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鼻子的刑法
❶ 清代把鼻子和嘴用一張一張的紙加濕致死的刑法叫什麼
古代用紙蘸水一張一張把人捂死的刑法叫貼加官。
貼加官 也叫『開加官』,主要是用於對封專建體系下的屬官員刑訊逼供。
不象打人會留痕跡。招了就蹬腿。或者是殺人不留痕跡。
首先司刑職員將預備好的桑皮紙揭起一張,蓋在犯人臉上,司刑職員嘴裡早含著一口燒刀子,使勁一噴,噀出一陣細霧,桑皮紙受潮發軟,立即貼服在臉上。司刑人員緊接著又蓋第二張,如法炮製。犯人先還手足掙扎,用到第五張,人不動了,司刑人員如釋重負地舒了口氣。走上前去,細細檢視,那五張疊在一起,快已乾燥的桑皮紙,一揭而張,凹凸分明,猶如戲台上「跳加官」的面具,這就是「貼加官」這個名稱的由來。
由於桑皮紙緊貼面部,導致犯人呼息困難。於是便招供,實在是一種不太人道的刑罰手段。
❷ 秦朝割鼻子是什麼刑法
鼻子的鼻加個立刀,讀yi,四聲,我就不給你找了
❸ 誰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要剃光頭,穿號服。不過古代有種刑罰,叫髡刑,就是剃光頭。還有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
在看守所裡面犯罪嫌疑人要穿號服的,為了好識別。現在規定在法庭上面被告人可以不穿號服,剃光頭的。
❹ 古代時不時的臏刑(挖膝蓋骨)、劓刑(割鼻子)、刖刑(剁腳趾)……作為刑法古代消毒、止血跟得上嗎有多少人
古代好像沒什麼消毒的好辦法,生病了幾乎除了自愈就是死,上酷刑的能活著的估計更少
滿意請採納
❺ 古代刑罰割掉鼻子、膝蓋之後為什麼還能活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古代刑法割掉鼻子,膝蓋後其實都會進行及時的醫治,所以只要醫治期間妥當,基本都是不會得破傷風的,所以這才是那些人得以存活下來的原因。
❻ 古代割鼻子的刑罰,叫什麼
古代割鼻子的刑罰叫做劓刑 ,相信對古代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對於古代的刑罰應該有所了解,古代的刑罰多種多樣,雖然殘酷但是不得不說,這些刑罰確實非常有創意,有些刑罰還被其他國家模仿,而且有些刑罰確實慘無人道,例如剮刑和宮刑等,都是比較有名而且殘忍的刑罰,古代還有一種非常屈辱的刑罰,那就是劓刑,顧名思義就是將犯人的鼻子切除,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劓刑的發展和對犯人的影響。
一、劓刑不知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但是大多數朝代都有明文規定使用這種刑罰。劓刑的起源已經無從考究,但是這種刑罰在其他朝代的歷史上有真實出現過,例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劓刑就是一種很普遍的刑罰,而且還成了區別人群的標志,在秦始皇時期,秦始皇將六國的王族都處以了劓刑,一直到西漢,漢文帝才下令廢除劓刑,而且在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官方刑罰中也沒有見過劓刑。
你對於古代的刑罰還有哪些了解?歡迎來評論區與我交流。
❼ 殘忍的刑罰割鼻,凌遲處死,
1黥、劓、笞、杖、刖、臏、宮
黥(qíng)是古代一種肉刑,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用刀刺刻犯人額頰等處,再塗上墨,作為懲罰的標記。用來懲治犯有輕罪的人。
劓(yì)是一種割鼻子的刑罰。是古代五刑之一。起於商代。
笞(chī)刑是一種用小荊條或小竹板抽搭臀、腿、背的刑罰。隋代把它定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
杖刑是一種用大荊條或大竹板抽搭臀、腿、背的刑罰。隋代把它定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
刖(yuè)刑是古代的一種酷刑。是一種砍掉腳的刑罰。
臏刑是古代一種剔去膝蓋骨的一種酷刑。
宮刑是破壞人的生殖機能的一種酷刑。司馬遷曾受宮刑。
2大辟、炮烙、湯鑊、車裂、凌遲、腰斬、棄市
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種砍頭的刑罰。
炮烙相傳為商代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是把人放在炭火里燒的一種酷刑。
湯鑊也是古代的一種酷刑,即將人投入到滾湯中的煮死的一種酷刑。
車裂,俗稱五馬分屍,即將人頭、四肢分別拴在5輛馬車上,同時分馳,撕裂肢體。商鞅就是受此刑罰死的。
凌遲是古代最殘酷的一種死刑。五代時開始在刑法外另設凌遲一條。元代正式列入刑法內,明清2代沿用。
腰斬,即將罪人從腰部斬斷。
棄市是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並將屍體暴露在街頭的一種刑罰。秦、漢、魏、晉各代很是流行。隋唐2代以後,雖然沒列為刑罰種類,但是執行死刑,一般都用棄市。
