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提升司法公信

提升司法公信

發布時間: 2022-08-16 10:58:48

㈠ 保證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確保什麼

您好,保證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專和檢察權的制度。

2014年10月30日,國屬新辦舉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重大意義等情況發布會。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決定》的第四部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中提出六個方面的改革要求。

一是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

二是優化司法職權配置。

三是推進嚴格司法。

四是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

五是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六是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㈡ 如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維護社會來公平正義的最自後防線。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靈魂。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的監督機關,法律監督貫穿整個司法程序,只有嚴格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才能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人民群眾才能對依法治國和國家法治建設更有信心。
要緊緊圍繞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切實提升檢察機關自身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
要公正司法,就必須發揮檢察監督職能,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強偵查監督、訴訟監督、民行監督和監所監督職能,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㈢ 淺談基層法院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機關依法行使司法權的客觀需要,是裁判過程和裁判結果得到民眾充分信賴、尊重與認同的高度反映,體現為人民群眾對司法的充分信任與尊重,包括對司法主體的充分信任與尊重,對司法過程的充分信賴與認同,對司法裁判的自覺服從與執行。對法院而言,人們關注的司法公信力主要是針對人民法院的司法行為,集中表現在通過裁判向社會公開。基層人民法院同人民群眾接觸最多,聯系最緊密,是人民法院服務廣大基層人民群眾的窗口,是落實司法為民的主渠道。基層人民法院的工作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司法活動中 人民群眾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維護,直接關繫到人民法院的形象和司法公信度。那麼,面對群眾訴求,基層人民法院該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呢?筆者認為: 一、加強法官思想政治素質建設 打鐵還需自身硬,人民法院要增強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清正廉潔的高素質法官隊伍是前提。筆者認為素質過硬的法官隊伍一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自覺地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思想、指導實踐;二是要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原則並付諸實踐;三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持改革創新,司法為民,能動司法;四是要加強人民法院的制度建設,通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體系,促進法官的隊伍建設。五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真正做到「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切實提高法官的業務素質 基層法院的法官學歷水平普遍不高,其中第一學歷為本科的很少,大部分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法律專業教育,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法官的業務素質,筆者認為,首先要抓學歷教育。要落實措施,積極鼓勵幹警在職參加學歷教育,提高隊伍學歷層次和司法考試通過率,從而為建設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奠定良好基礎。二是積極組織幹警參加上級法院舉辦的各類培訓。這類培訓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帶有較強的指導性。三是以文化樹院,積極創建學習型法院。把文化建設融入法院各項工作之中,通過精神文化的引領、行為文化的規范、制度文化的約束和物質文化的展現,使法院文化建設與法院各項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以健康向上的法院文化引導人、凝聚人、激勵人、塑造人,陶冶法官情操,提高法官職業道德素質與業務素質。 三、依法履行審判職責, 始終抓好審判第一要務。 審判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點,是第一要務,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必須忠實履行完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有效化解矛盾紛爭,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公正與效率是審判工作永恆的主題,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是審判工作的生命和靈魂,也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社會公眾對法院工作的希冀與期盼,同時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必須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努力提高辦案質量,確保司法公正與高效,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法院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實現公正與效率,讓社會公眾相信法院是值得信賴的。 四、解決執行難問題,努力維護司法權威。 執行既是落實裁判文書的法律效果,也是實現裁判文書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因此,裁判文書是否被有效執行,直接影響到司法公信力的大小。目前,基層人民法院 「執行難」的問題較為突出,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執行能力,兌現裁判文書確定的利益,落實司法為民,維護司法權威,提升司法公信力。筆者認為,解決執行難的關鍵一是要繼續完善相關的執行法律保障機制,從立法上規范和保障執行工作;二是要加強執行隊伍,加強執行裝備,改善執行條件,增強執行能力。三是要完善執行流程管理,規范執行行為,加大執行力度,確保高效執行。四是執行工作中,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實現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五、做好判後答疑及案件定期回訪工作,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判後答疑是人民法院為幫助當事人正確理解判決、裁定內容以及從法律上正確把握和對待裁判結果,針對當事人就認定證據、適用法律等方面提出的疑問,採取由原承辦法官進行答疑的一種司法便民措施。從字面上看,答疑的時間應是在判決後,但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實現能動司法,將法律效果最大化,承辦法官要以「第一時間」答疑為原則,在宣判後或當事人產生疑問時第一時間對當事人進行釋疑解惑,詳細說明裁判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使當事人理解裁判內容,做好服判息訴工作。該項工作,能夠促進當事人息訴服判,從源頭上化解涉訴信訪。案件定期回訪,是指將所有案件的當事人都納入定期回訪的范圍,及時了解案件的履行情況及當事人的新思想、新訴求。筆者所在的庭室,堅持實行上述兩項措施,多年來無上訪案件發生,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形象系於公正,法威存乎民心。」,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權威存在的基礎,也是司法生命延續的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更好地發揮司法審判職能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然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基層法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法律定會為人民謀福祉! 鶴崗市南山區人民法院 劉亞瑩

