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今日說法民法案例

今日說法民法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8-15 18:50:41

『壹』 今日說法的案例分析

上訴

『貳』 分析今日說法的案例20個,多了不給分。

1、
2018年4月,河南省濟源市公安局接到線報,一個名叫呂家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行為,疑似是網路傳銷組織。

警方立即展開調查。經過深入調查,警方發現這竟然是涉案人數達38萬人,覆蓋全國18個省市,涉案金額達到18億元的特大傳銷案件。警方提醒,傳銷像賭博,害人害己,大家切勿被犯罪分子各種誇大、虛假的宣傳手段所迷惑。
(《今日說法》 20190412 暴富神話「呂家傳」)

2、
前不久,媒體報道了一名女子感冒不就醫,只喝如新果汁試圖治癒,結果突然死亡的事件。新聞還披露,女子是如新公司的經銷商,平時就有服用公司產品的習慣。一次感冒竟引發致命後果,滿桌的保健品,不菲的價格。一個忠實的產品推廣者,一款沒有經過備案的果汁。能「治病」的果汁,《今日說法》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410 能「治病」的果汁)

3、2018年9月9日的《今日說法》節目關注了一起未成年人網路成癮的案件,在福建泉州的一個小區內,一名14歲少年因沉迷網路,對母親、繼父限制其打游戲產生不滿,趴在16樓窗外的空調上長達6小時,這期間他多次做出危險舉動並試圖自殘,最終被消防員救下。少年還多次偷刷家長的銀行卡,來供他玩游戲。

這屬於極端案例,但不容忽視的是,互聯網正在改變傳統的親子關系,很多家長在這種變化的過程中,並沒有做到及時轉變。記者調查發現,這種現象在不少家庭中普遍存在:父母手裡捧著手機,嘴上卻督促孩子快去做作業,不要玩游戲。

4、2017年8月,央視《今日說法》報道,一名滴滴代駕司機王某在代駕過程中發生車禍意外身亡,王某家人認為,王某作為滴滴出行公司網路平台上的代駕司機,發生此事,滴滴出行公司應該負有一定的賠償責任。

然而,在起訴滴滴索要賠償時,竟牽扯出包括滴滴出行公司在內的4家公司——滴滴出行公司相關人士解釋,滴滴代駕平台的實際運營方是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而王某是和一家叫做江蘇邦芒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邦芒公司」)簽訂的勞務合同,滴滴代駕平台只是提供信息,代駕司機是在為勞務公司工作。

而江蘇邦芒公司認為,實時運營等大數據均由代駕公司掌握,他們只是作為線下的招募公司,而且招募公司也有很多家,因此也不承認自己是王某的老闆。直到浙江外企德科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企德科公司」),主動承認與王某之間存在勞務關系,並表示願意承擔七成責任。

5、
2018年3月28日,一名男子被發現倒在小區樓梯間里,已經沒了氣息,而報案女子卻神色異常,前言不搭後語。

辦案人員隨即對該女子展開調查,發現該女子和死者竟是情人關系,女子家中的斑斑血跡和酒瓶碎片更揭露了案件真相。死者的死因真相大白了,可他牽扯在內的另一起毒品案件卻突然中斷了線索,辦案民警重新尋找線索,最終在茶山之中找到了毒品的秘密。
(《今日說法》 20190321 毒戰)

6、2018年10月13日晚,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臨安分局的民警接到報案,在轄區某廣場內一名男童走失,警方隨即趕往現場。男童在親人面前被人拐走,贖金索要200萬,電話里的聲音令人揪心。變換路線,躲避監控,卻無意間泄露了蹤影。該如何解救被綁孩童,子夜搜救,《今日說法》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322 子夜搜救)

7、2018年11月18日,午夜公路,槍聲大作,犯罪嫌疑人鋌而走險。沖撞、拒捕,警察要抓的究竟是什麼人;面對警方他們如此激烈地反抗,這些人到底犯了什麼事兒。而在警方第二次鳴槍之後,發生了更危急的情況。鳴槍示警,《今日說法》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323 鳴槍示警)

8、
毫無徵兆,年輕女子小美不告而別,手機不通,去向不明。警方通過排查、追蹤,在監控錄像中發現一名身份不明的中年女子將小美帶離住處。關鍵時刻一個手機號碼讓中年女子身份水落石出,尋線追蹤,警方終於找到了小美的下落。
不辭而別,《今日說法》為您講述。(《今日說法》 20190324 不辭而別)

9、共築愛巢,一對戀人貸款來買房,然而婚前反目,昔日戀人「勞燕分飛」。兩年增值40萬,雙方為房對薄公堂互不相讓。「婚房」爭奪戰,《今日說法》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325 「婚房」爭奪戰)

10、2018年12月14日下午17:00,廣東省揭陽市產業園人民醫院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CT影像顯示,在這個病人的肚子里有一堆圓形的異物堵在結腸的部位。如此蹊蹺的事情,竟牽出一個驚人的詐騙案。被「吃掉」的翡翠,《今日說法》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326 被「吃掉」的翡翠)

11、
上海的沈女士是一名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工作、生活一直很安穩。2016年9月一個突來的電話打破了她生活的平靜。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她竟成了別人企業的財務負責人,一張會計從業資格證,竟被用於幾百家企業注冊。被冒名的苦惱,《今日說法》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327 被冒名的苦惱)

12、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的一個十字路口發生驚人一幕。車禍現場,一隻小手引起警察的注意。一輛變形的電動車,地上躺著的一男一女。監控視頻還原了事發過程。案件真相大白,法院開庭審理。一起車禍,兩個家庭,他們將何去何從?盲區,《今日說法》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328 盲區)

13、
2017年的夏天,永嘉警方發現了一條新的毒品線索,此前因為警方對毒品的高壓管控,本地的吸毒人員基本上都是去外地買毒,而那段時間,幾個被警方打擊的吸毒人員交代,他們最近卻是從永嘉本地一個綽號叫「美女」的人那裡拿到的「貨」,警方馬上展開了調查。

