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裁定證券公司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 523 號
《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已經 2008 年 4 月 23 日國務院第 6 次
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總 理 溫家寶
二○○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控制和化解證券公司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
公共利益,保障證券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
下簡稱《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簡稱《企
業破產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對處置證券公司風險工作進
行組織、協調和監督。
第三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財
政部門、國務院公安部門、國務院其他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以及省級人
民政府建立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協調配合與快速反應機制。
第四條 處置證券公司風險過程中,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
措施維護社會穩定。
第五條 處置證券公司風險過程中,應當保障證券經紀業務正常進
行。
第二章 停業整頓、託管、接管、行政重組
第六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發現證券公司存在重大風險
隱患,可以派出風險監控現場工作組對證券公司進行專項檢查,對證
券公司劃撥資金、處置資產、調配人員、使用印章、訂立以及履行合
同等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控,並及時向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通報情況。
第七條 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不符合有關規定,在規定期限內
未能完成整改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責令證券公司停止部
分或者全部業務進行整頓。停業整頓的期限不超過 3 個月。
證券經紀業務被責令停業整頓的,證券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可以
將其證券經紀業務委託給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證券公司
管理,或者將客戶轉移到其他證券公司。證券公司逾期未按照要求委
托證券經紀業務或者未轉移客戶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將
客戶轉移到其他證券公司。
第八條 證券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可以對其證券經紀等涉及客戶的業務進行託管;情節嚴重的,可以對
該證券公司進行接管:
(一)治理混亂,管理失控;
(二)挪用客戶資產並且不能自行彌補;
(三)在證券交易結算中多次發生交收違約或者交收違約數額較
大;
(四)風險控制指標不符合規定,發生重大財務危機;
(五)其他可能影響證券公司持續經營的情形。
第九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對證券公司證券經紀等
涉及客戶的業務進行託管的,應當按照規定程序選擇證券公司等專業
機構成立託管組,行使被託管證券公司的證券經紀等涉及客戶的業務
的經營管理權。
託管組自託管之日起履行下列職責:
(一)保障證券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正常合規運行,必要時依照規
定墊付營運資金和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
(二)採取有效措施維護託管期間客戶資產的安全;
(三)核查證券公司存在的風險,及時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
構報告業務運行中出現的緊急情況,並提出解決方案;
(四)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要求履行的其他職責。
託管期限一般不超過 12 個月。滿 12 個月,確需繼續託管的,國
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決定延長託管期限,但延長託管期限最長
不得超過 12 個月。
第十條 被託管證券公司應當承擔託管費用和託管期間的營運
費用。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對託管費用和託管期間的營運費
用進行審核。
託管組不承擔被託管證券公司的虧損。
第十一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對證券公司進行接管
的,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組織專業人員成立接管組,行使被接管證券公
司的經營管理權,接管組負責人行使被接管證券公司法定代表人職
權,被接管證券公司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
理、副經理停止履行職責。
接管組自接管之日起履行下列職責:
(一)接管證券公司的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
(二)決定證券公司的管理事務;
(三)保障證券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正常合規運行,完善內控制度;
(四)清查證券公司財產,依法保全、追收資產;
(五)控制證券公司風險,提出風險化解方案;
(六)核查證券公司有關人員的違法行為;
(七)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要求履行的其他職責。
接管期限一般不超過 12 個月。滿 12 個月,確需繼續接管的,國
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決定延長接管期限,但延長接管期限最長
不得超過 12 個月。
第十二條 證券公司出現重大風險,但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直
接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申請進行行政重組:
(一)財務信息真實、完整;
(二)省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方面予以支持;
(三)整改措施具體,有可行的重組計劃。
被停業整頓、託管、接管的證券公司,具備前款規定條件的,也
可以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申請進行行政重組。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行政重組申請之日起 30 個
工作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不予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證券公司進行行政重組,可以採取注資、股權重組、
債務重組、資產重組、合並或者其他方式。
行政重組期限一般不超過 12 個月。滿 12 個月,行政重組未完成
的,證券公司可以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申請延長行政重組期
限,但延長行政重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 6 個月。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證券公司的行政重組進行協調和指
導。
第十四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證券公司做出責令停業
整頓、託管、接管、行政重組的處置決定,應當予以公告,並將公告
張貼於被處置證券公司的營業場所。
處置決定包括被處置證券公司的名稱、處置措施、事由以及范圍
等有關事項。
處置決定的公告日期為處置日,處置決定自公告之時生效。
第十五條 證券公司被責令停業整頓、託管、接管、行政重組的,
其債權債務關系不因處置決定而變化。
第十六條 證券公司經停業整頓、託管、接管或者行政重組在規
定期限內達到正常經營條件的,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可
以恢復正常經營。
第十七條 證券公司經停業整頓、託管、接管或者行政重組在規
定期限內仍達不到正常經營條件,但能夠清償到期債務的,國務院證
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撤銷其證券業務許可。
第十八條 被撤銷證券業務許可的證券公司應當停止經營證券
業務,按照客戶自願的原則將客戶安置到其他證券公司,安置過程中
相關各方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保證客戶證券交易的正常進行。
被撤銷證券業務許可的證券公司有未安置客戶等情形的,國務院
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比照本條例第三章的規定,成立行政清理組,
清理賬戶、安置客戶、轉讓證券類資產。
第三章 撤 銷
