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元典司法

元典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8-15 06:37:21

1. 初一上冊考點

什麼考點不考點,努力就考得好,加油,相信自己

2. 法律中「應當」和「必須」的區別

與漢字的意思一致,即有以下的區別:

一、解釋的區別

應當有三種解釋

1、應該。

《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君病根深,應當剖破腹。」《百喻經·斫樹取果喻》:「心生願樂,欲得果食,應當持戒,修諸功德。」 宋梅堯臣《雷秘校入闕擬官時將登舟過輦下》詩:「聞道求為縣,應當學種花。」

《再生緣》第四五回:「介面便稱言得是,至親同往正應當。」 冰心《三年》:「你是個得勝者,應當有得勝者的同情與寬大!

2、謂應事得當。

《淮南子·原道訓》:「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強,心虛而應當。」

3、承當。

《元典章·戶部十·不得打量漢軍地土》:「其四頃田地,只養自家老小,猶不能贍,豈能應當如此重役。」 明 邵璨 《香囊記·起程》:「自古道遠親不如近鄰。老娘忝為鄰居,衣食稍為贏餘,日後倘有欠缺,都是老娘應當。

必須有倆種解釋

1、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2、加強命令語氣。(『必須』的否定是『無須』、『不須』或『不必』。)

二、法律意義上的區別

應當用於法律條文用語時,帶有必須的意思。但意思較淺。而必須意思強烈。

三、出處的區別

應當出自《水滸傳》。

而必須三種含義的出處為

1、作一定需要,不可缺少意思時。

《東觀漢記·馮衍傳》:「將軍所仗,必須良材。」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桑柘》:「春采者必須長梯高機,數人一樹,還條復枝,務令凈盡。」

清李漁《閑情偶寄·種植·木芙蓉》:「然水芙蓉必須池沼,『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者,不可數得。」

2、作定要。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時。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後聚》:「 河 北鄙於側出不預人流,是以必須重娶。」

唐杜甫《覃山人隱居》詩:「予見亂離不得已,子知出處必須經。」

《西遊記》第六回:「小聖來此,必須與他斗個變化。」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

3、作必定。表示判斷或推論的確鑿或必然時。

宋蘇軾《相度准備賑濟第一狀》:「又本州須糴常平米二十餘萬石,諸州亦各收買,似此爭糴,必須踴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一》:「 曾 曰:『所至有捕盜者。從人單露,必須易敗。』」

《水滸傳》第十八回:「不知那六個是甚麼人,必須也不是善良君子。」

3. 《元典章》有什麼重要價值

《元典章》是研究元代歷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獻之一,全部內容都由元代的原始文牘資料組成。元代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在書中都有具體生動的反映。有關貴族和官僚的特權、封建的身分等級制、對民眾的剝削壓迫、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劃分等方面的資料十分豐富。社會經濟史料主要集中在戶部各卷中。地產、土地買賣、租佃等有關土地關系的資料,對研究封建制度十分重要。戶計文檔提供了關於元代居民結構和居民對國家的封建義務的重要資料。元朝的農業政策和村社制度在書中有清楚的反映。各種差發科斂都有詳細的記載。名目繁多的捐稅文檔,不僅記載課稅制度,而且生動地反映了農村副業、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的許多細節。有關鈔法、物價和錢債的各條,提供了元代幣制、貨幣流通和高利貸盤剝的具體情況。這些都是價值很高的史料。吏部各卷中收有關於元代官僚制度的大量文檔,各類官吏的官職、品級、職責、任免、升轉、考核,各種公規,乃至文牘程式,都有系統的資料可查。全書中篇幅最大的是刑部各卷,提供了元代司法制度的詳細資料。大量的訴訟文字和判例從多方面反映了元代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動盪的社會生活,盡管元廷鎮壓和防範,人民的反抗連綿不斷;貪贓枉法屢見不鮮,揭示了元朝統治的腐朽;各式各樣的犯罪活動,反映出復雜的社會矛盾和當時社會心理、風習的特點。這些都對研究元代法制史和社會史極有價值。書中抄引的聖旨和中書省、御史台文件,保存了元朝最高統治集團議決政務的記錄,從中可以看出元朝政府決定和處理政務的准則、方法、過程。《元史》和其他史籍中的許多記載能在《元典章》中得到更為詳細明確的印證或補充。現存的有關元代社會的各種史料,可以說以《元典章》最為豐富、集中和具體生動。

4. 請問《元典章》是在當時的適用范圍是不是只有江西

不是的。

《元典章》至治二年(1322)以前元朝法令文書的分類匯編。全名《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在元成宗時期,曾規定各地官府抄集中統以來的律令格例,「置簿編寫檢舉」,作為官史遵循的依據。《元典章》就是地方胥吏匯抄法令的一種坊刻本。
編排體例 全書分詔令、聖政、朝綱、台綱、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十大類,共六十卷,記事至延佑七年為止;又增附《新集至治條例》,分國典、朝綱以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共八大類,不分卷,記事至至治二年止。各大類之下又有門、目,目下列舉條格事例,全書共有八十一門、四百六十七目、二千三百九十一條。這種編排體例屬於《唐六典》類型,而且很可能與當時的官衙架閣書檔分類有關。
內容和價值 《元典章》是研究元代歷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獻之一,全部內容都由元代的原始文牘資料組成。元代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在書中都有具體生動的反映。有關貴族和官僚的特權、封建的身份等級制、對民眾的剝削壓迫、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劃分等方面的資料十分豐富。社會經濟史料主要集中在戶部各卷中。地產、土地買賣、租佃等有關土地關系的資料,對研究封建制度十分重要。戶計文檔提供了關於元代居民結構和居民對國家的封建義務的重要資料。元朝的農業政策和村社制度在書中有清楚的反映。各種差發科斂都有詳細的記載。名目繁多的捐稅文檔,不僅記載課稅制度,而且生動地反映了農村副業、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的許多細節。有關鈔法、物價和錢債的各條,提供了元代幣制、貨幣流通和高利貸盤剝的具體情況。這些都是價值很高的史料。吏部各卷中收有關於元代官僚制度的大量文檔,各類官吏的官職、品級、職責、任免、升轉、考核,各種公規,乃至文牘程式,都有系統的資料可查。全書中篇幅最大的是刑部各卷,提供了元代司法制度的詳細資料。大量的詞訟文字和判例從多方面反映了元代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動湯的社會生活,盡管元廷鎮壓和防範,人民的反抗連綿不斷;貪贓枉法屢見不鮮,揭示了元朝統治的腐朽;各式各樣的犯罪活動,反映出復雜的社會矛盾和當時社會心理、風習的特點。這些都對研究元代法制史和社會史極有價值。書中抄引的聖旨和中書省、御史台文件,保存了元朝最高統治集團議決政務的記錄,從中可以看出元朝政府決定和處理政務的准則、方法、過程。《元史》和其他史籍中的許多記載能在《元典章》中得到更為詳細明確的印證或補充。現存的有關元代社會的各種史料,可以說以《元典章》最為豐富、集中和具體生動。
對元代法制,時人曾有「有例可援,無法可守」的議論。《元典章》中單項法令、個別指令和判例多,作為普遍定製的法律條文少,正反映這種法制特點。
文體和版本 《元典章》文體獨特,不僅使用一般書面語,詞訟文字中又常用元代口語。此外還有聖旨、令旨和省、台文件中使用的以口語硬譯蒙古語的特殊文體,語法特徵與漢語大不相同,有許多硬性翻譯蒙古語的奇特詞語,如「肚皮」(賄賂)、「勾當里交出去」(黜罷)。有時在同一文牘中混用這些不同文體。書中元代俗體字很多,從中能夠看出當時社會上企圖簡化漢字的自發趨向。
明以來,《元典章》有多種傳抄本。1908年,北京法律學堂刊行由沈家本作跋的刻本,世稱沈刻本。民國年間,在北平故宮發現了元刻本。1972年,台灣故宮博物院影印了這部元刻本,使《元典章》得以原貌重新問世。
國內外對《元典章》的研究很重視,很廣泛。1931年,陳垣有《元典章校補釋例》發表。日本學界研究《元典章》的大小論著為數不少。岩村忍、田中謙二有校本《元典章‧刑部》出版。京都大學曾組織專門的《元典章》研究班。