❽ 劓刑的簡介
夏商五刑之一,即割掉鼻子的刑罰。
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屬五刑內肉刑的一種,被處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漢文帝時,將應受劓刑的罪改為笞刑,在隋以後,刑典中即不再有劓這種刑罰。鼻子是人呼吸和辨別香臭的器官,鼻子被割掉雖然並不會危及人的性命,但其對人形象的損害是很大的,同時對人的人格尊嚴也是很大的摧殘。因此,劓刑的目的並不僅僅在於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更重要的是一種羞辱之刑,伴犯罪者一生。
❾ 刑法鼻子被打後沒有臭覺構成什麼傷
刑法鼻子被打後沒有嗅覺,應當進行法醫鑒定,根據鑒定結論認定傷害情況。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規定:
5.2.1 重傷一級
a)容貌毀損(重度)。
5.2.2 重傷二級
a)面部條狀瘢痕(50%以上位於中心區),單條長度10.0cm以上,或者兩條以上長度累計15.0cm以上。
b)面部塊狀瘢痕(50%以上位於中心區),單塊面積6.0cm2以上,或者兩塊以上面積累計10.0cm2以上。
c)面部片狀細小瘢痕或者顯著色素異常,面積累計達面部30%。
d)一側眼球萎縮或者缺失。
e)眼瞼缺失相當於一側上眼瞼1/2以上。
f)一側眼瞼重度外翻或者雙側眼瞼中度外翻。
g)一側上瞼下垂完全覆蓋瞳孔。
h)一側眼眶骨折致眼球內陷0.5cm以上。
i)一側鼻淚管和內眥韌帶斷裂。
j)鼻部離斷或者缺損30%以上。
k)耳廓離斷、缺損或者攣縮畸形累計相當於一側耳廓面積50%以上。
l)口唇離斷或者缺損致牙齒外露3枚以上。
m)舌體離斷或者缺損達舌系帶。
n)牙齒脫落或者牙折共7枚以上。
o)損傷致張口困難Ⅲ度。
p)面神經損傷致一側面肌大部分癱瘓,遺留眼瞼閉合不全和口角歪斜。
q)容貌毀損(輕度)。
5.2.3 輕傷一級
a)面部單個創口或者瘢痕長度6.0cm以上;多個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10.0cm以上。
b)面部塊狀瘢痕,單塊面積4.0cm2以上;多塊面積累計7.0cm2以上。
c)面部片狀細小瘢痕或者明顯色素異常,面積累計30.0cm2以上。
d)眼瞼缺失相當於一側上眼瞼1/4以上。
e)一側眼瞼中度外翻;雙側眼瞼輕度外翻。
f)一側上眼瞼下垂覆蓋瞳孔超過1/2。
g)兩處以上不同眶壁骨折;一側眶壁骨折致眼球內陷0.2cm以上。
h)雙側淚器損傷伴溢淚。
i)一側鼻淚管斷裂;一側內眥韌帶斷裂。
j)耳廓離斷、缺損或者攣縮畸形累計相當於一側耳廓面積30%以上。
k)鼻部離斷或者缺損15%以上。
l)口唇離斷或者缺損致牙齒外露1枚以上。
m)牙齒脫落或者牙折共4枚以上。
n)損傷致張口困難Ⅱ度。
o)腮腺總導管完全斷裂。
p)面神經損傷致一側面肌部分癱瘓,遺留眼瞼閉合不全或者口角歪斜。
5.2.4 輕傷二級
a)面部單個創口或者瘢痕長度4.5cm以上;多個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6.0cm以上。
b)面頰穿透創,皮膚創口或者瘢痕長度1.0cm以上。
c)口唇全層裂創,皮膚創口或者瘢痕長度1.0cm以上。
d)面部塊狀瘢痕,單塊面積3.0cm2以上或多塊面積累計5.0cm2以上。
e)面部片狀細小瘢痕或者色素異常,面積累計8.0cm2以上。
f)眶壁骨折(單純眶內壁骨折除外)。
g)眼瞼缺損。
h)一側眼瞼輕度外翻。
i)一側上眼瞼下垂覆蓋瞳孔。
j)一側眼瞼閉合不全。
k)一側淚器損傷伴溢淚。
l)耳廓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6.0cm以上。
m)耳廓離斷、缺損或者攣縮畸形累計相當於一側耳廓面積15%以上。
n)鼻尖或者一側鼻翼缺損。
o)鼻骨粉碎性骨折;雙側鼻骨骨折;鼻骨骨摺合並上頜骨額突骨折;鼻骨骨摺合並鼻中隔骨折;雙側上頜骨額突骨折。
p)舌缺損。
q)牙齒脫落或者牙折2枚以上。
r)腮腺、頜下腺或者舌下腺實質性損傷。
s)損傷致張口困難Ⅰ度。
t)頜骨骨折(牙槽突骨折及一側上頜骨額突骨折除外)。
u)顴骨骨折。
❿ 刑鼻 是什麼刑罰
1、確切地說,應該叫「劓刑(yi xing)「,即被處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回。屬於古代答「五刑」之一,另四刑為黥刑(在臉上刺字並塗墨)、刖刑(砍足,又稱剕刑,戰國軍事家孫臏即受此刑)、宮刑(閹割,又稱腐刑,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即受此刑)、大辟(死刑);
2、劓刑年代久遠,據考證在上古時代已有此刑,直到周朝正式定名。直到漢文帝時予以從官方刑罰中廢除,但後世仍有人執行,至南朝梁武帝蕭衍時再次廢除。此後,未再入官方正式刑罰名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