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149條
『壹』 怎樣理解《刑法》第141條至148條規定的特定產品的范圍
《刑法》第141條至148條規定的特定產品指的是葯品、食品、食品原材料以及有一定危險性的家用廚具、農葯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對其違法行為會做出嚴厲的處罰,對人造成嚴重傷害的,最高可處以死刑。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1)刑法149條擴展閱讀 :
相關罪行的認定(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
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依《刑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之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後果的,才構成犯罪。
此外,雖未造成嚴重後果、但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依照《刑法》第149條之規定,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
本罪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界限
兩罪的主要區別:
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了國家對生產、銷售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等的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和公民的健康權、生命權。後者則侵犯了國家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犯罪對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對象是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而後者的范圍很廣泛。
構成犯罪的標准不同。前者要求造成嚴重後果的,才構成本罪;而後者則要求「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才構成本罪。
根據《刑法》第149條之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不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規定處罰。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
本罪與玩忽職守罪的界限
兩罪區分的關鍵在於玩忽職守罪是過失犯罪,對所生產或銷售的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不是明知而故意生產。
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則是故意犯罪,即明知所生產、銷售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產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而進行生產、銷售。
『貳』 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構成何種犯罪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一些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乘經濟體制轉換之機,利用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投入少產出多、時間短獲利大的特點,視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為發財致富之捷徑,大量生產假冒偽劣產品,致使犯罪活動蔓延滋長,泛濫成災,不僅損害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危害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已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該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是:
(一)本罪的客體要件。本罪不僅侵害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同時又侵犯了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權利。所以,它的犯罪客體屬於復雜客體,是國家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制度和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二)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法規,產品生產者、銷售者故意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
(三)本罪的犯罪主體是生產者、銷售者,為一般主體,即只要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單位,都能成為本罪主體。
(四)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是偽劣產品而予以生產或銷售,過失不構成本罪。如,個體經銷人員不知道自己購進的是偽劣產品,然後銷售的,不成立本罪。即使行為人應當知道其為偽劣產品,但事實上沒有認識到是偽劣產品的,也不構成本罪。這里的「明知」不能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判斷,而以案件實際情況,只要證明犯罪嫌疑人實際知道的就可以認定「明知」。
生產者、銷售者凡是有符合上述構成要件的行為,就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認定本罪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本罪的行為對象主要是一般產品,即指經過製造、加工,用於銷售的除法定其它特定產品。根據我國刑法第149條規定:「生產、銷售本節第141條至第148條所列產品,不構成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141條至148條所列產品,構成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對構成本節第140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之罪處罰。」
(二)本罪行為表現有四種情況:1、「摻雜、摻假」,是指在真實的符合質量的產品中摻入雜物或一些假的東西,如在麵粉中摻入石膏粉,在味精中加入食鹽等。2、「以假充真」是指以假的產品冒充真的產品。如用人造革冒充皮革,以自來水冒充礦泉水等。3、「以次充好」是指以劣質產品冒充優質產品、以低檔產品冒充高檔產品。如用舊產品冒充新產品,以淘汰品冒充未淘汰品等。4、「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是指行為人以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不合格產品甚至劣質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我國質量法規定的合格產品的要求是:A、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准;B、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的使用性能的瑕疵的除外;C、符合在產品或者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符合以產品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產品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就屬於不合格產品。上述四種行為很難絕對區分,有些行為既可以說是以假充真,也可以說是以次充好,還可以說是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司法實踐中也沒有必要硬性區分某種行為屬於哪一類。只要實施其中一種行為便可能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同時實施多種行為的,也只以一罪論處。