而各方面的證據顯示,這個「美女」是個小心謹慎的慣犯,永嘉警方抽絲剝繭,兩地追蹤,終於將「美女」抓捕歸案。
(《今日說法》 20190330 追緝「美女」(上))

14、1998年10月9日,4顆毒奶糖毒死兩名青少年,49歲村民李錦蓮被認定為兇手,曾先後被江西省吉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直到20年後,案情反轉,村民李錦蓮才被宣布無罪。
(《今日說法》 20190401 「李錦蓮案」調查(上))

15、2017年1月5日,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的一處百年老洋房,驚現昏厥男子。發現男子的地方人稱99間房,是泉州華僑陳氏家族上世紀20年代在村裡興建的養老院。

老洋房因長期無人維護,已經荒廢。當時報警的村民就住在老洋房附近,沒有人認識這個昏厥男子。兩家醫院接力救治,無名男子病情危急。是意外還是事故,監護責任誰來承擔,專家給出結論。誰釀的苦酒,《今日說法》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404 誰釀的苦酒)

16、
2018年年底,黑龍江省訥河市龍河鎮先鋒村外的一塊稻田地上,多頭牲畜離奇死亡,暴屍荒野,獸醫在牲畜的胃中發現了有害物質,刑偵人員認定這些牲畜都是被人蓄意毒殺的,隨即成立11·30專案組全力展開調查。原本小小的鄰里糾紛卻引起當事人的報復心理,蓄意投毒,欲蓋彌彰,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今日說法》 20190411 出頭)

17、2018年4月,河南省濟源市公安局接到線報,一個名叫呂家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行為,疑似是網路傳銷組織,警方立即展開調查。經過深入調查,警方發現這竟然是涉案人數達38萬人,覆蓋全國18個省市,涉案金額達到18億元的特大傳銷案件。警方提醒,傳銷像賭博,害人害己,大家切勿被犯罪分子各種誇大、虛假的宣傳手段所迷惑。
(《今日說法》 20190412 暴富神話「呂家傳」)

18、2018年1月,恩施市公安局禁毒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名男子正在當地悄悄販賣冰毒。據吸毒人員反映,該男子所售冰毒貨源穩定,價格很低,引起了辦案人員的關注,這反映出在恩施隱藏著一個秘密販毒網路,於是一場收網行動就此展開。
(《今日說法》 20190413 收網(上))

19、有人發現村子裡來了一個奇怪的人,他給小朋友們發雪糕吃,卻等大家吃完雪糕再把所有的雪糕棍和包裝紙都收走。警察找到這個怪人卻發現他自稱是虎子的親生父親,這個人究竟是誰?和虎子被綁架的事情有沒有關系?本期《鄉村警察故事》繼續為您講述。
(《今日說法》 20190408 鄉村警察故事)

20、我國明令禁止進口二手車貿易,但這些二手走私豪車,如今卻在互聯網平台上公開售賣、招攬顧客,令人驚詫。

央視《今日說法》欄目曾在2014年播出過一期名為《十億走私網》的節目,講述了廣西和廣東海關聯手破獲幾個汽車走私集團的故事。其中一個集團的走私路徑,正是由香港經越南芒街,到廣西防城港,再到東莞黃江鎮。走私者白天在越南那邊找人把車裝上小船,晚上趁夜色偷運到河對岸的中國,最核心的走私過程只需要幾分鍾時間。

『叄』 今日說法的經典案例 越短越好

一戶業主在自家陽台上蓋了一個廚房,物業公司派人將正在裝修的廚房砸掉,業主以物業公司沒有與業主交涉,便將其廚房砸毀,造成損失為由將物業公司告上法庭。最終法庭認為物業公司只是具有民事權力,而沒有強行拆毀他人建築(甚至是違章建築)的權力,只有司法機關才有權力依法將其拆毀,而物業公司的做法已經超出了自身的權力范圍。因此法庭判決物業公司敗訴,賠償損失。我覺得任何物業公司在對待業主時應當擺正自己,把業主當作上帝,而把自己當作業主值得信賴的管家。業主有什麼不對,應當與業主進行溝通交流,對其進行勸說,不能作出沖動的決定。最近有關部門正在審定物業管理的法規,希望盡快頒發讓廣大物業管理的同行有法可依。

『肆』 今日說法:大坑坑了誰,幫我分析下案例,民法角度,重賞

主持人:我們分析一下,首先這三個被告當中,挖坑的人他是否要承擔責任?
嘉賓:《民法通則》明確地規定,施工人在公共場所、在道路旁、通道上挖坑或者是修繕地下設施,應當設置一些警示的標志,採取一些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此案子當中,施工人沒有採取任何必要的防範措施致使小孩溺水身亡,作為施工人他要承擔曹陽的死亡的賠償責任。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這個第二被告,土地承包者,如果這個坑不在這一家的承包地上,那當然跟這家就沒關系;但如果說最後證明這個坑確實就在這家的承包地上呢?
嘉賓:土地承包人本身也具有一種法定義務,他應當預見到在這個土地上如果挖出這么巨大的坑的話,有可能對他人的人身安全帶來危險。土地承包人應當採取同樣採取必要的防範和警示措施。
主持人:很顯然,承包人在此並沒有盡到這種法定義務,對於曹楊的死承包人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那村委會呢?
嘉賓:土地是屬於集體所有土地,村委會應當是這個集體土地的所有者的代表,它一方面具有權力來管理這個土地,同時也有義務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預防對他人可能產生的這種人身的危害,保障村民以及其他人的合法權利。此案中,村委會應當因其不作為而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主持人:在本案當中,除了挖坑的人、土地承包者、以及村委會這三方之外,還有沒有人能夠對這件事情承擔一定的責任?
嘉賓:曹楊這種見義勇為的行為在民法上已經構成了無因管理,也就是「沒有法定和約定的義務為了他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而進行救助」,所以曹楊的死亡所帶來的損失作為被救助人孫明及其父母應當給予必要的補償。這里,孫明和他的父母要承擔一種補償責任而不是賠償,因為在本案當中,曹楊落水身亡確實不是因為孫明的過錯而造成的。

