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責任與

司法責任與

發布時間: 2020-12-25 05:27:54

『壹』 法律上責任與義務的區別是什麼

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並不必然同不利後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後果;而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後果相關的;法律義務可以通過義務主體自覺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責任則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貳』 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刑事責任為法律責任所包含。
刑事責任是指具有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危害社會的行為所版應該承擔的權責任,而且所負的責任是法律明確有規定的,這也就是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
法律責任還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這是你的行為觸犯了民法或者行政法的規定所應該擔負的責任。
一般來說,刑事責任的處罰度明顯高與民事和行政責任。

『叄』 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有區別嗎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責任的特點在於:(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1.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2.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3.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了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5.國家賠償責任是指在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時由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所引起的由國家作為承擔主體的賠償責任。
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為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根據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和個人責任。
根據責任承擔的內容可以分為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

『肆』 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刑事責任為法來律責任所包含。自
刑事責任是指具有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危害社會的行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且所負的責任是法律明確有規定的,這也就是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
法律責任還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這是你的行為觸犯了民法或者行政法的規定所應該擔負的責任。
一般來說,刑事責任的處罰度明顯高與民事和行政責任。

『伍』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回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答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陸』 責任和義務的區別

剛好這幾天在看法律
法律知識來回答你吧
雖然看起來很「法律」
不過仔版細看
很有道理

不愧權是法定的定義,精準到位

不過
在法律書里
我們叫「權利與義務」

權利:憲法規定的,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權而必須享有的有關人身、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權利,它具有法定性、目的性、相對性和可放棄性四大特徵

義務:憲法規定的,為保障一個有序的社會而由公民履行的最主要的義務,它具有法定性、強制性、利他性和不可放棄性四大特徵

『柒』 責任與義務的區別

區別如下:

義務:

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版責任。

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權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責任:

分內應做的事。

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後果相關的,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拓展資料:

義務是「權利」的對稱。

①又稱「社會責任」、「直接社會義務」。

社會普遍認為的為了滿足一定社會關系參加者享受直接社會權利,其他人應作出的一定作為或不作為,是客觀的社會規律、人們曰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以及其他各種條件直接作用的結果,一般為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所確認。

這種意義上的義務是法律義務的直接基礎和社會內容。

②「法律權利」的對稱。又稱「法律義務」。

法律規定權利主體應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的責任,是保證法律權利得以實現的條件,是國家對一定的直接社會責任的確認,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義務並不必然同不利後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後果;

熱點內容
商品房交接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9 01:18:41 瀏覽:155
張庭法學 發布:2025-02-09 01:08:00 瀏覽:829
哺乳一小時勞動法 發布:2025-02-09 00:20:12 瀏覽:793
河南一諾司法 發布:2025-02-09 00:18:29 瀏覽: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
網路安全立法過程 發布:2025-02-08 23:40:38 瀏覽:552
詐騙罪立法目的 發布:2025-02-08 23:39:25 瀏覽:820
司法三效果 發布:2025-02-08 23:33:26 瀏覽:534
刑事訴訟法的公民代理 發布:2025-02-08 23:28:23 瀏覽:731
與道德有關的詩 發布:2025-02-08 23:08:55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