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法典
『壹』 有人有德國商法典全文嗎~要德語版的~
你要的是HGB嗎?
如果是請見附件。
『貳』 德國商法典的目錄
第一編 商人的身份(第1條至第104條)
第一章 商人(第1條至第7條)
第二章 商業登記簿(第8條至第16條)
第三章 商號(第17條至第37a條)
第四章 商業賬簿(廢止)
第五章 經理權和代辦權(第48條至第58條)
第六章 商業輔助人和商業學徒(第59條至第83條)
第七章 代理商(第84條至第92c條)
第八章 商事居間人(第93條至第104條)
第二編 公司和隱名合夥(第105條至第237條)
第一章 無限公司(第105條至第160條)
第一節 公司的設立(第105條至第108條)
第二節 股東相互間的法律關系(第109條至第122條)
第三節 股東與第三人的法律關系(第123條至第130b條)
第四節 公司的解散和股東的退股(第131條至第144條)
第五節 公司的清算(第145條至第158條)
第六節 消滅時效,責任的時間限制(第159條、第160條)
第二章 兩合公司(第161條至第177a條)
第三章 隱名合夥(第230條至第237條)
第三編 商業賬簿(第238條至第3400條)
第一章 對所有商人的規定(第238條至第263條)
第一節 簿記,財產目 錄(第238條至第241條)
第二節 開始資產負債表,年度決算(第242條至第256條)
第一目 一般規定(第242條至第245條)
第二目 列示規定(第246條至第251條)
第三目 估價規定(第252條至第256條)
第三節 保管和提示(第257條至第261條)
第四節 州法(第262條、第263條)
第二章 對資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兩合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補充規定(第264條至第335條)
第一節 資合公司的年度決算和局狀報告(第264條至第289條)
第一目 一般規定(第264條、第265條)
第二目 資產負債表(第266條至第274a條)
第三目 損益表(第275條至第278條)
第四目 估價規定(第279條至第283條)
第五目 附錄(第284條至第288條)
第六目 局狀報告(第289條)
第二節 康采恩決算和康采恩局狀報告(第290條至第315條)
第一目 適用范圍(第290條至第293條)
第二目 合並的范圍(第294條至第296條)
第三目 康采恩決算的內容和形式(第25r7條至第299條)
第四目 完全合並(第300條至第307條)
第五目 估價規定(第308條、第309條)
第六目 按股合並(第310條)
第七目 被聯系企業(第311條、第312條)
第八目 康采恩附錄(第313條、第314條)
第九目 康采恩局狀報告(第315條)
第三節 審查(第316條至第324條)
第四節 公開(提交登記、在《聯邦公報》上公告),公布和復制,由登記法院審查(第325條至第329條)
第五節 對格式和其他規定發布行政法規的授權(第330條)
第六節 處罰和罰鍰的規定,罰款(第331條至第335條)
第三章 對登記合作社的補充規定(第336條至第339條)
第四章 對特定營業部類的企業的補充規定(第340條至第3410條)
第一節 對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機構的補充規定(第340條至第3400條)
第一目 適用范圍(第340條)
第二目 年度決算,局狀報告,中間決算(第340a條至第340d條)
第三目 估價規定(第340e條至第340g條)
第四目 貨幣的換算(第340h條)
第五目 康采恩決算,康采恩局狀報告,康采恩中間決算(第340i條、第340j條)
第六目 審查(第340k條)
第七目 公開(第3401條)
第八目 處罰和罰鍰的規定,罰款(第340m條至第3400條)
第二節 對保險企業的補充規定(第341條至第3410條)
第一目 適用范圍(第341條)
第二目 年度決算,局狀報告(第341a條)
第三目 估價規定(第341b條至第341d條)
第四目 保險技術准備金(第341e條至第341h條)
第五目 康采恩決算,康采恩局狀報告(第341i條、第341j條)
第六目 審查(第341k條)