『伍』 幫忙寫一份《今日說法》的案例分析

一口咬出來的禍,今日說法案例分析
2001年,杭州市的方勝發和鄰居張勇在一次爭執中,將張勇的拇指咬傷,當時方勝發賠償醫葯費2300元。一年以後,公安機關對張勇進行傷情鑒定,結果是構成輕傷,因此方勝發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方勝發對鑒定結果提出了質疑。

杭州市的方勝發和張勇(化名)是鄰居,2001年5月8日,兩家人為該收多少電費產生爭議,繼而發展成方勝發一家三口和張勇夫婦之間的廝打,當時張勇的手指被方勝發咬傷,馬上去醫院進行了治療並向110報警,拱墅區上塘派出所開始介入此事的調查,要求方勝發支付醫葯費。於是方勝發拿出了2300元錢,派出所的民警給他開具了一張預交醫葯費的收據。此後,這件事情就沒有了聲息,似乎已經結束了。

可是方勝發偏偏不甘心,在事情發生的一年零四個月之後,他又找到了派出所,想看看當時醫葯費的發票。但是派出所的民警沒有給方勝發看發票,方勝發偏要較這個真兒,當時就撥打了杭州市的96666投訴電話,96666投訴中心主要是受理群眾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工作效能等方面的投訴。接到投訴後,投訴中心的工作人員迅速對此事展開調查,最後認定辦案民警沒有及時製作調解書,讓當事雙方簽字了結此事。

但是,方勝發萬萬沒想到,投訴之後等待自己竟是牢獄之災。2002年8月,杭州市拱墅區公安局以涉嫌故意傷害罪對方勝發展開調查。2003年9月,杭州市拱墅區檢察院以故意傷害罪對方勝發提起公訴。2003年11月,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法院以方勝發故意傷人導致輕傷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咬人後一年零四個月中,公安機關一直都把這件事當作民事糾紛,可是方勝發投訴民警之後僅過了19天,他就被公安局刑事立案偵查,這不得不讓他本能地把自己的遭遇和當時的投訴聯系在了一起。方勝發認為是在投訴之後,公安機關又啟動了刑事程序。常建華是當時投訴中心負責調查此事的人,他向記者詳細的解釋了公安機關啟動刑事程序的過程。

常建華說,事情發生時本來被咬傷拇指的張勇堅持要通過傷情鑒定來索要賠償,但是派出所的辦案民警一直從中調解,使張勇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誰知一年之後,方勝發堅持要查看醫葯費發票,這下惹怒了張勇。在張勇的強烈要求下,公安機關為他的受傷拇指做了傷情鑒定,結論是其損傷程度已構成輕傷,這就意味著傷人者方勝發要被追究刑事責任,這樣的結果讓方勝發始料未及。

張勇的那份傷情鑒定當中說,其拇指功能減退,已構成輕傷。然而,方勝發對於事隔一年零四個月之後做出的這份鑒定產生了質疑。他認為如果傷勢嚴重的話應該連續不斷地看病,可張勇一年多來都沒看病,鄰居們還看到他做電焊工修理冰箱。懷疑歸懷疑,但方勝發不知道該如何推翻張勇的那份傷情鑒定。

就在這個時候,當初給張勇治療傷勢的醫生也出具了證明,說張勇拇指功能喪失50%,需住院做修復手術,費用約8000元,兩份證據都說明張勇受傷的程度。就這樣,法院根據傷情鑒定和醫生的證明認定方勝發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賠償刑事附帶民事原告張勇七千多元。

在一審判決之後,方勝發覺得委屈,明明一年前就已經了了的事兒,怎麼現在就變成刑事案件?怎麼自己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呢?於是方勝發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在審理過程中,方勝發的辯護律師發現了證據上存在的問題,這讓方勝發看到了轉機。首先律師提出了病歷上的疑點,那個骨科醫生寫的病歷一會說是長伸肌腱損傷,一會又寫成了長屈肌腱損傷。

律師所質疑的兩份醫院出具的證明中,對張勇的傷勢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描述,第一次檢查後說其左拇指長伸肌腱損傷,而第二次又說其拇指長屈肌腱損傷,那麼這兩種損傷是一回事嗎?記者在北京采訪了相關的專家,專家說屈肌腱是在手指的俯側,主要負責手指的屈曲,而伸肌腱是在手指的背側,主要負責手指的伸,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為什麼同一個醫生對同一個病人的同一傷處會給出兩種不同的診斷呢?記者來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找到了當初給張勇看病的醫生。陳醫生解釋說,第二次寫病歷出現了筆誤,他能夠認定的是張勇的拇指是長伸肌腱損傷,也就是拇指不能伸展的。但陳醫生和他的另一位同事都提到了當時張勇來看病時的一些細節。陳醫生說,當時咬傷的傷口不大,不應該一點都不能動,但是在檢查過程中張勇的拇指一直不能動,於是醫生懷疑他有詐傷的嫌疑。

所謂詐傷,就是病人把傷情說得過重一點,醫生還解釋說,第二次出具的病歷中關於需要修復手術費用8000元這一段是來開證明的張勇要求寫的,實際上並沒有做過這樣的手術。對於醫院的說法傷者張勇十分氣憤,他說幾年來他一直沒有去看病,完全是為了保全證據,他擔心拇指一旦修復,方勝發就不會承認了。

張勇一直沒有去治療受傷拇指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記者也無法判斷,不過如今至少證實了一個問題,醫生承認當時出具的病歷不客觀,也就是說,這份給方勝發定罪的重要證據出現了問題。緊接著,方勝發的律師又對另一個至關重要的證據提出了質疑,這份損傷檢驗報告裡面的問題也是漏洞百出的。這一次律師質疑的是公安機關出具的這份傷情鑒定,鑒定中說張勇左拇指長伸肌腱損傷,構成輕傷,傷情表現為拇、食指夾紙時能被抽出,而相關的醫學專家都說長伸肌腱損傷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症狀。

由於當初做這份鑒定的周莉紅醫師沒有接受記者的采訪,所以張勇的這份傷情鑒定是如何做出的,目前還無法了解。不過對於方勝發來說,事態已經有了完全的轉機。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委託浙江省人身傷害鑒定委員會為受傷的張勇重做鑒定,結論是張勇的手指僅構成輕微傷,這樣一來,方勝發就不構成刑事責任了,法院判定方勝發無罪。

緊接著2006年4月,方勝發還拿到了國家賠償的裁定書,裁定曾判他有罪的法院賠償他5000元,並向他賠禮道歉。然而糾紛的另一方張勇卻十分不服,因為方勝發被釋放的同時,一審法院當初判決給他的七千多元錢的賠償款也同時被取消了。張勇說事情發生快六年了,這六年當中,他接受了無數次各部門的調查,還一次次做鑒定,但是折騰到今天他也僅僅是拿到了當初的一些醫葯費,張勇說現在手還存在著功能障礙,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主持人:曲老師,在遇到這樣的鄰里糾紛,如果有一方報了警,民警通常應該怎麼處理?

