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風險

民法風險

發布時間: 2020-12-24 20:03:15

① 民事訴訟風險提示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風險提示書
一、起訴不符合條件
二、訴訟請求不適當
三、逾期改變訴回訟請求
四、答超過訴訟時效
五、授權不明
六、不按時交納訴訟費用
七、申請財產保全不符合規定
八、不提供或者不充分提供證據
九、超過舉證時限提供證據
十、不提供原始證據
十一、證人不出庭作證
十二、不按規定申請審計、評估、鑒定
十三、不按時出庭或者中途退出法庭
十四、不準確提供送達地址
十五、超過期限申請強制執行

十六、無財產或者無足夠財產可供執行
十七、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內容很多,可以在網上搜索到)

② 民事侵權屬於什麼風險

不屬於風險,就是民事糾紛。

③ 民法中的風險轉移與責任承擔是什麼關系

看雙方約定的風險轉移時間,一般是以交貨時轉移風險,在貨沒有交給乙方前,風險沒有轉移,仍由甲方承擔。如需幫助請來電或找李永律師當面咨詢!

④ 怎樣降低民事訴訟風險

一、起訴不符合條件 當事人起訴不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人民法院不會受理,即使受理也會駁回起訴。 當事人起訴不符合管轄規定的,案件將會被移送到有權管轄的人民法院審理。
2
二、訴訟請求不適當 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應明確、具體、完整,對未提出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不會審理。 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要適當,不要隨意擴大訴訟請求范圍;無根據的訴訟請求,除得不到人民法院支持外,當事人還要負擔相應的訴訟費用。
3
三、逾期改變訴訟請求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超過人民法院許可或者指定期限的,可能不被審理。
4
四、超過訴訟時效 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保護民事權利的期間一般為二年(特殊的為一年)。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後,被告提出原告的起訴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間的,如果原告沒有對超過法律保護期間的事實提供證據證明,其訴訟請求不會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5
五、授權不明 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等事項的,應在授權委託書中特別註明。沒有在授權委託書中明確、具體記明特別授權事項的,訴訟代理人就上述特別授權事項發表的意見不具有法律效力
6
六、不按時交納訴訟費用 當事人起訴或者上訴,不按時預交訴訟費用,或者提出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申請未獲批准仍不交納訴訟費用的,人民法院將會裁定按自動撤回起訴、上訴處理 當事人提出反訴,不按規定預交相應的案件受理費的,人民法院將不會審理。
7
七、申請財產保全不符合規定 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應當按規定交納保全費用而沒有交納的,人民法院不會對申請保全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 當事人提出財產保全申請,未按人民法院要求提供相應財產擔保的,人民法院將依法駁回其申請。 申請人申請財產保全有錯誤的,將要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受到的損失。
八、不提供或者不充分提供證據 除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不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外,當事人提出訴訟請求或者反駁對方的訴訟請求,應提供證據證明。不能提供相應的證據或者提供的證據證明不了有關事實的,可能面臨不利的裁判後果。
九、超過舉證時限提供證據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證據,應當在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完成。超過上述期限提交的,人民法院可能視其放棄了舉證的權利,但屬於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新的證據除外。
十、不提供原始證據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提供的證據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可能影響證據的證明力,甚至可能不被採信。
十一、證人不出庭作證 除屬於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特殊情況外,當事人提供證人證言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並接受質詢。如果證人不出庭作證,可能影響該證人證言的證據效力,甚至不被採信。
十二、不按規定申請審計、評估、鑒定 當事人申請審計、評估、鑒定,未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內提出申請或者不預交審計、評估、鑒定費用,或者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審計、評估、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可能對申請人產生不利的裁判後果。
十三、不按時出庭或者中途退出法庭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按自動撤回起訴處理;被告反訴的,人民法院將對反訴的內容缺席審判。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缺席判決。
十四、不準確提供送達地址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按照當事人自己提供的送達地址送達訴訟文書時,因當事人提供的己方送達地址不準確,看www.zqzwlaw.com或者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致使人民法院無法送達,造成訴訟文書被退回的,訴訟文書也視為送達。
十五、超過期限申請強制執行 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期限自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義務期限屆滿之日起算。超過上述期限申請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六、無財產或者無足夠財產可供執行 被執行人沒有財產或者沒有足夠財產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人民法院可能對未履行的部分裁定中止執行,申請執行人的財產權益將可能暫時無法實現或者不能完全實現。
十七、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被執行人未按生效法律文書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將要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雙倍債務利息。 被執行人未按生效法律文書指定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將要支付遲延履行金。