第十九條 證券公司同時有下列情形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
構可以直接撤銷該證券公司:
(一)違法經營情節特別嚴重、存在巨大經營風險;
(二)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
顯缺乏清償能力;
(三)需要動用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第二十條 證券公司經停業整頓、託管、接管或者行政重組在規
定期限內仍達不到正常經營條件,並且有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項
或者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撤銷該證
券公司。
第二十一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撤銷證券公司,應當做出
撤銷決定,並按照規定程序選擇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
構成立行政清理組,對該證券公司進行行政清理。
撤銷決定應當予以公告,撤銷決定的公告日期為處置日,撤銷決
定自公告之時生效。
本條例施行前,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已經對證券公司進行行
政清理的,行政清理的公告日期為處置日。
第二十二條 行政清理期間,行政清理組負責人行使被撤銷證券
公司法定代表人職權。
行政清理組履行下列職責:
(一)管理證券公司的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
(二)清理賬戶,核實資產負債有關情況,對符合國家規定的債
權進行登記;
(三)協助甄別確認、收購符合國家規定的債權;
(四)協助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機構彌補客戶的交易結算資
金;
(五)按照客戶自願的原則安置客戶;
(六)轉讓證券類資產;
(七)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要求履行的其他職責。
前款所稱證券類資產,是指證券公司為維持證券經紀業務正常進
行所必需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交易系統、通信網路系統、交易席
位等資產。
第二十三條 被撤銷證券公司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
監事會以及經理、副經理停止履行職責。
行政清理期間,被撤銷證券公司的股東不得自行組織清算,不得
參與行政清理工作。
第二十四條 行政清理期間,被撤銷證券公司的證券經紀等涉及
客戶的業務,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按照規定程序選擇證券公司
等專業機構進行託管。
第二十五條 證券公司設立或者實際控制的關聯公司,其資產、
人員、財務或者業務與被撤銷證券公司混合的,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
理機構審查批准,納入行政清理范圍。
第二十六條 證券公司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因其被撤銷而變化。
自證券公司被撤銷之日起,證券公司的債務停止計算利息。
第二十七條 行政清理組清理被撤銷證券公司賬戶的結果,應當
經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並報國務院證
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
行政清理組根據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賬戶清理結
果,向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機構申請彌補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的
資金。
第二十八條 行政清理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 10 日內,將債權人
需要登記的相關事項予以公告。
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債權人應當自公告之日起 90 日內,持相關
證明材料向行政清理組申報債權,行政清理組按照規定登記。無正當
理由逾期申報的,不予登記。
已登記債權經甄別確認符合國家收購規定的,行政清理組應當及
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收購資金並協助收購;經甄別確認不符合國
家收購規定的,行政清理組應當告知申報的債權人。
第二十九條 行政清理組應當在具備證券業務經營資格的機構
中,採用招標、公開詢價等公開方式轉讓證券類資產。證券類資產轉
讓方案應當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第三十條 行政清理組不得轉讓證券類資產以外的資產,但經國
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易貶損並可能遭受損失的資產或者確為
保護客戶和債權人利益的其他情形除外。
第三十一條 行政清理組不得對債務進行個別清償,但為保護客
戶和債權人利益的下列情形除外:
(一)因行政清理組請求對方當事人履行雙方均未履行完畢的合
同所產生的債務;
(二)為維持業務正常進行而應當支付的職工勞動報酬和社會保
險費用等正常支出;
(三)行政清理組履行職責所產生的其他費用。
第三十二條 為保護債權人利益,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
准,行政清理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處置前被採取查封、扣押、凍
結等強制措施的證券類資產以及其他資產進行變現處置,變現後的資
金應當予以凍結。
第三十三條 行政清理費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核後,
從被處置證券公司財產中隨時清償。
前款所稱行政清理費用,是指行政清理組管理、轉讓證券公司財
產所需的費用,行政清理組履行職務和聘用專業機構的費用等。
第三十四條 行政清理期限一般不超過 12 個月。滿 12 個月,行
政清理未完成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決定延長行政清理期
限,但延長行政清理期限最長不得超過 12 個月。
第三十五條 行政清理期間,被處置證券公司免繳行政性收費和
增值稅、營業稅等行政法規規定的稅收。
第三十六條 證券公司被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責令關
閉,需要進行行政清理的,比照本章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章 破產清算和重整
第三十七條 證券公司被依法撤銷、關閉時,有《企業破產法》
第二條規定情形的,行政清理工作完成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或者其委託的行政清理組依照《企業破產法》的有關規定,可以向人
民法院申請對被撤銷、關閉證券公司進行破產清算。
第三十八條 證券公司有《企業破產法》第二條規定情形的,國
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該證券公司進行
重整。
證券公司或者其債權人依照《企業破產法》的有關規定,可以向
人民法院提出對證券公司進行破產清算或者重整的申請,但應當依照
《證券法》第一百二十九條的規定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
准。
第三十九條 對不需要動用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證券公司,國
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在批准破產清算前撤銷其證券業務許可。
證券公司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停止經營證券業務,安置客
戶。
對需要動用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證券公司,國務院證券監督管
理機構對該證券公司或者其債權人的破產清算申請不予批准,並依照
本條例第三章的規定撤銷該證券公司,進行行政清理。
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證券公司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申請
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向人民法院推薦管理人人選。
第四十一條 證券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的,行政清理時已登記的不
符合國家收購規定的債權,管理人可以直接予以登記。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裁定證券公司重整的,證券公司或者管理
人應當同時向債權人會議、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人民法院提交
重整計劃草案。
第四十三條 自債權人會議各表決組通過重整計劃草案之日起
10 日內,證券公司或者管理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批准重整計劃的
申請。重整計劃涉及《證券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相關事項的,證
券公司或者管理人應當同時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出批准相
關事項的申請,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 15
