生效研究》,《法律適用》2012年第12期(合著,第一作者)
24、《未履行勤勉義務的董事的追償權——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3條第4款之正當化依據》,《人民司法》2012年第17期(獨著)
25、《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認定》,《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3年第1期(獨著)
26、《共同侵權行為的新界定》,《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1期(獨著)
27、《論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賠償范圍》,《沈陽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2期(獨著)
28、《淺論間接結合行為的界定》,《法治研究》2013年第5期(獨著)
29、《論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補充責任的原因》,《河北法學》2013年第7期(獨著)
30、《從絕對主義到相對主義:共同加害行為連帶責任的承擔》,《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6期(獨著)
31、《邏輯意義上的連帶責任和技術意義上的連帶責任:一對新概念的提出》,《南昌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1期(獨著)
32、《指導性案例供需關系的實證研究》,《法律適用》2014年第2期(合著,第一作者)
33、《淺析母子公司間的控制——從界定的目的出發》,《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獨著)
34、《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連帶責任不是共同侵權責任》,楊遂全主編:《民商法爭鳴》第8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獨著)
35、《論侵害生命權的損害賠償——以即時死亡與間隔死亡的區分為視角》,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57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獨著)
2. 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及影響
一、背景:
1、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發展。
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潰,諸侯展開爭霸兼並戰爭 。
3、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崛起,「士」階層活躍。
4、文化——私學興起。
二、影響:基本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各家之間互相辯駁,又互相影響,互相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展。
(2)民商法爭鳴擴展閱讀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概括起來是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寬松的學術氛圍。
其二,經濟因素。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有某些人成為有閑階層,有時間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
其三,科技因素。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這些科技成果標志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其結果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這種歷史現象被稱為「文化下移」),致使「私學勃興」。
其五,學術自由因素。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
3. 我要考民商法,關於民商法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謝謝回答者。
法學期刊
期刊:法律適用
網址:
目錄: 2005年第2期
摘要:月刊,國家法官學院主辦,每月8日出版,主要欄目有「法學論壇」、「理論與實踐」、「案例分析」、「問題探討」、「熱點聚焦」、「司法解釋與適用」、「國外司法」等。
--------------------------------------------------------------------------------
期刊:法學家
網址:
目錄: 2005年第2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辦,每雙月15日出版,主要欄目有「法學專論」、「法學爭鳴」、「青年法苑」、「司法官談法治」、「港澳台法律問題」、「外...
--------------------------------------------------------------------------------
期刊:法學雜志
網址:
目錄: 2005年第1期
摘要:雙月刊,中文法律類核心期刊,每單月15日出版,主要欄目有「專論」、「新法研討」、「青年論壇」、「司法實踐」、「調查研究」、「軍法縱橫」、「外國法制」、「律師園地...
--------------------------------------------------------------------------------
期刊:中國法學
網址:www.clol.com.cn
目錄: 2004年第6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中國法學會主辦,每雙月9日出版,主要欄目有「專題論壇」、「各科專論」、「立法研究」、「國外法制與法學」、「研究動態」、「司法改革與司法公...
--------------------------------------------------------------------------------
期刊:政法論壇
網址:http://ZFLT.chinajournal.net.cn
目錄: 2005年第1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中國政法大學主辦,逢雙月出版。
--------------------------------------------------------------------------------
期刊:現代法學
網址:http:www.swupl.e.cn/
目錄: 2005年第2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西南政法大學主辦,每雙月28日出版,主要欄目有「法學論壇」、「法苑新枝」、「法與爭鳴」、「專論」、「立法建議」、「工作研究」、「法律史論...
--------------------------------------------------------------------------------
期刊:法律科學
網址:
目錄: 2005年第2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西北政法學院主辦,每單月10日出版,主要欄目有「法學論壇」、「立法研究」、「學術綜述」、「司法實踐」等。
--------------------------------------------------------------------------------
期刊:法學研究
網址:[email protected]
目錄: 2005年第2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主辦,每單月23日出版,前身為中國政治法律學會於1954年創辦、1966年停刊的《政法研究》,1979年復刊改為現名...
--------------------------------------------------------------------------------
期刊:法學評論
網址:
目錄: 2005年第2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武漢大學法學院主辦,每單月13日出版,主要欄目有「司法改革縱橫談」、「評論·專論·爭鳴」、「外國法制」、「古代法律問題研究」、「法律實務...
