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問題

司法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7-29 00:16:37

❶ 現階段,我國司法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一)司法機關受制於地方,導致了司法審判權的地方化。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我國的各級司法機關作為一級政府的組成部分並完全隸屬於人民政府。到1954年9月我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才使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獨立於人民政府之外,從而使司法機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文革結束後,1982年我國又頒布了新憲法,憲法規定了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地位的獨立性。但是我國從1980年以來,基本上實行的是以「分灶吃飯」為主要內容的財政體制。這種財政體制調動了各地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但與此同時,一方面我國的行政機關掌握著整個國家的財政,各級司法機關的經費必須由同級政府決定。另一方面,司法機關的裝備、辦公、辦案經費等因各地經濟發展及財政狀況不同而不同,導致了司法機關的財政與地方的財政融為一體,這種情況下,地方司法機關更多地傾向於從發展地方經濟的角度去執行法律和行使司法權,而不是著眼於國家法治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司法機關除了在財政上依賴於地方外,在人事制度等方面,不僅地方司法機關的司法行政職務由地方各級權力機關選舉、委任和罷免,而且司法人員也由地方權力機關任免。由於地方各級司法機關的財政和人事權隸屬於地方,這種權力結構和權力隸屬、依附關系,使得地方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受到地方干預,其結果是破壞了國家司法獨立和國家法治的統一,還導致了司法審判權的地方化。
(二)司法機關缺乏制約與監督機制。
我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在我國的國家機關體系中,「兩院一府」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並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但在實踐中,各級權力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僅在選舉或罷免同級司法機關的負責人,各級權力機關對司法人員的任免僅屬履行法律手續,沒有把對司法人員的任免與對他的具體執法情況的考察有機地結合起來,各級權力機關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只表現為工作監督,聽取和審議司法機關的年度工作報告以及視察或檢查司法機關的執法情況。因此,我國憲法雖然賦予了國家權力機關廣泛的權力,但是目前國家權力機關尚無行使權力的具體程序,特別是國家權力機關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問題上更是如此。由於缺乏對司法機關進行法律監督的程序性規定,一方面導致了國家權力機關特別是地方權力機關輕司法監督的傾向,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司法機關特別是地方司法機關以司法獨立來對抗權力機關的監督。由於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不力,再加上我國現行司法體制中司法機關相互制約疲軟,檢察監督的作用發揮不充分,上下級司法機關更是和善相處,這就使得司法機關中的許多問題難以通過現行的監督機制予以解決,並在客觀上為司法機關濫用權力以及司法腐敗等現象的產生提供了便利。從司法機關內部的監督來看,目前,主要由檢察機關對審判機關的檢察監督和上級審判機關對下級審判機關的審級監督。人民檢察院作為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它有權對國家審判機關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但是在實踐中,檢察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從來就沒有真正確立和實現。一是檢察監督的力度軟化,檢察機關執法監督意識和監督行為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困擾和束縛,致使檢察監督難以展開;二是從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看,檢察機關對審判機關的審判行為所實施的監督只是一種事後監督,在實踐中檢察機關發現審判機關的審判行為違法時,只能以抗訴的形式要求審判機關糾正。如果審判機關拒絕糾正,檢察機關也無能為力;三是檢察機關也是司法機關,我國現行法律已確定檢察機關有權監督其他司法機關,至於如何監督檢察機關的檢察權問題,除了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監督外,目前尚無其他明確規定,從而為檢察機關濫用權力提供了便利。就審級監督而言,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上級審判機關有權對下級審判機關的審判行為實行審級監督。在實踐中,上級審判機關通過審級監督的形式對下級審判機關的違法行為的確也進行了有效糾正。但是審級監督是審判機關內部的監督,由於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再加上審判機關的審判行為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困擾,因此,在有些地方,上級審判機關對下級審判機關進行審判監督的著眼點已不再是法治的統一和國家法律的有效實施,而是地方利益是否受到充分的保護。
(三)司法人員專業水平低,嚴重影響公正司法。
首先,與法治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法官、檢察官任職資格條件的要求比較低。我國《法官法》、《檢察官法》規定法官、檢察官的專業學歷起點為大學本科以上。然而,我國現有司法人員學歷的實際情況離這一要求卻相去甚遠。在20多萬法官中本科層次的只佔5.6%,研究生學歷僅佔0.3%。而在全國20餘萬檢察官中,本科層次的更少,只佔4%。我國司法隊伍的絕大部分人員是1979年後到司法機關的,主要一是政法院校的畢業生;二是復轉軍人;三是通過社會招干考入司法機關的高中畢業生。從人數上看,後兩部分的人數居多。另外,效率低下是目前司法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案件久拖不決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有資料表明,1992年,中國平均8328人中有一名法官,而英國每11萬人中才有一名法官。可見,我國現行司法隊伍中非專業化的傾向十分嚴重,再加上司法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公正司法。