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第四十四條 債權人會議部分表決組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但重
整計劃草案符合《企業破產法》第八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條件的,證券
公司或者管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批准重整計劃草案。重整計劃草案
涉及《證券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相關事項的,證券公司或者管理
人應當同時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出批准相關事項的申請,國
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 15 日內做出批准或者
不予批準的決定。
第四十五條 經批準的重整計劃由證券公司執行,管理人負責監
督。監督期屆滿,管理人應當向人民法院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提交監督報告。
第四十六條 重整計劃的相關事項未獲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
構批准,或者重整計劃未獲人民法院批準的,人民法院裁定終止重整
程序,並宣告證券公司破產。
第四十七條 重整程序終止,人民法院宣告證券公司破產的,國
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對證券公司做出撤銷決定,人民法院依照
《企業破產法》的規定組織破產清算。涉及稅收事項,依照《企業破
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執行。
人民法院認為應當對證券公司進行行政清理的,國務院證券監督
管理機構比照本條例第三章的規定成立行政清理組,負責清理賬戶,
協助甄別確認、收購符合國家規定的債權,協助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管理機構彌補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轉讓證券類資產等。
第五章 監督協調
第四十八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處置證券公司風險工
作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訂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方案並組織實施;
(二)派駐風險處置現場工作組,對被處置證券公司、託管組、
接管組、行政清理組、管理人以及參與風險處置的其他機構和人員進
行監督和指導;
(三)協調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
金管理機構,保障被處置證券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正常進行;
(四)對證券公司的違法行為立案稽查並予以處罰;
(五)及時向公安機關等通報涉嫌刑事犯罪的情況,按照有關規
定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
(六)向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通報證券公司風險狀況以及影響社會
穩定的情況;
(七)法律、行政法規要求履行的其他職責。
第四十九條 處置證券公司風險過程中,發現涉嫌犯罪的案件,
屬公安機關管轄的,應當由國務院公安部門統一組織依法查處。有關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和配合。
風險處置現場工作組、行政清理組和管理人需要從公安機關扣押
資料中查詢、復制與其工作有關資料的,公安機關應當支持和配合。
證券公司進入破產程序的,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將凍結的涉案資產移送
給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並留存必需的相關證據材料。
第五十條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第三章
對證券公司進行處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中止以該證券公司
以及其分支機構為被告、第三人或者被執行人的民事訴訟程序或者執
行程序。
證券公司設立或者實際控制的關聯公司,其資產、人員、財務或
者業務與被處置證券公司混合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向人
民法院提出申請中止以該關聯公司為被告、第三人或者被執行人的民
事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
採取前兩款規定措施期間,除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情形外,
不得對被處置證券公司債務進行個別清償。
第五十一條 被處置證券公司或者其關聯客戶可能轉移、隱匿違
法資金、證券,或者證券公司違反本條例規定可能對債務進行個別清
償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禁止相關資金賬戶、證券賬戶的
資金和證券轉出。
第五十二條 被處置證券公司以及其分支機構所在地人民政府,
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合證券公司風險處置工作,制訂維護社會穩
定的預案,排查、預防和化解不穩定因素,維護被處置證券公司正常
的營業秩序。
被處置證券公司以及其分支機構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相關
單位的人員成立個人債權甄別確認小組,按照國家規定對已登記的個
人債權進行甄別確認。
第五十三條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規定,
收購債權、彌補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機構可以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使
用情況進行檢查。
第五十四條 被處置證券公司的股東、實際控制人、債權人以及
與被處置證券公司有關的機構和人員,應當配合證券公司風險處置工
作。
第五十五條 被處置證券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
其他有關人員應當妥善保管其使用和管理的證券公司財產、印章和賬
簿、文書等資料以及其他物品,按照要求向託管組、接管組、行政清
理組或者管理人移交,並配合風險處置現場工作組、託管組、接管組、
行政清理組的調查工作。
第五十六條 託管組、接管組、行政清理組以及被責令停業整頓、
託管和行政重組的證券公司,應當按照規定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
構報告工作情況。
第五十七條 託管組、接管組、行政清理組以及其工作人員應當
勤勉盡責,忠實履行職責。
被處置證券公司的股東以及債權人有證據證明託管組、接管組、
行政清理組以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可以向國務院證券監
督管理機構投訴。經調查核實,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託管
組、接管組、行政清理組以及其工作人員改正或者對其予以更換。
第五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機構或者人員,禁止參與處置證
券公司風險工作:
(一)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涉嫌犯罪正在被立案偵查、起訴;
(二)涉嫌嚴重違法正在被行政管理部門立案稽查或者曾因嚴重
違法行為受到行政處罰未逾 3 年;
(三)仍處於證券市場禁入期;
(四)內部控制薄弱、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五)與被處置證券公司處置事項有利害關系;
(六)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不宜參與處置證券公司風險
工作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 證券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對該證券
公司被處置負有主要責任的,暫停其任職資格 1 至 3 年;情節嚴重的,
撤銷其任職資格、證券從業資格,並可以按照規定對其採取證券市場
禁入的措施。
第六十條 被處置證券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有關
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其年收入 1 倍以上 2 倍以下的罰款,並
可以暫停其任職資格、證券從業資格;情節嚴重的,撤銷其任職資格、
證券從業資格,處以其年收入 2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罰款,並可以按照
規定對其採取證券市場禁入的措施:
(一)拒絕配合現場工作組、託管組、接管組、行政清理組依法
履行職責;
(二)拒絕向託管組、接管組、行政清理組移交財產、印章或者
賬簿、文書等資料;
(三)隱匿、銷毀、偽造有關資料,或者故意提供虛假情況;
(四)隱匿財產,擅自轉移、轉讓財產;
(五)妨礙證券公司正常經營管理秩序和業務運行,誘發不穩定
因素;
(六)妨礙處置證券公司風險工作正常進行的其他情形。
證券公司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指使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