曲新久:一般來講,這種案件都按照民事糾紛案件處理,如果一方會認為咬得很嚴重或者從情況來看非常嚴重,應該迅速地對傷情做出鑒定,然後根據傷情再做出相應地處理。那就像方勝發提出來的,調解完了之後應該有個調解的結果,讓我掏醫葯費你應該給我一張明細,方勝發的這些要求是正當的要求。

主持人:在這裡面因為涉及到了傷情鑒定,所以方勝發也有一個巨大的疑問,早不鑒定晚不鑒定,一年多以後你做傷情鑒定?

曲新久:如果單從法律上來講,像這樣的案件的訴訟時效就是5年的時間,在5年內都可以,但是法律它不是死條文,我們講要迅速及時,也就是在處理案件的當時應該很迅速地做出判斷,所以他在一年之後再做鑒定,從這個文字上看是不違背法律的,但是實際上來講,是違背法律最基本精神的。

主持人:因為被咬的人構成了輕傷,所以方勝發被追究了刑事責任,這種事情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標準是什麼?

曲新久:如果造成輕傷的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如果沒有造成輕傷,比如說輕微傷,法律也規定可以追究行政責任,但不追究刑事責任。

主持人:二審的結果推翻了一審的結果,因為最初在一審過程當中給方勝發定罪的那些證據都出了問題。為什麼刑事案件中要迅速及時呢?

曲新久:因為民事案件是公民個人的事情,由公民個人去判斷,對於刑事案件時間拖得越長,證據就越可能毀滅,所以鑒定書也好、診斷也好就出現了一系列相應的問題,甚至出現了有可能是做假的情況,使得鑒定結論就不真實了。

主持人:但是事件總有兩方,現在是方勝發這方覺得心裡舒坦了,張勇那方就該郁悶了,他覺得自己被咬了我有損失,而你現在二審推翻了一審,就意味著原來的那些賠償全都打水漂了,他又認為自己的損傷是應該得到補償的。

曲新久:被咬的人當然可以要求民事賠償,自己再提出相應的證據,由民事法庭來判決應該賠償他多少。

主持人: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每一次都要慎而又慎,因為它不是在代表著一個執法者的形象,而是關繫到整個執法機關的威信和威嚴,如果相關的執法人員想到他們的執法行為可能對相應的公民產生幾年甚至於一生的影響,那麼接下來的執法行為當然就會變得格外地小心和慎重。

『陸』 《今日說法》案例 急用 謝謝

你是湖工的?~、~「
我也在找,幫幫你吧~~

第一案 最具創意的判決

——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案

案情:1990年,山東省某市中學生齊某參加中專考試,被一學校錄取為90級財會專業委培生。齊某所在的中學既未將考試成績通知齊,也未將錄取通知書送給齊某本人,卻送給了與齊某同一屆的另一名學生陳某。陳某即以齊某的名義讀完中專,被分配到金融單位工作,其在人事檔案中也一直使用齊某的姓名。此事在多年後東窗事發。1999年1月29日,齊某以陳某和她的父親以及原所在學校等數家單位侵害其姓名權和受教育權為由訴至法院,請求責令被告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6萬元和精神損失40萬元。據此,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於2001年8月13日作出《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害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指出:「陳××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依據憲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並造成了具體損害,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這起民事案件給司法機關提出了一個難題,即《民法通則》規定了姓名權的民法保護,但受教育權卻沒有規定。受教育權是公民的憲法權利,然而它是不是一個民事權利,值得研究。我國人民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時,一般不能直接引用憲法作出判決。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指出,在憲法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如果民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法院可以直接引用憲法作出民事判決。

點評:這是一件引起廣泛關注的民事案件。關注的焦點,就是中國的普通法院是否有權適用憲法的規定,直接作出民事判決。

我認為,這是一個判得非常好的、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典型案例,對於保護自然人的合法權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這就是,國家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應當適用部門基本法得到保護。而受教育權這種公民權利受到損害,損害的是民事權益,應當適用侵權行為法進行保護。假如沒有這樣的保護方法,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就不會落實。而在這個問題上,恰恰是憲法和民法之間出現銜接不當的問題。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很多國家都是存在的。國外對於這種情況是有先例可循的。德國在戰後,修訂基本法(即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人格尊嚴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但是德國民法典對此沒有規定。德國最高法院在一個被稱作「記者投書案」的案件中,援引憲法的這一規定,作出了判決,用民法的手段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並將此案件作為判例,指導德國各級法院的審判實踐。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具有同樣的效果,這就是運用司法解釋的手段,規定普通法院可以援引憲法的規定,作出民事判決,保護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當然,有些具體問題還有待於深入研究。但這不能否認這一極為重要的判例的意義。因此,我把它列為2001年的民事第一案。

第二案 掌聲背後的道理

——「同居者」請求實現遺贈案

案情:蔣某與丈夫黃某於1963年結婚,婚後感情不合分居。1996年,黃某認識了張某,並與張某同居。2001年4月22日,黃某患肝癌去世。在辦喪事時,張某當眾拿出黃某生前的遺囑,稱她與黃某是朋友,黃某對其財產作出了明確的處理,其中一部分指定由蔣某繼承,另一部分總值約6萬元的遺產遺贈給她,此遺囑經公證機關於4月20日公證。遺囑生效後,蔣某控制了全部遺產。張某認為,蔣的行為侵害了她的合法權益,按《繼承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她有權獲得黃某遺贈的財產。張某請求法庭判令蔣給付她的財產6萬元。