--------------------------------------------------------------------------------
期刊:法商研究
網址:
目錄: 2005年第1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中南政法學院主辦,每單月15日出版,主要欄目有「熱點問題」、「法學爭鳴」、「法學論壇」、「法學專論」、「立法建議」、「外國法學」、「法史...
--------------------------------------------------------------------------------
期刊:政治與法律
網址:
目錄: 2005年第2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每雙月5日出版,主要欄目有「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市場經濟與法制建設」、「司法實務研究」、「中外法律...
--------------------------------------------------------------------------------
期刊:人民司法
網址:
目錄: 2004年第10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武漢大學法學院主辦,每單月13日出版,主要欄目有「司法改革縱橫談」、「評論·專論·爭鳴」、「外國法制」、「古代法律問題研究」、「法律實務...
--------------------------------------------------------------------------------
期刊:比較法研究
網址:
目錄: 2004年第6期
摘要:季刊,法學類核心期刊,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所主辦,逢1、4、7、10月出版,主要欄目有「論文」、「專論」、「學人札記」、「書評」等。
--------------------------------------------------------------------------------
期刊:當代法學
網址:
目錄: 2005年第2期
摘要:月刊,法學核心期刊,吉林省法學會主辦,每月20日出版,主要欄目有「專論」、「理論研究」、「立法研究」、「比較法研究」、「國際法研究」、「司法實踐」、「司法改革」...
--------------------------------------------------------------------------------
期刊:中外法學
網址:[email protected]
目錄: 2004年第6期
摘要:雙月刊,法學類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外法學雜志社主辦,逢雙月出版,主要欄目有「論文」、「評論」、「判例與研究」、「新書簡評」等。
--------------------------------------------------------------------------------
法學報紙 報紙:人民法院報
網址:http://www.rmfyb.com.cn
摘要:是法院系統的刊物,其主要特點是法學理論與審判實踐相結合,對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
--------------------------------------------------------------------------------
報紙:檢察日報
網址:http://www.jcrb.com.cn
摘要:是檢察系統的機關報紙,其電子化步伐走在前列,《正義網》即為其電子化的成果表現,曾一度為網路化程度最高的法制類電子報紙,主編冷眼觀潮亦為著名網蟲之一。該報理論性不如法制日報,對實踐的指導性不如人民法院報,但副刊較為出色。
--------------------------------------------------------------------------------
報紙:法制日報
網址:http://www.legaldaily.com.cn
摘要:司法部主辦的司法系統的機關報,理論性較強,其理論評論版為各大法學報紙中最強。被評為獲取中國法律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
--------------------------------------------------------------------------------
報紙:民主與法制畫報
網址:http://www.mzyfz.com.cn
摘要:嚴格地講,該報並非法學類報紙,其面向的用戶群主要是社會公眾,但其報道帶有報告文學的色彩,這一點,在目前以機關報為主的中國法學報紙中是很獨特的。
4. 為啥會有百家爭鳴百家爭鳴是怎樣成為思想界絕唱的
百家爭鳴是春秋末期的一次思想大碰撞,是社會物質文明高速發展,與政治制度落後的矛盾,而變現出來的,對新格局和新架構的探索。
因此,百家爭鳴不是憑空出世,歷史環境是其誕生的母胎。當社會被一種主流思想統治,表現出思想意識形態的相對穩定後,思想火花產生的條件就消失了,這就是百家爭鳴成為絕唱的原因。
結束語
總之,百家爭鳴不是單純的學術之爭,而是思想之爭,政治利益之爭。它的產生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是社會面臨劇變的自我覺醒和革命。
春秋末年之後,百家爭鳴失去了必要的綜合條件和歷史機遇,思想發展歸於平靜,中國如此,世界也是如此。我們最好祈求新的百家爭鳴永遠不要再來,因為那意味著又是一次人類的動盪和災難!