5. 文言文翻譯:忌者欲擠之死,使人危言動之,朴泰然無懼色

忌者欲擠之死,使人危言動之,朴泰然無懼色 。
釋義:
妒忌他的人想借機排擠讓他死,讓人用恐嚇的語言嚇唬他,李朴泰然處之毫無懼色。

6. 中國古代制度中有司法權的是哪個朝代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發展脈絡清晰,有因有革,內容豐富,特點鮮明。歷代立法中國古代自國家出現後,統治階級就開始通過國家機關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點鮮明的法律體系。
夏商周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隸製法律,以習慣法為主,禮刑並用。它體現了王權與族權的統一,滲透了神權思想。夏代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其法律總稱為「禹刑」。《周禮·秋宮·司刑》註:「夏刑大辟二百,臏刑三百,宮刑五百,劓刑各千。」中國古代的刑與法含義相同,刑罰的出現,標志著夏代法律制度已經產生。
「湯刑」是商代法律的總稱。《尚書·盤庚》記載:「以常舊服,正法度」。商代已具有成文法律,在古文獻中有明確記載,並在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商朝的刑法嚴酷,有死刑、肉刑、流刑、徒刑等。卜辭中,有象徵殘酷刑罰的文字;《簡書·康誥》載:「罰蔽殷□,用其義刑義殺。」戰國時荀子亦說:「刑名從商。」
西周的法律制度因於夏、商,到了西周更趨成熟。《周禮》中包含有刑法、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內容。《呂刑》中對犯人施行五種刑罰的規定長達三千條;同時,明確規定了罰金等級和贖刑制度等。
春秋戰國春秋時期,奴隸製法制解體,各諸侯國的法律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成文法陸續頒布。鄭國執政子產「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左傳·昭公六年》杜預注),鄧析編訂「竹刑」。晉國亦「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促進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發展,標志著奴隸制的瓦解。
戰國時期封建制確立。各諸侯國陸續頒布了以保護封建私有制為中心內容的封建法律。其中,魏國李悝在總結各國刑法典的基礎上制定《法經》6篇,即《盜》、《賊》、《囚》、《捕》、《雜》、《具》。《法經》是以刑為主,諸法並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秦國統治者奉行法家學說,任法為治。公元前359年,商鞅以《法經》為藍本,改法為律,制定《秦律》6篇。此外,秦還頒布了大量法令。秦漢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把秦國的法律推行全國,第一次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封建法制。1975年12月,湖北雲夢出土的睡虎地秦簡,其中有《秦律二十九種》、《法律答問》、《封診式》3類法律文書,其內容涉及農業、手工業、商業、徭戍賦斂、軍爵賞賜、官吏任免以及什伍組織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說明秦代「莫不皆有法式」的說法是信實的。秦代法律以酷烈而著稱於世,刑罰種類繁多,手段也極為殘酷,有死刑、肉刑、徒刑、笞、籍沒收孥等,對罪犯往往數刑並施。
西漢,蕭何以《秦律》為基礎,製成《九章律》,確立以律、令、科、比為形式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質乃外儒內法,正如漢宣帝所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漢書·元帝紀》)。這種思想構成了封建法律的理論基礎,一直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奉行。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各朝都編纂法典。曹魏對法律作了重大修改,制定《魏律》18篇,並改漢具律為刑名,冠於全律之首;規定五刑,使刑名進一步規范化;保護貴族、官僚、地主等8種權貴人物在審判上享有特權的「八議」也正式上升為法律制度,充分體現了「舉賢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權貴」。這是中國古代刑法的重要發展。其後產生了諸如《晉律》、《北齊律》等。《北齊律》首創「重罪十條」(亦稱「十惡」);北魏、南陳法律中規定的官吏可以官抵罪的「官當」制度,對後世的封建法典皆有重大影響。
隋唐這是中國封建社會諸種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隋朝制定的《開皇律》在封建法典中佔有重要地位。唐代尤為重視立法建設,唐太宗時,制定《唐律》12篇,500條。高宗永徽年間,編定《唐律疏議》30卷,永徽四年(653)頒行全國。唐律把「十惡」特標篇首,律文全面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等級劃分,明確規定了社會各等級的不同身份、地位、權利和義務,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唐律》和《唐律疏議》是中國歷史上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對中國封建法律的發展影響極大,對亞洲一些國家亦有一定影響。
宋代《宋刑統》是宋代的基本法典。它是以五代時後周的《顯德刑統》為基礎修改而成的。宋朝全面強化封建專制主義,皇帝可隨時頒布□令作為斷罪處刑的依據,詔□成為最重要和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編□成為宋代最經常最重要的立法活動。宋代正式出現「典賣」制度的法律規定。
遼代大規模地編纂法典,開始於興宗時期。重熙五年(1036年),參照唐律修訂太祖以來法令,正式編定《新定條例》547條,又稱《重熙條制》,頒行全國,成為遼代基本法典。道宗咸雍六年(1070年),又以「契丹、漢人風俗不同,國法不可異施」為由,對《重熙條制》進行刪修增補,編成《咸雍重定條例》789條,簡稱《咸雍條制》。這部法典對契丹、漢人同樣適用,是遼代法律進一步漢化的標志。
金代初期推行女真本族的法,後來佔有遼及北宋地區後又兼用遼法和宋法。到金熙宗時,「以本朝舊制,兼采隋、唐之制,參遼、宋之法」,制定金朝第一部成文法典《皇統制》,這是金朝立法之始。後海陵「又多變舊制」,制定《續降制書》與《皇統制》並行。金世宗即位後曾頒行《軍前權宜條》,大定五年(1165)命有司復加刪定,與前《制書》兼行。大定十九年乃制定《大定重修條制》頒行,《大定重修條制》是對熙宗、海陵以及世宗初年所定法典的綜合整理而成,對統一法制起重要作用。到金章宗所完成的《泰和律》,標志著金朝立法的完備。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頒布了《至元新格》;元英宗時制定了《大元通制》。元代法律的基本內容依循唐律,形式上仍沿用宋代的編□,但改□為「條例」或「條格」。元朝的法律具有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雙重特點。
明清明、清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兩個朝代,在法律上亦反映出封建社會後期的時代特點。明、清法規以律為主,律外有誥、例、令、條例、則例、會典等。
明太祖總結歷代統治經驗,把「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治亂世用重典」等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制定了《大明律》、《明大誥》等一系列重要法律。《大明律》是明代最主要的法典。它改唐律12篇為7篇,即在名例律之下按六部官制分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改變了隋唐以來的封建法律體系結構。《明大誥》共4篇,是以詔令形式頒發的,由案例、峻令、訓導三方面內容組成的具有教育作用和法律效力的特種刑法。這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上前所未有的。明代還加強了經濟方面的立法,主要有鈔法、錢法、稅法、鹽法等。
清代制定的《大清律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部封建法典。它的篇目與《大明律》相同,在沿用唐、明五刑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新的刑罰及民族壓迫條款。在刑罰和訴訟方面,清律規定滿人享有各種法律特權。清朝還頒布了用於少數民族地區專有特定內容的單行法律,如《回律》、《番律》、《蒙古律》等。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清律中調整經濟關系的內容也大為增加。
歷代行政法規中國古代統治者也用法律作為管理行政機構和官吏的一種手段。歷代都制定了一些關於行政機構設置、職掌和官制的行政法規。中國古代雖然把各種律令混合制訂在一起,但唐以後也有單行的行政法典。
先秦夏代適應奴隸制的需要,隨著權力機構的建立,產生了最初形態的行政法制。商代,「齊之以禮,齊之以刑」,禮法構成商王朝行政法的重要內容。但是,夏、商時期對政府機構的管理基本是以習慣法為主,「以言代法」,以吏代法。
西周時期的《周禮》(亦稱《周官》)中載有《六官》、《六典》之篇。《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考工記》6篇。《六典》即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官各掌一典。其中,治、教、禮、事四典實為行政法的內容。從此,奠定了中國古代行政法的基礎。