⑤ 如何控制和防範民事訴訟風險

法律風險是一種可能造成經濟損失的商業風險,不是孤立的一種企業風險,,融通於各種企業風險中,公司的任何一種風險,最後都會帶來法律風險。由於法律風險會影響商業運作,管理法律風險就成為高層管理人員的職責。在通用電氣公司,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把法律風險管理列入管理人員的業績考核中。這種做法被多數外國公司普遍接受,被看作是最佳管理做法。法律風險其來源,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是公司的經營決策、法務管理不當導致的,也可能是公司的財務管理、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各類管理事項帶來的。因此, 對公司法律風險的控制,不僅僅是法務人員的職責,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必須帶頭管理這些風險。 1、完善公司法律風險管理體系 公司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要求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設計與實施專門的管理流程,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公司在企業管理流程的設計上,應當有制度化的法務控制環節,包括:公司經營決策的法律風險評估、公司制度的合法性與風險預防評估、公司合同的審核與控制、法律糾紛的非訟與訴訟處理、損失的減少或追回。 對企業管理流程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與重組,並把法務控製作為內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除了建立法律事務管理部門,還應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公司總法律顧問制是完善現代公司管理的需要,著眼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補救,避免公司決策者獨斷專行,切實維護出資人和所出資企業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決策風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三總師」加總法律顧問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進一步完善公司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公司投融資,重大擔保,重大項目投資的風險控制體系。 2、 提高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風險防範意識 人,是公司的心臟。各級層面的公司員工,都會碰到各種類型的法律風險,也都有責任防範它發生。公司決策層、管理層,作為公司員工的核心構成,更有必要提高法律風險預防與控制意識,強化基礎經濟法律知識和相應專業法律知識的學習,重視法務人員的專業支持。某個管理體系的缺陷、某份合同的漏洞,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幾百萬、上千萬的財產損失。因此,有必要加強與各級員工的職務行為有關的法律風險預防與控制意識。公司法律風險的防範不僅需要有明確的法務控制環節,而且還需要有公司中高級管理人員法律風險意識的保障;特別在公司無明確的法務控制環節的情況下,就更加依賴於公司各級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風險意識。實踐中,一些管理人員會對某件公司合同先作判斷,自己認為沒有法律風險的,就不再通過法務人員的評判;自己認為有法律風險的,會尋求法務人員的評判。結果,正是一些管理人員自己認為沒有法律風險的評判,出了法律風險,因為非專業的判斷與專業的判斷對事件分析的深度是不一樣的。公司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風險意識,不僅指他對法律認知的程度,更主要的,是指他們尋求各專業部門特別是法務部門支持的自覺的管理意識)。因此,公司必須重視中高級管理人員法律風險意識的培養和提高,通過管理流程式控制制、員工全面培訓計劃來積極引導和培育各級員工的法律意識、管理意識。3、 完善法律風險管理制度 法律風險防範與控制應當完善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補救等管理制度。1、事前防範首先應做好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律風險評估,建立專業法務人員或法務總監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的風險防範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合同管理辦法,重大合同的簽訂應當從合同談判、資信調查,合同起草及審核都應當有專業法務人員的參與和審查。2、事中控制也是法律風險防範與控制的重要一環,對於重大的經營活動、商業談判、合同的履行都應當有法務的參與和把關,建立健全重大經營活動的全程法律監控制度。3、建立健全訴訟仲裁案件管理辦法是法律風險防範與控制事後補救的最後關口,處理得好就可以避免、減少或追回法律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4、法律風險防範與控制還應當建立公司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管理包括商標、專利、非專利技術、版權、商業技術秘密的管理。在知識經濟時代,一項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與一個企業生死悠關,因此,防範與控製法律風險絕不能忽視知識產權的管理。5、公司的法律風險,有比較多的部分是由於管理人員的疏忽、故意或者素質問題產生的,而一些法律風險也可能因為專業、敬業的員工得以避免。因此,公司必須重視注意從法律風險預防的角度,建立健全公司人力資源對人的法律風險管理,對公司中高級管理人員予以培訓、規范和考察,並對其管理行為的法律後果予以評價。4、 加強立法調整對公司影響的前瞻研究 立法調整會對公司賴以生存的經濟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決定公司的命運。公司的經濟行為能夠正常獲取利潤的前提是經濟行為合法化。因此,是經濟法律(含法規規章)給予了公司營業的空間,決定某個公司能否進入某個投資領域以及進入的程度。如果我們能夠對立法傾向作一定的跟蹤與研究,就會對公司投資、經營提供很好的參考作用。比如,國家對房地產管理法規的嚴格化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意味著好品牌、大公司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機遇,但也對公司經營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如果經管理不規范,還是按原來的模式來經營管理,則會出現較大的法律風險。 5、 應當及時、優化、全面地處理法律糾紛 公司的任何經營行為,都會表現為相應的法律行為。公司的員工聘用、對外投資、產品銷售、材料采購等等,都會帶來法律後果。公司作為經濟組織,與自然人一樣,都是生活在法律編織出來的社會之中。公司的經營行為,在本質上表現為謀利行為,在形式上則通過法律行為而實現。公司在經營中,因此發生各種法律糾紛是難免的,有些是自己的原因,有些是別人的原因,有些則是不可抗力的因素。法務部門對於潛在的法律糾紛,公司應當評估其顯性化的可能以及將會對公司的影響,並作好方案准備,提前化解法律風險。對於已經產生的法律糾紛,公司應當評估其法律風險並決定採用非訟方法解決還是訴訟方法解決,是讓步解決還是不讓步解決。對法律糾紛解決方法的評估,應當結合糾紛的原因、己方過錯、他方過錯、風險大小、主動權、社會影響等多方面的因素來決定。法律糾紛的解決,必須得到法務專業人員的支持,制訂詳細的方案和步驟,准備有關的法律文件。法律糾紛解決不及時或者方法有誤,將會給公司擴大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對法律糾紛的認識要全面,方案要優化,處理要及時。 法律風險並不可怕,它只是公司在生存時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舞伴。只要我們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規則,就能與法律風險共舞,就能預防、控制風險產生的損失,使法律風險可以被評估、被預防、被控制。對認識法律風險的提倡,也並不是要束縛員工、公司的手腳,而是促進員工、公司在可控的風險范圍內運作,增強公司的贏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⑥ 民法中,標的風險承擔問題。

