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導論
『壹』 想自學法律 看了網上好多人說 先學法學導論 然後依次是法律學 民法等等
張文顯教授《法理學》(被譽為紅寶書)。付子堂教授《法理學初階》、《法理學進階》、《法理學高階》(法理學三部曲)。孫春增《法理學基礎》、《法理學要義》非常有用的教材。
、
『貳』 法學導論 原書第四版怎麼樣
譯者序 大概所有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形成十分龐大而復雜的知識體系,法學也概莫能外。而且與其它學問相比,法學除了龐大而復雜之外,更以概念化和條理化為其獨有的特點。為了實現以有限之規則經緯無窮之人類事務的目的,自人類有成文規則以來,尤其是自古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期《民法大全》的編纂以來,89漫長的法治實踐中法律演化出了一方面高度抽象和嚴謹,另一方面又分門別類,十分具體和細致的規則和概念體系,以適應人類社會生活各個層面不斷拓展以及人類文明持續更新的需要。如此之多的法律部門、規則和概念,加上那些五花八門的法理學和法哲學上的理論和流派,既足以令初窺法學門徑者頓生撲朔迷離、望洋興嘆之感,亦容易使學習法律有年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對法學的各個領域融會貫通,更不用說那些非以法學為其專業的人士了。這與法學貼近生活的品格是不相容的。一個成年人在數學和化學方面的知識可以始終保持在小學階段的水平而不會對其生活有太大影響,只要他不從事對此要求比較高的職業。但如果他/她對所有權、契約、侵權、婚姻和刑罰等法律問題有較為深入的了解,他/她就能更好地明白自己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及承擔自己的職責。 法學體系雖然龐雜,卻並不意味著法律的學習就如許多人想像的那樣,要去死記硬背大量的法條。我始終相信,有一些基本的問題、視角和概念是貫穿於法學的各個領域,從而既能將法學區別於其它學科,又能夠為系統學習法律和理解社會上的各種法律現象指引入門的路徑。這種指南的任務,是名為「法學導論」或「法學基礎」這樣的書所要去承擔的。然而據我的了解,目前國內這樣的書往往無法抓住上述這些主線而實際上成為不當壓縮的各部門法知識的雜湊之作,讓人閱讀之下只覺繁瑣而根本無法感受到法學的理性之美,以致於每每遇到有想對法學有大概了解的人請我推薦一本合宜的書時我總是頗感躊躇。 正因為如此,當我於2005年年底在德國訪學期間讀到手頭的這本德國教授萊茵荷德61齊伯里烏斯(Reinhold Zippelius)寫的薄薄的小冊子的時候頗為興奮,因為它完全符合我對一本「法學導論」的所有想像。這本書篇幅短小,譯出來不足十萬字。但在這樣袖珍的空間內,齊伯里烏斯教授卻相當全面地介紹了貫穿法學各個領域的主要問題,包括規則的作用、法律社會的特點、經由法律的利益平衡和正當秩序的實現、法律主體、合同、利益與損害的比較、權力的分配和限制等等。許多概念和問題雖然主要存在於私法或者公法當中,但在齊伯里烏斯教授的視野中它們具有了更大的關聯性和普遍性,使得私法和公法有了更多的相通之處而不是以割裂的方式被呈現。即使最後兩章分別是以程序法和刑法為其主題,也仍然提綱挈領地只涉及這兩大法律領域的基本關注點。當讀者帶著對這些法學上之基本考慮的理解去進入各個具體的法律部門的時候,相信心裡會有更多的踏實感和方向感。而這,只需要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去讀完這本小書。 當然,這本書是在德國法基礎上寫成的。我國法雖然受德國法影響比較大,在國情、文化與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與德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這是讀本書時要注意的。盡管如此,翻譯本書的初衷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況與我國相比,德國法律與法學的確更為發達。這本書中介紹的許多內容,包括其處處提到的法治國原則,也正是我國法治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通過對德國法中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可對我國社會中的法律現象提供比較和參照的認識。這可能比一本單純介紹我國基本法律制度的書更有意義。當然,我也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讀到一本由我國學者以我國法律為基礎撰寫的同樣優美與精緻的《法學導論》。 為使本書便於我國讀者,尤其是打算初探法律世界奧秘的讀者理解,我對書中涉及到的外國學者、德國法中不易理解的概念以及由於語言差異難以直譯或者需要解釋的概念添附必要的譯者注,以「*」標出。許多概念之後並附上德文原文,以供校閱,也便於德文法學翻譯方面的經驗交流與知識積累。 齊伯里烏斯教授為本書中文版的出版慷慨放棄了自己應得的版稅,並欣然同意為本書中文版作序,在此深表感謝。我同樣要致以衷心謝意的是在翻譯過程中給我提供許多幫助的德國漢堡馬克61普朗克外國和國際私法研究所Giesela Rühl研究員、Benjamin Pi08ler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趙秀舉教授和好友金可可、謝立斌、鄭志華、Raimund Behnes及Sebastian Jürgen等人。沒有他們,接觸德語和德國法時間並不長的我是無法獨自完成這本書的翻譯的。接觸過翻譯的人大概都能體會翻譯不是輕而易舉之事。尤其是在涉及到為一種語言所獨有之概念的時候,為找到恰當的譯法所費的思量,用「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來形容也嫌不夠。盡管如此,翻譯的過程仍然免不了會對原文的意思有或多或少的過濾。所以相對於直接閱讀原文來講,讀譯文永遠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考慮到這一點,執翻譯事者永遠只能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來提醒自己。本書的翻譯雖然已經力求盡量符合原意,可能在方家眼裡仍有不少錯訛之處。是故如有任何這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敬請與我聯系:[email protected]。 金振豹 2006年10月20日於南京仙林
『叄』 法學導論的內容簡介
《法學導論》一書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法律的基本理論的論述;第二部分是對國家法和私法的論述;第三部分是對部門法及法學基本方法的論述,包括商法、經濟法與勞動法、刑法、法院組織法、程序法、行政法、教會法、國際法等。