㈣ 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至少三次提到了法律的權威問題,其中第二次更把司法權威確定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目標和特徵。年初以來在在開創我省法院工作新局面的活動中,張文顯院長曾多次指出,「要密切關注以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為目標的司法改革的進程,堅持『公正與效率』的法院工作主題,以公正和效率贏得權威,以權威保障公正和效率」深刻闡述了司法權威與法院工作的關系。司法權威與司法公信力是一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在某些語言環境當中兩者的含義基本相同。針對現階段的法院工作而言,樹立司法權威的目標主要是通過提高法院司法公信力來實現的。結合目前法院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所面臨的實現任務是如何在短時期內切實提高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從而為真正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夯實基礎、創造條件。 司法公信力這一概念具有兩個維度:「一是信用的維度,即司法機關獲得公眾信任的能力;另一個是信任的維度,即公眾對司法機關的信任程度」,而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主要是在「公眾信任程度」這一語義下使用司法公信力一詞的,即「公司公信力是指社會公眾對司法主體、司法程序、司法運作過程和司法裁判的尊重和認同,是司法在公眾心目中所建立的信服狀態」。是我們法院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為此我們需要面對客觀現實,透視司法現狀與公眾需求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從而找出快速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具體方案。 一、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現實狀況 事實上無論我們從哪一個載體中獲得關於司法公信力的信息,最初都源自各種評價主體同法院打交道的經歷,從當事人而言他們是程序和實體的親歷者,從相關利益方而言他們是公平與否的感知者,從社會輿論方的角度他們是公信力評判的參與者,總之他們都是對於自己同法律、法院、法官的接觸交往中形成公信力判斷的。也就是說,法院司法公信力的高低是於法院的日常工作分不開的,我們需要從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來重新審視公信力問題。目前我們法院的整體司法公信力不高,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法官的職業形象受到質疑。以四川省為例,四川高院曾就法院公信力問題展開過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當事人受訪者對法官的職業形象評價一般,其中作出負面評價的接近兩成,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個別法官違法違紀對法官整體形象的影響最為惡劣。這個調查結果對於法院整體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應當看到,目前我們法官隊伍在整體結構上仍然是經驗型多於知識型,這同我們建立知識型與經驗型結合的法院隊伍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法官這一職業社會地位還不高,法官自身的職業榮耀感還不強。 (二)裁判的公正性受到質疑。由於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因而有些裁判還存著認定事實不準、說理論證不清、責任劃分不明的現象,困擾法官多年的執行難問題仍然很尖銳,信訪問題一直不容忽視。另外,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如說情風、干預風也侵蝕著法官良知,直接導致了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不信任。 (三)程序的公信力受到質疑。突出表現在,各級法院中超審限案件仍然存在,嚴重影響法院的聲望;法官駕馭庭審能力不強,庭審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發回重審案件過多,增加當事人訴累;「暗廂操作」依然存在,審判公開仍需進一步加強;法官與律師的交往還很普遍等,這些現象表明我們離程序公正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二、造成法院司法公信力不高的原因 (一)法官素質不高是造成法官職業公信力偏低的根本原因。法官是法律的實施者,他的一言一行都關繫到法律的尊嚴,法官形象在很多場合就是法院形象的具體化。在西方有這樣一句法諺:「僅次於上帝完美的人就是法官」,生動地表明了社會公眾對於法官這一職業的崇高期待。「打鐵先要自身硬」,現階段造成司法公信力不高的根本原因還是人的問題,因此解決法官素質問題始終成為我們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制度因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客觀原因。