秦漢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封建國家,加強了對政府機構及官吏的管理。《秦律》中的《置吏律》、《效律》等是關於職官建制、任免、銓選、考核之法;《內吏雜律》是關於京官政務之法規;《行書律》是有關公文規定的法規;《傅律》、《田律》、《金布律》、《徭律》以及《工律》等,是有關經濟、手工業的行政管理法規,內容十分豐富,充分顯示了統一封建國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特色。
漢代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和職官法,尚書台六曹體制的建立,奠定了整個封建社會六部制度的基礎。漢代對各種機構的員額和職權都有明確規定。如對皇帝的詔令必須忠實執行;官吏泄漏機密者,要免職;官吏受賄或保管官府財物自盜者,定罪後仍再犯者,要處死等。
隋唐宋元行政法的重大發展是在隋、唐。隋、唐將晉代就正式列為國家法律的「違制」律改為「職制」。它是對各級官吏違反編制及失職行為的處分規定。唐代編纂的《唐六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較為完整的行政法典。它按照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制,明確規定了國家各級行政機構的規范、官吏的編制、職責許可權以及對官吏選拔、考核、獎罰等行政管理制度。典律分野是《唐六典》的一大發展,「律之正罪,典以范政」,是中國古代行政法發展的結晶。唐以後,宋代有官修法典《慶元條法事類》,元代有《元典章》等。宋、元行政法典仍以六部為例,仿《唐六典》,它與前代有別的是注重官吏法的修制和民族行政法的制定,因而具有其特色。
明清兩代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高度發展的時期。它集歷代行政法之大成,對行政法典法規的制定更為系統化、規范化。明清仿《唐六典》制定了《明會典》與《清會典》。「會典」之名始於明代,即典章會要之意。《明會典》體例以六部官制為綱,分述各行政機構的職掌和事例。其記載有關章典制度,凡明史所未載者,會典均有交待。萬曆《御制重修明會典序》中說:「輯累朝之法令,定一代之章程,鴻綱細目,燦然具備。」《清會典》記載了清代開國至光緒各級行政機構的職掌、事例和活動原則。它採用以官為典,以職立官,有典有例的分合序列。清代的官員都得以會典來執法。正如《續修大清會典序》中所說:「會典所載,皆百臣奉行之政令。」
司法審判機關中國古代司法、行政往往不分,行政機關兼行審判權,審判權受皇權左右,成為中國封建司法制度的一個基本特點。
先秦秦以前沒有專設司法機關,只是設官理刑。夏有大理,商周有司寇。因古代兵刑不分,往往軍事長官又是司法長官。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後設置掌握獄訟的最高法官,秦稱「廷尉」,齊稱「大理」,楚稱「廷理」。
秦統一的秦王朝建立後,「廷尉」列為九卿之一,作為中央司法機關的長官,負責審理皇帝交辦的案件和地方移送的疑難案件。秦地方無專門的司法機關,郡守、縣令兼行審判權,可自行處理一般案件。
漢代中央仍以廷尉(又稱大理)為最高司法長官,地方司法機關與秦基本相同。漢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有一些變化,尚書台設立後,其中的三公曹(西漢時)、二千石曹(東漢時),亦掌有一定的司法權,分割了廷尉的一部分職權。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司法制度基本沿襲漢制,又有所發展。中央司法機關一般仍稱廷尉。北齊沿稱大理寺,機構日趨擴大。這一時期的地方司法機構仍與行政機構合而為一,司法權由郡太守、州刺史和縣令等各級行政長官掌握。
隋唐以大理寺主管審理、判決朝廷百官犯罪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主管司法行政,負責審核大理寺及州縣審判案件。御史台為中央最高監察機關,負責監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亦參與某些案件的審判。唐朝時,每遇重大案件,皇帝通常命令大理寺卿同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稱作「三司推事」。隋唐時期的地方的司法仍由行政機關兼理。
宋代司法機關不斷擴大,職權分散。於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和刑部之外,皇帝在宮中增設審刑院,掌審議大理寺上報的案件。宋神宗時,取消審刑院,其職權劃歸刑部。地方司法仍由州(與州同級的有府、軍、監)和縣兩級行政機關兼理。
遼代司法體制,契丹部落很早就設有世襲決獄官,由軍事首領夷離堇兼理司法。契丹國建立後,於太祖神冊五年(920年)置夷離畢院,以夷離畢為北面官,「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專掌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行政與司法事務。遼太宗以後,又仿效唐宋制度,置大理寺、御史台等南面官,「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調、車馬之事」,專掌漢族地區行政與司法事務。因此,其行政及司法制度都分為兩個系統。
遼聖宗時期,開始任用漢人執掌司法,試圖縮小契丹與漢人司法制度的差異,消除民族隔閡。
金代初期沒有專門司法機構,各級軍政長官兼理司法。熙宗改革後,司法制度大多仿效漢制,但又具有民族特色。中央設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等司法機構,其官員分別由女真人、漢人、契丹人擔任,並設譯史充當翻譯,以解決斷案中語言不通的問題。地方仍沿襲宋制,由行政機關兼理司法。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各路設提刑司,作為中央的司法派出機構,執掌司法事務。
元代統一全國後,於中央設刑部、御史台,並將大理寺改為大宗正府。泰定帝時,將審判權分別歸刑部和地方政府。蒙古人犯罪,只由宗正府審理。元代州縣兼掌司法,路則在總管府下設立推官,專理刑獄。
明清兩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日益強化,司法權更趨集中、完善。於中央設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合稱「三法司」,分典刑獄。都察院掌糾察,刑部主審訊,大理寺主掌復核,成為專司駁議的慎刑機關。對重大案件實行「三司會審」,清稱「九卿會審」,標志著皇帝對司法權的嚴格控制。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亦握有廣泛的司法權。清代專門設立了承審滿人訴訟的司法機構,並將司法管轄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中央理藩院專設理刑司,負責對少數民族案件的審判。
主要特點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①法律出於皇權,維護皇權。古代中國實行專制主義的統治,奴隸社會的君主的「命」即法律,封建社會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實行個人獨裁統治,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審判官。歷代法律都以皇帝個人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律的制定雖由朝臣具體完成,但批准權屬於皇帝,歷代帝王都凌駕於法律之上。除律外,皇帝還可根據需要隨時發布詔、令、格、式等。「法自君出」,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皇權。
②禮法結合,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中,禮佔有重要位置,「為政先禮,禮為政本」,禮既是道德規范,又是法律規范。秦始皇以法治國,西漢初期大體上是「霸王道雜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主導的政治思想,以其為基礎逐步形成了以禮法合流為基本特徵的封建法律思想體系。維護「三綱五常」成為封建法典的核心內容,德主刑輔、禮刑並用成為法制的原則。從「引經決獄」,實行秋冬行刑,到「十惡大罪」和「八議」的規定等,許多法律內容都是以儒學的等級倫理關系作為定罪或赦免的標准,並為歷代統治者所尊奉。
③官僚、貴族享有法定特權。中國古代法律從維護等級制度出發,賦予貴族官僚以各種特權。西周法律有「凡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的規定;漢代有「先請」之制,對犯罪的貴族官僚的審理,要先奏請皇帝。魏律根據《周禮》的「八辟」規定了「八議」。至隋、唐,封建特權法相因沿襲又不斷發展,《唐律》規定的「議」、「請」、「減」、「贖」、「官當」等按品級減免罪刑的法律制度是集中的表現。唐之後,宋、元、明各代法典均將其作為重要內容加以肯定。
④諸法合體、並用,司法隸屬於行政,無獨立審判權。中國古代法律最早表現為禮刑並用,之後形成諸法合體的封建法典。從戰國李悝著《法經》始,至秦、漢、唐、宋、明、清諸律,都是以刑法為主,兼有訴訟、民事、行政等方面的內容。這種諸法合體混合編纂形式,貫穿於封建社會各朝代。
在封建專制主義制度下,皇帝是最高統治者,直接控制司法大權。地方的審判權完全歸屬行政機關,中央雖設有專門審判機關,但其活動為皇帝所左右,監察、行政機關也可審理案件,審判機關往往不能獨立行使職權。封建社會並無獨立審判權,審判機關只是皇帝及受皇帝控制的行政機關的附庸。這種行政兼理司法的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
以上答案來自一名高校法學專業本科學生。
我是學這個的。要相信權威