在第一部分中,拉德布魯赫對於法律的基本理論進行了論述。首先,他論述了法律、道德、習慣之間的關系。他說:「規定我們的意願和行為的倫理上的應然法則乃有3種:道德、習慣以及法律,它們相應提供了善良的、應有的、公正的行為標准。在歷史上,首先產生的是其中的習慣,然後才由習慣分離出法律,最後又出現道德。與此歷史的先後順序相對應,是一種對客觀實際愈來愈分明的背離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不斷增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道德、習慣與法律逐漸分離,並且不應該混為一談,他指出:「即使道德和習慣也是我們意願和行為的文化法則,如今也應該和法律區分開來。」道德和法律的區別在於「道德法則適用於實際或意識上的具體化個人,而法律適用於共同生活的、人的共同體的人類」。其次,拉德布魯赫在法治國家、文化國家、權力國家三個層面上闡述了法律的目的,並指出了自然法學派的弊端。他認為:「事實表明,除了通過列舉各種各樣的派別觀點來回答法律的目的這個問題以外,似乎別無可能,即使在同一時代、同一民族,就已反映出對這種目的及由此決定的對法律秩序構造的截然不同的看法……於是自然法思想就曾是一個錯誤而且是能夠想像到的最富有成果的錯誤。這是一部古老的『世界史心計』。」再次,他認為合法性也是一種公正。他說:「法律命令的效力僅源於法律設置意志的力量,故法律效力和道德約束之間通過法律秩序的道德目的而迂迴取得了關系,似乎就又無可挽救地脫離。於是,法律規則的法律效力就不依據其內容的公正性;一項被接受者認為不公正的法律效力就不依據其內容的公正性;一項被接受者認為不公正的法律規則,對他於是就只像是一項不具道德上拘束力的絕對命令。」「並非只有公正才是一種道德價值,合法性亦然,即使是就一項不公正的法律而言……強調公正對法律安全的無條件有限,摒棄制定法和立法的力量,會導致無政府主義的立場。」由此,他進一步論證並重申了法律安全的優先性:「公正是法律的重要使命,但首先是法律安全,即安寧。」
在第二部分中,拉德布魯赫首先論述了國家法的起源和意義。他認為:「事實上,國家和國家法並不是兩類不同的事物,就像一種有機物與其有機體一樣,難以彼此分離……如同雅典娜帶上鎧甲逃避宙斯一樣,國家一開始就披著國家法這個甲胄從歷史生活的現實里探出頭來,以便給其他所有法律賦予生命。」憲法經歷了等級的、專制的、立憲的發展史。他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之際,差不多整個非德意志世界,不管是表現為共和國形態,還是以議會君主制形式出現,均為民主的統治,而幾乎只有在德意志才能繼續存在著具有君主立憲形式的極權國家的君主立憲原則。」
以國家法為基礎,拉德布魯赫引入了私法的概念。並對公法和私法進行了區分。他認為:「如果一項義務產生於一個命令,而這一命令又以另一命令為基礎,那麼正常情況下,這項義務就屬於公法,而私法義務正常情況下乃產生於義務人的自我服從。」在對權利的論述中,拉德布魯赫認為,與羅馬法的個人主義——利己特點相一致,「權利」這個概念構成了這個概念世界的核心。通過對法人、物法與債法、財產法、家庭法的介紹,拉德布魯赫總結道:「法律不是針對善,而是針對惡制定的。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考慮到人,立法者必須是悲觀者,而且一個現代立法者將很難做到恰如其分。」
在第三部分中,拉德布魯赫非常重視商法的作用。在拉德布魯赫看來,商法「是基於個人主義的私法本質,為那些精於識別自己的利益並且毫無顧忌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極端自私和聰明的人而設計的。」商法的特徵即:「只要不與強制性法律相悖,商人就可以依據自身力量和需要,用約定的交易條款形式設定他的法律關系。如果這種交易條款已成為一般慣例,即使在個別法律條款中因缺乏對該條款明示合意而產生疑問,仍視其已得到默示承認。」商法相較於其他法律:「更能體現出法律與利益之間的較量以及利益對法律的影響,對此事實予以規范的有限力量和這一事實最終規范性——簡而言之,表現了經濟歷史觀對經濟與法律關系的解釋。」關於經濟法與勞動法的關系,拉德布魯赫認為:「如果說,經濟法是從國民經濟生產率的角度觀察經濟關系,勞動法則是針對經濟強者,以保護經濟弱者的角度考察經濟關系。前者多傾向於企業主的觀點,後者則側重於勞動者的利益。」
拉德布魯赫是以刑法的研究為基礎進行法哲學理論探討的,因此,關於刑法學的論述也較多。在他看來,刑法存在著不公:「自從社會劃分為階級以來,最好的刑法也不過是相對公正的刑法,刑法本身的公正與平等不可避免的正如阿納托里·弗蘭斯所描述的那樣:這種法律以庄嚴的平等性,既禁止富人也禁止窮人露宿橋下,行乞街頭及偷竊麵包,對這種平等性和刑法一針見血的批評莫過於:您使窮人有罪,您就給了他痛苦!」隨後,他對於當時的刑法改革涉及的四個方面:刑罰體系、量刑學說、保安措施以及根據刑法草案改變了的刑事法官地位進行了論述。最後,拉德布魯赫對罪犯的類型進行了劃分並主張分別採取不同的懲罰措施。他指出:「未來刑法就具體案件提供給法官的,不再只是一種或數種刑罰。而是可為之所支配的處治手段的大軍械庫。它將比今天的僵硬刑法富有彈性。」
在法院組織法一章中,拉德布魯赫根據孟德斯鳩的分權理論,認為司法與行政分離、司法不依賴行政、法官的獨立性保障、明確規定管轄權、合議庭的不可變動性是司法的重要原則。他特別強調公眾對於法律信任的重要性,指出:「今天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司法不再信任,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種不信任起源於一個極小,同時也是司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對政治案件的刑公正、安全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因為司法依賴於民眾的信賴而生存。任何司法的公正性,在客觀上與可撤銷性方面的價值觀,絕不能與司法的信任相悖!」
在程序法一章中,拉德布魯赫提出了程序法的幾項原則:糾問(調查)原則、自由心證原則、控告原則、言辭審理和公開原則、處分原則,並提出進行程序法的改革。「賦予法官有利主持程序的更多可能性……與強化法官主動性相關的是,合議庭案件判決的准備,有時甚至判決本身,都歸由有裁判能力的獨任法官做出。已變得過於空洞,拘泥於形式的言辭性也要破除。最重要的是將會規定,在提起基層法院訴訟之前,有關案件必須首先經過在法院的勞工調解程序,或由司法行政所確認類似法律咨詢機構的調解機構予以處理。」同時,他又重申了法律安全的重要性:「法律安寧的建立比任何訴訟改革都更重要。」
拉德布魯赫還特別關注行政法的功能和方向。在闡述行政法的作用時,他分別從行政的概念、行政法的產生、行政司法管轄權、自治方面來說明。他指出:「行政實現的是公共利益。」「自治行政,行政訴訟的審判——也就是行政法,系19世紀的產物,與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它是最具生命力的法律領域,可稱之為『擴大的國家活動的法律』。」「行政法是社會的法律,在將來社會主義的福利國家中,如我們所料,民法可能完全融合在行政法之中。」
在關於教會法的論述中,拉德布魯赫對教會法和國家法之間的關系、天主教會法、新教教會法、國家教會法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肆』 民法學包括總論,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婚姻家庭,人身權,侵權責任法構成。各個法律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呢
有不少學生問我,學習民法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知識結構?這個問題,聽起來簡單,但卻並不好回答。因為它所涉及到的問題,往小的方面說,涉及到民法學在私法領域的一般法性質;而往大的方面談,則涉及到民法學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甚至是關繫到市民社會的孕育、成長與構成。前者涉及民法學的內部關系,後者涉及民法學的外部關系。而事實上,除此之外,它還涉及到民法思維及其研究方法問題――當然,這個問題可就更加寬泛和宏大了,這里我們先放在一邊。
先讓我們從民法學內部知識體系談起。
