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正當防衛刑法

正當防衛刑法

發布時間: 2020-12-24 20:19:31

A. 刑法規定正當防衛必須滿足哪些條件

正當防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起因條件。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是指存在著具有社會危害和侵害緊迫性的不法侵害行為。(1)必須有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並非僅限於犯罪行為。不法侵害的范圍,就該包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3)不法侵害必須是現實存在的,至於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於具有暴力性、破壞性、緊迫性的不法侵害行為。(4)不法侵害通常應是人所實施的。事實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為人誤認為存在不法侵害而對臆想中的侵害進行防衛,屬於假想防衛。對於假想防衛,應視行為主觀上有無過失而予以不同的處理。
2.時間條件。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是指正當防衛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之時實行,不能實行事前防衛和事後防衛。
3.對象條件。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是指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不能及於第三者,至於不法侵害者是否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並不影響正當防衛的成立。對於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實施的不法侵害,只要具有緊迫性,不管事前是否知道其為未達法定刑事責任年齡或者無刑事責任能力人,都可以對其進行防衛反擊.但在防衛手段上應有所節制。
4.主觀條件。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是指防衛人主觀上必須出於正當防衛的目的,即是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不是出於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當防衛。因此,下列三種行為,不是正當防衛;(1)防衛挑撥.是指行為人出於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釁、引誘等方法促使對方進行不法侵害,爾後借口防衛加害對方的行為;(2)相互的非法侵害行為.是指雙方都出於侵害對方的非法意圖而發生的相互侵害行為;(3)為保護非法利益而實行的防衛。
5.限度條件。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是指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並造成重大損害,是區別防衛的合法與非法、正當與過當的一個標志。

B. 防衛過當的刑法法條有哪些

《刑法》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20條第2款的規定,防衛過當是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防衛過當的前提是進行正當防衛,但防衛過當又不同於正當防衛.

第一,在客觀上具有防衛過當的行為,並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損害。

第二,在主觀上對其過當結果具有罪過,這是防衛過當應負刑事責任的根據。防衛過當的刑事責任主要是解決防衛過當的定罪和量刑問題,能不能定罪,就是通過是否具備了防衛過當犯罪構成的條件,因為它是刑事責任的唯一根據。根據犯罪構成的一般原理。

(2)正當防衛刑法擴展閱讀:

案列:

6月23日上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上訴人於歡故意傷害案二審公開宣判,認定於歡構成故意傷害罪,但屬於防衛過當,將原審法院判處的無期徒刑,改判為有期徒刑五年。

山東高院負責人表示,綜合考慮不法侵害行為和防衛行為的強度、雙方使用的手段等情況,二審法院認定於歡的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了重大損害,屬於防衛過當。

山東高院負責人指出,根據刑法規定,對不法侵害行為人有權進行正當防衛,同時對正當防衛規定了限度條件,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屬於防衛過當。評判防衛行為是否過當,應當從不法侵害的性質、手段、緊迫程度和嚴重程度,防衛的條件、方式、強度和後果等情節綜合判定。

山東高院負責人表示,有人認為,於歡的行為應屬特殊防衛,不存在防衛過當問題。我們認為,這種說法法律依據不充分。根據刑法規定,特殊防衛的前提是防衛人面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而杜志浩等人實施的不法侵害不屬於以上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因此本案不能適用特殊防衛的規定。

C. 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是否有相關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3)正當防衛刑法擴展閱讀:

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可以按照1980年7月5日國務院批準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使用警械直至開槍射擊(人民警察應謹慎使用開槍射擊這一防衛方式。

即使對於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人民警察也不能隨意開槍射擊;此時採取其他防衛方式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應當採取其他防衛方式——編者說明)。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停止防衛行為:

(―)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

(二)不法侵害行為確已自動中止;

(三)不法侵害人已經被制服,或者已經喪失侵害能力。

人民警察在必須實行正當防衛行為的時候,放棄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後果輕微的,由主管部門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人民警察採取的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或者其他警械實施防衛時,必須注意避免傷害其他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正當防衛

D.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與應用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適用范圍、應對案件、處罰方式和判定過程都有所不同。