第七目 公開(第3411條)
第八目 處罰和罰鍰的規定,罰款(第341m條至第3410條)
第五章 私人提出賬目 委員會,提出賬目 咨詢委員會(第342條、第342a條)
第四編 商行為(第343條至第475h條)
第一章 一般規定(第343條至第372條)
第二章 商業買賣(第373條至第382條)
第三章 行紀營業(第383條至第406條)
第四章 貨運營業(第407條至第452d條)
第一節 一般規定(第407條至第450條)
第二節 搬家貨物的運送(第451條至第451h條)
第三節 以不同種類的運輸工具運送(第452條至第452d條)
第五章 運輸代理營業(第453條至第466條)
第六章 倉庫營業(第467條至第475h條)
第五編 海商(第476條至第905條另行刊載)
『叄』 法國商法和德國商法的異同
法國商法典和德國商法典
(一)法國商法:
1.立法基點的客觀主義:其一,這一立法體系強調商行為概念的基礎作用,並試圖依此確定商主體的范圍、商法的適用范圍和商法規則體;其二,這一立法體例強調商事主體資格對於商行為的依存性
2.發展與現狀:第一,原法典大多數條款都已經廢除或修改,特別是頒布了眾多商事單行法;第二,在立法基點上,從單純的客觀主義轉向折中主義;第三,加強對商行為的特別調控和專門規范。
(二)德國商法:
基本內容:
(1)立法基點的主觀主義,又稱「新商人主義」:其一,這一立法體系強調商事主體的資格確定,並將其作為商法適用的一般;其二,這一立法體系強調對商行為內涵的一般概括,並通過「營業」概念的引入,使之成為商人身份確定的基本標准;其三,這一立法體例強調商法中對一切商事關系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基本規則的抽象,從而形成科學的「總——分」結構。
異同
1.法國商法典:1807年頒布。4編共648條。在拿破崙指導下制定,開大陸法系民商分立的先河。
德國商法典:1897年頒布,1900年同民法典同時生效。4編共905條。
2.法國商法法系和德國商法法系
法國商法法系:行為主義和客觀主義為特徵。
只要行為活動屬於商行為、其行為人就是商人,則適用商法。 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巴西、阿根廷等。
德國商法:屬人主義和主觀主義。
商人是商法的中心,同一行為,商人為之則適用商法,若非商人為之則適用民法或其他法律。奧地利、瑞典、挪威、丹麥、清末的中國。
『肆』 德國商法典都包括哪些內容
德國現行的商法典制定於19世紀,1897年公布,1900年1月1日生效。這部法律已經被修改了幾十次,其中確立的許多規范經濟生活的基本私法框架今天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德國商法典共有905條,但因其系從港口城市的城市法發展而成,因此其中有將近一半的條文是海商法,一般在編纂法律匯編時都不列入這部分內容。1985年以前的商法典除去最後一編海商法外,共有三編,即:
第1. 編商業戶籍,包括商人、商業登記、商業名稱、商事簿記、商事代理權以及商事經紀人等內容。
第2. 編商業公司,包括無限公司、兩合公司和股份公司等各種公司形式。
第3. 編商事行為,包括總則和幾種具體的商事行為。
後來,德國商法典的結構發生了兩項改變,一是1937年,將股份公司和兩合公司從第2編中分離出來,以單行法的形式頒布。二是1985年,歐共體為協調各成員國公司結算方式頒布了《結算指令法》。為貫徹該指令法,德國商法典的有關條文重新歸類,增加了一編即現在的第3編「商事簿記」,原第1編中具有相應內容的條文被撤銷,新增的這一編對商業上的會計帳簿和商事記錄以及結算審核和公布作了詳細規定。原來的第3編商事行為相應後移,成為第4編。這樣完整的商法典便由四編變為五編。
德國是民商分立體系,民法規定私法中的基本規范與原則,是私法中的基本法。相對於民法而言,商法如德國學者所說,是「適用於商人的特別私法」。商法典是民法的補充,並且有其限定的適用范圍。德國商法典是以商人作為立法的出發點,因此德國商法典首先規定商業戶籍,先確定什麼是商人,商人的分類,商人應當以什麼形式明確身份,以及商人的代理人有什麼權利等。商人的身份確定之後,才有後邊的商業公司、商業行為、商業簿記等規定。由於,德國商法典以商人為核心和出發點,為規范的嚴密准確起見,對商人概念的確定以及歸類頗為復雜,因而一直引起爭議和批評。但是,迄今為止,德國商法典仍是德國的商法或者說廣義上經濟法領域中的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其中規定的商業登記制度、商業簿記制度和商事行為規范在今天德國的經濟生活中仍被嚴格遵循著。
