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的人

民法上的人

發布時間: 2020-12-25 01:56:36

『壹』 民法上的事實行為具體有哪些

事實行為抄,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襲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1、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而民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民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
3、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民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表示,而不在於事實構成;
4、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民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條件。如:先佔、加工、無因管理行為、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以及債權標的物的給付行為等均屬於事實行為。

『貳』 民法上的典權人是什麼意思

典權人亦稱「承典來人」,是指自承典他人的物品或房產,並一次支付出典物或房產的典價,佔有他人物品或房產的使用權和收益權的單位或個人。

在典期內,承典人不但享有對物品或房屋的使用權,而且有轉典和出租權,並負責房屋的維修。典期滿後,出典人退還典物或全部房屋典價贖回物品或房屋。

典權人的義務:

1、按合同的規定支付典價。

2、在典權存續期間妥善地保管典物。

3、在典期屆滿時,出典人要求回贖時負有返還典物的義務。

4、分擔典權存續期間典物因不可抗力而全部或部分滅失的風險。

(2)民法上的人擴展閱讀:

典權人的權利:

1、對出典房屋的佔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

2、對出典房屋的先買權。即在同等條件下,典權人享有優先於他人的購買典物的權利,但此種權利不能對抗其他的法定的優先購買權。如共有人的優先購買權即優先於典權人的先買權。

3、轉典權。這是指在典期內,典權人有權將典物再轉典給其他人,但轉典價不應超過原典價,轉典期也不得超過原典期。

4、合理費用的求償權。典權人在典權存續期間內就典物的修繕、管理、保養或為增加典物的使用價值而支付的合理費用,有權要求出典人在回贖典物時償還,但以回贖時的現存價額為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典權人

『叄』 民法上的免責事由有哪些

民法上的免責事由即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 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正當理由 包括依法執行公務 正當防衛 緊急避險 被害人同意 自助行為 第二類是外來原因 分為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 受害人過錯 第三人過錯

『肆』 民法上的「人」是指民事主體,包括哪些

民事主體,是指根據法律規定,能夠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當事人。
能夠充當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伍』 民法上的中法人是什麼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版承擔民事義務的組權織。
法人是世界各國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各國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徵,但其內容不盡相同。
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論,法人制度理論成為世界各國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理論基礎。

『陸』 民法上的 意思表示 是什麼意思

意思表示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要素,是指行為人慾設立、變更、終止民事版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內在權意思表現於外在的行為.意思表現包括意思與表示兩方面的要件或內容.意思表示所發表的意思,不是尋常的意思,而是體現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關於權利義務取得、喪失及變更.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
意思表示必須具備3個要素,目的要素,效果要素和表示行為要素.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目的要素:即合同成立的必備要件,缺少必備要件,則缺少目的要素合同不成立.
效果要素:即主觀上有沒有訂立合同的想法或意思,有就有效果,沒有就缺乏效果要素.
表示行為:很簡單,即把上述的要素用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1:對方是特定人的:採取到達主義,意思表示到達對方當事人才生效
2:對方是不特定人的,採取發出主義.
3: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採取作出主義,作出即成立,因為沒有相對人,無所謂到達

『柒』 什麼叫做民法上的人

民法中的自然人,即民事權利主體之一,具體概念如下 :
《民法通則 》第九條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捌』 民法上的人分為幾種

我國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專能力。
根據屬我國《民法》第11條之規定:
1.18周歲以上的公民,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16周歲~18周歲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我國《民法》第12條之規定:
1.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2.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我國《民法》第13條之規定:
精神病人按病情嚴重程度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玖』 民法上的人身關系

民法中的人身關系主要是指:基於人格和身份而產生的一系列的關系總和,即自然人基於相互間的人格和身份而產生的相互關系。
(人身關系在民法中主要是與財產關系區分,也稱非財產關系。)

『拾』 民法上的人身權 和 刑法上的人身權,有什麼區別

人身權是指與人身相聯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亦稱人身非專財產權。人屬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榮譽權、親屬權等。人身權是我國公民和法人的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和反映。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主要需以非財產的方式予以救濟。

熱點內容
老婆出軌保證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7:52:03 瀏覽:844
民法通則健康權 發布:2025-02-08 17:43:30 瀏覽:822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