5. 百家爭鳴形成的社會背景是什麼
社會背景:
1、大變革的時代,階級斗爭尖銳,經濟文化繁榮。對各階級各階層產生深刻影響。這是「百家爭鳴」的階級基礎。
2、戰國的士成為各階級各階層的代言人。
3、禮賢下士成為當時的風尚。各學派思想促進了社會變革與文化發展。
4、禮崩樂壞的社會大變革,將原本屬於貴族最底層的士階層從沉重的宗法制羈絆中解放出來,在社會身份上取得了獨立的地位,而汲汲於爭霸事業的諸侯對人才的渴求,更助長了士階層的聲勢。
士的崛起,意味著一個以「勞心」為務、從事精神性創造的專業文化階層形成,漢民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註定要受到他們的深刻影響。
(5)民商法爭鳴擴展閱讀
流派代表:
1、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2、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3、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
「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4、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
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當時著名的兵書有《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孫武寫的一部軍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軍事名言就出自這本書。
6. 百家爭鳴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漢書●藝文志》將戰國主要思想學派分為十家——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農、小說。西漢人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里來的。「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斗爭復雜而又激烈。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里「百家爭鳴」的局面。
編輯本段各大「家」——儒家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阜)人,被後人尊稱為「萬世師表」。他的理論的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要愛人,要求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愛護,融洽相處;實現『仁』要做到待人寬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准則是「克己復禮」。孔子首創私人教學,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不分貧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節用而愛人",使百姓"足食",國家"足兵",取得"民信".這種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觀和倫理觀。
孔子整理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教本,被後人稱為"六經"。
儒家學派在孔子以後發生分裂,至戰國中期孟子成為代表人物。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是孔子的嫡孫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亞聖」之稱。孟子的主張是復古倒退的,當時許多國王都認為不合時宜。他主張「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的倫理觀是「性本善」。
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荀子名況,時人尊他為荀卿。 在政治方面,他主張「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並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也哲學方面堅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認為人生來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餓了要吃飯,冷了要穿衣,這就形成了人們"好利"好聲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過學習禮儀,通過法治,可以使小人變為君子,普通人變為聖人,荀子的這種主張,被稱為"性惡論」。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綜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有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的成分,使儒學體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戰國後期的,儒學發展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編輯本段各大「家」——墨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戰國初期魯國人。
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書,是他的弟子根據受課筆記編撰而成的。
編輯本段各大「家」——道家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人,約與孔子同時,出身於沒落貴族。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大約是戰國人編纂的。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未普遍的無所不包的最高哲學概念。在他看來,道是凌駕於天之上的天地萬物的本原。他還提出「天發威,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絕對權威。
老子的哲學利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矛盾兩方可以互相轉化,轉化的途徑是「守靜」