7. 中國法制史筆記

【00前言部分課後練習】 2008-01-02 22:28 | (分類:默認分類)
1.多選題: 現有通常認為,中國古代法的起源途徑有 A. 祭祀 B. 宗教 C. 戰爭 D. 氏族會議 解答: A,C
2.多選題: 對於中國古代「刑起於兵」說的正確理解有 A. 刑即刑法、刑罰 B. 兵即兵器 C. 刑與戰爭分不開 D. 司法官與軍事長官合一 解答: A,C,D
3.單選題: 對於中華法系特點的錯誤表述是;5.;6. A. 皇帝是立法、司法的樞紐 B. 諸法合體,以刑為主 C. 司法與行政合一 D. 中國法律有濃厚的宗教法色彩 解答: D
4.填空題: 中華法系是以為核心的。 解答: 權力
5.多選題: 中華法系的特點有 A. 以權利為核心 B. 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束縛 C. 維護封建倫理,確認家法族規 D. 諸法合體,以刑為主 解答: C,B,D
【01夏商部分課後練習】 2008-01-02 22:30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周有亂政,而作。 解答: 九刑 2.單選題: 中國古代最早的軍法見於 A. 《尚書•甘誓》 B. 《論語•為政》 C. 《春秋左氏傳》 D. 《周禮•軍禮》 解答: A 3.填空題: 神權法思想指導立法、司法並達到頂峰的是朝。 解答: 商 4.填空題: 中國古代最早的監獄叫作《》。 解答: 圜土 5.填空題: 商有亂政,而作。 解答: 湯刑 6.填空題: 夏有亂政,而作。 解答: 禹刑 7.填空題: 傳說中,夏代的中央監獄被稱之為「」。 解答: 圜土 8.填空題: 商代法律被泛稱為。 解答: 湯刑
【03春秋戰國部分課後練習】 2008-01-02 22:30 | (分類:默認分類)
1.多選題: 關於《法經》的正確表述有
A.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體系的法典 B. 是後世封建法典的藍本 C. 對當時封建經濟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D. 是戰國時期的成文法
解答: B,D,C 2.填空題: 春秋末期鄭國鄧析作了。 解答: 竹刑 3.填空題: 《法經》的篇依次分別是:《》《》《囚法》《》《》《》。 解答: 盜法 賊法 捕法 雜法 具法 4.單選題: 春秋末期,諸侯國所公布法律的中心內容是 A. 保護私有財產 B. 保護人身安全 C. 保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 D. 保護貴族利益 解答: A 5.填空題: 《法經》的作者是時期國的。 解答: 戰國 魏 李悝 6.填空題: 春秋時期先後反對鑄刑鼎的著名人物有和,他們分別反對國和國鑄刑鼎的行為。 解答: 叔向 孔子 鄭 晉 7.多選題: 春秋末期公布成文法的歷史意義有
A. 宣告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奴隸制秘密法狀態的結束 B. 拉開了春秋戰國成文法運動的序幕 C. 標志著封建製成文法的誕生 D. 成為秦漢以後封建法典的源頭 解答: C,B,D,A 8.多選題: 春秋時期,楚國制定的法律有 A. 《仆區法》 B. 《茆門法》 C. 《大府之憲》 D. 《憲令》 解答: A,B 9.多選題: 春秋末期,鑄刑鼎的國家有 A.