首先解釋一下風險是什麼意思。
根據我國民法的規定,風險是指沒有任何人基於法專律事實需要對損害承擔屬責任時,該損害可以稱之為風險。
所以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行為人故意造成他人財務毀損的,需要對被毀損的財務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合同法及買賣合同法的解釋,一般動產買賣合同關系中,標的的所有權自標的交付於買方時轉移。需要承運的,承運人如為合同外的第三方主體時,且合同未約定指定地點交付的,賣方在賣方所在地將貨物交付承運人時起,所有權轉移到買方。
承運人在承運過程中過錯造成標的物發生損失的,需要按貨運合同向標的物的所有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或是侵權責任。
綜上,你如果能夠證實貨物的損壞是由承運人故意造成的,與買方無關,那你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或是侵權責任,不能以此來請求賣方承擔瑕疵違約責任。

⑦ 民事訴訟有哪些法律風險

第一條 起訴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受理條件,否則要承擔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風專險屬。
第二條 除法律規定可以減、免、緩交訴訟費的特殊情況外,原告起訴、增加訴訟請求、被告反訴、申請保全及上訴,應按規定交納訴訟費用、保全費用,否則要承擔請求不予受理的風險。
第三條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提出反訴,以及提出管理權異議、申請迴避等應當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否則要承擔請求不被准許的風險。
第四條 當事人應當依法、有據地提出訴訟請求,不應誇大損失,任意擴大訴訟請求范圍,否則要承擔請求不予支持及相應訴訟費用的風險。
第五條 當事人申請保全按照法律規定或者法院決定需要提供擔保,應當提供而拒不提供的,將承擔不予保全的風險。
第六條 一方當事人下落不明,會導致審理時間過長或難以執行等風險。