在各種現實制度當中,司法行政化傾向對於司法公信力的影響最大。這種行政化傾向既有來自法院外部的,如對於法院的行政化功能定位、對於法院人、財、物的行政化管理、以及法官職業的行政化傾向等,還有來自於法院內部的,如法官職能的行政化、幹部管理的行政科層制、以及各種內部行政審批制度等。目前,理論界與實務界都認識到司法獨立的重要性,從某種角度上看司法權的本質是一種由法官代表國家行使的判斷權,而缺乏體制獨立保障的判斷權是很難最終獲得公眾信服的。 (三)公眾認知不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社會主觀原因。漫長的封建社會留給我們的主要是一種以人治思想為基礎的法律文化,無論是「德主刑輔」,還是「禮法並用」,其中蘊含更多的是一種道德優位的法律觀。現實生活中,當人們出現糾紛後訴訟往往是其最後採取的不得以的手段,即使進入訴訟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托關系、找熟人,而一旦敗訴有的人便會四處告狀、長年上訪,有的則寄希望於找到「大官」為自己鳴不平,這種「清天情結」的背後隱藏著濃厚的官本位思維定式。目前公眾對於法院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大眾媒體,很多人對於近幾年法院在司法改革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法院各項工作的進展並不了解,他們只是憑借一些個案的報道或是傳聞便產生了對司法公信力的質疑,這一點對於我們省法院而言更為突出。 (一)建立高素質法官隊伍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基礎。從長遠角度看,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是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關鍵環節,也是司法回應民眾信任和期待從而提高司法共信力的核心內容。首先,通過嚴格的法官選任制度,讓優秀的法律人才充實到法官隊伍。目前許多基層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著法官老齡化、年齡斷層等現象,人才外流則是各個法院都要面對的問題。只有把法官隊伍塑造成一支高素質的團隊,法官職業的榮耀感才有可能隨之產生。其次,通過科學的法官管理制度,實現法官隊伍的健康有序發展。通過建立和完善各種符合法官職業特點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僅要讓優秀的法官能夠脫穎而出,而且要激發法官團隊的整體合力。再次,要以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為重點,樹立公正廉潔的良好公眾形象。提高司法公信力不僅是法院的工作目標,更是每個法官的職責所在。霍姆斯在《普通法》一書中的格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更是在強調由法官經驗積累而成的一個個判例對於整個普通法系的重要性。對當事人而言,「張法官」、「李法官」都代表著全體法官、代表著法院甚至是法律,因而我們每位法官都應樹立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團隊意識,把提高司法公信力落實到日常工作當中。從這一點上看,法官的隊伍建設不僅應是自上而下的,也應當是自下而上的。我們目前正在開展的「創建學習型法院、培養研究型法官」活動,為每位法官實現「內增實力,外樹形象」的目標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研究的平台。 (二)提高司法能力水平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關鍵。目前我們主要是通過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來實現司法能力水平的提高的,其中這樣幾項制度建設直接關繫到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建設。第一,強化審判公開。在支撐司法權公正高效運行的各項制度中公開審判無疑具有核心的地位。「正義不但要伸張,而且必須以看得見的方式伸張。」事實上公開審判制度中的每一小步改革,往往都能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強大動力。我們在諸如提高開庭率、證據認證公開、審委會參與公開審理、案件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等許多方面還可以進行許多大膽的探索性工作。第二、提高審判質量與效率。「從權力運行的角度,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權在其運行的過程中以其主體、制度、組織、結構、功能、程序、公正結果承載的獲得公眾信任的資格和能力。」從這一點分析司法公信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是否為公眾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產品。評價審判質量效率的標准有很多,但有兩個標準是核心的:一個是結果公正標准,另一個是程序合法標准。