民法(Bürgerliches Recht,Civil Law)是調整私人之間一般社會生活的法律,是私法的一般法。"民法規定的主要內容為權利義務主體(自然人與法人)、財產關系(以所有權、契約及各種交易為中心)、身份關系(以婚姻、家庭制度為中心),以及權利義務的變動。"[1] 因此,傳統民法學的研習主要集中在民法總則、物權法、債的關系法(以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為主)、親屬法和繼承法。過去,研習民法學專業的必修課一般要求有三門,即民法總則、物權法和債法,就是建立在這種基本看法之上的。但我認為,由於民事責任和法律關系理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侵權行為法也應該作為一門單獨的必修課予以重視和研習。同時,隨著近年來人格權的擴張,人格權法也逐漸成為一門單獨的學科。聯繫到我們自己的實際生活,從規范內容上看,這些也的確應該成為私法領域中最重要的"普通法"。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國家教育部門最近將民法學學科名稱定名為"民商法學";法院系統也將過去所謂的"經濟審判庭"統統改為"民事審判庭",其實這是對過去盛行的"經濟法"觀念的一種"矯枉過正"。國家教育部門將民法稱為民商法,是意在強調有關商事法的內容並不當然地是"關涉經濟的",也並不當然地就是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而是要將商事法的內容明確地納入民法學的研究之中。[2] 自然,民法學與民商法學兩說,也並無二端。
德國法學大師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1878-1949年)說過,"商法是基於個人主義的私法本質,為那些精於識別自己的利益並且毫無顧忌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極端自私和聰明的人而設計的。"因此,"至少在個人主義的法律時代,商法總在不斷扮演一般私法的開拓者和急先鋒的角色。"[3] 更有甚者,自從1894年德國學者李查(Jakob Riesser,1853-1932年)撰文《德國民法草案關於商法的理念及其影響》提出"民法的商化" [4](Komuerzialiscerung des buger luheu Rechts)之後,在日本學者的倡導之下,民法與商法相互浸潤、交融,甚至在商業社會中大有"本末倒置"之虞。但潛心於具體制度的研習者們卻認為,商事法兼有公法的性質:"在商事法中,已有甚多公法的規定,例如公司法上之登記程序及各項罰則、保險法中有關保險業的罰則等,已形成商法公法化。"[5] 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是一致的:極大的自由導致極度的不安,要求用明確的形式抽象於實質之外,以便利於社會經濟和貿易交往;而經濟交往的便捷又對交易安全、秩序穩定和公共利益形成一定的威脅。商法就是在個人與社會兩極中發展和變化著的。實際上,在洛克、休謨等啟蒙思想家開創的自由主義或個人主義理論中,在大的社會背景下,私權從來就沒有"絕對"過,只不過在討論問題的出發點或"本位"的時候,我們將之定位為"權利",稱之為個人主義或自由主義。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可以理解拉德布魯赫的這一論斷:"商法與勞動法構成現代私法兩個對立的極點,即個人主義和社會的極點"[6] 。當然,在瑞士民法典出台以後,經過對民商合一問題的長時間、反復地討論,商法作為私法一般法的情形並未出現,而民法淪為私法的"特別法"的危險也已經基本上消除了。但這種現象卻提示了我們,即使是在研習傳統民法學的時候,對商事法學的學習和關注確實是不可缺少的。
經濟法(Recht der wirtschaft,Economic Law)概念為德國學者倡導提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高度集中,出現了大量的"卡特爾"(cartel)、"托拉斯"(trust)、"康采恩"(Konzern)等獨占或聯營的經濟形式,這種情況不僅損害了其他的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對於民主與自由的經濟競爭秩序也構成了威脅。於是,各國紛紛出台對經濟實行積極干預和統制政策,從而出現了一些經濟規制方面的立法。另外也有人認為,這種規模龐大的經濟組織的日益壯大,也最終會影響到了平民政治的社會基礎。這就是提出經濟法概念的社會背景。不過,由於這種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與資本主義自由精神是不相容的,因此雖然它在戰時經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經濟法的明確概念和地位一直處於某種未定狀態。拉德布魯赫教授說,"經濟法究竟是一個新的法律領域,或者不過是一種法律思想方法在各個領域的適用,尚可爭辯。"[7] 但是,在經濟轉軌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種國家規制經濟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促使經濟法學在這些國家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值得欣慰的是,由於經濟法之"獨立性"在於"促進經濟發展中關於企業及其經濟行為的特別法"[8] ,這與民事主體制度、商法中企業組織及活動(特別是公司法)發生交叉現象,影響到商事法律體系的周延性,而且因為它在本質上不能與商事法進行區別,因而經濟法大有"回歸"民商法的趨勢。
另外,大多數學者從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確立了經濟法的核心內容――即反壟斷法與限制競爭法的法律地位。但在我看來,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雖然利用了公權力對民事主體及其市場行為進行了干預,但其價值目標依然是為了追求其他民事主體的自由而真實的意思表示,以及由此形成的有效的個人主義競爭秩序。商務部最近草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23稿)第1條說明了"反壟斷"的目的,即"為制止壟斷,維護公平競爭,保護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草擬稿第3條具體列舉的禁止壟斷情形為,"是指下列排除或者限制競爭,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權益,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一)經營者之間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調一致的行為;(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三)企業過度集中;(四)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的行為。"可見,在反壟斷法(即與競爭秩序相關的經濟法)的價值追求中,同樣體現著市民法所蘊含的"私法精神"。說明這些,不是為了跟經濟法學去"搶地盤",相反,是意在說明經濟法學的研究與民法學關系緊密,甚至是密不可分,也是我們不得不研習的內容;同時,它還是我們對經濟和社會問題進行觀察和理解的新的視角。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公法與私法之間,還存在"社會法"(Sozialrecht,Social Law),例如上面提到的經濟法,以及工會法、勞動法、社會保險法和社會保障法等。這種法律觀點認為,公法關注的是國家,私法關注個人,而社會法則關注社會本身。