員有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的,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依照前款規定
從重處罰。
第七章 附 則
第六十一條 證券公司因分立、合並或者出現公司章程規定的解
散事由需要解散的,應當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出解散申請,
並附解散理由和轉讓證券類資產、了結證券業務、安置客戶等方案,
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依法解散並清算,清算過程接受國
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督。
第六十二條 期貨公司風險處置參照本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六十三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⑵ 法院能夠查詢個人的銀行賬戶和證券賬戶信息嗎
1、如果賬號主人涉嫌刑事犯罪,法院可以查查詢個人的銀行賬戶和證券賬戶信息。
2、如果牽涉到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法院在當事人申請時有權查詢。
3、如果是執行案件中的被執行人:執行員有權查詢並劃扣。
法院因審理案件需要可查詢、凍結個人和單位銀行賬戶。司法機關可以依法到證券公司查詢個人或機構的賬戶情況。若需凍結,提供合法的證明文件可要求證券公司凍結該賬戶的資金出入。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執行產生法律效力的仲裁機構的仲裁、調解協議,執行人民法院的已經產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定、判決,可以查詢、凍結、劃轉個人銀行賬戶。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接受當事人訴訟保全申請或者法院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可以查詢、凍結個人銀行賬戶。人民法院對當事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和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以及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案件經當事人申請,裁定先予執行的,可以查詢、凍結、劃轉個人銀行賬戶。
(2)人民法院裁定證券公司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具有先行仲裁的權利
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仲裁機構根據仲裁法作出的仲裁裁決或者調解書,人民法院經審查,符合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相關規定的,應當依法及時受理,立案執行。
但是,根據仲裁法第二條的規定,仲裁機構可以仲裁的是當事人間已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因此,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機構在糾紛發生前作出的仲裁裁決或者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執行申請。
先予仲裁」的特點表現為,
一是當事人訂立借款合同當天即簽訂調解協議,並在兩份協議中對仲裁事項作出約定。
二是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的情況下申請仲裁,仲裁機構即根據之前的調解協議作出仲裁裁決或者調解書,同時出具生效證明。相關文書簽署、送達等均在網路上完成。
三是借款合同的出借人不明,部分合同上僅有借款人和居間人(即網貸平台),沒有列明出借人。
四是調解協議上的申請人為網貸平台,而網貸平台的經營范圍不包括金融借貸業務;網貸平台則稱通過債權轉讓方式取得債權,並申請仲裁、強制執行。
五是調解協議對借款人的權利進行諸多限制。
六是有仲裁機構在仲裁規則中規定,合同在簽訂或者履行過程中,不論是否發生實質性或者公開性爭議,均認為是仲裁案件,根據調解協議作出的仲裁法律文書不可申請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等。
⑶ 法院如何查封證券賬戶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以下簡稱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是指證券市場投資人以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法律規定,進行虛假陳述並致使其遭受損失為由,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民事賠償案件。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投資人,是指在證券市場上從事證券認購和交易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規定所稱證券市場,是指發行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的發行市場,通過證券交易所報價系統進行證券交易的市場,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市場以及國家批准設立的其他證券市場。第三條 因下列交易發生的民事訴訟,不適用本規定:
(一)在國家批准設立的證券市場以外進行的交易;
(二)在國家批准設立的證券市場上通過協議轉讓方式進行的交易。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應當著重調解,鼓勵當事人和解。第五條 投資人對虛假陳述行為人提起民事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根據下列不同情況分別起算:
(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其派出機構公布對虛假陳述行為人作出處罰決定之日;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其他行政機關以及有權作出行政處罰的機構公布對虛假陳述行為人作出處罰決定之日;
(三)虛假陳述行為人未受行政處罰,但已被人民法院認定有罪的,作出刑事判決生效之日。
因同一虛假陳述行為,對不同虛假陳述行為人作出兩個以上行政處罰;或者既有行政處罰,又有刑事處罰的,以最先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公告之日或者作出的刑事判決生效之日,為訴訟時效起算之日。第六條 投資人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依據有關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對虛假陳述行為人提起的民事賠償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投資人提起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訴訟,除提交行政處罰決定或者公告,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以外,還須提交以下證據:
(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身份證明文件,不能提供原件的,應當提交經公證證明的復印件;
(二)進行交易的憑證等投資損失證據材料。第七條 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的被告,應當是虛假陳述行為人,包括:
(一)發起人、控股股東等實際控制人;
(二)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
(三)證券承銷商;
(四)證券上市推薦人;
(五)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
(六)上述(二)、(三)、(四)項所涉單位中負有責任的董事、監事和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以及(五)項中直接責任人;
(七)其他作出虛假陳述的機構或者自然人。第八條 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九條 投資人對多個被告提起證券民事賠償訴訟的,按下列原則確定管轄:
(一)由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有本規定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除外。