(三)本罪的罪名是選擇性罪名,行為人只要實施生產或銷售偽劣產品行為之一的,即可構成犯罪,其罪名是:生產偽劣產品罪或者銷售偽劣產品罪。如果同時實施了上述兩種行為的,也只定一罪,即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而不能定數罪加以並罰。但如果生產者只是生產了偽劣產品,而並沒有推向市場,就談不上銷售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因而不符合本罪的客觀要件。只有當生產者生產了偽劣產品,同時又推向市場時才可能達到法定的銷售金額。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已經不是單純地生產偽劣產品,而是既生產又銷售了偽劣產品。
(四)本罪的刑事責任。刑法第140、150條規定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刑事責任。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50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50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50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50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本法150條之規定,單位犯本罪,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本條規定處罰。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有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法規,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破壞對生產、銷售商品質量的管理秩序,依照刑法規定應於處罰的行為。它是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一類犯罪。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偽劣商品,其構成的要件之一是銷售偽劣商品金額在5萬元以上。根據刑法第140條、第150條規定,個人犯本罪的,根據銷售金額的大小處以不同的刑罰。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制發了《關於運輸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對偽劣商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第140條規定的銷售金額三倍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末遂)定罪處罰。因此,認定本罪及量刑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偽劣商品的金額。
(一)銷售金額的含義
何謂「銷售金額」呢?司法解釋第2條作出了規定,即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後所得的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理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所謂的「全部違法收入」,不應扣除成本及各種費用。其中,「所得」,指行為人出售偽劣產品已經得到的違法收入,「應得」,指行為人已經出售偽劣產品,按照合同或者約定將要得到的違法收入。這里的「出售」,並不意味著必然已經交付貨物,只要簽訂了合同或者約定了價格即可。
(二)偽劣商品與合格商品混同時如何計算銷售金額
對於行為人既銷售偽劣商品,同時也銷售合格商品的,是否應當將銷售偽劣商品的金額與銷售合格商品的金額區分開來。有的學者認為,對此應當有利於被告原則,把二者區分開來,疑罪從無;有的學者則認為不應區分,這樣有利於打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我不同意以上兩種觀點,因為任何犯罪都有四個必要的構成要素,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也不例外,其主體是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危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生產、銷售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制度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外,本罪還有一個構成要素是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因此,不僅要從行為人主觀方面來衡量,還必須在犯罪對象上加以區別。因此,如在犯罪對象即商品是很容易區分偽劣商品與合格商品,或者銷售者明確告知消費者為偽劣商品,並給以分別開來(實際上存在這種情況,我曾經處理過一起假冒某知名品牌的劣質墨盒案,因劣質墨盒與真品墨盒的價格相差3—4倍,有些單位采購員素質不高,指定要假的與真的混在一起買,發票上卻用真品價格。),則應與以分開計算。但是,也有些犯罪分子故意將偽劣商品與合格商品混和起來進行銷售,使得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分偽劣商品和合格商品,也使司法部門無法區分偽劣商品的金額與合格商品的金額。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應當將不可分割的全部銷售金額計算為偽劣商品的銷售金額。對以上的觀點,其理由主要有以下2點:
1、它是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必然要求。所謂罪刑相適應原則,是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這一原則包含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刑事責任的程度問題,也就是說由危害行為在刑法上應受到譴責的程度所決定的應當承受之負擔的大小,它是對危害行為的刑事責任進行綜合判斷時確定的度量界限。決定或者影響刑事責任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行為的性質、方式、後果、原因、時間、地點、罪過行式等以及行為對象的重要性、數量等和行為的危害性等。這就要我們從以下2種行為加以分析:(1)如行為人把合格商品與偽劣商品混合起來銷售,但客觀上能區別兩種商品的金額的,則根據行為對象數量的不同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因此應分開計算。如銷售者有其合法銷售的行為,只是為達到銷售利潤最大化,在銷售時把合格商品與偽劣商品混在一起,但在其銷售帳冊上清楚記載二種商品的數量,這種情況應分開計算,這是符合我國刑事立法的根本指導原則,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更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2)如行為人故意將兩種商品混和起來進行銷售,無法查明兩者的銷售金額,造成這種不可區分的局面,這樣不僅是偽劣商品生產者、銷售者自己的責任,而且也是他們藉以實現偽劣商品目的的重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銷售合格商品本身就是違法的,實際上是充當了欺詐消費者的工具。這就決定了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程度必然要大於單純銷售偽劣商品的刑事責任。因此,將不可區分的全部銷售金額計算為偽劣商品的銷售金額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也是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必然要求。