由此產生的相關法域研究也可以稱之為"社會法學"。梅迪庫斯教授認為,私法和公法之間存在的實體性質的差異在於:在私法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通常是那些自由的、不需要說明理由的決定;而在公法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則是那些受約束的決定。並且,只有在權利被濫用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例外的規定。而換一個角度說就是,將私法中受到約束的那一部分分離出來,單獨稱之為"社會法"是沒有必要的,其後果就是,"大概就難以確定私法中是否存在一些可資明確界定的部分了。因為在私法中,也到處存在著對權利濫用行為的監督審查。"[9] 這種社會法學的提法,不同於我們經常談到的法學流派意義上的"法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或"社會法學"(社會法律學)(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社會法的產生是國家在社會化加劇以後推行社會政策(Social Policy)的結果。這里,以社會保險為例,來說明這種社會法產生的情況。1845年普魯士工業法設立勞工強制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險立法的開端。1883年,鐵血宰相俾斯麥(Karl Otto E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1898年)在德國推行《疾病保險法》(Krankenversicherungsgesetz),次年頒布了《勞工傷害保險法》(Unfallvericherungsgesetz)。1988年又頒布新法,對公務人員、軍人的災害加以扶助。至1889年另行頒布《殘疾老年保險法》(Invalidit?ts und Altersvessecherungsgestz),德國社會保險法的基礎奠定。在西方諸國之中,德國向來以保守、注重國家和社會利益為其傳統,因此這種社會保險政策在19世紀末就基本上確立了。相較而言,其他西方國家,大多數是在20世紀上半葉才陸續推行的。法國的社會保險,肇始於1930年舉辦的綜合性社會保險,如疾病給付、生育給付、殘廢給付、年老給付、死亡給付等,但最初並不包括失業和勞動傷害保險。不過,其後又逐漸增進,凡65歲以上退職及勞動傷害的補償,均列入社會保險之列。英國在1912年實施國民健康保險(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及失業保險(unemployment insurance),在1925年又實施國民共醵年金(contributory pensions)。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便將這些保險統合為"國民保險"(National Insurance),並於1946年8月制定《國民保險法》。美國在1935年才有《社會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Act),聯邦政府除了資助各州進行失業保險以外,同時進行全國性的老年、遺囑及殘廢保險(old-age survivors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ASDI)。日本1927年1月1日施行《健康保險法》;其後,船員保險(1939年)、勞動者年金保險(1942年,現改為"厚生年金"),也相繼實施。[10]
當此之時,我國正處在戰亂頻仍之際,政府無力推行這些社會福利政策。而新中國成立之後,計劃體制之下,一切仰賴單位和政府,也無需什麼社會保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目標的確立,包括社會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其實,除去行業管理以外,這些社會政策,從法律關繫上多涉及僱傭合同、保險合同和損害賠償等問題,是屬於民法學的基本內容,只不過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條款或規定而已。[11]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國家教育部門將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也明確地放在了民商法學研究之中。我記得1999年我在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的時候,我的畢業證書上就已經很復雜地進行了這種注釋:"民商法學專業(含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方向)"。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在很多高校和研究機構中,是作為經濟法學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而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事實上也不過是一種經濟政策,也應該是作為社會法的一種。當然,理順這些關系,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即使現在仍然有些模糊、不清晰的地方,研究其中的內容卻是民法學不可忽視的部分。
環境法學和科技法學是較為獨特的兩個學科。從自然資源所有和利用、環境侵權與救濟的角度來說,作為民法學的一個分支,是完全沒有什麼問題的。為了保持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公共利益,像2003年9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12] 第3章對建設單位附加一些社會義務,也並非有礙私法本身的性質。最近,我們提出了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法》的建議,認為氣候資源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13] 但是,在這些相關規范中,不少是行政性規范。而且,有大量的訴訟(特別是集團訴訟)問題,雜揉其間。這是我們在理解環境法學的時候需要有清醒認識的。同時,國家教育部門對這個學科的正式定名為"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其目的是出於對日益惡化的自然資源、生態系統和環境的保護政策。