政治上提倡「無為而治」。無為是指不妄為,不胡作非為,為所欲為。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莊周是宋人,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曾做過宋國漆園吏的小官。後來厭惡官職,「終身不仕」。《莊子》一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
編輯本段各大「家」——法家
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後期法家韓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理論集大成者。
韓非是荀子的大弟子,與李斯同學,出身於韓國的貴族家庭。《韓非子》一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韓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學派的長處,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
編輯本段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使這一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諸子百家政治學術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時期, 這個時期,社會結構急遽變化,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兼並戰爭接連不斷,文化思想空前活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現於這個時代,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
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知識分子——「士」階層的出現和活躍。
「士」階層是如何產生的呢?西周之時,學校都是官府的。《周禮》明確規定,「古者學在官府」。那時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學校的老師。章學誠先生說:「三代盛時,天廠之學.無不以吏為師,《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學備矣」。說的就是「學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著學校,學必須以官吏為老師,各種各樣的學問,都要向官府有關主管的官吏學習。比如,要學習法律,《周禮·地官》記載「受法於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學習法律。但是,並非任何人都可以進學校學習,只有王公貴族的子弟才有資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識的。周平王東遷,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形勢。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諸侯國,有的則流落民間。「學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辦學蓬勃興起,入學條件西周時大力改變,像孔子所辦的私學提倡「有教無類」,教育的對象不分貴賤等級,只要學生送給他「束俯」(一串臘肉)作為學費,就可以了。這樣便大大擴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圍,因而有學問的人多了起來。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士」。「士」的成分很復雜。他們分屬各個階級。「士」可以經人推薦而擔任官職。很多有經濟基礎的人棄農為士,而私人辦學的發達,提供了這一條件。
「士」階層的活躍,和當時社會的「養士」之風的盛行,有密切的關系。春秋時代已經開始「養士」,而戰國時期更為盛行。各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自己的實力外,為了逐鹿中原,統一中國,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紛紛「養士」,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如春秋晚期,齊國的田常,早在齊景公時就施惠於「士」。每殺—頭牛,僅取「一豆(四升)肉」,其餘的都用來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僅取「二制」,即兩匹布帛,其餘的分給「士」做衣服穿。又如戰國初期的魏文侯草賢禮士,他周圍有一大批知識分子。戰國中期.齊威王、宣王之時,在都城臨淄西門外設謖下學宮,招探天下文人學士,在那裡講學和著書立說.議論朝政。後來的「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他們「養士」多達幾千人。戰國後期秦國的呂不韋,也有「食客三千「,多為有一技之長者,「士」中許多優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為卿相,如商鞅、吳起等,學術活動也受到鼓勵和資助。
此外,當時諸侯各國致力於富國強兵,對學術研究採取寬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對「士」往往都採取寬容的政策,允許學術自由。這就為「士」著書立說、發表個人的意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大大促進了戰國時期的思想解放。
百家爭鳴的主要基地稷下學宮是最為典型的例證。
戰國時代,由於齊國經濟發達、政治開明,以及良好的文化政策,齊國君王給予士人的優厚物質待遇。吸引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著名學派匯集稷下。而稷下學宮成為百家爭鳴的極其引人注目的學術場所。並使諸侯各國羨慕不已,紛紛效而仿之,幾乎無一例外,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模式。
稷下學宮的創建與興衰歷史,基本上與田齊政權共始終.隨著田齊的強弱而興衰。學界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創建於田氏取代姜族,奪取齊國政權後的第二代國君齊桓公田午時期;發展於齊威王時期,興盛於齊宣王時期;中衰於齊憫王時期;中興於齊襄王時期;亡於齊王建,秦滅齊時。大約存在了150年,但對後世產生的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