為此我們應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法院工作的生命線,全面提高審判質量與效率,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司法需求。第三、建立科學的審判管理機制。目前將法院的管理細分為審判管理與司法行政管理已基本成為共識,強化審判管理已成為各級法院提高審判質量的有力手段。藉助於審判質量與效率評估體系的管理功能,使我們能夠建立起法院內部的案件流程管理體系、上下級法院間質量評查體系,通過科學的管理促進司法能力的提高。 (三)把司法改革作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動力。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們民主法制建設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司法活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宣示法律公正的過程,公眾主要是通過司法制度的整體設計和具體運作來感知和認識司法的,因此司法改革能夠起到提升司法權威、提高公司公信力的作用。首先,健全審判獨立制度,探索符合審判規律和法官思維規律的審判運行體制,既有利於充分發揮合議庭、庭長、主管院長、審委會的各項職能,調動全體法官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實現權力行使與監督制約的統一,建立責權明晰的審判責任制度也能夠成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深層動力。其次,通過增強司法權威的相關改革,例如適當擴大法院對於行政行為審查的范圍、建立嚴格和庄嚴的法庭儀式、加強對法庭秩序的維護等,達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客觀效果。司法權威與司法公信力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一對概念。司法權威又稱為司法尊嚴,一般被理解為「司法機關應當享有的權威及公信力,它是司法能夠有效運行,並能發揮其應有作用的基礎和前提」。與司法公信力所強調的公眾信任和信用這兩個實然意義的維度不同,司法權威往往更強調司法機關在國家機構運行體制中的地位,它與司法公信力的最大區別是其所具有的應然意義的維度,我們更多是把司法權威作為一種目標指示性詞語來使用的。應當說,沒有司法公信力的實現就沒有司法權威的實現,司法公信力建設是實現司法權威的主要途徑,司法公信力的強弱是司法權威是否實現的主要參數。 (四)通過優化司法環境來保障司法公信力建設。從表面上看,個別司法不公現象無疑是我們法院面臨的司法公信力建設中的最大障礙。而從法院外部的司法環境來看,如何提高法院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理順法院與黨委、人大、政府等的關系。無論從黨的先進性還是代議制的角度,黨委和人大的意見都屬於廣義的公眾信任的范疇,他們有權代表人民群眾對於司法公信力做出直接評價,因此「黨管司法」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同時,我們也要盡量爭取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對於法院工作獨立性、專業性的理解,以贏得他們對於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尊重,共同維護法律的權威。其次,規范法院與新聞媒體的關系。在西方國家中,媒體一般被認為是繼國家、政府、法院之後的第四種權力。我們要在堅持客觀真實和維護法律權威的媒體監督原則的同時,暢通各種新聞監督渠道,防止不當報道造成法院工作的被動。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強法制宣傳工作,把媒體作為外樹形象的窗口。再次,營造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氛圍。從增強公眾對司法的認知入手,使他們能夠了解訴訟程序的基本要求及風險、尊重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從而降低社會糾紛解決的成本,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的對抗性因素,最終讓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信任司法,自覺維護司法權威,為司法公信力建設夯實群眾基礎。 總之,我們應始牢記我們的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我們的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我們提高司法公信力就是為了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也是為了實現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論從樹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角度,還是從樹立全社會對法律的共同信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角度,我們法院、法官與社會公眾的法治理想和目標都是一致的。(作者單位: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第1頁共1頁