在科技與法律問題的討論中,各國政府都以科研自由和促進本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宗旨。我國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也是意在推行科技發展的促進政策。在最近參加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法制建設研究中,我建議考慮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基本法》。不過,無論這個建議是否被採納,一種將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發展納入國家科技發展和國家安全框架的新的發展觀,將日漸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之中,而且會見之於不久的將來。例如,我認為,即使在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問題中,我們也要樹立一種大的科技安全觀和發展觀。比如對於國家信息安全問題,要像2000年《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構想》[14] 一樣,突破了傳統消極信息安全觀的狹隘內涵,著眼於各種利益――即個人、社會、國家的利益之間的平衡,建立了積極信息安全觀和信息安全保障的理念。從宏觀上,將公民權利、信息產業、政務公開和信息系統等與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相關的內容整合起來,不僅符合信息社會發展的特徵,也反映一個走向權利時代的新的價值取向。這種變化體現在國家信息安全政策和法律制定的指導思想上,即由過去的"管理法"向管理、指導、服務相結合的法律保障體系轉變。其實,科技發展中也同樣存在技術犯罪,但由於其間沒有多少特殊的法律上(――多為技術方面)的問題,而國家頒行中小型企業技術促進法、國立科學研究組織法、風險投資基金法、科技創新條例等,以及網路侵權、電子合同和基因隱私等問題,實則是屬於民商事制度的延展。作為一種國家促進科技進步的社會政策,也可以納入"社會法"的譜系。但令人遺憾的是,國家教育部門將這一學科納入了行政法學的范圍,另外一些關於技術證據的問題納入了訴訟法學。這種考慮,大約也是因為早期科技法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行政性質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但近年來的科技法學研究正在逐漸改變這種現象。
知識產權法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門新型學科。現在,人們已經不再為知識產權是否具有"國家授予性"和行政法特徵進行爭論,基本上確立了其權利性質為私權,是一種民事權利。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行政審查(特別是一些實質性審查)和程序性規范,確實是令研習民法學的人感到一些不適應或難以理解的現象。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是強調知識產權與傳統財產權的統合,試圖建立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新的財產權權利體系;一是強調知識產權法的獨特性,試圖在權利客體、內容、方法和價值取向方面尋找知識產權法的獨立品格。另外還有一個引起政府和企業高度關注的問題,就是國家或企業知識產權發展戰略。這個問題更多地涉及國家促進科技與產業發展的政策,應該是科技法學(或社會法學)研究的問題。一位政府官員的話,能夠形象地說明兩者的關系。科學技術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兩位官員在一起聊天,科技部的仁兄說,"如果我國科技創新不夠、產業技術發展乏力、專利申請少,國務院就要打我們的板子;如果我們知識產權法制不健全、專利申請審查有問題,那麼國務院就要打你們的板子了。"這話雖然不一定十分符合法治原則,但大致意思也即如此。
盡管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推動下(特別是由於TRIPS的影響),知識產權法在財產和貿易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知識產權所具有的身份性質,不應該成為學者們越來越忽視的問題。而且由於知識產權在財產法和身份法兩個方面的特點,比較契合傳統民法學的分類和研究方法,知識產權法學一直是作為民商法學專業下的一個研究方向。誠然,最近知識產權法學者們(特別是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的一些學者)提出要將知識產權法學作為法學下面的一個二級學科獨立於民商法學之外(最近在上海召開的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還向全國發出了一個倡議和呼籲),甚至是上海市提出"知識產權興市"戰略、並試圖將知識產權作為與法學一級學科並列的一個學科,但是,這種學科本位主義和國家或地方發展戰略不會影響到民法學作為一個知識體系的內容和構成。
民事交往中的涉外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從國際法的角度看,往往稱為"國際私法"問題。其中,其基礎性規范為沖突法規范。在時下制定中國民法典的討論中,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較多的討論。晚近國際私法的集中化的發展趨勢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保留國際私法作為民法典的一部分設專篇專章的立法形式;另一種是制定專門性的國際私法法典,即法典化。韓德培先生建議不納入民法典而單獨進行"法典化",並主持了起草了"國際私法示範法",六易其稿,凡5章166條:總則;管轄權;法律適用;司法協助;附則。[15] 國際上採取這種模式的,典型的有瑞士、羅馬尼亞、義大利、列之敦士登和突尼西亞等。但我國2002年12月提交人大審議的民法草案並沒有採納這種建議,這也是許多國家採取的一種立法模式。誠然,立法與學科研究是有區別的。這種討論,也不影響民法學必須對此予以研究。就我個人來看,"從具體內容上看,國際私法不外乎包括法律適用、管轄權和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三大部分,這些都是民事法律適用的基本規范。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早先的國際私法方面的立法大都是散見在《民法典》或單行的民事法與商事法之中。即使是今天國際私法領域出現了集中化的發展趨勢,而其中之一的立法形式仍然是在《民法典》中設專篇專章規范,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國民議會1991年12月18日通過的新的《民法典》第十卷、美國路易斯安那州1992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四篇等。"[16]
大家聽了我的這些觀點以後,可能會覺得其中有一點、甚至是含有不少"學科沙文主義"的味道。其實我只是想說明,在民法學學科內部的知識體系中,需要研習的內容非常寬泛。而且,事實上我還只是從一個橫斷面說明了民法學的知識結構問題,如果我們從縱向來看,它還包括我們習慣於將它們看成是歷史學范疇的法律史問題(特別是羅馬法)。關於私法史,既是民法學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又是一種方法論的學問。就我個人的觀點,僅從橫斷面或平面的角度來看,民法學的內部知識結構至少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當然,必須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劃分,並不表明民法學內部就存在這樣一個涇渭分明的知識體系,它們之間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彼此交叉或游離於這一框架之外的現象。這種劃分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從民法學的角度出發,釐清相關學科關注的方向和視角,並為民法知識的梳理提供一個可以參照、甚至是可以進行批判的坐標。如此而已!
