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我國司法獨立

我國司法獨立

發布時間: 2020-12-24 21:36:29

❶ 什麼叫司法獨立司法獨立有好處嗎

首先,抄我想說的是司法獨立是一襲個很好的法律體制,我國也在逐漸向這方面靠近。其次,司法獨立能夠給審判帶來公正,公平,平等,能夠讓每一個地位不同的人得到平等的對待。所謂的司法獨立是指法院,檢查院,公安機關等各項部門獨立。這樣也就能夠使得相關的部門在處理自己的工作是不會收的任何的干擾。最後,司法獨立還能夠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糾紛,比如,一個案件若是檢查官也來說三道四的話,這也就容易一起不必要的爭論。還有法院的只能是審判職能就不要去管檢察院的起訴事情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精力。總之,司法獨立是一個很好的體制,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經費上的支出,更多的是能夠讓老百姓相信我國的司法體制,不會引起過多的不公平案件。

❷ 什麼叫司法獨立哪個國家有這個情況

司法獨立一詞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一是結構意義上,是指司法機關獨立於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因此,司法獨立是一種"國家權力的結構原則";二是程序意義上,司法獨立的意旨是在司法程序中保障法官司法權以維護程序正當性和結果正確性,因此也系"技術性的司法規則"。不過這兩種意義聯系緊密:前者是後者的保障;而後者,乃前者的意義和價值之所在。由此出發,採用一個較為概括性的概念: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機關獨立於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司法機關行使其職權時,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為具體界定司法獨立,德國學者將獨立而不受干涉分為八個方面:1.獨立於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2.獨立於上級官署;3.獨立於政府;4.獨立於議會;5.獨立於政黨;6.獨立於新聞輿論;7.獨立於國民時尚與時好;8.獨立於自我偏好、偏見與激情。可見,司法獨立意味著在一個特定社會中司法實體的法律自主性。而對司法獨立的確認,主要不是以自足的方式,而是從其存在的環境,即由社會的角度來界定,由此而言,司法獨立,即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可以用對社會的四點要求來確認,即不侵權、不介入、不施壓、不妄評。 所謂不侵權,指不侵犯司法機關的管轄權,即不得任意縮小司法機關的管轄范圍。就管轄權問題,聯合國大會《關於司法機關獨立的基本原則》要求,"司法機關應對所有司法性質的問題享有管轄權,並應擁有權威就某一提交其裁決的問題按照法律是否屬於其權力范圍作出決定。"這一規定賦予司法機關對司法性質問題的管轄權以及對提交其裁決的問題是否屬於其管轄范圍的決定權。這里有待說明的是何謂"司法性質的問題"。司法是國家確認的司法機關對沖突事件適用法律的活動。而"司法性質的問題"可以解釋為:存在具有對立性的雙方及糾紛(沖突)事實,需要由居間的第三者適用法律規則按照法律程序解決的問題。這里有幾個要素,即雙方當事人、糾紛事實、居間的第三者、法律規則、法律程序。其中糾紛事實,應當是具體的,能夠構成訴訟"案件"的事實。這方面的立法,例如烏拉圭共和國憲法第87條規定,"司法機關對訴訟案件之審理及判決有專屬權。總統、各部部長或其他官署,均不得僭越司法權,……如實施上述行為皆為無效。" 不介入,指不能違法進入司法程序干預司法裁決。禁止對司法的任意性介入,是因為爭議事件的判定和解決需要合格的法官與適當的程序,非法而任意地進入司法,難免造成程序的扭曲以及實際裁決者的不適格,從而導致理性化司法過程的"流產"。所謂非法介入司法,主要是指"局外人"未經法律授權和正當程序進入司法程序充任法官或充當實際上的法官,此外,非偵查和檢察人員未經法律授權僭行具有特定司法意義的偵查和檢察權力,也屬有損於司法獨立的非法介入。在實踐中,這方面問題突出表現在國家行政權力的擁有者未經法律授權和正當程序闖入司法程序。如德國法學家沃爾夫甘·許茨所說,"行政侵犯司法,特別是侵犯法官的獨立,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問題。"此外,立法機關介入司法侵犯司法獨立的情況也應防止。土耳其憲法第132條第2項規定,"對於正審理的案件中司法權的行使,立法機關不得提出訊問,不得辯論,不得發表聲明。" 不施壓,指禁止對司法官員和官署直接和間接地施加某種壓力,以特定和不特定的不利性後果迫使其按照施壓者的意思作出司法決定。正如一位美國法官所說,"即使有終身任職制,我們也是人,我們不可能完全不服從於外部的壓力。"因此,司法獨立原則嚴格禁止對法官施壓以影響其審理和裁決。通常的壓力體現在人身安全、職務升遷、經濟保障、個人名譽等方面。這種施壓性干預意圖使法官屈服於某種擔憂甚至恐懼,由此而使其自由意志被剝奪。應當注意,這種壓力不限於直接的、明顯的壓力。例如,一名對司法官具有職務予奪權力的官員對某一正審理的案件提出明確的裁決意見並表示這一意見應當在裁決中體現時,雖然並未明示不照辦可能造成對司法官不利的後果,但因其對司法官員的實際支配管理關系,事實上形成一種壓力,這種做法即為對司法獨立的侵犯。 不妄評,指在法律裁決作出之前,新聞媒介和其他國家機關及其官員不得不負責任地作出可能影響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的報道和評論;司法決定作出後,在司法機關不爭論的原則之下,新聞媒介和其他國家機關及其官員不得隨意抨擊和評論司法決定。在案件訴訟過程中,新聞媒介固然可以對訴訟作出報道,但卻受法律和慣例的限制,如報道刑事案件,新聞媒介只能客觀報道,而不得隨意給人定罪。而在司法決定作出後的不妄評,主要是考慮到司法機關為保持其客觀中立和獨立的立場,不得介入社會的派別性政治斗爭,因此保持著對攻擊不予回答的傳統。而對司法決定的隨意抨擊,其行為實質是損害司法機關的獨立性,而且是在言論權不對等的情況下對"沉默的司法"所作的攻擊,其效果是破壞這一社會公正的"盾牌"。不過,不妄評不意味著禁止對司法決定進行評價和批評,因為禁止批評同樣有悖於司法民主的要求和法治社會的宗旨。不妄評只是要求對已作出的裁決不得進行不負責的、過分的攻擊。當然,這里存在一個度的把握的問題。 雖然說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都號稱司法獨立,但絕對的司法獨立是不存在的,往往都要受到國家行政機關及政黨的干涉,只是干涉多少的問題。