『伍』 《德國商法典》規定了公司的種類和形式主要有哪些
依照來1897年的德國商法典,自公司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個體企業
二、人員組合公司
包括(無限責任公司、兩合公司、有限責任兩合公司、靜止公司、民法公司、合夥公司)
三、資本組合公司
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
具體注冊形式有數十多種。
『陸』 急啊!高手幫忙啊~ 法國民商法與德國民商法的區別
關於商法的地位與商事立法問題,學界歷來存在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兩種主張。然一種奇怪的現象是,國內的商法學者多主張民商分立而民法學者多主張民商合一,這其中或許多少帶有一些感情因素。在我看來,商法是否獨立,商事通則制定是否可行,是一個邏輯性、體系性、科學性的論證過程,也是一個立法技術的問題;即使在民商合一的立法框架下,沒有單獨的商法典或是商法通則,也絕不意味著商法地位的沉落,其重要性與獨立性沒有必然的聯系。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試圖撇開感情因素,談談對這個問題,並做個客觀全面的分析與考察。
商事規范與「商事通則」
(一)關於商事規范內容的通說和立法例
商法就其一般意義而言,是指調整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因為對商或商事關系的界定是構建商法的概念、規則、體系的基礎,所以研究商事規范需從對商的認識出發。根據《布萊克法律辭典》的界定,「商是指貨物、生產品或任何種類的貨物之交換。」《韋氏新國際辭典》稱「商是指商品交換或買賣行為」。筆者認為這些界定主要是針對古典商業時代而言的,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商事的范圍和種類已越來越廣,越來越多,形成 「無業不商」的局面,商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凡屬以營利為目的從事交易的行為,在法律上皆可謂之「商」。按學界通說,現代「商」的具體種類包括:其一,買賣商,也即「固有商」,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直接進行財貨交易的行為;其二,「輔助商」,指以間接媒介財貨交易為目的的營業活動,實際上是輔助固有商營業得以實現的商事行為,如貨物運輸、倉儲、代理、居間、行紀等;其三,雖不具有直接或間接媒介貨物交易的目的,但其行為性質與固有商和輔助商有密切聯系,為其提供商業條件的營業活動,如融資、信託、加工、承攬、出版等,學者稱之為「第三種商」。其四,僅與第三種商有牽連關系的營業活動,如廣告宣傳、人身與財產保險、餐飲娛樂、旅遊服務、信息咨詢等,即「第四種商」。現代意義上的商事是指一切營利性主體所從事的一切營利性活動或事業的總稱。
在世界各國商事立法中,主要存在著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兩種立法模式。民商分立就是在民法典之外單獨制定商法典,並以此為基礎形成相對獨立的法律體系,法國、德國、日本、比利時、韓國等40多個國家都制定了商法典。在民商合一的立法體制下,商法僅是民法的特別法,沒有形式意義的商法典,僅以商事單行法和散見於民法及其他部門法、判例中的商法規則為表現形式。考察世界各國的立法例,在采民商分立的國家中,《德國商法典》分為五編:第一編為商人的身份,下設商人、商業登記簿、商號、經理權和代辦權,商業輔助人和商業學徒、代理商、商事居間人七章;第二編為公司和隱名合夥,下設無限公司、兩合公司和隱名合夥三章;第三編為商業賬簿,下設對所有商人的規定,對資合公司的補充規定、對登記合作社的補充規定、對保險企業的補充規定、私人提出賬目委員會及提出賬目咨詢委員會五章;第四編為商行為,下設一般規定、商業買賣、行紀營業、貨運營業、運輸代理營業、倉庫營業六章;第五編為海商,內容另行刊載。