❷ 司法相關的問題

一般不可以。
根據《國家賠償法》: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案件發生後,一般的強制措施是為了查明案情,且履行了相應的審批手續,不屬於違法拘留。

❸ 解讀中國法制難題 造成司法不公的客觀原因有哪些

我不懂法律政治,來以下自觀點僅是個人理解,不代表任何團體。
我認為,中國法制難題,司法不公的客觀原因有一下幾點:
1.人們根深蒂固、耳濡目染的封建思想還沒有完全根除,在一定程度上還抱有「咸吃蘿卜淡操心」的「路人思想」。不想,也不敢管關於法律等看上去與政治有關的事。
2.歷史遺留影響
20世紀60年代發生的一些事情對當時中國的法制、政治、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不利於法制社會的建設。
3.法律反饋
違法者不能受到嚴厲的懲罰在一定程度上也間接影響著中國司法不公等問題。

❹ 司法問題,求解答!

物權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因此,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樓房漏水,您的權利受到侵害,您有權起訴侵權人。

一、樓上房屋漏水造成樓下住戶發生財物損失的,樓下住戶作為受損害方,有權向責任方進行索賠。
二、如何確定樓上房屋漏水的責任方為本次索賠的核心問題。要想確定漏水的責任方,應首先查明房屋漏水的原因。房屋漏水的原因通常分為以下幾類:1、房屋質量問題;2、樓上住戶使用房屋不當或疏於保護等不當行為;3、水管老化。如何明確房屋的具體漏水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與樓上業主和物業共同查看漏水現場並確認漏水原因;2、委託專業的鑒定機構鑒定漏水原因,需注意的是,該方式通常在訴訟過程中使用,如自行委託,應徵求樓上業主的同意。
三、確定漏水原因後,可據此明確漏水的責任方,即索賠對象。
1、如漏水原因為房屋質量問題且該質量問題尚在保修期內,則應由開發商承擔免費維修的責任,並承擔賠償責任。
2、如漏水原因為樓上業主的不當行為,則樓上業主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如漏水原因為水管老化,因水管屬公用設施,則物業公司應使用公共維修基金進行維修,樓下業主的損失,還要綜合考慮水管老化且未及時維修的原因和責任方,進而確定漏水的責任方,並由責任方賠償,如責任方無法確定的,則應按照公平原則,有相關方共同承擔。
四、確定漏水的責任方後,受損害方積極與責任方溝通進行索賠,並舉證自己的損失情況,另外,需注意的是,如受損害方未採取積極措施防止漏水的損失進一步擴大,則就擴大部分的損失,受損害方無權向責任方索賠,應自行承擔。