B. 趙 C. 晉 D. 楚 解答: A,C 10.多選題: 先秦時期的「五刑」包括 A. 墨 B.
杖C. 刖 D. 閹割為奴 E. 死 解答: C,A 11.多選題:
春秋時期個別國家公布成文法的舉動遭到守舊派的批評。守舊派提出的批評理由有
A. 法不可以公開B. 違背了「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的傳統 C. 刑不可以為小民所用 D. 破壞了「貴賤不衍」的禮制 解答: D,B
【04秦國與秦朝部分】 2008-01-02 22:31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秦律根據控告者與被告者的關系以及侵害行為的性質,將案件分為「」與「」。 解答: 公室告 非公室告 2.多選題:
下列屬於封診式的內容的選項有
A. 規定官吏審理案件的准則 B. 審訊筆錄的書寫格式 C. 現場勘查筆錄的書寫格式 D. 查封筆錄的書寫格式 解答: C,A,B,D 3.填空題: 《睡虎地秦墓竹簡》出土於年。 解答: 1975 4.單選題: 秦簡中「法律答問」的性質是 A.
皇帝提出的問題
B. 立法者虛擬的問題 C. 官方法律解釋 D. 法官考試題目 解答: C 5.多選題:
對於秦朝法制指導思想的正確表述有
A. 以法家思想為指導 B. 將其發展到極端 C. 「法令由一統」、「事皆決於法」 D. 專任刑罰的「重刑主義」 解答: B,D,A,C 6.填空題: 秦簡中我們見到了中國古代最早的「式」——。 解答: 封診式 7.填空題: 「」指父母控告子女盜竊自己的財產,以及子女控告父母、奴妾控告主人擅自殺、傷、髡自己。對於這類案件,官府不得受理。 解答: 非公室告 8.填空題: 秦簡中的判案成例被稱為。 解答: 廷行事 9.單選題: 秦代判案成例的作用是 A. 修改律文的規定B. 補充律文的不足C. 解釋律文的內容 D. 指導律文的修訂
解答: B 10.填空題: 「」指控告他人的殺傷和盜竊行為,官府可以受理。 解答: 公室告 11.多選題: 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A. 律 B. 法律答問 C. 課 D. 比 解答: B,A,C
02西周部分】 2008-01-02 22:32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西周時期的司法活動中,已經注意區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其中過失稱之為「」,慣犯稱之為「」。 解答: 眚 惟終 2.多選題: 中國古代,夫家可以休妻的幾種情況統稱之為 A. 七出 B. 七絕 C. 七棄 D.
七去
解答: C,A,D 3.單選題: 中國古代法官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察顏觀色的審判方法。下列不屬於這套方法中的內容是: A. 色聽 B. 氣聽 C. 眸聽 D. 耳聽 解答: C 4.多選題:
下列關於西周時期禮刑關系的論述正確的有
A. 禮與刑是西周法的兩個基本方面 B. 禮的作用是「禁於將然」,刑的作用是懲治「已然」犯罪 C. 「出禮入刑」 D. 西周時只強調禮的作用 解答: A,C,B 5.單選題: 中國法制史中所講的「六禮」,是指中國古代禮中所規定的 A. 關於結婚的六道程序 B. 關於離婚的六道程序 C. 關於訂婚的六道程序 D. 關於婚姻的六道程序 解答: A 6.填空題: 中國古代法官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所形成的察顏觀色的審判方法叫作。 解答: 五聽 7.判斷題: 西周時,「劑」為長券,用於買賣奴隸、牛馬。 正確 錯誤 解答: 錯誤 8.填空題: 中國古代,結婚必須經過六道程序,統稱為「六禮」,這種制度最早出於時期。 解答: 西周 9.多選題:
中國古時夫家不可以休妻的幾種情況包括
A. 有所娶無所歸者 B. 無後者 C. 與更三年喪者 D. 前貧賤後富貴者 解答: C,A,D 10.填空題: 西周時兩次大的立法活動分別是:周公制,呂侯作。 解答: 禮 刑 11.填空題: 西周開始,夫家不能休妻的三種情況統稱為「」。 解答: 三不去 12.填空題: 西周時期的買賣契約叫做。 解答: 質劑 13.單選題: 西周時,用於買賣兵器、珍異之物的契約是 A. 質 B. 劑 C. 傅 D. 別 解答: B 14.多選題: 中國古代的所謂「肉刑」,一般而言包括 A. 墨 B. 劓 C. 宮 D. 大辟 解答: C,B,A 15.多選題:
西周時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有
A. 老幼犯罪減免刑罰 B. 區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 C. 罪疑從赦 D. 同罪異罰 解答: D,A,C,B 16.填空題: 西周時期的借貸契約叫做。 解答: 傅別 17.單選題: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西周初年立法思想的是
A. 以德配天 B. 敬天保民C. 敬神敬宗 D. 明德慎罰 解答: C
05兩漢部分】 2008-01-02 22:33 | (分類:默認分類)
.填空題: 漢初,蕭何在《法經》的基礎上,增加了:《律》、《律》、《律》,總稱為《》。 解答: 戶 興 廄 九章律 2.多選題: 漢朝確立的刑法原則有 A. 上請 B. 恤刑 C. 親親得相首匿 D. 先自告除其罪 解答: A,B,C,D 3.填空題: 漢代法律形式之一「比」,全稱為。 解答: 決事比 4.多選題: 關於漢朝法制指導思想的正確表述有 A. 漢初,以黃老學派的法律思想為指導 B. 漢初,強調休養生息、約法省刑 C. 武帝時,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為指導 D. 武帝時,強調德主刑輔,禮法並用 解答: A,B,D,C 5.單選題: 兩漢時期,法律規定乞鞫的法定時限為 A. 一個月B. 兩個月 C. 三個月 D. 一年 解答: C 6.填空題: 漢代,在審判案件時,如無法律明文規定,就以儒家的經義,尤其是《春秋》的經義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的做法被稱為「」,其首倡者是。 解答: 春秋決獄 董仲舒 7.多選題: 漢代的法律形式包括 A. 律 B. 令 C. 課 D. 廷行事 解答: A,B 8.填空題: 奠定了漢律的基礎,又成為漢律代稱的是《》。 解答: 九章律
【06魏晉南北朝部分】 2008-01-02 22:34 | (分類:默認分類)
1.單選題: 改漢《具律》為《刑名》,並列於篇首的律典是 A. 《新律》B. 《蜀科》
C. 《泰始律》 D. 《北齊律》 解答: A 2.單選題: 《麟趾格》制定於 A. 東魏 B. 西魏 C. 北齊 D. 北周 解答: A 3.填空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改廷尉為大理寺的是。 解答: 北齊 4.填空題: 魏晉以後,由於紙契的盛行,出現了。 解答: 合同契 5.單選題: 犯人直系親屬年老應侍而家無成丁,死罪非十惡則允許上請,流刑可免發遣,徒刑可緩期,將犯人留下以照料老人,待老人去世後再實際執行的刑罰執行制度被稱為 A. 存留養親 B. 八議 C. 官當 D. 矜老憐幼 解答: A 6.填空題: 中國古代,官吏犯罪後可以官職折抵徒刑的制度叫做。 解答: 官當 7.單選題: 登聞鼓直訴制度形成於 A. 西晉 B. 東晉 C. 西漢 D. 東漢 解答: A 8.多選題: 與傳統律典相比,《北齊律》在體例和內容上的發展變化有
A. 確定律典12篇的體例 B. 《名例》,列於篇首 C. 確立「重罪十條」 D. 確立新「五刑」 解答: D,A,B,C 9.單選題: 第一次將「服制」列入律典中,作為定罪量刑原則的是 A. 《晉律》B. 《杜張律》 C. 《大戴禮》 D. 《八禮圖》 解答: A 10.單選題: 留養承祀制度最初出現於 A. 北魏 B. 東魏 C. 西魏 D. 北齊 解答: A 11.單選題: 我國專司法律教育,培養司法官員的職位始設於 A. 三國曹魏時期 B. 三國時的吳國 C. 三國時的蜀國 D. 秦朝 解答: A 12.多選題: 《晉律》將《刑名》分為 A. 具 B. 刑名
C. 名例 D. 法例 解答: B,D 13.多選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體現了法律儒家化的法律制度有 A. 八辟 B. 上請 C. 官當D. 存留養親 解答: C,D 14.單選題: 「八議」入律是在 A. 《新律》 B. 《蜀科》 C. 《泰始律》 D. 《北齊律》 解答: A 15.單選題: 三國時,在廷尉之下,專司法律教育,培養司法官的官職是 A. 律博士 B. 副廷尉 C. 御史D. 都御史 解答: A 16.多選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具代表性的律典有 A. 新律 B. 晉律 C. 北魏律 D. 北齊律 解答: D,C,A,B
【07隋唐部分】 2008-01-02 22:34 | (分類:默認分類)
1.多選題: 唐初法制指導思想的主要內容有 A. 「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B. 立法要求寬簡、劃一、穩定 C. 「明刑弼教」 D. 執法要求審慎 解答: B,A,D 2.填空題: 隋朝時制定的律依次為《》《》。 解答: 開皇律 大業律 3.單選題: 唐朝後期制定的律典有 A. 《大中刑律統類》 B. 《武德律》 C. 《永徽律疏》 D. 《唐律疏議》 解答: A 4.填空題: 唐律中新規定的強制離婚的要件叫做。 解答: 義絕 5.填空題: 唐後期制定的,對五代和宋的法律名稱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法律文件是《》。 解答: 大中刑律統類 6.多選題: 隋唐後定型的,中國古代十種最嚴重的犯罪包括 A. 反逆 B. 謀大逆C. 叛D. 謀叛E. 惡逆F. 不道G. 不敬H. 不孝I. 不睦J. 內亂解答: I,B,D,A0,F,H,E 7.單選題: 《唐律疏議》的篇數為 A. 6 B. 7C. 9 D. 12 解答: D 8.單選題: 唐高宗永徽年間最有成就的立法成果是頒布 A. 《律疏》B. 《律義》 C. 《疏議》 D. 《刑統》 解答: A 9.多選題: 唐代的中央司法機關包括 A. 大理寺 B. 刑部 C. 御史台 D. 都察院 解答: C,A,B 10.多選題: 關於唐律特點的正確表述有 A. 「依禮制刑,禮法合一」 B. 唐律的指導思想是以禮為綱 C. 中典治國,用刑持平 D. 立法技術比較成熟 解答: D,A,B,C 11.多選題: 唐朝前期制定的律典有 A. 武德律 B. 貞觀律 C.永徽律D. 開元律 E. 大中刑律統類
解答: B,C,A 12.填空題:
隋唐時期,中國古代十種最嚴重的犯罪被定型化了,統稱為「」,其前身是《》中的「」。
解答: 十惡 北齊律 重罪十條 13.多選題: 下列關於唐律歷史地位的表述正確的有 A. 唐律是中華法系的代表作 B. 在中國法制史上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C. 對亞洲許多國家的法典有重要的影響 D. 對唐以前的封建法制也有重要的影響 解答: C,B,A
【08兩宋部分】 2008-01-02 22:35 | (分類:默認分類)
單選題: 凌遲開始成為法定刑種是在 A. 北宋 B. 南宋 C. 元
D. 明 解答: B 2.填空題: 宋代實行的,當被告人推翻原口供時,另行安排勘問、推鞠的重審制度叫做「」。 解答: 翻異別勘 3.判斷題: 宋代法律規定,如果犯人妄行翻供,則重審時要加重處罰。 正確 錯誤 解答: 正確 4.填空題: 宋代理雪制度的時效為(請在空中填寫漢字)。 解答: 三年 5.填空題: 宋朝關於民間田宅、婚姻、債負糾紛的起訴、受理、斷遣時限的制度稱為制度。 解答: 務限 6.填空題: 宋代頒行的條法事類保存至今的唯有《》。 解答: 慶元條法事類 7.填空題: 我國古代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解答: 宋刑統 8.多選題: 宋代刑罰制度與前代相比,主要的變化有 A. 實行折杖法 B. 刺配盛行 C. 凌遲成為法定刑 D. 廣泛適用枷號 解答: A,B,C 9.填空題: 宋初,皇帝為加強對於司法審判的控制,曾在宮中設立。 解答: 審刑院
【09元朝部分】 2008-01-02 22:36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元朝時,其作用類似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審判機構叫做。 解答: 刑部 2.填空題: 元代負責審理蒙古人、色目人案件的機構是。 解答: 大宗正府 3.多選題: 元朝法律中,在案件審理和定罪量刑上實行民族歧視的規定有 A. 審判機構不同 B. 同罪異罰的處刑原則 C. 大宗正府專門審理宗室及有關蒙古人的案件 D. 蒙古人不被刺字,不受刑訊,除死罪外不被拘禁 解答: C,A,B,D 4.填空題: 元代由地方官吏抄集的法律文書分類匯編是《》,全稱為《大元聖政國朝典章》。 解答: 元典章