受理案件的法院審理認為,遺贈人黃某臨終前於2001年4月18日立下書面遺囑,將其部分財產贈與原告,並經公證機關公證。該遺囑雖是遺贈人黃某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在實質贈與財產的內容上存在違法之處:按有關政策規定,該遺囑處分了撫恤金、住房補助金、公積金等屬於死者配偶的財產和夫妻共同財產,侵犯了蔣某的合法權益,其無權處分部分應屬無效。同時,公證機關在未查明事實的情況下進行公證,違背了有關法律規定,後又變更了遺贈人的真實意思,應根據有關規定撤銷其違法部分的公證。且黃在認識原告之後,長期與其非法同居,其行為違反了《婚姻法》的有關規定,而黃在此條件下立遺贈遺囑,是一種違反公共秩序、違反法律的行為。蔣一直忠於夫妻感情,直到黃某病危仍悉心照顧,黃的行為侵犯了蔣的合法權益。故該院依法作出駁回原告獲得遺贈財產6萬元訴訟請求的決定。

據報道,該案件宣判後,1500餘人的旁聽席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點評:一個獲得熱烈掌聲的判決,就是符合法律的判決嗎?就是這個獲得了熱烈掌聲的案件,在事後得到了那麼多的批評,不能不給人以深深的思考。這就是這個案件給人們的啟示。

看起來,判決認定黃某立遺贈遺囑的行為是違反公共秩序、違反法律的行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些道理是經不起推敲的。將自己的一部分遺產遺贈給與自己同居的人(即使是有的財產是夫妻共同財產,但也是要析產的呀!),對公共秩序究竟有什麼違反呢?違反什麼法律呢?這完全是對自己的私權的處理,完全是對自己所有財產的處理,完全是依照法律進行的民事行為,絲毫不具有對公共秩序的破壞,也絲毫不違反法律——這就是黃某遺贈行為的性質。至於在這個行為的起因上,是不是有違道德的問題,這確實是真實的。但是,在法律調整的范圍之內,法律具有絕對的權威,不能因為一個行為不符合道德規范而無效。法院維護的應當是法律,而不是道德。法院的判決貌似公正,但是實際上卻在違背法律,這就是破壞了民法的秩序,損害了財產所有權的威信,置《繼承法》的規定於不顧。這一判決維護的是道德,但是損害的卻是國家法治的尊嚴。

掌聲就能說明問題嗎?不然!這就是掌聲背後的道理。

第三案 平等的生育權利

——「死刑犯」及其妻請求人工授精案

案情:浙江省青年婦女鄭某的新婚丈夫羅某供職於一家公司。2001年5月29日,因瑣事與公司副經理王某發生爭執,王某先打了羅某一耳光,並用榔頭打了羅某一下,之後,羅某與王某進行廝打,將王經理打死。檢察院將羅某起訴後,8月7日,一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羅某死刑。一審判決宣判的第二天,羅某向高級法院提起上訴,而羅妻鄭某則向法院提出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請求:「讓我藉助人工授精懷上愛人的孩子!」一審法院當即以此做法無先例為由,拒絕了羅妻的請求。羅某殺人案已進入終審程序。高級法院尚未對鄭某主張生育權的請求作出答復。

點評:應當說明,這個案件還不是一個民事訴訟案件,因為鄭某的請求沒有通過正式的訴訟渠道提出。但是這個案件的意義比一個真正的民事訴訟案件還有價值。

本案見諸報端以後,媒體普遍認為,羅妻鄭某的請求已經闖入了國內現行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的一個盲區,是立法上和實際操作中還沒有明確的一個問題。這就是,當夫妻雙方中的一方失去人身自由後,另一方即公民的生育權該不該受到保障?通過什麼途徑得到保障?

對此問題,盡管眾說紛紜,但是基本的觀點不外兩種。其一,認為無論「死刑犯」還是一般公眾,都享有生育權,都有權生育子女,繁衍後代。對於即將被執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也應當保障其權利的實現。其二,認為「死刑犯」雖然享有生育權,但是其喪失了行使這個權利的條件,就是失去了人身自由,盡管現代技術可以解決人工授精的問題,但現行法律沒有具體規定,況且也沒有先例,因而這種請求不能予以支持。

我支持前一種意見。生育子女,繁衍後代,本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社會責任。生育也確實是一個權利,無論國家的現行法律中是不是有規定,都是如此。在計劃生育的范圍內,任何人的生育權都是得到保障的。如果對一個人的生育權進行非法限制,甚至予以剝奪,那不僅僅是剝奪了人的權利,而且也剝奪了人類繁衍和社會發展的機會。「死刑犯」及其配偶也有生育權。這就是,他們是人,是我們這些高等動物中的一員。我們每一個人享有的權利,他們都享有。且不說其配偶,她(或他)並沒有犯罪,她(或他)理所當然地享有一切民事權利。就是「死刑犯」本人,在對他(或她)判罪的判決生效之前,他(或她)還是一個被告,而不是罪犯。在這個時候,他(或她)的權利是完備的。即使是有罪判決確定,在沒有被剝奪生命權之前,也就是沒有實際執行死刑的時候,他(或她)的權利也還存在,剝奪的也只是政治權利終身,民事權利並沒有被剝奪。如果有行使權利的條件,還是應當保證其權利的行使。

「死刑犯」作為在押犯罪嫌疑人,行使生育權有一定的障礙,這就是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無法以自己的行為來行使這一權利,不可能再通過正常的夫妻生活來繁衍後代。現代科學技術給人們行使這一權利提供了技術上的幫助,現代人工生殖技術完全可以在不違反監規的前提下,為「死刑犯」的妻子實行人工授精,圓其做母親的心願,也實現了「死刑犯」的生育權,完成了其繁衍後代的願望。