㈤ 基層法院如何獲取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正能量

究其根源,司法公信力既是公眾對司法的信任度,也是司法對公眾的說服度,折射的是法院和法官的隊伍形象,是司法行為的衡量標尺,是裁判過程和結果得到民眾的認可程度。但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對司法的期望值過高、法官素質的局限性和司法環境不佳等現象,嚴重挑戰了基層法院的司法公信力。那麼基層法院應該如何獲取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正能量呢?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給我們指明了道路:「要從破解影響司法公正、損害司法公信的難題入手,從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入手,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工作,實現法院工作的新發展。」
一是讓司法理念啟動正能量,界定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理念基礎。法院的職能是裁判爭端,但卻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社會矛盾,許多涉及利益調整的矛盾糾紛需要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手段綜合調控,不宜進入司法程序。因此,法院要找准職能定位,嚴把立案關,防止不屬於法院解決范圍的糾紛進入訴訟領域;同時對進入司法審判渠道的案件,要著力構建大調解機制,充分發揮調解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特點,將訴訟調解、司法調解、信訪調解與行政調解相互銜接融合,實現通過調解工作平息糾紛,化解矛盾。
二是讓司法主體傳遞正能量,夯實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隊伍基礎。強化素質是前提,按照建設學習型法院的要求,妥善處理工學矛盾,加強和改進教育培訓工作,建立學習常態機制,提高幹警政治業務水平;改進司法作風是關鍵,把踐行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與「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增強幹警對人民群眾的感情,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使親民、愛民、為民成為幹警的自覺行動;保持廉潔是根本,堅持不懈地加強司法廉潔教育,建立幹警廉政檔案,及時通報違法違紀的典型案例,教育幹警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接受監督是保障,強化「監督就是愛護,監督就是支持,監督就是幫助」的意識,拓寬接受監督的渠道,創新接受監督的形式,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和社會各界的民主監督,真正做到陽光司法。
三是讓司法行為充滿正能量,規范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機制基礎。司法行為在法院審理的每一起案件中得到彰顯,法院要實現對當事人訴訟權益的保障,必須堅持公開公正高效的司法行為。司法公開即法院對於立案、庭審、執行、聽證、裁判文書、審判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審務事項,按照依法、及時、全面、有效的要求,向社會最大范圍地公開,最大限度地釋疑解惑,引導當事人行使好訴訟權利。如近年來,法院推行的庭審直播、裁判文書上網、法院公眾開放日等都有效拓展了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實體公正和形象公正。具體來講,從實體上要做到案件事實清楚、定案證據確鑿、適用法律准確、裁決結果適當;從程序上要做到案件的受理、審判到執行的全過程依法進行,尊重和保證訴訟當事人受到公正對待,確保當事人充分地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從形象上要做到保持言論和行動的公正形象,努力做到公允不偏私。「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司法高效即法院在審執案件時要加強審判流程管理,推行個案的動態監控,落實審限預警機制,督促法官限期結案,提高效率。
四是讓司法環境釋放正能量,優化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民意基礎。好的司法環境來源於法院工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法院首先要敢於排除地方黨政機關或者地方利益團體對法院工作的不正當干擾,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確保司法權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次要正確引導新聞報道,理性對待和正確接受媒體監督,保持司法權威和親和力之間的必要平衡,防止不適當的輿論壓力給司法辦案帶來負面影響;最後,法院要通過執法辦案、司法宣傳和普法教育等方式,充分發揮司法的教育、評價、指引、示範功能,讓司法既判力的權威得以潛移默化。
誠信立身,公信立院,任重道遠!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根本之所,是法院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動態、均衡的信任和互相評價。在呼喚建設誠信社會的今天,我們惟有不斷解決司法過程中出現的影響法院公信力的各種問題,給群眾一種看得見的正義,才能成為司法公信力的構築者和引領者!