採納哦

❸ 試述我國的司法獨立原則

司法獨立原則,在我國又稱獨立行使職權原則,刑事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一規定確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進行的刑事訴訟活動加以干涉。這一原則所強調的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集體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而不是法官、檢察官個人獨立行使職權。由於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實行不同的領導體制,因此它們獨立行使職權的主體范圍有所不同。人民法院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監督關系,而不是領導關系。每個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各自獨立,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監督只能通過第二審程序、死刑復核程序以及審判監督程序來進行,上級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級法院如何辦理具體案件。就每個人民法院內部而言,獨任法官和合議庭成員對一般刑事案件有獨立判決權,但是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的,由合議庭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與人民法院不同的是,人民檢察院的上下級之間是領導關系,全國檢察機關作為一個整體獨立行使檢察權。在刑事訴訟中,上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下級人民檢察院的辦案工作作出指示,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服從。就每個人民檢察院內部而言,批准逮捕、提起公訴和抗訴,均由檢察長決定,重大、復雜、疑難的案件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盡管這一原則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作為整體獨立行使職權,但是近年來的司法改革實踐明確顯示,法官在法院的審判活動中正享有越來越大的審判權。
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獨立行使職權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的規定,不得實施違反法律程序和規則的行為。
3.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依法獨立行使職權過程中,必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接受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並向其報告工作。這是由我國的政治體制所決定的。

❹ 我國司法獨立最實質的是什麼獨立

我國司來法獨立最實質的是從制源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❺ 什麼是司法獨立哪些國家司法不獨立

司法獨立主張司法權必須同行政權和立法權分立,非經司法機關,非經正當司法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
司法獨立是衡量社會制度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司法不獨立的社會其制度化程度必然低,因為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礎——程式化的運行容易被任意所打亂。