2、是否適用「疑罪從無」原則,我在這里對於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事實是不存在爭議的,但我認為上述的二種行為人應加以區別分析:對於第(1)種行為人的行為,應該適用疑罪從無原則,因為「疑罪從無」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必然要求,也是刑事訴訟進步的一種表現。從本質上講,它是保護無辜者免受刑事追究的一項訴訟措施,以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行為人只是追求商品利潤的最大化,在其合法銷售合格商品的同時混入偽劣商品,其主流是銷售合格商品,並在帳冊上明確反映了二者的金額,其主觀惡性不大。對於第(2)種行為人的行為,行為人不僅不屬於無辜者,相反卻是一名主觀惡性大、犯罪手法狡詐的犯罪者。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放棄對其進行刑事追究是不符合疑罪從無原則的本質的。
(三) 偽劣商品銷售金額無法查明時如何定罪處罰
在司法實踐中,認定偽劣商品銷售金額的證據主要是記錄銷售產品的帳簿、票據等,然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者往往沒有帳簿、票據或者隱匿、銷毀帳簿、票據,使司法部門難以掌握,導致一些違法行為難以追究刑事責任。如單純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社會危害性來定罪量刑,顯然違背了刑法的多項原則。如不追究生產、銷售偽劣商品者的法律責任,又助長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的氣焰。我們不能受制於犯罪分子設置的障礙,我們完全應當理直氣壯地拿起刑法的利劍,去斬斷偽劣商品生產者、銷售者的黑手。筆者認為偽劣商品銷售金額無法查明時應認定為非法經營罪。該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實施非法經營行為,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是主觀上出於故意,一般是為了牟取非法利潤;《產品質量法》明確規定不得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因此其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違反國家規定,實施非法經營的行為,擾亂市場秩序。生產、銷售偽劣商品行為所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經濟秩序。因此,完全符合非法經營罪的主要特證。
『叄』 刑法第149條怎麼理解
制假售假的行為如果不符合141-148條的具體罪名,那麼就適用140條(兜底條款);如果即符合具體罪名又符合兜底條款,從重論處。
【依據】
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一百四十九條【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行為的法條適用原則】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肆』 經營假、劣種子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規定,禁止經營假、劣農作物種子。否則,應負下列法律責任:
(1)行政處罰。對經營假、劣農作物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經營許可證,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2)刑事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7條規定:生產假農葯、假獸葯、假化肥,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冒充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9條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該條的規定處罰。
『伍』 以欺騙手段銷售假種子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規定,禁止經營假、劣農作物種子。否則,應負下列法律責任:
(1)行政處罰。對經營假、劣農作物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經營許可證,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2)刑事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7條規定:生產假農葯、假獸葯、假化肥,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冒充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9條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該條的規定處罰。
『陸』 我國刑法對私拆他人信件有沒有處罰規定
私拆他人信件以侵犯通信自由罪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次數較多或數量較大的;
2、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致使他人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妨害或身體、精神受到嚴重損害的;
3、非法開拆他人信件、塗改信中內容,或者張揚他人隱私、侮辱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
4、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6)刑法149條擴展閱讀
侵犯通信自由罪一罪與數罪的界限
(1)非郵電工作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並從中竊取財物,或者竊取匯票、匯款支票,騙取匯兌數額不大的。依照刑法第49條(即本條)有關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2)非郵電通信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並從中竊取財物數額較大的,應按照重罪吸收輕罪的原則,依照刑法中關於盜竊罪的規定處罰。
(3)非郵電工作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情節嚴重的,並從中竊取匯票或匯款支票,冒名騙取匯兌數額較大的,應依照刑法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和詐騙罪的規定,依法實行數罪並罰。