㈥ 如何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提升司法公信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一)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對干預司法機關辦案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完善懲戒妨礙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拒不執行生效裁判和決定、藐視法庭權威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規定。
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檢察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
(二)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
完善司法體制,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完善刑罰執行制度,統一刑罰執行體制。改革司法機關人財物管理體制,探索實行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案件。完善行政訴訟體制機制,合理調整行政訴訟案件管轄制度,切實解決行政訴訟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
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無理纏訴行為的懲治力度。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完善審級制度,一審重在解決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二審重在解決事實法律爭議、實現二審終審,再審重在解決依法糾錯、維護裁判權威。完善對涉及公民人身、財產權益的行政強制措施實行司法監督制度。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行為,應該督促其糾正。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㈦ 如何推進司法為民和公正司法公平公信

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

司法公開是我國憲法和三大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應當作為法院的中心工作來抓。要清醒認識現階段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司法公開理念,從認識上徹底理解、認同司法公開。在此基礎上,應當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要以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為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的新要求、新期待為動力,以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設為重點,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以更高的標准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全面提升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水平,促進法院工作科學發展。

(二)重點推進,促進司法公開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


第一,在司法公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均衡發展上下功夫。應推進審判流程公開,及時告知當事人案件受理情況、開庭信息、保全措施及其他重大程序性事項,嚴格執行公開宣判制度,建立健全聽證公開工作制度和案件信息同步查詢系統。應推進裁判文書公開,明確裁判文書公開范圍,強化裁判文書說理公開,擴展裁判文書公開渠道,推動裁判文書資料庫建設,推行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工作,完善公眾查閱裁判文書制度。應推進執行信息公開,及時公開案件強制執行措施、評估拍賣信息以及不履行法律義務的被執行人信息,不斷完善執行案件信息查詢系統。

第二,在司法公開形式與載體的豐富和創新上下功夫。應構建全方位、多元化、實時性的司法公開平台,向社會公眾和當事人全面公開法院工作和案件信息。應推進訴訟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功能,及時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導。應加強司法公開信息化建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司法公開的拓展。應建立豐富完善的白皮書制度,全面細致地向社會展示法院各項工作成果,發現的問題及司法建議。

㈧ 保證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確保 什麼

您好,保證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完善確保依法獨立版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權檢察權的制度。

2014年10月30日,國新辦舉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重大意義等情況發布會。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決定》的第四部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中提出六個方面的改革要求。

一是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

二是優化司法職權配置。

三是推進嚴格司法。

四是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

五是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六是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㈨ 法官應提高哪些素質以提升司法公信力

法官素質,包括業務素質和品行修養兩大重要部分。
深厚的法學理論水平、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出色的庭審駕馭能力等業務素質是法官的必備才能,是法官運用法律維護公正的前提條件。
品行修養就是修身養性,就是要修正、調整自己不好的行為,塑造培育良好的品行。法官除了精通法律,依法辦案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良知,要有一種內在的法制精神和人格魅力來支撐自己,影響和感化社會。因此,業務素質與品行修養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只有並駕齊驅、共同推進,才能使法官在案件審理中不偏不倚、公正中立,從而提升司法公信力。