(二)對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以外的虛假陳述行為人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三)僅以自然人為被告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十條 人民法院受理以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以外的虛假陳述行為人為被告提起的訴訟後,經當事人申請或者徵得所有原告同意後,可以追加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為共同被告。人民法院追加後,應當將案件移送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當事人不申請或者原告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追加的,應當通知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不得移送案件。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後,受行政處罰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人民法院受理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後,有關行政處罰被撤銷的,應當裁定終結訴訟。第十二條 本規定所涉證券民事賠償案件的原告可以選擇單獨訴訟或者共同訴訟方式提起訴訟。第十三條 多個原告因同一虛假陳述事實對相同被告提起的訴訟,既有單獨訴訟也有共同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提起單獨訴訟的原告參加共同訴訟。
多個原告因同一虛假陳述事實對相同被告同時提起兩個以上共同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其合並為一個共同訴訟。
⑸ 人民法院採取的財產保全措施有哪些
人民法院可以採取的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與凍結三種。查封是指在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款物上粘貼人民法院的封條,不準任何人擅自處分、移動。扣押是指將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款物運到一定的場所保管,不允許他人對該財產使用和處分,扣押的財產一般是便於移動的款物。凍結主要針對的是存款、匯款、證券等由金融機構、證券公司或其他託管機構管理的財產,是指人民法院通知上述財產管理機構不準任何人提取、轉移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財產。財產保全的對象限於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財產,非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財產不得進行保全。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生效了嗎什麼時間實施
2014年就已經生效實施了。具體法律法規如下: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結合審判實踐,就人民法院審理因公司機關會議決議無效和撤銷糾紛、股東知情權糾紛、有限責任公司新增資本認購糾紛、股份公司發行新股糾紛、利潤分配請求權糾紛、股權轉讓糾紛、股東代表訴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如下規定。
一、公司機關會議決議無效和撤銷糾紛
第一條(無效之訴的原告)與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內容有利害關系的公司股東、董事、監事、公司職員,可以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
第二條(撤銷之訴的原告股東身份)提起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撤銷之訴的原告,應在會議決議形成並至起訴時持續具有公司股東身份。
原告起訴時應提交公司股東名冊、公司登記機關登記、公司發行的記名股票及無記名股票,或者在證券交易場所開立的證券賬戶,證明其股東身份。
原告提交其他書面文件證明其股東身份且公司予以認可的,人民法院應允許其以股東身份起訴。
公司有證據證明原告已經不具有公司股東身份的,人民法院應裁定駁回起訴。
第三條(無效和撤銷之訴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原告起訴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請求撤銷上述會議決議案件,應當列公司為被告,對決議涉及的相對利害關系人,可以列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
公司其他股東以與原告相同理由請求參加訴訟的,應當列為共同原告。但申請參加撤銷上述會議決議案件的公司其他股東,提交申請的時間不符合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或者未持續具有公司股東身份的,人民法院應不予准許。
第四條(表見決議、決議不存在的處理)原告起訴請求認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撤銷案件,原告主張事由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認定相關決議文件無效或者偽造的相關內容無效:
(一)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
(二)公司未召集會議或者召集了會議但未進行表決或者表決人數未達到法定多數即形成了決議文件;
(三)公司雖然召集了會議,但會議決議與會議記錄不符,且公司不能證明會議記錄內容存在錯誤;
(四)會議決議的股東或者董事簽名系偽造或者其他偽造會議或會議決議的情形。
第五條(未受通知股東權利之行使)原告股東以未收到開會通知而對會議的召開不知情為由起訴請求認定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無效或者請求撤銷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公司未履行通知義務召集的股東會、股東大會形成的決議,人民法院應認定無效;公司雖未履行通知義務,但原告股東參加了會議或者參加了投票表決,原告起訴時間符合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判決撤銷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
公司有證據證明已經向原告股東履行了通知義務,且通知方法符合法律及股東與公司事先約定的,人民法院應裁定駁回起訴;
公司向原告股東履行了通知義務,但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存在其他無效情形或者符合可撤銷條件的,人民法院應認定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
第六條(事後以行為或者意思表示同意決議)原告起訴請求撤銷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案件,公司有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形成決議後,原告股東又作出明確的意思表示,同意相關會議決議內容;
(二)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形成決議後,原告股東又有明確的自主行為,接受了相關會議決議內容;
(三)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又形成了新的決議,變更了原告起訴涉及的相關內容;
(四)原告股東的起訴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中止執行決議與擔保)人民法院審理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撤銷上述決議案件,原告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被告或者第三人中止執行決議涉及的相關內容,被告或者第三人有權要求原告提供相應擔保。
人民法院經審查確認原告中止執行會議決議的理由成立時,應通知被告或者第三人公司中止執行相關決議;被告或者第三人請求原告就此提供相應擔保,但原告不能提供的,人民法院應通知駁回原告申請。
第八條(擔保費用的處理)人民法院審理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撤銷上述決議案件時,公司請求原告提供擔保並主張賠償的,應提供相應證據。
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或者判決駁回訴訟請求,且公司因無效或者撤銷之訴形成財產損失的,人民法院可同時判決原告或擔保人在擔保的范圍內予以賠償。
第九條(判決的溯及力)人民法院判決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撤銷上述決議時,該決議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公司依據該決議設立的對外法律關系,不當然失去法律效力。
當事人因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設立的其他法律關系發生爭議時,可以請求與決議無效或者撤銷之訴案件合並審理,也可以另行提起訴訟。
二、關於股東知情權糾紛
第十條(行使知情權應具備股東身份)原告起訴請求查閱其具有公司股東身份之前或者之後的公司檔案材料的,人民法院應予以受理。
原告起訴時應當依照本規定第二條提供證據證明其股東身份,公司有證據證明原告起訴時或者在訴訟中已經不具有公司股東身份的,人民法院應駁回起訴。
第十一條(查閱原始憑證)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起訴請求查閱公司會計帳簿及與之相關的原始憑證等會計資料,公司不能提供證據證明股東查閱目的不正當的,人民法院應裁定由公司提供給股東查閱。
第十二條(是否允許查閱的裁定,不得上訴)股東起訴請求查閱公司檔案材料范圍符合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及本規定的,人民法院應裁定在確定的時間、在公司住所地或者原告股東與公司另行協商確定的地點由公司提供有關檔案材料供股東查閱。
股東請求查閱范圍不符合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及本規定的,人民法院應裁定駁回起訴。
對本條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裁定,當事人不得提起上訴。