『柒』 刑法轉化犯有哪些
法律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文規定,轉化犯有如下幾種犯罪:
第133條:以危險駕駛罪為基礎罪名的轉化犯;
第144條: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以生產、銷售假葯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149條: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為基礎罪名的轉化犯;
第238條:以非法拘禁罪為基礎罪名、以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241條:以收買被拐買的婦女/兒童罪為基礎罪名以拐買婦女/兒童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242條:以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為基礎罪名、以妨害公務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247條:以刑訊逼供罪和暴力取證罪為基礎罪名、以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248條:以虐待被監管人罪為基礎罪名、以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253條:以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為基礎罪名、以盜竊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267條:以搶奪罪為基礎罪名、以搶劫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269條:以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為基礎罪名、以搶劫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292條:以聚眾斗毆罪為基礎罪名、以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333條:以非法組織賣血罪和強迫賣血罪為基礎罪名、以故意傷害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355條:以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病葯品罪為基礎罪名、以販賣毒品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第384條:以挪用特定款物罪為基礎罪名、以挪用公款罪為轉化罪名的轉化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四條 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處罰。
第一百四十九條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捌』 2、對《刑法》第149條法律規定應如何理解
對149條的解釋:
1、生產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下,構成-148條特殊罪名的,按照特殊罪名定罪處罰。
2、生產銷售141-148條以外的產品,不構成141-148條特殊罪名,但生產銷售這些產品的金額超過5萬元以上的,按照140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普通罪名定罪處罰。
3、生產銷售141-148條之內的產品,同時生產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屬想像競合犯,在特殊罪名和普通罪名中,擇一重罪處罰。
舉例:
1、銷售假葯3萬元,構成銷售假葯罪,按此罪定罪處罰。
2、銷售偽劣食品10萬元,因不構成141-148條罪名,但金額超過5萬元,則按「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
3、銷售假葯100萬元,同時構成銷售假葯罪和銷售偽劣產品罪,因」銷售假葯罪「超過50萬元以上,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銷售偽劣產品罪只判7-15年有期徒刑,判處「銷售假葯罪」刑罰更重,更能實現罪刑相適應,因此,在兩罪中,按銷售假葯罪定罪處罰。
(8)刑法149條擴展閱讀: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
1、在產品中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准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
2、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
3、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後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
4、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玖』 刑法第149條的解釋
140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普通罪名,141-148條是特殊罪名。
按照刑法理論,能夠定特殊版罪名的,必權須按特殊罪名定罪。
對149條的解釋:
1、生產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下,構成141-148條特殊罪名的,按照特殊罪名定罪處罰。
2、生產銷售141-148條以外的產品,不構成141-148條特殊罪名,但生產銷售這些產品的金額超過5萬元以上的,按照140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普通罪名定罪處罰。
3、生產銷售141-148條之內的產品,同時生產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屬想像競合犯,在特殊罪名和普通罪名中,擇一重罪處罰。
舉例:
1、銷售假葯3萬元,構成銷售假葯罪,按此罪定罪處罰。
2、銷售偽劣食品10萬元,因不構成141-148條罪名,但金額超過5萬元,則按「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
3、銷售假葯100萬元,同時構成銷售假葯罪和銷售偽劣產品罪,因」銷售假葯罪「超過50萬元以上,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銷售偽劣產品罪只判7-15年有期徒刑,判處「銷售假葯罪」刑罰更重,更能實現罪刑相適應,因此,在兩罪中,按銷售假葯罪定罪處罰;
『拾』 刑法149條第二款的情形是不是屬於想像競合犯
【答案】A 【考點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行為偏差。所謂行為偏差,是指行為人在實施某種危害行為時,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發生了並不是行為人所期望的結果。例如,本題,就是一例典型的行為偏差。甲欲殺乙而槍擊乙,但子彈擊中了丙,致丙重傷,顯然,甲主觀上具有殺死乙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殺害乙的行為,但只是犯罪未遂,成立故意殺人(未遂)罪。甲對丙的重傷,如果有過失,觸犯過失致人重傷罪,但甲只實施了一個行為,故故意殺人罪(未遂)與過失致人重傷罪之間構成想像競合犯,按照「從一重處斷」的原則,對甲應以故意殺人(未遂)罪論處;如果甲對致丙重傷無罪過,則屬於意外事件,對甲仍應以故意殺人(未遂)罪論處,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