1、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八條中僅闡述正當防衛後是否需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並未對正當防衛做概念上的定義。而刑法中除相應刑事責任外,還規定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和適用范圍,比民法上解釋的更細節。

2、執法實施的過程當中應對案件不同。民法中的正當防衛更多涉及民事侵權案件,而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多為犯罪刑事案件。

3、執法實施過程當中若判定不屬於正當防衛,處罰方式不同。民法中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民事責任一般多以經濟補償的形式為准,通過補償將事態恢復至未被侵害時。

若刑法判定不屬於正當防衛,刑法大多以維護治安和社會秩序為主,刑事責任一般多以刑事懲罰為主,而且懲罰較為嚴格。

4、防衛判定過程不同。

刑法中判定是否為正當防衛是需要國家機關判定,整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等,各類成本非常高,而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每個公民享有的權利,公民行使防衛權就可以解決大量民事糾紛,增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5、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 行使防衛權利的行為人,由於其實施防衛時的環境要素有所差別,單一的法律無法較為全面的判定行為人的動機性。因此需要根據動機判斷不同的法律適用原則,針對防衛人保障資金及財務權益方面,且上危害性較小的犯罪,會劃歸給民事侵權行為。

針對攻擊性和傷害性更大的犯罪行為時,防衛人的防衛可能對侵害人造成一定的人身損害,這時就需要適用刑法的相關規定。由此可見,防衛目的的不同,對法律的認定和使用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

E. 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條款

根據《刑法》 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5)正當防衛刑法擴展閱讀:

正當防衛的本質在於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它有以下基本特徵:

1.正當防衛是目的正當性和行為的防衛性的統一。

目的正當性是指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的防衛性是指正當防衛是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同不法侵害做斗爭的行為。

他既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種權利,又是公民在道義上應盡的義務,是一種正義行為,應受到法律的保護。目的正當性與行為的防衛性具有密切的聯系。首先,目的的正當性制約著行為的防衛性。其次,行為的防衛性體現著目的的正當性,是目的正當性的客觀表現。

2.正當防衛是主觀的防衛意圖和客觀上的防衛行為的統一。

防衛意圖,是指防衛人意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而決意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狀態。正當防衛在客觀上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財產的損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觀。但是,正當防衛與犯罪具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只有看到正當防衛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國家和其他合法權益的本質,才能真正把握住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的依據。

3.正當防衛是社會政治評價和法律評價的統一。

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觀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的性質。

因此,正當防衛沒有法益侵害性,這是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肯定的社會政治評價;正當防衛不具備犯罪構成,沒有刑事違法性,因此,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是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肯定的法律評價。在這個意義上說,正當防衛是排除社會危害性和阻止刑事違法性的統一。

F. 正當防衛與刑法修正案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我國刑法第20條的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理論上幾乎一致認為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是密切相連的,沒有正當防衛的前提就沒有防衛過當的存在。防衛過當是防衛行為的正當性和損害結果的非正當性的統一。防衛行為的正當性是指,實施防衛行為時明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防衛行為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損害結果的非正當性是指,防衛行為的強度和力度明顯超過了不法侵害的強度和力度,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損害,從而使合法的防衛行為變成了不法的侵害行為,也是正當性的行為轉化成非正當性的行為。 應該說此種觀點是完全符合立法意圖的,並且從刑法對防衛過當的刑事處罰的規定看--「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也是對防衛行為正當性的特點的肯定,從而鼓勵公民見義勇為,維護公共秩序、保護社會。

海口律師網頁鏈接

當我們在概念上弄明白正當防衛的時候,我們的頭腦中就有了一條清晰的主線,但要想弄明白新刑法中正當防衛的界限,必須從正當防衛構成的要件入手,從我國刑法第20條對正當防衛的規定,可以把正當防衛的要件歸為以下幾點:一是實施正當防衛時,必須有不法行為的侵害性;二是實施正當防衛時,不法侵害的行為必須是正在進行著的,具有非常強的時間性;三是實施正當防衛時,不法侵害必須具有現實性,不能想當然;四是實施正當防衛時,公民必須具有防衛意識。從正當防衛構成的要件來說,也就界定了正當防衛的許可權。