第十三條(委託查閱的處理)人民法院審理股東知情權糾紛案件,股東請求委託他人查閱公司有關檔案材料的,應說明理由並徵得公司同意。
公司不同意股東委託的他人查閱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司或者股東的申請指定專業人員查閱,專業人員查閱後向股東出具查閱報告。
股東拒絕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應通知駁回股東委託他人查閱的申請。
人民法院指定他人查閱產生的委託費用,由股東負擔,股東應在指定人開始工作之前與其協商確定具體數額及支付方法。
第十四條(行使知情權的義務-承擔合理費用)股東應承擔查閱或者復制公司相關檔案材料發生的合理費用,股東拒絕承擔相關費用的,人民法院應駁回起訴。
第十五條(行使知情權的義務-保守商業秘密)公司以股東行使知情權後泄漏公司商業秘密、給公司造成損失為由起訴股東請求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公司訴訟請求成立的,人民法院應判令股東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六條(檔案材料不健全的處理)公司未依法或者公司章程規定建立相關檔案材料、公司建立的相關檔案材料虛假或者丟失,股東起訴請求公司依法或者公司章程之規定重新建立並提供給股東查閱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公司具備依法或者公司章程之規定建立相關檔案材料條件的,人民法院應裁定公司在一定期限內建立相關的檔案材料,並在公司住所地或者雙方另行協商確定的地點提供給股東查閱。
公司不具備依法或者公司章程之規定建立相關檔案材料條件,股東主張公司相關人員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應另行提起訴訟。
三、關於有限責任公司新增資本認購產生糾紛、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新股產生糾紛
第十六條(起訴、受理、當事人訴訟地位)股東或者公司以外的他人起訴請求認購公司新增資本、確認其為公司股東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請求認購公司新增資本糾紛案件,應當列公司為被告。
第十七條(認購新增資本的實質要件)原告起訴認購公司新增資本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判令公司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相應的變更登記,確認原告享有公司股權:
(一)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關於增加公司注冊資本的決議合法有效;
(二)公司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新增資本總額已經全部安排認繳;
(三)新增資本已經向公司繳納並經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驗資;
(四)有限責任公司原告股東主張認繳的份額符合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
(五)公司為原告頒發的認股書、繳款憑證或者與原告簽訂的認購合同真實、合法、有效;
(六)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註冊資本依法需要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的,已經核准。
第十八條(在訴訟中驗資)原告起訴符合前條第(一)、(二)、(四)、(五)、(六)項規定的條件,但公司拒絕接收約定的出資或者接收出資後未安排驗資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安排接收出資並委託驗資機構驗資。驗資機構出具驗資證明的,人民法院應判令公司接收出資並按原告認繳的出資比例辦理相應的公司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九條(拖延辦理行政監管手續的處理)原告起訴認購股份有限公司新增資本符合本規定第十八條第(一)(二)(三)(五)項的規定,但公
司增加註冊資本依法應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而公司拒絕或者故意拖延辦理相關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判令公司在一定期限內依法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出增加註冊資本的申請,並在獲得核准後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相應的公司變更登記手續。
人民法院判令股份有限公司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出增加註冊資本申請的,在未獲得核准之前,該判決書不得作為公司登記機關變更注冊資本登記的依據。
第二十條(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優先認繳權)有限責任公司新增股本時,股東經股東會同意將將其按照實繳出資比例確定的認繳份額轉由公司股東以外的人認繳,其他股東主張優先認繳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四、關於利潤分配請求權糾紛
第二十一條(當事人和舉證責任)原告請求分配公司利潤糾紛案件,應當列公司為被告。他人以相同理由請求參加訴訟的,應當列為共同原告;公司其他股東不同意分配利潤的,可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
第二十二條(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分配方案)股東請求分配利潤的,應提交載明具體分配方案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合法有效的,人民法院應判令公司在一定期限內根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確定的數額向公司股東支付紅利。
公司抗辯主張沒有稅後利潤可供分配的,應當提供證據證明。公司主張成立的,應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第二十三條(有限責任公司章程規定具體分配方案)有限責任公司雖未召開股東會,但公司章程明確規定了具體分配方案,且公司符合法律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股東起訴請求公司依照公司章程向股東分配紅利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條(小股東受壓榨時的利潤分配請求權)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請求分配利潤並提供證據證明公司有盈利但長期不分配,且大股東利用其控制地位,濫用多數表決權,壓榨小股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判決公司依照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分配利潤。
第二十五條(未參加訴訟股東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人民法院審理股東與公司之間利潤分配糾紛案件的判決、裁定,對未參加訴訟的股東同樣發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後,未參加訴訟的股東以相同理由又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作出公司分配利潤的判決後,依法或者公司章程規定屬於判決涉及參加分配范圍的股東,無論是否參加訴訟,均有權持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申請強制執行。
五、股權轉讓糾紛
第二十六條(對外轉讓股權糾紛當事人地位)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起訴請求購買其他股東擬對外轉讓的股權糾紛案件,應列轉讓股東、受讓人為被告,公司為第三人。
第二十七條(轉讓通知)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股權之前雖然通知了公司其他股東,但未將受讓人的有關情況、擬轉讓股權的數量、價格及履行方式等股權轉讓合同的主要內容全部告知公司其他股東的,人民法院應認定其未履行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義務。
第二十八條(不同意轉讓股權價格的確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不同意的股東購買該轉讓股權因價格問題與轉讓股東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委託中介機構以公司凈資產為基礎評估確定股權價格。
第二十九條(未通知的後果)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股權之前未依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規定書面通知其他股東,或者書面通知內容不符合本規定或與實際轉讓條件不符的,公司其他股東起訴主張依照評估確定的價格或者受讓方實際購買的同等條件購買股權,且其主張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特殊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原告起訴符合前款規定條件,但受讓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時間已經超過一(或兩)年的,人民法院應駁回原告起訴(或駁回訴訟請求)。