⑧ 校園生活中民事法律風險有哪些

僅供參考:
(一)法律責任的劃分
依據《侵權責任法》(2010年施行),校園傷害事件中認定事故的責任歸屬,不能僅僅因為事故發生在校園,就要一律由學校負責。學校未盡到相應職責時,根據過錯原則應由學校承擔相應責任;當學校和學生對於傷害的發生均有過錯時,應按照各自的過錯大小,承擔相應責任;當雙方均無過錯時,應合理分擔責任,保護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
1.學校及其工作人員侵權和學生之間侵權的情形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推定過錯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過錯責任)。
2.教育機構以外人員侵權的情形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二)學校盡責的具體內容
依據國務院《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和教育部《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自200年9月1日起施行)的內容,盡責的主要內容有:
1.校園保衛機構的設立
學校應當設立保衛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安全保衛人員,明確其安全保衛職責。健全門衛制度,建立校外人員入校的登記或者驗證制度,禁止無關人員和校外機動車入內,禁止將非教學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動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險物品帶入校園。
2.危險場所的管理
學校應當在校內高地、水池、樓梯等易發生危險的地方設置警示標志或者採取防護設施。
3.校園的飲食安全保障
學校應當嚴格執行《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餐飲業和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嚴格遵守衛生操作規范。建立食堂物資定點采購和索證、登記制度與飯菜留驗和記錄制度,檢查飲用水的衛生安全狀況,保障師生飲食衛生安全。
4.消防設施的維護
對於政府保障配備的消防設施和器材加強日常維護,保證其能夠有效使用,並設置消防安全標志,保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暢通。
5.寄宿學生的管理
有寄宿生的學校應當建立住宿學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專人負責住宿學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
6.教師安全職責的管理
學校教師應當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和工作紀律,不得侮辱、毆打、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的,應當及時告誡、制止,並與學生監護人溝通。
7.特殊人員管理
學校對已知的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況的學生,應當給予適當關注和照顧。生理、心理狀況異常不宜在校學習的學生,應當休學,由監護人安排治療、休養。
8.車輛管理
學校購買或者租用機動車專門用於接送學生的,應當建立車輛管理制度,並及時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接送學生的車輛必須檢驗合格,並定期維護和檢測。接送學生專用校車應當粘貼統一標識。標識樣式由省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學校不得租用拼裝車、報廢車和個人機動車接送學生。
9.其他
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實驗室安全管理,嚴格建立危險化學品、放射物質的購買、保管、使用、登記、注銷等制度,保證將危險化學品、放射物質存放在安全地點;學生在教學樓進行教學活動和晚自習時,學校應當合理安排學生疏散時間和樓道上下順序,同時安排人員巡查,防止發生擁擠踩踏傷害事故等。
(三)相關案例
1.2014年,小哨中學,課間一學生無意間用裁紙刀將另一學生手背劃傷,鑒定為十級傷殘,學校墊付治療費近5000元,受傷學生索賠8萬元,將學校和用刀小孩的家長列為共同被告,最後在法院調解下,達成協議,學校只補償7千元。用小刀學生家長補償1.2萬。
2.2012年,滇三中,郭騰俊,體育課意外死亡(猝死)糾紛,2組200米慢跑,腦乾急性出血死亡,代理律師作無過錯辯護,一審、二審判定學校無責,學校支付補償金10萬。
3.2012年6月11日15時,昆明市第八中學初一學生董延,在本班教室內用紅領巾自縊,十分鍾後被發現抱下,不治而亡,期間上圍棋課,本班教室無人。協商補償80萬。
勞動用工法律風險防範
(一)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責任風險
1.經濟補償的情形
按照第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1)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2)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3)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
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
(4)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5)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6)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破產的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
按照第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按照此條規定,勞動者主動提出辭職,用工單位無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的,對勞動者不適用經濟補償。
依據勞動合同法四十四條的(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對勞動者也不適用經濟補償。
2.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
按照第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集體合同訂立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3.學校違規解除合同的
按照第勞動合同法八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4.超期支付的加付賠償金
按照第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二)勞務派遣用工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對勞務派遣用工方式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對於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為保障學校合法權益,學校在使用勞務派遣用工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進一步明確學校勞務派遣的「三性」崗位,輔助性崗位需協商確定
《勞動合同法》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明確了勞務派遣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上實施,並且《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對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標准也做了一定規定,但對於輔助性崗位如何認定問題卻沒有予以明確規定,這導致了《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出台之後,輔助性崗位有被勞務派遣用工濫用的趨勢,因此,此次《勞務派遣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勞務派遣適用的「三性」崗位,尤其是明確了輔助性崗位的認定。