它未涉及任何票據法、破產法、保險法的內容,對有限公司、合作社、證券等相關內容也未作規定。《法國商法典》的內容涉及商人、商人會計、商品交易所、居間商、質押和行紀商、商行為的證據、匯票和本票、商業時效以及商事法庭。《日本商法典》採用了總則、公司、商行為及海商四編的體系結構,規定了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的內容,又規定了買賣、交互計算、隱名合夥、居間營業、行紀營業、承攬運送、寄託保險等商行為,但未涉及破產法。《澳門商法典》分為四卷,即經營商業企業之一般規則、合營企業之經營及企業經營之合作、企業外部活動及債權證券。從上述各國(地區)的立法中可以看出,商法的內容極為龐雜,各國法上規定的內容相差較大,商法並沒有具體明確的法律界線,在尚無成熟的立法經驗可資借鑒的情況下,談我國商事通則乃至商法典的制訂,似乎為時尚早。
(二)關於商事立法的各種主張以及目前的立法實踐
國內學界對於商事立法的形式,大致存在以下幾種主張:
1.主張制定商法典,比如徐學鹿教授。該種主張主要是基於完善商法體系,保障商法統一以及體現商法獨立價值等方面的考慮。此系典型的民商分立主張,而這與我國民商合一的立法傳統相悖,欠缺對中國現實的回應,已經為大部分學者所不採。
2.主張制定商事通則,江平、王保樹等諸多學者持此主張。其理由主要包括:其一,發揮其統率作用,以收綱舉目張之效;其二,民法典自身性質的局限,其內容不可能無限膨脹,更不可能取代商法而形成「私法的一元化」局面;其三,實現商法體系完善的需要;其四,統一市場、統一法制的要求。[1]江平先生也贊成制定商事通則,認為這樣簡便可行並可以充分體現商法的特徵。[2]但對於商事通則的內容,學者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分歧:比如江平先生主張商事通則應包括商事活動原則、商事權利(包括商業名稱、商業信用、商業秘密等)、商事主體以及商事企業的基本形式、關連企業、連鎖企業、商業帳薄、商事行為、商業代理(包括內部經理人代理以及外部各種銷售代理,如獨家代理等)等內容;[3]也有學者提出商事通則應包括基本原則、商事主體、商事行為與代理、商號、商業登記、商事責任的一般規定、附則等七章,[4]此較前說范圍縮小;王保樹教授認為,商事通則僅僅是一部關於商事主體一般規則的法律。[5]
3.主張商法仍然以商事特別法的形式存在,此多為民法學者所倡,如梁慧星先生、王利明教授等,但也有少數商法學者持此主張,比如趙萬一教授認為「以民法典為基本法,以一系列單行法為特別法,是我國商事立法形式的理性選擇。」[6]筆者贊同此種觀點,基於我國的立法傳統、民法與商法的關系以及立法技術等幾個方面的理由,而且現行的體制運行良好,沒有必要做大的改動。
商法的內容,通說認為包括組織法和行為法兩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商事主體、商業登記、商業賬簿、商事代理等內容;後者主要包括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證券法等等。在筆者看來,無論商法的具體范圍如何界定,就其一般意義上的內容,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證券法、破產法等很難找到共同涉及的內容准則,從而抽象出普遍適用的本質特徵及共同規則,因此,制定出一部不受非議的商法典,將會是一件極為費時費力的事。但在現實中卻出現了令人驚奇的事情,那就是深圳市在1999年6月30日出台並於2004年4月16日修改的《深圳經濟特區商事條例》(以下簡稱《深圳商事條例》)。該條例分為8章共65條,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商人,第三章商事登記,第四章商人的名稱與營業轉讓,第五章商業賬簿,第六章商業雇員,第七章代理商,第八章附則。這實際上就是一部不大不小的商事通則。自其頒布以來,學界雖有一定的爭論,但褒獎者甚眾,比如有的學者就認為這是對我國商事立法的有益探索。[7]在最近商務部召開的現代市場流通體製法律框架研討會上又傳出了要抓緊制定商事通則的消息。的確,基於深圳特區在我國的突出地位,其第一個制訂商事條例不可能沒有轟動效應,但若主張以此為契機,制訂全國適用的商事通則,則有諸多需商榷之處。而且從其體系和內容上看,它是將商行為法剝離,而僅以商組織法為基礎做出的原則性規定,全文僅有65 條,立法的過於粗線條,其可操作性可想而知。筆者認為是否制定商事通則是一個關乎法律體系和立法技術的問題,需要大量的分析論證,以我國目前的立法傳統和理論基礎,應以舍棄制定商事通則為宜。