第四案 應當保護的權利

——因強奸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案

案情:1998年8月15日,26歲的王某參加了深圳某單位英語俱樂部舉辦的英語口語對話活動,並結識了美籍華人李某。當天下午,李某帶著王某來到他的住處,將王某強奸。王某向公安機關報案後,將李某抓獲歸案。李某後被法院以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隨後,王某向審理刑事案件的中級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精神損害賠償10萬美元,被法院駁回,理由是起訴理由不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王某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不屬於物質損失,不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王某上訴後,高級法院指出,王某的這種訴訟請求「應循一般的民事訴訟程序另行起訴」。2000年11月10日,王某向某區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認為被告李某侵犯其貞操權,要求法院依據國際慣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判決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45萬元人民幣。受審法院認定:被告的犯罪行為其實質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其侵害的直接對象是原告的生命健康權和貞操權,造成的直接後果是給原告造成終身精神痛苦和部分可得精神利益的喪失,並由此導致原告社會評價的降低,對原告上述方面的損失,被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又因被告的犯罪情節極其惡劣、犯罪時間持續長、原告又系處女、受損害的結果嚴重,因此判決被告賠償王某精神損害賠償金人民幣8萬元。

點評:貞操權受到侵害,可不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是一個在理論上一直有爭論,在實踐上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個案件的判決告訴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當是肯定的。

貞操權是一個人格權。反對這個權利的,最主要的還是認為它的名稱問題,那就是要不要叫貞操權。很多人認為,規定貞操權,就是歧視婦女。這其實完全是誤解。貞操權就是人的性的尊嚴的權利,性行為和性利益支配的權利。規定這樣的權利,怎麼會是對婦女的歧視呢?這恰恰是保護人的尊嚴的,男女都同樣進行保護的權利,尤其是對婦女更為側重保護的權利。

多年以來,我國法律對貞操權的保護,都是採用刑法行政法的手段進行,沒有進行民法的保護。這是很大的欠缺。試想,侵害人的名譽權、姓名權等,受害人都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而對嚴重的侵害貞操權,造成受害人極大痛苦的這種行為,受害人卻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在道理上是說不通的。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出《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之後,法院可以認定侵害貞操權的行為侵害的是其他人格利益,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判決援引這個司法解釋作出判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現在大概有一種「葉公好龍」式的意見,那就是,總在說要保護人的權利,總在說對人的權利保護不夠,但是真正對人的權利進行保護的時候,卻又要說三道四。面對這樣的意見,真不知道要說什麼好。

第五案 評丑就是侵害名譽權

——網上評丑案

案情:2000年10月17日,網蛙公司在其「三九網蛙音樂網」舉行「國內歌壇十大丑星評選活動」,將臧某列為候選人之一,同時還有其他歌星共30人。評選活動同時在網易網站音樂頻道進行互動鏈接。11月13日,評選結果在上述兩家網站公布,臧某以16911票當選「十大丑星」之一,位列第三名。臧某認為,這兩家公司未經自己同意,擅自使用自己照片,並加文字介紹,將自己列為候選人,並在文中出現「要嫁就嫁臧某,但怎麼也沒看出來廣大適齡未婚女青年有什麼重大舉措」等調侃內容,並在評選期間遭到網民的隨意攻擊,兩被告的行為嚴重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權、名譽權,給自己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影響了自己的聲譽,構成侵權行為,故提出索賠經濟損失65萬元、律師費10萬元、精神損失20萬元及賠禮道歉等訴訟請求。網蛙公司與網易公司均認為,照片是在公開媒體上發表的,文中出現的文字內容也是事實,網民的評論與網蛙公司、網易公司無關,此次活動也沒有對臧某的聲譽與形像進行貶低,「丑星」是個廣泛的稱謂並非就是貶義,因此沒有對臧某構成侵權。法院一審判決認為,網蛙公司和網易公司在未告知臧某並經其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其列為「國內歌壇十大丑星評選活動」的候選人,在「評丑」的前提下,又擅自加配了涉及人身的調侃性文字,並最終給臧某冠以國內歌壇十大丑星第三名的稱謂,侵害了臧某的人格尊嚴;同時對臧某照片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行為,構成對臧某肖像權的侵害。法院判決,兩家公司賠禮道歉;共同一次性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500元、精神撫慰金人民幣2萬元。

點評:「丑「是什麼意思?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說,其一是地支的第二位;其二是醜陋、不好看,叫人厭惡或瞧不起,壞、不好;其三是戲劇角色行當,扮演滑稽人物。在這三個含義中,除了第一個含義之外,其餘的都是貶義詞,或者具有貶義的成分,都不是對人的歌頌和贊揚。「丑星」雖然是「星」,但是仍然是「丑」的「星」,還是具有貶義。

這就是了。雖然是「星」,但是其限定詞是「丑」。說一個人是「丑星」,這就具有對人格的貶損。再加上大張旗鼓的進行評選,再加上在評選中的各種「調侃」和評論,這就構成了侵權,侵害的就是名譽權。當然,這個案件對原告的肖像權也構成侵權,也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本案原告認為判決的精神損害賠償數額太低,我認為這倒不是大的問題,關鍵的是要確定這種行為是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案 網上的行為也要負責

——網上發帖侮辱案

案情:原告張某是一名漂亮女孩,網名「紅顏靜」,主持管理了e龍網站社區站點里的一個文學版塊。被告俞某以「大躍進」為網名,在e龍網站上網活動。去年11月某日,張、俞等網友在南京聚會交流,並打牌娛樂到深夜。回家之後,張某打開電腦,發現剛剛還在一起玩的俞某以「大躍進」的網名在公開版塊上發出侮辱她的帖子,稱「紅顏靜」是網上的「交際花」,以及一些不堪入目的言語,內容極為低下。張某當即回帖要求對方不要亂寫,侮辱他人。在此後的幾個月時間里,「大躍進」毫無收斂之心,在西祠胡同網站的「交叉線」等公開版塊發表了大量的帖子,侮辱「紅顏靜」,聲稱「我和『紅顏靜』有一腿」。同時「大躍進」還以另一網名「華容道」的名義發帖,對「紅顏靜」進行侮辱和誹謗。法庭查證被告的身份和行為屬實,經過合議認定,被告在明知對方網名和真實身份的前提下,在網站的公開版塊發帖,對原告進行人格侮辱和誹謗,故侵權事實成立。判決被告向原告在西祠網站上賠禮道歉,並賠償其精神損害賠償金1000元。