既然稷下學宮是田齊王朝興辦的,其直接的原因是政治乃是需要。田氏代齊以後,歷代君主無不發奮圖強,勵精圖治,圖謀稱雄諸侯。稷下學士則是為田齊君王們的政治需要,製造輿論、設計藍圖、擬定典章制度。客觀上也是適應田齊統治的政治需要。因此,稷下學宮首先是一個智囊團性質的機構。其次,就是炫耀國力,標榜尊賢至士,吸引人才。這就為學術交流、文化傳播、百家爭鳴創造了優越的政治環境。故稷下學宮又具有社科院的性質。
「不治而議論」,是稷下學士的主要活動特點之一,這一特點體現了學官鮮明的政治性。「不治」,即「不任職」。雖有上大夫的頭銜.但不但任實際職務。「議論」,就是議論時政、國事、治亂之策,為田齊統治者提供決策依據,以實現智囊團的功能。而他們的議論時政,是在寬松自由的政治氛圍內,對田齊統治者的政治活動提出批評意見和決策參考建議,沒有或者少有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情況,所提意見及建議都是坦率的直言。
同時,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學者利用齊國提供的良好的環境與條件,潛心研討,互相爭鳴,取長補短,豐富和發展了各自學派的學說.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大融合。這一時期產生了一大批不同學派的著作,有些著作在稷下得以豐富補充。即有黃老學派,也有儒家、法家、陰陽家等等。《漢書·藝文志》就記述了部分稷下先生的著作目錄。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學者薈萃稷下,往往是率領弟子門徒一並來的。稷下先生與各派著名學者在學宮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出了眾多的人才。比如荀子,15歲就到此學習,後來成為了稷下的學術大師。而孟子兩次入齊講學,時間長達三十年,被授予上卿。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宣王時稷下學宮有「數百千人」,其戶下不乏有成就者。對一些有成就的人才,往往被齊錄用為各級官吏,直接參與齊國的政治活動,《戰國策·齊策》對此有所記載。
劉向《別錄》記載說;『齊有稷門,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這所說的就是指各派學者的定期學術例會。在例會上,各學派推薦出他們學派的代表,闡發學術觀點和政治主張.批駁與他們觀點不一致的學派。這實際就是為各學派提供學術交流與爭鳴的機會,以便更好地豐富、發展他們的學說,獲得政治上的重視。但他們爭鳴的議題非常廣泛,既有不同學術觀點的潔難,又有不同政治主張的闡發,也有對宇宙奧秘的思考。稷下學宮作為戰國百家爭鳴的主要園地,而這類學術報告例會則是百家爭鳴的集中體現。
無論在戰國早期魏國的「西河之學」,或是戰國中期齊國的謖下學宮,還是戰國晚期呂不韋以三千門客編撰《呂氏春秋》,所實行的學術政策都是寬容的。各國對「士」給以十分優厚的待遇,而其中以齊國威王、宣王時期的謖下學宮尤為突出,是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百家爭鳴的發源地。田齊政權雖然倡導黃老之學,但對各家各派的學者並不排擠打擊.而是兼容並包.都受到禮遇。學者們可以自由講學、著書立說和隨意議論政事。比如儒家大師孟子與齊威王、宣王的政見是不同的.但在謖下學宮都受到重視,爵祿都是相當高的。齊宣王多次向盂子問政,甚至象齊伐燕這樣的重大決策.也向孟子徵求意見。後來終因為彼此政見不合,孟子離開齊國。但齊宣王還盡量挽留他,「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即打算給孟子建造一座房,並資助其辦學。
由於春秋戰國諸侯對「士」的寬容政策,允許其「合著留不合則去」。「士」就好像自由的鳥那樣,可以「擇木而梧」,從而促進了各國的人才流動。比如商鞅在魏沒有得到重用,聽說秦孝公「廣令國中求賢者」,於是西入秦,求見秦孝公,終於委以重任。又比如鄒衍本是齊國人,在謖下學宮位在上大夫之列,他不滿齊滔王的暴政,而到了燕,成為燕昭王之師。在齊襄王時,鄒衍又回到謖下學宮,並在齊王建時作為齊國使者出使趙國,而從未受到非議。又如吳起一生中曾在魯、魏、楚等國為官,每當遭到誣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類似的例子還很多。春秋戰國這種待殊歷史環境,對諸於百家的形成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創建了良好的條件。
在學術自由的環境中,謖下先生們敢於沖破舊傳統的思想束縛,敢於探求和創新的精神得到發揚,大大促進了學術的發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各種觀點紛然並存,各種針鋒相對的辯論時有發生,這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景象。
7. 中國經濟法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我國經濟法產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是在改革開放以及建立和加強經濟法制建設的大背景下成長和發展起來的,經過長期,深入,廣泛的學術爭鳴和理論探索,我國經濟法劃清了自己與傳統法律部門如民商法,行政法之間的界限,明確了自己的價值定位,建立了系統完整的科學體系.
當前中國經濟法立法正處於中度發展狀態,有必要對經濟法的未來發展提出若干構想.重新審視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今後十幾年裡經濟法立法不可迴避的問題,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到」公平效率並重」是社會發展對經濟法立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採用的經濟政策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但是,在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時,貧富差距也隨之形成並有擴大形勢,統計數據也明確反映了這個現實.在未來的十幾年裡,我國的經濟法立法不得不關注經濟公平問題,在立法保護對象的傾向性應偏向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
我國的經濟法立法已經完成了法律部門的分化,對經濟法進行清理,匯編,編纂,並制定某種形式的法典是經濟法立法發展的趨勢,也是經濟法立法技術的最高體現.