一、 傳統民法學
(一) 民法總論
(二) 人格權法
(三) 親屬法
(四) 繼承法
(五) 物權法
(六) 債的關系法總則
(七) 合同法
(八) 侵權行為法
(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二、 商事法學
(一) 商法總論
(二) 公司法
(三) 票據法
(四) 保險法
(五) 金融法
(六) 證券法
(七) 海商法
三、 知識產權法學
(一) 知識產權法總論
(二) 專利法
(三) 著作權法
(四) 商標法
四、 經濟法學
(一) 經濟法學基礎理論
(二) 反壟斷法
(三) 反不正當競爭法
五、 社會法學
(一) 社會法學基礎理論
(二) 勞動法
(三) 社會保障法
(四) 環境法學
(五) 科技法學
(2003年11月12日初稿於武漢;同年12月28日修改、定稿於北京)
作者簡介:易繼明,男,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私法》編輯部主編。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1] 施啟揚:《民法總則》,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6月增訂10版,第1頁。
[2] 我國台灣學者對我們過去的學科劃分和研究內容,幾乎形成了一種普遍看法:"商事法系指一切有關商業事務的法律。由於商業事務涵蓋於各類型企業的經濟生活之內,故有以經濟法替代傳統上商事法的名稱者,舉凡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銀行法、證券交易法、公平交易法等,統稱為經濟法,如中國大陸是。"參見劉渝生:《商事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再修訂初版,第1頁。
[3] 參見〔德〕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米健、朱林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2-73頁。
[4] Der. Enfluss. Haudelsrechtlicher Ideen, auf den, Entwurf, eines burger-lichen Gesetzbuchs fur das. Deutsche Reich, 1894.
[5] 劉興善:《商事法》,台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第3-4頁。
[6] 〔德〕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米健、朱林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6頁。
[7] 〔德〕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米健、朱林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80頁。
[8] Kaskel, Gegenstand und Systematisher Anfbau des Wirtschaftser echts als Rechtsdisziplirs und Lehefach. JW. 1926. S. 11. ff, insbes S.12.
[9] 參加〔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邵建東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7-11頁。
[10] 參見何孝元(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六冊•法律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6月初版,第172頁。
[11] 例如,拉德布魯赫教授認為,勞動法以民法的思想取向為前提條件。但是,民法單單規定了具體的締約人和具體的勞動契約,對企業的聯合一致也毫無所知;勞動法不同於抽象的民法,它把人具體化為企業主、工人、雇員,不僅有個人,還有工會和企業,不只有自由訂立的契約,還有構成所謂自由契約背景的重大經濟上的權力斗爭。因此,"勞動法的特徵恰恰在此:更接近生活真實。"參見〔德〕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米健、朱林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80-81頁。
[12] 2002年10月28日9屆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通過;同日,第77號主席令頒布。
[13] 這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中科技發展法制和政策研究專題組"未來20年我國科技法制建設的主要任務"課題研究(本人主持)的子課題研究報告成果。專題組組長為羅玉中教授;子課題報告人為國家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志強高級工程師。
[14] 該《框架》於2000年6月23日由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通過,2000年9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發布。該《構想》分為4部分共11章,是一個綱領性文件(或稱"概念性的文件")。《框架》雖然是基於發展本國信息產業和避免對國外計算機、電信技術裝備以及軟體的依賴,但實際也是在信息領域實現俄憲法中關於公民私生活、個人機密和書信秘密不得侵犯等規定。在西方國家的信息安全領域,一般也要將保障公民個人權利(如隱私權、言論自由等)與政府政策的信息安全、信息系統的安全,以及保障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聯系起來。例如關於個人數據保護的立法,從1970年年代就以歐美為中心展開了討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國1995年10月發布《個人隱私權與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白皮書,它就比較全面地闡發了利用市場機制保護個人隱私的新思路。
[15] 參見中國國際私法學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私法示範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16] 易繼明:《將私法作為一個整體的學問》,載易繼明(主編):《私法》第1輯第2卷/總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28-29頁。
易繼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教授
『伍』 誰能推薦幾本關於商法和民法的書
商法錄 總序 第一編 商法導論 第一章 商法概述 第二章 商主體概述 第三章 商行為 第二編 公司法 第一章 公司與公司法概述 第二章 公司基本法律制度(一) 第三章 公司基本法律制度(二) 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 有限責任公司 第六章 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章 外國公司分支機構 第八章 公司集團 第三編 證券法 第一章 證券法概述 第二章 證券發行法律制度 第三章 證券上市與交易法律制度 第四章 信息公開制度 第五章 上市公司收購法律制度 第六章 證券交易所及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第七章 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服務機構與證券業協會 第八章 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第九章 證券法律責任制度 第四編 票據法 第一章 票據法概述 第二章 票據法律關系 第三章 匯票 第四章 本票 第五章 支票 第五編 保險法 第一章 保險與保險法概述 第二章 保險合同 第三章 財產保障合同與人身保險合同 第四章 保險公司 第五章 保險業的監督管理與保險中介 第六編 海商法 第一章 海商法概述 第二章 船舶與船員 第三章 海上運輸 第四章 船舶租用合同和海上拖航合同 第五章 海上侵權 第六章 海上遇險的處理 第七章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 第八章 海上保險合同 民法 書名: 民法 作者:房紹坤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4月 ISBN: 978730010 開本: 16開 定價: 55.00 元
滿意請採納
『陸』 求民法和刑法專業書籍
●推薦書目:本科一年級《新波斯人札記》等10本本科二年級:《哲學通論》等10本本科三年級:《比較法律傳統》等10本本科四年級:《法律的正當程序》等11本一年級學生閱讀書目1.梁治平等:《新波斯人信札》2.梁治平:《法意與人情》3.梁治平:《書齋與社會之間》4.賀衛方:《法邊餘墨》5.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制度》6.舒國瀅:《在法律的邊緣》7.郝鐵川:《法治隨想錄》8.余靈靈、羅林平:《蘇格拉底的最後日子》9.蘭德:《新個體主義倫理觀》10.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二年級學生閱讀書目1.孫正聿:《哲學通論》2.孫正聿:《崇高的位置》3.孫曉樓:《法律教育》4.賀衛方:《中國法律教育之路》5.麥基:《思想家》6.房龍:《寬容》7.茨威格:《異端的權利》8.劉小楓:《走向十字架的真》9.鄧正來:《自由與秩序》10.馬克斯?鼓???韍@?@瑥?彍????p>三年級學生閱讀書目1.格倫頓等:《比較法律傳統》2.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3.伯爾曼:《法律與宗教》4.科斯:《企業、市場與法律》5.科斯等:《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6.科瑟:《社會學思想名家》7.張若衡譯:《休謨政治論文選》8.密爾:《論自由》9.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下)10.梅因:《古代法》四年級學生閱讀書目1.丹寧勛爵:《法律的正當程序》2.伯頓:《法律和法律推理導論》3.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4.贊恩:《法律的故事》5.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6.谷口安平:《程序的正義與訴訟》7.王世傑、錢端升:《比較憲法》8.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修訂版)10.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11.劉軍寧編:《北大傳統與近代中國》刑法●推薦人:龍宗智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推薦書目:《刑事訴訟法》《刑事證據大全》《麥考密克論證據》《漂移的證據法》《偵查程序與人權》《相對合理主義》.