❺ 如何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

(一)自上而下完善司法體制的設置,正確解決司法地方化和司法行政化等影響獨立司法的現實問題,為依法獨立審判提供體制保障、經濟保障、法官資質保障及身份保障

司法獨立原則是指司法機關獨立於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司法機關行使其職權時,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它包括三個基本內容和「四個不」。三個基本內容:一是司法官獨立審批案件;二是司法機關有自己獨立的組織系統;三是法律對司法官的地位特設有保障條款。「四個不」是指不侵權、不介入、不施壓、不妄評。所謂不侵權是指不侵犯司法機關的管轄權。不介入,指不能違法進入司法程序干預司法裁決。不施壓,指禁止對司法官員和官署直接和間接施加某種壓力,以特定和不特定的不利性後果迫使5其按照施壓者的意思作出司法決定。不妄評,指在法律裁決作出可能影響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的報道和評論。6保證司法工作不受來自任何外界的干預和影響,以保障和維護法律崇高權威,是真正實現司法獨立的外部條件。客觀地講,我國的司法獨立制度與國際社會「司法獨立」制度在形式和內容乃至性質上有著較大差距。隨著我國加入WTO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司法獨立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結合我國國情,構建既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又能融會貫通司法獨立之內在精神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獨立模式值得商榷。筆者認為,我國的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是基於西方的「分權說」,而是基於「職權分工說」。但是我們可以借鑒「分權說」中的某些合理因素。我們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的「三權分立」模式,但可以借鑒「分權說」中有利於司法公正的合理因素,並使之與我國國情緊密相結合,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獨立模式。

1、調整現行經濟利益結構,使法院擺脫對地方的物質依賴。國家財政撥出司法專項款,由中央統一開支各級司法機關的辦案經費、法官工資,福利等費用;司法機關的裝備、辦公用房等設施,由中央按統一的標准解決,切斷法院及法官在財、物方面對地方政權的依賴,同時也使各地司法機關的裝備、經費、辦公用房,法官工資、福利住房等不因地區的差異而懸殊過大。

2、建立垂直的法官任免體制:最高人民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的其他法官和軍事法院、鐵路運輸6法院等專門審判機構、高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任免;其他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最高級別的法官由上一級地方人大任免,其餘法官一律由上一級地方人大常委會任免,以擺脫本級地方政權對法官的人事控制,從而杜絕因「行政命令」和「地方保護」而導致的司法不公。

3、保障法官的身份獨立。包括:(1)保證法院的行政領導必須由具有豐富的法律職業閱歷的法官擔任,嚴禁指派無法律職業資歷的人擔任法院行政領導職務。(2)確保法官的待遇從優。要使法官安心工作,不至於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現腐敗,必須使其擁有適當的待遇。法官所享有的待遇必須與社會資源承受能力相適應,不能太高,但更不能太低。筆者認為,法官的待遇應當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待遇,雖然我國不實行「高薪養廉」。況且「高薪並非必然能夠養廉」,但是,我們應當避免法官因不廉而失去這份職位或因待遇受到必要的物質約束。(3)法官任職終身制,這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法官非因法定事由(如自願辭職,喪失工作能力,犯罪以及其他不適合繼續擔任司法官)及程序不得任免,以保持法官工作恆定狀態。(4)法官的懲戒和調動。在日常工作期間,法官不受到隨意懲處;建立法官懲戒標准;設置正當的懲戒程序;非經法定事由和程序,並徵得法官本人同意,法官不得隨意被調動。(4)確保法官及其家庭的安全。7由於法官的裁判,都會影響到某一方或者多方的利益,所以,國家應當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保障法官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7

4、理順和規范黨委、人大對審判的監督關系,創造使法官只服從法律的法治環境,保障司法獨立。任何權力若不受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腐敗,司法不獨立,受制於人,有礙司法公正;反之,如果司法獨立了,但不受監督制約,或者監督不力,也會出現司法專橫和審判權的濫用,這已為歷史所證明。為此,必須建立規范的監督關系體系,理順各種監督關系,尤其是理順和規范黨委、人大和新聞對審判的監督關系,以保障司法獨立。