【10明朝部分】 2008-01-02 22:37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指出明律「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特點的學者是朝的。 解答: 清 薛允升 2.判斷題: 明律的所謂「輕其所輕」,即明律在有違倫常教化的犯罪處理上相對偏輕。 正確 錯誤 解答: 正確 3.多選題: 明律在刑法原則上「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的原因有 A. 社會矛盾激化,禮教的作用有限 B. 實施「重典治亂世」的必然結果 C. 提倡道德教化的必然結果 D. 法律通俗化、深入人心的必然結果
解答: A,B 4.判斷題: 「重其所重」就是指明律對於所有犯罪行為的處刑都普遍加重。 正確 錯誤 解答: 錯誤 5.填空題: 明律「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的特點是與對比的結果。 解答: 唐律 6.多選題: 明《大誥》的具體篇目包括 A. 《大誥初編》 B. 《大誥二編》 C. 《大誥三編》 D. 《大誥文臣》 解答: A,C 7.多選題: 明代創制的正式刑種有 A. 充軍 B. 枷號C. 刺配D. 枷項令眾
解答: A,B 8.判斷題: 明代為重懲貪官污吏,在《大明律》中設官吏受贓專章。 正確 錯誤 解答: 正確 9.填空題: 洪武(請填入漢字)年最終定型完成的《大明律》有篇,篇名依次分別為:《律》《律》《律》《律》《律》《律》《律》。 解答: 三十 7 名例 吏 戶 禮 兵 刑 工 10.填空題: 為了防止臣下結黨營私,朱元璋特地在《大明律》中規定了「」罪。 解答: 奸黨 11.填空題: 朱元璋親自編制的特別刑法叫作明《》,共有篇。 解答: 大誥 4
【11清朝部分】 2008-01-02 22:38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清代負責重案復核的中央機構是。 解答: 大理寺 2.多選題: 清朝的會審制度包括 A. 秋審 B. 朝審 C. 熱審 D. 大審 解答: A,C,B 3.填空題: 中國法制史上最後一部封建法典是《》。 解答: 大清律例 4.多選題: 清朝法律中保護旗人司法特權的規定有 A. 旗人犯罪,享有「減等」和「換刑」的特權 B. 旗人犯罪一般不刺字,非刺不可的,也不刺面 C. 有專門審理旗人案件的司法機構 D. 把全國人民按照民族分為四等
解答: A,B,C 5.多選題: 清朝制定的,關於少數民族管理的法規有 A. 《蒙古律》B. 《西寧番子治罪條例》 C. 《欽定西藏章程》 D. 《回疆則例》 解答: A,D,B,C 6.多選題:
清代有權審理旗人案件的機構有
A. 宗人府 B. 內務府慎刑司 C. 步軍統領衙門 D. 大宗正府 解答: A,C,B 7.填空題: 清代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關為。 解答: 刑部 8.填空題: 清代的地方司法體制分為級。 解答: 4
【13民國部分】 2008-01-02 22:40 | (分類:默認分類)
1.填空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在國家的領導體制上規定實行制,而後者實行制。 解答: 總統 責任內閣 2.填空題: 中華民國南京政府的法律體系包括(其匯編稱為《》)和。 解答: 成文法 六法全書 例 3.填空題: 北京政府所頒布的刑法典為《》。 解答: 暫行新刑律 4.填空題: 中國近代第一部民事訴訟法典《》頒布於年。 解答: 民事訴訟條例 1922 5.填空題: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律師法草案》由編成。 解答: 孫潤宇 6.填空題: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於年。 解答: 1912 7.多選題: 《中華民國民法》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 A. 肯定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習慣及法理可作為審理民事案件的依據 B. 採取「國家主義」原則,強調對私人利益的保護是有條件的 C. 廢止舊法中的宗祧繼承製度,采平等繼承製度,配偶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D. 肯定財產所有人對財產的佔有、處分、收益權 解答: B,D,A,C 8.多選題: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社會性立法有 A. 《大總統令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文》 B. 《大總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 C. 《大總統令禁煙文》 D. 《大總統令內務部曉諭不得買賣人口文》 解答: A,C,B 9.多選題: 中國近代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的憲法性文件有 A.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B.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 《中華民國約法》 D. 「天壇憲草」解答: B,D 10.填空題: 史稱「五五憲草」的文件頒布於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解答: 南京國民 11.多選題: 南京國民政府的憲法及其憲法性文件包括 A. 《訓政時期約法》 B. 《訓政綱領》 C. 「五五憲草」 D. 「五權憲法」
解答: C,B,A 12.多選題: 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規定,民間普通稱呼有 A. 先生 B. 君 C. 老爺 D. 大人 解答: A,B 13.填空題: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的法律依據是《》。 解答: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4.多選題: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的普通法院系統包括 A. 大理院 B. 高等法院 C. 地方審判廳 D. 初級審判廳 解答: C,D,A 15.多選題: 《臨時約法》與《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區別有A. 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B. 進一步擴大參議院的權力 C. 規定了嚴格的修改程序 D. 規定了人民權利 解答: B,D,C,A 16.多選題: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有 A. 實行司法獨立原則 B. 禁止刑訊,實行重證據不輕信口供的原則 C. 禁止體罰 D. 實行公開審判制度、陪審制度、律師制度 解答: D,C,B,A 17.判斷題: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就是中華民國憲法。 正確 錯誤 解答: 錯誤 18.填空題: 中國近代法律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憲法是年《憲法》,被人們稱為「」。 解答: 1923 中華民國 賄選憲法 19.多選題: 國民黨的《六法全書》中包括 A. 憲法及其關系法
B. 刑法及其關系法 C. 商法及其關系法 D. 行政法及其關系法 解答: A,B 20.填空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實行。 解答: 總統制
【14革命根據地部分】 2008-01-02 22:40 | (分類:默認分類)
1.多選題: 革命根據地新民主主義法制建設所涉及的主要方麵包括 A. 民事立法 B. 刑事立法 C. 土地立法 D. 勞動立法 解答: D,B,A,C 2.多選題: 工農民主政權時期的司法機關有 A. 中央臨時最高法庭 B. 裁判部(省、區、縣) C. 軍事裁判所 D. 特種刑事法庭 解答: A,C,B 3.填空題: 抗日民主政權的組織形式是。 解答: 三三制 4.填空題: 解放區人民民主政權所創設的新刑種是。 解答: 管制 5.多選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主要內容有 A. 規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權的性質是工農民主政權 B. 確定政權的組織形式是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 C. 確定工農民主專政的基本任務是徹底實現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 D. 確定工農群眾的各項基本權利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 解答: D,C,B,A 6.多選題: 關於抗日民主政權機關組成人員分配的正確表述有,, A. 共產黨員佔二分之一 B. 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佔三分之一 C. 中間派佔三分之一 D. 地主階級堅決清除解答: C,B 7.多選題: 抗日民主政權訴訟原則的主要發展有 A. 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原則 B.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原則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D.
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分開解答: B,A,C 8.多選題: 工農民主政權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A. 井岡山土地法 B. 興國土地法 C.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 D. 土地聯產承包辦法 解答: B,C,A 9.多選題: 抗日民主政權時期刑法原則的主要發展有 A. 以鎮壓與寬大相結合、懲辦與教育相結合為原則 B. 貫徹保障人權原則 C. 反對威嚇報復,主張實行感化教育原則 D. 罪刑法定原則 解答: A,B,C 10.填空題: 《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於年。 解答: 1947 11.填空題: 《關於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定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發布於年。 解答: 1949 12.多選題: 《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有 A. 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 B. 確定土地財產的分配辦法 C. 確定土改的執行機關為各級農會 D. 為保障土改的順利進行,設人民法庭審理破壞土改的案件 解答: B,D,A,C 13.多選題: 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特點 A. 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反對主觀主義的審判作風 B. 走群眾路線,實行審判與調解相結合 C. 堅持原則,忠於職守,嚴格依法辦案 D. 實行簡便利民的訴訟手續 解答: B,D,C,A 14.單選題:
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特色在於A. 採用審判與調解相結合的審判方式 B. 坐堂問案 C. 巡迴審判 D. 陪審制度 解答: A 15.填空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性文獻是《》。 解答: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16.填空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政體是制。 解答: 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