點評:我作為一個網路法律人,支持法院的這一判決。誠然,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們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中享有更為充分的自由,可以與網友進行更為廣泛的交流。但是,網路社會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而且在網路社會活動的網民就是實實在在的現實社會中的人,並不存在絕對虛擬的網路主體。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網民在網路世界中進行活動,也必須遵守現實社會的法律,在現實社會中違反法律的行為,在網路社會中實施同樣構成侵權行為,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本案被告明知原告的網名和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在網路上對其進行人格侮辱和誹謗,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應當承擔侵權民事責任。

第七案 政府更應當守信

——某公安機關懸賞廣告案

案情:某日,江蘇省某縣的一個鎮發生了一起殺人案件,案發後犯罪嫌疑人逃之夭夭。該縣刑警大隊副大隊長湯某率隊到安徽省某村布控,並向該村村長李某通報了案情,說明:「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你們村出現,報案的給5000元,抓到人的給10000元。」李某後來抓獲了犯罪嫌疑人,縣公安局只給李發了1000元獎金,沒有兌現給10000元的承諾。李某於2001年2月9日起訴,將該公安局告上法庭,請求公安局依法履行懸賞承諾。該公安局否認其實施懸賞行為,湯某則認為他的懸賞只是一種玩笑,公安局不同意按照他的說法給付獎金。因而,該公安局拒絕履行懸賞的承諾。

點評:對於這個案件中刑警大隊大隊長的行為,有的認為是行政行為,有的認為是民事行為;有的認為應當兌現承諾,有的認為不應當兌現承諾。但是大多數人的意見是贊成按照懸賞廣告的意見處理,公安局應當兌現其承諾。

我的看法是,第一,大隊長的這種行為是職務行為。第二,大隊長的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是產生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三大隊長實施的民事行為的性質符合懸賞廣告的基本特徵,其性質應當是懸賞廣告。那麼,對於本案就應當按照懸賞廣告的權利義務關系處理就是了。原告已經實施了懸賞的行為,他就有權請求兌現承諾的獎賞。公安局已經得到了懸賞的行為成果,有什麼理由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呢?

說到這里,就要說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這就是政府守信。政府不守信,政令就不能暢通。今天公安局因為不兌現承諾懸賞的9000元,那就失信於民,下回你再說什麼,百姓還信你的嗎?不信,就不會再按照你的意見辦,就不再擁護你。這樣,損失的是9000元大呢?還是百姓不再擁護你大?

第八案 荒唐的「選賊」活動

——班級選小偷案

案情:某學校某班級的一位同學丟了10元錢,有人懷疑是本班同學所為。在班長的建議下,由班主任組織,在班上進行了一場荒唐的選舉,通過投票決定誰是偷錢的「賊」。經過「選舉」,將「賊」選出來了,這就是被懷疑偷錢的那兩位同學。這兩位同學辯駁自己沒有偷錢,副校長竟說:你們有什麼證據證明你們沒有拿同學的錢呢?

對於這個嚴重侵害學生名譽權的案件,經過該縣教育局處理,對在事件中負有直接責任的班主任老師給予了行政記過處分,對負有管理責任的副校長給予了嚴重警告處分,對負有領導責任的校長也給予了警告處分,同時將此事的處理結果通報全縣教育系統。

點評:這件案件沒有經過訴訟程序,還不能就說是一個民事案件,但是,從法律上,選舉某人作「賊」的行為,就是侵權行為。

這種侵權行為侵害的就是兩位同學的名譽權。法律保護名譽權,就是保護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保持自己的這種社會客觀評價,不使社會對自己的這種客觀評價因為他人的行為而降低。兩名同學本不是偷錢的「賊」,而是一個遵紀守法、安分守己的學生,他們有權保護自己的這種社會評價的「值」維持在穩定的水平上。由於「選賊」的行為,使他們的這種社會客觀評價,因被誤認作「賊」,而使穩定的「值」大大降低,因而名譽受到了損害。這種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是嚴重的侵權行為,由於發生在學校,又是有組織進行的,其性質更為惡劣,損害結果更為嚴重。行為人應當承擔侵權民事責任。

當然,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都是權利人自己的權利,行使不行使,是由自己決定的,他人不能幹涉。兩位同學是不是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追究哪個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完全在他們自己決定。法律給了他們這種保護自己權利的權利,可以通過行使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名譽,保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因此,兩名同學可以自己決定,究竟應當怎樣辦。

第九案 網站有權縮減免費郵箱的容量

——新浪郵箱縮水案

案情:原告來某在新浪網站免費郵箱自願明確接受網站服務條款後,與被告四通利方公司之間締結了電子郵箱服務合同,免費使用新浪網站郵箱服務業務。後來,新浪網在網站上公開聲明之後,變更了服務條款,將50M郵箱容量調整為5M。來某認為新浪網站的行為違背了網站服務條款的承諾,屬於違約行為,起訴要求四通利方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法院審理認為,新浪網服務條款作為雙方締結的電子郵箱服務合同的組成部分,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四通利方公司作為新浪網北京站的運營管理者,已經事先通過新浪網北京站服務條款,明確而清晰地告知原告獲得了免費電子郵箱服務,在變更服務條款之前進行了聲明,履行了服務條款中變更條款內容的說明和提示義務,是正當合理地行使其依據合同享有的對合同內容加以變更的權利,縮減郵箱容量不屬於違約行為。法院判定原告有關確認四通利方公司擅自變更合同內容為違約行為的主張沒有事實依據和法律的支撐,故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點評:在網站郵箱使用問題上,應當認定為合同關系,受到合同法的調整。新浪網站對原告申請注冊新會員的要約行為作出了承諾,這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即成立合同關系。至於免費郵箱是否「免費」問題,盡管原告認為網站免費郵箱實質上屬於有償合同,但是,一個根本的事實就是,原告在使用網站郵箱的時候確實是不交費的,因而應當認定免費郵箱服務合同是無償合同。在一個合同中,判斷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無償和有償,具有重要的價值。在有償合同中,接受報酬的一方應當承擔較高的注意義務,而在無償合同中,無償提供服務的一方承擔的注意義務相對較輕。按照服務協議的條款,新浪網站有權變更合同的內容。新浪網站依據該約定,對郵箱容量進行縮減,沒有違反合同的約定,屬於正當行使合同變更權,是合法的、符合合同約定的行為。因此,法院的判決是應當支持的。

第十案 還能造出什麼「權」來?