『柒』 想自學法律,入門應該讀什麼書
《法治及其本土資源》——蘇力
《論犯罪與刑罰》——貝卡利亞
《鄉土中國》》——費孝通
《法哲學范疇研究》——張文顯
《律師之道》——君合
《理性主義與刑法模式——犯罪概念研究》
《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
《刑法格言的展開》
拓展資料: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1]
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上,很多人習慣將法學專業稱之為法律專業。
在中國,法學思想最早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一詞,在中國先秦時代被稱為「刑名之學」,從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
『捌』 民法書籍推薦
一、民法史與概述
1、謝懷栻:《外國民商法精要(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14 年版
2、[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上),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3、[美]伯納德·施瓦茨:《美國法律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7 年版
4、[德]羅爾夫·克尼佩爾:《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5、[德]霍爾斯特·海因里希·雅科布斯:《十九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德]維亞克爾:《近代私法史》,上海三聯書店 2006 年版
7、[美]弗里德曼:《美國法律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8、[美]弗里德曼:《二十世紀美國法律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9、[美]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普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二、民法總則
(一)教科書
1、王利明:《民法總則》,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版
2、[德]哈里·韋斯特曼等:《德國民法基本概念(第16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德] 漢斯·布洛克斯:《德國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4、[日]山本敬三:《民法講義Ⅰ·總則》(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年版
(二)體系書
5、[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6、[德]卡爾·拉倫茨:《德國民法通論》(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7、朱慶育:《民法總論(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8、李永軍:《民法總則》,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三)專著
9、董安生:《民事法律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10、邵建東:《德國民法總則編典型判例 17 則評析》,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11、[德]維爾納·弗盧梅:《法律行為論》,法律出版社 2013 年版
12、芮沐:《民法法律行為理論之全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四)注釋書
13、石宏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三、人格權法與個人信息保護法
1、[日]五十嵐清:《人格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2、王澤鑒:《人格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版
3、王利明:《人格權法研究(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 年版
4、謝遠揚:《個人信息的私法保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四、物權法
(一)教科書
1、王利明、尹飛、程嘯:《中國物權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
2、崔建遠:《物權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3、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日]我妻榮:《新訂物權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5、[德]曼弗雷德·沃爾夫:《物權法(第 18 版)》,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二)體系書
6、[德]鮑爾、施蒂爾納:《德國物權法》(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7、王利明:《物權法研究(第四版)》(上、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8、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中、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1 版
9、崔建遠:《物權:規范與學說》(上、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三)專著
10、王軼:《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1、田士永:《物權行為理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程嘯:《不動產登記法研究(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即將出版)
13、尹飛:《物權法·用益物權》,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4、崔建遠:《土地上的權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5、高聖平:《擔保法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程嘯:《擔保物權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四)注釋書
1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五)工具書
18、程嘯編著:《物權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五、債法總則
(一)教科書
1、張廣興:《債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2、王洪亮:《債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3、[德]羅歇爾德斯:《德國債法總論(第 7 版)》,中國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
(二)體系書
4、黃立:《民法債編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5、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5、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6、[日]我妻榮:《新訂債權總論》,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六、合同法
(一)教科書
1、崔建遠:《合同法(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2、王利明:《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3、謝懷栻等:《合同法原理》,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二)體系書
5、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三版)》(第 1、2、3、4 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依次出版