『柒』 德國商法典為什麼要採用主觀主義原則
主觀主義原則,又稱形式主義原則。同客觀主義相反,它是商事法確定商事主版體時,著眼於商事行為權的形式。德國1900年商法典即德國新商法典是採用該原則規定商事主體的代表。依該法典的規定,商人是從事商事經營的人。該法典強調商事主體即商人這一概念再法律適用中的核心地位,而不是依商事行為的客觀性質確定商事主體。從事德國商法典第1條明確列舉的若干種業務的個人或企業,自該項業務活動開始時,毫無例外的被賦予商人身份,稱為「法定商人」;如某人從事的業務未包括在商法典第1條明確列舉的范圍之內,但由於其規模較大,從而需要採取某種商業組織形式,那麼根據商法典第2條的規定,只要在商事登記簿上登記,則被視為商人,稱為注冊商人;農、林業的經營者可以但不是必須進行登記,稱為自由登記商人。此外法定商人某些業務規模很小的稱為小商人,商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合夥或者公司。[9]瑞士債法也是採用主觀主義原則規定商事主體的一個典型。依該法第934條第一項規定,從事商業,製造業及其它以商人的經營方法營業並將其商號注冊登記為商人。
『捌』 龍哥2010商法
第一章 商法
一、填空
1.世界范圍內的商事立法運動肇始於____,延續至今,它是人類社會邁向法制的重要一步。
答案:18世紀初
2.商主體公示法定是指商主體之成立必須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公示,以便交易第三人及時知曉;未經法定公示者,不得用以_____。
答案:對抗善意第三人
3.傳統商法在體繫上主要包括商身份法和______兩大部分內容。
答案:商行為法
4.在法律部門的相互關繫上,民法是普通法或基本法,商法是______。
答案:特別法
5.近代商法起源於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商業城市和____。
答案:海上貿易
6.法國商法法系以法國商法為核心,以行為主義和為法系的重要特徵和商事法規的立法基礎。
答案:客觀主義
7.《德國商法典》最早頒布於____年。
答案:1861
8._______反映了商法獨立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商法部門建立的基礎,是商法區別於其他法律部門的本質特徵所在。
答案:獨立的商法調整對象
9.在調整方法上,商法注重維持私法中傳統的「_____原則」,經濟法則信守「國家統治原則」。
答案:意思自治
10.商法作為私法規范與公法規范相兼容的法律規范體系,其公法性規定主要為______。
答案:行政法律規范
二、名詞解釋
1.商法
商法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的商法僅指商法典及其附屬法規;廣義的商法包括全部商事法律部門。
2.商法原則
商法原則指集中體現商法的性質和宗旨,調整商事法律關系必須遵守的基本准則。包括商主體法定原則,公平交易原則,交易簡便、迅捷原則等。
3.商法的淵源
商法的淵源指商法規范藉以表現和存在的形式,是對商事行為具有約束力的法律規范效力的重要來源,是商事經營活動的重要法律依據。在我國,主要表現為制定法、立法和司法解釋、商事自治法等。
4.商法調整對象
商法的調整對象指商法作為特殊的法律規范體系對現實生活發生作用的范圍。
三、單項選擇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事立法活動活躍,相繼出台了多部法律,可以歸入商法范疇的有(B)。
A.《合同法》、《企業破產法》、《民事訴訟法》
B.《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商業銀行法》
C.《個人獨資企業法》、《信託法》、《證券法》、《仲裁法》
D.《勞動法》、《行政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2.商法的概念可以表述為(A)。
