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公司法
從分類上說,公司抄法是商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部關於公司這種最重要的商事主體組織,運行的主體法律規范,是一部組織法。商法體系包括公司法和其他商法的組成法律規范。民法則主要規范非商事的民事主體行為組織原則和行為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法既是組織法也是行為法,內容要廣泛得多。民法和商法共同組成民商法律體系,是規范社會平等主體之間的主要法律規范,區別於行政法體系。
1.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調整商事主體和商事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與商法合稱為民商法。
2.民法和商法都是調整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都屬於私法范疇。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隨著商品關系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羅馬法、法蘭西民法、蘇俄民法是分別反映簡單商品關系、資本主義商品關系和社會主義商品關系的三種類型的民法,無論哪一種類型的民法,都是以調整商品關系為其主要目的。
3.近代商事法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公元11世紀前後,隨著商業的興起,歐洲出現了商人這一特殊階層和特殊商品交易行為,商法也就應運而生。
2. ACCA F4《公司法與商法》有哪些重點
F4考試大綱:
F4 Corporate&Business Law(English)是ACCA考試中唯一的一門法律科目,它的大綱設置主要涵蓋了:
English Legal System(英國法律體系)
Law of Contract(合同法)
Tort Law(民法)
Law of Employment(勞動合同法)
Agency(代理)
Partnership(合夥企業)
Company Law(公司法),以及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職業道德與公司治理)。
F4考試結構:
15分鍾閱讀及180分鍾答題時間,共10題,每題10分,均為必做題,問題內容涉及整個大綱,其中:
第1-7題為問答題,考官直接在問題中明確要測試的知識點,要求考生回答相應法律條款及以往案例。
第8-10題為案例分析題,考官會給出一個涉及多個人物或組織的案例,問題往往不明確指出所涉及的知識點,需要考生根據案情自己尋找考點,選擇適用的條款及案例做答,並適當加入自己的分析結論。
在F4考題由可選題變成必做題後,F4考試的難度也隨之加大,這就要求考生要對大綱中的每一章節都能熟練掌握,不能遺漏。
中博誠通
3. 我國商法的體系是什麼
一復般來說,教科書中商法的體制系有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保險法、海商法、票據法。
其中司法考試大綱將證券法列入經濟法范圍。
1 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2.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
4. 求經濟法 企業法 公司法 商法的內容及有哪些區別呢
你說的這幾個都是所謂部門法的概念,部門法的分類方法是一種學理上的分類,各種學說不同也有不同的分類,我按照一般的主流的分類方法和定義略作說明:
從邏輯層次上說,你這幾個概念邏輯層次最高的是經濟法,與經濟法並列的是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等四個實體法部門。民商法調整平等法律主體之間的關系(包括經濟關系),如合同,侵權等,經濟法則調整行政機關與市場、市場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是一種經濟上的管理關系,地位是不平等的,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都屬於典型的經濟法。和經濟法並列的部門法包括民商法,民商法下又細分為民法和商法兩個部門,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但由於地位特殊,所以一般把它單獨拿出來,主要處理商業上平等主體法律關系。典型的民法如物權法、合同法、侵權法、婚姻法等,典型的商法包括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海商法等。也就是說公司法是商法的一部分。
至於企業法,這個概念一般在討論部門法的時候不用,而直接說公司法,因為現代企業絕大部分都採用公司的形式,所以直接說公司法,而不說企業法,但在實務中又確實有企業法的說法。當我們使用企業法的時候,有兩種可能,一沒什麼特別的意圖,就是指公司法;二是特別指公司法以及其他非公司制的企業的法律,范圍比公司法要廣一些。你只要明白了公司和企業兩個概念的區別,就自然明白公司法和企業法的確別。公司只是企業組織形式的一種,企業還可以採用其他組織形式,比如個體工商戶、獨資企業、合夥,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未改制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某些股份合作制企業等等。對應的法律如獨資企業法,合夥法等等。
答畢。
5. 公司法屬於商法還是經濟法
我是學法學的。
公司法被包含在商法體系內。
但也有單獨給我們開了公司法課。
考研沒有單獨的公司法,屬於民商法系列。
6. 下列選項中屬於獨立法律部門的是() A知識產權法 B商法 C公司法 D民法商法
D、民法商法。
民法商法包括內容如下:
我國目前尚無一部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則》為基本法律,輔之以其他單行民事法律,包括《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拍賣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等。