G. 什麼叫正當防衛是刑法的第幾條 '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回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答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H. 刑法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

【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8)正當防衛刑法擴展閱讀:

正當防衛主觀條件:

具有防衛意識

正當防衛要求防衛人具有防衛認識和防衛意志。前者是指防衛人認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後者是指防衛人出於保護合法權益的動機。

防衛挑撥、相互斗毆、偶然防衛等都是不具有防衛意識的行為。防衛挑撥——為了侵害對方,故意引起對方對自己先行侵害,然後以正當防衛為由,對對方施以侵害。這被俗稱為「激將法」。

因行為人主觀上早已具有犯罪意識,自不可能實施正當防衛。但仍為不法加害行為。相互斗毆——雙方都有侵害對方身體的意圖。

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沒有防衛意識,因此不屬於正當防衛,而有可能構成聚眾斗毆、故意傷害等罪名。但是,在斗毆結束後,如果一方求饒或者逃走。

另一方繼續侵害,則有可能不構成正當防衛。偶然防衛——一方故意侵害他人的行為,偶然符合了防衛的其他條件。

例如,甲正欲開車撞死乙,恰好乙正准備對丙實施搶劫,而且甲對乙的犯罪行為並不知情。這種情況下,甲不具有保護權益的主觀意圖,因此也不構成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中不法侵害的開始和結束:

侵害人進行不法行為進行是,公民的合法權益處在緊急的威脅或者被侵害中,使公民採用正當防衛制止方法成為必要。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就是侵害人的不法侵害開始進行並且還沒有結束。

(一)不法侵害的開始

對於侵害人進行不法侵害開始的時間,在我國刑法條例規定上有直接面臨說、著手說、進入現場說、綜合說。對於一般著手說的侵害人不法侵害時間。

需要從侵害人是否著手來判斷侵害行為是否開始;對於進入現場說,從侵害人進入現場,公民面臨侵害的威脅時當成侵害行為的開始時間。

對於直接面臨說,在侵害行為帶來的實際威脅非常緊迫、明顯,等到侵害人著手時就不能避免危害結果或者來不及減輕危害結果時當成開始時間。

對於一些侵害人的預備行為,也能認為侵害人的侵害已經開始,像為了殺人預備在別人住宅里的,就需要對已經開始的侵入住宅行為採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

(二)不法侵害結束時間

對於正當防衛里不法侵害的結束時間,從刑法的理論上有不同理解。一些人認為已經造成侵害後果的就算結束時間,也有人認為對侵害人進行侵害制止時就算結束時間。

也有人認為不法侵害人結束時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不能統一標准。對此,可以認為不法侵害結束時間是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再受到現實威脅、現實侵害,不再處於緊迫之中。

或者說侵害人的侵害行為不會再造成公民合法權益的侵害時算結束時間。對於財產性的違法犯罪行為,侵害人侵害行為結束。

但實際現場還沒有挽回經濟損失的,應該算不法侵害時間還沒有結束,還需要採用正當防衛制止方法。正當防衛在維護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現實社會中,公民在緊迫情況下,對違法犯罪行為採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必不可少。這也可以體現出我國社會主義正義以及道德的基本要求。

也是鼓勵公民勇於同違法行為做斗爭的推動力。對此,我們需要把握不法侵害造成的正當防衛制止起因,使正當防衛合理實施。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合同有失 發布:2025-02-08 05:36:27 瀏覽:433
司法考試怎麼繳費 發布:2025-02-08 05:21:06 瀏覽:906
刑法評判 發布:2025-02-08 05:16:56 瀏覽:881
改革開放四十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08 05:05:21 瀏覽:681
合同法糾紛涉及到家人嗎 發布:2025-02-08 04:54:10 瀏覽:102
世俗道德 發布:2025-02-08 04:52:35 瀏覽:96
民事訴訟法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定 發布:2025-02-08 04:44:01 瀏覽:802
軍事情報條例 發布:2025-02-08 04:29:39 瀏覽:652
刑事訴訟法關於賠償物質損失的條款 發布:2025-02-08 04:01:54 瀏覽:958
促進法治化營商環境 發布:2025-02-08 04:01:16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