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分則
1. 民法總則和分則的區別是什麼
一)《民法總則》的地位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我國民法典採用《德國民法典》區分總則和分則的編纂體例,《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各分編將在總則基礎上對各項民事制度做出具體規定。也可以理解為,總則是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的抽象規則,分則是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的具體規則。立法者在編纂《民法總則》時,以《民法通則》為基礎,採取「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把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定編入總則當中,主要內容是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但是,作為民事法律關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民事權利客體,卻沒有在總則中做出單獨規定,這是《民法總則》的一個不完善之處。《民法總則》對民法一般性規則進行了改革,在現有206個條文當中,除了極少數條文外,大部分條文的規定都比較精確,每一個措詞都體現了對該條文立法原意精準的概括。所以《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編纂的奠基石,民法分則將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編修完成。
二)《民法總則》對民法分則編修一般的影響
《民法總則》作出的概括性、抽象性規定對民法分則的編修起著決定性作用,分則必須要服從總則,對總則的規定作出應對。總則確立起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在很多方面發生了重大改變,現有的《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等單行法律和《民法總則》新的規定在很多方面不協調,因此要在民法分則編纂過程中對其進行修訂。由於總則的一般性規則是決定性的,因此在規定物權、債權、侵權、親屬、繼承這些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時,必須要按照一般性的規則去處理,除非在某一具體法律關系中有特別規則,這時相對《民法總則》來說才是特別法的問題。比如在規范離婚這一民事法律行為時,如果需要有不同於規范一般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別規定時,才能有特別規定,如果沒有特別的需要,應該服從民法總則一般性規定。
2. 民法典共有幾編有哪些編
民法典共有7個分編:
第一編總則
第二編物權
第三編合同
第四編人格權
第五編婚姻家庭
第六編 繼承
第七編侵權責任
3. 民法典有名合同有多少種
民法典分則列出了以下十五種合同,即買賣合同,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以上十五種在民法典中專門列出的合同,在法學理論上稱為有名合同。
【法律分析】
合同的簽訂在日常貿易中出現得十分頻繁,隨著市場的擴大和貿易模式的進一步細分,合同的類型也越來越多,但是並非每一種合同在法律中都有規定,而依據經濟習慣已經有所規定的通常被稱為有名合同,有名合同是指法律上或者經濟生活習慣上按其類型已確定了一定名稱的合同,又稱典型合同。中國民法典中規定的合同和民法學中研究的合同都是有名合同。無名合同是指有名合同以外的、尚未統一確定一定名稱的合同。無名合同如經法律確認或在形成統一的交易習慣後,可以轉化為有名合同。綜上可知,有名合同類型主要包括按照民法典規定的十五類,但是除此之外,一些諸如保險法、民法典等單行法律也規定了一部分合同關系,並且有名合同的范圍還在繼續擴大,這不僅是為了規范合同關系,也有利於促使當事人履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五條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七百零三條 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4. 民法典七編分為三大塊分別是
法律分析:民法典七編分為三大塊分別是權利通則,權利分則,權利救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5. 民法典權利分則中各種權利包括
法律分析:中國首部民法典由7編加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構成。第一編為總則,之後依次為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包括物權、債權、人身權等權利類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6. 民法典的權利分則中各種權利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1.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2.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3.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4.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
5.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6.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7. 民法典的權利分則中各種權利包括什麼權
民法典的權利分則中各種權利包括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法律分析】
民法典重新確定了基本原則,賦予民事主體多項權利。民法典的權利包括生命權、人格權、肖像權及名譽權等。另外民事主體的物權受到法律保護,如果權利受到侵害,當事人可以要求對方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或者賠償損失等,維權的手段有仲裁及訴訟等。其設立遵循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綠色原則等。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民法典中規定了享有民事權利的人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的人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且民事權利也只能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使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零九條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一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