(二)下大力提高法官隊伍素質,完善錯案追究和司法賠償制度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於它的執行,只有公正司法,才能樹立法律的權威,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法官作為法律的執行者,其能力素質決定了司法質量的高低,因此,不斷提升法官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永恆的課題。具體措施包括:1.大力強化業務培訓。按照法官專業化要求和實際工作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業務培訓和崗位技能練兵,打造「法律精英」隊伍。2.努力提高法官的職業道德水準。教育廣大法官不斷加強自身修養,規范司法行為,文明司法,謹言慎行,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嚴格約束業外活動,樹立公正司法、勤奮敬業、剛直不阿的良好職業形象。3.加強廉政建設。堅持經常性、有針對性地開展警示教育,引導廣大法官增強自律意識,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法官懲戒制度等各項制度,從源頭上遏制違法違紀行為。4.完善責任追究工作機制。細化責任追究辦法,強化對審判權、執行權的監督制約,防止濫用司法權,防止發生腐敗案件;完善案件管理機8制、崗位責任制,加大查處力度,重點解決查處失之於軟、追究不到位問題,純潔法官隊伍。5.加強案件質量評查,注重發現影響審判質效的深層次、實質性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建立常態化的案件質量評查機制,堅持定期評查、專項評查與重點評查相結合,堅持發現問題與改進工作相結合,堅持糾正錯誤與總結經驗相結合。

(三)理順和規范公眾輿論對審判的監督關系,以保障司法獨立

在新媒體日益普及的今天,公眾利用網路關注司法的熱情日益高漲,人民法院要正確對待群眾通過各種不同媒體表達的意願。一方面發布全面完整的權威信息及時化解矛盾、澄清事實,消除不良影響;另一方面要寬容對待、認真傾聽公眾的不同聲音,把微博、論壇作為和社會公眾之間增進了解、消除誤會的平台。81、變被動為主動,強力推進審判公開,主動接受公眾監督。執法辦案和新聞宣傳是法院工作的兩駕馬車,兩者之間不應背道而馳。法院應當將網上辦公、數字法庭、裁判文書上網等作為制度固定下來,讓每一次公開庭審都成為法律宣傳的途徑,讓每一份裁判文書都成為生動的法律宣傳的素材。全方位、客觀公正地把法院的審判活動公開出來,切實做到不迴避、不躲藏、不遮掩,讓公眾實實在在地了解法院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2、加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堅持善待媒體、主動與媒體打交道的原則,積極與媒體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形成定期交流機制,與新聞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公眾,消除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隔閡,贏得更多理解和支持。3、妥善處置網路輿情,實現司法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在網路輿情處於萌芽階段時起就高度重視,堅決防止虛假信息誤導公眾。主動應對質疑和猜測,竭力搶占輿論制高點。4、規范各類媒體的報道行為,嚴格責任追究制度。法院審判工作有它自身特點,審判獨立是我國法律加以規定和保障的。新聞媒體對審判的監督應以遵守「罪從判定」為前提,以遵循真實性為原則。媒體對審判進行報道時,不得誤導公眾,不得引導審判機關的裁判結局,從而侵犯司法獨立。同時,媒體如果對正在審理的案件報道嚴重失實或者惡意進行傾向性報道,損害司法權威,違反法律規定,應當依法追究相應責任。

