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三十條
『壹』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犯前款罪:是指犯了「故意傷害他人身體」。
款」是一條法律條文的構成單位,有的法條中,一條法律只有一款組成,有的法條,一條法律由若干款組成,在由若干「款」組成的一條法條中,「前款」即指本款的上一款,而「犯前款罪」,是指觸犯了本款的上一款所規定之罪。
(1)刑法三十條擴展閱讀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貳』 刑法第三十一條第三行的內容是什麼啊
刑法第三十一條指的是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
《刑法》第三十內一條【容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叄』 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解讀
1、紅字標出內容說的無限防衛權,也屬於正當防衛的一種。它指的是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2、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即無限防衛權的解讀如下:
(1)無限防衛權並不是絕對的無限防衛權,而是相對的無限防衛權,即它只能發生在「正在進行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這一特定的條件之下,如不具備這一特定條件,則不允許行使無限防衛權。
(2)無限防衛權是一種正當防衛權。依照新刑法規定,在上述條件下實施防衛行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也不屬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那麼這種防衛無疑應當是正當防衛。無限防衛權的行使也應當符合正當防衛的基本要求。
3、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如下: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3)刑法三十條擴展閱讀
所謂無限防衛權,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採取的防衛行為,沒有必要限度的要求,對其防衛行為的任何後果均不負刑事責任的權利。由於無限防衛權是法律在某種情況下賦予公民的特殊的防衛權,因而必須嚴格掌握,以防濫用。無限防衛權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主體條件
應該包括受到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犯的受害人。與防衛過當的主體相比,它不受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的限制,因為,無限防衛行為不屬於犯罪行為。
第二、對象條件
必須是針對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人。
第三、范圍條件
必須是針對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具體的說:
(1)必須是暴力犯罪行為,一般違法的但未犯罪的暴力行為和犯罪的非暴力行為不在此限;
(2)必須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非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在此限,所謂人身安全,主要指人的生命、健康、性權利等,完全針對財產性的不法侵害應排除在外;
(3)所謂「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犯罪所使用的暴力的程度以及侵害的急迫性,相當於該款所列舉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犯罪。即,無限防衛權所針對的侵害行為必須具有性質的嚴重性、強度的暴力性、形勢的急迫性。
第四、時機條件
必須是不法暴力侵害正在進行。這里的正在進行,是指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已經開始,尚未結束,正在進行之中。
第五、主觀條件
行使無限防衛權的防衛人必須具有防衛的意識和防衛的目的。從正當防衛的理論看,正當防衛之所以被立法者視為排除犯罪性的行為,不僅因為正當防衛在客觀上保護了社會利益,而且因為在主觀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和保護合法權益的意思,因而正當防衛具有主觀條件的限制。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網路—無限防衛權
『肆』 如何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刑法第三十條的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情況,討論了內刑法第三十條的含義及公司容、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實施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未規定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如何適用刑法有關規定的問題,解釋如下: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實施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刑法分則和其他法律未規定追究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對組織、策劃、實施該危害社會行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現予公告。
就是說,單位犯罪,如果分則沒有明文規定,就處罰主要責任人。
『伍』 如何理解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條的解釋
單位需承擔刑事責任,可對單位處以罰金。
第三十條【單位負刑事責任的范圍】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陸』 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刑法第三十條解釋是否有溯及力
當然,人大是立法機關,法律解釋就應該屬於人大。
『柒』 刑法第三十條是什麼
刑法第三十條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條是什麼
第一百三十條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
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進入公共
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節嚴重的,處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玖』 國家刑法第三十條第三行第十一列是什麼
第三十條只有一句話
『拾』 總則、分則條款中有明確規定免予刑事處罰條款的(刑法第三十七條除外)。 這裡面頓號是什麼意思
根據刑法總則,規定,免予刑事處罰的條款如下:
1、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十九條)。
2、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二十條第二款)。
3、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4、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
5、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
6、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
7、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二十八條)。
8、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9、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原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不知什麼原因,刑法修正案(八)對此予以刪除)。
二、分則部分
刑法分則中涉及免予刑事處罰的條款共有五條,分別是:
(1)刑法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的,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的,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刑法》三百五十一條規定對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行鏟除的,可以免除處罰。
(3)《刑法》三百八十三條規定,關於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後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4)《刑法》三百九十條關於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免除處罰的規定。
(5)《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條關於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賄賂行為的,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