A.調整商事交易主體於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B.調整商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C.調整公司、企業日常商業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D.調整一切微觀經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外國法上,採取以商人和商行為共存的折衷主義原則作為立法基礎的國家是(C)。
A.美國、英國
B.德國、法國
C.日本
D.瑞士
4.有關商法特徵的描述,錯誤的是(B)。
A.其調整行為具有營利性
B.商法調整對象的不特定性
C.商法規范較強的技術性
D.商法的公法性和國際性
5.所謂商主體法定原則是指(D)。
A.對於商主體在法律上的資格,不以強行性法規加以規定
B.商主體的類型在法律上有嚴格的界定
C.商事交易主體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享有特權
D.商主體類型法定、內容法定、公示法定三個方面
五、、簡答題
1.簡述商法的基本特徵。
2.簡述交易便利、迅捷原則。
3.簡述商法與民法的關系。
1.商法的特徵:
(1)商法調整行為的營利性;
(2)商法調整對象的特定性;
(3)商法規范較強的技術性和易變性;
(4)商法的公法性;
(5)商法的國際性。
2.商事交易便利、迅捷原則表現在三個方面:
(1)交易簡便:各國商法在商行為方面一般採取要式行為方式、文義行為方式,並通過強行法和推定法對其內容預先予以確定。
(2)短期時效:商法對於各類商事請求權普遍採取不同於民法上時效期間的短期時效。短期時效制的目的在於促使當事人迅速行使權利,以保證交易的迅捷。
(3)定型化交易規則:權利證券化和權利義務格式化是商法的又一個重要特點。通過法律行為標准化、定型化,從而簡化了權利轉讓和權利認定的程序。
3.商法與民法的關系:
(1)民法與商法是調整民商事行為的法律。在法律部門的相互關繫上,民法是普通法或基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是抽象化的法律表現,而商法是具體化的法律表現。
(2)民法與商法都屬於私法范疇,即都是以調整平等主體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為主構成的法律。但是,民法是純私法,調整的是平權關系;商法則以私法為主體,兼具公法性內容,調整的是平權與不平權兼有的法律關系。因此,民法是私法規范體系;商法是以私法規范為主體,私法規范與公法規范相結合的法律規范體系。
(3)民法作為基本法或普通法,調整的范圍廣泛,適用於各類民事主體所實施的民事行為。商法調整范圍有限,僅適用於民事主體中從事商事經營活動的那部分,或僅僅適用於民事行為中與營利相關的那一部分行為,即商人所從事的商行為。
六、論述題
1.試述商主體的分類。
1.在當代各國商法中,商主體表現為多種形式,不同國家的商事立法和不同的商法理論,常常依照不同的標准對商主體予以分類。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多種分類:
(1)依照商主體的組織結構形態或特徵,即是自然人還是組織體以及組織形態等形式狀況,商主體可分為商個人、商法人、商合夥。
(2)依照法律授權或法律設定的要件、程序和方式,商主體可分為法定商人、注冊商人、任意商人;或稱必然商人、應登記商人、自由登記商人。
(3)依照經營者的法律狀態和事實狀態,商主體可分為形式商人或固定商人、擬制商人、表見商人。
(4)依照經營者的經營規模,商主體又可分為大商人或完全商人和小商人。
(5)依照經營種類,商主體可以分為製造商、加工承攬商、銷售商、供應商、租賃商、運輸倉儲商、餐旅服務商、金融證券商、保險商、代理商、行紀商、居間商、信託商等等。
依照商主體資產的權利狀態,還有學者將商主體分為個體經營者、企業、商業使用人等等。
『玖』 哪裡可以下載德國商法典(中文版)
這是杜景林 盧諶翻譯的
http://wenku..com/view/93bd6228915f804d2b16c17a.html
還有楊繼 翻譯的。我沒回有找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