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評判

司法評判

發布時間: 2022-08-19 05:56:40

㈠ 在生活中哪些司法審判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

所有的司法審判都是。
司法作為法律實施和社會控制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手段,具有引領社會風尚的功能和作用。社會風氣、公民行為都需要司法通過價值評判、強制規范、教育引導來樹立和規制,司法正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來向社會揭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應當提倡弘揚的,什麼是應當摒棄的。
當人們在摔倒的老人面前裹足不前時,當人們誠實守信卻遭受損失時,當被誤讀的真相和被操作的同情心泛濫時,司法必須更加勇敢地亮劍、發聲,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價值准則。法院推進核心價值觀建設,需要用規范的訴訟程序、公正的司法裁判、清廉的司法作風來引導社會公眾認同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凝聚建設和維護公平正義、理性文明的社會環境的價值共識和奮鬥力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

㈡ 司法權的重要性

其一,司法是法律生命之所系。法律是在運動中實現自身價值的,只有在司法中法律才能成為法律,否則,法律只不過是一張紙或一個死的規則,它只具有文化意義而沒有規范意義。因此,可以說沒有司法就沒有法律。同時,無論是制定法還是習慣法,在不同的司法制度與不同的法官手裡其結果會有很大的差異。司法制度的優劣對法律的可預測性影響極大。而法律的根本作用就在於它的可預測性,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可以預測結果的規范。就這一點來說,司法也是法律的生命之所系,有什麼樣的司法就有什麼樣的法律。所謂法治,要言之,就是規則主治,雖然規范的確定性是有限的,但是,追求法律的確定性是法治社會首要的道德義務。這一道德義務將司法推向了前台。
第二,司法是權力正常運作的保障。任何社會的正常運作都離不開權力的有效運作和權力濫用的防止,這兩方面都離不開司法的介入。具體來說可以分成三方面來說。一是權力對社會的管理與服務最終都離不開司法。現代社會權力對社會的推進與改造主要通過立法的形式來實現。而立法的目的只有通過司法才能正確貫徹。現代行政權擔負對社會的管理和服務雙重功能,這兩大功能和實現本身離不開司法。二是不同權力間的許可權糾紛離不開司法的裁決,當立法權與行政權存在不協調時,需要司法權來評判。當不同層級的立法權之間、不同層級的行政權之間產生不協調時,同樣要司法權來評判。三是對權力濫用的控制離不開司法。例如,立法權是否符合憲法、是否符合一般價值要有司法裁決,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也離不開司法的裁決。形形色色的權力腐敗更離不開司法權的最終裁判。正是司法的介入將不同權力的沖突由實力的較量轉化為說理,轉化為法律問題,以保障權力的正常運作,防止權力的暴力化傾向以及不同權力間的暴力沖突。
第三,司法之所以重要還在於司法是權利保障和社會公正的最後防線。權利的有無最終得由司法來確認,相互沖突的權利主張要通過司法來裁決,受到損害的權利需要司法來給予救濟。這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司法是人權的保障。現代社會,司法還是社會公正的最後一條防線,司法失真將使社會失去起碼的公正,使人民失去對政府的信任與信心。所以,司法是一個社會得以正常運作的基本保障。1962年美國黑人的造反運動就是因為當時阿拉巴馬州的瓊斯法官在蘇利文案的審理中奉行種族主義政策,黑人看到通過司法實現正義無望才走上街頭的。