(四)改革信訪考評機制,重塑法院信訪工作機制

近年來,涉訴信訪工作在法院整體工作中占據了較大的份額,受種種因素影響和制約,法院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但是實際效果並不甚顯著,甚至一度陷入被動應對的尷尬境地,涉訴信訪已經成為困擾法院工作的痼疾。部分上訪人文化水平低,不理解或片面理解法律規定,不能接受法官及其它接待人員的答復和解釋,長期堅持無理申訴;也有一些上訪人在利己思想驅使下,不顧案件的實際情況,向對方當事人或者法院提出許多不切實際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走上纏訴纏訪之路。在收容遣送制度被取消以後,如何應對某些上訪人的過激、違法行為,尚未建立起相應的處置機制,對一些纏訪者尤其是採取過激甚至違法行為的上訪者難以處置。少數上訪人利用法律、制度上對申訴權利缺少制約的漏洞,無理糾纏,甚至辱罵法院信訪工作人員,影響法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信訪制度,改革信訪考評機制,刻不容緩。1、做好《信訪條例》的宣傳工作,指導當事人按條例規定依法有序上訪。抓好條例配套措施的制定工作,對條例、現行規章制度和工作措施進行一次全面梳理和調整,使之與新條例相適應,使信訪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建立上下級法院及各接訪機關之間的信訪聯動,統一標准。上下級法院及各接訪機關接訪的原則不一,答復口徑不一,就會加劇當事人的越級訪。實行上下級法院信訪信息傳遞、反饋制度,對一些社會影響面大,疑難復雜的越級訪和重復訪,實行各級同堂會審,盡快給出一個終局結論。3、建立專家陪審團,對重大復雜案件提出專家意見。借鑒西方國家的陪審制度,建立由法學專家、教授及知名律師組成的專家陪審團,對於重大、復雜的案件,由專家陪審團陪審,並給出專家意見,一方面可以提升案件質量,另一方面也提高判決結果的說服力。4、改革處訪機制,改變平行部門或上級部門向法院轉辦或交辦案件的隨意性。對於信訪案件,有的部門或有關領導不懂或不顧案件的具體情況,不考慮能否進入再審程序或能否改判或有無審級限制等因素,直接簡單的批辦、交辦或督辦,轉辦。有些案件已不能夠進入再審程序或屬於上級法院受理而被駁回申訴,但有關領導或部門交、轉辦函成為申訴人手中的「令箭」,向法院申訴不休。5、改革信訪考核機制,依法處置無理訪。信訪工作「一票否決」使基層的有關單位和部門對信訪工作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自身的主要職能,一到「敏感」時期,都要放下所有工作,全體動員反復排查,重點布防,「不能使一個漏網」,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又影響了本職工作的正常開展。在具體工作中,抓穩控多,解決實際問題少,尤其是「信訪當事人屬地管轄」的規定,更使一些基層法院陷入既無權解決問題,又要承擔信訪工作責任的極為尷尬的境地,無奈之下只能採取「盯梢」、「利誘」、央求等甚為可笑之舉。這樣的後果只能平穩一時,並且助長了個別人員無理、無序信訪的囂張氣焰,從而使法院的涉訴信訪工作走進了惡性循環的怪圈。建議通過建立信訪聽證,劃分無理信訪與有理信訪,對於無理取鬧,纏訪鬧訪的,則依法嚴肅處理。

(五)開展法制教育,推進全民守法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的法治觀念也大大增強,但法律意識淡薄的現象依然存在,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的事件還時有發生。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全民守法」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一個重要方面,應當引起高度重視。1、切實推進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宣傳的力度和廣度,創新普法形式,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在人民群眾中樹立法律意識,養成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行為習慣,造就一群被法律重塑的新型公民。真正下大力氣開展全民法律教育,以期從靈魂上重塑和改造那些歷來漠視法律的大多數民眾。要知道「真正的法治絕不僅僅在於冷冰冰的條文、威凜凜的法官、硬梆梆的警棍和空洞洞的判決,而是有一群被法律重新塑造過的新型公民,他們信仰法律,把司法獨立視為天理,並願意盡力去捍衛,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能說我們的法治建設真正成功了。」2、改革法學教育制度。法學教育在我國民主法制建設中,承擔著培養法律人才、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的重要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於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目前,我國法學教育的現狀與它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有差距,法學教育的「產品」—法學人才在政治、經濟、司法等各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尚不盡人意。因此,有必要從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高度,提升法學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並從觀念和制度兩個層面為法學人才在各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創造有利條件。3、健全基層法律服務的組織機構、人員編制和管理制度,延伸法律服務的基層觸角。要盡快完善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訴求表達機制,發揮人大、政協、社會團體、行業協會以及大眾傳媒等的社會利益表達功能,依法有序完善來信、來訪、來電等訴求表達方式,暢通和拓寬社會訴求表達渠道,讓法律的陽光普照。