——傷嘴侵害「親吻權」案

案情:2001年6月1日晚10時許,被告吳某駕駛的一輛奧拓汽車將陶女士撞傷。事發後吳某既沒有對現場進行保護,也沒有對她進行搶救。經群眾報案,陶某被送至市人民醫院搶救。醫生診斷為:「車禍造成上嘴唇裂傷,全身軟組織挫傷、門牙折,腦震盪。」當月14日,交警部門對事故認定為:吳某系酒後駕車,對事故負全責。陶某後經省法醫學鑒定中心評定為十級傷殘。車禍後,陶某經常出現短暫失憶,思維判斷出錯;兩顆門牙折斷既影響身體的完整性,又損害了撕咬食物的功能。由於嘴唇的原因,她再與丈夫親吻時常常感到害怕、有排斥感,嚴重阻礙了她與丈夫的感情交流。她認為,作為妻子,不能與丈夫感受親吻時醉人的甜蜜,作為人母,也不能像往常一樣滿足女兒的「索吻」。在律師的幫助下,陶某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吳某賠償其身體權、親吻權、健康權、財產權等損失人民幣3.9萬元人民幣。

點評:一個「親吻權」概念,令法學界為之驚詫,學者無不檢討自己的「無知」,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權利存在!

按照常識,任何一個權利,尤其是作為絕對權的人格權,總是要由法律明文規定的。就是一個准備新創造的,並且有可能成為新的人格權的權利,也要具有一定的「資格」,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夠成為現實的權利。這就是,確定人格權也要講究「規格」。不符合規格的任何人格利益,都不能成為一個具體的人格權。

確認一個具體的人格權,要解決的是一個權利所「主管」的范圍,就是這個權利所調整的人格利益的范圍。受害人的嘴受到傷害,侵權行為侵害的就是健康權,就是人體的各部位功能協調一致的發揮受到損害。一個侵害健康權,就什麼都齊了,還要增加那些「親吻權」之類的「勞什子」干什麼?

「親吻權」的問題就出在了「因事設權」上面。難道嘴有什麼功能,人就享有什麼權利嗎?嘴還有吃飯的功能,要不要再增加一個「吃飯權」呢?說到底,這就是一個「泛權利論」在作怪。在當前,確實有一種偏向,就是什麼什麼都叫「權利」。主張或者創造「泛權利論」者,如果都是為當事人著想,也就罷了;如果還有另外的什麼意圖,就不好了。受害人不是法律專家,不懂什麼是權利,什麼應當是權利;但是搞法律的,基本的常識應當懂得。

『柒』 今日說法 案例及啟示

1老吳得了一種怪病,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查出來。最後在南京一家醫院確診為隱球菌肺炎。醫生說這種病可能是由於鴿子糞引起的。老吳的樓上老丁養了很多鴿子,老丁把這些鴿子當寶貝一樣。老吳與老丁交涉多次讓他把鴿棚拆了,老丁不同意。雙方各執一詞。無奈老吳將老丁告上法院。老丁拿出一份鑒定材料說他的鴿子糞里不含隱球菌。法院認為,本案一方為個人興趣愛好,一方為人的身體健康,兩權相爭,應更重視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法院判決老丁限期內拆掉鴿棚。現在老丁家的鴿子暫時在朋友家寄養。
專家分析,這是一起侵權案件。雖然老丁養鴿子並不違法,但是他侵犯了老吳的健康權。關於老丁拿出的那份材料,專家認為一無法確認其開信機關是否具備鑒定資格,二即使具備鑒定資格關於材料的效力也要視案情而定。
陳兵在火車站發現一個小偷偷自己的包,便去追趕。追了大概有200米路程。結果猝死。小偷與他並沒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運動醫學專家分析說他可能是因為心臟問題而突然死亡的。
專家分析說小偷的盜竊行為與陳兵的死亡有因果關系。但是只構成盜竊罪。量刑時可以酌情作為一個加重情節。小偷對陳兵的死有過錯,但是陳兵的家人並沒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賠償要求。最後,小偷由於盜竊未遂被判4年,罰金3000。
2 福州市一個僱主經常虐待家裡的小保姆,終於有一天將小保姆毆打致死。為了毀屍滅跡,僱主的妻子假冒小保姆的姐姐將屍體火化。法院判決,僱主故意傷害死緩,妻子包庇有期徒刑3年。
專家分析,僱主和保姆不是主人和僕人的關系,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國家應該對勞動法進行修改以保障象保姆這種存在個人僱傭關系的人的合法利益,現在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任何保證。另外,為了約束保姆的行為,僱主應該與保姆簽定好合同,或者藉助司法機關的力量。
3A突發心臟病倒在田間。家人用三輪車送她去醫院。路上因為病人無法忍受,車停了下來。家人撥打了120電話,120急救車一名司機一名醫生一名護士立即驅車前往。在離病人只有很近的地方被一收費站給攔住。救護車不屬於免費范圍,因此收費員要求救護車交費。結果車上三個人都沒有帶錢。3個人說把手機抵在那裡要求通過,收費員拒絕,因為他們有規定不允許抵押。同時規定指出如果遇到突發事件可以由司機抵押駕駛證或者行駛證(不知道是不是叫這個)。但是司機兩證都沒有帶。雙方僵持,收費站堅決不放行。後來醫生打電話讓病人家屬送錢過去,車才得以通過。A被送到醫院不久即死亡。
專家認為,收費員無法預見事情的嚴重後果,因此,沒有過錯或者過失。救護車司機沒帶兩證屬於違反交通法規。有些省市可自行制定規定,對救護車不收取費用。

熱點內容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