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調整的對象
1. 司法考試 商經包括哪些
司法考試商經包括:
1、商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證券法、保險法。
2、經濟法: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和房地產法、環境保護法。
3、知識產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
(1)商法調整的對象擴展閱讀
商法的概念
1、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2、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統一商法
2. 簡述商法與民法的區別
立法價值取向不同、調整的主體不同、調整對象不同、主體范圍不同。
1、立法價值取向不同
民法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公平,當公平與其他民法原則發生沖突時,民法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公平,即公平優先兼顧效益與其他;商法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效益,其基本要求是效益優先兼顧公平與其他。
2、調整的主體不同
民法調整的主體是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國家),商法調整的是商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
3、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商法調整的是營利性主體即商主體在市場交易過程中所發生的商事法律關系。民事關系包括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在調整對象上具有復合性;商事關系盡管有人認為包括商事財產關系和商事人身關系,但從實質上講商事人身關系是依附於商主體法律人格的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廣義上的財產關系,因而商法調整的對象是具有單一性。
4、主體范圍不同
民事法具有適用主體廣泛性的特點,可以適用於一切社會公眾。商法則具有適用主體限定的特點,僅適用於商主體。
拓展資料:民法是商法的上位法,相對於商法民法是普通法,而商法就是特別法,對於處理商事案件,應當先用商法,如商法解決不了,則使用民法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3. 民法中有關商法的法條
民法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這是基本的民事立法文件,《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在我國《憲法》以及其他部門法或者法規中,凡是涉及民事問題的法律規定,都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商法包括:《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保險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證券法》、《海商法》、《企業破產法》、《票據法》等。
(3)商法調整的對象擴展閱讀:
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對商法具有領導指導的意義,而商法對民法具有補充、變更、限制的作用。市民社會法、私法和權利法是民法的主要性質體現。調整法律地位平等者之間的關系是民法本質屬性所在,是民法體系的邏輯起點。
在我國,民法的成文法規范包括:民法總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等。
商法包括但不限於:企業法、保險法、票據法、破產法、證券法。
在我國,商法的成文法規范包括: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保險法、票據法、證券法等。
民法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商法與民法並列並互為補充的部門法。商法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商法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4. 商法的特徵是什麼
一、商法的特徵是什麼
1、商法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五條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二、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5. 電大商法名詞解釋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與民法並列並互為補充的部門法。商法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企業法、海商法、破產法、票據法等。
1 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2.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商法這一概念最早起源於古羅馬時代的商事規約,但近代意義上的商事立法肇始於中世紀歐洲地中海沿岸自治城市的商人法,正式確立於1807年的法國商法典,發展到今日為大陸法系國家廣泛繼承。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商法極不發達,20世紀初以來的百年商事立法,主要是引進借鑒西方商法,主要是大陸法系的商法,但改革開放後也借鑒了不少英美法系的商事立法。
6. 商經知包括什麼法
商經知是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中對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相關法律的簡稱。具體包括以下法律:1、商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證券法、保險法。2、經濟法: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和房地產法、環境保護法。3、知識產權法:著作權法、專利權法、商標權法。
商法的概念
1、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2、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法律依據:《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規定試卷二考察內容: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7. 商法的調整對象
法律分析:法理學的角度來講,劃分法律部門的標准主要是調整對象,即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輔助標准則是調整方法。商法在我國能否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存在,根本的依據是看它有沒有自己特定的調整對象。所謂特定的調整對象,是指商法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是否不同於民法、經濟法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如果商法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完全被民法和經濟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所包容,則商法就沒有自己的特定的調整對象,商法也就沒有獨立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製法》 第二十九條 國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國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門單獨或者會同有關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和調查工作,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礙。有關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調查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依法負有保密義務。
8. 民法和商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總體來說,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具體區別則表現在:(1)調整的主體不同:民法調整的主體是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國家),商法調整的是商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2)調整的對象不同:民法調整的對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商法只調整流通領域。(3)立法目的不同:民法追求的是社會的公平公正,商法注重交易的安全!(如票據法中票據的無因性就是為了保證交易的安全)(4)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不同:民法是國家的部門法,是基本法。商法不是,是民法的特別法。(5)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9. 商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
「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從定義中可見,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商事活動。
10. 商法的特徵
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10)商法調整的對象擴展閱讀
商行為的規制原則主要有三種:
(1)主觀主義原則。主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商人概念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商行為的具體形態,並以列舉的方式揭示出商行為的范圍。大陸法系國家採用主觀主義立法原則的主要有義大利,德國,瑞士等國。
(2)客觀主義原則。客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行為的客觀性作為出發點來確定商事行為。《法國商法典》創造了這一原則,而《西班牙商法典》則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原則。
(3)折中主義原則。折中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在主觀主義原則和客觀主義原則基礎上,依據行為的客觀性和商人的經營方法兩個標准來確定是否屬於商行為。日本現行商法典和法國修改後的商典法採取該立法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