根據《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的規定,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崗位;而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對於輔助性崗位,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並在用工單位內公示。
2.學校要嚴控勞務派遣用工總量,被派遣勞動者禁超用工總量10%
為了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特別規定了勞務派遣所佔用工總量的比例,即: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
用工總量是指用工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人數與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人數之和。計算勞務派遣用工比例的用工單位是指依照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而不是勞務派遣單位。如此一來,就嚴格限制了用工單位為了自身利益而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的情形。
3.學校應當充分了解勞務派遣用工的退回機制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進一步完善了勞務派遣用工中的退回機制,明確了在哪些情況下用工單位可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十二條規定,有下列三類情形之一的,用工單位可以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第四十一條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決定提前解散或者經營期限屆滿不再繼續經營的;勞務派遣協議期滿終止的。但是,如果被派遣勞動者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患病或者非因公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以及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等情形的,在派遣期限屆滿前,用工單位不得依據《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派遣期限屆滿的,應當延續至相應情形消失時方可退回。
4.了解跨地區勞動派遣用工的參保要求
勞務派遣用工中存在用人單位與用工單位相分離的情況,因此,經濟發達地區的用工單位往往通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勞務派遣機構進行勞務派遣,來減少社會保險費用以降低用工成本,因此,《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對跨地區勞務派遣的社會保險問題進行了詳細規定,根據《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的規定,勞務派遣單位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應當在用工單位所在地為被派遣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按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的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被派遣勞動者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另外,《勞務派遣暫行規定》還對跨地區勞務派遣的參保主體進行了規定:勞務派遣單位在用工單位所在地設立分支機構的,由分支機構為被派遣勞動者辦理參保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務派遣單位未在用工單位所在地設立分支機構的,由用工單位代勞務派遣單位為被派遣勞動者辦理參保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
5.掌握勞動派遣用工工傷、職業病處理過程中的責任分工
勞務派遣是一種特殊的用工方式,它將傳統的「用人」與「用工」一體的兩方法律關系轉化為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三方法律關系。在勞務派遣實踐中被派遣勞動者發生工傷或職業病後,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之間責任主體不清,經常相互推諉,導致被派遣勞動者的工傷保險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鑒此,《勞務派遣暫行規定》明確,被派遣勞動者在用工單位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法申請工傷認定,用工單位應當協助工傷認定的調查核實工作。勞務派遣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可以與用工單位約定補償辦法。
同時,《勞務派遣暫行規定》明確,被派遣勞動者在申請進行職業病診斷、鑒定時,用工單位應當負責處理職業病診斷、鑒定事宜,並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勞動者職業史和職業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資料,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提供被派遣勞動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6.杜絕將勞務派遣協議改為業務外包協議或承攬合同的現象
勞務派遣與服務外包以及承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出台之後,很多勞務派遣公司將勞務派遣用工變換一種形式以規避法律規定,降低用工成本,而首當其沖的,就是採用服務外包或承攬的方式。因此,為了避免勞務派遣單位假借服務外包或承攬之名行勞務派遣之實,《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以承攬、外包等名義,按勞務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勞動者的,按照本規定處理。防止了勞務派遣的非法變種,將有效遏制用人單位「假外包,真派遣」 的現象。

⑨ 在辦理一般民事案子的時候存在什麼風險

1.證據風險。找不到,不知道,丟失,無法調取,證人不作證等
2.法律風險專。屬法院不支持等
3.時效風險。過程拖的太久等
4.辦完案件不給訴訟費。EG:2012 ipad商標案
5.委託人利用律師從事違法行為的風險
6.其他風險
◆◆◆河南振山律師事務所◆◆◆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古樹保護 發布:2025-02-08 02:59:19 瀏覽:984
經濟法稅收試題答案 發布:2025-02-08 02:26:36 瀏覽:237
民法典的法治 發布:2025-02-08 02:17:37 瀏覽:688
廣東省生育保險條例2016 發布:2025-02-08 02:13:09 瀏覽:848
2016婚姻法第三者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8 02:05:07 瀏覽:524
江蘇省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5-02-08 01:50:53 瀏覽:255
合同法債權規定 發布:2025-02-08 01:47:23 瀏覽:453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