6、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上卷)》(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7、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中卷)》(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8、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2018 年版
9、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中、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三)釋義書
10、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四)工具書
11、程嘯編著:《合同法一本通(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7 年版
七、侵權與損害賠償法
(一)教科書
1、程嘯:《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2、[德]福克斯:《德國侵權法》,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德]埃爾溫·多伊奇等:《德國侵權法(第 5 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二)體系書
4、程嘯:《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5 年版
5、王利明、周友軍、高聖平:《中國侵權責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6、王澤鑒:,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三)專著
7、張新寶:《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澳]彼得·凱恩:《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9、[美]彼得·凱恩:《侵權法解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年版
10、邱聰智:《從侵權行為規則原理之變動論危險責任之構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11、[德]克里斯蒂安·馮·巴爾《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四)釋義書
1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年版
(五)工具書
13、程嘯編著:《侵權責任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 2018 年版
八、民法方法論
(一)入門階段
1、[德]魯道夫·馮·耶林:《為權利而斗爭》,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2、[德]迪特爾·梅迪庫斯:《請求權基礎》,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3、[日]北川善太郎:《日本民法體系》,科學出版社 1995 年版
(二)初級階段
4、[德]齊佩利烏斯:《法學方法論》,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5、[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學》,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梁慧星:《民法學解釋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三)高級階段
7、王利明:《法律解釋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8、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9、[德]卡爾·恩吉施:《法律思維導論(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4 年版
10、[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 2005 年版
九、法經濟學著作
1、[德]漢斯-貝恩德·舍費爾等:《民法的經濟分析》(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美]羅伯特•考特、托馬斯•尤倫:《法和經濟學(第 6 版)》,格致出版社 2012 年版
3、[美]斯蒂文·沙維爾:《法律經濟分析的基礎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版
4、[美]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第七版》,法律出版社 2012 年版
5、[美]卡拉布雷西:《事故的成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6、[美]蘭德斯、波斯納:《侵權法的經濟結構》,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十、民法思維與案例分析
1、王澤鑒:《民法思維》,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2、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3、國家法官學院、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法律適用方法:侵權法案例分析》,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4、國家法官學院、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法律適用方法:合同法案例分析》,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玖』 民法總論是什麼
《民法總論》教學大綱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民法概述
第二節民法的法源
第三節民法的本質
第四節民法的本位
第二章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第二節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第三節民事能力
第四節民事權利
第五節民事義務
第六節民事責任
第三章物
第一節作為權利客體的物
第二節物的分類
第四章民事主體——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
第二節民事行為能力
第三節監護
第四節宣告失蹤制度
第五節宣告死亡制度
第六節人格權之保護
第七節住所
第五章民事主體——法人
第一節法人的概念
第二節法人的本質
第三節法人的分類
第四節法人的民事能力
第五節法人的成立
第六節法人的機關
第七節法人的住所
第八節法人消滅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節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第二節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第三節民事法律行為的要件
第四節意思表示
第五節意思與表示不一致
第六節意思表示不自由
第七節條件、期限
第八節期日、期間
第九節民事法律行為的解釋
第十節民事行為的無效與撤銷
第七章代理
第一節代理的概念
第二節代理關系
第三節代理權
第四節代理的分類
第五節代理行為
第六節無權代理
第七節表見代理
第八章訴訟時效
第一節時效的概念
第二節訴訟時效的效力
第三節訴訟時效的客體
第四節訴訟時效期間
第九章民法的效力、適用與解釋
第一節民法的效力
第二節民法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民法的適用與解釋
第四節民法解釋方法與漏洞補充方法
『拾』 《民法總論》包括哪些
《民法總論》教學大綱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民法概述
第二節民法的法源
第三節民法的本質
第四節民法的本位
第二章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第二節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第三節民事能力
第四節民事權利
第五節民事義務
第六節民事責任
第三章物
第一節作為權利客體的物
第二節物的分類
第四章民事主體——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
第二節民事行為能力
第三節監護
第四節宣告失蹤制度
第五節宣告死亡制度
第六節人格權之保護
第七節住所
第五章民事主體——法人
第一節法人的概念
第二節法人的本質
第三節法人的分類
第四節法人的民事能力
第五節法人的成立
第六節法人的機關
第七節法人的住所
第八節法人消滅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節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第二節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第三節民事法律行為的要件
第四節意思表示
第五節意思與表示不一致
第六節意思表示不自由
第七節條件、期限
第八節期日、期間
第九節民事法律行為的解釋
第十節民事行為的無效與撤銷
第七章代理
第一節代理的概念
第二節代理關系
第三節代理權
第四節代理的分類
第五節代理行為
第六節無權代理
第七節表見代理
第八章訴訟時效
第一節時效的概念
第二節訴訟時效的效力
第三節訴訟時效的客體
第四節訴訟時效期間
第九章民法的效力、適用與解釋
第一節民法的效力
第二節民法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民法的適用與解釋
第四節民法解釋方法與漏洞補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