司法獨立存在的制度要求:(1)司法權由司法機關(法院)統一行使,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干預,公民個人或非國家機關的社會團體更不能幹預。司法系統內部相互獨立,即一個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不受另一個司法機關的干預。法院上下級關系只是審級關系,上級法院除依上訴程序、調卷令等有關程序對下級法院的審判行為予以監督外,不得干預下級法院的審判。(3)法官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這是指一個法院內部不存在上下級服從關系。法院是法官辦案的地方,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法院里法官最大,用德沃金的話來說就是:法官是法律帝國的王侯,除了法律以外法官不服從任何別的權威。(4)法官保障制度。這是從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方面保障法官無所顧及的捍衛法律。法官的地位及待遇來自法律,不是他的上級。這就包括由法律規定法官的職權,不可削減的待遇及其職位保障。

說的簡單點,司法獨立就是法律的行使不受任何因素制約,如社會觀念、社會狀態。司法獨立之所以成為衡量社會制度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是因為司法獨立程度高反映程式化的運行不易打亂,再簡單點就是國家的政策實施起來自中央到地方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變化,它反映了一個國家行政效率。

不能籠統的說哪些國家司法獨不獨立,只有各地區司法獨立程度高低,即使在美國司法也受有時也受影響。

❻ 司法獨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論司法獨立
內容提要:司法獨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對保證司法裁判的公
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滿足社會成員對效益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
義.司法獨立是司法改革的中心環節,要求圍繞這一中心進行必要的
制度重構.司法獨立和對司法的監督不存在根本性的對立,兩者的出
發點都是要實現司法程序和實體的公正,在堅持司法獨立的前提下完
善對司法的監督是處理好兩者關系必須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司法獨立制度構建司法監督
隨著當代中國法治化進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這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司法工程當中,司法獨立無疑是能夠牽一發
而動全身的突破口.雖然我國早已確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
權的原則,有人稱之為「中國特色的司法獨立」,但日漸加快的社會
民主化、國家法治化進程使這司法獨立的種種不足暴露無遺.建立完
備的制度來保障司法真正獨立已經迫在眉睫.
一司法獨立的含義概述
對司法獨立含義的理解,關系著司法獨立原則的貫徹,而要全面正
確地理解司法獨立,必須知道什麼是司法.在其他國家,普遍的觀點
認為,司法、司法權和司法機關既不同於立法、立法權和立法機關,
也有別於行政、行政權和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即審判機關或法院.

❼ 我國司法獨立的困境是什麼

1、司法機關與黨政機關的關系:

在我國,司法獨立是黨領導下的「獨立」,各級黨委及其政法委員會領導和協調公、檢、法工作的機制一直在運行,這在事實上形成了我國司法領域中「一個家長,三個孩子」的制度現實。雖然現在各級黨委、政法委審批案件的做法已大為減少,但一些「重要」案件的處理還是必須要向黨委或政法委請示或者接受其「過問」。

雖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但是不能脫離黨的領導,無論是司法機關還是行政機關所有的領導幹部基本屬於黨的成員,因此其受黨的領導和管理是必然的問題。如此一來,司法機關是不可能脫離政黨對其的干預,無論是在有形還是無形,都不可避免的造成干擾。

2、司法機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在人、財、物的配置上受制於同級地方黨委和政府,這不僅包括司法機關的日常經費開支,更包括了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等現實的開支,具體的數額和項目都是由地方政府自己預算的,缺乏獨立性,經濟保障不足且財政供應體制不順,有時難以避免手捧帽子向自己的當事人乞討的尷尬。

由於地方各級法院的人、財、物均掌握在地方,從而使得我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單一制國家,司法卻不能獨立於地方。我們的司法機關在人事、財政上嚴重地依賴於地方,地方法院和檢察院都同在一個地方政府制約下,檢察院的法律監督職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也不可能不受當地經濟利益的左右。辦金錢案、人情案,司法活動中的腐敗現象突出。

3、司法機關與人大的關系:

我國憲法在確立司法獨立原則時,沒有規定司法機關有權獨立於權力機關。我國憲法採用的是議行合一的政體,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全部國家權力由人民代表大會即權力機關行使,司法機關由國家權力機關依法產生,司法機關應該對權力機關負責,並接受其監督。