權力的來源有不同的依據,在現代社會,權力的終極來源是人民,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假設。但是,人民只是政治和法律上虛擬的,除了「全民公決」這一很少使用的權力行使方式以外,人民是無法行使權力的。人民必須通過法律將權力授予不同的人和組織。因此,權力就有一個規范依據的位階問題。有些權力是一般規范賦予的,有些權力是議會法律賦予的,最重要的權力則有憲法賦予。司法權是最重要的權力,所以,司法權是屬於憲法規定的權力。之所以這樣說的理由有:一是立憲史上的理由。三權分立是現代憲政的基本原則,憲法的基本內容就是規定三權,其中包括司法權。在各國立法史上,司法權與立法權和行政權之間的關系均有憲法規定,司法權的獨立與權威、司法權的設置等等也都由憲法規定。在此前提下,有關司法的次一級的問題才有議會法律加以規定,關於司法機關的內部程序性的規定也要經過議會授權方可有最高司法機關來規定。這一切規定都必須遵守法律位階原則,任何規范都不得違反憲法。至於行政機關,那是無論如何都無權對司法權說三道四的。二是司法權與訴權的的特殊關系——司法權是實現訴權的基本條件,沒有司法權的正當行使,訴權就會落空。而訴權則是公民最基本的憲法權利,沒有訴權則公民的一切權利都將流於空談。所以,訴權是先於政府而存在的,是高於政府的,他應當由憲法規定,實現訴權的司法權也理應由憲法規定。
現代意義的司法一詞是指審判或裁判,這是基於三權分立的憲法理念而對權力所作的劃分。這一劃分是以權力行使與規范間的關系而做出的,是一種形式上的劃分,具有普遍意義。依據這一理念,創造規則的權力是立法權,執行規則的權力是行政權,而依據規則做出裁決的權力則為司法權。因此,司法權是相對於制定規則的立法權和執行規則的行政權而言的。對國家權力作這樣的劃分源自西方。早在柏拉圖和亞里土多德的混合政體理論中就有三權分立的思想,經過洛克和孟德斯鳩的闡述,它成為憲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則在清末變法引進西律文化時才有司法權一說。在民國時,才真正確立了現代的司法觀。在民國體制下,國民大會代表主權,在他之下設立立法、行政、司法、、監察五院行使治權。司法院的職能是審判。在作為行政機構的行政院內再設一司法行政部,是為主管與司法有關的行政事務的機關。1949年以後,實行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審判(司法)三權分立,但是另設一司法部,司法的含義又顯得模糊起來。但是嚴格說來,司法部名實不符,因為它不管「司法」,而是主管與司法有關的行政事務。它設在行政系列本身就表明他不是「司法」的,而是「行政」的。行政權而以司法名之使得外國人不明就裡,也表明我們的司法觀念中有嚴重的行政意蘊。
司法權的裁判性質說明它的行為是說理而不是行動。以往將司法權定位為「刀把子」起碼是對司法權行為特徵認知的錯誤。「刀把子」和行為特徵是行動而不是講理。刀把於理論把司法權定位於工具是欠妥當的。因為「刀把子」論將司法認定為某一主體達到自身目的的暴力,這與司法權的裁判中立不符。司法權作為裁判權是在兩造間裁決的權力,它本身不能為兩造中的任何一造所用,不應當成為兩造中任何一造的工具,它應當是兩造的「公具」,而不應成為任何一造的「私器」。
就裁判權意義上的司法權而言,我國與西方一樣存在。但是,依孫萬勝博士的考察路徑和語境分析,我國司法權的運行更多地體現國家本位型,而非程序本位型,也沒有達到目的本位型。故可以說,我國法院的威權色彩較為濃厚。以《刑事訴訟法》為例,「審判」一詞出現的次數不低於數十次,與審判長、審判人員、審判組織、審判監督程序等復合起來的次數,超過百次;相反,「裁判」一詞,僅出現於第204條當中,以列舉的形式說明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的情形之一,是「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在這里,「枉法裁判」是一個固定法律術語,若非如此,在刑事訴訟法中可能就難覓「裁判」一詞的蹤跡。審判一詞暗含法院的權威性,因為權威而使法院的地位多少都凌駕於當事人之上,再加上古代父母官傳統的影響,就使得我國裁判權的中立性就會顯得薄弱。