業務素質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內生動力」。第一,潛心「修內功」。法官應不斷加強學習,注重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做到正確無誤地分析法律、適用法律,對每個案件都能辨法析理,真正讓當事人勝敗皆服,案結事了。要及時組織法官深入學習新的法律法規、開展「走出去學、請進來教」、業務交流研討、庭審觀摩、精品案件評選等活動,提高法官業務素養和駕馭庭審能力,讓每位法官成為「業務型」法律專家。第二,落實「傳幫帶」。健全完善「青年法官導師制」、「庭長示範制」等工作機制,由資深、優秀的法官對青年法官實行一對一的幫助、傳授和帶領,充分發揮老法官的指導作用,通過庭前指導、庭審講評、庭後點評等舉措,為青年法官從事審判工作把好關、指好路,使青年法官可以更快地進入法官角色,豐富和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應用於審判工作中。第三,抓好「兩評查」。裁判文書和庭審活動的好壞直接反映一名法官的司法水平高低。當前,要以「兩評查」活動為契機,通過評查找差距、補短板,把履行崗位職責與提升司法能力有機統一起來。要全員參與、突出重點,在確保全員參與的基礎上,把重點放在基層法官、青年法官身上,通過評查幫助他們找准薄弱環節,強化業務訓練,盡快提高審判業務能力。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把著力點放在查找司法能力的薄弱環節、找准審判質量存在的問題上,放在強化審判技能訓練、推進司法能力建設上。

品行修養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隱形翅膀」。首先,要以健全的制度約束人。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道德制度,把職業道德教育與廉政建設、行風建設、主題活動等結合起來,加強對幹警的約束,不僅要加強工作期間的管理,同時也要加強八小時外的管理,保證法官在工作期間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在八小時外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其次,要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先進典型是其他法官的價值指引,也是努力方向,更是引領全體法官愛崗敬業的標桿。要以學習先進典型為契機,以不斷提升審判質效為目的,立足自身實際,切實對照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以學習典型努力砥礪思想品質,以學習典型切實激發學習熱情,以學習典型不斷營造良好氛圍,在平凡的審判工作崗位上,以實際行動樹立人民法官的形象。再次,要以優秀的文化陶冶人。要從環境熏陶入手,寓深於淺,充分利用院落、樓道建成各類主題鮮明的文化長廊,開放電子閱覽室、院史室和榮譽室等設施,讓幹警在辦公樓內舉目抬頭都能學習,提升文化品位。從凝聚士氣著眼,採取理論研討、例會培訓、法官宣誓、典型示範等措施,引導幹警規范司法行為,堅持廉潔自律,不斷強化對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感情認同和實踐認同,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維護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責任所在,而著重提高法官素質、強化審判質效、加強司法能力建設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徑。只有讓「內生動力」插上「隱形的翅膀」,才能造就出學養深厚、經驗豐富、品行高尚的法官群體,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維護司法公正,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公眾的稱許與信賴,才能維護並提升公眾對司法裁判的公信力。

㈩ 司法公信是樹立司法權威的前提是社會公平正義的什麼

司法公信是樹立司法權威的前提,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司法公信是社會誠信的基本保障,是指在司法機關依法行使司法權,裁判過程和裁判結果得到民眾充分信賴、尊重與認同。重點圍繞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司法公開、加強司法工作監督和司法執法能力建設等領域,加強誠信建設,促進司法公正。

司法公信力不僅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保證,而且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要以司法公開為原則,著力建立司法公信力和司法執法人員信譽,進一步加強司法,檢察,警察,監獄(辦公室)事務的公開度,因此以促進司法公正和增強公眾信任。

司法公正是憲法法律對法院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核心價值目標,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和基礎。增強司法公信力,首先離不開通過履行審判執行職責維護好社會公平正義,並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只有實實在在地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民眾才信服司法裁判,信賴人民法院,司法才有公信力可言。

熱點內容
刑法專題課件 發布:2024-11-16 22:30:08 瀏覽:487
海商法中的承運人義務 發布:2024-11-16 22:20:05 瀏覽:463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 發布:2024-11-16 22:19:06 瀏覽:331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
司法局開展民法典贈書儀式 發布:2024-11-16 21:07:53 瀏覽:196
勞動法做六休一 發布:2024-11-16 20:54:10 瀏覽:238
黨內法規的自查報告 發布:2024-11-16 20:29:18 瀏覽:433
安裝空調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16 18:25:45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