由於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未排除人大對法院審判活動的事前干預,現實中已出現了多起人大代表在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進行「個案監督」的事例,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人大對司法的監督機制還有待完善,而且缺乏有效地制約。實踐證明,不講究黨的領導方式和人大監督機制的合理化,必然會影響司法獨立的實現。

4、公、檢、法之間的關系:

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負有審判監督的職責。這種監督的方式和程度雖然受到法律的嚴格制約,而且目前看也有弱化趨勢,但畢竟與法院形成一種監督上的上位與下位關系。

而且就刑事案件辦理,憲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要求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互相配合」,這種平等的配合制約關系,使得以審判至上為前提的司法獨立難以有效貫徹,很明顯與司法獨立的核心要求是不相吻合的。

❽ 我國司法獨立是指法官和檢察官獨立嗎

一、司法獨立的概念
先看司法的定義,司法就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審判案件的專門活動。從西方理論上來看司法權就是審判權,也就只有審判機關即法院行使司法權,而我國司法權還包含有檢察權,本文暫且從司法權只包括審判權入手分析。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機關及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依據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司法權。司法獨立作為現代司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西方三權分立的產物。17、18世紀針對封建君主大權獨攬,權利異常集中等現象,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了三權分立的主張。其代表人物孟德斯鳩認為,國家應該將立法、司法、行政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行使。西方國家現行政治體制是以三權分立為基礎,司法獨立得到很好的運行。在我國,司法獨立原則在法律上被具體化為「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但這一原則在不同的時期表述並不相同。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誕生。它首次肯定了人民法院的獨立地位。該法第78條、第79條分別規定:「人民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然而,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1954年憲法所取得的法制建設成果付諸東流。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法院作為公安機關軍管會下屬的審判組織,根本就沒有獨立地位,司法獨立更是無從談及。而且,這一時期通過的1975年憲法也取消了「人民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的規定。文革結束以後,國家著手恢復法制建設,但直到1982年,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才得以作為法律原則重新確立。1982年3月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最先對這一原則進行了規定。接著,同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1982年憲法進一步將其上升為憲法原則。該法第126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與1954年憲法相比,1982年憲法的規定更為細致、具體,但同時也縮小了人民法院「獨立」的對象范圍。立法機關、檢察機關並不在人民法院「獨立」的對象范圍之列。因此在我國推行司法獨立是有憲法依據的。筆者以為司法獨立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一個法學理論,不具有意識形態和階級性。無論哪個國家或地區,只要想實現真正的法治,司法就必然走向獨立!
二、司法獨立的必要性
由於司法不具有獨立性,因此很多案子尤其是有重大影響力的典型案子,得不到法律的公正審理,也出現了很多冤假錯案,從建國後第一起刀下留人的安樂三死刑冤案,到文革時共和國主席劉少奇慘遭迫害致死冤案,忠臣良帥彭德懷蒙冤案,女烈士張志新被殘忍割喉處死冤案,直至改革開放以來的佘祥林殺妻冤案,青年孫志剛被殘害致死冤案,河北聶樹斌強奸殺人執行死刑冤案,雲南滕興善沒有死者的殺人冤案,民警杜培武槍殺妻子冤案等等。無不滲透著另人毛骨悚然的血腥和震撼。中國還有很多令人發指的關系案,金錢案,人情案等等。還有很多打著維護大局的旗號,粗暴干預司法, 2010年7月17日,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波羅鎮山東煤礦和波羅鎮樊河村發生了群體性械鬥,這並非一起簡單的斗毆事件,發生在山坳里的這一事件,根源是礦權糾紛,導火索是一起久拖不決的「民告官」案。這起看似並不復雜的礦權糾紛案,經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至今仍得不到執行,致使價值數億元的集體財產歸於個人名下。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對生效的判決,省國土資源廳召開「判決」性質的協調會,以會議決定否定生效的法院判決。糾紛最終導致矛盾激化,事態升級。這一切的悲劇都是司法不獨立導致的,因此完善我國的司法獨立是很有必要的。
三、完善司法獨立的意義
1.從法的運行程序來看司法是最後一道程序,法所倡導與保護的價值都是通過司法來體現與確立的。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公正性是司法的精髓,也是司法的生命。沒有公正性,司法就不會有公信力,就不會有權威性。因此為了維護司法的公正性,司法必須保持獨立。