8.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宋代

中國古代統治者也用法律作為管理行政機構和官吏的一種手段。歷代都制定了一些關於行政機構設置、職掌和官制的行政法規。中國古代雖然把各種律令混合制訂在一起,但唐以後也有單行的行政法典。
先秦夏代適應奴隸制的需要,隨著權力機構的建立,產生了最初形態的行政法制。商代,「齊之以禮,齊之以刑」,禮法構成商王朝行政法的重要內容。但是,夏、商時期對政府機構的管理基本是以習慣法為主,「以言代法」,以吏代法。
西周時期的《周禮》(亦稱《周官》)中載有《六官》、《六典》之篇。《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考工記》6篇。《六典》即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官各掌一典。其中,治、教、禮、事四典實為行政法的內容。從此,奠定了中國古代行政法的基礎。
秦漢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封建國家,加強了對政府機構及官吏的管理。《秦律》中的《置吏律》、《效律》等是關於職官建制、任免、銓選、考核之法;《內吏雜律》是關於京官政務之法規;《行書律》是有關公文規定的法規;《傅律》、《田律》、《金布律》、《徭律》以及《工律》等,是有關經濟、手工業的行政管理法規,內容十分豐富,充分顯示了統一封建國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特色。
漢代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和職官法,尚書台六曹體制的建立,奠定了整個封建社會六部制度的基礎。漢代對各種機構的員額和職權都有明確規定。如對皇帝的詔令必須忠實執行;官吏泄漏機密者,要免職;官吏受賄或保管官府財物自盜者,定罪後仍再犯者,要處死等。
隋唐宋元行政法的重大發展是在隋、唐。隋、唐將晉代就正式列為國家法律的「違制」律改為「職制」。它是對各級官吏違反編制及失職行為的處分規定。唐代編纂的《唐六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較為完整的行政法典。它按照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制,明確規定了國家各級行政機構的規范、官吏的編制、職責許可權以及對官吏選拔、考核、獎罰等行政管理制度。典律分野是《唐六典》的一大發展,「律之正罪,典以范政」,是中國古代行政法發展的結晶。唐以後,宋代有官修法典《慶元條法事類》,元代有《元典章》等。宋、元行政法典仍以六部為例,仿《唐六典》,它與前代有別的是注重官吏法的修制和民族行政法的制定,因而具有其特色。
明清兩代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高度發展的時期。它集歷代行政法之大成,對行政法典法規的制定更為系統化、規范化。明清仿《唐六典》制定了《明會典》與《清會典》。「會典」之名始於明代,即典章會要之意。《明會典》體例以六部官制為綱,分述各行政機構的職掌和事例。其記載有關章典制度,凡明史所未載者,會典均有交待。萬曆《御制重修明會典序》中說:「輯累朝之法令,定一代之章程,鴻綱細目,燦然具備。」《清會典》記載了清代開國至光緒各級行政機構的職掌、事例和活動原則。它採用以官為典,以職立官,有典有例的分合序列。清代的官員都得以會典來執法。正如《續修大清會典序》中所說:「會典所載,皆百臣奉行之政令。」
司法審判機關中國古代司法、行政往往不分,行政機關兼行審判權,審判權受皇權左右,成為中國封建司法制度的一個基本特點。
先秦秦以前沒有專設司法機關,只是設官理刑。夏有大理,商周有司寇。因古代兵刑不分,往往軍事長官又是司法長官。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後設置掌握獄訟的最高法官,秦稱「廷尉」,齊稱「大理」,楚稱「廷理」。
秦統一的秦王朝建立後,「廷尉」列為九卿之一,作為中央司法機關的長官,負責審理皇帝交辦的案件和地方移送的疑難案件。秦地方無專門的司法機關,郡守、縣令兼行審判權,可自行處理一般案件。
漢代中央仍以廷尉(又稱大理)為最高司法長官,地方司法機關與秦基本相同。漢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有一些變化,尚書台設立後,其中的三公曹(西漢時)、二千石曹(東漢時),亦掌有一定的司法權,分割了廷尉的一部分職權。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司法制度基本沿襲漢制,又有所發展。中央司法機關一般仍稱廷尉。北齊沿稱大理寺,機構日趨擴大。這一時期的地方司法機構仍與行政機構合而為一,司法權由郡太守、州刺史和縣令等各級行政長官掌握。
隋唐以大理寺主管審理、判決朝廷百官犯罪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主管司法行政,負責審核大理寺及州縣審判案件。御史台為中央最高監察機關,負責監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亦參與某些案件的審判。唐朝時,每遇重大案件,皇帝通常命令大理寺卿同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稱作「三司推事」。隋唐時期的地方的司法仍由行政機關兼理。
宋代司法機關不斷擴大,職權分散。於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和刑部之外,皇帝在宮中增設審刑院,掌審議大理寺上報的案件。宋神宗時,取消審刑院,其職權劃歸刑部。地方司法仍由州(與州同級的有府、軍、監)和縣兩級行政機關兼理。
遼代司法體制,契丹部落很早就設有世襲決獄官,由軍事首領夷離堇兼理司法。契丹國建立後,於太祖神冊五年(920年)置夷離畢院,以夷離畢為北面官,「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專掌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行政與司法事務。遼太宗以後,又仿效唐宋制度,置大理寺、御史台等南面官,「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調、車馬之事」,專掌漢族地區行政與司法事務。因此,其行政及司法制度都分為兩個系統。
遼聖宗時期,開始任用漢人執掌司法,試圖縮小契丹與漢人司法制度的差異,消除民族隔閡。
金代初期沒有專門司法機構,各級軍政長官兼理司法。熙宗改革後,司法制度大多仿效漢制,但又具有民族特色。中央設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等司法機構,其官員分別由女真人、漢人、契丹人擔任,並設譯史充當翻譯,以解決斷案中語言不通的問題。地方仍沿襲宋制,由行政機關兼理司法。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各路設提刑司,作為中央的司法派出機構,執掌司法事務。
元代統一全國後,於中央設刑部、御史台,並將大理寺改為大宗正府。泰定帝時,將審判權分別歸刑部和地方政府。蒙古人犯罪,只由宗正府審理。元代州縣兼掌司法,路則在總管府下設立推官,專理刑獄。
明清兩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日益強化,司法權更趨集中、完善。於中央設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合稱「三法司」,分典刑獄。都察院掌糾察,刑部主審訊,大理寺主掌復核,成為專司駁議的慎刑機關。對重大案件實行「三司會審」,清稱「九卿會審」,標志著皇帝對司法權的嚴格控制。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亦握有廣泛的司法權。清代專門設立了承審滿人訴訟的司法機構,並將司法管轄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中央理藩院專設理刑司,負責對少數民族案件的審判。