在市場經濟初步成長的中國,法律移植仍然是未來十幾年經濟法立法的一種主要方法.首先,所移植借鑒的西方經濟法與我國當前的社會環境具有相似性.其次,植體本身較強的生命力.西方主要國家的經濟法能夠回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8. 所謂百家爭鳴都是哪百家都什麼性質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慎到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6.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7.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8.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9.農家, 農家代表:許行
10.小說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
百家爭鳴的局面發生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據《漢書�6�4藝文志》記載,至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學術觀點的有189家。漢代史學家將它們分門別類,歸為10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和小說家。在這10家之中,雜家、農家、小說家所討論的問題很少涉及哲學。後人把小說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九流」。所謂「十家九流」就是從這里來的。
後人將相互論戰,及學術上的繁榮景象,稱為「百家爭鳴」。在這10家之外,對《周易》的研究當時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哲學,可以稱為易家;對軍事和兵法的研究當時也已形成了一種含有豐富哲學思想的學說,可以稱為兵家。
9. 馬特的人物簡介
馬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2005年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民法總則、人格權法、法學方法論。先後榮獲2004年度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 & Myers LLP)頒發的「美邁斯」法學獎、2007年度最受學生喜愛的十位教師、2010年王林生獎教金、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鋒」標兵等榮譽。迄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項課題,並作為主要成員參與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及若干國家級課題研究,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出版專著、教材十餘部。 1.《權利沖突中的利益衡量與動態抉擇——以羅伊訴韋德案為例》(1.1萬字),《江西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4年第8期。
2.《公共治理視角下的知情同意規則改革》(0.8萬字),《管理世界》(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
3.《論同居權與婚內強奸》(1萬字),《山東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
4.《民事視域下知情同意權的權利基礎及規則建構》(1.2萬字),《江淮論壇》(CSSCI期刊)2014年第5期。
5.《登記對抗主義適用空間研究》(0.9萬字),《甘肅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
6.《不動產登記條例爭議問題探討》(0.9萬字),《理論與改革》(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
7.《隱私權的譜系學考察》(1萬字),《湖南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4年第3期。
8.《美國隱私權的歷史與發展》(合著,第一作者,2萬字),《國外社會科學前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9.《權利沖突解決機制的整體構建》(1萬字),《國家行政學院學報》(CSSCI期刊)2013年第2期。
10.《<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69條的再審視——以現行規范比較為視角》(合著,第二作者,1萬字),《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11.《個人資料保護之辯》(1.5萬字),《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期刊擴展版)2012年第6期。
12.《學校事故責任辨析——侵權責任法第38、39、40條的解釋論考察》(1.2萬字),《學術論壇》(CSSCI期刊)2012年第7期。
13.《從意思自治到人格保護——隱私權視角下的現代民法範式移轉》(2萬字),《私法研究》(CSSCI集刊)第十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2期轉載。
14.《雲計算時代下的個人信息保護》(0.8萬字),《中國信息安全》2011年第9期。
15.《父愛主義與「還地於民」》(1萬字),《北方法學》2010年第6期。
16.《英美法中的個人隱私保護》(0.8萬字),《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0期。
17.《損害賠償、不當得利還是無因管理——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辨析》(0.3萬字),《民商法爭鳴》第2輯,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18.《誰謀殺了隱私——從「人肉搜索」看隱私權的困境與出路》(3萬字),《月旦民商法雜志》2009年第6期。
19.《論人格權救濟體系的建構》(1萬字),楊立新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侵權行為類型與發展中的人格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0.《隱私語義考據及法律詮釋》(0.7萬字),《求索》(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
21.《市場經濟建構中的信用問題》(0.7萬字),《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
22.《人格權與憲法基本權關系探討》(1萬字),《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
23.《論討論式教學在法學教育中的運用》(0.6萬字),《中國成人教育》(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
24.《誰之過——「艷照門」事件折射出的眾生相》(0.3萬字),《信息網路安全》2008年第4期。
25.《隱私權的法經濟學解讀》(0.6萬字),《政治與法律》(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
26.《工傷賠償請求權競合問題研究》(合著,第二作者,0.9萬字),《法學論壇》(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
27.《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芻議》(0.8萬字),《河北法學》(CSSCI期刊)2007年第11期。
28.《物權法平等保護原則之辯》(1萬字),《東吳法學》2007年秋季卷。
29.《無隱私即無自由》(1萬字),《法學雜志》(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8年第2期轉載。
30.《信用風險與擔保物權之發展》(1.5萬字),《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第1輯,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1.《侵犯隱私權的構成及類型化研究》(1萬字),《北方法學》2007年第4期。
3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野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1.2萬字),楊立新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用益物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版。
33.《人格權獨立成編辯》(1萬字),王利明主編:《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4.《人格權與財產權關系考》(0.9萬字),王利明主編:《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5.《中國人格權法草案專家建議稿》(合著,第三作者,1萬字),王利明主編:《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6.《民法中「人」的再發現》(0.5萬字),《法學論壇》(CSSCI期刊)2006年第3期。