2.司法獨立還能保證司法的效率。司法也要講究效率,有句法律名言說的好:遲到的正義是非正義。而且高效的司法是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也節約了當事人的時間。遲遲不出結果的司法還會促使當事人放棄司法救濟,而轉向自力救濟。這樣法院司法的權威性、公信力會大打折扣。而司法獨立能很好的保證司法的效率。當然司法不能盲目追求效率,要在遵循正當程序的基礎上追求效率。
3.司法權的獨立行使才能真正有效地約束行政權,就現在來看行政權受到的約束還有待加強,尤其是一些「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政府更是無法無天,以權壓法是常事。就拿拆遷來說,有幾個是真正為了公共利益而拆遷的,即使是為了公共利益也應該有法院來強制執行啊?現在我們的公民用生命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行政人員依然是置法律於不顧,貿然行事,造成一個個悲劇的發生。尤其在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下,行政權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其權錢交易更容易發生,所以急需一種權力來約束行政權,以維護社會的公正和多數人的利益。司法權的獨立能很好的約束行政權。司法權的獨立運行還能起到支撐中國憲政的作用。賀衛方教授曾做過撐起中國憲政的九大支柱的報告,司法獨立就是其一。憲政對一個國家長期健康持續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是被證明正確了的。
四、完善司法獨立的方法
1.筆者以為司法獨立首先要做的就是經濟獨立,也就是法院的運轉資金和法官的薪金需要單獨在預算中列出,而不是受困於行政部門。農村有句彥言:吃誰的飯,服誰的管。現在的司法機關的財產來源於行政部門,就會當然受到來自當地政府的壓力,民告官和涉及到當地政府利益之類的案子肯定得不到公正的審判。
2.法院組織獨立,即人民法院在依法行使審判權的過程中,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具體來說,第一,司法機關必須與行政機關相分離,司法不能隸屬於行政,行政不能領導和代替司法。第二,司法機關在依法獨立行使職權過程中,不受行政機關的干預。各級行政部門的領導不應干預司法審判事務,妨礙司法機關正常行使職權。第三,司法權必須保持統一,而不應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預。司法機關的經費來源、財政預算、法院院長確定及法官的人選等方面不應當由行政機關控制或由行政機關管理。
3.法官的獨立,法官是行使司法權的具體,每個案子必然由法官作出審判,因此法官獨立對司法權的獨立行使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法律維護的價值也是從法官的判案中得以體現的。培根直言:一次不公的判斷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敗壞了。法官在法的運行過程中扮演著維護社會公正的最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應給法官獨立行使其權利以特權,如法官高薪制,這會保證法官不因別人的財產賄賂而作出有違法律,有違公正的判決。在一些地方法官薪酬太低,這就容易使他們為財枉法。既然法官享有一些特權,那法官的選聘就要嚴格把關。而且對於違反法律的法官還應從嚴處罰,不僅因為他們知法更重要的是他們違法對社會的危害性特大,造成的危害結果也要大於一般人。在推行司法獨立的過程中要保證法官素質,不僅有對法律條文的掌握,還要有其對法理的認識。完善我國司法獨立,應讓全國所有沒有司法考試證的法官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拿到證的才可繼續留任,如果不合格應進行學習,還不合格請下崗!讓類似於山西三盲院長的法官離開崗位。對於法官不能一次合格終生免檢,因為法律在不斷地發展進步,新的法條、解釋在不斷頒布,所以法官應不斷學習,對他們的考核也應是不斷進行的,比如可以每五年進行一次考核,但這個考核可以縮小范圍,刑庭的只考刑事的。如果沒有上述措施,司法的獨立會導致很壞的結果。因為在2002年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前,大批轉業軍人、黨政幹部、教師調入法院系統,他們經過短期的培訓後,即開展審理工作,但其業務水平不能適應案件審理的需要。對於現在法院里的審判委員會應予取消,因為這一委員會會造成審而不判,判而不審的壞局面,也嚴重影響法官的獨立性。
4.群眾基礎,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官本位」「金本位」的觀念根深蒂固,民眾普遍崇尚「青天」「明君」,很少相信法院判案的獨立性。公民對司法獨立既不信賴也不會去自覺維護,因此我們需要對司法獨立進行宣傳,培養公民對司法的信任,對司法獨立的認可與維護。
5.完善律師制度,江平教授曾言:律師是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的標志,律師興則國家興——只有律師制度發達了,國家的民主、法制制度才能夠更加完善,律師制度的成敗關乎國家的興亡。現在律師用當事人的錢賄賂法官,法官用手中的權力為律師謀利益的現象很常見,這就必然導致司法的腐敗。其實這一結果的發生雙方都抱怨,法院說這是律師勾引法院,律師說法官掌握司法權不走後門沒辦法。我認為律師的抱怨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也就是律師的地位確實太低,在法官與檢察官面前確實是弱勢群體。律師制度的完善對於司法權的監督效果會很好的,這也回答了司法獨立後無人監督的疑問。
結束語:在我國憲法中也作了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規定,但現實卻是檢察機關掌有很少的獨立權。最高檢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國被判決有罪的職務犯罪被告人中,判處免刑和緩刑的共佔69.7%,而同期檢察機關對職務犯罪案件的抗訴數卻僅占職務犯罪案件已被判決總數的2.68%。檢察機關不敢抗訴的很大原因在於其沒有獨立權!而且我國的檢察機關掌握著批捕權,也就是只要檢察機關認為證據不夠充分,就可以不予批捕。這樣的話佘祥林式、趙作海式悲劇就不會發生。