9.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歷代行政法規

中國古代統治者也用法律作為管理行政機構和官吏的一種手段。歷代都制定了一些關於行政機構設置、職掌和官制的行政法規。中國古代雖然把各種律令混合制訂在一起,但唐以後也有單行的行政法典。
先秦夏代適應奴隸制的需要,隨著權力機構的建立,產生了最初形態的行政法制。商代,「齊之以禮,齊之以刑」,禮法構成商王朝行政法的重要內容。但是,夏、商時期對政府機構的管理基本是以習慣法為主,「以言代法」,以吏代法。
西周時期的《周禮》(亦稱《周官》)中載有《六官》、《六典》之篇。《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考工記》6篇。《六典》即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官各掌一典。其中,治、教、禮、事四典實為行政法的內容。從此,奠定了中國古代行政法的基礎。
秦漢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封建國家,加強了對政府機構及官吏的管理。《秦律》中的《置吏律》、《效律》等是關於職官建制、任免、銓選、考核之法;《內吏雜律》是關於京官政務之法規;《行書律》是有關公文規定的法規;《傅律》、《田律》、《金布律》、《徭律》以及《工律》等,是有關經濟、手工業的行政管理法規,內容十分豐富,充分顯示了統一封建國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特色。
漢代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和職官法,尚書台六曹體制的建立,奠定了整個封建社會六部制度的基礎。漢代對各種機構的員額和職權都有明確規定。如對皇帝的詔令必須忠實執行;官吏泄漏機密者,要免職;官吏受賄或保管官府財物自盜者,定罪後仍再犯者,要處死等。
隋唐宋元行政法的重大發展是在隋、唐。隋、唐將晉代就正式列為國家法律的「違制」律改為「職制」。它是對各級官吏違反編制及失職行為的處分規定。唐代編纂的《唐六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較為完整的行政法典。它按照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制,明確規定了國家各級行政機構的規范、官吏的編制、職責許可權以及對官吏選拔、考核、獎罰等行政管理制度。典律分野是《唐六典》的一大發展,「律之正罪,典以范政」,是中國古代行政法發展的結晶。唐以後,宋代有官修法典《慶元條法事類》,元代有《元典章》等。宋、元行政法典仍以六部為例,仿《唐六典》,它與前代有別的是注重官吏法的修制和民族行政法的制定,因而具有其特色。
明清兩代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高度發展的時期。它集歷代行政法之大成,對行政法典法規的制定更為系統化、規范化。明清仿《唐六典》制定了《明會典》與《清會典》。「會典」之名始於明代,即典章會要之意。《明會典》體例以六部官制為綱,分述各行政機構的職掌和事例。其記載有關章典制度,凡明史所未載者,會典均有交待。萬曆《御制重修明會典序》中說:「輯累朝之法令,定一代之章程,鴻綱細目,燦然具備。」《清會典》記載了清代開國至光緒各級行政機構的職掌、事例和活動原則。它採用以官為典,以職立官,有典有例的分合序列。清代的官員都得以會典來執法。正如《續修大清會典序》中所說:「會典所載,皆百臣奉行之政令。」
司法審判機關中國古代司法、行政往往不分,行政機關兼行審判權,審判權受皇權左右,成為中國封建司法制度的一個基本特點。
先秦秦以前沒有專設司法機關,只是設官理刑。夏有大理,商周有司寇。因古代兵刑不分,往往軍事長官又是司法長官。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後設置掌握獄訟的最高法官,秦稱「廷尉」,齊稱「大理」,楚稱「廷理」。
秦統一的秦王朝建立後,「廷尉」列為九卿之一,作為中央司法機關的長官,負責審理皇帝交辦的案件和地方移送的疑難案件。秦地方無專門的司法機關,郡守、縣令兼行審判權,可自行處理一般案件。
漢代中央仍以廷尉(又稱大理)為最高司法長官,地方司法機關與秦基本相同。漢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有一些變化,尚書台設立後,其中的三公曹(西漢時)、二千石曹(東漢時),亦掌有一定的司法權,分割了廷尉的一部分職權。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司法制度基本沿襲漢制,又有所發展。中央司法機關一般仍稱廷尉。北齊沿稱大理寺,機構日趨擴大。這一時期的地方司法機構仍與行政機構合而為一,司法權由郡太守、州刺史和縣令等各級行政長官掌握。
隋唐以大理寺主管審理、判決朝廷百官犯罪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主管司法行政,負責審核大理寺及州縣審判案件。御史台為中央最高監察機關,負責監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亦參與某些案件的審判。唐朝時,每遇重大案件,皇帝通常命令大理寺卿同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稱作「三司推事」。隋唐時期的地方的司法仍由行政機關兼理。
宋代司法機關不斷擴大,職權分散。於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和刑部之外,皇帝在宮中增設審刑院,掌審議大理寺上報的案件。宋神宗時,取消審刑院,其職權劃歸刑部。地方司法仍由州(與州同級的有府、軍、監)和縣兩級行政機關兼理。
遼代司法體制,契丹部落很早就設有世襲決獄官,由軍事首領夷離堇兼理司法。契丹國建立後,於太祖神冊五年(920年)置夷離畢院,以夷離畢為北面官,「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專掌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行政與司法事務。遼太宗以後,又仿效唐宋制度,置大理寺、御史台等南面官,「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調、車馬之事」,專掌漢族地區行政與司法事務。因此,其行政及司法制度都分為兩個系統。
遼聖宗時期,開始任用漢人執掌司法,試圖縮小契丹與漢人司法制度的差異,消除民族隔閡。
金代初期沒有專門司法機構,各級軍政長官兼理司法。熙宗改革後,司法制度大多仿效漢制,但又具有民族特色。中央設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等司法機構,其官員分別由女真人、漢人、契丹人擔任,並設譯史充當翻譯,以解決斷案中語言不通的問題。地方仍沿襲宋制,由行政機關兼理司法。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各路設提刑司,作為中央的司法派出機構,執掌司法事務。
元代統一全國後,於中央設刑部、御史台,並將大理寺改為大宗正府。泰定帝時,將審判權分別歸刑部和地方政府。蒙古人犯罪,只由宗正府審理。元代州縣兼掌司法,路則在總管府下設立推官,專理刑獄。
明清兩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日益強化,司法權更趨集中、完善。於中央設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合稱「三法司」,分典刑獄。都察院掌糾察,刑部主審訊,大理寺主掌復核,成為專司駁議的慎刑機關。對重大案件實行「三司會審」,清稱「九卿會審」,標志著皇帝對司法權的嚴格控制。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亦握有廣泛的司法權。清代專門設立了承審滿人訴訟的司法機構,並將司法管轄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中央理藩院專設理刑司,負責對少數民族案件的審判。

10. 什麼是《元典章》

《元典章》全稱《大元聖政國朝典四章》,它是元朝的地方官署編訂的,匯集了元世祖至元仁宗期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司法等各方面的聖旨和條文?

全書分詔令?聖政?朝綱?台綱?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10大類,共60卷,記事至延祐七年為止;又增附《新集至治條例》,分國典?朝綱以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共8大類,不分卷,記事至至治二年止?各大類之下又有門?目,目下列舉條格事例,共有81門?467目?2391條?

這種編排體例屬於《唐六典》類型,而且很可能與當時的官衙架閣書檔分類有關?

《元典章》是研究元朝歷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獻之一,全部內容都由元朝的原始文牘資料組成?書中抄引的聖旨和中書省?御史台文件,保存了元朝最高統治集團議決政務的記錄,從中可以看出元朝政府決定和處理政務的准則?方法和過程?

《元典章》文體獨特,不僅使用一般書面語,詞訟文字中又常用元朝口語?此外還有聖旨?令旨和省?台文件中使用的以口語硬譯蒙古語的特殊文體,語法特徵與漢語大不相同,有許多硬性翻譯蒙古語的奇特詞語?

有時在同一文牘中混用這些不同文體?書中元朝俗體字很多,從中能夠看出當時社會上企圖簡化漢字的自發趨向?

元典章

熱點內容
法學專業好找工作 發布:2024-11-16 23:56:47 瀏覽:835
刑法專題課件 發布:2024-11-16 22:30:08 瀏覽:487
海商法中的承運人義務 發布:2024-11-16 22:20:05 瀏覽:463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 發布:2024-11-16 22:19:06 瀏覽:331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
司法局開展民法典贈書儀式 發布:2024-11-16 21:07:53 瀏覽:196
勞動法做六休一 發布:2024-11-16 20:54:10 瀏覽:238
黨內法規的自查報告 發布:2024-11-16 20:29:18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