㈢ 法院如何公正司法

(一)實體公正,或稱為「結果公正即對案件的實體裁決應做到公正。是指人民法院對案件的處理結果應當符合案件所查明的事實,並與所適用的實體法相對應。實體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求得結果的公正是「打官司」的當事人追求的直接結果和最終目的,從微觀上說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從宏觀上看影響著社會的公正。因而要做到,案件事實要清楚、定案證據要確鑿、適用法律要准確、裁決結果要妥當,裁判的效果亦應體現出社會的公序良俗和社會之正義,這是實體公正兩個方面的相互統一。我們要堅持審判工作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為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服務的指導思想,堅持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才能准確的把握和運用法律統一的原則,從而真正做到實體公正。
(二)程序公正,也叫過程公正,即在案件的審判過程中做到公正。從案件的受理、審判到執行的全過程都要依法進行;在訴訟中要確保當事人充分地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平等地給予當事人陳述事實、理由和舉證的機會。任何案件非經法定程序審理和執行,都是違法或無效的,程序的公正是一切公正的前提要件,是確保實體公正的第一道防線。實體的公正有賴於程序的公正。兩者的公正,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司法公正。在程序公正方面應注意一下問題:1、嚴格依法行使管轄權,它是正確行使審判權的前提。2、充分保證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3、嚴格執行迴避制度,必將有力的維護人民法院司法公正的形象。
(三)形象公正,人民法院的執法形象是人民群眾評判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它是通過每一個法官的具體表現出來的,他所體現的不僅僅是法官本人的形象,更代表著整個法院的形象。法官無論是在法庭內外的任何場所都要保持言論和行動的公正形象,每位法官都應謹慎的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要正確的處理每一個案件,自覺的維護人民法院的整體形象,用形象公正體現程序,實體公正。
綜上,司法公正是通過程序公正,實體公正,形象公正全面體現的,只有在審判實踐中,全面的堅持和樹立「三個公正」意識,將三者有機的統一起來,才能確保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才能有效的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

㈣ 法院+為什麼不對勞動仲裁裁決書進行司法評判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人民法院對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是不能維持或撤銷的。 2009年實施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49條規定: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所以,現在人民法院是可以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撤銷仲裁裁決的。 只能由用人單位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 對於結果,人民法院會向雙方當事人送達的。

㈤ 司法公正的標準是什麼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活動盡可能地符合客觀事實,必須符合法律規定,能夠保護社會、國家和公民的合法權益。通俗地講,司法公正就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從司法實踐來看,司法公正分為實體的公正和程序的公正。所謂實體的公正,也稱之為結果的公正,實質公正。這是指裁判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確的,對訴訟參與人的實體權利和義務關系作出的裁判或處理是公正的。所謂程序公正又稱形式公正,是相對於司法結果而言的,主要是指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過程對訴訟參與人來說是公正的,訴訟參與人在訴訟過程中所受到的對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權利主張機會是公正的。這是我的朋友、法學家何家弘教授的觀點。

換一個角度看,司法公正還可以分為一般公正和個別公正。據全國人大代表、著名民法學家王利明研究,一般公正是指從全社會的宏觀上看,司法所體現的公正性;個別公正是指由個案的裁判所體現出的公正。我認為,就立法和「兩高」司法解釋來講要注意一般的公正;就具體執法來講,檢察官、法官要注意個別的公正。當然,兩種公正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關系的。正如何家弘教授所指出:「如果從司法活動的總體上來看,一個法院辦了一百個案子,其中只有一個錯案,那麼錯案率是百分之一;但是,如果就那件錯案的當事人而言,他涉入的案件是一,錯案也是一,錯案率是百分之百。」從這個意義上說,一般公正和個別公正是缺一不可的,緊密相連的。在我看來,盡管個別案件的裁判不公正,不一定會對一般公正產生重大影響,但過多的個案裁判不公正,也會影響到整體的一般公正,大量的訴訟當事人和一般民眾往往是從個案的檢察、裁判結果中對司法公正作出評判的。

㈥ 法醫鑒定和司法鑒定有什麼不同

一、確定的時間不同
傷情鑒定在傷情發生後即應進行,如果錯過時間等傷勢好轉就無法進行鑒定,而傷殘評定則應在治療終結後,病人身體狀況比較穩定以後進行,傷者體內有固定物的需取出固定物。
提出鑒定的時間和機關不同
傷情鑒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提出,傷殘評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或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而發生,如果當事人要提起民事訴訟,向法院提出申請鑒定比較妥當。
二、目的不同
傷殘評定主要在於評判治療終結後的傷殘程度,即對受害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的影響程度,傷殘鑒定的等級直接影響到鑒定的結果。而傷情鑒定在於確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鑒於其目的不同,因此,反映在損傷程度和傷殘程度的評定上是有一定區別的,也就是說,可以被鑒定為重傷的不一定構成傷殘。因為有些損傷本身可能很嚴重,但經過治療後可能痊癒而不影響功能。
三、標准依據不同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傷殘評定的依據的標準是《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屬於強制性國家標准;而傷情鑒定,目前依據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聯合制定的《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和《人體重傷鑒定標准》。這是文件依據的不同。而上述標准制定時所參照的醫學或生理依據也不同。
四、使用目的不同
傷殘評定結論多用來確定民事賠償或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而傷情鑒定則多用來確定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五、等級劃分不同
傷殘評定根據對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影響的程度劃分為I級(1級)至X級(10級),傷情鑒定則根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劃分為輕微傷、輕傷和重傷。