❻ 執法司法方面存在的問題

法律分析:一是組織開展規范行政執法的專題調研,摸清各地區各部門的真實情況,找出症結所在,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

二是貫徹實施好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今年1月22日,全國人大第25次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該法將於今年7月15日起施行。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在總結行政執法實踐經驗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行政處罰的基本制度和規則,充分體現和鞏固了行政執法領域取得的重大改革成果,為嚴格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保障行政處罰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基本遵循。對各級行政執法機關也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司法部把貫徹實施好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制定出台關於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的文件,對進一步規范行政處罰行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行政處罰程序、推行免罰清單制度、強化行政處罰行為監督等方面提出具體工作部署。

三是要規范行政自由裁量權。在系統研究分析全國行政自由裁量權行使情況,總結各地區各部門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研究起草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推動各地區各部門糾正處罰畸輕畸重等問題來解決這個不規范執法問題。

四是要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開展全國行政執法人員培訓標准化體系研究及試點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選取若干不同地方、不同部門進行為期一年的試點,研究擬定培訓大綱和示範教材體系,形成全國行政執法人員培訓標准化體系,著力提升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和水平。

五是加強執法信息化建設。在全國推廣使用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工作平台的應用,以信息化助力規范行政執法工作。推進行政執法監督批評建議平台的建設,在平台意見建議中選取有代表性的重大問題或者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辦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條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❼ 司法工作存在的問題包含哪些方面

(一)司法機關受制於地方,導致了司法審判權的地方化。

(二)司法機關缺乏制約與監督機制。

(三)司法人員專業水平低,嚴重影響公正司法。

❽ 司法監督制約方面存在的問題

法律分析:從司法實踐出發,我國現行司法權力的監督制約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司法權力內部自我制約機制不健全;二是外部對司法權力的監督不力。 (一)司法權力內部制約機制存在的問題 1.司法體制行政化,司法獨立難保證。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民事執行活動法律監督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民事執行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人民法院依法接受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

第二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執行監督案件,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監督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執行權。

❾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法律分析:1、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對公民權利提供有效救濟和保障,捍衛社會公平正義。

2、國家司法活動,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進行的特殊權利運作的活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和法定性。司法活動的特殊作用在於其一方面為公民提供公共服務以解決糾紛,另一方面把社會沖突納入到秩序化和程序化的軌道中,以維護社會和國家秩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❿ 整治影響執法司法突出方面的問題

整治影響執法司法方面突出的問題具體如下:
1、服務承諾落實不到位,窗口形象和服務意識差;
2、敷衍塞責、不作為、慢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3、對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打擊不力,損害企業合法權益;
4、涉企案件執法司法行為不規范、質效不高,對執法司法問題監督不到位;
5、個別政法幹警違紀違法等問題影響了執法司法質效,影響了公平正義,影響了政法機關的公信力,損害了營商環境。
開展影響營商環境執法司法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是全市政法機關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決策部署,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法治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效果明顯,法治化營商環境也不斷優化,執法司法質效不斷提升,但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還存在差距和問題,執法司法工作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七條 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監察機關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熱點內容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
鄧州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7 09:02:40 瀏覽:713
條例准則案例試題 發布:2024-11-17 08:49:27 瀏覽:256
有關經濟法小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7 08:48:38 瀏覽:858
該公司產生法律訴訟 發布:2024-11-17 08:42:29 瀏覽:476
漢堡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7 08:22:08 瀏覽:562
農村換屆選舉票多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7 07:59:18 瀏覽:912
政府規章縣級 發布:2024-11-17 07:31:2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