❾ 我國能不能推行司法獨立

「專制」的政治現狀,讓你說的那些內容幾乎都無法實現。中國現在的政體專模式賦予了屬黨和政府太大的權力,司法獨立是建立在三權分立的政治基礎上的,在中國,整體機制缺乏制衡能力,政府不放權,人大也起不到真正的監督作用,所以,司法想獨立,先要改變政體結構,所以你問的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在問中國的政體能否改變。

大陸法系
優點:規則明確、系統。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構成一個概念體系、制度體系,運用容易
缺點:僵化。當社會生活發展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案件時,法律上沒有規定則難以應對。法律表現為缺乏彈性,不夠靈活。

英美法系
優點:靈活。法律規則不是立法機關或議會制定的。而是法官創設的。當社會生活出現新的問題,新型的案件時,法官就可以創設一些規則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缺點:沒有制定成文法典,沒有嚴格的概念體系,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對法律的運用要求較高,

❿ 什麼是司法獨立的含義

司法獨立,是由西方權力分立學說衍生出來的一種制度安排,包括機構獨立、權力獨立、預算獨立、法官獨立等層次。在不同國家和政體中,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有的國家將司法權與行政權、立法權並列,並賦予法院(通常是最高法院)違憲審查的權力;有的國家在憲法和法律中規定了司法機關的獨立地位,並要求其他政府機構尊重司法機關的獨立,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司法裁判;有的國家則從法官的問責程序、豁免條件、人身保障、任期時限、薪酬待遇等方面,對法官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給予必要保障。司法獨立是確保法院公正審理案件的制度保障,但並沒有統一或單一的制度模式。例如,有的國家並沒有賦予法院違憲審查權,而是由國會或專門的憲法委員會行使相關權力,但並不能因此就判定該國法院是不獨立的。
現實中,一些人將西方憲政民主、三權分立學說與司法獨立綁定,認為不以憲政民主、三權分立為前提的司法制度就談不上獨立,這是一種將司法獨立教條化、機械化、極端化的錯誤觀點。中國憲法和法律中並沒有「司法獨立」這一概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是我國憲法關於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審判的制度保障。

熱點內容
網約車中的行政法問題 發布:2025-02-08 08:26:50 瀏覽:263
貴州計生條例2017 發布:2025-02-08 08:06:35 瀏覽:8
公司大股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8 08:02:52 瀏覽:202
遺囑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8 07:45:20 瀏覽:178
勞工道德風險評估表 發布:2025-02-08 07:38:32 瀏覽:821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
今年是民法典 發布:2025-02-08 07:25:33 瀏覽: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釋 發布:2025-02-08 07:14:26 瀏覽:93
道德基礎測試 發布:2025-02-08 06:53:40 瀏覽:79
重慶大學法律碩士難不難 發布:2025-02-08 06:48:09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