㈦ 法院對證據沒有做出評判前做出司法鑒定合法嗎

摘要 一是法院應否自行搜集調取證據;二是如題所問,鑒定費用的負擔最終如何確定。民事訴訟最高法院專門制定了《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其第十五條規定了人民法院自行依職權調取證據的兩類情形,除此之外要調取證據必須要有當事人的申請,否則法院不得自行調取證據。這兩類情形一個屬於實體上的,一個是程序上的,分別是:1、涉及有可能損害國家、社會或他人合法利益的事實;2、涉及迴避、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等於實體無關的程序性事項,其他情形只有當事人申請法院才能調取相關證據,這是因為,民事訴訟不像刑事訴訟,實行的是國家利益主義,民事訴訟的主體是平等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實行的是當事人主義,當事人負有對其訴訟主張舉證的義務,也就是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法院則只居中裁判,不得行使當事人的職權,不應代一方當事人履行訴訟義務。因此,如果沒有上述法律規定的情形,法院是不應自行依職權決定對證據進行司法鑒定的。二、如果存在應當調取證據的情形,最終鑒定費應根據鑒定結論的指向,即針對原被告雙方的主張,鑒定結論對其不利的一方應當承擔鑒定費用。

㈧ 傷殘鑒定和司法鑒定有什麼區別

傷情鑒定主要適用於刑事案件之中,判定受害人的受傷程度,從而確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程度,進而決定適用何種程度的刑罰;而司法鑒定則多見於民事訴訟中,多用來確定傷殘程度,並以此決定賠償的等級數額。
一、概念不同
所謂傷情鑒定,是指確定受害人被傷害的程度,即確定其機體組織結構的破壞、功能障礙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影響和損害程度的過程。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送一種活動。
二、確定的時間不同
傷情鑒定在傷情發生後即應進行,如果錯過時間等傷勢好轉就無法進行鑒定,而司法鑒定則應在治療終結後,病人身體狀況比較穩定以後進行,傷者體內有固定物的需取出固定物。
三、提出鑒定的時間和機關不同
傷情鑒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提出,司法鑒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或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而發生,如果當事人要提起民事訴訟,向法院提出申請鑒定比較妥當。
四、目的不同
司法鑒定主要在於評判治療終結後的傷殘程度,即對受害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的影響程度,傷殘鑒定的等級直接影響到鑒定的結果。而傷情鑒定在於確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鑒於其目的不同,因此,反映在損傷程度和傷殘程度的評定上是有一定區別的,也就是說,可以被鑒定為重傷的不一定構成傷殘。因為有些損傷本身可能很嚴重,但經過治療後可能痊癒而不影響功能。
五、標准依據不同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司法鑒定的依據的標準是《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司法鑒定GB18667-2002》,屬於強制性國家標准;而傷情鑒定,目前依據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聯合制定的《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和《人體重傷鑒定標准》。這是文件依據的不同。而上述標准制定時所參照的醫學或生理依據也不同。
六、使用目的不同
司法鑒定結論多用來確定民事賠償或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而傷情鑒定則多用來確定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七、等級劃分不同
司法鑒定根據對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影響的程度劃分為I級(1級)至X級(10級),傷情鑒定則根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劃分為輕微傷、輕傷和重傷。

㈨ 司法制裁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合法性
合法性是最低標准,是司法裁判的起點和終點。司法制裁是打擊不誠信訴訟行為的重要手段之一

㈩ 什麼的評判

這個。。。
該怎麼回答您?
什麼的評判?

一般評判會來自兩方面
一個是司法評判 一個是道德評判
一般受困的都是因為後者
因為前者可以交給律師
如果認為自己真的沒有做錯 且那麼做之後得到的是非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快樂
那麼 我想 你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希望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