第三十條(履約擔保)人民法院審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請求購買其他股東擬對外轉讓的股權糾紛案件,被告要求原告提供財產擔保的,人民法院應予以准許。擔保的具體數額相當於轉讓股東與受讓人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價款或者受讓人已經實際支付的股權轉讓款數額。
原告不能提供的,人民法院應駁回原告起訴。
第三十一條(執行程序中的優先購買權)人民法院在強制執行程序中決定以拍賣方式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變價時,應當委託中介機構評估確定股權價值並通知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公司或者公司其他股東不同意以拍賣方式變價的,應當以評估價格購買該股權。
公司其他股東在人民法院規定的期限內不予購買的,人民法院應當以拍賣方式對股權變價。拍賣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和公司其他股東參加。拍賣成交後,公司其他股東不得主張以成交價格行使優先購買權。
第三十二條(公司購買股權後的處理)公司依據前條第一款規定購買股權後,應當參照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作減資注銷或者轉讓等方式安排股權。
第三十三條(股份有限公司特殊股東轉讓股份的效力)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經認購發行股份的股東、股份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轉讓股份違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的,公司及與股份轉讓有利害關系的他人,有權提起訴訟,請求確認上述人員與受讓人簽訂的股權轉讓無效或者部分股份轉讓無效。
人民法院審理前款糾紛案件,雖然簽訂股權轉讓合同時存在違反公司法規定的情形,但在訴訟中公司法限制股東轉讓股份的時間已經屆滿或者轉讓股東的情況發生變化導致公司法限制股權轉讓的情形消滅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第三十四條(股份公司的股份收購)股份公司股東依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條之規定起訴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一)原告股東在股東大會決議公司合並、分立時投反對票;
(二)在股東大會決議後60日內,原告股東向公司提交了收購股份的申請書;
(三)自股東大會決議之日起90日內,原告股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起訴不符合上述條件或者公司提供證據證明公司已經放棄實施合並或者分立的,人民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
第三十五條(股份收購價格)人民法院審理股東與公司因收購股份價格發生爭議的案件,應委託中介機構評估以公司凈資產為基礎評估確定股份價格。
第三十六條(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的特殊規定)當事人因收購上市公司股份合同發生糾紛,依據證券法規定其收購股份行為應履行必要程序而當事人尚未履行的,人民法院應認定股份收購合同未生效,在訴訟終結前當事人依法履行必要程序的,可以認定股份收購協議發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七條(證券公司股權轉讓的特殊規定)當事人因轉讓證券公司股份合同發生糾紛,因股東變更依法需要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當事人尚未履行批准手續的,人民法院應認定股權轉讓合同未生效,在訴訟終結前股權變更獲得批準的,可以認定股權轉讓合同發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八條(顯名股東、高管侵權發生的善意取得)無處分權人將股權轉讓且受讓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原股東起訴主張返還股權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但受讓人取得股權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原股東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受讓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處分的事實;
(二)受讓人受讓股權時依據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盡到了充分的注意義務;
(三)受讓人已經支付了合理的對價;
原股東因他人善意取得其股權而受到的財產損失,可以另行提起訴訟,請求無處分權人或者公司及公司相關責任人員予以賠償。
第三十九條(公司或者公司其他股東請求追繳出資)當事人因股權轉讓合同發生糾紛,公司或者公司其他股東以擬轉讓股權的股東拖欠出資為由,主張以股權轉讓款補足出資並請求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將案件合並審理。
第四十條(受讓後發現出資未到位或者公司財務報表虛假,有重大誤解或者欺詐為由,請求解除合同)公司設立時的股東未足額出資、出資後又抽逃出資,或者被作為確定股權轉讓價格根據的公司財務報告等文件虛假,致使股權實際價值顯著低於轉讓價格,受讓人起訴請求撤銷股權轉讓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但受讓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時間超過一年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
第四十一條(出讓方請求解除合同)股權轉讓後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受讓方未支付股權轉讓價款構成違約,出讓方起訴請求解除股權轉讓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第四十二條(受讓方請求解除合同)股權轉讓合同簽訂後,因法律障礙或者客觀原因不能辦理變更登記,或者出讓方故意不協助履行相應批准手續致使股權無法辦理變更登記,除雙方有特殊約定外,受讓方起訴請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十三條(股份滋生利益歸屬)股權轉讓合同解除後,出讓方起訴主張受讓方在返還股權時一並返還其持有該股份在公司所獲得的紅利、配送新股及因該股份而認購的新股等股東權益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受讓方因前款股東權益支付對價的,可以同時請求出讓方予以補償。
第四十四條(利潤歸屬)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後、公司變更股東名冊記載之前,出讓人以股東名義在公司獲得利潤分配、配送股份及新股認購等股東利益,受讓人主張出讓人返還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但雙方當事人關於上述權益的歸屬有特殊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四十五條(股權轉讓對公司的生效時間)受讓人依據股權轉讓合同向公司提出變更股東登記申請後,有權請求公司向其履行對股東的義務。公司
不予辦理變更登記或拒不向受讓人履行股東義務的,受讓人以股東名義提起訴訟,請求公司變更股權登記或向其履行股東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四十六條(股權存在爭議公司有權拒絕辦理登記)受讓人請求公司辦理股權變更登記糾紛案件,公司提供證據證明受讓人受讓股權存在爭議的,人民法院應裁定駁回原告起訴;公司不能提供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應裁定公司辦理股權變更手續。
對前款中的人民法院裁定,當事人不得提起上訴。
第四十七條(國有股權轉讓問題)因轉讓國有股權發生糾紛的案件,轉讓的國有股權未履行批准手續或其他法定程序的,股權轉讓合同未生效,但在訴訟中辦理了相關手續或者履行了其他法定程序的,股權轉讓合同發生法律效力。
轉讓國有股權時未對股權價值進行評估的,人民法院應委託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合同約定的轉讓價格顯著低於評估價值的,以評估價值確定股權轉讓的價格。
六、關於股東代表訴訟
第四十八條(案件的地域管轄)股東代表訴訟案件,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九條(原告和被告)股東依據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之規定提起的股東代表訴訟案件,主張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給公司造成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的,應列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為被告;主張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的,應列他人為被告;主張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他人共同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的,應列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他人為共同被告。