目前我國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險法》、《票據法》、《證券法》等。
(6)商法公司法擴展閱讀
一國法律體系的性質由一個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所決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這就決定了我們構建的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它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它包括的全部法律規范,它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必須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以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要求。
這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法律體系的本質區別。哪些法律需要制定,哪些法律不需要制定,具體法律制度的內容如何,都要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出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根本意志和長遠利益出發。
7. 商法:論述傳統公司法的現代修正。
答:傳統的公司理念認為,公司具有法人性、社團性、營利性以及永續性的基本特徵。然而,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公司制度本身也在不斷演進,其傳統特徵也有所修正。 1)公司在法律地位上的法人性與公司面紗的揭開。公司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公司作為法人,其獨立人格不僅表現為公司人格與組成公司成員的人格相互獨立,而且表現為公司財產與公司成員的財產相分離。公司對股東投入的財產獨立擁有和支配,並以此為基礎對外獨立承擔責任。與此同時,公司成員放棄對其出資的直接支配權,換取信以其出資對公司負責的有限責任特權。這就是公司的法人人格性質和股東的有限責任原則。公司法人格否認並不是對公司獨立人格的股東有限責任制度的徹底否定,僅僅是針對股東將公司法人人格用於不法目的的時而在具體個案中否認股東的有限責任,讓其直接對公司債權人承擔責任,以此矯正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導致的股東與債權人利益的失衡。所以,公司法人格否認只是貫徹公司獨立人格制度的一種例外,是一種補充,其本身亦不得濫用。 2)公司在組成上的社團性與一人公司的認可。就公司作為營利性組織而言,傳統公司制度以鼓勵眾多細小資本聚積而成就大事業者為要旨,因而強調公司系由復數股東結合之社團,強調復數股東之存在為前提。一人公司的產生不僅意味著對傳統的公司社團性構成了沖擊,最關鍵是一人公司喪失了復數股東之間最重要的相互制衡機制,從而使得一人股東極易在沒有任何監督、約束、制衡下過度控制公司,使公司人格與股東人格難以分離。 3)公司在目標上的營利性與社會責任的興起。公司必須連續不斷地從事某種經濟活動,並以營利性目標作為衡量公司存在及行動的最高價值理念。同時,公司的營利性實際上也是公司股東投資於公司的期望所在。股東期望通過公司的經營活動,使他們投入公司的、由公司所有和支配的財產得到增值,並獲取利益。傳統上公司問題首先是一個商事組織的經濟功能問題,只是在其次它才是一個社會功能的問題。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的第二個功能已和第一個功能同樣重要了。我國《公司法》第5條中要求公司在實現營利性目標的同時,要遵守法律,遵守職業道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而且特別明確公司應當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公司法》第17、18、45、52、109、118條主要強調職工利益的保護和職工作用的發揮。《公司法》第20條突出體現了對公司中小股東利益和公司債權人利益的保護,旨在平衡大小股東之間和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意味著我國新《公司法》已經非常關注公司的社會責任問題。
8. 經濟法,公司法,商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商法與經濟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學科。要說明這一點,必須清楚經濟法的性質。經濟法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壟斷階段,國家干預經濟的產物。因此最早出現的經濟法是以反壟斷為核心的。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視角也在不斷調整。國家不僅是對經濟生活進行總體管理、監督,同時肩負著組織、協調的職能,使個體經濟利益與社會經濟利益協調發展。因此,當代經濟法是對經濟的平衡協調法。
從企業來看,商法雖以企業為核心,但僅調整企業的經營關系和強調企業個體的權利,而經濟法側重於調整國家平衡協調經濟生活中發生的國家與企業的關系,強調國家與企業的責、權、利、效的一致性。因此,屬於經濟法范疇的企業往往是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而一些其活動完全由市場調節與國家平衡協調無關的企業並不屬於經濟法主體的范疇。
從兩法的性質來看,商法與經濟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商法屬於私法,其理念是維護主體的私權,以個別經濟主體的利益為基礎,調整平等主體的利益關系;經濟法原則上屬於公法,並兼有一些私法的特點。經濟法的公法性體現在它的以社會為本位,著眼於超越個別經濟主體利益的整體利益,調整國家經濟管理關系和維護公平競爭關系;經濟法兼有的私法的特點表現在,經濟法還調整體現一定國家意志的組織管理性的流轉與協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