37.《侵犯隱私權責任的構成與抗辯》(2萬字),王利明、葛維寶(Paul Gewirtz)主編:《中美法學前沿對話——人格權法及侵權法專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8.《德國法上的隱私權保護》(翻譯,1.6萬字),王利明、葛維寶(Paul Gewirtz)主編:《中美法學前沿對話——人格權法及侵權法專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9.《評「事實上的信託合同關系」——TMT商標權屬糾紛案的法律思考》(1萬字),《判解研究》(CSSCI集刊)2005年第6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3月版。
40.《隱私權制度中的權利沖突》(0.7萬字),《法學論壇》(CSSCI期刊)2006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6年第5期轉載。
41.《論配偶間同居義務的效力》(0.8萬字),《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42.《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換屆暨2004年年會綜述》(合著,第二作者,2萬字),《中國法學》(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43.《民法體系化的個案考察——以無權處分問題為中心》(3.7萬字),吳漢東主編:《私法研究》(CSSCI集刊)第四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44.《連環交易中的物權變動與債權保護》(1.1萬字),《判解研究》2004年第1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3月版。
45.《配偶權問題檢討》(2.7萬字),王利明、郭明瑞、潘維大主編:《中國民法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2月版。
46.《「侵權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研討會」觀點綜述》(1萬字),《判解研究》2003年第4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
47.《民法典人格權編爭議問題探討》(0.6萬字),《人民法院報》2003年9月12日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3年第11期轉載。
48.《無權處分合同效力辨》(2萬字),王利明主編:《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無權處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49.《2002年民商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合著,第二作者,1.3萬字),《法學家》(CSSCI期刊)200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2003年第6期轉載。
50.《論配偶權》(1.2萬字),《判解研究》2002年第4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2月版。
51.《兩個「老乾媽」,到底誰更辣——權利沖突的個案分析兼評「老乾媽」風味豆豉不正當競爭案》(1萬字),《判解研究》2001年第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52.《從歷史與社會的角度看過錯和違法性的融合》(0.7萬字),楊立新主編:《侵權法熱點問題法律應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1.專著:《隱私權研究》(獨著,45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2.專著:《物權法前沿理論與實務研究》(獨著,27萬字),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年7月版。
3.專著:《英美合同法導論》(合著,第一作者,承擔13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4.專著:《物權變動》(獨著,20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5.論文集:《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副主編,53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6.立法報告:《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及立法理由》(合著,承擔20萬字),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7.譯著:《隱私與傳媒》(合譯,第一作者,承擔5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3月版。
8.編著:《人格權法案例評析》(主編,23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版。
9.編著:《侵權責任法釋義》(參編,承擔3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0.編著:《物權法案例評析》(主編,38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1.編著:《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合著,承擔12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12.編著:《WTO與中國勞動法律制度的沖突和規避》(合著,第一作者,承擔20萬字),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3.教材:《民法學》(參編,承擔9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14.教材:《人格權法教程》(合著,第一作者,承擔15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5.教材:《民法總則討論教學教程》(主編,60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1.2007年——201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社會中的隱私權保護」,課題主持人。
2.2010年——2015年,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生命權的價值沖突」,課題主持人。
3.2011年——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生命權的倫理反思和制度重構」,課題主持人。
4.2012年——2013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生命倫理與侵權法改革」,課題主持人。
5.2002年——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主要參與人,承擔王利明教授受全國人大法工委委託起草的「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編專家建議稿」及理由書的撰寫工作。
6.2008年——2009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物權法案例式教學教程」,課題主持人。
7.2011年——2012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人格權法案例式教學教程」,課題主持人。
8.2010年——2012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術創新團隊項目「民事權利保護研究」,主要參與人。
9.2008年——201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工程」三期項目「國際電子商務貿易中個人信息的保護」,課題主持人。
10.2005年——2008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工程」二期項目「民法總則討論式教學教程」、「物權法案例選評」、「人格權法教程」,課題主持人。 1.2004年美國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 & Myers LLP)頒發的「美邁斯」法學獎
2.2006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科教學優秀教師一等獎」
3.2007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最受學生喜愛的十位教師」
4.2008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奧運榮譽志願者
5.2009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十佳優秀教師」
6.2009年《民法總則討論教學教程》榮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育優秀成果獎」
7.2010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林生獎教金」
8.2011年北京市「教育先鋒」標兵
9.201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教學新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