第五十條(公司訴訟地位)人民法院受理股東代表訴訟案件後,應通知公司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被告反訴的,應列公司為反訴被告,但公司的訴訟權利由原告股東行使。
公司以與股東代表訴訟相同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
第五十一條(參加訴訟的後果)人民法院審理股東代表訴訟糾紛案件,公司其他股東以與原告股東相同的事實和請求申請參加訴訟的,應予以准許。已經進行的訴訟程序,對參加訴訟的公司其他股東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二條(董事會、監事會、董事、監事提起訴訟的處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監事會的公司董事、監事依據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款之規定提起訴訟的案件,董事會、監事會為原告的,應提交公司董事會或者監事會決議及董事會或者監事會為公司現任組織機構的書面證明材料;董事、監事為原告的,應提交公司任命其為董事、監事的書面證明材料和個人身份證明。
董事會或者監事會參加訴訟的,應由董事長或者監事會主席或者其授權的董事、監事代表董事會行使訴訟權利。
第五十三條(訴訟費用擔保)人民法院審理股東代表訴訟案件,公司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在答辯期間內提供證據證明原告可能存在惡意訴訟情形,並請求原告提供訴訟費用擔保並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訴訟費用擔保的具體數額應相當於被告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參加訴訟可能發生的合理費用。
人民法院判決原告股東敗訴的,應同時判決原告提供的訴訟費用擔保向被告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支付。
第五十四條(訴訟中的調解)人民法院審理股東代表訴訟案件,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應經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通過或者經全體股東同意。
第五十五條(勝訴利益處置)原告提起的股東代表訴訟,其訴訟請求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被告直接向公司承擔民事責任,並可依據原告股東的請求,判令公司對於原告參加訴訟支付的合理費用予以補償。
第五十六條(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人民法院判決公司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及他人向公司履行義務的生效判決,公司及持股時間和比例符合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公司股東,有權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五十七條(再審申請權利)人民法院對股東代表訴訟案件作出的判決生效後,公司可以申請再審,持股時間和比例符合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公司股東,有權代表公司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申請再審。
⑺ 法院如何查封證券賬戶
個人,法人,集體或機構被法院查封財產,其名下所持有的股票賬戶會一並被凍結查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作出裁定,並送達被執行人和申請執行人。 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需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協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裁定書副本一並送達協助執行人。
查封、扣押、凍結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時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條
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佔有的動產、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 未登記的建築物和土地使用權,依據土地使用權的審批文件和其他相關證據確定權屬。
對於第三人佔有的動產或者登記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第三人書面確認該財產屬於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
(7)人民法院裁定證券公司擴展閱讀
《證券法》第139條規定,證券公司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應當存放在商業銀行,以每個客戶的名義單獨立戶管理。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證券公司不得將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和證券歸入其自有財產。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和證券。
證券公司破產或者清算時,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和證券不屬於其破產財產或者清算財產。非因客戶本身的債務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不得查封、凍結、扣劃或者強制執行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和證券。
⑻ 法院去證券公司調查證據行出示什麼證件
法院去證券公司調查證據,應該出示法官證件。同時,應該依據法院受理證券公司涉案的相關調查提綱,找負責證券公司操作人員或公司老總進行面談或小型座談會調查。調查後形成調查文件,應該有公司老總加蓋公章,本人簽字,供參考。
⑼ 法院是否能直接凍結股票
債權人起訴後,可以申請法院直接凍結股票。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專法院關於屬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作出裁定,並送達被執行人和申請執行人。
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需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協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裁定書副本一並送達協助執行人。查封、扣押、凍結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時發生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⑽ 法院如何查封證券賬戶
根據2008年3月1日起實施的法律以及司法解釋的規定中,對關於查詢、凍結、扣劃證券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的有關問題通知是這樣說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向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查詢客戶和證券公司的證券賬戶、證券交收賬戶和資金交收賬戶內已完成清算交收程序的余額、余額變動、開戶資料等內容,查詢自然人賬戶的,應當提供自然人姓名和身份證件號碼,查詢法人賬戶的,應當提供法人名稱和營業執照或者法人注冊登記證書號碼,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或者證券公司應當出具書面查詢結果並加蓋業務專用章。查詢機關對查詢結果有疑問時,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公司在必要時應當進行書面解釋並加蓋業務專用章,人民法院按照法定許可權凍結、扣劃相關證券、資金時,應當明確擬凍結、扣劃證券、資金所在的賬戶名稱、賬戶號碼、凍結期限,所凍結、扣劃證券的名稱、數量或者資金的數額。扣劃時,還應當明確擬劃入的賬戶名稱、賬號,凍結證券和交易結算資金時,應當明確凍結的范圍是否及於孳息,以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名義建立的各類專門清算交收賬戶不得整體凍結。證券公司受理凍結、扣劃要求後,應當立即停止證券交易,凍結時已經下單但尚未撮合成功的應當採取撤單措施。凍結後,根據成交結果確定的用於交收的應付證券和應付資金可以進行正常交收。在交收程序完成後,對於剩餘部分可以扣劃。同時,證券公司應當根據成交結果計算出同等數額的應收資金或者應收證券交由執法機關凍結或者扣劃。不同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同一筆證券或者交易結算資金要求凍結、扣劃或者輪候凍結時,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或者證券公司應當按照送達協助凍結、扣劃通知書的先後順序辦理協助事項。要求凍結、扣劃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之間,因凍結、扣劃事項發生爭議的,要求凍結、扣劃的機關應當自行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其共同上級機關決定;沒有共同上級機關的,由其各自的上級機關協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